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田一4蜀道難李白,中國詩壇上最為輝煌的一座雕像。他的浪漫主義情懷在他五彩繽紛的山水詩中始終閃爍著奇異的靈光。而在不朽名篇蜀道難中,他憑借天馬行空般的馳騁想象和超凡脫俗的生花妙筆,向世人詮釋了“浪漫”和“境界”的最高層次。在這幅描繪蜀國古道的潑墨大寫意里,李白以他神鬼莫測的筆法,不僅寫出了蜀道的雄奇,逶迤,險峻和崢噪,寫出了神功鬼斧的大自然對人心靈的震撼,還寄情山水,狀物抒情,把想象、夸張、神話和現(xiàn)實了無痕跡地融和在一起。從五丁開山寫到六龍回日,從黃鶴難飛寫到猿猴愁渡,又以猛虎長蛇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影射唐朝天寶初年所謂太平盛世一片歌舞升平背后潛伏的重重社會危機?,F(xiàn)在我們就來聽一聽
2、千年前的古人面對大自然發(fā)出的詠嘆。中國千古名篇音樂朗誦會蜀道難主持詞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余光中尋李白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開篇,詩人就通過連聲的驚嘆,層疊的比喻,突出地表現(xiàn)了蜀道那不同尋常的險峻,然后又通過神話傳說,夸張的筆墨寫出了蜀道是歷史上不可逾越的險途,給險峻的天梯石棧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為進一步描寫蜀道的艱險作了鋪墊。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
3、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此部分極寫山勢高危。那太陽的六龍車到此也只得折回的突兀高峰,沖波擊浪,曲折回旋于崇山峻嶺的奔騰禾川,再加上黃難以飛過,猿猱發(fā)愁攀援的反襯,烘托了蜀道沿途的艱難。接著,詩人又以青泥嶺上盤旋迂回、百步九彎,似枯藤纏繞危巖的道路,和行人在高處仿佛伸手可摸星辰的描述,使人緊張得屏住呼吸,只有撫膺長嘆!通過歷史上的險阻、峰嶺的高峻、山路的崎嶇等描寫,蜀道艱險之狀。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嚕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逐,磔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
4、,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里側(cè)重渲染蜀道沿途荒涼悲凄的氣氛。山勢險峻,森林荒涼,野鳥悲號,子規(guī)啼鳴,更何況群峰接天,枯松倒掛,深河飛瀑轟鳴,行人聞聲失色,充分表現(xiàn)了蜀道的驚險,悲涼的空寂,由此而產(chǎn)生出了一種排山倒海,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效果。劍閣崢噪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此段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和左思蜀都賦中描繪劍閣雄險的名句,表現(xiàn)了地勢的險要,進而奉勸人們吸取歷史教訓(xùn),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最后,以再次重復(fù)“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主旋律作結(jié),蘊藉了無限的感慨。一讀“
5、辭氣”,自由奔放的語言二讀“仙氣”,浪漫奇幻的構(gòu)思三讀“人氣”,豪邁雄健的態(tài)度導(dǎo)入:關(guān)于唐詩、李白、古體詩、蜀道難。本詩是一首七言樂府詩。樂府詩是漢武帝劉徹開始設(shè)立的掌管音樂的機關(guān),任務(wù)是制定樂譜、采集歌詞、訓(xùn)練樂工,以備朝廷舉行祭祀,召開宴會或舉行其他儀式時演奏。另外,還有一項任務(wù)就是采集民歌,供統(tǒng)治階級“觀風俗”。后來其含義有了變化,指一種合樂的詩歌,即“樂府詩”,簡稱“樂府”。樂府詩有廣狹兩種意義:狹義的指漢以下入樂的詩,它包括文人創(chuàng)作的和采自民間的;廣義的包括詞曲和沒有入樂而襲用樂府舊題,或摹仿樂府詩體裁的作品。這首詩就屬于后者。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樂府解題云:“蜀道難備言
6、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唐孟渠本事詩高逸載:“李太白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fù)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蔽宕醵ūL妻砸灿薪朴涊d。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業(yè)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揚眉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一、讀“辭氣”,自由奔放的語言。(一)、關(guān)于“審辭氣”楊樹達詞詮序云,要讀懂古書,先要能解詞義,詞有虛有實,辨實為“明訓(xùn)詁”,解虛則為“審辭氣”。(本書即是“審辭氣”的虛詞之典。)蘇軾的韓文公廟碑一文開篇有這樣的句子:“匹夫而為百世
7、師,一言而為天下法”。這兩句話既是對歷史人物的概括,又是對韓愈的寫照,如奇峰突起,氣勢磅礴,提取全篇。千百年來世人贊譽不絕。這兩句話究竟好在哪里呢?待品讀完碑文,便會覺得豁然開朗一一文中那種“橫空出世”的氣勢,原來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而”字上。句中的兩個“而”字用得很特別,在已經(jīng)歸納出的“而”字的各種用法中幾乎找不到合適的解釋。從文意上說,不用“而”字,文意不受影響;就文氣來說,沒有“而”字,則平淡無奇,那種奇峰突起的磅礴氣勢便蕩然無存;反之,有了“而”字,則把生非圣賢的韓愈,卻能成為萬世師表、受到后人無限景仰的內(nèi)在含義傳達出來?!氨静划斎绱?,卻居然如此”的文氣正是由此“而”來!其實在文言文教學(xué)中
8、,對虛詞的學(xué)習(xí)指導(dǎo),其重要性并不亞于實詞。不懂得虛詞,可能影響到整句、整段以至整篇的理解。這正如清代學(xué)者劉淇所云:“一字之失,一句為之蹉跪;一句之誤,通篇為之梗塞?!逼┤缭娊?jīng)?魏風?葛屣:“摻摻女手,可以縫裳?!逼渲小皳綋健钡囊袅x可能不懂,但這無礙于對文意的理解,根據(jù)語境可以推知:“摻摻”是修飾“女手”好看;詩經(jīng)?鄴風?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句中的“式”是句首語氣詞,“式微式微”就是微而又微。如果不知道“式”的這種虛詞的用法,整句話便無法理解。如果說實詞是開放型的,意義較為實在的話,那么虛詞可以說是封閉型的,表意比較空靈。教學(xué)中如何引導(dǎo)學(xué)生領(lǐng)悟這種空靈的作用。筆者認為不僅要指導(dǎo)歸納虛詞的常
9、見用法,更重要的是在教學(xué)過程中進行“審辭氣”訓(xùn)練。古人常把對虛詞的了解和認識稱作“審辭氣”。所謂審辭氣,就是體會虛詞對于傳達文氣的作用。因為古人使用虛詞不象今人學(xué)習(xí)古文:先想到虛詞的種種用法,然后再確定使用哪種用法。古人憑借的是語感,即本能地感到在某個地方用什么虛詞,在表達文氣上起什么樣的微妙作用。這一點恰恰是今天講虛詞的詞性、語法功能、今譯等問題所不能包括的,也正是初學(xué)者最不容易把握的,是文言文閱讀教學(xué)的重難點之一。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引導(dǎo)誦讀,仔細揣摩每個虛詞的情貌,然后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豁然開朗。從“辭氣”說中可知:傳達文氣是某些虛詞的重要作用,而虛詞自身的詞匯意義卻比較空靈,在某些情況
10、下,甚至是只可會意而不可言傳。其實這正是虛詞的重要特點。試舉例說明之。史記?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中的對話描寫,多借助虛詞的空靈性特點來刻畫人物形象,使人物聲情備至,神態(tài)畢現(xiàn):“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輕寡人與?”這兩句中的虛詞不僅再現(xiàn)出秦王驕橫的神態(tài),而且傳達出問罪責難的意味;“公亦嘗聞天下之怒乎?”句中有此一“乎”,使秦王的問話不再是普通的疑問或詰問,而是顯示了他恫嚇的手段;再如“與臣而將四矣”句中,兩個虛詞使人物語言含有深意,既有憤激之意,又有警告之意,對刻畫唐雎不畏強暴和敢于獻身的勇士形象有直接的效果。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對文言文來說,由于時世的推移而造成的學(xué)習(xí)障礙,是非“讀
11、”無以解決的。“多讀”固然必不可少,“導(dǎo)讀”尤其顯得重要。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中有這樣的句子:“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睂ζ渲小岸弊值睦斫?,關(guān)系到對文意的把握。從語法角度講,第一個“而”,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是必要的,后兩個“而”字似乎顯得多余;從文氣上說,只用第一個“而”字,僅僅表示一般的轉(zhuǎn)折關(guān)系,有了后兩個“而”字,則神情迥異,猶如開啟感情的閘門,交織著悲痛和感嘆的情感洪流一瀉千里,表達出作者在憑吊死者的同時,對自己未老先衰、身心憔悴的強烈感嘆。從此既可以看出作者慨嘆人生,又慨嘆宦海沉浮、仕途蹉跎,甚至對朝政的不滿和抗議也包含其間。其中“而”字的作用,若不通過導(dǎo)讀或反復(fù)誦讀行文,
12、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構(gòu)文之道,不過實字虛字兩端,實字其體骨,而虛字其性情也。”(劉淇助字辨略)虛字傳達文氣,表達弦外之音的作用,無法寫進它的各種用法之中。虛詞這種體其“性情”的作用,只能從誦讀品味中獲得。史記?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
1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G赝跎珦?,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4、韓愈祭十二郎文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
15、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詩經(jīng)氓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偨侵?,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寡人之於國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韓愈師說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
16、而恥學(xué)于師。(二)、誦讀提示噫吁曦!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讀出一種爆發(fā)式的激情,如平地一聲驚雷。奠定雄放的基調(diào))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讀出對歷史的沉思。)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讀出悲壯,人類改造自然的艱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讀出磅礴的氣勢。)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而況人乎?。┣嗄嗪伪P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一聲長嘆?。﹩柧饔魏螘r還,畏途嚕巖不可攀。(未登程先問歸期,寫盡旅愁。)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
17、山。(荒涼凄清的環(huán)境,無限的哀怨與愁苦,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語調(diào)為之一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該句有前后鉤連之效,強調(diào)蜀道不可輕易前往。)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逐,磔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讀出對自然美的贊嘆?。┢潆U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讀出一種疑惑和擔憂。)劍閣崢噪而崔嵬,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雄關(guān)漫道。)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憂慮國事。)朝避猛虎,夕避長蛇。(四字短句,跳蕩有力,讀出一種驚恐的情緒。)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令人驚懼。)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殷殷勸戒。)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一唱三嘆,興味無窮!)(三
18、)、理清思路A、“噫吁哦難于上青天?!边@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diào),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跖丁笔求@異之辭?!拔!薄案摺?,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diào)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B、“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边@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diào)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yīng)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yīng)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
19、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C、“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边@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上有”二句從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包S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shè)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D、“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痹婎}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
20、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diào),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diào)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E、“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仍是說不可行,但內(nèi)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shè)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diào)讀,暗
21、含“何苦而來”之意。F、“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弊x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耙环颉眱删鋺?yīng)該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D、“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遍_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H、“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边@是全詩的結(jié)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cè)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diào)讀“長咨嗟”三字,
22、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I開頭到“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為第一層。這是從歷史上蜀道的來歷、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嘆高)。“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使人聽此凋朱顏”。從蜀道度越之難;道上環(huán)境凄清,極寫現(xiàn)實山勢高險(嘆險)?!斑B峰去天不盈尺”到結(jié)尾。(嘆惡)從未來人事之險的角度,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寫蜀中戰(zhàn)禍之烈(嘆戰(zhàn)禍之烈)探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fù)出現(xiàn)三次,有什么作用?詩的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出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fù)出現(xiàn),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這就是沈德
23、潛說的“筆陣縱橫,如虬飛蟆動”“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現(xiàn),或前或后總有一個提示內(nèi)容的“副句”伴隨著。主旨句出現(xiàn)了三次:A、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寫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感嘆,突出表現(xiàn)了蜀道的高不可測,為下文寫太白鳥道、天梯石棧、高標回日、捫井歷參張本。B、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說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輕易前往。此句有鉤連前后兩層內(nèi)容的作用。C、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劍閣形勢之險和蜀中戰(zhàn)禍之烈,跟開篇相照應(yīng)。以此結(jié)束全詩,興味無窮。二、讀“仙氣”,浪漫奇幻的構(gòu)思(一)、詩人怎樣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一寫出歷史上的不可逾越之
24、險阻。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一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李白正是這樣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噪、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二)、“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的如此動人?李白之所以描繪的如此動人,還在于
25、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情。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觀賞,而是熱情的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zhì),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象、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馳走風云,鞭撻海岳”,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shù)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唐以前的蜀道
26、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而后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也對于表現(xiàn)他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嘯傲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精神都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三)、藝術(shù)特點1、句式:本詩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詩句,字數(shù)從堿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參差錯落,長短不齊,形成極長奔放的語言風格,詩的用韻,也突破了一韻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寫蜀中的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2、結(jié)構(gòu):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fù)沓形
27、式(又稱反復(fù)),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jié)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fù),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3、意境: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jīng)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拔鳟斕子续B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痹谠娙说南胂裰?,他仿佛將秦蜀之間重山疊嶺千里不絕的圖景一望無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個字就將民間傳說中關(guān)于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仿佛聽到
28、了五丁拽蛇時的大聲呼喊以及隨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道路、架設(shè)棧道的情形,不禁要贊嘆神力和人工的偉大!“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边@是詩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見:當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時,他看見六條龍拉著的太陽車被擋住,不得不繞道而行;再俯視下面,只見波濤洶涌的急流為大山所阻而激起無數(shù)的漩渦這幅畫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4、手法:變幻莫測,充滿浪漫主義氣息?!扒嗄嗪伪P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是詩人設(shè)想自己沿著盤山道攀登青泥嶺的情形?!皰袇v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這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
29、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這是詩人設(shè)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diào)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磔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边@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磔崖轉(zhuǎn)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
30、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5、情感基調(diào):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diào)。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31、,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用具體描寫方式,再現(xiàn)了“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的圖景,有不忍目睹之意??偨Y(jié):藝術(shù)形式的卓絕是構(gòu)成杰作的一個內(nèi)在的基本條件。文本驚天動地的情感力量和它所描繪的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并不能脫離形式存在,相反,正是借助于天才卓絕的藝術(shù)手段使內(nèi)容得以成功表達。在蜀道難中,神奇的想象和極度的夸張是它在藝術(shù)上最突出的特點,這是古往今來詩論家一致公認和推崇的。它以極度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想落天外的山川形象,使山川具有了無限巨大的形體和力量,造成了自然的崇高之美。詩中的夸張,以太白海闊天空的胸懷,狂放自由的個性和橫絕萬古的才情為根基,一切都是那么不可思議卻又精美
32、絕倫,一切都是那么光怪陸離而又動人心魄。無論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的夸大感嘆,還是山峰崔嵬,高聳入云,鳥飛不過;激流瀑布,震撼山岳,萬壑雷鳴;以及六龍回日、悲鳥哀鳴、磨牙吮血等怪誕描寫,都是天馬行空,肆意夸張,聲光迫人,都是“奇之又奇”,“縱橫變幻,極才人之致”(王士貞藝苑卮言卷四評李白詩)。真正達到了“挾風雨雷霆之勢,具神工鬼斧之奇”(沈宗騫芥舟學(xué)畫編卷一)的崇高藝術(shù)境界。清代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論陽剛之美即崇高美,有一段著名的話:“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嘉;其于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
33、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zhàn)之。”(復(fù)魯票非書)這樣一些特質(zhì),在古代詩人中惟李太白有之;在太白詩中,又以蜀道難最為典型。(杲4日出明亮。)三、讀“人氣”,豪邁雄健的態(tài)度文學(xué)作品的生命就活在一代又一代的闡釋當中,而真正優(yōu)秀的作品總是經(jīng)得起反復(fù)言說的。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清代章學(xué)誠在文史通義文德中說:“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論古人之辭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處,亦不可以遽論其文也。”社會時代背景不同,詩人的身世經(jīng)歷不同,人生理想、價值追求及其審美習(xí)慣不同,都決定了作品的風格和情感主旨各有特點。只有“知其人,論其世”,才能對作品作出正確的評價,才能把握詩
34、歌的趣旨,體會詩人的情感。蜀道難可以說是李白的驚世之作,詩人以其變幻莫測、雄健奔放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展現(xiàn)了古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險要地勢,描繪出一幅嵯峨雄奇地蜀道山水圖,它集司馬相如地汪洋恣肆與屈原地雄奇瑰麗于一體,想象宏闊而飛動,壯景夸張而凝練,文氣浩蕩,橫空出世,傲然高聳于大唐的詩空,引得歷代文人為之折腰。無怪乎唐代大詩人賀知章讀此詩時贊嘆道:“讀未盡,稱嘆者數(shù)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期不間日”(唐孟棨本事詩)。唐代詩論家殷蟠也稱贊:“可謂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diào)”(河岳英靈集)。宋陸時雍嘆云:“馳走風云,鞭撻海岳”(詩鏡總論)。清代詩評家沈德
35、潛更是盛稱:“筆勢縱橫,如虬飛蟆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唐詩別裁)。關(guān)于這首詩的主題,歷來解說紛紜,莫衷一是。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1、憂杜說:此說出自唐末范擄所著云溪友議一書,為新唐書嚴武傳所采用,根據(jù)“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句,推說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欲害房瑁、杜甫,這首詩為擔心房、杜安危而作。2、刺瓊說:此說出自宋沈括夢溪筆談,根據(jù)“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句,稱此詩為諷刺章仇兼瓊而作,章仇兼瓊在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至天寶五年(746年)期間曾任劍南節(jié)度使,是個善于媚上取寵的小人,李白寫此詩是用來警戒朝廷防范章仇兼瓊有反叛之心。3、諷喻說:此說出自元蕭士贄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根據(jù)“錦城
36、雖云樂,不如早還鄉(xiāng)”“問君西游何時還”句,認為文中的“君”是指唐玄宗,唐玄宗在安史之亂時逃難到蜀地,李白寫此詩地目的是勸諫唐玄宗不要久留蜀地,而應(yīng)心懷國家安危,回到長安。4、詠蜀說:此說出自明胡震亨李詩通,認為此詩自為“詠蜀耳,言其險”“風人之義遠矣”。清顧炎武在日知錄中亦持此說,認為這首詩只是歌詠蜀地罷了,“別無寓意”。5、勸諫說:此說出自唐詩鑒賞詞典,從詩中“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出發(fā),聯(lián)系當時的時代背景,認為李白當時已經(jīng)看到太平景象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寫作此詩詩勸諫唐玄宗預(yù)防割據(jù)者發(fā)動叛亂,并以十年后的安史之亂加以佐證,認為李白的預(yù)見是正確的。6、送別說:此說見復(fù)旦大
37、學(xué)的李白詩選,從詩中“問君西游何時還”,“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和李白后來的詩作劍閣賦、送友人入蜀,推測李白極言蜀道艱險難行,表現(xiàn)詩人對友人入蜀安危的關(guān)切,希望友人早日歸來。7、仕途說:此說認為此詩表面寫蜀道的艱險,實則寫仕途坎坷,反映了詩人在長期的漫游中屢遭蹶礙的生活經(jīng)歷和懷才不遇的憤懣。此說見周麗潔的李白。8、歌頌說:此說認為全詩反復(fù)詠嘆“蜀道之難”,實則是在極力歌頌歷代蜀道開拓者的那種大無畏的崇高犧牲精神,表現(xiàn)了對徹底征服“蜀道之難”的一種呼喚與希求。此說見王克儉李白詩選。另外人教社高中語文課本認為這首詩“氣魄宏偉、豪邁,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zhì)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從李白前期的生
38、活經(jīng)歷和思想發(fā)展來探尋蜀道難的主題真諦。根據(jù)眾多史料記載,李白于公元年生于中亞碎葉城,五歲時隨父定居四川綿州昌隆。少聰敏,自稱“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軒轅以來,頗得聞矣”(上安州裴長史書)。又因生于西域,受其文化影響,好劍術(shù),仗劍任俠,常?!案吖谂逍蹌Α保☉浵尻柵f游贈濟炯馬少府巨)。他一生酷愛寶劍,走到哪里都佩劍在身。讀史書,也是最喜歡讀那些刺客和義俠的故事。在某種意義上,劍是他人生的武器,是他豪情的體現(xiàn),更是他凌云壯志的象征。開元六年(年),李白來到距家不遠的梓州,在這里他拜訪了一位隱居山中多年的處士趙蕤,趙蕤不僅學(xué)貫古今,而且好擊劍任俠,喜各種雜學(xué),尤其對科舉之途十分鄙視,稱之為誤人之途
39、。李白和他一起擊劍嘯吟,休仙煉道,一起開懷暢飲,笑談歷史,成為一對真正的忘年交。在趙蕤的影響下,李白不僅確立了治國平天下的勃勃雄心,而且堅定了不以科舉仕進之途涉足政壇的決心。可以說趙蕤的思想影響了李白一生,也鋪就了他后來的充滿荊棘坎坷的仕進之途。開元十二年(年),當時唐朝正處于開元盛世,盛唐蒸蒸日上的氣象激發(fā)起李白建功立業(yè)的強烈的進取心,李白“懷經(jīng)濟之才,抗巢由之節(jié)”(為宋中丞自薦表),抱著對前途的美好憧憬,“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上安州裴長史書),踏上探求仕途的道路。他懷揣著“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海星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遠大抱負,能夠“安社
40、稷”“濟蒼生”(梁園吟)。但由于受趙蕤思想影響,加之自己豪俠放蕩不羈的性格,他不愿象多數(shù)讀書人那樣通過科舉考試而踏上仕途,慢慢晉升,而是“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并序),希望走一條游說人主,由布衣一舉而成為卿相的仕進之路,像當時馬周、盧藏那樣“以隱求仕”的“終南捷徑”。于是他出夔門、臨江陵、游洞庭、下金陵、往揚州、歷會稽、登越州、訪蘇州,廣泛交游,到處干謁,或求仙訪道,或隱逸山林,以培養(yǎng)自己的聲望,得到達官貴人的舉薦,而實現(xiàn)得到天子征召的雄偉愿望。然而這次出游并沒有像他所相像的那樣順利,反而讓他更深刻地體驗到了人世的炎涼,最后就像他在上安州裴長史書所總結(jié)的一樣
41、,在這三年里他“悲歌自憐”,“席不暇暖”、“南徙莫從,北游失路”。只好懷著失意困頓的心情于開元十五年(年)來到司馬相如所夸贊的云夢澤安陸,由此開啟了李白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這也標志著李白第一次求仕之途的失敗。在安陸,李白雖自稱“酒隱”,實際上是他為自己政治前途奔走最努力的一個時期。他酒隱安陸,實際上是心懸魏闕,以隱養(yǎng)賢,博取聲譽。他頻頻地結(jié)交當?shù)氐墓倮?,一會兒上書自薦,一會兒贈詩抒懷,一會兒面見陳情,通過種種努力來展示自己的詩才和政治抱負,他先后拜訪安州都督府長史李京之、以及繼任的裴長史,他先后寫下了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上安州李長史書、上安州裴長史書和上韓荊州書.,歷數(shù)生平,屢述抱負,情意懇
42、切,毛遂自薦,但這一切的努力皆未奏效。在安陸他還娶了高宗時的宰相許國師的孫女為妻,許家在安陸是名門望族,李白應(yīng)承這門親事,多少也許摻和了一些政治因素,但此時許府已在朝廷失勢,和許家的婚姻也沒有給他仕途帶來什么好處,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嘲諷。至此,他在安陸的一切政治外交全都宣告失敗。但李白決不是一個輕易放棄自己理想的人,他對自己的才華充滿十二分的自信,在安陸政治外交失敗后,他于開元十九年(年)又親自奔赴長安,再次謀求政治的出路。但威嚴的皇宮,讓他想進卻進不去,滿城的官服,使他深知他還不是長安的主人。于是他寄居長安城南的終南山,因為這里聚集了許多走不通或干脆不愿走科舉之途的文人雅士,他們希望能像盧藏一
43、樣達到走“終南捷徑”的飛黃騰達的目的。在這里李白廣泛結(jié)交王孫公子,經(jīng)過努力,他先后認識崔京之、張洎、張掇等人,而這些人只是花花公子罷了,當然不會對他有什么幫助。他還希望能與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妹妹)相逢,通過玉真公主引薦,“幾時入少室,王母應(yīng)相逢”(玉真仙人詞),卻始終沒有能夠相遇。“我欲攀龍見明主”,“閶闔九門不可通,以額叩關(guān)閽者怒”(梁甫吟),李白欲見明主的愿望終因權(quán)貴的阻擋而無門可入。第二年暮秋,李白悻悻然地出游長安附近地邠州、坊州,遍尋知己,希望能在皇城邊上尋到知己推薦,然而這些知己位卑職微,也愛莫能助。此時,他已貧困潦倒,“長風入短袂,內(nèi)手如懷冰”(新平少年)。仕進無門的郁悶,彈劍豪門
44、的屈辱以及斗雞風波的憤怒,使李白感到從政之途的艱難,并由此而感到了整個人生之路的坎坷。“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一千多年前三閭大夫的泣血慨嘆,如今是那樣深深震撼著李白。當此困于長安之時,李白對當年屈原因“荃不察余之中情”而長歌當哭的心情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甚至像屈原那樣以香草美人作喻,寫了一首長相思來表達自己事君不能的極度苦悶的心情。李白以美人比喻他朝思暮想的唐玄宗,以愛情象征自己的思君之情,詩中寫道:“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濠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人類感情,愛情為至,自己與玄宗雖近在咫尺,卻
45、又遠隔千山萬水,李白以這種刻骨銘心的男女相思極寫出自己事君不得的內(nèi)心痛苦,可見其心之赤,其情之烈。接下來李白又寫下了三首行路難,披肝瀝膽,直抒胸臆,將安陸遭饞的冤屈,長安遭拒的痛苦,毫無遮攔,痛快淋漓地發(fā)泄出來,發(fā)出“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不稱情”“昭王白骨縈菱草,誰人更掃黃金臺”的詰問,以及“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吶喊,最后詩人心懷未酬的壯志滿腔的悲憤高呼一聲“行路難,歸去來”離開了苦苦追求三年的長安。就在李白決定離京之際,好友陸調(diào)設(shè)宴為他餞行。在宴席上李白與陸調(diào)的同鄉(xiāng)好友王炎相識。王炎也因久居長安,無所遇合,準備到蜀中漫游,尋求官職,便請李白寫詩留作紀念。李白想到王炎此去蜀道的艱難險阻,
46、又想到自己仕進之途的坎坷崎嶇,以及對人生茫然無望的痛感,百感交集,思緒噴涌,最后一條集自然之奇險與人生之艱難的“蜀道”,如蛟龍般從李白胸中轟然沖出。詩人借蜀道的艱險喻仕途之坎坷崎嶇,抒發(fā)了事君無路報國無門的憤懣之情。全詩文氣浩蕩而又一折三嘆,詩中有嗟嘆之聲,追悔之意,然而更多的是長歌當哭,讀之令人回腸蕩氣,因而蜀道難既是一幅崢噪嵯峨的蜀道山水圖,更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浩然悲歌。盡管詩中不斷勸阻行人不要去蜀道盤桓,“畏途嚕巖不可攀”,“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但蜀道神奇的傳說和雄偉的氣勢,五丁開山,枯松倒掛,飛湍爭逐,萬壑雷鳴,既使人望而生畏,驚心動魄,又令
47、人感奮,誘人攀援。所以,李白初入長安三年,一無所獲,滿懷“羞為無成歸”的心情作別長安回到家鄉(xiāng)稍作修整不久,內(nèi)心中那種“濟蒼生”的鵬鳥振翩之志又使他踏上像蜀道一樣的人生旅途,使他在這條充滿荊棘崎嶇坎坷艱險的“蜀道”上不斷攀援。探究:(一)、“蜀道”的文化意義。傳統(tǒng)意義的蜀道一般是指由長安、關(guān)中翻越秦嶺通往漢中、四川等地幾條古道的合稱,其中較為重要的有陳倉道、褒斜、儻駱、子午以及金牛、米倉諸道。飛棧連云的蜀道自戰(zhàn)國秦漢以來即以顯要的戰(zhàn)略、經(jīng)濟意義著稱于世。自然景物是詩人心靈的外化。蜀道沿途奇險的景觀與唐宋詩人主體感受相互交融,反映到藝術(shù)化的作品之中,就使蜀道詩賦予特有的幽遽深遠、危峭險怪而又不乏寧
48、靜恬淡的藝術(shù)風格,蘊含著獨具特色的美學(xué)價值。蜀道不僅是我國古代溝通西北與西南的重要交通道路,也是中國數(shù)千年歷史風云的一個側(cè)面縮影,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都曾發(fā)生在蜀道。五丁開道的悲壯傳說,漢高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自漢入秦一統(tǒng)天下的千古帝業(yè),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的車馬旌旗,宋金對峙百余年的峰火狼煙千年歷史風云在蜀道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如金牛道、五丁關(guān)、陳倉道、褒谷口、籌筆驛、古興州等。從一定意義上講,千里蜀道是詩歌之路,也是中國歷史歲月的一條千里畫廊,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蘊。富于歷史感和憂患意識的唐宋士子往來蜀道,觸景生情,歷史與現(xiàn)實在心靈碰撞,吟出了那么多深重而雋永的蜀道詩。憂患意識一一
49、唐宋蜀道詩的基本格調(diào)。品讀唐宋蜀道詩,總會感到一種蒼涼沉郁的氛圍,在蜀道詩中,蜀道的艱險難行與人生的艱辛困蹇,旅途的山重水復(fù)與宦海的險惡復(fù)雜交相感應(yīng),地理與心理的雙重憂患構(gòu)成了唐宋蜀道詩又一顯著思想特征。憂患意識滲透在整個唐宋蜀道詩中,這些大量遣興抒懷,悲愁憂傷的作品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唐宋文人士大夫階層的群體心態(tài)及悲劇命運,將漢魏以來中國文學(xué)的憂患意識又向前發(fā)展一步,并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此,“蜀道難”一詞竟成為后世社會人生坎坷,事業(yè)艱難的代名詞。(摘自馬強論唐宋蜀道詩的文化史意義)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王運熙先生的概括是較為全面客觀的,他說,綜觀全詩,作品以蜀道艱難為中心,從山的高峻崔嵬,
50、山路的險阻難行、山林環(huán)境的危險和氣氛的凄厲、人事的變幻莫測等方面,充分發(fā)揮了豐富的想象,以極其夸張的語言,刻畫了不平凡的自然面貌,抒發(fā)了詩人激越的感情,產(chǎn)生了動人心魄的藝術(shù)力量(參閱王運熙略談李白蜀道難的思想和藝術(shù),魏晉南北朝唐代文學(xué)論叢,上海古籍出版社,年)。蜀道難的本事和主題是眾說紛紜的,這篇名作令人驚奇的并不是它的主題這么撲朔迷離,而是歷代解人從不同的主題出發(fā)卻得出了一個共同的結(jié)論:這是一篇天才的杰作。這實際上又蘊涵著如下問題:難道蜀道難的奇杰是可以脫離主題而存在的嗎?如果是,那么它的奇杰又來自何處呢?在我們看來,蜀道難的奇杰及其魅力來自作品所表現(xiàn)的崇高的自然美和卓絕的藝術(shù)美。這當然不是
51、什么深奧復(fù)雜的問題,但它卻長期被遮蔽,所以論者熱衷于探尋其主旨卻很少有人從這樣的角度提問。撇開對其主題思想各執(zhí)一端的闡釋,蜀道難剩下的就是雄奇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縱橫恣肆的詩歌風格。這兩者的美并沒有隨作品主旨的改變而升降,它們具有自身獨立的審美價值,而且恰恰是它們決定了作品的價值和地位。這樣看來,蜀道難到底蘊涵著一種什么主題就無足輕重了,老是爭執(zhí)不休是沒有多少意義的。明人胡震亨早就指出:“若第取一時一人之事以實之,反失之細而不足味矣(唐音癸簽卷二H-)?!敝袊糯剿娛职l(fā)達,蔚成大宗,以自然美為表現(xiàn)對象的作品很多。但蜀道難與眾不同,它表現(xiàn)的自然美是一種典型的崇高形態(tài),是突破了和諧、優(yōu)雅形式的粗
52、礪美,是令人敬畏的美。西方美學(xué)家論崇高,認為崇高的審美對象具有偉大、雄渾、怪異、威武、堅強、奔放不羈等特點,能引起人的激動、振奮、痛感和恐懼。蜀道難正具有這些特點。它所描寫的高山,橫空出世,茫茫蒼蒼;上插霄漢,氣勢磅礴;下有激流,雷霆萬鈞;歷史渺遠,恒常不變;懸崖絕壁,驚險萬狀,顯得崢噪、強悍和不可凌越。這種剛勁威嚴,這種恢弘氣象,這種君臨一切永遠不會被征服的個性,使詩人筆下的山川永遠保有強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同時,在詩中,山川的偉大、強悍,是作為人的對立力量出現(xiàn)的,它們畢竟以絕對強大的力量給人以不可抗拒的威懾,因此,人們在它們的面前,感到驚愕和恐懼。“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蜀道
53、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都表現(xiàn)了這種感受。這正是崇高的審美對象所產(chǎn)生的審美效果。而對于和這種令人敬畏的審美對象保持一定距離的讀者來說,審美的最后效果是心靈的凈化和超拔,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明凈和振奮。它足以使靈魂深處的委頓卑瑣頃刻消失,使疲憊的心靈重振起追求更純更美的勇氣,使生命狀態(tài)呈現(xiàn)出無拘無束的自由。這就是崇高之美,這就是蜀道難千古常新的魅力所在。在中國古代文人筆下,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一般是相親相容的關(guān)系,所以絕大多數(shù)山水詩都呈現(xiàn)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清麗溫馨風格,屬于優(yōu)美形態(tài)。蜀道難中的自然和人處于異己態(tài)勢,是一種神奇獰厲、令人敬畏的粗礪美,因而是古代山水詩中極其罕見的崇高美的一個典范。從這
54、點入手,也許我們才能把握住蜀道難的本質(zhì)特征。(二)、全詩最后一段寫到蜀中要塞劍閣,對天寶初年的唐朝社會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在風光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像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兇煞的雙關(guān)語句,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guān)切,為詩篇增添了深
55、厚的意蘊、現(xiàn)實的內(nèi)涵。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心懷異志者可能恃險作亂,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正證明了詩人的憂慮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李白送友人入蜀解析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yīng)已定,不必問君平。解題:此詩以描繪蜀道山川的奇美而著稱,是天寶二年(公元年)李白在長安送朋友到四川時所寫的送別兼抒情詩。見說:唐代俗語,即“聽說”。蠶叢:蜀國的開國君王。蠶叢路:代稱入蜀的道路。山從人面起:人在棧道上走時,緊靠峭壁,山崖好像從人的臉側(cè)突兀而起。云傍馬頭生:云氣依傍著馬頭而上升翻騰。芳樹:開著香花的樹木。秦棧:由秦(今陜西?。┤胧竦臈5?。春流:春江
56、水漲,江水奔流。或指流經(jīng)成都的鄲江、流江。蜀城:指成都,也可泛指蜀中城市。升沉:進退升沉,即人在世間的遭遇和命運。君平:西漢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以賣卜為生?!耙娬f蠶叢路,崎嶇不易行”:送別友人時親切叮囑:蜀道難行。以平緩語調(diào)說出,似好友間娓娓而談。真摯而懇切?!吧綇娜嗣嫫?,云傍馬頭生”:山崖從緊靠臉的地方向上直沖云端;騎著馬好像在騰云駕霧?!胺紭浠\秦棧,春流繞蜀城”:棧道一邊懸空、一邊靠峭壁,道旁沒有樹木。山上的花樹向下籠罩著棧道。春江奔流,環(huán)繞都市,山水互相映襯,風光旖旎。“升沉應(yīng)已定,不必問君平”:李白知道朋友是入川去追求功名富貴的,因而臨別意味深長的告誡他:個人的官爵地位是命中的安排、早有定局,用不著去問象嚴君平那樣的善於卜卦的人。用君平賣卜的典故,婉轉(zhuǎn)的啟悟朋友不要過份沉迷於利祿之中。言語間深情凝聚、循循善誘,語短而情長。此詩風格俊逸而清新,前人推為“五律正宗”。對仗兩聯(lián),精工嚴整、富於變化?!扒夜愔袆e有一種英爽之氣,溢出行墨之外”。有關(guān)評述1、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業(yè)贄謁賀知章,知章覽蜀道難一篇,揚眉謂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2、蜀道難自是古曲,梁、陳作者,止言其險,而不及其他。白則兼采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越越,形勝之地,匪親弗居”等語用之,為恃險割據(jù)與羈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說事理,故苞括大,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贛南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xué)院《商務(wù)智能》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遼寧財貿(mào)學(xué)院《行政案例研討》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xué)年山東省百校大聯(lián)考高三上學(xué)期12月月考歷史試卷
- 吉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媒介文化》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上??萍即髮W(xué)《航海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欽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酒店服務(wù)營銷》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黃淮學(xué)院《地理學(xué)基本問題》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福建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小學(xué)文學(xué)與媒體教育》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集寧師范學(xué)院《跨境電子商務(wù)實務(wù)》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浙江工業(yè)大學(xué)之江學(xué)院《管理心理學(xué)D1》2023-2024學(xué)年第二學(xué)期期末試卷
- 化工原理傳質(zhì)導(dǎo)論
- 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ppt課件(完整版)
- Linux操作系統(tǒng)課件(完整版)
- 跨境電商亞馬遜運營實務(wù)完整版ppt課件-整套課件-最全教學(xué)教程
- 中國傳媒大學(xué)《當代電視播音主持教程》課件
- 浙美版小學(xué)六年級美術(shù)下冊全冊精品必備教學(xué)課件
- DB32∕T 4245-2022 城鎮(zhèn)供水廠生物活性炭失效判別和更換標準
- 建設(shè)工程圍擋標準化管理圖集(2022年版)
-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課程綱要
- 濕法冶金簡介
- 2022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xué)下冊全一冊全部教案(共28節(ji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