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fā)動機實訓教案_第1頁
汽車發(fā)動機實訓教案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廣西城市職業(yè)學院教師教案20學年第學期)19課程名稱年級教研室任課教師職務職稱廣西城市職業(yè)學院教案課程名稱汽車發(fā)動機實訓教案編寫時間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一常用工具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熟悉汽車修理常用工具的名稱和正確使用方法,常用工具的維護保養(yǎng)知識。能力目標學會選擇合理的工具進行操作。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通過觀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學過程設計(1)先對相關部件進行介紹(2)指導學生去認識各個部分(3)講解個部分的功用(4)進行課堂考核教學內容備注(一

2、)、通用工具通用工具有手錘、起子、鉗子、扳手等。1. 手錘手錘,由錘頭和手柄組成。錘頭重量有0.25千克、0.5千克、0.75千克、1千克等。錘頭形狀有圓頭和方頭。手柄用硬雜木制成,長般為320350毫米。2. 起子起子(又稱螺絲刀),是用來擰緊或旋松帶槽螺釘?shù)墓ぞ?。起子分木柄起子,穿心起子,夾柄起子,十字起子和偏心起子。起子的規(guī)格(桿部長)分:50毫米、65毫米、75毫米、100毫米、125毫米、150毫米、200毫米、250毫米、300毫米和350毫米等幾種。使用起子時,要求起子刃口端應平齊,并與螺釘槽的寬度致,起子上無油污。讓起子口與螺釘槽完全吻合,起子中心線與螺釘中心線同心后,擰轉起子

3、,即可將螺釘擰緊或旋松。3. 鉗子鉗子種類很多,汽車修理常用鋰魚鉗和尖嘴鉗兩種。鯉魚鉗:用手夾持扁的或圓柱形零件,帶刃口的可以切斷金屬。使用時,擦凈鉗子上的油污,以免工作時打滑。夾牢零件后,再彎曲或扭切;夾持大零件時,將鉗口放大。不能用鉗子擰轉螺栓或螺母。尖嘴鉗:用于在狹小地方夾持零件。4. 扳手用于折裝有棱角的螺栓和螺母。汽車修理常用的有開口扳手、梅花扳手、套筒扳手、活絡扳手、扭力扳手、管子扳手和特種扳手。開口扳手:開口寬度624毫米范圍內有6件、8件兩種。適用于折裝一般標準規(guī)格的螺栓和螺母。梅花扳手:適用于折裝527毫米范圍的螺栓或螺母。每套梅花扳手有6件和8件兩種。梅花扳手兩端似套筒,有

4、12個角,能將螺栓或螺母的頭部套住,工作時不易滑脫。有些螺栓和螺母受周圍條件的限制,梅花扳尤為適用。套筒扳手:每套有13件、17件、24件三種。適用于折裝某些螺栓和螺母由于位置所限,普通扳手不能工作的地方。折裝螺栓或螺母時,可根據(jù)需要選用不同的套筒和手柄?;罱j扳手:此種扳手的開度可以自由調節(jié),適用于不規(guī)則的螺栓或螺母。使用時,應將鉗口調整到與螺栓或螺母的對邊距離同寬,并使其貼緊,讓扳手可動鉗口承受推力,固定鉗口承受拉力。扳手長度有100毫米、150毫米、200毫米、250毫米、300毫米、375毫米、450毫米、600毫米幾種。扭力扳手:用以配合套筒擰緊螺栓或螺母。在汽車修理中扭力扳手是不可缺

5、少的,如氣缸蓋螺栓、曲軸軸承螺栓等的緊固都須使用扭力扳手。汽車修理使用的扭力扳手,其扭矩為2881牛頓米。特種扳手:或稱棘輪扳手,應配合套筒扳手使用。一般用于螺栓或螺母在狹窄的地方擰緊或拆卸,它可以不變更扳手角度就能折卸或裝配螺栓或螺母。(二)、專用工具汽車修理常用的專用工具有火花塞套筒、活塞環(huán)裝卸鉗、氣門彈簧裝卸鉗、黃油槍、千斤項等。1. 火花塞套筒火花塞套筒用于拆裝發(fā)動機火花塞。套筒內六角對邊尺寸為2226毫米用,用于折裝14毫米和18毫米的火花塞;套筒內六角對邊為17毫米的,用于折裝10毫米的火花塞。2. 活塞環(huán)裝卸鉗活塞環(huán)裝卸鉗用于裝卸發(fā)動機活塞環(huán),避免活塞環(huán)受力不均勻而拆斷。使用時,

6、將活塞環(huán)裝卸鉗卡住活塞環(huán)開口,輕握手柄,慢慢收縮,活塞環(huán)就慢慢張開,將活塞環(huán)裝入或拆出活塞環(huán)槽。3氣門彈簧裝卸鉗氣門彈簧卸鉗用于裝卸氣門彈簧。使用時,將鉗口收縮到最小位置,插入氣門彈簧座下,然后旋轉手柄。左手掌向前壓牢,使鉗口貼緊彈簧座,裝卸好氣門鎖(銷、片后,反方向旋轉氣門彈簧裝卸手柄,取出裝卸鉗。4. 黃油槍黃油槍用于各潤滑點加注潤滑脂,由油嘴、壓油閥、柱塞、進油孔、桿頭、杠桿、彈簧、活塞桿等組成。使用黃油槍時,將潤滑脂小團小團地裝入貯油筒,排除空氣。裝潢后,擰緊端蓋即可使用。對油嘴加注潤滑脂時,應對正油嘴,不得歪斜。若不進油,應停止注油,檢查油嘴是否堵塞。5. 千斤頂千斤頂有螺旋千斤項、

7、液壓千斤頂和液壓舉升器。汽車常用液壓千斤頂。千斤頂?shù)呐e升力為3噸、5噸、8噸等。液壓千斤頂用于舉升汽車及其他重物。其結構由頂塊、螺旋桿、貯油筒、油缸、搖動手柄、壓油柱塞、柱塞筒、進出油閥、油閥、螺塞和殼體等組成。使用千斤頂前,用三角木墊好汽車;在松軟路面上使用時,應在千斤頂?shù)紫录訅|木;舉升時,千斤頂應與重物垂直對正;千斤項未支牢前及回洛時,禁止在車下工作。使用千斤頂時,先把開關擰緊,放好千斤頂,對正被頂部位,壓動手柄,就將重物頂起。當落下千斤頂時,將開關慢慢旋開,重物就逐漸下降。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注:表中()選項請打“丁”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

8、(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章節(jié)名稱實訓二發(fā)動機總體結構認識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認識往復活塞式發(fā)動機的整體結構;2. 認識兩大機構和五大系統(tǒng)的組成、主要部件的名稱、安裝位置;3熟悉曲柄連桿機構和配氣機構主要機件的裝配關系和運動情況。教學方法能力目標認識發(fā)動機的總體構造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兩大機構和五大系統(tǒng)的組成、主要部件的名稱、安裝位置。難點:曲柄連桿機構和配氣機構主要機件的裝配關系和運動情況。教學過程設計(一)(二)(三)(四)(五)復習上次課內容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操作演示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課堂考核教學內容1觀察發(fā)動機外表,認識各部

9、件名稱及安裝位置,它們屬于哪個機構或系統(tǒng)(圖2-1);圖2-1汽車發(fā)動機外形a轎車發(fā)動機;b貨車發(fā)動機備注2. 拆下氣門室罩蓋;3. 拆下凸輪軸驅動同步齒形帶防護罩;4轉動曲軸,觀察配氣機構工作情況;5拆下凸輪軸同步齒形帶(圖2-2);圖2-2同步帶的分解1-下防護罩2-中間防護罩3-上防護罩4-同步帶5-凸輪軸同步帶輪6-后上防護罩7-半圓鍵8-霍爾傳感器9-后防護罩10-傳動帶張緊輪11-水泵12-曲軸同步帶輪6拆下進排氣歧管(圖2-3);圖2-3進氣歧管及氣缸蓋分解1-同步帶后防護罩2-氣缸蓋總成3-氣缸蓋螺栓4-機油反射罩5-氣門室罩蓋襯墊6-緊固壓條7-氣門室罩蓋8-壓條9-同步帶后

10、上防護罩10-加機油口11-支架12-密封圈13-抱箍14-曲軸箱通風軟管15-密封圈16-凸緣17-進氣歧管襯墊18-進氣歧管19-進氣歧管支架20-吊耳21-氣缸蓋襯墊7. 拆下氣缸蓋;8觀察氣門組件、火花塞或噴油器;9拆下凸輪軸(圖2-4);圖2-4凸輪軸及氣門、液力挺桿的分解1-同步帶輪螺栓2-凸輪軸同步帶輪3-油封4-半圓鍵5-螺母6-軸承蓋7-凸輪軸8-液力挺桿9-氣門鎖片10-氣門彈簧座11-氣門彈簧12-氣門油封13-氣門導管14-氣缸蓋15-氣門10. 拆下氣門組件11. 拆下油底殼;12. 拆下機油泵驅動鏈輪和機油泵(圖2-5);13. 拆下水泵部總成(圖2-6);-5拆下

11、鏈輪和機油泵-集濾器2-機油泵3-鏈輪圖2-6水泵總成的拆卸1-同步帶后防護罩2、3-螺栓4-水泵5-密封圈14. 轉動曲軸與飛輪,觀察分析曲柄連桿機構的運動;15. 拆下一組活塞連桿組;認識活塞、活塞環(huán)、活塞銷、連桿、連桿軸承的名稱、作用及各零件的連接關系、安裝位置;16. 按相反順序裝回發(fā)動機。17. 實訓結束,清理工具及場地。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注:表中()選項請打“丁”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三曲柄連桿機構的拆裝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熟悉曲柄連桿機構組成及主要機件作用

12、、構造與裝配關系;2熟悉發(fā)動機工作順序與連桿軸頸排列方式,了解曲軸軸向定位與防漏方法。能力目標掌握正確拆裝順序與方法。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曲柄連桿機構組成及主要機件作用、構造與裝配關系;發(fā)動機工作順序與連桿軸頸排列方式,曲軸軸向定位與防漏方法。難點:正確拆裝順序與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上次課內容(一)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三)操作演示(四)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五)課堂考核(六)綜合考核(在卜次課進行)教學內容備注1. 氣缸體曲軸箱組拆卸(1)先從發(fā)動機上拆去燃料供給系、點火系、冷卻系等系統(tǒng)有關部件。(2)拆卸前、后氣缸蓋罩總成;拆除搖臂機構,取出推桿。(3)

13、拆卸氣缸蓋及襯墊(拆缸蓋螺栓、螺母應從周圍向中間交叉均勻拆卸,可用木錘輕敲缸蓋四周使其松動,不允許用起子或其它硬物撬缸蓋)。拆下缸蓋后,注意觀察燃燒室結構、火花塞及氣門位置、缸蓋上水道、油道等。(4)放倒發(fā)動機,拆下油底殼(若油底殼內貯有機油,應擰開放油螺塞將油放盡后再拆)。拆除油底殼后,注意觀察機油泵安裝位置再拆去,觀察曲軸支承型式。2. 活塞連桿組拆卸(1)分別將所有活塞連桿組轉到下止點。(2)拆下連桿螺母,取下連桿蓋、襯墊與軸承,按順序放好。(3)用手錘木柄推出活塞連桿組,將取下的連桿蓋、襯墊、軸承和連桿螺栓等按原樣裝復,不可錯亂。(4)用活塞環(huán)裝卸鉗拆下活塞環(huán)(5)將活塞銷鎖環(huán)拆下,再

14、用活塞銷銃將活塞銷銃出。注意觀察活塞結構及與連桿連接、安裝方向等;活塞環(huán)結構形式及安裝方向;連桿軸承結構及定位方法。3.曲軸飛輪組拆卸(1)放倒發(fā)動機,拆下主軸承蓋螺栓,取下主軸承蓋、襯墊且按順序放好。(2)拆下曲軸,將軸承蓋等裝回原位。(3)拆除飛輪固定螺栓,拆下飛輪。(4)拆下起動爪、曲軸皮帶輪總成、曲軸正時齒輪等。注意觀察曲軸軸向定位裝置:曲軸前(后)端軸防漏結構;扭轉減振召器等。4清洗各零部件,注意觀察其具體結構;按三個組拆卸的順序將零部件堆放整齊以備安裝,安裝順序與拆卸順序相反。5. 曲軸飛輪組安裝(1)將飛輪裝在曲軸后端凸緣盤上,安裝時先用二個定位螺栓定位,再緊固螺母。螺母緊固時應

15、對角交叉進行,扭緊力矩為137147N.m。(2)在曲軸主軸承座上安裝、固定好主軸承(軸承油孔與軸承油道孔對正),在軸瓦表面涂上薄機油。(3)將曲軸安裝在主軸承座上。將不帶油槽的主軸承裝入主軸承蓋,將各道主軸承蓋按原位裝在各道主軸頸上且按規(guī)定扭矩依次擰緊主軸承螺栓。螺栓擰緊分23次完成,擰緊順序為4、3、5、2、6、1、7由中到外交叉進行,扭緊力矩為170190N.m,擰緊后用不大于30N.m力矩應能轉動曲軸,否則應在主軸承座和主軸承蓋間加裝墊片。(4)在曲軸前端軸依次裝上曲軸正時齒輪、擋油盤、扭轉減振器總成、起動爪等。6. 活塞連桿組安裝(1)將活塞銷、連桿小頭孔內涂上薄機油,將活塞放入90

16、°C以上熱水內加熱后取出活塞,迅速將活塞銷銃入銷座、連桿小頭孔內,以連接活塞與連桿,在銷座兩端環(huán)槽內用尖咀鉗裝上活塞銷鎖環(huán)(安裝時注意活塞頂部邊緣缺口與連桿體、連桿蓋凸點都朝向同側,即發(fā)動機前方)。(2)用活塞環(huán)裝卸鉗依次裝上氣環(huán)、油環(huán),安裝時注意扭曲環(huán)不可裝反(內切扭曲環(huán)一般裝于第一道環(huán)槽,邊緣槽口向上;外切扭曲環(huán)一般裝于第二、三道環(huán)槽,邊緣槽口向下)。(3)將各道環(huán)槽端隙按一定角度錯開(三道氣環(huán)按120°錯開,第一道環(huán)端隙應避開活塞銷座及側壓力較大一側)。用活塞環(huán)箍箍緊活塞環(huán),用手錘木柄輕敲活塞頂部,使活塞進入氣缸至連桿大頭與曲軸連桿軸頸連接,裝上連桿蓋,按規(guī)定扭矩擰緊

17、連桿螺栓螺母,擰緊力矩為80100N.m。7. 氣缸體曲軸箱組安裝(1)放倒發(fā)動機,裝上油底殼襯墊、油底殼。擰緊油底殼螺栓時應從中間向兩側交叉進行。(2)豎直發(fā)動機,安裝氣缸墊、氣缸蓋,氣缸墊光滑面朝向氣缸體,定位銷孔對正缸體上定位銷,前后氣缸墊不應調換,缸蓋螺栓由中間向四周交叉均勻分23次擰緊,規(guī)定力矩為167196N.m。(3)安裝推桿、搖臂與氣缸蓋罩等。(4)安裝其它非曲柄連桿機構部件總成。8. 實訓結束,清洗工具,將機器擦凈涂油防銹。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四曲柄連桿機構的檢修

18、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熟悉曲柄連桿機構組成及主要機件作用、構造與裝配關系。能力目標掌握曲柄連桿機構的檢修方法。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曲柄連桿機構組成及主要機件作用、構造與裝配關系。難點:曲柄連桿機構的檢修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上次課內容(一)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三)操作演示(四)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五)課堂考核教學內容備注(一)缸體曲軸箱組的檢修缸體曲軸相組主要包括氣缸體、氣缸蓋、氣缸墊和機油盤等機件。1.氣缸體的檢修(1)檢杳裂紋。一般用水壓法檢杳,即把氣缸蓋、氣缸墊裝在氣缸體上,用水管與水壓機相連,封住水口,在200-400千

19、帕的壓力下,保持5分鐘,應無滲水現(xiàn)象。否則,應修理或更換。(2)檢查氣缸磨損。這是判斷發(fā)動機技術狀態(tài)和修理尺寸的重要依據(jù)。檢杳時用50-100毫米的量缸表,在氣缸的三個位置上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垂直測量,如圖4-4(a)、(b)所示。測量結果與標準尺寸的偏差最大為0.08毫米,超過時必須鏜、磨氣缸進行修理。(3)檢查氣缸體上平面的變形、水套銹蝕及螺孔的損傷情況。將直尺放置在氣缸體上平面,用厚薄規(guī)測量直尺與氣缸上平面之間的間隙,如圖2-5所示。不平度極限為0.1毫米。超過極限會引起漏水漏氣,甚至沖壞氣缸墊。不平度較小時,可刮磨修復;不平度較大時,可銳削修復。發(fā)現(xiàn)水套銹蝕、螺孔損傷等應修復或更換。2.

20、氣缸蓋的修理氣缸蓋的作用是密封氣缸,并主主活塞共同組成燃燒室,同時承受高壓氣體的作用。因此要求氣缸蓋具有一定的剛度和強度,同時重量要輕、散熱要好。氣缸蓋材料為輕質鋁合金。其上部空間用于安裝配氣機構的凸輪軸,故其上制有凸輪軸軸承座。氣缸蓋的一側制有進、排氣道,進、排氣道分上下兩行布置,進氣口偏上。(1) 清除燃燒室積炭,可采用刮削和溶解相結合的辦法進行。(2) 水套水垢增多,會使發(fā)動機過熱,必須清洗除掉水垢;水套口銹蝕應修復。(3) 氣缸蓋平面變形,檢查方法與標準同氣缸體。平面變形可磨削修平,但不能磨削過多,否則會使燃燒室容積減小,壓縮比增大,引起發(fā)動機爆燃,氣缸蓋厚度最小極限為132.60毫米

21、。(4) 氣門座圈磨損,應修復或更換。修復方法一般是用專用餃刀或砂輪機修復。不能修復的,應更換氣門座圈。(二)活塞連桿組的檢修活塞連桿組由活塞、活塞環(huán)、活塞銷、連桿和連桿軸承等組成,如圖2-10所示。1.活塞的檢查與更換活塞的作用主要是承受燃燒氣體的作用力,并將這個作用力通過活塞銷傳遞給連桿以推動曲軸旋轉。同時活塞頂還與氣缸蓋共同組成燃燒室。因此,要求活塞不僅要有足夠的強度,而且重量要輕、導熱性要好并且耐磨?;钊怯娩X硅合金鑄造而成,其形狀如圖2-11所示。整個活塞分頂部、頭部和裙部。在小修保養(yǎng)發(fā)動機時,應清洗活塞環(huán),使其一定間隙和彈性。發(fā)動機大修時,應更換活塞環(huán)?;钊h(huán)分氣環(huán)和油環(huán)兩種。活塞

22、上有兩道氣用是保證氣缸和活塞之間的密封,防止氣缸中白曲軸箱。同時還將活塞頂部的大部分熱量傳給氣走。油環(huán)的作用是刮掉氣缸壁上多余的潤滑油,勻的潤滑油膜,這樣既可以防止?jié)櫥透Z入氣缶和活塞環(huán)與氣缸的磨損。因此,活塞環(huán)與活塞必氣缸后要有一定的端隙。(1)用厚薄規(guī)檢查活塞環(huán)與環(huán)槽的側隙,如為0.02-0.05毫米,極限值為0.15毫米,達到(2)用厚薄規(guī)檢查活塞環(huán)端隙,如圖2-14環(huán)壓進氣缸,距氣缸上平面約15毫米處進行檢其在環(huán)槽內能轉動自如并有氣環(huán)、一道油環(huán)。氣環(huán)的作的高溫、高壓氣體大量竄入氣缸壁,由冷卻液或空氣帶并能在氣缸壁上涂一層均缸內燃燒,又可以減小活塞必須要有一定的側隙,裝入1圖2-13所示

23、。新裝時側隙I極限時,必須更換活塞環(huán)。所示。一般是用活塞將活塞杳。新環(huán)時:第一道氣環(huán)為0.30-0.45毫米;第二道氣環(huán)為0.25-0.40毫米;油環(huán)為0.25-0.50毫米。磨損極限為1.00毫米。超過極限應更換活塞環(huán)。如果端隙小,可銼修環(huán)端,如圖2-15所示。(三)曲軸飛輪組的檢修1.曲軸的檢修曲軸的作用是將活塞的往復運動轉換為曲軸的旋轉運動。在作功行程中,把活塞連桿組傳來的力轉變?yōu)榕ぞ剌斔徒o底盤,在其他行程中,帶動活塞連桿組完成進氣、壓縮、排氣行程的工作。此外還有驅動配氣機構和其他裝置的作用。曲軸由主軸頸、連桿軸頸、曲軸臂、平衡塊、前端軸和飛輪結合盤組成。如圖2-16所示。曲軸有五道主軸

24、頸和四道連桿軸頸。曲軸前端裝有齒輪,用齒形膠帶驅動配氣機構凸輪軸齒輪。前端還裝有皮帶盤,用三角皮帶驅動水泵和發(fā)電機。后端飛輪結合盤裝有飛輪。曲軸的軸向定位是采用翻邊止推軸承和止推墊片。1)檢查裂紋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用磁力探傷器檢查。如果沒有磁力探傷器,可用浸油敲擊法檢查,將曲軸放在煤油里浸泡一會,然后把曲軸取出擦干凈,表面撒上滑石粉后,用挪頭敲擊曲軸非工作面,經(jīng)過振動后若出現(xiàn)油跡即有裂紋。實踐經(jīng)驗證明,曲軸裂紋多發(fā)生在主軸頸或連桿軸頸與曲柄臂相連的過渡圓角處以及軸頸的油孔處,因為這些地方形狀變化急劇,產(chǎn)生嚴重的應力集中造成裂紋。若裂紋是沿軸頸的軸線方向,未裂到兩端圓角處或油孔邊緣處時允許存在;

25、軸頸上的橫向裂紋,經(jīng)光磨后能消除裂紋的允許繼續(xù)使用,否則應予更換。2)曲軸彎曲的檢查與校正曲軸在光磨前,應先檢查其彎曲情況。檢查曲軸彎曲,一般是將曲軸兩端主軸頸用“V”形鐵塊支撐在平臺上或將曲軸兩端頂在車床上,用千分表檢查,把千分表觸針垂直的抵在第三道主軸頸上,慢慢轉動曲軸,查看千分表的最大讀數(shù)與最小讀數(shù)之差超過0.06毫米時應予以校正。校正曲軸一般要在壓床上進行,如圖2-17所示。如果沒有壓床,可以在氣缸體上進行校正:將氣缸體倒放,在前后兩端軸承座上放好舊軸承,再放上曲軸;在彎曲最大部位附近的主軸頸上放上舊軸承蓋,用螺栓均勻地擰緊軸承蓋,保持一定時間即可達到校正的目的。3)檢查軸頸的磨損與修

26、理曲軸軸頸的磨損是用外頸測微器測量,如圖2-18所示。測量時,可以根據(jù)曲軸軸頸的磨損規(guī)律進行測量,一般連桿軸頸磨損最大部位是靠曲軸中心線一側,而主軸頸磨損最大部位是靠近連桿軸頸一側。2.飛輪的檢修飛輪的功用是貯存一部分作功行程中的能量,用以克服其他行程的阻力,同時將發(fā)動機的動力傳給離合器。飛輪結構如圖2-19所示。因一1)飛輪齒圈的檢修在啟動發(fā)動機時飛輪齒圈與起動機齒輪產(chǎn)生撞擊,若兩齒輪嚙合不良,容易造成輪齒的磨損或損壞。齒圈損壞可以翻面使用或更換新的齒圈。其方法用手錘輕輕敲擊齒圓的四周使其脫下,將要裝用的齒圈在廢機油中加熱到350-400°C,取出后,對好飛輪的位置,趁熱壓入飛輪上

27、,然后在大氣中自然冷卻。2)飛輪工作面的檢修飛輪與離合器結合的工作面,常常會出現(xiàn)磨損起槽和龜裂。磨損槽深超過0.3毫米或龜裂嚴重的應予以修復或更換。(四)實訓結束,清理工具及場地。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五配氣機構的拆裝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8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熟悉頂置氣門式配氣機構組成,氣門組與氣門傳動組主要構件構造與裝配關系。能力目標掌握正確拆裝操作步驟。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頂置氣門式配氣機構組成,氣門組與氣門傳動組主要構件構造與裝配關系。難點:正

28、確拆裝操作步驟。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上次課內容(一)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三)操作演示(四)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五)課堂考核(六)綜合考核(在下次課進行)教學內容備注1氣門組拆卸(1)先從發(fā)動機上拆去燃料供給系、點火系等系統(tǒng)部件。(2)拆卸前后氣缸罩總成及搖臂機構,取出推桿。(3)拆下氣缸蓋(方法、步驟同曲軸桿機構)。(4)用氣門彈簧鉗拆卸氣門彈簧,依次取出鎖塊、彈簧座、彈簧和氣門。鎖塊應用尖咀鉗取出;將拆下氣門做好相應標記,按氣缸順序放置。(5)用大小合適沖頭和手錘將氣門導官輕輕擊出。(6)解體搖臂機構(圖5T)。2氣門傳動組拆卸(1)拆下油底殼、機油泵及其傳動機件;(2)拆卸挺桿室蓋

29、及密封墊,取出挺桿應依缸號順序放置,以便對號安裝;(3)拆下起動爪,用拉力器拆卸皮帶輪;1-碗形塞;2-搖臂軸;3-螺栓;4-搖臂軸緊固螺釘;5-搖臂軸前后支座;6-搖臂襯套;7-搖臂;8-搖臂軸調整螺釘鎖緊螺母;9-調整螺釘;10-搖臂軸中間支座;11-定位彈簧(4)拆下正時齒輪室蓋及襯墊;(5)檢查正時齒輪安裝記號,無記號時應做出相應裝配記號(一缸活塞位于壓縮行程上止點)。(6)拆下凸輪軸止推凸緣固定螺釘,平穩(wěn)地將凸輪軸抽出(正時齒輪可不拆卸)(7)用銃子將缸體后端碗形堵塞銃下,拆下凸輪軸軸承并依次放好。3清洗各零部件,熟悉各零部件具體構造和裝配關系。4配氣機構的安裝(1)安裝前各零部件應

30、保持清潔并按順序放好。(2)將凸輪軸軸承依次裝入缸體座孔內(安裝時注意各軸承油孔與座孔油孔對正,2、4兩道軸承上各有兩個油孔,一個通主油道,另一個通向缸蓋油道)(3)安裝凸輪軸:先安裝上正時齒輪室蓋板,潤滑凸輪軸軸頸和軸承,轉動軸承,在第一缸壓縮上止點時,將凸輪軸正時齒輪嚙合記號對正,使凸輪軸平穩(wěn)地裝入軸承孔內;緊固止推凸緣螺釘,再轉動曲軸,復查正時齒輪嚙合情況,檢查凸輪軸軸向間隙,最后堵上凸輪軸軸承座后端堵蓋。(4)安裝氣門挺桿。安裝時挺桿涂上潤滑油且對號入座;挺桿裝入后應能在挺桿孔內均勻自由地轉動和上下移動。(5)裝復正時齒輪室蓋、曲軸皮帶輪及起動爪。(6)裝復機油泵及附件,裝復油底殼。(

31、7)裝配氣門組件: 在氣門導管表面涂上潤滑油,選擇大小合適的沖頭,按缸號順序用手錘輕輕將導管擊入導管空中。 潤滑氣門桿,按記號將氣門分別裝入各氣門導管內,然后翻轉缸蓋,裝上氣門彈簧、擋油罩和彈簧罩,用氣門彈簧鉗分別壓緊氣門彈簧,裝上鎖塊。(8)安裝氣缸蓋(方法步驟同曲柄連桿機構)。(9)安裝搖臂機構: 將搖臂,搖臂軸,搖臂軸支座等清洗干凈,并檢查各機件油孔是否暢通。 將搖臂軸涂上潤滑油,按規(guī)定次序將搖臂軸支座,搖臂,定位彈簧等裝在搖臂軸上。 將推桿放入挺桿凹座內,搖臂上氣門間隙調整螺栓擰松。然后固定搖臂機構,自中間向兩端均勻固定,達到規(guī)定扭緊力矩。 支座固定后,搖臂應能轉動靈活。(10)裝復汽

32、油泵,分電器等發(fā)動機外部機件。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六配氣機構的檢修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熟悉配氣機構結構。能力目標掌握配氣機構的檢修方法。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配氣機構結構。難點:配氣機構的檢修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上次課內容(一)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三)操作演示(四)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五)課堂考核教學內容備注配氣機構的功用是按發(fā)動機的點火順序和每個氣缸的工作過程的要求,定時地開啟和關閉各氣缸的進、排氣門,使可燃混合

33、氣及時進入氣缸,燃燒后的廢氣及時排出氣缸。進、排氣門實際的開、閉時刻用曲軸轉角來表示,稱為配氣相位。用曲軸轉角的環(huán)形圖表示配位相位,該圖就稱配氣相位圖,如圖2-23所示。43桑塔納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為氣門頂置式、凸輪軸頂置式,凸輪軸的傳動為齒帶式。配氣機構由氣門組和氣門傳動組所組成。如圖2-24。列一1. 氣門傳動組的檢修氣門傳動組包括凸輪軸、挺桿、正時齒輪及凸輪軸承等,如圖2-25所示。(1)凸輪軸的檢查與維修 將凸輪軸清洗干凈,檢查有元裂紋,鍵槽有無磨損或損壞,嚴重磨損或有裂紋應更換。 在車床上用千分表檢查凸輪軸的同心度,允許極限為0.01毫米。 用外徑測微器檢查軸頸和凸輪高度的磨損情況(標

34、準軸頸為26毫米,凸輪總升程10.0毫米)。軸頸磨損可采用涂鍍方法修復,凸輪高度低于允許值時,應更換凸輪軸。(2) 挺桿的檢修 機械式挺桿在維修中首先檢查氣門間隙調整墊片和挺桿凹槽的磨損情況,如磨損嚴重,會影響挺桿的正常工作。然后檢查挺桿與挺桿孔的配合間隙,其正常間隙為0.12毫米。檢查方法是將挺桿提起少許(在挺桿工作行程范圍內)搖晃,如果有明顯的間隙感覺,則表明挺桿與孔磨損嚴重,應予修復或更換。 液壓挺桿在維修中首先檢查挺桿頂部的磨損情況,如磨損出現(xiàn)溝槽,應更換新品;然后檢查挺桿與挺桿孔的配合間隙;再檢查柱塞與油缸的配合情況。柱塞和油缸是一對精密偶件,其配合間隙不得大于0.005毫米。間隙過

35、大,挺桿在工作中會從間隙中滲油,影響挺桿的正常工作。檢查時將液壓挺桿浸泡在洗油中,推拉柱塞若干次,排出腔內空氣。如果不能把腔內空氣排凈,可將挺桿分解后再裝復。把排出空氣后的液壓挺桿放在試驗臺上,在柱塞上施加196牛(20千克力)的力,使其下滑2毫米左右之后,再測量它下降1毫米的時間。在20°C的條件下,其標準值為1-65秒/毫米。如果低于標準值,應更換液壓挺桿。2. 氣門組的檢修氣門組包括氣門、氣門導管、氣門座、氣門彈簧、座圈、鎖片及擋油封等,如圖2-34所示。1) 氣門的檢修檢查氣門桿的彎曲度,如圖2-35所示。指針偏差超過0.05毫米時應進行校正或更換。(2) 進、排氣門桿標準直

36、徑為7.97毫米,若磨損超過0.05毫米或用手摸有明顯階梯形感覺的,應更換氣門。(3) 氣門工作面磨損起槽、變寬或燒蝕出現(xiàn)斑點、凹陷時應光磨修理。光磨時,磨削量盡量小,以延長氣門的使用壽命。氣門光磨后,其邊緣逐漸變薄,工作中容易變形和燒蝕。進氣門不得小于0.6毫米,排氣門不得小于1.1毫米。否則應更換氣門。2) 氣門導管的修理首先用精鉸刀除去氣門導管內積炭,擦凈后插入新氣門,并將氣門提起至氣缸蓋平面15毫米左右,用千分表檢查其擺動量。進氣門磨損極限是其擺動量不超過1.0毫米,排氣門不超過1.3毫米。否則,應更換氣門導管。±1氣門導管的更換方法:用專用工具先將氣門導管壓出,帶有臺肩的導

37、管可從燃燒室壓出。然后將新的氣門導管外表面涂上機油后,用專用工具從凸輪軸端壓入氣缸蓋。帶臺肩的氣門導管壓人時壓力不得超過9800牛(1000千克力),否則將壓壞臺肩。不帶臺肩的氣門導管壓入后,露出部分的長度應等于帶有臺肩的氣門導管臺肩端的長度?;蛘呦攘砍雠f導管在壓出前露出的長度,壓入新導管時,露出長度應等于舊導管露出長度。氣門導管與氣門的正常配合間隙為0.02-0.04毫米,如間隙過小,可用氣門導管鉸刀進行鉸削,鉸削吃刀量不能過大,并且還要用冷卻液冷卻,邊鉸邊試,以防鉸大。3)氣門座的檢修氣門座是單獨制成后,再鑲嵌到氣缸蓋上。氣門與氣門座需研磨配合,以保證密封。(1)檢查氣門座工作面,若磨損變

38、寬超過2.0毫米,或燒蝕出現(xiàn)斑點、凹陷時,應用鉸刀鉸削或用光磨機修復。先將燒蝕斑點或凹陷部分鉸去,然后用光磨過的氣門進行試面,要求座與氣門斜面的中下部接觸且,寬度為1.2-1.6毫米。如果氣門斜面接觸位置偏上,應用30鉸刀進行鉸削,使接觸面下移;如果氣門斜面接觸面偏下,可用60度鉸刀鉸削,使接觸面上移,如圖2-39所示。最后用45度鉸刀精鉸或用細砂布墊在45度鉸刀下面進行砂磨,以減小氣門座工作面的粗糙度。桑塔納發(fā)動機進、排氣門座的錐度均為45度。工作面的寬度進氣門為2.0毫米,排氣門為2.4毫米。這是因為排氣門溫度高,接觸面寬可增加導熱性。(2)氣門座經(jīng)多次鉸削或光磨后,工作面逐漸下陷,影響氣

39、門與座的正常配合。如果氣門座工作面低于氣門座原,面1.5毫米,應更換氣門座圈。更換方法:用專用工具拉出舊座圈然后測出與座孔有0.075-0.125毫米過盈的新座圈放在液態(tài)的氮罐中,在一196°C條件下冷縮15-20秒后壓人氣缸蓋的座孔中,使其在常溫下升溫?;蛘呤菍飧咨w的座孔用噴燈或氣焊槍加熱到100C左右(經(jīng)驗做法:氣缸蓋加熱前,在座孔周圍涂上白粉筆粉,加熱到白粉變黃時即為100C左右),然后將座圈迅速沖入,并在空氣中冷卻。列一(3) 氣門座與氣門的配合,要求精度高,密封性好,因此,必須進行研磨。研磨前,先將氣門、氣門座和氣門導管清洗干凈,然后在氣門正作面上涂一薄層氣門砂,氣門桿上

40、涂上機油,使氣門在氣門座上作往復的旋轉運動,并且不斷地改變氣門與座的相對位置,不要用力過大也不要上下拍打氣門,如圖2-40所示。氣門研磨后,應檢查其密封情況。經(jīng)驗做法是在氣門工作面上每8毫米左右畫一條線,然后將氣門放人氣門座,將氣門下壓并轉動少許,若畫線全部切斷為符合要求。3氣門間隙的檢查與調整發(fā)動機配氣機構應有正常的氣門間隙,以保證發(fā)動機的正常工作。如果間隙過大,會使氣的行程減小,引起進氣不足或排氣不暢,并且會造成不正常的響聲;氣門間隙過小,會使氣門關閉不嚴,造成漏氣,容易燒蝕氣門與氣門座的工作面。因此,必須按規(guī)定調整好氣門間隙。正常的氣門間隙值為:表6-1氣門間隙(冷卻液溫度在35

41、6;C以下)發(fā)動機進氣門排氣門熱發(fā)動機0.25±0.05毫米0.45±0.05毫米冷發(fā)動機0.20±0.05毫米0.40±0.05毫米氣門間隙的調整,是在氣門完全關閉,氣門挺桿落到最低位置時進行的。調整方法:(1)逐缸調整法,即轉動曲軸至一缸在壓縮行程終了時,調整一缸進、排氣門,然后轉動曲軸,按發(fā)動機點火順序,調整每個缸的進、排氣門間隙。(2)兩次調整法,即轉動曲軸至一缸處于壓縮行程終了時,可調整一缸的進、排氣門,二缸進氣門,三缸排氣門。然后轉動曲軸至四缸壓縮行程終了時,再調整四缸進、排氣門、三缸進氣門,二缸排氣門。4實訓結束,清理工具及場地。作業(yè)布置:

42、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章節(jié)名稱實訓七汽油機燃料供給系統(tǒng)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掌握傳統(tǒng)化油器、機械驅動膜片式汽油泵各裝置的結構、工作原理。能力目標掌握正確地拆裝化油器、汽油泵的順序與方法。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正確地拆裝化油器、汽油泵的順序與方法。難點:傳統(tǒng)化油器、機械驅動膜片式汽油泵各裝置的結構、工作原理。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上次課內容(二)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三)操作演示(四)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五)課堂考核教學內容以桑塔納化油器為例,該化油器分

43、上體和本體兩部分,其主要參數(shù)見表7-1。項目主腔副腔怠速轉速(r/min)800±50冷車無負何取咼轉速(r/min)4200±200怠速時CO含量(體積百分比)1.0±0.5喉管直徑(m)2026帶泡沫管的主空氣量孔流量(ml/min)95120怠速燃油量孔(ml/min)48怠速空氣量孔(ml/min)125加濃閥(ml/min)55浮于針閥直徑(mm).1.5表7-1桑塔納化油器技術參數(shù)1.化油器的分解:(1)拆下副腔真空控制泵、阻風門真空開啟泵,拆下加速泵操縱臂,取下怠速切斷電磁閥,旋下螺栓從化油器本體上取下上體。裝有空調的化油器還要拆下節(jié)氣門開度控制器。

44、旋松螺母,從節(jié)氣門軸上取下節(jié)氣門開度控制臂。備注(2)取下卡夾,再取下浮子和浮子針閥(注意:調整螺釘不要動,出廠時已調好)。(3)旋下螺栓,取下加速泵蓋、加速泵膜片,旋下CO調整螺釘、怠速調整螺釘。從化油器上體上取下加濃閥,旋下主腔主量孔、副腔主量孔。旋下主腔主空氣量fL及主腔泡沫管,旋下副腔主空氣量孔及副腔泡沫管。(4)旋下主腔怠速空氣量孔及怠速燃油量孔,旋下副腔過渡空氣量孔,最后旋下加速泵量孔及加速泵出油閥。2化油器的組裝,按分解的逆順序進行。3注意事項1)化油器各種密封墊的安裝。(2)化油器各量孔的拆卸與安裝不要混淆。(3)油面高低不可調整,在出廠時已調好。4汽油泵的拆裝方法及步驟汽油泵

45、按驅動方式的不同,分為機械驅動式和電驅動式兩種?,F(xiàn)代電噴轎車廣泛采用的是電驅動汽油泵。桑塔納轎車用的汽油泵為機械驅動膜片式,該汽油泵不可分解,有故障時需更換總成。下面以東風EQ6100型發(fā)動機裝用的EQB5O1型機械驅動膜片式汽油泵為例介紹汽油泵的拆裝,其結構如圖7-1所示。圖7-1EQB5O1型汽油泵分解圖1-上蓋;2-上蓋襯片;3-泵蓋;4-閥門襯片;5-閥門總成;6-閥門蓋;7-閥門彈簧;8-閥門;9-閥門蓋;10-閥門支持片;11-泵膜總成;12-墊圈;13-泵膜夾片;14-泵膜;15-墊圈;16-泵膜彈簧座;17-泵膜彈簧;18-泵膜拉桿;19-泵膜拉桿油封總成;20-手拉桿軸;21

46、-手拉桿軸密封圈22-手拉桿;23-搖臂復位彈簧;24-搖臂;25-泵膜拉桿拉鉤內搖臂;26-汽油泵襯墊;27-搖臂軸;28-鋼絲擋圈;29-油泵本體;30-管接頭該汽油泵殼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體上裝有進油管接頭和出油管接頭以及進出油閥。下體上裝有搖臂機構和手動泵油裝置。上下體之間夾裝膜片拉桿彈簧裝置。依靠膜片的上下凸動,進行汽油的吸入和泵出。(1)汽油泵的解體a拆下上蓋固定螺釘,取下上蓋1及墊片孔b拆下連接上下體的連接螺栓,使上下體分離(注意上、下體的相對位置,必要時應做記號),取下上體3并拆下迸、出油管接頭30。c翻轉汽油泵上體,拆下固定閥門用的閥門1支持片10的螺栓,取下閥門支持片10

47、,取出進油、出油閥5和墊片4。注意:進、出油管接頭,進、出油閥的結構相同,拆卸時應注意其安裝位置及安裝方向(如圖7-2所示),以防裝合時出錯。詳細觀察進、出油閥的安裝方向并分析其單向作用。一手拿住下體及膜片總成組合件,另一手按動搖臂24或拉動手泵拉桿22,觀察膜片上、下凸動,分析進、出油閥開閉情況。d將膜片總成稍向下壓,便膜片彈簧17壓縮,膜片拉桿18下移與內搖臂25脫開,再轉動膜片總成便拉桿下端孔與內搖臂掛鉤脫離,抽出膜片總成。e拆下壓裝固定泵膜的螺母(在泵膜拉桿上)。注意膜片彈簧有預緊力,應防止螺母擰松時泵膜彈簧彈出傷人。依次取下墊圈12、泵膜上夾片碼、泵膜14、泵膜下夾片13、墊圈15、

48、泵膜彈簧座16、泵膜彈簧17及泵膜拉桿油封19。圖7-3汽油泵的泄油孔f取下?lián)u臂彈簧23,拆下?lián)u臂軸27,取下內、外搖臂24、25,注意觀察內、外搖臂、手搖臂22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復位彈簧23的作用。尤應注意觀察分析內、外搖臂之間的角間隙的結構及其作用,起動前手油泵泵油時,外搖臂抵在凸輪軸上,內搖臂可單獨運動;當膜片下凹?;推鞑恍枰┯蜁r,內搖臂不動而外搖臂仍可在凸輪推動下?lián)u動。(2)汽油泵的裝合裝合前,應徹底清洗全部零件,并認真檢查膜片及各處襯墊是否破裂、損壞,如有損壞應進行更換。檢查后按與解體相反的順序裝合。并注意以下幾點:a按原方法裝進、出油閥及進、出油管接頭。b擰緊上、下體的連接螺

49、栓時,應分兩次井按對角進行。若拆卸時上下體上有記號,應注意記號對正。c裝合后應檢查有無漏氣,其方法是用一只手堵迸、出袖口,另一只手推動手搖臂,進油口應有一定吸力,出油口應有一定壓力。這表明汽油泵密封性能良好,另還應注意下體上的泄油孔要保持暢通(見圖7-3)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泵膜漏油。5實訓結束,清理工具及場地。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八柴油機燃料供給系統(tǒng)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 熟悉噴油泵的結構和工作情況;2. 熟悉噴油泵和調速器的連接關系以及噴油器的結構、原理

50、。能力目標掌握正確的拆裝順序與方法。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噴油泵和調速器的連接關系以及噴油器的結構、原理。難點:正確的拆裝順序與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一)復習上次課內容(一)對本節(jié)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三)操作演示(四)指導學生各自進行操作(五)課堂考核教學內容備注1.噴油泵1)噴油泵拆卸(如圖8-2所示)。(1)拆掉固定上、下泵體螺母,取下上泵體。(2)拆下六只分泵的柱塞36、柱塞彈簧34、下彈簧座,依次放好,不可搞亂。(3)將上體固定在臺虎鉗上,拆下出油閥緊螺帽28,取出出油閥彈簧31、出油閥偶件30。(4)松開上體側面定位螺釘82,取出柱塞套,將住塞和柱塞按原對配好,不

51、能互換,仔觀察柱塞偶件和出油閥偶件結構,然后浸人干柴油。(5)從下體中取出調整墊塊42、滾輪體43。(6)拆掉下體兩端滾珠軸承67,最后從下中抽出凸輪軸66。2)噴油泵的裝復(1)安裝凸輪軸:將凸輪軸從下體一端孔輕放人,兩端裝上軸承利油封。凸輪軸應轉動靈活,軸向之間,可用增減墊片方法進行調整(拆裝實訓可不做調整要求)。上固體細凈輕壬0.05mm0.10mm(2) 安裝滾輪體總成:按原位將滾輪體裝入下體,轉動凸輪軸,滾輪體上下運動自如,然后裝入調整墊塊。(3) 安裝柱塞套和出油閥偶件:先將柱塞套裝入上體,用柱塞套定位螺釘定位,然后依次裝大出油閥偶件、墊圈、出油閥彈簧及座、密封墊圈,最后擰緊出油閥

52、緊固螺帽。(4) 將上體放倒,將封油圈上彈簧座、柱塞彈簧、下彈簧座依次套進柱塞套,最后將柱塞按原配對一一塞入柱塞套。(5) 上下泵體合攏:慢慢將臥置的上體和下體合攏,注意觀察每只柱塞的調節(jié)臂是否放人了撥叉槽中,輕輕抽動供油拉桿,在撥叉帶動下,每只柱塞應轉動自如,最后擰緊螺母。噴油泵和調速器裝復后,應在噴油泵試驗臺上進行調試,調試內容有:噴油時間調整;噴油量調整;怠速調整;額定最高速調整等。在全部調試合格后,才能將泵裝上發(fā)動機使用。作為拆裝實訓,上述內容不作為實訓要求。4X一21367圖8-2噴油泵分解圖2噴油器(如圖8-1所示)2)拆卸(1) 拆下堅固螺套,取出針閥偶件。注意觀察針閥和針閥體結

53、構,針閥與閥體是配對研磨的精密偶件,不能與另外偶件互換并需注意防塵,因此觀察完畢,應即浸入清潔的柴油中注意保管。(2) 拆下調壓螺釘護帽、調壓螺母,調壓螺釘?shù)?,取出調壓彈簧上座5、調壓彈簧6、推桿8。(3) 拆下進油管接頭11。2)裝復將拆下的零部件清洗干凈后,準備裝復。(1) 將進油管接頭旋人噴油器體,不要遺落墊圈。(1) 將進油管接頭旋人噴油器體,不要遺落墊圈。(2) 將針閥偶件13放人緊固螺套14,將螺套旋人噴油器體9。(3) 依次從噴油器體上部孔內放人推桿、彈簧下座、彈簧上座,然后擰人調整螺釘,最后擰緊調整螺母和調壓螺釘護帽。規(guī)定的噴油壓力是在噴油器試驗臺上通過調整調壓螺釘4時獲得。(拆裝實訓不必進行此項調整。)3在做完實訓后,注意有無漏裝部件,清點工具,清掃場地。作業(yè)布置:填寫實訓報告教學后記授課教師授課對象授課方式理論課();實踐、實訓課(V);實習()課程教學總學時數(shù)64學分數(shù)4章節(jié)名稱實訓九冷卻系統(tǒng)學時分配課堂講授學時;實踐課4學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熟悉冷卻系結構組成。能力目標掌握冷卻系統(tǒng)冷卻液大小循環(huán),節(jié)溫器的工作原理與檢查方法。教學方法現(xiàn)場講解+實際操作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冷卻系結構組成。難點:冷卻系統(tǒng)冷卻液大小循環(huán),節(jié)溫器的工作原理與檢查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