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識點_第1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識點_第2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識點_第3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識點_第4頁
高中語文必修三四文言文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必修三四課內文言文復習練習寡人之于國也文言字詞句知識點歸納總結一、通假字 1:.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通“ ”或“ ”, 2:.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通“ ” 3:.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通“ ”, 4:直不百步耳 通“ ”, 6:雞豚狗彘(zhì)之畜,無失其時 通“ ”, 二、古今異義1.河內兇。 (古義: 今義: )2.棄甲曳兵而走。 (古義: 今義: )3.或百步而后止。 (古義: 今義: ) 4.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 (古義: 今義: ) 5.非我也,兵也。 (古義: 今義: )6.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古義: 今義: )三、解釋下列句中一詞多義詞的意義。于:則無望民

2、之多于鄰國也。 寡人之于國也。 頒白者不復戴于道路矣。 之:填然鼓之。 。 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 申之以孝悌之義。 然:河內兇亦然。 填然鼓之。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王:然而不王者。 梁惠王曰。 食:谷不可勝食也。 狗彘食人。 時:不違農時。 無失其時。 以:請以戰(zhàn)喻。 可以無饑矣。 以時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義。 則:則移其民于河東 人死,則曰:“非我也,兵也?!?勝:沛公不勝桮杓。 谷不可勝食也。 數: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數罟不入洿池。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詞的詞類活用意義。1、填然鼓之。 2、七十者衣帛食肉。 3、然而不王者。 4、樹之以桑。 5、王無罪歲。 6、請以戰(zhàn)喻。 7

3、、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8、謹庠序之教。 9、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10、王無罪歲。 11、則移其民于河東,移其粟于河內。 1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1、未之有也。 是亦走也。 2、非我也,兵也。 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3、申之以孝悌之義。 樹之以桑。 4、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六、解釋下列句中固定格式的詞的意義。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直耳 ,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蚧? 3、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是何異于: 寡人之于國也練習題及答案一、雙基夯實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數(cù)罟洿(k

4、u)池 棄甲曳(yè)兵 B.孝悌(tì) 餓莩(fú) 養(yǎng)生喪(sn)死C.狗彘(zhì) 雞豚(tún) 庠(xián)序之教 D.衣帛(bó) 畜(chù)養(yǎng) 請以戰(zhàn)喻(yù)2.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鄰國之民不加少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頭充炭直C.棄甲曳兵而走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D.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日出江花紅勝火3.下列句子中不含實詞活用現(xiàn)象的一項是(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不違農

5、時,谷不可勝食也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移其粟于河內A.B.C. D.4.下列句子的句式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項是 ( )A.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晉,何厭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5.下列各項中都屬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養(yǎng)生喪死無憾 不違農時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 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A. B.C. D.6.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孔伋(孔子的孫子)的

6、再傳弟子。B.孟子30歲左右收徒講學。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時封他為“亞圣”。C.孟子共七篇,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分別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章又都分為上下兩篇,涉及政治活動、政治學說以及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D.南宋時,朱熹把孟子與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以及論語合為“四書”,成為后世(如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據。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無罪歲罪:歸咎,歸罪 B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C數罟不入洿池 數:多次 D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發(fā):指打開糧倉,賑濟百姓8

7、.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A河東兇亦然填然鼓之,兵刃相接 B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C鄰國之民不加少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 D西喪地于秦七百里 寡人之于國也9.將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1)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2分)譯文:_(2)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2分)譯文:_勸學文言字詞句知識點歸納總結1文學常識(1)荀子,名 ,字 ,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是繼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學者,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

8、”的認人定勝天的思想。(2)荀子, 思想家荀況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現(xiàn)存 篇。該書由論語孟子的 ,發(fā)展為 ,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2字音靛青( ) 蓼藍( ) 中繩( ) 槁暴( ) 參省 ( ) 跬步 ( ) 騏驥 ( ) 埃土( ) 螯(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的意思。(1)學不可以已 (2)木直中繩 (3)雖有槁暴 (4)金就礪則利 (5)而聞者彰 (6)假輿馬者 (7)善假于物也 (8)用心躁也 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1)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通 ,釋義: 。 通 ,釋義: 。(2)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通 ,釋義: 。(3)君子生非異也 通 ,釋

9、義: 。5古今異義詞辨析(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 今義: 古義: 今義: (2)聲非加疾也 古義: 今義: (3)假輿馬者 古義: 今義: (4)蟹六跪而二螯 古義: 今義: (5)用心一也 古義: 今義: (6)金就礪則利 古義: 今義: (7)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 今義: 6找出詞類活用的詞并解釋(1)木直中繩,車輮以為輪 : (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5)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7而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

10、思矣( )吾嘗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而聞者彰(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8文言句式(1)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7)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無以至千里 9翻譯重點句子(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3)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4)

11、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語基檢測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輿馬(yú)B蛟龍(jio) 跬步(ku) 騏驥(jì) 爪牙(zho)C鏤金(lóu) 弩馬(n) 生非異(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鍥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參省乎己(xng)2下列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B雖有槁暴不復挺者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D君子

12、生非異也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輮使之然也(彎曲) 其曲中規(guī)(合乎) 礪(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聲非加疾(快) 勸學(勉勵,鼓勵)C絕江河(渡) 駑馬十駕(劣馬) 生非異也(通“性”,資質、稟賦)D金石可鏤(雕刻) 圣心備焉(完備) 風雨興焉(起)4選出與“筋骨之強”中的“強”意義相同的一項 ( )A. 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 B學未有達,強以為知C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D人強馬壯5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點的詞用法不同于它三項的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C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 D箕畚運于渤海之尾6下列選項

13、中加點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C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D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7找出與“蚯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 微斯人,吾誰與歸 B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C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D我孰與城北徐公美?8下列句子中加點介詞“于”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青取于藍,而青于藍 善假于物也 寡人之于國也屈原至于江濱 頒白不負于戴于道路矣 冉有、季路見于孔子A B C D9.“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邊句中的“而”屬哪種用法,請把相應的用法的序號填在句后的括號里。 a.連詞,表并列關系。b.連詞,表遞進關

14、系。c.連詞,表轉折關系。d.連詞,表因果關系。e.連詞,表順承關系。f.連詞,表修飾關系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 吾嘗終日而思矣( )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 蟹六跪而二螯( )10.按照“之”字的意義的用法,選出全是代詞的一項( ) 青,取之于藍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冰,水為之 君將哀而生之乎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A. B. C. D.1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利:對有利B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無以:沒有用來

15、的(辦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一:專一12下列句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C知明而行無過矣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D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1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過秦論文言字詞句知識點歸納總結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席: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2、蒙:惠言語、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3、因:惠言語

16、、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4、舉: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5、敲撲: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6、卻:卻匈奴七百余里7、隳:隳名城,殺豪杰 8、躡足:躡足于行伍之間 9、揭:揭竿為旗 10、抗: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11愛:向使三國各愛其地12、度、絜:試使山東之國與陜西省涉度長絜大13、殊俗:余威震于殊俗14、謫戍: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15、余烈: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16、鞭笞: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17、作難:一夫作難而七廟隳二、通假字1、合從帝交,相與為一 2、贏糧而景從 3、外連衡而斗諸侯 三、一詞多義1固據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 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 )2

17、因 因遺策 ( ) 因利乘便( ) 因河為池( )3亡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追亡逐北 ( ) 吞二周而亡諸侯( )4制 吳起趙奢之倫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履至尊而制六合( )5兵 趙奢之倫制其兵 / 行軍用兵之道( )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 斬木為兵( )6策 蒙故業(yè),因遺策( ) 振長策而御宇內( )7致 以致天下之士( ) 致萬乘之勢( )8之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 趙奢之倫制其兵( ) 商君佐之( ) 聚之咸陽( )9及 非及向時之士 ( ) 及至秦始皇( )10北 乃使蒙恬非筑長城而守藩籬 ( ) 追亡逐北( )11度內立法度( ) 試使山東之國

18、與陳涉度長絜大( )12遺因遺策 ( ) 秦無亡矢遺鏃之費( )13愛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 寬厚而愛人( )14區(qū)區(qū)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 ( )何乃太區(qū)區(qū) ( ) 感君區(qū)區(qū)懷( )四、詞類活用(1)有席卷天下( ) (2)天下云集響應 ( )(3)贏糧而景從( )(4)內立法度( )(5)外連衡而斗諸侯( ) (6)南取漢中( )(7)金城千里( ) ( 8)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9)會盟而謀弱秦( )(10)履至尊而至六合( ) (11)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 )(12)過秦論( )(13)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15)會盟而謀弱秦( )(16)以弱天下之民(

19、 )(17)以愚黔首( )(18)秦孝公據崤函之固( )(19)因利乘便( )(20)外連衡而斗諸侯( )(21)吞二周而亡諸侯( )(22)卻匈奴七百余里( ) (23)序八州而朝同列( ) (24)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25)約從離衡( ) (26)流血漂櫓( )五、難句翻譯1、振長策而御海內,吞二周而亡諸侯。2、然后踐華山為城,因河為池。3、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4、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六、指出句式特征(1)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 人,而遷徙之。 (2)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3)為天下笑者,何也? (4)威振(于)四海 (5)而倔起(于)阡(6)鑄以(之)為金

20、人十二,臨不測之淵以(之)為固略 (7)身死(于)人手(8)委命(于)下吏 (9)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10)鑄以為金人十二(11)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12)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七)知識積累1.天下的別稱 宇內、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2九州古時天下分九州,關于九州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包括兗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來代指“中國”。3五岳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4合縱、連橫合縱:是聯(lián)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的策略。亦作“合從”。連橫:是一種離間六國,使他們各自同秦國聯(lián)合,從而各個擊破的策略。過秦論基礎知識及其運用 一、下列詞語中加

21、橫線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A.甿隸(méng)萬乘(shèng)鋤耰棘矜(yu qín) B.鞭笞(ch)從散約?。▃òng)甕牖繩樞(yu) C.隳名城 (hu)躡足行伍 (háng)度長絜大(dùjié) D.以窺周室(ku)亡矢遺鏃(sh iú)逡巡(qùn)二、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音、義都正確的一組是( )A.蒙故業(yè)(méng承接)膏腴之地(go yú肥沃) B.履至尊(l實行)振長策(cè馬鞭子)C.甕牖繩樞(yu窗戶)鞭笞天下(chí打) D.制其弊

22、(bì疲憊)逡巡(jùnxún徘徊)三、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蒙故業(yè),因遺策(前代的策略)因利乘便(因為) B.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奮六世之余烈(余威) C.追亡逐北(潰敗的軍隊)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揭開) D.將數百之眾(率領)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堅固的城) 四、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詞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A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B.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 C.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內立流度,務耕織。 D秦人開關延敵。 延及孝文王、莊襄王。 E收天

23、下之兵。 斬木為兵。 F振長策而御宇內。 因遺策。 G趙奢之倫制其兵。 履至尊而制六合。 H.序八州而朝同列。 強國請服,弱國入朝。 五、以下各項中加橫線的詞詞義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因遺策(由于)膏腴之地(肥沃) B.亡矢遺鏃(損失)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困乏,疲憊) C.甕牖繩樞(窗戶)據崤函之固(險固的地勢) D.履至尊(登上)以致天下之士(招納) 六、以下各句中沒有通假字的兩項是()() A.贏糧而景從。B.合從締交,相與為一。C.振長策而御宇內。D余威震于殊俗。 E.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F孝公既沒。 八、下列句子中加橫線的詞解釋有誤的一組是() (1)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

24、下吏(系,系上繩子。委,委棄。) (2)孝公既沒(沒,歿,死去。)(3)會盟而謀弱秦(謀,謀求。) (4)開關延敵(延,請,迎擊)(5)九國之師逡巡巡而不敢前(逡巡,徘徊。) 伏尸百萬,流血漂櫓(櫓,船槳。) AB.CD 九、以下句子中加橫線的詞,不是虛詞的兩項是()() A.合從締交,相與為一。B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 C輟耕之壟上。D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十、下列句中“而”的用法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序八州而朝同列。B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D.素無亡失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 十一、下列句中“之”的意義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商君佐之

25、,內立法度,務耕織。B北收要害之郡。 C.享國之日淺,國家無事。D.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 十二、以下句中加橫線的詞活用相同的兩項是()() A.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D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十三、以下句中加橫線的字活用相同的兩項是()() A.內立法度,務耕織B履至尊而制六合。 C.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D追亡逐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 十四、以下句中加橫線的字活用與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項是() A.外連衡而斗諸侯。B胡人不放南下而牧馬。 C卻匈奴七百余里。D.諸侯恐懼,會盟而謀弱秦。十五、下面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有誤的一項是

26、(1)() A.外連橫而斗諸侯: 對外用連橫的策略同諸侯斗爭。 B流血漂櫓: 流出的血多得能漂起盾牌。 C從散約?。汉峡v的盟約解散了。 D秦人開關延敵:秦人大開函谷關,迎戰(zhàn)敵人。(2)() A.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砍伐樹木作武器,舉起竹竿作旗幟。B.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然而秦憑借著小小的地方,發(fā)展到了兵車萬乘的國勢。C.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可靠的大臣,精銳的士兵,拿出鋒利的武器,誰能奈何他們? D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也:條件好者失敗,而條件差者成功,功業(yè)完全相反。師說文言字詞句知識點歸納總結(一)給下列詞注音:受業(yè)( ) 解惑( ) 愚笨( ) 樂師( ) 阿諛( ) 郯子( ) 萇

27、弘( ) 師襄( ) 老聃( ) 李潘( ) 經傳( ) 或不焉( ) 嘉( ) 貽( ) 句讀( ) 讀書( ) 嗟乎( ) 長幼( )(二)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含義【師】 古之學者必有師:( )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 吾師道也:( )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 吾從而師之:( ) 則恥師:(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十年春,齊師伐我:( ) 【之】 擇師而教之:( )郯子之徒:( )古之學者:(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句讀之不知:( )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 【其】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

28、矣:(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其可怪也歟:( ) 【惑】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 【道】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乎】 其皆出于此乎?( ) 生乎吾前:( ) 固先乎吾:( ) 【于】 恥學于師:( ) 其皆出于此乎?( ) 于其身也:( )師不必賢于弟子:( )不拘于時:( ) 2. 而(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從師( )(3)吾從而師之( )(4) 擇師而教之( )(5)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6)小學而

29、大遺( )(7)則群聚而笑之( )(8)如是而已( )3. 之(1)古之學者必有師(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5)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6)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7)圣人之所以為圣( )(8)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9)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11)郯子之徒( )(12)六藝經傳皆通習之( )(13)作師說以貽之( )6. 也(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3)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4)其可怪也歟(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

30、解釋 師者,所以傳 道受業(yè)解惑也 ( :通 ,翻譯: )或師焉,或不焉 ( :通 ,翻譯: ) (四)指出下列詞類活用現(xiàn)象,并解釋:吾從而師之:(活用: 翻譯: )吾師道也(活用: 翻譯: )其下圣人也亦遠矣:(活用: 翻譯: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活用: 翻譯: )(活用: 翻譯: ) 則恥師焉:(活用: 翻譯: )小學而大遺:(活用: 翻譯: )孔子師郯子:(活用: 翻譯: )(五)分別寫出下列詞的古今含義:古之學者必有師 (古義: 今義: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古義: 今義: )吾從而師之 (古義: 今義: )無貴無賤 (古義: 今義: )句讀之不知 (古義: 今義: )小學

31、而大遺 (古義: 今義: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古義: 今義: )年十七,好古文 (古義: 今義: )今之眾人 (古義: 今義: )(六)寫出下列句子的句式類型句讀之不知(句式類型: )惑之不解(句式類型: )不拘于時(句式類型: )學于余(句式類型: )恥學于師(句式類型: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式類型: )不必賢于弟子(句式類型: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句式類型: ) 師說習題精選一、基礎知識l下列劃橫線字注音全部正確的一組是( )A郯子(tán) 六藝經傳(zuàn) 貽(yí)B句讀(dòu) 萇弘(ch

32、5;ng) 聃(rán)C阿諛(yú) 授之書(sòu) 蟠(fán)D或不焉(fu) 諂媚(chn) 嗟乎(ji)2對下列句子中劃橫線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師說以貽之 貽:贈送B不恥相師 師:老師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道:風尚D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聞:懂得3下列各句中劃橫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A古之學者必有師 B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C吾從而師之 D師不必賢于弟子5選出與“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項( )A圣人無常師 B余嘉其能行古道。C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D欲人之無惑也難矣!8、下列句子中“也

33、”字的用法歸類完全正確的一項是(3分) (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其聞道也固先乎吾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欲人之無或也難矣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其下圣人也亦遠矣A、 B、C、 D、9下列各句中劃橫線的詞與“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中的“恥”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C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D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10在下列句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A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C李氏子蟠不拘于時 D古之人不余欺也11“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

34、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在文中的正確意思是( )A那些教孩子的老師,只教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朗讀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B那些教孩子的老師,只教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學習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C對那些只教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學習其中的文句,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我是無所謂的。 D那些教孩子的老師,交給孩子書本并幫助他們朗讀其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說的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廉頗藺相如列傳文言字詞句知識點歸納總結一、文學常識填空1、司馬遷,字 子長 ,我國 西漢 時期偉大的 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 。史記是中國歷

35、史上第一部 紀傳 體 通 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記,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的歷史學和歷史傳記文學,與后來的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 本紀 (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 世家 (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 列傳 (記人臣言行事跡)、十 表 (大事年表)、八 書 (記各種典章制度),共一百三十篇。史記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二、注音藺(lìn)相如 宦(huàn)者令 繆(miào)賢 舍(sh

36、2;)人遺(wèi)趙王書 臣語(yù)曰 肉袒(tn) 曲(q)在趙 璧有瑕(xiá) 列觀(guàn) 倨(jù)傲 睥睨(nì)佯(yáng)裝 揣度(duó) 衣(yì)褐 間(jiàn)至趙矣湯鑊(huò) 澠(min)池 酒酣(hn) 盆缶(fu)張目 叱(chì)之 左右皆靡(m) 不懌(yì) 避匿(nì) 駑(nú) 刎(wn)頸之交 斧鉞(yuè) 湯鑊(huò)三、通假字1、可予不: 通“否” 2、拜送書

37、于庭: 通“廷”3、召有司案圖: 通“按”,審察,察看 4、秦自繆公以來: 通“穆”5、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 通“熟”,仔細四、古今異義詞1、請指示王: 古義:( )今義:( )2、(廉頗)宣言曰: 古義:( )今義:( ) 3、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 古義:( )今義:( )4、傳以示美人及左右: 古義:( )今義:( )5、吾羞,不忍為之下: 古義:( )今義:( )6、明年復攻趙: 古義:( )今義:( )7、王不行 古義:( )今義:( )8、于是相如前進缶 古義:( )今義:( )9、不過三十日 古義:( )今義:( )10、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古義:( )今義:( )五、重點詞語

38、1、拜為上卿:( ) 2、以勇氣聞于諸侯:( )3、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 4、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 )5、求人可使報秦者:( ) 6、竊計亡趙走燕( )7、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 ) 8、均之二策:( )9、相如奉璧奏秦王:( ) 10、相如因持璧卻立:( )11、且 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 ) 1 2、禮節(jié)甚倨:( )13、相如度秦王特以詐佯為予趙城:( ) 14、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 )15、引趙使者藺相如:( ) 16、臣請就湯鑊:( )17、不如因而厚遇之:( ) 18、其后秦伐趙,拔石城:( )19、度道里會遇之禮畢:( ) 2 0、左右皆靡:( )21、于是秦王不譯:( ) 22、且相如素賤人:( )23、相如雖駑:( )六、一詞多義1、見: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 秦王坐章臺見相如: 信義安所見乎: (李)陵見其至誠: 2、幸:而君幸于趙王: 則幸得脫矣: 吾母與弟在漢, 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