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研討_第1頁
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研討_第2頁
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研討_第3頁
中學語文詩歌教學研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學語文詩歌教學淺析 蘇永梅內容提要: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讀者在誦讀過程中,大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心騖八極,神游萬仞。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僅能夠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對于人類的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也大為裨益。關鍵詞:積累 誦讀 賞析 意境 知人論詩古代詩歌是我國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怏怏大國的詩風詞韻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詩歌的特點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璣,常常是一字驚人,一字道破天機。錘煉的語句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一首好詩本身就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一段精彩的敘述。讀者在誦讀過程中,大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心騖八極,神游萬仞。學習積極健康的古詩,不

2、僅能夠提高個人的文學素養(yǎng),對于人類的高尚情操的培養(yǎng)也大為裨益。 面對著如此優(yōu)秀的文化財產(chǎn),究竟該如何去品析研讀教授呢? 我經(jīng)過多年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的摸索、研究,在學習新課標教學理念的基礎之上,對于中學語文的詩歌教學有了一些個人的淺識拙見。一、日積月累,反復吟讀古人曾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得入情入理,學生現(xiàn)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積累,文化積淀淺薄。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財富中最為寶貴、最為精彩的一部分,我們更應無條件的大量的去積累,內化為我們自身的財富。所以,我極為贊同孫立權先生提出的“三年積累300首詩”的構想,并將它付諸實踐之中。首先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自主講詩的能力,即每天每節(jié)語文課前放

3、手給學生5分鐘左右的時間,由學生輪流講詩。第一次可由老師為同學示范,使學生清楚詩歌快速講析的步驟:示范朗讀請生練讀介紹作者疏通詩意賞析詩歌快速背誦。這樣每學期可學習大約70多首詩詞,每年即可至140余首,初中三年結束時可以達到400余首詩詞。學生度過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將會有一筆驚人的古詩詞知識財富了。但是,光靠課前的五分鐘學詩未免顯得太微不足道了些,為了加強學生對于詩歌的掌握,我嘗試著開展了形式多樣、新穎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們更好的掌握這些財富,有分詩詞小組每天晨讀時間相互背誦的常規(guī)活動,有誦詩會等促進學生對詩詞的背誦、運用的活動。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習古詩詞更要有這番毅力,所以,在晨

4、讀時間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時間進行全體同學的詩詞誦讀,讓大家能溫故而知新。二、授之以法,探究研讀古典詩詞文字簡約,蘊含豐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注重教師的講解分析、細嚼后的強行灌輸,此種做法不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淀,訓練學生的鑒賞能力,更不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因此,面對傳統(tǒng)教學,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態(tài)度,再溶于新課標主動探究等理念,以期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他們綜合能力,故在詩歌教學中體會歸納以下四法:1.知人論詩鑒賞法創(chuàng)作往往“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詩詞作品常常是作者經(jīng)歷,思想感情的外現(xiàn)。因此,我們賞詩,須先對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及思想情感有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爸淙?,

5、方能解其言”,如:賞讀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女詞人李清照所作聲聲慢,多數(shù)同學賞其詞后并未真正洞悉詞中真意,認為詞中所言之“愁”僅是一個閨中少婦獨處之閑愁,缺乏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思索。這樣理解過于片面,此乃因不詳李清照其人生際遇、情感變化之故所致。李清照生于1084年,年輕時與趙明誠結為伉儷,情趣相投,感情甚篤,共立下“窮避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搜集整理了大量的金石書畫。但1127年北宋滅亡,女詞人與趙明誠避亂于江南。不久,禍從天降,趙明誠因病而故,詞人孤獨一人,生活悲苦,再加之自己與丈夫所好之金石書畫等又散佚殆盡,她愁腸百結。后來她因戰(zhàn)亂只身輾轉流徙于杭州、越州、金華一帶,晚年十分凄苦,聲聲

6、慢正作于此期間。學生了解這些后,定不會再將詞中之“愁”僅僅理解為一般之“愁”,這愁緒千絲萬縷,有國破家亡之愁,亦有只身孤苦之愁,也應是兼有綿綿恨意于其中,詞中最后不是說“怎一個愁字了得”嗎?再如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引導學生了解安史之亂,了解安史之亂中杜甫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就自然了解他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圣人胸襟和仁者光輝;學杜牧的泊秦淮,先有感情的介紹時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時期,當時唐王朝已呈衰落之勢,風雨飄搖,然而當時的官員不顧國家安危,夜深了還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杜牧這樣一個有正義感和遠見的詩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這個場面后,感到十分悲憤:沉迷奢華,必將亡唐。因

7、此鑒賞古詩詞課前,先讓學生收集詩詞作者之人生經(jīng)歷及其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在預習了解之中不但體會了此一詩或詞之意,同時亦豐富他們頭腦中對于詩詞作者、歷史背景、社會現(xiàn)象等等的認識了解,成為自身知識的積累,為自己以后再去賞讀該人之作及他人該時期之作大開方便之門。2.抓詩眼推敲法詩眼是詩中最凝練、最傳神、最準確的傳遞主旨的字句,讀透詩眼,能容易的把握詩的中心和領會詩人的情感。這種極具表現(xiàn)力的技巧在古詩詞中叫鍛字煉詞,作者將其萬千心緒凝于詩詞等作品中。通過對關鍵字、詞、句賞析詩詞,可直接劈文入情,品味作者當時迸現(xiàn)的情感,體會煉詞煉字之妙境。在研讀過程中,適當滲透“以詩解詩”的方法,學生既能快速入境,亦能

8、提高鍛字、煉詞、用句等寫作能力,更能縱橫聯(lián)系,加強古詩之間的相互理解。師引領賞析宋祁的玉樓春?春景中一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其中一“鬧”字使得境界全出,此字不禁讓人浮想聯(lián)翩:春日里,萬紫千紅,青山朗潤、幽泉清冽、春泥潤澤、紅杏滿園詩人以獨特的視角枝頭上春意盎然,展現(xiàn)一派春日勃勃生機的景象。這“鬧”可能是杏花爭春之喧鬧,可能是散著芬芳的紅杏同嫩枝綠葉、春風春雨的暢談,亦有可能是紅杏枝頭那勤勞的蜜蜂與翩翩起舞的彩蝶在采蜜爭春,時有鳥鳴其間,有聲有色,有動有靜,令人萬千遐思,百般回味,一字竟能演繹出一幕生機盎然且色彩綺麗之景。思緒隨之飄蕩,竟思起詩圣杜甫那繪春夜之細雨的名句:“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9、。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敝撵o、輕柔境界了,還有蘇東坡那為惠崇僧人之畫而題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之小詩,讀罷此處,一幅清新、淳樸之畫展卷于前。言至此,可我思緒卻一發(fā)而不可收拾,上溯至詩經(jīng),下沿至當今文壇,萬千以“春”為話題之作全都奔流開來。當學生聽至此處時,陶醉其間,被古人鍛字煉句的功夫所深深折服,這以詩解詩的方法更是讓其耳目一新,分成小組各抒己見,高談闊論來試著體會、品味、解析其他優(yōu)秀詩詞了。如“僧敲月下門”中的“敲”,“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它們的妙處早已為人們所稱道,而這種妙處體味獲得的過程就是對古詩詞中語言的品讀。 如觀滄海中緊扣

10、一個“觀”字,寫的沉雄健爽,氣象壯闊,意境開闊。透露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水的情感,詩中情與景緊密結合,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襟和想統(tǒng)一祖國的豪邁氣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詩歌內涵。如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翱铡弊质强諘缰?,正面描寫了鹿柴附近,傍晚時分深山里寂靜深幽、杳無人跡的景象,展現(xiàn)了大山幽靜、不聞人語的情境,表現(xiàn)了安靜幽深的境界。一個“空”字,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氛圍,表達了隱居者安閑的心境。3.抓住意象賞詩法意象就是出現(xiàn)在作品中的主觀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個體形式存在,多個個體聯(lián)接起來的整體,便是我們常說的意境。閱讀時應首先抓

11、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體理解,體會意境。意象大致分類及含義:景觀類:月、流水、斜陽、風、煙、霜等等。植物類:楊柳、落花、松、菊、梅、竹、蓮、梧桐等等。動物類:鴉、子規(guī)、猿、鴻雁、鯉魚、青鳥、鴛鴦等。行為類:登樓、憑欄、吹笛、吹簫、吹蘆管、吹笙、搗砧、飲酒等。其意象具體含義:景觀類:如月(明月,殘月、新月)多表達離愁別苦,渲染悲寂氛圍。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比缧标?,多表現(xiàn)昏黃暮色中愁思萬千。如: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又如,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頻洲。植物類:楊柳、芳草多含離別之情。如,劉禹錫竹枝詞中言:“楊柳依依江水平,聞郎江上唱

12、歌聲?!庇秩缢蛣e一句:“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行為類:憑欄,多為思戀他人、發(fā)瀉心中憂悶之意。如,宋人蔡伸歸園樂中言“獨自倚朱闌,波面雙雙彩鴛戲?!笔惆l(fā)其對人思戀之情。吹奏笛、笙、簫等,多暗含離別之苦、想思之情和內心孤獨之境。如王之渙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崩畎讘浨囟穑骸昂嵚曆?,秦娥夢斷秦樓月?!痹诹私庖庀蠹捌浯篌w含義(大體,但不是詩詩如此)后,學生形成一些認識,便能歸納出一些特征,把握意境,更加順暢賞析詩詞。4.寫作手法分析法詩詞寫作,有一定之法。肖滌非先生曾說:“關睢序一篇,不但當必讀,且當先讀,因為如果不知賦、比、興為何事,便將不知詩歌為何物?!辟x比興為詩歌的寫作技

13、法及表現(xiàn)手法,由此可見熟其“法”對讀詩的重要性。做到除上述之三法外,更有其他許多法。對于采用寫作手法分析法賞詩時,不能一概而論,需“因詩而異”,根據(jù)各詩不同特點,有的放矢進行鑒賞。(1)修辭賞析法詩歌中常常用一些修辭之法來將詩人的情感形象的外化出來。常用的手法有:比喻、夸張、擬人等。鑒賞詩歌時,通過分析其一些修辭的運用,更能領會詩人蓄積的情感。如:李白的秋浦歌中曾有“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運用夸張手法來展現(xiàn)了詩人的綿延無絕的愁思,甚為形象。又如:李白行路難中有句詩“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詩人將“冰塞川”及“雪滿山”來喻自己面前路途艱險,荊棘叢生,令人容易透析其心境。因此,抓住某

14、些詩歌中運用一些手法將會使學生更容易體會其詩歌表露的情感。(2)化虛為實體會法有時作者要表達主觀性很強的內容,往往采用化虛為實的手法。如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南唐李后主的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愁”本是抽象的情感,直接說它多少多大,我們很難有具體的印象。這時詞人卻將它化為具體形象的“風絮”和“梅子黃時雨”“江水”,而且連用比喻寫“愁”多,同時“煙草”“風絮”“雨”“水”還渲染了一種氣氛,烘托了愁情。以實寫虛是古人常用一種方法,更能形象表現(xiàn)主觀的情感。5.意境想像再現(xiàn)法詩是語言的藝術,其善用含蓄、精練的語言表露詩人的感情。好的詩詞都

15、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特點,故要欣賞詩歌,必須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讓學生在品讀詩歌、解析詩歌時將精練的詩歌,以詩般精美、流暢的語言,加以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以多變的形式,去書寫出一篇篇優(yōu)美的文章。整體的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分析、寫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并更能將詩歌理解的更加透徹。如:賞析宋代名臣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時,老師將鑒賞詩歌的任務放手給學生后,引導大家可以從獨特的視角以各種不同方法鑒賞此詩,稍加討論研究后,學生們各抒己見,或多或少都談出了自我獨特的感受。有些學生也采用了意境想象再現(xiàn)法,他們中有人以第一人稱角度寫道:“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淚水已從臉頰滑落,窗外鉛色的天空越發(fā)沉重了,天地昏暗一片,海上波濤如怒,浪頭一個個掀上船板,我心也正如此水呀!山河已碎,我又身陷囫圇,孤苦伶仃,被縛于此,零丁洋??!零丁洋!你是否為我所生,憶少年豪氣沖天,有青云之志,常吟詠岳飛那“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雄豪之句,亦高唱辛棄疾那“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