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專版)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一部分必考題型專題一必考選擇題對題練第1題對題練_第1頁
(浙江專版)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一部分必考題型專題一必考選擇題對題練第1題對題練_第2頁
(浙江專版)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一部分必考題型專題一必考選擇題對題練第1題對題練_第3頁
(浙江專版)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一部分必考題型專題一必考選擇題對題練第1題對題練_第4頁
(浙江專版)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一部分必考題型專題一必考選擇題對題練第1題對題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1題對題練 題組一 2018 年 4 月浙江選考 真題 1】有學者在研究中國早期國家時注意到:周“克殷踐奄,滅國數十,而新建之國皆其 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魯衛(wèi)晉齊四國,又以王室至親為東方大藩”。這表明 ( ) A. 官僚體制成為當時社會的主宰 B. 素養(yǎng)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國家管理權 C. 以分封制構架國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 國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緣關系的明顯影響 對應練】 1. (2018 浙江麗水、衢州、湖州高三教學質量檢測 )左傳記載:“凡諸侯之喪,異姓臨 于外,同姓于宗廟,同宗于祖廟,同族于禰廟。是故魯為諸姬,臨于周廟。為邢、凡、蔣、 茅、胙、祭臨于周公之廟?!贝瞬牧现械囊?guī)定

2、表明 ( ) A. 催生了中央集權政治制度 B. 形成對“王權至上”的認同 C. 強化了嫡長子的政治地位 D. 逐漸削弱了周王的統治權威 2. (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沖刺押題二 )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 圣殿。作為漢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征與標志,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下列制度中,與宗祠的出現關系最密切的是 ( )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禪讓制 D.郡縣制 3. (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模擬考試一)“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記而佩之,時省 而速行之若以父母之命為非,而直行己志,雖所執(zhí)皆是,猶為不順之子?!睂Υ朔治稣?確的是( ) A.

3、 體現了宗法關系中長尊幼卑 B. 體現了宗法制度強調血緣紐帶 C. 體現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長子繼承制 D. 此做法有利于凝聚宗族 題組二 2017 年 11 月浙江選考 真題 2】古代有學者論及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謂:“周之子孫,茍不狂惑者,莫不為 天下之顯諸侯?!边@反映了 ( )2 A. 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B. 最高執(zhí)政集團權力的高度集中 C. 血緣關系親疏不再作為權力分配依據 D. 政治權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 對應練】 4. (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模擬考試二 侯伯國都城七里,子男國都城五里。這一內容體現了 A. 西周實現了權力的高度集中 B. 分封制下嚴格的等級秩序

4、C. 儒家學派的倫理綱常思想 D. 諸侯國經濟實力的大小 5. (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沖刺押題一 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這一制度的主要意義在于 ( ) A. 形成了世卿世祿的官僚政治 B. 導致了分封制逐漸走向崩潰 C. 推動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崛起 D. 保持了統治階級權力的穩(wěn)定 6. (2017 浙江湖州高三下學期期末 )西周的宗法制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形成了“周天子一諸侯 卿大夫一士”的等級秩序。這里的“士”是指 ( ) A. 名門望族的統稱 B.知識分子的統稱 C.最低等級的貴族 D.最高等級的平民 題組三 2017 年 4 月浙江選考 真題

5、3 中國農業(yè)從遠古洪荒走來,經歷了 “刀耕火種” “牛耕鐵犁”等階段。下列選項中 屬于“刀耕火種”階段的耕作工具有 ( ) 石斧耬車骨鐮曲柄鋤 A. B. C. D. 對應練】 7. (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模擬考試一 )中國農業(yè)源遠流長,耕作技術先后經歷了 “刀耕火種” “牛耕鐵犁”等階段。下列選項中屬于“牛耕鐵犁”階段的耕作技術或工具的 是() )西周規(guī)定天子都城十二里, 公國都城九里, ( ) )禮記禮運中說:“天子有田以處其 3 骨鐮翻車水排曲轅犁 A.B.C.D. 8. (2018 浙江杭州地區(qū)重點中學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清朝陳元龍對某水利工程評價道: “實三楚兩粵之咽

6、喉,行師饋糧以及商賈百貨之流通,惟此一水是賴?!睋伺袛?,該水利 工程是( ) A.鄭國渠 B.都江堰 C.靈渠 D.井渠 9. (2018 浙江寧波市十校高三聯考)水利是中國古代傳統農業(yè)發(fā)展的命脈,下列選項中屬于 漢代關中地區(qū)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 ) 鄭國渠 “井渠” 都江堰 白渠 A.B.C.D. 題組四 2016 年 10 月浙江選考 真題 4 制度設計關乎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柳宗元論及秦漢史事與制度時,用“有叛人而無 叛吏”“有叛國而無叛郡”相評。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世官制 對應練】 10. (2018 浙江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模擬考試三 )

7、史記秦本紀曰:秦武公十年 (公元 前 688 年)“伐邽、冀戎,初縣之”;公元前 350 年,商鞅下令“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 置令、丞, 凡三十一縣”。這說明秦國 ( ) A. 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形成 B. 分封等級秩序消失 C. 縣制從內地推廣到邊疆 D. 郡縣行政組織出現 11. (2018 浙江麗水、衢州、湖州高三教學質量檢測)“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 尚書、門下并 列于外,又別置中書禁中,是為政事堂,與樞密院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內廷諸司,中外莞 庫,悉隸三司?!边@一中央官制對應的朝代是 ( ) A.漢 B.唐 C.宋 D.明 12. (2018 浙江紹興選考科目診斷性考試 )臺灣著名學者傅宗懋

8、曾說:“世宗(雍正)的集權很 是巧妙,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節(jié)節(jié),他只設了一個軍機處,于是就把以前內閣和八旗的權力, 整個拿來?!毕铝惺妨?,與軍機處無關的是 ( ) A.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4 B. 地近宮廷,便于宣召,皆親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C. 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蓋隱然執(zhí)政之府矣。 D. 承旨諸臣亦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題組五 2016 年 4 月浙江選考 真題 5 周初分封而建的魯國,曾誕生過大思想家孔子。觀察下圖,魯國位于 A.B.C.D. 13. (2018 浙江溫州高三選考適應性測試 )下圖所示的歷史事件

9、是( ) A.武王伐商 C.蒙恬收復河套 14. (2018 浙江金華市十校高三聯考 )分封諸B.周公東征 D.秦并嶺南 _ 勃 戎 X L屜 5 侯之制度肇始于西周。研讀下圖,可知 ( ) 諸侯國主要集中于都城以東 當時的神權與王權密切結合 周文化形式覆蓋黃河中下 游 同姓親族多受封于邊遠地區(qū) A. B. C. D. 15. (2018 浙江名校協作體高三上學期聯考 )有學者曾指出:“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前),蘇杭 地區(qū)的工商業(yè)面向全國,呈現了清新、活潑、開朗的氣息?!苯Y合下側圖片,對上述材料理 解正確的是( ) 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前)的蘇杭地區(qū) A. 太湖地區(qū)的絲織業(yè)始終居全國之首 B. 以

10、經濟功能為主的區(qū)域性市鎮(zhèn)網已形成 C. 該地區(qū)成為當時全國唯一的海港集聚地 D. 該地區(qū)已經成為新的經濟貿易中心6 答案精析 真題 1 D 本題考查的是分封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分封制是貴族政治,諸侯擁有世襲 的獨立的統治權,會導致地方分權,不利于中央垂直管理,故可排除 A、B、C。分封制的基 礎是強調血緣關系的宗法制。故選項 D 正確。 對應練 1. C 材料反映的是同姓、同宗的關系,與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中央集權制度不符,故 A 項錯誤;材料中反映的是魯國與周王室的血緣關系,不是突出王權的體現,故 B 項錯誤;材 料反映出諸侯有同姓、同宗、同族之分,符合西周嫡長子繼承制大宗小宗的劃分,故

11、C 項正 確;材料僅體現了諸侯血緣親疏,沒有體現其削弱周王統治的作用,故 D 項錯誤。 2. A 宗祠習慣上稱為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位,進行祭祀的場所,被視為宗族的象征,因而 與之關系最密切的制度是宗法制,故 A 項正確。 3. A 材料內容體現了作為子女必須牢記父母之命,不可違抗父母之命,說明以父母為尊, 體現了宗法關系中長尊幼卑,故 A 項正確;材料內容體現子女不可違抗父母之命,沒有強調 父母與子女間的血緣關系,故 B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繼承內容,故 C 項錯誤;材料中子女不 可違抗父母之命對凝聚宗族作用不大,故 D 項錯誤。 真題 2 D “周之子孫,茍不狂惑者,莫不為天下之顯諸侯”意思是

12、周朝的宗室子弟,那 些不狂妄糊涂的人,沒有不成為顯達的諸侯的。材料同時提到了“周之子孫”和“諸侯”, 故答案為 Do A 選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 B 選項不符合史實,C 選項的說法過于絕對,與材料 不符。 對應練 4. B 材料中“公國都城九里,侯伯國都城七里,子男國都城五里”表明西周實行分封制, 權力尚未實現高度集中,故 A 項錯誤;西周實行分封制,材料中“天子都城十二里,公國都 城九里,侯伯國都城七里,子男國都城五里”表明嚴格的等級秩序,故 B 項正確;儒家學派 創(chuàng)立于春秋時期,與材料中“西周規(guī)定”不符,故 C 項錯誤;材料中“天子”“公”“侯 伯” “子男”是政治等級,沒有涉及經濟實力,

13、故 D 項錯誤。 5. D 在世卿世祿基礎上形成的是貴族政治,故 A 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分封制運作正常的 時候,故 B 項錯誤;地主階級崛起的經濟基礎是土地私有制,故 C 項錯誤;分封制的實行有 利于拱衛(wèi)王室,故 D 項正確。 6. C 名門望族是指歷史悠久而聲望很高的家族,材料中的“士”是指按照西周分封制和宗 法制形成的貴族等級秩序中最低一級,故 A 項錯誤;西周時,“士”屬于貴族統治階層中的 最低等級,到春秋戰(zhàn)國后,士階層崛起,后來士人成為中國古代文人知識分子的統稱,故 B 項錯誤; 在“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中, “士”階層屬于最低等級的貴族, 7 之下就是庶人了,故 C 項正

14、確;西周時,“士”階層屬于貴族,庶人泛指無官爵的平民,故 D 項錯誤。 真題 3 A “刀耕火種”“牛耕鐵犁”的分界線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牛耕 鐵犁”代替了“刀耕火種”, 屬于“刀耕火種”, 屬于“牛耕鐵犁”, 故選 A 項。 對應練 7. C 骨鐮屬于骨制工具,使用于“刀耕火種”(夏商西周 )階段,故錯誤;翻車是曹魏時 期的灌溉工具,因而屬于“牛耕鐵犁”(封建社會 )階段,故正確;水排是東漢時的鼓風冶 鐵工具,不屬于農業(yè)耕作技術,故錯誤;曲轅犁是唐朝時期的農耕工具,屬于“牛耕鐵 犁”(封建社會)階段,故正確;選擇 C 項符合題意。 8. C “三楚兩粵之咽喉”由此可見是連接兩湖和

15、兩廣的運河,即靈渠。“鄭國渠”修建在 陜西省,故 A 項錯誤;“都江堰”修建在四川地區(qū), 故 B 項錯誤;“靈渠”連接湘水和漓水, 是兩湖兩廣的重要通道,故 C 項正確;“井渠”是一種農田水利方法,適用于西北缺水狀態(tài) 的灌溉工程,故 D 項錯誤。 9. D 鄭國渠是秦王采納韓國人鄭國的建議修建,溝通了涇水與洛水,流入關中平原,時間 不符,故錯誤;“井渠”,即漢代龍首渠,是關中平原洛惠渠的前身,故正確;都江堰 是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灌溉成都平原,故錯誤;白渠建于漢武帝時期,溝通涇 渭,惠及關中平原,故正確,選擇 D 項符合題意。 真題 4 C “秦漢制度”是本題的題眼所在,分封制、宗法制

16、、世官制均為商周時期的政 治制度,郡縣與封國同時并存于漢代,故選 C。 對應練 10. A 根據材料“初縣之”“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可知, 縣制的出現, 有利于中央集權制度的 形成,是中央集權的構成部分,故 A 項正確;材料秦國縣制的設立,并不能反映分封等級秩 序的消失,故 B 項錯誤;材料“伐邽、冀戎,初縣之”,反映的是邊疆置縣,商鞅“集小鄉(xiāng) 邑聚為縣”,是秦國內部的推廣,故 C 項錯誤;材料“公元前 688 年初縣之公元前 350 年集小鄉(xiāng)邑聚為縣”,只反映了縣制的設立,故 D 項錯誤。 11. C 漢代實行三公九卿和內朝, 沒有政事堂、三司的稱謂,故 A 項錯誤;唐代實行三省六 部制,宰相是

17、三省長官,故 B 項錯誤;宋代設中書門下為宰相,設樞密使分管軍事,設三司 使分管財政,故 C 項正確;明代廢除了中書省和宰相,故 D 項錯誤。 12. A “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事皆朝廷總之”指的是明朝廢丞相, 與軍機處無關,故 A 項錯誤,符合題意。 真題 5 B 此題要求在地圖上確定西周時期魯國的位置。山東又稱“齊魯之邦”,故魯國 在山東。 齊國居山東東部, 魯國以曲阜為都城, 位于魯中地區(qū)。 審題時注意圖例與序號位置。 的位置是齊國,的位置是魯國。故 B 項正確。 對應練 13. A 圖中進攻8 的軍隊是周軍, 主要目標是商朝都城朝歌, 符合武王伐紂這一歷史事件, 故 A 項正確;周公東征時商朝已經滅亡, 作為都城的朝歌不復存在, 故 B 項錯誤;C 項是秦朝統 一的措施,與周軍無關,故 C項錯誤;D 項是秦朝統一的措施,與周軍無關,故 D 項錯誤。 14. C 根據圖示可知, 西周的都城在鎬京, 而分封的諸侯大都在其東面, 故項正確, 圖示 中僅顯示了諸侯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