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版《伶官傳序》導學案答案_第1頁
教師版《伶官傳序》導學案答案_第2頁
教師版《伶官傳序》導學案答案_第3頁
教師版《伶官傳序》導學案答案_第4頁
全文預(yù)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伶官傳序?qū)W案學習目標1、 掌握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過朗讀,體會文章抑揚頓挫的文氣。2、 把握伶官傳序的論證結(jié)構(gòu)和論證特點,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方法。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論點,明確寫作主旨。學習重點、難點:1. 文中的關(guān)健字、詞、句: 2.文章的議論思路。【課前準備】1、知人: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 ,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北宋文壇公認的領(lǐng)袖,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疤扑伟舜蠹摇敝兴未奈逦惶K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都是他的學生。他在詩、文、書法、文論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

2、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笨驮唬骸笆菫槲逡粻枺魏??”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歐陽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在散文理論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張,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大力提倡簡潔有法和流暢自然的文風,反對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澀。為文主張切合實用,重內(nèi)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暢簡潔,豐滿生動,說理透徹,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詩話開創(chuàng)了“詩話”這一新的體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歐陽文忠公文集,又與宋祁等合修新唐書。2、時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間的五個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是我國歷史上的動蕩

3、時期。在這53年間,先后換過四姓十四個國君,篡位、弒君現(xiàn)象屢見不鮮,戰(zhàn)亂頻仍,后唐莊宗就是被殺的一個。莊宗稱帝后,迷戀優(yōu)伶,“常身與俳優(yōu)雜戲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進、史彥瓊、郭從謙所惑,使其得以重權(quán)在握。莊宗同光四年(926年),貝州將領(lǐng)皇甫暉兵變,叛亂四起,擁有兵權(quán)的史彥瓊拒不發(fā)兵,后又單人獨騎逃走。莊宗親征敗北,眾叛親離,郭從謙又乘危作亂,亂箭射死莊宗。100多年后歐陽修就此事發(fā)表感慨,借事論理,指出王朝興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3、關(guān)于序:序,是文體的一種,有文序和贈序之分,序也稱敘、引、導言、前言之類,它的內(nèi)容或是提綱契領(lǐng)地評價該書內(nèi)容,或者敘述著書作文的緣由,以

4、便有助于讀者理解下面有關(guān)書或文的內(nèi)容,可以放在詩文前面,也可放在書的后面。贈序是臨別贈言,內(nèi)容多推重、勉勵之辭,如送東陽馬生序。學習過程: (一)讀課文,正字音:李存勖xù 盛衰之理 shèng 盛以錦囊 chéng 及仇讎已滅chóu 契丹 qì 三矢sh 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組 歟 (yú)二、研習課文分析第一段重點詞語:盛衰之理 (道理 ) 原(推究 )莊宗之所以( 的原因 )得天下古今異義:豈非人事哉 古:人為之事。 今:關(guān)于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yǎng)、調(diào)配、獎懲等工作 與其所以失天下 古:兩個詞:連詞“和”,代詞“他”

5、。 今:在比較兩件事的利害得失而決定取舍時,表示放棄或不贊成的一面翻譯下列句子: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國家盛衰的道理,雖然說是天命,難道不是由于人為的嗎?分析第二段重點詞語:以(介詞,用 )三矢賜莊宗而告( 告訴 )之曰 爾其(祈使副詞,相當于“應(yīng)當”“一定”的意思。 )無忘乃父之志詞類活用:契丹與吾約為兄弟(名詞作動詞 訂立盟約) 負而前驅(qū)(名詞作狀語 在前面)古今異義: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從事 古:古代指一般的官員。 今:干某項事業(yè)句式:梁,吾仇也 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遺恨也( 判斷句 )盛(之)以錦囊,負(之)而前驅(qū)(以錦囊盛(之)省略句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翻譯下列句子:1與

6、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  給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記你父親的愿望。2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此后出兵,就派隨從官員用豬、羊各一頭到祖廟去祭告,請下那三枝箭,用錦囊盛著,背著它走在前面,等到凱旋時再把箭藏入祖廟。分析第三段重點詞語:方(正當 )其系( 縛 )燕父子以組( 繩索 ) 抑( 或者 )本其成敗之跡 ( 跡象 )詞類活用: 抑本其成敗之跡:名詞活用作動詞 考究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裝 名詞作動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倉皇東出:在夜晚 在四面 向東 名詞作狀語亂者四應(yīng)(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作亂,造反)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

7、身: 使動用法,使興盛,使滅亡古今異義: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fā) 至于:古;動詞“至”與介詞“于”的連用,到,到的結(jié)局。今義:表示另提起一事的連詞句式:告以成功(以成功告(之) 省略句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 (以組系燕父子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翻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于人歟?難道是取得天下難而失去天下容易嗎?或者推究他成功失敗的軌跡,都是由于人事呢?第四自然段重點詞語:舉(全,皆 )天下之豪杰 數(shù)十憐人困(圍 困 )之 豈獨( 僅僅 )伶人也哉古今異義:及其衰也 古義

8、:等到他。今義:連詞,連接并列的名詞或名詞性詞組。詞類活用:夫禍患常積于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詞活用作名詞 智勇之人)句式: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狀語后置句)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被動句 )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被動句 )翻譯: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禍患常常是從極細微的錯誤積累而成的,有謀略有勇氣的人,(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難道只是(溺愛)伶人伶人才如此嗎?三、【文本探究】1.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論點: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2. 為了證明中心論點,作者采用了什么論據(jù)?怎樣過渡到分析中去的? 論據(jù):莊宗得天下

9、、失天下的史實。過渡:文中“原莊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這一句。3、簡述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實。 讀第二三段,莊宗李存勖(885-926)父親晉王李克用去世時是908年,課下注釋中還有三處時間912年,923年,926年,參看注釋,回答,在這幾年中,莊宗多少歲,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用課文中的話概括)908年 23歲 接受遺命,“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912年 27歲 滅燕,“系燕父子以組。”立國( 15年)923年 38歲 滅后梁,建后唐,“函梁君臣之首” 滅國 ( 3年)926年 41歲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4、作者認為莊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結(jié)論: “盛”“憂勞可以興

10、國” “衰”“逸豫可以亡身”5、讀二三段,從論證角度上考慮,作者采取了什么論證方法? 明確: (1)例證法。本文屬于史論。寫史論使用例證法,可以以論帶史,以史論證。運用這種方法,關(guān)鍵在于準確地選擇典型事件。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實為論據(jù),在具體選材上,卻以“晉王三矢”這一不能確定為史實的傳說為事例,并加以詳述,體現(xiàn)了選材的匠心。(2)正反對比論證A、正面,憂勞可以興國 憂勞有具體表現(xiàn)嗎? “憂”:“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背負著父親的遺恨 三把箭?用三支箭激勵自己,表明其復報的決心和意志 “勞”:其后用兵及凱旋而納之。 一系列動詞表明:身先士卒。 征戰(zhàn)16年,幾乎年年用兵,31字,

11、既顯示了作者的筆力,也讓我們感受到得天下的艱難、辛勞,愈是艱難愈是顯示出“人事”的重要性。B、反面,逸豫可以亡身 盛衰對比,突出其衰敗之速 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及仇讎已滅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突出衰頹時的悲慘 “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讀對比論證的例句,盛時意氣風發(fā),衰時倉皇失措,大起大落,欲抑先揚。體會一揚一抑的寫法,讀出語氣,一贊一嘆。)   5、作者從莊宗得失天下的史實中得到了怎樣了結(jié)論? 明確:A“皆自于人?!盉“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C“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

12、多困于所溺?!?、作者詳寫莊宗憂勞的史實,卻鮮有逸豫的史料,為何有關(guān)伶官及莊宗享樂的史料缺失?無意還是刻意?明確:(1)這樣的安排突顯失天下的易、快 (2)關(guān)注本文題目補充:伶官傳:為在宮廷中授有官職的伶人,立傳 伶官事跡在傳內(nèi)已詳述,無需重復。附帶說明:伶官傳共記四個伶官:敬新磨"不聞其他過惡,其敗政亂國者,有景進,史彥瓊,郭門高(即郭從謙)三人為最。" 序:評價 緣由 本文的寫作目的:借古諷今,文章總結(jié)了后唐莊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歷史教訓,闡明了國家盛衰取決于人事的道理。諷諫北宋王朝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本文重在對莊宗盛衰史實的評論,而非寫史,可見史家取舍

13、材料之法??偨Y(jié):史論題材特點:從史實中提煉觀點 在觀點的指導下敘史,不是介紹歷史,而是以史實為論據(jù) 敘史一般用概括敘述方式,對個別極為重要的史實也可以具體地敘述。 本文敘事簡約之特點 “晉王三矢”故事的敘述,“一夫夜呼,亂者四應(yīng)”的概括,“燕王”與“契丹”“皆背晉 以歸梁”的事實,都體現(xiàn)出這一特點。 這也是歐陽修散創(chuàng)作的特點。 敘史的目的是為了總結(jié)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因此常有明顯的針對性,常用借古喻(諷)今的手法。 四、課堂延伸: 你學了這篇課文以后,從莊宗這一史實和作者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 明確: 1.小事不小 2.玩物喪志 3.事在人為 4.以古為鏡鞏固練習【與】與爾三矢(給,動詞)

14、 求!無乃爾是過與(讀yú,通“歟”,語氣助詞)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為,給,替。介詞) 與贏而不助五國也(親附,親近,動詞)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和,連詞)【易】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容易,形容詞) 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輕易,副詞) 以亂易整,不武(替代,動詞)【歸】而皆背晉以歸梁(歸附,依附)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返回)而其歸書也必速( 歸還) 若水之歸下也(歸聚,匯聚)【告】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告訴)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祭告)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稟告)【微 】禍患常積于忽微 (微小的事)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墻而坐(悄悄地 )從數(shù)騎出,微行入古寺 ( 為隱身份而改裝 )微斯人,吾誰與歸 ( 如果沒有)【舉】 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全,皆)中江舉帆,余船以次俱進(舉起,抬起)舉類邇而見義遠(舉出,提出)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fā)動,舉行)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推薦,推舉)殺人如不能舉(盡)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舉言:發(fā)言)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拿)卒叫,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