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遷工作情況匯報_第1頁
易地搬遷工作情況匯報_第2頁
易地搬遷工作情況匯報_第3頁
易地搬遷工作情況匯報_第4頁
易地搬遷工作情況匯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報告各位領導,根據會議安排,現將*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一、“十三五”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縣委、縣政府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消除絕對貧困、加速城鎮(zhèn)化進程、舒緩生態(tài)壓力、留足發(fā)展空間”的根本工作遵循,建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組長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的工作領導機構,成立以縣委書記、縣長為雙指揮長的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制定了*縣整縣脫貧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縣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細則等文件;堅持“先建機制,后搞建設”,村村成立理事會,集中安置點組建聯建會員會,理事會抓協調,搬遷群眾全面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縣處級領導下抓兩級任行政村常務書記推進扶貧工作的工作

2、機制,使易地搬遷工作快速推進。(一)計劃下達情況。2015年9月,省下達我縣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規(guī)模為4500戶167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00戶11149人,隨遷戶1500戶5571人。今年1月,上級核定我縣“十三五”期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規(guī)模為10209人,今年8月,上級追加下達計劃搬遷貧困人口1313人。全縣搬遷貧困人口總規(guī)模數為11522人。(二)計劃執(zhí)行情況。目前,上級已分別下達我縣2016年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4758人和2017年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5451人??偣惨严逻_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計劃10209人。截至

3、目前,全縣已啟動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26個(不含整改后調生的廟壩鎮(zhèn)大壩安置點),計劃搬遷2805戶、119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76戶、9592人;同步搬遷非建檔立卡貧困戶695戶2781人,計劃總投資66639萬元(不含大壩安置點);進城入鎮(zhèn)分散安置121戶、44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191人。當前,全縣26個集中安置點已全面完工13個,基本竣工10個,在建3個,竣工率為88%已完成安置點住房建設2624戶,其中:主體完工394戶,正在裝修872戶,搬遷入?。ê址浚?358戶5559人,入住率45%(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37戶4786人,占2016年度任務4

4、758人的100.6%)。已累計撥付建設資金44925.81萬元,完成投資58642萬元,占計劃總投資的88%二、“十三五”搬遷對象鎖定情況按照云南省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關于下達云南省易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任務的通知(云貧開發(fā)201521號)文件,*縣納入國家“十三五”建檔立卡人口搬遷規(guī)模,為下達*縣2016年至2018年搬遷任務4500戶167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00戶11149人,隨遷戶1500戶5571人。市扶貧領導小組關于對建檔立卡易地扶貧搬遷對象進行動態(tài)調整的緊急通知(昭扶字20175號)文件,核定*縣3年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209人。目前,已鎖定建檔立卡搬遷對象

5、11522人,其中:計劃任務外新增搬遷規(guī)模253戶1313人,主要分布在*、*等鄉(xiāng)鎮(zhèn)。三、2016-2017年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情況2016-2017年*縣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209人,其中2016年4758人,2017年下達5451人。(一)整改前的實施情況2017年2月28日前,*縣共批復啟動安置點建設26個,計劃搬遷3129戶11911人(建檔立卡戶2395戶9130人,同步搬遷734戶2781人)。集中安置3008戶11471人,分散安置121戶440人,其中:分散安置建檔立卡貧困戶55戶191人,隨遷戶66戶249人。全縣26個集中安置點,建住房3008套,住房面積349425.9

6、3平方米,人均30.46平方米。(二)整改后的實施情況自今年3月以來,*縣嚴格按照省、市易地扶貧搬遷整改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對照搬遷對象不精準、資金政策偏差、住房建設面積超標、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安置點選址不合理、后續(xù)脫貧措施不具體等方面的問題,列由問題清單,制定整改工作方案,落實整改措施。及時下發(fā)調整易地扶貧搬遷資金補助政策文件,調整不符合搬遷條件的集中安置點1個(*安置點),調整清理不符合搬遷對象230戶764人,剔除不符合搬遷對象8戶39人,全面核查清理符合條件搬遷對象,新增漏統1131人,死亡、婚嫁、錯統調由202人,凈增929人;通過“八個一批”方式進行住房超標整改,其中:精準對象增

7、加搬遷常住人口,解決345戶1828人住房面積超標,消化6850M;調整住房解決22戶89人,消化1478m2;直系親屬共建解決225戶728人,消化8946m2;調由易地搬遷范圍230戶764人,消化37211M;集中供養(yǎng)、建設公寓解決15戶15人,消化1039m2;優(yōu)化戶型27戶105人,消化1028m2;平臺公司(集體公司)共享產權、政府回購解決596戶1548人,消化16738m2o累計整改超標住房1348戶、超標面積73290M,整改后人均住房面積為23.5平方米。整改后計劃搬遷2805戶119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76戶9592人;同步搬遷非建檔立卡貧困戶695戶2781

8、人。2017年即將啟動1個安置點建設和部分分散安置,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617人。四、2018-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計劃情況*縣2018-2020年易地扶貧搬遷計劃主要是執(zhí)行好計劃外新增建檔立卡253戶1313人搬遷任務,計劃于2018年啟動,2019年執(zhí)行完畢。五、易地扶貧搬遷的主要做法和安置模式創(chuàng)新(一)探索創(chuàng)新安置方式。通過認真組織學習國家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和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guī)劃,結合*山地多、平地少和山高坡陡、溝壑縱橫的特殊地質環(huán)境以及農村群眾居住分散的實際,在充分借鑒吸取貴州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堅持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消除絕對貧困、推動城鎮(zhèn)化、舒緩生態(tài)壓力、留足發(fā)展空間的重大機遇

9、,將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zhèn)化有機結合,創(chuàng)新采取“三進一建”安置方式(即進縣城、進集鎮(zhèn)、進現有村莊和建設新村),引導群眾向縣城、向集鎮(zhèn)、向中心村集居,最大程度發(fā)揮搬遷效益。目前,在全縣擬搬遷2926戶、12423人中,有進縣城109戶401人,進集鎮(zhèn)1148戶4834人,進村莊1669戶7188人,城鎮(zhèn)化安置率達到42.9%。案例:*社區(qū)*安置點安置420戶1600人(建檔立卡391戶1497人),使*鄉(xiāng)城鎮(zhèn)化率明顯提升。(二)健全完善工作機制。通過理論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探索總結提煉和健全完善*易地扶貧搬遷“1668”工作法,取得了較好成果。即:1個工作機制。堅持“先建機制,后搞建設”原則,村村成立

10、理事會,集中安置點組建聯建委員會。執(zhí)行6個群眾說了算。去哪里,即“三進一建”,群眾根據自身條件自己說了算;聯建還是自建,群眾說了算;戶型如何選擇,群眾根據自己經濟情況及承受能力自己說了算;建房質量好不好,群眾監(jiān)督自己說了算;資金誰來管理,群眾自己說了算;產業(yè)如何發(fā)展,群眾因地制宜自己說了算。堅持6個不準。無理事會不準建;無地災評估報告不準建;無規(guī)劃設計不準建;無監(jiān)理批準不準開工;無土地增減桂鉤方案不準建;工程項目有干部插手不準建。強化8個功能配套。一個文化廣場;一個綜合服務陣地;一個公共廁所;一個老年活動中心;一個便民超市;一個農村淘寶店;一個電子金融網點;一個集中養(yǎng)殖小區(qū)。案例:*安置點堅持

11、6個群眾說了算,搬遷群眾住房采用聯建方式,以全縣最低的單價發(fā)包給施工單位,許多搬遷戶不由一分錢就完成了搬遷入住;工程建設過程中全面參與質量監(jiān)督等。(三)統籌謀劃后續(xù)發(fā)展。充分借鑒復制推廣貴州省惠水縣易地扶貧搬遷城鎮(zhèn)化安置“五個三”先進經驗,即“盤活搬生地的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三地,讓原住地的土地資源成為搬遷戶的穩(wěn)定收入來源;統籌就業(yè)、就學和就醫(yī)三就,通過培育產業(yè)帶動一批、推動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扶持一批、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確保搬遷戶實現至少1人穩(wěn)定就業(yè),解決好搬遷后的基本生計問題;銜接低保、醫(yī)保和養(yǎng)老保險三保,確保搬遷群眾享有同等甚至更優(yōu)的社會保障;通過整合資金,建好搬入地集體經營場所、小型農耕場所、

12、公共服務場所三所,降低搬遷群眾生活成本;完善集體經營、社區(qū)管理服務、群眾動員組織三個機制,引導搬遷群眾融入新環(huán)境,建設新家園”,著力抓好搬遷后續(xù)脫貧發(fā)展工作。通過建立完善村集體經營公司利益聯結機制,帶動搬遷群眾脫貧致富。通過發(fā)揮好理事會作用,完善社區(qū)公約,探索安置點群眾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的模式,積極教育引導搬遷群眾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提升個人素質修養(yǎng)水平,實現“共建共享共治”。案例:集鎮(zhèn)安置土地遠,壯大產業(yè)保增收。*社區(qū)*安置點緊盯貧困戶后續(xù)發(fā)展,逐戶制定措施,推動農戶就業(yè)。針對安置點貧困戶來自全鄉(xiāng)各村邊遠山區(qū),搬遷后傳統的日生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業(yè)生產方式已不適宜,*鄉(xiāng)采取依

13、托現有茶花、茶葉、苗木、兔子養(yǎng)殖等產業(yè),將原有土地通過承包入股等方式進行流轉發(fā)展壯大現有產業(yè),對搬遷對象有序開展勞務輸由外由務工,對101戶無外由務工人員的家庭按勞動力組織進行技能培訓,就近安排到茶花、茶葉、苗木、兔子養(yǎng)殖等專業(yè)合作社就業(yè),為搬遷戶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基礎。六、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如何發(fā)揮農民的主體參與作用一是縣處級領導桂鉤聯系村任常務書記,走村入戶召開院壩會、板凳會,做群眾宣傳動員,征求群眾意見,求得群眾對工作的認同;二是全面推廣“1668”工作法,把話語權、知情權、參與權交給搬遷群眾,群眾的事情群眾說了算,充分調動了搬遷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管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七、存在問題和案例(

14、一)對象精準問題各鄉(xiāng)鎮(zhèn)已鎖定10209人的搬遷對象,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新識別增加人口及剔除人口要待國辦系統開放后錄入并得到上級認可;二是嚴格對照“六類地區(qū)”的要求,部分區(qū)域仍存在一定差距(二)資金問題一是資金缺口大。完成建檔立卡10209人的搬遷任務,實際概算投資101530萬元,缺口資金42568.94萬元。二是資金構成復雜。按國家規(guī)劃測算,資金來源構成為:中央預算內8000元/人,專項建設基金5000元/人,地方政府債務資金9754元/人,國家低成本長期貸款35000元/人,共57754元/人。案例:省市明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建房補助2.6萬元/人,由六種資金構成(1.中央預算內投資8000元/人;2.地方政府債務資金3750元/人,拆舊獎勵6000元/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