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語文八上短文兩篇教案_第1頁
冀教語文八上短文兩篇教案_第2頁
冀教語文八上短文兩篇教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短文兩篇教案一、教材分析這是柳宗元的兩則寓言,通過簡短的篇幅、精練的語言,批判了生活中的可笑人物,闡述了看似簡單、實則深刻的哲理。永之氓一文,主要批判了重財不重命、圖小利舍大局的現象,也可以看作嘲諷了看問題舍棄本質的愚蠢思維方式?!坝乐ハ躺朴巍?,開篇一句,講述了故事存在的條件。這個條件,是后文人物可悲、可鄙結局的前提。一個“善”字,與后文的“死”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而這種對照產生的原因,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批判的社會現象。故事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一日”到“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寫出了故事開始階段文章主要人物的表現:“盡力而不能尋常”。五六個人都在渡河,為什么其中的一個速度卻特

2、別慢呢?這樣自然就為讀者設置了一個懸念。第二個階段,從“其侶曰”到“不應,搖其首”,通過永之氓之間的對話,一問一答,揭示了主要人物渡河緩慢的原因:“吾腰千錢,重,是以后?!痹谒耐橐?guī)勸他保全性命舍棄錢財的時候,他依然執(zhí)迷不悟,“不應,搖其首”。在金錢與性命二者的選擇之間,他把生命這個本質因素徹底舍棄了。第三個階段,故事的結局:主要人物繼續(xù)拒絕同伴的勸告,為了保住錢財,最終喪失了自己可憐的生命。他的同伴的語言“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是文章中關鍵性的語句,從永之一氓身溺將死的現狀,間接說出這則寓言所要揭示的主題。蝜蝂傳一文與永之氓一文的主題大致相似,但也有細微的差別,它主要嘲諷了

3、為物所累,貪財舍命,最終落得一個身死名裂下場的可悲人生。永之氓一文的主題主要表現在保財上,而蝜蝂傳一文的主題主要體現在貪財上。蝜蝂傳一文與永之氓一文在寫作手法上也有不同。永之氓一文沒有直接揭示文章的主題,文章的寓意寄托在故事的敘述之中;而蝜蝂傳一文,作者直接把評述的矛頭指向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直接對他們無止境的貪欲進行了抨擊和批判。文章兩個自然段,構成了非常鮮明的敘議關系。第一段,敘述蝜蝂這種小蟲的特點:“善負”?!靶杏鑫铮m持取”,表現了它貪欲之強烈;“困劇不止”,表現了它行為的愚蠢;“卒躓仆不能起”,表現了它下場的可憐。更有甚者,在別人幫助它之后,它依然我行我素,“又持取如故”。這種小蟲還有

4、一個特點,“好上高,極其力不已”。負重與上高兩個特點的結合,導致了這種小蟲的最終結局:“至墜地死”。蝜蝂的這些特點與可悲的結局,是現實生活中貪財舍命人物的真實寫照。第二段,把評述的矛頭直接指向了文章所要嘲諷的對象:“今世之嗜取者”。與賴頌的特點相對應,這些人物也具有一個突出特點:“遇貨不避”?!拔制洳环e”,表現了這些人貪欲的強烈;“怠而躓”、受“黜棄”、被“遷徙”,同樣表現了他們下場的可憐。更可憐的是,他們與蝜蝂一樣,“茍能起,又不艾”。他們也具有“好上高”的特點,“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最后,“貪取”與“好高”兩個特點的結合,導致了他們與蝜蝂同樣的結局:“近于危墜,觀前之死亡不

5、知戒”。文章的結尾,作者更加直接地表述了自己的觀點:這些人,身材傲岸,聲名遠揚,而他們的智力、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卻等同于一個小蟲,實在是可悲呀!文章敘議結合,在敘述蝜蝂特點的基礎之上闡發(fā)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渾然一體,水到渠成。二、教學建議1永之氓一文,文章的寓意比較復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對于學生的意見,教師要注意肯定其中的合理因素,加以正確的引導、點撥。2蝜蝂傳一文,要注意組織學生歸納出蝜蝂的生活習性,這樣才能把握文章敘議結合的寫作特色。3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整理歸納出兩篇文章在思想內容以及寫作手法上的異同。三、教學過程教學目標 1理解寓言諷刺唯利是圖、貪婪成性者的深刻主題

6、。 2鑒賞以蟲寫人、人蟲類比的獨出心裁的藝術結構。 3學習寓議于敘的表達技巧。教學重點:以人寫蟲的構思和主題 教學難點:寓議于敘的技巧 作者及作品簡介 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后遷長安(今陜西西安)。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并稱“韓柳”,世稱“柳河東”。 他的寓言繼承并發(fā)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zhàn)國策的傳統(tǒng),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

7、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課文內容提要 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蟲蝜蝂言事,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丑惡面目和心態(tài)。本文雖然短小,卻像是一面明鏡,映射出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者善于觀察生活,寫小蟲持物負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會人生問題,寫貪官污吏的貪婪成性入木三分。文章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千載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作品背景:中唐時期,豪強地主兼并、掠奪土地日益嚴重,“富者兼地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僅有一點土地的農民,除了交納正常的捐粟外,還要承受地方軍政長官攤派下來的各種雜稅。據舊唐書食貨志記載,各地官僚為鞏固自己的地位,競相向朝廷進貢,加緊對下層的盤剝,于是“通津達道者稅之,蒔蔬藝果者稅之,死亡者稅之”,民不聊生。 (二)問題設計 1 蝜蝂的本性是貪婪,作者是如何寫其行為和下場的? 提示:遇物輒取貪婪的本性;卒躓仆不能起貪婪到不惜生命;茍能行,又持取如故本性難移。至墜地而死貪婪的后果。 2現今世人的行為又是怎么的?與蝜蝂有何相通之處? 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