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總結_第1頁
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總結_第2頁
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總結_第3頁
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總結_第4頁
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單元知識回顧【知識網(wǎng)絡】 【專題總結】 1、中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以宗法血緣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夏朝是在原始社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在原始社會,基本的社會關系就是血緣關系,這種社會結構在國家誕生后被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因此中國古代的夏商周三代開創(chuàng)建立的政治制度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的血緣關系為核心的具有濃厚專制色彩的政治制度體系。 (2)形成了開創(chuàng)性、繼承性和發(fā)展性相結合的特點。夏朝開創(chuàng)了我國早期的一些典型的政治制度,如王位世襲制。這些早期的政治制度對西周政治制度的發(fā)展并成熟有著直接的影響。 (3)宗法制度與

2、分封制度相結合,互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xiàn)就是宗法制。例1下圖反映的是西周的宗法制,這一制度最大的特點是(    ) A嫡長子繼承制                B規(guī)定了相對的大宗和小宗 C以宗族血緣關系為紐帶        D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  

3、;【解析】A項是宗法制的核心,D項是宗法制度的作用。宗法制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這是它最大的特點。 【答案】C  例2“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貨力為己?!蔽闹械摹按蟮馈笔侵福?#160;   ) 禪讓制  世襲制  公有制  私有制 A    B  C    D 【解析】從材料中的“天下為家”來看,社會已發(fā)展到“家天下”的奴隸制;再結合“大道既隱”判斷,“大道”是指已逝去的原始社會的制度。 【答案

4、】A 例3山東省被稱為“齊魯之邦”,起源于(    ) A.宗法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漢初封國 【解析】 “齊魯之邦”來源于西周時期實行的分封制,因為齊國和魯國是這一時期山東地區(qū)主要的封國,因此后人把山東地區(qū)統(tǒng)稱為“

5、齊魯之邦”。 【答案】C 例4依據(jù)西周的禮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諸侯七個,在春秋時期諸侯墓中出現(xiàn)九個鼎的現(xiàn)象,這說明(    ) A貴族生活更加腐化             B當時人們更迷信 C等級秩序遭到破壞             D當時青銅鑄造業(yè)更發(fā)達 【解析】鼎在西周時期是

6、王權的一種象征,春秋時期諸侯墓中的九個鼎現(xiàn)象反映了周王室走向衰弱,奴隸社會的等級秩序遭到嚴重的破壞。 【答案】C  例5下圖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關系,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 C通過分封制,建立起森嚴的等級序列 D整套制度維系奴隸主正常統(tǒng)治,保證了社會性質(zhì)的平穩(wěn)轉型 【解析】宗法制和分封制是奴隸社會的上層建筑,在社會初期的確鞏固了統(tǒng)治,但是到后期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障礙,不利于社會的平穩(wěn)轉型。 【答案】D例6荀子·儒效篇記載:“(周公)兼制天下,

7、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边@說明了西周分封制具有濃重的(    )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權色彩        D皇權色彩 【解析】材料說明,同姓宗族是西周時期分封的主體,這一時期著名的姬姓封國有晉、衛(wèi)、魯?shù)?,也說明西周時期分封制帶有鮮明的宗族色彩。 【答案】B 2、中國古代中

8、央集權制度發(fā)展1、特點:(1)呈現(xiàn)出兩大基本矛盾和斗爭:一是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二是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2)專制皇權不斷加強,到明清時期發(fā)展到頂峰。(3)其本質(zhì)是加強皇權,維護專制統(tǒng)治。2、原因:(1)處于地主階級對農(nóng)民的恐懼,調(diào)整內(nèi)部矛盾,加強對人民的控制。(2)維護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權的需要。(3)分散的個體小農(nóng)經(jīng)濟也需要它來安定社會、興修水利、抵御周邊民族的侵擾等。例1(2007年·上海模擬)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罷相始也。”可見他極力主張(&

9、#160;   ) A 加強君權必須廢除丞相 B 加強相權來削弱君權 C 有丞相必然就有善治   D沒有丞相就沒有善治 【解析】黃宗羲極力反對絕對君權,主張用相權來平衡君權,故選B。 【答案】B 例2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從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   

10、;   )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內(nèi)閣制度日漸成熟    C.中央的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權力被六部分割 【解析】通過材料所述宰相與皇帝關系的變化,可以看出相的地位越來越低,而君的地位越來越尊。透過這一現(xiàn)象,我們能夠得出中央權力日益向帝王集中這一結論?!敬鸢浮緾 例3規(guī)定“以后子

11、孫做皇帝,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凌遲,全家處死”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辦事效率                      B.強化君主專制    C.讓“群臣”監(jiān)督皇帝        &#

12、160;       D.精簡政府機構 【解析】廢除丞相,大權獨攬,這是強化君主專制的表現(xiàn)。 【答案】B  例4下列關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項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分散了相權,加強了中央集權     B調(diào)整了地方與中央的關系      C. 提高了行政效能,完善了中央機構     D進一步加強了皇帝的

13、權力    【解析】解析:三省六部是中央行政機構,不是對地方權力機構的調(diào)整,它不是為解決中央與地方的矛盾關系而設立的。 【答案】B 例5丞相職位長期沿用主要是適應(    )     A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B發(fā)展農(nóng)工商業(yè)生產(chǎn)的需要     C加強民族交流和對外交往的需要     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解析】丞相是我國古代的中央官制,它的設立和廢除都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有關,它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答案】A例6學過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這一單元后,某班四位同學分別撰寫研究歷史小論文,其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