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知識與能力”談初高中歷史教學思想的轉變_第1頁
從“知識與能力”談初高中歷史教學思想的轉變_第2頁
從“知識與能力”談初高中歷史教學思想的轉變_第3頁
從“知識與能力”談初高中歷史教學思想的轉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知識與能力”談初高中歷史教學思想的轉變四川省大竹中學 余昆鵬摘要:筆者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將“知識與能力“單獨拿來研究的相對較少,因此筆者認為此篇文章既能充實該領域的研究,又能對教師、學生提供重要的參考借鑒。此篇文章開篇先講述了轉變的重要性,接下來著重講述了如何轉變,主要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即開課時、教學過程當中、做題時對學生加以引導,最后樹立師生的信心。關鍵詞:知識與能力 教學思想 轉變 引導在教學目標中,“知識與能力”被排在了首位,足見其重要性,但考慮到學生能力上的差異,初高中歷史教學在這方面是有所側重的,初中重在前者,即識記知識,同時也進行一些簡單的能力考查;而高中則側重于后者,即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

2、解決相關的具體問題。很多學生不知道這其中的利害關系,想當然地認為初高中歷史學習無本質差別,硬性地將初中學習的那一套方法(即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死記硬背”)照搬到高中學習中,致使考試成績不理想。鑒于此,教師有必要在這方面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這不僅對學生學習有利,對他們以后的工作、生活也大有幫助。要想做好此項工作,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在高中歷史開課時就要向學生闡明其利害關系。高中第一節(jié)課一般是見面課,教師在做完自我介紹后,一般會對怎樣學好本學科進行分析說明,我們就選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因勢利導:初中時死記硬背搞得好,多半能考高分,這從竹中初中歷史的平均分(一般在80分以上)就能看的出來;但若

3、放到高中,恐怕連考及格都困難,為什么呢?高中考試不會像初中那樣基本上都是考課本上的內容且考的很死。在我們老師中間存有這樣的共識:高考時即使讓你帶書去,你就很難保證能考得到及格。我對此頗有感觸,當聽說中考政治開卷考試時,我們那是一個高興哦,每人都是帶了很大一堆資料,結果如何呢?既浪費了時間,也沒有翻到現(xiàn)成的答案,全縣平均分才60分多點,創(chuàng)歷年最低!我們通過細心的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看起平時特別努力,但成績卻不理想,為什么?主要就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正所謂“事倍功半”、“費力不討好”。二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時時引導。(1)針對初高中教學內容上的重復及層次要求的不同,教師在備課時要能分

4、辨出哪些知識點可以少講甚至不講,哪些知識點應當深化挖掘。對于前者,歷史課題組成員一致認為,最好是在上本節(jié)內容之前先將初中所講部分簡明扼要地列舉出來,以引導學生回憶而為本節(jié)內容打好基礎,同時順勢引導學生知道在內容上的變動:高中增加了哪些內容、深化了哪些內容(其中也包含深化到了何種程度),而這正是重點所在,恰恰體現(xiàn)了層次上的差異。(2)針對歷史內容過多、學生要將基礎知識全部記憶困難太大(當然這么做也沒有必要和意義),教師應在每節(jié)課的結尾向學生闡明哪些內容需要記憶,哪些僅需了解即可,但無論是哪一類都需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也就是要側重于理解),以便學生能夠在復習應考時做到有的放矢。筆者認為需要記憶的

5、主要是針對材料題的知識點,像背景(主要包含原因和條件)、性質、影響或意義、主要內容(主要是改革、會議、文獻類的)等等,讓你“聯(lián)系所學知識”時要有的聯(lián)系;僅需了解的主要是針對選擇題來講的,像時間、過程、特點、解釋類的內容等等,只要平時多看幾遍,在心中有個印象,能夠判斷正誤即可。三是在做題時也應加以引導??荚囀潜驹从谡n本的,真正跟課本毫無關聯(lián)的考題幾乎是沒有的,在這樣的前提下,要想考出理想成績,必須將基礎知識與題目緊密聯(lián)系起來分析思考。如何才能做好它呢?筆者認為要注意以下三點:(1)基礎知識不但要掌握而且要準確掌握,這是做題的基礎。如果掌握的似是而非,對歷史學科來講,選擇題錯一半也是很正常的,材料

6、題也會因答得不全面、準確而大量失分,這就要引導學生特別注意某些關鍵詞,諸如“第一次(個)”、“開始”、“正式”、“初步”、“最終”、“完全”、“徹底”、“只(僅)”、“雛形”等等,這樣做選擇題時才不易因粗心大意而犯錯、答材料題時才能準確到位。(2)做題不能盲目地、想當然地亂做,要掌握相應的方法、套路,這是做題的關鍵。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做題速度,并同時做到有的放矢(此點主要是針對材料題而言,即知道該用到、如何用哪些知識點)。(3)要引導學生將做題的限制條件弄清楚,現(xiàn)在有這么一大誤區(qū)(也是學生的通病):很多學生在做含有材料的選擇題及“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類的材料題時,根本不去認真閱讀分析材料,只是機械、片面地結合所學知識,致使做錯或漏答。要特別指出的是,以上三點不能割裂開看,而是有著密切關聯(lián)的,只有在(3)的前提下將(1)置入(2)中,才能將題做好。教師不僅要在考前向學生灌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