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一章讀書筆記_第1頁
論語第一章讀書筆記_第2頁
論語第一章讀書筆記_第3頁
論語第一章讀書筆記_第4頁
論語第一章讀書筆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論語第一章讀書筆記【篇一:論語讀書筆記】附錄:論語讀書筆記上自從 2006 年 1 月在新浪的博客上帖完了道紀全文以來,得到眾多朋友的支持。許多朋友更是參與討論,其中的許多問題也引發(fā)了我進一步的思考。原本沒有計劃再續(xù)寫一些內(nèi)容,但是這段時間與眾多朋友的交流所引發(fā)的思考似乎很有必要加以整理。于是,就以附錄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主要是因為這之中所牽扯的題目可能與“道紀 ” 的論述沒有必然的關(guān)聯(lián),而這之中的內(nèi)容又是“ 道紀 ”的延伸。關(guān)于 “道紀 ”如何來指導生活是經(jīng)常被提及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只要多讀一讀老子、論語就可以了。就像我在第五章和第八章中所說的那樣:“孔子思想與絕對光速宇宙觀的符合使我們有了一個

2、完整而豐滿的思想用來替代與絕對時間宇宙觀一起退到歷史背景中的哲學 ”; “將 孔老 思想組合在一起,給我們提供了一條嶄新的思維之路。在宇宙觀轉(zhuǎn)換的時候,在我們揮手告別哲學的時候,孔老 思想使我們有信心走向前方?!钡?,通過前面對孔老思想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兩千多年的傳承已經(jīng)將其中的很多思想改變得面目全非了,因此與其回答如何用道紀來指導生活這個問題,不如將論語之中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解用道紀的方法整理清楚,如此一來,論語就可以方便地指導我們的生活了。學而時習之雖然在第八章中給出了我對“學而時習之”的理解,但我還是認為有必要在此處重提。作為論語的第一句話,它實在是太重要了。對這句話理解的誤差,會直接影響我

3、們對論語的整體看法。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第一章。這幾句話太過熟悉,特別是前兩句,熟的讓人從來不想其中的含義,習以為常自然地認為完全理解。還有些人認為這不過是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與思想無關(guān),他們認為一個如此平常的現(xiàn)象,孔子有必要這樣大呼小叫“不亦悅乎”、 “不亦樂乎”嗎。但是我們真的理解了嗎?讓我們試著解釋一下“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進而采用道紀的方法,也就是用自身的體驗加以印證。上小學時,老師將其解釋成:學習而經(jīng)常復習,不是很快樂嗎?不知道你快樂不快樂,反正我不快樂,每次為復習而復習,總會使我打瞌睡。后來我又得到了這樣的解釋:

4、學習而后經(jīng)常實踐不是很快樂嗎?試想,如果你學得一門 技藝,而后就不停的實踐,最后你不煩我都煩了,這快樂從何而來 呢。起初我以為孔子所說的快樂也許不是我們能夠簡單體會到的, 但是讀了幾遍論語之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孔子在用最為簡單的語言闡 述生活、社會中的種種道理,如此一來,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孔子 對生活的體驗同我們有著這么大的差別呢?如果這是因為我們同圣 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別,那為什么在讀到后面類似于巴所不欲勿施于人”、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等觀點的時候又覺得孔子同我們 的體驗是那么的相同呢?也許我們將這個學而時習之”給誤讀了!這句話位于論語的開篇,如此之簡單,簡單到了成為我們學習論語的障礙。于是有必

5、要翻看一下不同版本對 學而時習之”的解釋,看來主要的 問題出在 時”字上面。中關(guān)村圖書大廈里有一面書架擺著眾多版本 的論語注釋,從一方面可以看出如今國學的火熱程度,可這眼 花繚亂出版物對于一個想挑一本來學習的讀者來說,不能不說是 一種挑戰(zhàn)。不過這樣的狀況對于我來說到是方便得很,因為可以很 快地翻閱不同版本對同一句話的解釋,從而對關(guān)于這句話的認識情 況有一個總體了解,而更好的是還不必買任何一本書。于是,我看 到了對 學而時習之”總體認識情況。這些解釋通通 將 時”解釋為時 時、時常、經(jīng)常,只有一個版本將時”解釋成時代。如果我們追根循源,最后會追蹤到宋朝的朱熹,朱熹所作的論語集注中是這 樣寫的:學

6、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心中喜悅?!焙髞淼娜藗儾患铀妓鞯慕邮芰酥祆涞倪@個注解。但如果查辭源, 時"具 有 時時”這個意思最早源于唐代。如果孔子要說明學習而后經(jīng)常實踐”的意思,他應該用 ?!弊?,而不是 時”字。其實最好的方法是用論語來學習論語,我們可以找一找時”字出現(xiàn)在論語中其他地方所具備的含義。就在同一章,三個段落之后,孔子再一 次使用了 時”字: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 時。”而那個時的解釋是時節(jié),時機!如此一來,問題就明了了,這 個 學而時習之”的 時”也應該也解釋成時機!由此,它的解釋就變 成了:學習到的東西,在適當?shù)臅r機,被用上了,不是很快樂嗎? 當我第一

7、次體會到這個理解的時候,其震驚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如 果使用道紀的方法,回顧自己人生中的快樂之事時,都是學習,時 機,實踐三者遇到一起時產(chǎn)生的,孔子的人生體驗一霎那間與我們 接得如此之近。不僅如此,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一下就變得不那么平常了。它不僅在描述學習,時機,實踐與快樂的關(guān)系,而 且一語道破了人生的真諦,孔子用最簡單的話闡述了快樂人生”這一個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題,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實際上是人生觀。如此一來,它出現(xiàn)在論語的最開始就完全合理了; 如此一來,論語給我們的感覺就完全改變了??鬃痈嬖V我們所面臨的是一個精彩紛呈的快樂人生??鬃硬粌H要闡 述快樂人生的主題,而且一語中的,指

8、出人生為何而樂,原來樂在 學、時、習的交匯,這三者中的任何一項來得過于容易,都會使快 樂大打折扣。學、時、習與快樂之間似乎有某種乘積關(guān)系。在這三 者之中,學和習是人主觀可以把握的,而時機不僅要靠天時,還要 靠我們發(fā)現(xiàn)的眼睛,即洞察力。但這三者之中學”是基礎(chǔ),只有具備一定素質(zhì)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時機,付諸實踐??鬃映姓J在這個 世界中存在天才,即生而知之者。但更多的人,包括孔子自己都是 學而知之者。因此孔子強調(diào) 學”的重要性,強調(diào) 好學”的重要性。 于是才有了貫穿論語全篇關(guān)于學習的論述。我們不僅面臨一個精彩紛呈的快樂人生,還面臨一個色彩斑斕的快 樂社會,這就是 宥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以前在讀到這個句

9、子 的時候,腦子里反映的實際上是友朋自遠方來難怪每當我們接待遠方賓客的時候,喜歡脫口而出的總是這句話,但這恰恰是對這 句話的誤讀。同 學而時習之”一樣,宥朋自遠方來”也可以分為三 個要素: 宥朋" 遠方”、來”,三者和一,不亦樂乎。宥朋”表示人生中有志同道合的人,這個宥”字格外重要,也許我們會有很多朋友,但不一定志同道合,不一定可以交流思想,因此 宥朋”中 的 宥”就顯得格外珍貴。同時它又是 德不孤,必有鄰”中的 宥”, 孔子告訴我們這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定存在的。而遠方”的意思是只有相距的遠,才能有個人的空間,才能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 環(huán)境里各有所悟,古代的 遠”可以等同于地理上的

10、遠,在信息,通 訊發(fā)達的今天,長久不聯(lián)系即是遠”。即使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天天在一起,沒有了創(chuàng)造不同領(lǐng)悟的各自不同的環(huán)境,那交流的 樂趣也會打折扣。最后的 來”也很重要,來是大家相聚一起,相聚 的方式、場合、時機都會給相聚的快樂帶來影響。因此,同 學而時 習之”一樣,宥朋"、遠方"、來”與快樂之間也存在著某種乘積關(guān) 系。而 宥朋自遠方來”所帶來的快樂是交流的快樂,是人與人互動 的快樂,是快樂社會。因此,出現(xiàn)在論語中的這個第二句話是 社會觀。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非常容易理解,它講的是做人。什 么是君子,如何成為君子是貫穿論語的一個主題,而在這里孔 子提出了 一個簡

11、明扼要的方法去觀察君子,讓我們馬上有一個對君子感官上的認識。以人生觀、社會觀、做人為開始的論語,就是用這樣簡單的語言展開了我們通常為之困惑一生的問題。因此,學而時習之”這一段作為論語的開篇當之無愧,學而時習之”這一段有著與 道可道,非常道”在老子中相同的地位。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在道紀的第五章,我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那就是“論語不僅僅是一部言論集 " 我認為論語是孔子用對話體 來寫的議論文。于是,許多朋友質(zhì)疑我的這種判斷。當然,如果從 歷史的角度、從考古的角度都可以得出“論語是孔子去世后,由其弟子編纂而成”這樣的結(jié)論。但是,我想換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雖然論語最終定稿于諸弟子

12、之手,但是誰又能夠保證,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不是孔子在世時就已經(jīng)存在了呢?要搞清這樣的 問題實在很傷腦筋,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在歷史問題上兜圈子,如果 我們就把論語當作一篇邏輯清晰,有明確的前后關(guān)系的議論文 來學習,是不是會產(chǎn)生效果呢?這個出現(xiàn)在論語第十章最后的山梁雌雉,時哉時哉!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論語第十章中的言論以討論各式各樣的禮儀為主,除去這最后 一句,其余的段落基本上是一種模式。我們可以先試舉幾例,好對 這第十章有個初步了解: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 謹爾。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鄉(xiāng)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xiāng)人儺,朝服而立于昨階。開車,

13、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nèi)顧,不疾言,不親指。在這一章中,孔子的言論不多,主要是孔子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然而, 奇怪的是在這一章的最后出現(xiàn)了與上述內(nèi)容風馬牛不相及的一段話:色斯舉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時哉時哉!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這段話并不難解,奇怪的是它為什么出現(xiàn)在這里,有什么意義。先 看看這段話說了些什么:飛鳥展開翅膀飛了起來,盤旋了一陣就落 下集中。孔子說:山梁上的雌雉鳥,時哉時哉!”隨后與子路一起,作了個儀式。這個儀式是 三嗅”,好象是嗅了三次鼻子。我們且不管孔子和子路作了什么儀式,只看這段話的整體內(nèi)容就很奇怪,不 知道它要說什么。首先它和第十章中其他的段落很不一樣,即使歷 來將論語

14、看成是言論集,但這言論集中還是將相近的言論放到 了一起。其次,這段話所描述的內(nèi)容似乎與思想毫無關(guān)聯(lián),這也與論語的決大部分內(nèi)容的風格不相符。倒是有些像日記,記載了 莫種奇遇。而且,孔子和子路和行為也很怪異,他們走到山中看到 一群鳥,孔子大喊:山梁雌雉,時哉時哉! ”然后和子路一起嗅了三次鼻子。要是我遇到了這樣的情景,肯定以為是丁春秋的星宿派 在搞什么活動。果然,關(guān)于這段話的解釋就變的五花八門了。大部 分的解釋認為這是筆誤,將別的地方的言論錯抄在這里,或是根本 不應該記錄到論語里的奇聞逸事誤記在這里。在我們搞不清含 義的時候,就開始懷疑古人的能力和智慧。況且,孔子不會喜歡記 載什么奇聞逸事的,因為

15、論語第七章中就有,子不語:怪、力、 亂、神。再看看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里是怎么說的:野雞站在山崗上面,顯得很神氣,假使它站在中央菜市場的雞籠旁邊,你說它的后果是什么?它站在那山崗上,就大有鳳凰之象。正如晉代左思的詩: 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币环笞匀坏漠嬅?,上是千仞崗,下是長江浪,一人怡然自得地站在上面,真是神仙中人,了不起,這 就是得時、得位??鬃又钢巧綅徤厦利惖拇骑魧ψ勇氛f:時哉!時哉! ”意思就是說,你看,那只雌雉正在這個時候飛起來,然后又 降落在那么一個好地方,這一幕活動的畫面,影射了人生處世之理。 孔子周游列國,要想救這個時代,救這個世界,救這個歷史文化, 但卻深感回天乏術(shù)。他

16、藉著這一幕景致對子路表達這個意思,而不 從正面講,好像釋迦牟尼拈花微笑的手法。不用語言,就用目前這 個事實指示給子路,你要懂得這個,要立足,要站穩(wěn),要站得好, 早一點站到你的好位置。時哉!時哉! ”要把握時機。子路這時候拱手:是! ”三嗅是子路聽懂以后,恍然領(lǐng)悟而生感嘆的反應。南懷瑾先生在試圖賦予這段話一些思想意義,但還是沒有解決這段 話與第十章其他言論毫不相干的問題,況且將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解釋成 子路聽懂以后,恍然領(lǐng)悟而生感嘆的反應 ”也有些牽強。而 子路的反應想象上去還是有些怪異。如果我們換一種角度來看這段話,會不會是另一番景象呢?現(xiàn)在, 我們假設論語不是一部言論集,而是一部議論文。那么

17、在第十章的全部論述結(jié)束的時候,應該出現(xiàn)的是這一章的結(jié)論,結(jié)論與論述過程在形式上的不統(tǒng)一是很常見的。于是,我們有必要仔細審視一下第十章的內(nèi)容。正象前面講的,這一章中孔子的言論不多,幾乎看不到“子曰 ”。這一章中的內(nèi)容主要是孔子的各種行為規(guī)范,從穿衣到吃飯,從走路到睡覺,從上班到休閑,如何站立、如何行走、如何坐、如何臥,別人送禮應如何回應,遇到了緊急情況如何處理等等,事件具體而且瑣碎。像“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不語,寢不言 ”、 “席不正,不坐”、 “寢不尸,居不容”這樣的語句就出現(xiàn)在第十章。這與論語其他章節(jié)中那些談天論地,談古論今的言論完全不同,就像是孔子在諄諄教導著一群學子,就像是孔子在

18、上一堂行為規(guī)范的課程。于是,我們就找到答案了:這完全是一組關(guān)于人在社會中交流時所需的素質(zhì)教育的課程。如果我們用這第十章的內(nèi)容和現(xiàn)今國際流行的素質(zhì)教育(liber-arch) 作比較的話,會發(fā)現(xiàn)許多相似之處。如果第十章的內(nèi)容是素質(zhì)教育的課程,那么在第十章結(jié)尾出現(xiàn)的這段話就應該是畢業(yè)典禮了。飛鳥寓意的是即將畢業(yè)的年輕人,盤旋了一陣就落下集中,老師孔子發(fā)表講話:“準備好了的年輕人,學業(yè)已經(jīng)完成,以后就要看你們?nèi)绾伟盐諘r機了!”這里的“時 ”當然是 “學而時習之”的 “時 ”。然后老師孔子和助教子路一齊行禮,以表祝福、勉勵之意。關(guān)鍵的是這個“三嗅 ”作何解釋,我查了辭源,沒有找到“三嗅 ”,卻找到了“

19、三揖 ”,辭源上說“三揖是古時候的一種拱手禮,據(jù)此,我推測,“三嗅 ”也是這樣的拱手禮。于是,我對著鏡子試了一下,發(fā)現(xiàn)作拱手禮時,雙手抱拳恰恰位于鼻子之下。當然,你也可以雙手抱拳舉得高一些,甚至高過頭頂,然而,你馬上可以感覺到,不同的高度可以表示不同的含義。而舉到鼻子之下的拱手禮恰恰反映的是送別的祝福和勉勵。最后,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孔子為什么一定要用飛鳥來寓意即將畢業(yè)的年輕人,搞得后來的人胡亂猜測。前不久,同與霍金對話 中國自然哲學之于新宇宙學的作者天河水先生交流對“學而時習之”看法,天河水先生完全同意我對其中“時 ”字的解釋,并提出了一個佐證:“ 時習 符合周易乾卦精神,也就是待時而飛”。

20、而這個待時而飛用在這里,用于解釋“山梁雌雉,時哉時哉!”也非常合適。原來孔子和子路所行的這個“三嗅 ”之禮,不僅包含了對躊躇滿志的學子的祝福和勉勵,還包含了對待時而飛的青春的禮贊!通過這樣基于論語不是一部言論集假設的分析,我們很好地解決了第十章最后一段話與全篇的關(guān)系。不僅如此,我們還得到了一個副產(chǎn)品。社會上似乎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孔子思想中有很多繁 文緡節(jié),限制了人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而大家所認為的那些繁文緡節(jié)基 本都出于第十章。現(xiàn)在,我們明白了,這個第十章,原來是一組素 質(zhì)教育的課程。而如何使用這里學到的行為規(guī)范,就要看每個人在 生活中如何靈活運用了。就像是武功,師傅教的是 死招,臨戰(zhàn)操練的是活用

21、。論語的第四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這段話看上去并不難解,原本以為可以一帶而過的,沒料到稍稍停 留片刻,深入地想了一下,卻引發(fā)了一連串復雜的思考活動。先看 一看對這句話目前流行的解釋:能以禮讓治國嗎,這有何難;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要禮有何用?!闭б豢矗@解釋得很合理,沒有什 么可以深糾的地方。但我總覺得哪里有些別扭,將譯文和原文對照 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別扭的地方是將何有"解釋成 宥何難”了,如果是 宥何難”的意思難道孔子不會使用 難”字嗎?顯然不是,論語中曾多次出現(xiàn) 難”字。翻一翻眾多的版本,幾乎眾口一詞 都是這樣解釋的,再翻看論語集

22、注,發(fā)現(xiàn)這樣的解釋也是源于 朱熹:何有,言不難也雖然大家都選擇了朱熹的解釋,但我還是感覺不太對。首先,將 何 有”解釋成 宥何難"或 不難"用口語的話講,就是有點兒愣。其次,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要禮有何用 ”這樣的語氣不太像孔子的風格。 孔子主張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不怨天,不尤人而按照上面 的解釋,能以禮讓治國嗎,這有何難”好象沒說清楚,沒有說明禮 讓治國如何不難。而 如果不能以禮讓治國,要禮有何用 ”又有些怨 天尤人的意思。如果我們認可這樣的解釋,那么這段話所能帶給我 們的信息非常少,只有 應該以禮讓治國”這樣一個信息,如此一來, 在惜字如金的論語里就應該

23、寫成:子曰:以禮讓為國?!辈粌H如此,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從邏輯上講也有缺陷,它為什 么不說: 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如讓何?”怎樣才能解開這一系列的疑問呢?看來 何有”是個突破口。如果我們先不管前后文, 就說這個 何有"恐怕有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是 哪有? ”的意思 采取用論語學習論語的方法,我們在論語里找找其他 地方的何有”: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第七章。子曰: “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論語第九章。“禮 ”和 “讓 ”都是好的品德,放到一起是“禮讓 ”,更是為人的美德。我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在我們的語

24、言中有許多好的詞,好的概念,當我們將這些好的概念放到一起的時候,我們會理所應當?shù)卣J為那一定還是好的,幾乎很少會想這些好的概念能不能放到一【篇二:論語讀后感1 】荊山小學教師讀書會活動記錄【篇三:論語讀書筆記】論語讀書筆記論語介紹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儒家重要經(jīng)典之一。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一部書, 成書于春秋戰(zhàn)國之際,是孔子的學生及其再傳學生所記錄整理。到漢代時,有魯論語(20 篇)、齊論語(22 篇)、古文論語(21 篇)三種論語版本流傳。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nèi)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jīng)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在

25、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并無緊密聯(lián)系,只是大致歸類,并有重復章節(jié)出現(xiàn)。現(xiàn)在通行的論語20 篇,內(nèi)容以倫理、教育為主。我所看的論語是被后人分為二十章的。并且以每一章頭兩個字命名。比如第一章“學而 ”,就是本章第一句為“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其實,我細讀論語也是初次,這次的任務讓我捧起了論語,由于要記筆記,并且要進行交流,所以逼著我進行了一遍又一遍的細讀。想要說明的是,既然是讀書筆記,里面會有好多的東西不是我的而被我利用,只是偶爾加上點心得而已,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一周的時間有限,只讀了論語第一章及其多版注釋,因此此次作業(yè)只有第一章的筆記。學而第一

26、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其基本意思是:凡是學習過的東西,要經(jīng)常復習,那不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有遠方的朋友來拜訪,不也是很高興的一件事嗎?當別人對自己不了解時,自己也不會生氣,那不正是君子的一種品質(zhì)嗎?這里的第一句是告訴大家一個學習方法。單從字面上理解,就是“ 學 ” 就要時時的溫習,你才能掌握的牢靠。但是,換個思路想過來,這個 “習 ”是不是還可以理解為“實踐 ”或者 “應用 ”、 “體會 ”的意思。就是說要懂得去印證你所學的東西。比如說你今天學到的東西,真正應用到生活當中了,并且應用之后回過頭來看你所學到的理論是正確的,這個時候你感

27、覺得到學有所用了,學習的時間沒有白白的浪費,你才確實感到是件很高興的事了。第二句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一句說的是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的好客之道,中國不愧為禮儀之邦。換個思路再去理解,先看 “遠方 ”,如果只理解成空間上的或時間上的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還可以理解成思想或者其他領(lǐng)域的“遠方 ”呢?比如,是那些原先對你有成見、對你不認可或者對你有誤解的人,經(jīng)過了解而認可了你,從思想的遠方和你拉近了距離,而成為了好朋友,那不也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嗎?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看這個“有朋 ”的 “朋 ”,那就是雖說你們思想上有隔閡和距離,但你卻是一直以“朋 ”來看待的才行,不然,你一直以敵對的態(tài)度,那是不會“有朋 ”又自 “遠方 ”而來的。再看最后一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說的是君子之道,再回過頭來先看前兩句。第一句,學而? 你在生活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增加了自身的閱歷以及修養(yǎng),然后有朋? 就從 “遠方 ”來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之后就到了第三句,人不知? 到了這個時候,還是有人不能理解你,說你裝腔作勢,如何如何? 而這個時候呢,你也不生氣,必定人們的思想不可能都一樣。必然要有分歧。你也能給予理解。并且還當他是朋 。這樣你在學而? 慢慢他也會從遠方 來到你的身邊的。到那時難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