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_第1頁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_第2頁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_第3頁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_第4頁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教學內(nèi)容: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2、認識線段。教學目標:(一)基礎(chǔ)知識:1、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使用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2、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3、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知道米和厘米的長度關(guān)系。4、通過看圖初步認識線段,學會畫線段。(二)基本技能: 能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三)情感態(tài)度:1、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團結(jié)合作的習慣。2、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難點: 會選用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物體;學畫線段。課時劃分: 3課時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課時認識米 1課時認識線段 1課時第一課時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教學

2、內(nèi)容:教材2-3頁例1-例3和做一做。教學目標:1、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2、在測量活動中,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3、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教學難點: 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課前準備:尺子、硬幣、曲別針、刀子、正方體、三角形、圖釘、紙盒等。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松緊帶,需要多長呢?媽媽和小明都用了自己的手去測量,同學們來看看結(jié)果呢!問:奇怪了,同樣長的松緊帶,可媽媽和小明量出的結(jié)果怎么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tǒng)一的結(jié)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3、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匯報。 A、數(shù),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厘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還有哪段是1厘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2、認識幾厘米。 師:我們知道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長? 問:2個1厘米是幾厘米?4厘米里有

4、幾個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嗎? 3、用厘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松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么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搜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么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第二課時 認識米教學目標:1結(jié)合

5、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 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厘米,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教學準備: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學生尺。教學過程:一、復(fù)習提問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么工具?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要用什么作單位?2用厘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diào)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

6、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二、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厘米尺量,后改用米尺量)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 用米量”。(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三、探究新知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進行估計,并貼上標簽)。那怎么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生:用尺子量。)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厘米尺嗎?(生:不是,應(yīng)該用米尺。)師:好,

7、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設(shè)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jù)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后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后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設(shè)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后,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gòu)1米的認知表象,最后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戶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2、認識米尺。出示米尺。(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shù)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

8、刻度線之間相距1厘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厘米尺較短,數(shù)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shù)字也較多。)(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厘米。3、用米尺量。(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后,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小結(jié):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2)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自己身上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師身上的1米的標簽,自己估一估,然后再同桌合作用米

9、尺量一量。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厘米?(3)談話:同學們現(xiàn)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4)交流。現(xiàn)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幾米?(7)小結(jié):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四、活動鞏固下面,我們來做個小游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

10、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保▽W生活動)。當學生喊停后剪下,貼到黑板上。指著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五、方法應(yīng)用。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著排大約有5人,橫著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么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2.小組活動。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提問:同

11、樣走1米,為什么走的步數(shù)不一樣?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3.小朋友現(xiàn)在已經(jīng)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里,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后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六、全課小結(jié)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們有哪些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后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第三課時 認識線段教學目標:1、通過操作、觀

12、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會用直尺畫不定長的線段。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空間觀念。3、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shù)學事實。教學重點:掌握線段的特征。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教學用具:彎曲的兩根線(一根藍線,一根紅線),課件,每個學生一張白紙、一張長方形紙片、一張圓形紙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激發(fā)興趣談話:在上課之前,老師收到了一封邀請信,這封信是線段王國的小公主寫給我們二(1)班小朋友的,小公主想請我們二(1)班的小朋友去線段王國游玩,你們想不想去?二、直觀比較,感知特征(一)認一認1、師:這位小公主十分好

13、客,她還隨信寄來一份禮物,想看看小公主帶給我們的是什么禮物嗎?2、老師拿出兩根線,學生觀察兩根線是什么樣子的。(生:彎曲的)3、師:給我們兩根線干什么呀?讓我們聽聽小公主是怎么說的。(錄音:聰明的小朋友,你能幫我比一比藍線和紅線哪條長哪條短嗎?)指名兩個學生比較線的長短。師問: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頭對齊再比呢?4、教師把紅線和藍線拉直貼到黑板上。5、師:現(xiàn)在,老師告訴大家,這時貼在黑板上的這段直的線就是線段王國的臣民,線段王國每個成員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線段。(揭示課題:線段。)師:人有高有矮,線段也有長有短,這條線段從這兒(一個端點)開始,在這里(另一個端點)結(jié)束,這兩點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端

14、點。(板書:端點)那么,線段有幾個端點?(生:兩個。)學生指一指。小結(jié):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6、那么,線段在圖上怎么表示呢?(課件出示)7、現(xiàn)在黑板上這條線段躺累了,它想下來走走了(取下線段),現(xiàn)在它站了起來,它是線段嗎?這樣是線段嗎(分別呈I、/、U型)?為什么?師小結(jié):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位置可以不同,可以橫著可以豎著,可長可短,但是彎彎曲曲的都不能說成是線段。(二)找一找、小朋友們真聰明,下面小公主帶來了一群小朋友,想讓大家為她從這些小朋友中找一找線段。課件出示“想想做做1”。指名說說哪些是線段,找一找線段王國的臣民。(強調(diào)線段的特征,說出原因。)、請你找一找,我們身邊有沒有線段

15、王國的臣民?(提示)摸一摸書本的邊,說一說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里?(接合著進行愛護書本的教育,如果把書搞壞了邊變成彎彎曲曲的了或是邊角翹起來了,就不是線段了,所以我們小朋友一定要愛護書本,讓線段王國的臣民一直住在書本上。)找一找身邊還有哪些線段王國的臣民,摸一摸。黑板邊、直尺邊、書本邊、鉛筆邊、桌子邊等。(強調(diào)物體的邊是線段)(三)數(shù)一數(shù)(錄音:小朋友們真厲害,找到這么多線段王國的臣民。其實,我們前面學的一些圖形里也有線段,你能找出來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指名找一找,并拿教鞭到課件前指指線段,然后說說圖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強調(diào)有順序的數(shù),并與四邊形、五邊形等知識聯(lián)系起來。)其余小朋友把

16、數(shù)得的線段條數(shù)填在書上,指名反饋。(四)畫一畫師:線段王國的臣民我們找也找了,數(shù)也數(shù)了,但是小公主還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錄音:你能為我的臣民畫一張畫嗎?也就是畫一條線段。哪位小朋友愿意當一回勇敢的小畫家?)學生自己畫。畫完后請小朋友高高地舉起來給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畫的線段,說說你是用什么畫的?怎樣畫的?如果都畫的好,自己表揚自己。(五)折一折師:小朋友們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其實,我們還可以折出線段來,讓我們聽聽小公主是怎么說的。(錄音:我們不僅可以畫出線段,還可以折出線段來,不信的話你可以拿出一張紙來和顧老師一起折折看?。┠贸鲩L方形紙片,教師示范折,要說明折痕才

17、是線段(師:直嗎?那么端點在哪?)。(小組內(nèi)折一折,說一說,比一比。)折一折,然后指給你的組長看一看你折的線段在哪里,指一指它的兩端。折出的線段在小組里比一比,看誰的最長誰的最短。折出最長的線段。練習:拿出圓形紙片,創(chuàng)造出一條線段來。折出最長的線段。(六)連一連、怎么樣,相信了吧,還可以折出線段來呢。那么我如果給你兩個點,你能用直尺把這兩點連成一條線段嗎?(1)在黑板上任意點兩點,指名板演。(2)如果有三個點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5”。)想像一下,連出來的會是什么形狀?到底是不是呢?試試看。獨立完成第5題,課件演示。表揚畫得好的小朋友。(3)那么,如果有四個點呢?(課件出示“想想做做6”。)

18、學生獨立完成。師指名:你畫出了幾條?還有不一樣的嗎?(課件演示)四、課堂總結(jié),知識拓展。今天,線段王國的小公主邀請我們?nèi)ゾ€段王國游玩,結(jié)果我們發(fā)現(xiàn)線段王國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你覺得有趣嗎?好玩嗎?哪位小朋友愿意說一說,你在線段王國里學到了什么?第四課時教學目標 :1通過推測、比較,學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2鞏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養(yǎng)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教學重點:會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考,比較。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教學過程:一、回顧引入(

19、一)說一說前幾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哪些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有多長?(學生用手比劃出長度)(二)比一比學生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等長度。(三)揭示課題大家都認識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驹O(shè)計意圖:通過復(fù)習用手比劃實際長度,為后面估測物體的長度作鋪墊。】二、探究新課(一)引出問題。1學生猜測課件出示旗桿。這是我們學校的旗桿,你知道它有多高嗎?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 )。你認為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二)解決問題。1學生思考,小組討論2全班交流,說說想法。想法一:學生可以通過用手比劃1厘米、1拃長等,推斷出旗桿的高度不是13厘米。想法二:利用學生自己的身高和旗桿的高度對比,學生身高1米多,估測旗桿的高度相當于10個小朋友的身高,大約是13米。想法三:借助身邊十幾厘米高的物品來比較,旗桿的高度是不是和學生手上用的鉛筆、鉛筆盒的長度一樣,比如,新鉛筆都不止13厘米長,旗桿的高度應(yīng)該是13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