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1頁
科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2頁
科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3頁
科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4頁
科教版一年級下冊科學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1 課 時教學課題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教學目標1我們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物體,這些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特征。2可以用一些科學詞匯來描述物體的特征。教學重點用觀察和比較的方法對物體的特征進行描述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1導言:同學們,你們喜歡玩猜謎語的游戲嗎?那我來說你來猜。(出示謎語:體形有圓又有方,皮膚有白又有黃,發(fā)現(xiàn)哪個字寫錯,馬上搖頭來幫忙。謎底:橡皮)2你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3每個物體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體的特征,我們要學會發(fā)現(xiàn)。在我們身邊有許多物體,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讓別人猜猜它是什么嗎?4我們

2、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物體更多的特征,而且還能把它準確地描述出來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板書: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二、觀察物體(一)觀察一個物體我們如何發(fā)現(xiàn)物體更多的特征呢?(要認真觀察)2應該怎樣觀察呢?回憶一下我們在上學期學習過的觀察植物的方法,誰來說說。利用眼、鼻、手等多種感官進行細致觀察(特別提醒學生在未經教師允許的情況下,不能用嘴接觸任何物體)。(板貼:眼睛看、鼻子聞、手摸,同時進行聞和摸的安全教育)3教師出示要觀察的物體,逐個認識8種物體: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塊、紙片、木塊、一次性塑料杯。4現(xiàn)在,我們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物體來觀察,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物體的特征。5學生匯報,教師

3、總結出描述物體特征一些科學詞匯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二)對比觀察兩個物體1剛才大家發(fā)現(xiàn)了物體的一些特征,你們想發(fā)現(xiàn)物體更多的特征嗎? 2例如:我們要觀察木塊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將木塊與乒乓球對比,找出它們的不同之處。木塊是正方體,乒乓球是球形,它們的形狀不同,所以說形狀就是物體的一個特征。這種方法叫兩兩對比觀察法。然后把木塊再分別與螺母、橡皮、泡沫塊、紙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較觀察,看你能不能發(fā)現(xiàn)木塊更多的特征。3隨機抽取學生表述如何去做。44人一組,通過小組合作,將物體進行兩兩比較,看看有沒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三、小結、延伸1誰來說說我們怎樣才能發(fā)現(xiàn)物體更多的特征?2要想更全面、更準確地描述物體,應

4、該怎么做?【板書設計】發(fā)現(xiàn)物體的特征 掂 輕重看 大小、顏色、形狀 聞 氣味 摸 表面粗糙程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課 時教學課題誰輕誰重教學目標 1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2輕重和大小適當?shù)奈矬w可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教學重點1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測量;2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復習導入,聚焦概念展示上節(jié)課用到的各種物體(乒乓球、木塊、橡皮)的圖片,提問:“看一看我們觀察過的這些物體,我們怎樣知

5、道它們的輕重呢?”讓學生說說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2、 圍繞概念,實踐探究 用不同的方法比較5個物體的輕重并排序。1預測物體的重量。(1)出示5個物體: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預測輕重之前,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這幾個物體的形狀及大小。(其中,木塊和塑料塊的大小一樣,兩個橡皮的材質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塊大)(2)安排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預測排序結果并記錄下來。排序方法采用先提問“我們怎樣記錄排列的順序呢”,引導學生討論記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生討論的方法統(tǒng)一為一種,比如用數(shù)字表示輕重,數(shù)字越小,表示越輕,即學生認為最輕的物體,就

6、用1表示,認為第二輕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準備一張記錄單發(fā)給每個小組,填好預測結果后貼在黑板上(這樣便于對比較的結果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說說預測的理由。(3)對每組的排序進行比較,將學生的討論聚焦在“對于兩塊橡皮,你們是如何預測的?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你們又是如何預測的?”這類問題上,以引發(fā)他們的進一步思考。適當時,做簡要的小結,說明預測有可能不準,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輕重,比如,掂量和稱量。2掂量不同物體的輕重。(1)掂重。學生親自動手掂量5個物體,感受5個物體的輕重,這時需再次將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提醒學生統(tǒng)一用數(shù)字來表示輕重)。分發(fā)給學生一條記錄單進行記錄

7、,然后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2)掂重后,先小組研討,再圍繞數(shù)據全班研討3稱量物體的重量。(1)首先要確定標準物。教師通過多媒體屏幕呈現(xiàn)幾個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該選什么樣的物體作為標準物呢?“比較重的物體可以嗎?比如玻璃珠?!?“比較大的物體可以嗎?比如乒乓球?!蓖ㄟ^這樣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應該選擇比較輕的、小的、容易放在盤子中的物體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證明,回形針的大小和輕重比較適合作為標準物。(2)說明稱重方法。將一個物體放在簡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個放入回形針(雖然這里不強調“左物右碼”,但仍建議給學生養(yǎng)成“左物右碼”的習慣),直到天平平衡。數(shù)出放入的

8、回形針數(shù)量,根據回形針的數(shù)量比較物體的輕重,并記錄稱量結果。稱量后,學生要根據回形針的個數(shù)來給5個物體的輕重排序并記錄下來。(3)再發(fā)給學生一張新的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后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4)學生用稱量的方法進行比較并記錄。三、研討數(shù)據,獲得概念1班級匯總完成后,要先組織學生分別查看三次排序的結果,小組內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后將小組的數(shù)據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小組三次結果可能都不一樣,其他小組三次排序的結果也不盡相同。2接下來,小組內要先討論三種比較輕重的方法中,“哪種方法的排序結果更準確”,從而轉入對不同測量方法準確程度的探討。預測是猜的,不太準確;不同的人感覺可能不同

9、,掂量也不準;掂量次數(shù)多了,容易亂;用簡易天平稱量是比較準確、比較科學的方法。四、應用概念,拓展延伸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發(fā)現(xiàn)了大小相同的木塊和塑料塊,輕重是不一樣的。以此為基礎給出問題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屬碗一樣重嗎?學生先相互交流,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聯(lián)系之前的實驗結果說出判斷的理由,再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輕重可能不同等。五、小結今天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在班級記錄單上做記錄。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課 時教學課題認識物體的形狀教學目標 1許多物體具有固定的形狀,形狀是物體的基本特征之

10、一。2物體的形狀會影響它的平鋪方式。教學重點知道許多物體有固定的形狀,并且從“占據空間”的角度理解形狀是物體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1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用“稱一稱”的方法比較了幾種物體的輕重。還記得是哪幾種物體嗎?(學生回憶:乒乓球、木塊、塑料塊、大橡皮、小橡皮)2出示小布袋。不打開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裝的是哪兩種物體嗎?是怎樣猜到的?引導學生用“摸”“看”的方法進行猜測,根據“形狀”判斷布袋內的物體是乒乓球和橡皮。3出示另外兩種物體木塊和螺母,讓學生說說這兩種物體是什么形狀。強調形狀也是物體的重要特征。4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一起

11、來認識物體的形狀。二、探究將物體平鋪在盒內的方式1演示平鋪的方法,記錄數(shù)據。怎樣平鋪一層乒乓球呢?請一位學生來演示平鋪的方法,并且將數(shù)據記錄在表格中。2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動手將四種物體分別平鋪在盒內,并且將數(shù)據記錄下來。比一比,哪組最快,哪組裝得最多。3分組活動結束后,教師將各小組的數(shù)據填寫在班級記錄表單中。三、研討:“形狀”對物體占據空間的影響1觀察班級記錄單: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小組乒乓球和木塊數(shù)量都一樣,而螺母和橡皮的數(shù)量就不一樣了。這是怎么回事呢?2交流展示“擺放”的方式: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物體都是怎么擺放的吧。(1)各小組將擺放的方式展示出來,并標清數(shù)量。共同體驗:螺

12、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擺放,真的能夠都擺進盒子嗎?師生共同確認上述問題后,將數(shù)據寫在對應的擺放方式旁邊。(2)乒乓球和木塊只有一種擺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種擺放方式,而且擺放方式不同,裝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3分析研討:為什么會這樣呢?(1)同一種物體不同的平鋪方式占據空間狀況不同。引導學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塊每個側面都是一樣的,所以怎么擺都一樣,擺的方式只有一種,所以平鋪一層的數(shù)量也不會有變化,螺母“躺”著擺和“立”著擺是不一樣的,用來平鋪的“面”形狀不一樣,所以平鋪一層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橡皮“躺”“立”“側”,裝的數(shù)量都不一樣。(2)不同形狀的物體在平鋪時占據空間的狀況不同。思考:為什么乒乓球能擺進盒

13、子的數(shù)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塊少這么多?分析:由于形狀的原因,乒乓球沒有將盒子鋪滿,中間有空隙,所以裝得少。四、拓展、延伸以螺母“躺著”平鋪一層和“立著”平鋪一層為例,引導學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滿了嗎?說說你的看法。 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課 時教學課題給物體分類教學目標 1了解分類是科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2根據物體的特征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有序地認識物體。教學重點能夠根據一個特征對物體進行分類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1小朋友到超市想買酸奶,你能幫他找到酸奶嗎?(播放課件,選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在超市怎樣找到酸奶的)2我們也觀察了許多物體的特征,

14、你能描述一下嗎?這些不同物體的特征有相同的方面嗎?(學生根據前幾節(jié)的活動手冊和班級記錄單描述前幾節(jié)課上觀察的物體特征)3我們能不能用一種特征作為標準給它們分類,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們。(板書:給物體分類)二、給物體分類1描述物體特征,確定分類標準。(1)教師分發(fā)活動器材,學生拿出活動手冊。(2)說說自己計劃以什么特征作為標準進行分類,并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2初次體驗分類并為物體編號。(1)引導學生根據制訂的分類標準進行首次分類活動(全班統(tǒng)一確定一種相對簡單的分類標準,如:大?。?,將物體放在小組記錄單的圓圈中。(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使用實物擺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時開展不同標準的分類,并且這種方法的分類

15、結果無法懸掛展示,不便于交流。(3)指導全班同學按照統(tǒng)一標準為物體進行編號。我們有什么辦法進行編號呢?上學期,我們在比較恐龍大小的時候,有個編號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我們也來給這些物體進行編號3開展小組分類活動。(1)小組總結物體特征。觀察前幾節(jié)的記錄單,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物體哪些方面的特征?(學生發(fā)現(xiàn)有大小、形狀、輕重、粗糙或光滑、透明或不透明等方面的特征,根據物體大小進行分類的活動已經做過,不再重復)(2)根據特征制訂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上。(學生制訂分類標準,明確分類標準,將小組制訂的分類標準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中,一張記錄單填一種標準)(3)小組合作開展給物體分類的活動。(學生進行小組合作,

16、開展探究活動,將分類結果以物體編號的形式填寫在小組記錄單不同的圓圈里)(4)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填寫小組記錄單。(5)學生懸掛展示小組記錄單,并遮擋住分類標準部分。(學生遮擋住分類標準,并向全班同學展示小組記錄單)4解密活動。(1)全班共同解密各組的分類標準。通過觀察小組記錄單的分類結果,逆向分析分類標準是哪種特征,并說明理由。(2)相應小組進行展示揭秘,說說自己的分類標準和分類結果。三、交流研討1大家是根據物體的哪些特征分類的?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分類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種方式分類的標準,都是物體比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征。2根據同一特征分類,分類結果有哪些不同?你發(fā)現(xiàn)在哪個相同標準的分類中有不同的

17、結果,為什么?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讓大家統(tǒng)一?3根據發(fā)現(xiàn)細化小組記錄單的分類標準,確定關于輕重的分類界限,再次調整輕重的分類。四、完成個人、小組、班級記錄單內容1學生完成個人活動手冊。2各小組共同完善小組記錄單。3師生完善班級記錄單。4觀察生活中身邊的分類。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分類給我們帶來幫助呢?是哪些方面的分類?是如何給我們帶來幫助的?(播放課件,學生根據課件演示分別說說是哪些方面的分類,又是如何幫助我們便捷生活的)設計意圖:理解分類的意義不僅是更好地了解特征,還能幫助我們便捷生活?!景鍟O計】給物體分類特征 分類標準 細化標準 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課 時教學課題觀察一瓶水教學目標 1學

18、習觀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聞、手摸等方法比較水與洗發(fā)液、木塊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2能運用多種感官進行觀察,能用語音簡單描述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教學重點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形狀。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導入:教師出示一瓶礦泉水,請同學們說一說瓶子里面裝的是什么?關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請同學們一起來觀察。(板書:觀察一瓶水)二、觀察比較水與洗發(fā)液1觀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發(fā)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標簽),請學生猜一猜里面裝的是什么(學生可能會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適當表揚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同學,告訴學生是洗發(fā)液)。怎樣比較觀察水

19、和洗發(fā)液?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前幾節(jié)課學習中用了哪些觀察方法。學生提議可以用眼睛看、鼻子聞、手摸(因為洗發(fā)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師要及時提醒不能用“嘗”的方法,強調任何場合都不能用“嘗”的方法)。2學生觀察水和洗發(fā)液的不同和相同(1)看一看教師提問:大家一起來觀察水和洗發(fā)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學生分組觀察并匯報。教師引導學生關注它們顏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與無色,透明與不透明,對比觀察)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2)聞一聞教師提問:水和洗發(fā)液還有什么不同?怎樣才能知道它們的氣味不同呢?學生提議聞一聞。教師示范聞的標準操作方法,并指出這樣做對安全的重要意義。(聞的標準操作方法:打

20、開瓶蓋,左手持瓶身,右手從瓶口上方將空氣扇向鼻子,聞到氣味即可蓋上瓶蓋。)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3)摸一摸教師提示:水和洗發(fā)液除了顏色、氣味不同,它們用手摸起來一樣嗎?怎樣證明洗發(fā)液要比水光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師講解手摸對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發(fā)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樣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進行對比。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教師板書:記錄學生的匯報。3總結水與洗發(fā)液的異同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活動的過程和觀察的結果,并總結水和洗發(fā)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記錄在班級記錄單上。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能流動洗發(fā)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動三、觀

21、察比較水、洗發(fā)液和木塊的不同和相同1不同教師把洗發(fā)液和水分別倒入不同形狀的瓶子里讓學生與木塊對比觀察。學生交流觀察結果:(1)它們放進容器的方式不同,水與洗發(fā)液能流動,木塊不能流動。(2)水和洗發(fā)液的形狀隨容器形狀發(fā)生變化,沒有固定形狀,木塊的形狀不隨容器的變化發(fā)生改變。教師板書學生觀察結果。(播放課件,讓學生觀察三個圖片并思考問題)2相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水、洗發(fā)液、木塊有沒有相同之處。學生觀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再次觀察上面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盡管水和洗發(fā)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狀不同,但它們仍然有形狀,只是形狀不固定。教師板書:它們都有形狀。(播放課件,看圖思考問題)3總結水、洗發(fā)液與木塊的不同和相同

22、教師請同學根據板書總結它們的不同和相同。學生發(fā)表觀點: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水、洗發(fā)液的形狀可以變化,木塊形狀不變,但它們都有形狀。四、完成班級觀察記錄單和活動手冊1教師請一位同學到臺上執(zhí)筆,全班同學一起根據觀察結果共同完成班級記錄單。2教師指導學生根據班級記錄單,完善自己的活動手冊第1課內容。3拓展延伸回家后完成活動手冊上“看誰流得快”活動。(播放課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錄)【板書設計】水:無顏色、無氣味、透明 能流動 無固定形狀洗發(fā)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 能流動 無固定形狀木塊:有顏色、有氣味、不透明、不能流動 有固定形狀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1 課 時教學課題它們去哪里了教學目標 1通過對

23、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2能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教學重點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教學導入,聚焦問題1問題導入。(1)上節(jié)課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水,誰還記得水都有哪些特征?(2)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水,誰能說一說水有什么用處?(3)水還有一個本領,可以加很多東西進去,比如媽媽做湯時會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湯更加鮮美。類似的情況你們還見過哪些?在哪里見過?(在這里,學生可能會根據一些生活經驗,提到“溶解”這個詞)(4)所有的東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嗎?2聚焦問題。如果我們把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會

24、發(fā)生變化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食鹽、紅糖或小石子會發(fā)生變化嗎?二、學習新課,探究發(fā)現(xiàn)1描述并記錄現(xiàn)象。(1)師:老師為每一組都準備了這三樣物品,請你們認真仔細地觀察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教師指導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課件出示三種被觀察的物質)(2)小組成員分頭觀察,交流匯報。(3)師:要想看到它們放入水中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打算怎么做?(4)學生分組研討,拿出實驗方案,教師加以指導。2研討交流,達成共識。(1)把鹽、紅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引導學生分別描述3種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詢問學生哪些發(fā)生了變化、哪些沒有發(fā)生變化,并對比3種物質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加以說明,食鹽和

25、紅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播放課件)(2)鹽、紅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嗎?引導學生在說出自己判斷結果的同時,說出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實驗現(xiàn)象來說明)。鹽放入水中后,鹽水是咸的,說明鹽還在水中,只是看不見,紅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顏色的、甜的,說明糖還在水中,只是看不見(課堂上不允許學生品嘗,學生歸納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經驗)。三、課堂小結、擴展延伸1通過我們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誰愿意來談一談?2課堂伊始,大家說倆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質,現(xiàn)在再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里?哪些不會溶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學到的方法試一試,下一堂課跟大家分享。

26、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1 課 時教學課題認識一袋空氣教學目標 1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2與木塊、水相比,空氣有許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教學重點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與其他物體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1導入:回想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2提問:回憶一下,在本單元中我們學過哪些描述物體特征的科學詞匯?二、探索(一)指導學生收集一袋空氣,并進行觀察。(教師出示一個空燒杯或一個空玻璃杯,讓學生觀察)1提問:老師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沒有嗎?再想一想。設計意圖:用

27、身邊的事物對學生的前概念進行探查,同時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2教師引導:你們真聰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邊盛滿了空氣。(板書:空氣)設計意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讓他們知道空氣雖然是看不見、總被我們忽略的,但我們的周圍充滿空氣,我們離不開空氣。3教師提問:你認為空氣是什么樣的?今天我們就用本單元學過的方法認識它吧?。ㄒ龑W生說出“空氣是看不見的”“摸不著的”“很輕”)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步步引導,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4提問。(1)要想研究空氣,你有什么好方法嗎?(2)空氣在空中我們怎么研究呢?(3)我們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把它“逮”住呢?(4)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塑料袋兒,看

28、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辦法了嗎?(5)我們“逮”到了空氣,你將怎樣用學過的方法去觀察空氣的特征?(二)指導學生將空氣與水和木塊進行比較;1提問.(1)可以用什么感官來觀察空氣?學生可能會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顏色”“形狀”“是否透明”用鼻子“聞”等。(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貼:眼睛、鼻子、手,同時進行聞和摸的安全教育)(2)引導:本單元我們曾經研究過什么物體呀?(3)大家還記得,水有哪些特征嗎?(4)我們從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5)我們研究水的時候,是將水與哪些物品進行比較研究的?(6)現(xiàn)在,你能把空氣與水和木塊,再進行比較研究嗎?看一看它們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9、2描述并記錄空氣的特征.(1)提問:還記得在第一課和第五課的時候,我們使用過的記錄單嗎?(3)說一說:你是通過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特征的?學生:“用眼睛觀察空氣是透明的、無色的、跟水是一樣的” “跟水對比,水是流動的,打開袋子,空氣就跑了,說明空氣也是流動的”等。(4)班級集體論證:“空氣有什么特征”“我們是怎么知道的”學生:“我看見這袋空氣是透明的,跟水一樣”“我聞不到空氣的氣味”“我摸不著空氣”等。(5)提問:“在本單元中,我們從哪些方面認識了物體”“可以用哪些詞匯描述它們的特征”三、小結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棒,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我們還學習了科學的觀察方法。希

30、望同學們今后能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去觀察其他的物體。設計意圖:提醒學生進行科學學習方法的整理,持續(xù)培養(yǎng)科學學習習慣。【板書設計】 空氣 無色無味透明氣體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1 課 時教學課題我們知道的動物教學目標 1知道動物是有生命的。2能說出動物的一些共同特征。教學重點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一種動物,初步用語言和圖示描述其特征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回顧已經認識的動物1同學們,在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你都見過哪些動物呢?2(課件出示幾種常見動物的圖片)這里還有些動物,你能說說它是什么樣子的嗎?二、觀察并描述一種動物1學生共同觀察,用語言描述

31、一種動物。(1)(出示一只小倉鼠活體)看老師還給大家?guī)砹耸裁??你們知道它原來生活在哪里嗎??)今天這只倉鼠寶寶來給我們當模特,老師想請同學們看看它有什么樣的特點?(3)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會跑、會吃東西、有頭、有嘴巴、有尾巴、有腳等)(4)同學們真厲害,把倉鼠寶寶的特點都找出來了。(教師出示課件,總結倉鼠的特點)2學生分組觀察,并用語言描述一種動物。(1)教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一種動物標本。你能像觀察倉鼠寶寶那樣,觀察這些標本嗎?找找你們小組的這種動物有什么特點?(2)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指導。(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運動方式等方面。讓我們來開一個“動物介紹大會”吧!哪個小

32、組能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觀察的動物?請小組成員帶上你們的動物標本,到前面來介紹一下它吧。(小組介紹,其他同學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補充)3畫一畫我們觀察的動物。每個小組觀察的動物各具特色,我們用筆把它畫下來吧。怎么畫呢? (1)教師示范,邊觀察標本邊畫,先畫身體中間的部分,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畫上腳、頭、翅膀等,最后可以畫一畫頭上的眼睛、嘴。(教師可提示學生觀察學生活動手冊上畫動物的步驟,學生可以參照學習,同時教師提出畫的要求:真實,看到什么畫什么,盡量畫得像)(2)學生在活動手冊上開始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抓住主要特點畫動物。看看學生有無把憑空想象的成分畫上去的情況。 指導學生按順序

33、觀察、描述動物身體的各個部分,仔細觀察每個部分的特點。 圖畫上適當加文字(或拼音)標注。(3)交流反饋。利用實物展臺,展示學生的活動手冊。請同學們先猜一猜,畫上是哪種動物?(指向畫得像不像)你覺得畫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沒有突出動物的特征)你覺得畫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問題在哪里嗎?(指向真實記錄)讓學生簡單修正一下自己的畫。三、概括動物的共同特征1(出示課件)這張圖片里有些是動物,有些不是動物,你能分辨出來嗎?2匯報交流。3玩具熊為什么不是動物呢?誰能來給大家解釋一下?4教師匯總學生的發(fā)言:原來玩具熊是沒有生命的,它不會動,不需要吃食物,不會長大,所以它不是動物。那么動物都有什么特點

34、呢?5剛才我們說的,也就是動物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你能再來說一說嗎?(教師整理學生的發(fā)言,形成班級記錄單,參考課件內容)四、總結和拓展1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2這節(jié)課學習了用畫圖的方法記錄動物,現(xiàn)在老師用橡皮泥制作了剛才觀察的倉鼠寶寶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觀察的或者喜歡的動物制作出來嗎?3請學生參照學生活動手冊制作一個動物模型。 我們知道的動物動物的特點(班級記錄單) 日期:1能自己運動 6吃食物 2有嘴 7需要空氣3會長大 8會繁殖4有身體 9會排泄 5有生命 10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課 時教學課題校園里的動物教學目標 1校園中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動物是多種多樣的。2不同的環(huán)境中生活著

35、不同的動物。教學重點通過實地觀察,認識校園中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許多動物,你能猜出老師描述的是哪種動物嗎?教師出示課件,讓學生猜謎語。二、尋找校園里的動物1剛才我們猜的魚、蜘蛛都是生活在我們周圍的動物,我們周圍還生活著什么動物?你在哪里見過它?(如果學生說到校園里,可直接追問:你在校園里見過什么動物?)2你在校園里見過哪些動物,可以用“我在校園的見過”的句式來說一說。3這些生活在校園里的動物,你認識它們嗎?如果認識請大聲叫出它們的名字。(課件出示動物,學生認一認。)對于不認識的動物,可以請認識的學生介紹一下,

36、教師也可以介紹一下,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校園動物。4(教師在教室里張貼觀察區(qū)域圖)這是我們學校里的一個花壇,你猜猜這里可能生活著哪些動物呢?在哪里能找到它們? 5小組領取區(qū)域圖和動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貼到區(qū)域圖上。6交流匯報。每個小組帶自己的區(qū)域圖,到教師的大區(qū)域圖上貼動物,并進行講解。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或調整。三、尋找動物的準備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到這個花壇里去尋找動物,看看你們標記的地方能不能找到這種動物。2我們可以去哪里找動物?邊指圖邊說(大樹上、草叢里、枯葉堆里、泥土里等)3我們應該怎樣找動物?找到后觀察什么,怎么記錄?(1)怎么找?(輕輕地、不打擾動物等)在教室里進行模擬尋訪(教師講解或

37、示范,學生表演),在模擬時解決以下問題: 到場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對于一些難于接近的小動物如何來觀察,如蝴蝶、蜈蚣等。 如何使用工具幫助我們觀察。(放大鏡、棉簽)小結:先集體觀察空中的動物,再小組分散活動。(看一看、聽一聽、聞一聞、用棉簽撥一撥等)(2)找到后觀察什么? 觀察動物的生活環(huán)境。 動物的身體特點、 活動情況。 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動物。(3)怎么記錄? 記錄的要求:真實,把觀察到的動物記下來,不要把想象中的記下來,記錄動物的活動地點,不要忘記統(tǒng)計數(shù)量。 記錄的地方:學生活動手冊。(4)需要注意什么?觀察時不驚動、不傷害、不破壞它們的“家”。四、尋找并觀察校園里的動物1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上

38、工具,整齊地排好隊列,我們出發(fā)啦!2現(xiàn)場演示如何有序尋訪動物。(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靜地看,觀察、記錄周圍環(huán)境中有什么動物。 (2)教師演示如何觀察并記錄樹叢、草叢、枯葉堆中的動物。3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自主觀察、記錄,教師巡視指導。4觀察后排好隊回教室。五、交流研討1小組內部整理尋訪到的動物。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動物。(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完成后的活動手冊,邊介紹邊評價)(1)小組式匯報。指導學生用這樣的句式匯報: 我找到種動物,有 我最喜歡的是它在 (2)互動式匯報。猜一猜,我們觀察到的是哪種動物?如果其他同學猜不出來,匯報者對其進行介紹。教師:同學們?yōu)槭裁床虏坏侥??你覺得問題在哪

39、里?可以怎么改?(教師把學生的匯報情況填寫在班級記錄單中)3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有趣的現(xiàn)象,跟同學們來分享一下吧。六、小結1生活在校園里的動物可真多,關于它們你還想知道什么?2校園里的動物都生活在它喜歡的環(huán)境中,那你來猜猜整個校園里會生活著多少種動物呢?整個XX縣(市)呢?整個中國呢?整個地球呢?3在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動物。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希望同學們珍惜它們、保護它們。 校園里的動物 (班級記錄單) 日期: 螞蟻 草地上、樹上 蝸牛 草叢里、枯葉堆 潮蟲 枯葉堆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課 時教學課題觀察一種動物教學目標 1知道蝸牛身體上有殼、腹足、觸角(兩對)、眼睛、口等

40、。2蝸牛能對外界的刺激產生相應的反應,如觸角伸縮、身體縮進殼內來躲避危險等。教學重點懂得在觀察活動中珍愛生命,學會保護小動物。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課前準備1提前一周布置,讓學生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尋訪蝸牛并帶回家開始嘗試飼養(yǎng)。2布置過程。(1)老師帶來了一位動物朋友,你見過嗎?它生活在哪里?(2)想知道老師怎么喂養(yǎng)蝸牛嗎?先回去尋找并觀察蝸牛,找到蝸牛的同學可以到老師這里領取一張蝸牛的飼養(yǎng)秘籍。(3)讓學生用一周時間觀察并飼養(yǎng)蝸牛。二、引入1謎語導入。沒有腳,沒有手,背上房子到處走,有誰把它碰一碰,趕緊躲進房里頭。你們曾經在哪些地方看到過蝸牛?2畫一只看

41、到過的蝸牛。從尋訪蝸牛到上課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的同學已經開始喂養(yǎng)蝸牛,關于蝸牛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請你說一說。畫一畫看到過的蝸牛,并展示作品。三、仔細觀察蝸牛教師強調觀察要求。每一個小組把蝸?!罢垺背鰜恚蠹异o靜地仔細觀察,可以輕聲地交流。教師提供一些工具,學生在觀察時可以根據需要自行選用。把觀察到的蝸牛的樣子仔細地畫在活動手冊的方框中。四、觀察蝸牛的應激反應(學生進行觀察研究,教師重在巡視指導)1教師幫助沒有準備蝸牛的小組。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蝸牛各個部分,給各小組發(fā)棉簽,并指導棉簽的使用方法。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觀察蝸牛的應激反應。4在不打擾蝸牛的情況下,還觀察到蝸牛的哪些行為或特點?五、交流匯報

42、學生匯報,教師記錄班級記錄單。(以畫圖的形式記錄:殼、觸角、眼睛、口等)六、觀察蝸牛的運動1情境創(chuàng)設:同學們真是太厲害了,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特點。今天我們觀察的蝸牛,它也和同學們一樣厲害!接下來我們請蝸牛為我們表演表演,但我們可要做文明觀眾,觀察時要保持安靜。2講解要求:老師這里有四種材料,分別是菜葉、玻璃片、線、樹枝。我們要請小蝸牛在這四種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細看看它是怎樣爬行的。3每個小組先發(fā)菜葉進行爬行觀察。教師根據各小組觀察進程不定時下發(fā)其余材料。4觀察結束,學生研討匯報(可以鼓勵學生用肢體模仿蝸牛的爬行動作),教師記錄班級記錄單。(記錄腹足、黏液等信息)七、課外延伸1今天同學們仔細觀察了蝸牛

43、,在我們身邊有沒有和蝸牛相似的小動物呢?2請同學們認一認圖片上的小動物: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這些小動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觀察嗎?【板書設計】觀察一種動物(班級記錄單)長安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1 課 時教學課題給動物建個家教學目標1蝸牛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2蝸牛喜歡吃菜葉等食物,靠齒舌吃食物。教學重點意識到環(huán)境對小動物生活的重要性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1出示鳥窩、蜂巢、狗窩等圖片。2蝸牛的家是什么樣的呢?教師收集學生飼養(yǎng)蝸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3投影展示同學們飼養(yǎng)蝸牛的圖片、文字情況。說一說:在給蝸牛建“家”的過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難?引導學生進一步

44、思考蝸牛對環(huán)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應該放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蝸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處理,如何防止蝸牛爬出去等。4問題研討。(1)你們的蝸牛飼養(yǎng)在哪里?你們給蝸牛喂了哪些食物?你們還為蝸牛做了什么?學生回答問題。(2)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些回答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哪些地方需要改進?(3)想一想,要讓蝸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蝸牛的“家”應該是什么樣的?5教師將學生們的回答匯總成班級記錄單。 (1)能讓蝸牛四處爬行的空間。 (2)有它們愛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濕。 (4)能讓蝸牛生活又不讓它爬出去。6讓學生把蝸牛的“家”畫下來。二、探索1觀察蝸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葉等食物,觀察蝸牛是怎樣進食的。

45、2提醒學生需要安靜細致地觀察,如果蝸牛距離菜葉有一段距離,還要提醒學生把蝸牛輕輕地放在菜葉上。3給學生一段時間,他們會有新的、有趣的發(fā)現(xiàn),例如蝸牛吃食物時嘴巴和觸角的動作,菜葉上留下了爬過的痕跡、吃過的痕跡等等。4小組活動,把蝸牛進食的情況用圖示記錄下來。三、研討1蝸牛生活需要什么?2我們還有哪些有趣的發(fā)現(xiàn)?【板書設計】給動物建個“家”蝸牛的“家”(班級記錄單) 日期:能讓蝸牛四處爬有吃的東西要保持潮濕防止它爬出來長安 小學科學 備課教案第 1 課 時教學課題觀察魚教學目標 1了解魚類有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鰓、鰭、鱗片等身體結構,具有呼吸、運動等生命體基本特征。2知道魚用鰭運動,用鰓呼吸。教學重點觀

46、察魚的身體特征,用畫簡圖的方式記錄下來。教學時間  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教學程序一、聚焦新課1課件出示謎語:沒胳膊沒腿,從來不離水。走路不用腳,搖頭又擺尾。(謎底:魚)2課件分別出示魚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里的圖片,邊出示邊講解:在小溪、池塘、大河和大海中都生活著魚。3教師:大家發(fā)現(xiàn)了沒有,能看到魚的這些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水。魚的生活離不開水,它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觀察魚,探索魚身上的秘密。(板書:觀察魚)二、觀察描述鯽魚(一)觀察與畫魚1教師導入:鯽魚是我們常見的魚類,今天老師帶來了鯽魚跟我們一起來學習科學,你了解鯽魚嗎?知道它的身體特征嗎?觀察你

47、們小組的鯽魚,并將觀察的鯽魚畫在活動手冊上,看誰畫得像。教師示范,邊觀察邊畫:先畫出軀干(呈梭形,兩頭較尖),再畫出頭、眼睛和鰭等,最后畫鱗。請你也將你們小組的魚畫在活動手冊上。教師提示:(1)從側面觀察魚,邊觀察邊畫,畫得越像越好。(2)不打擾小魚,觀察過程中保持安靜,不可用手及其他物體觸碰水和魚。2學生觀察并記錄下魚的外形特征,教師巡視指導。3學生展示交流。學生邊展示邊介紹自己觀察到的魚的身體特征,教師適當追問并補充。預設:(1)我觀察到魚有頭,頭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鰓等。追問:它們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學生介紹:魚的眼睛沒有眼瞼,頭上有兩個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張一合,鰓長在鰓蓋里,鰓蓋會一開一合。(2)魚的身體上有很多鰭。追問:魚有幾個鰭?分別長在什么地方?(引導學生細致觀察)教師介紹:魚長有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和尾鰭。(3)魚的身上有鱗片,鱗片呈半圓形,有光澤。4交流之后學生再觀察,完善自己畫的魚。5通過比較魚和蝸牛身體的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