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任務書_第1頁
景觀設計任務書_第2頁
景觀設計任務書_第3頁
景觀設計任務書_第4頁
景觀設計任務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概 況(一)市域及城市概況1. 地理位置及歷史沿革閬中位于四川省東北部,自古為“巴蜀要沖”。全市幅員面積1877.8平方公里,總人口85.86萬人,市治保寧鎮(zhèn),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古為巴國別都。建國初屬劍閣專區(qū),1953年劃入南充區(qū), 1991年撤縣設市,名閬中市。1993年南充撤地建市,閬中市為省直轄,由南充代管。2. 地形地貌閬中市地處盆地北沿低山丘陵區(qū),海拔328889米。3.地質構造閬中市位于四川東部臺區(qū)、川北臺陷。區(qū)域地質構造簡單,褶皺平緩。4.氣象水文閬中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雨水充沛、光照適宜、四季分明,具冬干春旱、盛夏多雨、秋雨綿綿的特點。5.歷史文化及風

2、景旅游資源閬中市是全省7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保存最大最好的古城,祠廟、古塔、樓臺、亭閣等古建筑眾多。其中張恒侯祠、五龍廟、永安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占了南充全市4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中的3個。古城根據我國傳統(tǒng)風水學而建,文化考古價值極高。(二)城市概況閬中市城區(qū)位于市域中北部的嘉陵江沿岸,距南充138公里,距成都351公里,由位于嘉陵江北岸的保寧鎮(zhèn)、南岸的江南鎮(zhèn)及七里鎮(zhèn)三片組成,嘉陵江呈“U”字型環(huán)繞老城,盤龍山、錦屏山、東山相峙,相契于城中,是一座依山傍水、環(huán)境優(yōu)美,完美體現(xiàn)建筑風水理論的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市歷史悠久,置始已有2300多年,自公元前314年置縣以來,歷為郡、州、府、縣治地

3、,是古金牛道和米倉道的交匯處,一直是川北商業(yè)通道和軍事重鎮(zhèn)。戰(zhàn)國時為巴國別都,西漢時為我國天文學研究中心,三國時為蜀巴西太守張飛駐守之地,歷經朝代更迭,閬中這塊山環(huán)水繞、人才輩出的風水寶地,積累了豐富的風景、名勝、古跡資源,沉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留下了今天這座寶貴的唐宋風貌的古城,成為巴蜀重要的文化名都。目前,閬中城內保存和恢復的歷史遺跡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有:華光樓、張飛廟、滕王閣、川北道貢院、巴巴寺、清真寺、福音堂等,以及約1.5平方公里保存較完好的唐宋風貌式古民居群。1984年閬中被列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198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中著名品牌及特色產品有保寧醋、張飛牛

4、肉及絲綢產品。(三)項目概況本次規(guī)劃范圍為南起雙柵子街口,北至沙溪場,長約4公里的嘉陵江沿江地帶及閬水路兩側30米范圍,設計方根據重要地段實際需要,可以適當加寬設計范圍。二、規(guī)劃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guī)劃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huán)境保護法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4.閬中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說明書(2001-2020)5.閬中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guī)劃說明書6.閬水路西段城市景觀風貌概念性規(guī)劃設計任務書7.閬中市城市綠地系統(tǒng)規(guī)劃 8.城市園綠化條例三、指導思想:為了更好地塑造歷史文化名城閬中山水文化旅游城市的風貌和特色,景觀規(guī)劃以保持古城風貌為前提,山、水、城的模式進行發(fā)展和深化,加強外部空間的和諧統(tǒng)一,

5、在重點保護古城傳統(tǒng)街區(qū)的同時,加強城西風景園林的建設,以完善的古城風貌,提升名城形象。1、優(yōu)化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環(huán)境,控制城市容量。2、弘揚歷史文化,構建富有文化底蘊的城市。3、利用山水文化旅游資源,按照優(yōu)秀旅游城市的目標,塑造城市特色。4、運用城市設計的方法,著力塑造城市的空間環(huán)境和特色。5、通過沿江城市景觀及濱水空間的設計,突出閬中市整體的城市風貌。6、處理好近期建設和遠期發(fā)展的關系,體現(xiàn)超前性和可操作性。四、設計理念1、開辟江上游廊,構成水岸景觀軸,以江岸綠化為主線,園林景觀為節(jié)心,將點、線、面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具防洪、城市干道、休閑為一體的一大景觀。 2、針對閬水路西段不

6、同區(qū)域作分區(qū)和組景,形成區(qū)域的景觀特色。優(yōu)化古城保護和城市建設,與古城區(qū)形成動靜皆備的環(huán)境特色。3、以豐富的造園手法,營造綠色的氛圍,創(chuàng)造優(yōu)美舒適的自然環(huán)境,合理安排游憩設施,豐富和滿足市民及游客休閑娛樂的需要。4、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綠化為主,充分利用現(xiàn)狀地形,工程投資合理分配,突出要點,著重建設,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態(tài)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5、植物綠化,水綠相融;園林景觀融入歷史人文內涵,情趣悠然。五、景觀設計1、分區(qū)與組景閬水路西段可分為3大區(qū)域與城市布局規(guī)劃相呼應協(xié)調。閬水路西段與城市橫向道路的交叉點結合帶狀綠地和下河梯道形成景觀節(jié)點。景觀上形成對景,優(yōu)化視線效果,功能上擴大活動空間,利于緩沖人流

7、,提供休息、觀景、活動的環(huán)境空間。(1)古城文化區(qū)(雙柵子街至新村路口)該段長約1.2公里,規(guī)劃面積約4.56公頃,用地紅線寬度3542.5米,其中道路紅線寬為16米,為了保持閬中古街道的風格,并與閬水路南段建設相協(xié)調,街道斷面型式為主街寬8米,臨建筑人行道寬5米,臨江人行道寬3.0米。臨江建筑為二至三層,屋面形式為坡屋頂。休閑區(qū)域寬1522.5米,防洪搶險通道寬4.0米,頂部標高為361.28361.58米。由4個景觀節(jié)點形成3個主題廣場: 天文文化風水文化人文文化;分別體現(xiàn)閬中的文化精髓,寓意閬中得天時、地利、人和。 (2)娛樂活動區(qū)(新村路口至規(guī)劃道路)該段長約1.6公里,規(guī)劃面積約15

8、.5公頃,道路紅線寬度35.0米,臨江人行道寬(防洪搶險道)4.0米,臨江建筑六層以下,屋面形式為坡屋頂。景觀、休閑區(qū)域為所圍的河灘地,寬度按具體方案設計。防洪搶險道頂部標高為20年一遇洪水位。由4個景觀節(jié)點構成:民俗表演臺、文化廣場廊亭臺地飲食文化城古渡口;著重體現(xiàn)閬中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與市區(qū)相呼應,形成市政建設的配套設施,作為市民參與、娛樂、休閑的主要區(qū)域,營造濃厚文化藝術氛圍。 (3)生態(tài)休閑區(qū)(規(guī)劃道路至沙溪場)該段長約1.2公里,規(guī)劃面積約8.65公頃,道路紅線寬度35米。由4個景觀節(jié)點構成:河川文化廣場觀景臺安瀾亭沙溪風景園與西山森林公園、蟠龍山森林公園大環(huán)境相結合,展示自然、

9、生態(tài)的濱江景觀,營造安靜、愜意的休閑空間。2、景點說明根據以上景觀節(jié)點形成閬水十景:星云如斯犀牛望月碑林夕照圖騰起舞遠影三疊西津晚渡曲韻和流臨亭聽濤梅嶺春塢林溪漫道(1)天文文化廣場閬中是我國古代民間天文中心。閬中人落下閎是西漢著名歷算天文學家,他創(chuàng)造的太初歷是我國第一部有文字記載的完整的歷法。他是渾天說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經他改進的赤道式渾天儀,在中國用了兩千年。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風,二位陰陽風水學家在閬中觀測天象,著作有推背圖、乙巳占。廣場通過同心圓鋪裝營造出九大行星運行軌跡,圓心設置赤道式渾天儀雕塑,體現(xiàn)閬中古代天文文化。廣場兩側采用青條石作竹簡式造型,扇形圍合布局,在滿足擋土功能同時,豐富立

10、面造景,加強空間立體感,體現(xiàn)古典特色,石簡上書太初歷經典段落,如日食周期、二十四節(jié)氣歷法等,突出廣場主題和古代偉大的天文成就。景名“星云如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響一絕而不還兮,萬物如斯而逝!”曹植九愁賦,星空依舊,江水長流,在感嘆往昔同時,與時俱進,再創(chuàng)輝煌,升華廣場主題。(2)風水文化廣場閬中是我國古代風水之都。“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逼渖酱ㄐ蝿莳毺兀剿侨跒橐惑w。其城市選址是按照我國古代風水學的理論為指導選擇的,非常符合“形勢法”即“龍”、“砂”、“穴”、“水”、“向”的意象。地雕景觀(閬中縮景)與景觀溪流相結合,充分展示閬中的優(yōu)越地理環(huán)境。按照閬中市總體規(guī)

11、劃,置犀牛亭,將東風路之石犀牛遷回原處,以鎮(zhèn)水神獸雕塑點題。 景名“犀牛望月”犀牛為中華民族鎮(zhèn)水怪之吉祥獸。給人以良好愿望的企盼,寓意閬中的美好未來。(3)人文文化廣場歷史名人、文化名人的名言軼事以石刻的形成碑林石景,聚集人氣,突出人文景觀特色。景名“碑林夕照”傳承著深邃的歷史,寄托著豐富情感,孕育出多少的風云故事,殘陽夕照,更增添幾分厚重。(4)民俗表演臺、文化廣場閬中在遠古是巴人活動的中心地區(qū)之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巴渝文化:動人心魄的打錢棍,樸實酣暢的花燈戲,風情萬種的剪紙、皮影, 深情優(yōu)美的山歌調、打夯歌,耐人尋味的川劇座唱,仰揚頓挫的茶館評 書等等,構成了巴渝民俗文化的瑰麗長廊。表演臺

12、和文化廣場給多才多藝的閬中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間。從流傳于閬中民間的民俗藝術中,看到饒有特色的巴渝遺風。該節(jié)點是娛樂活動區(qū)域的集中體現(xiàn),位于閬中市較場路西端,背靠濱江路西端布置。它西臨嘉陵江,北望滕王閣,南眺錦屏山,與刀背梁山隔江相望,整個地勢東高西低,環(huán)境優(yōu)雅。根據閬中市規(guī)劃設計院設計的閬中市王家咀文化廣場方案進行景觀優(yōu)化,具體方案:保留規(guī)劃方案的休閑樹林、兒童樂園;整合露天舞池、音樂廣場。延長較場路道路中線,突出坡地景觀,完善園路組織,加強景觀視線的縱深,在綠島設置船帆雕塑,形成對景,加強濱水氛圍。圍合的湖面曲折有致,駁岸采用草接水和卵石緩坡的處理方式,體現(xiàn)自然山水特色。 民俗表演臺設置裝

13、飾圖騰燈柱,加強立面景觀效果景名“圖騰起舞”、“遠影三疊”“三疊凄涼渭城曲,數(shù)枝閑淡閬中花?!标懹卧姡?)飲食文化城久負勝名的保寧醋、干牛肉、壓酒、白糖桂花蒸饃以及松花皮蛋、酸菜豆花面、錠子鍋盔、酥鍋盔、牛肉臊子面、羊雜碎、油茶、介茉薄餅、熱涼粉等充滿古城民俗民風的飲食小吃,足以使人們一飽口福?!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倍拍两洗海?)古渡口恢復閬中古景觀之一,展示自然、生態(tài)、的濱江景觀,營造寧靜、祥和休閑空間和如詩如畫的優(yōu)美意境,鼓舞文明社會回歸自然的憧憬。景名“西津晚渡”“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滁州西澗“夜歸沙頭雨如注,北風吹船橫半渡。”陸游游錦屏山謁少陵祠堂

14、(7)河川文化廣場從恢復自然生態(tài)及文化基層的基點出發(fā)弘揚河川文化。臺地廣場廣場鋪裝材質選用五色卵石,沿弧線設置5個浮雕柱,環(huán)繞一塊天然景觀石,以嘉陵江石為主景,浮雕柱河川為主題,加強立面景觀效果。在優(yōu)化景觀的同時,在功能上減小閬水西路建設的填方量,從而節(jié)約成本。景名“曲韻和流”通過對梯級毛石駁岸弧線處理,勾勒出曲折柔美河岸線,與水景相輔相成,營造自然生態(tài)的水岸景觀。(8)安瀾亭作為閬水西路和張飛大道的景觀視覺交點,此處視線通透,水面開闊,登高懷古,思緒如涌。景名“安瀾聽濤”“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圍山勢鎖煙霞?!彼卫瞰I卿而樓(9)沙溪風景園結合現(xiàn)場為砂料堆場,中心部分地勢較低,因地制宜,筑土坡于四

15、周,形成小盆地,坡嶺片植梅花,改造原有排水渠,使之曲折有致,適當擴大水面,使之收放有度。盆地中設置茶室小院,供休閑、娛樂,完善閬水路功能配置“平生剩有尋梅債,作意城南看小春。”陸游詩景名“梅嶺春塢”、“林溪漫道”3、豎向設計1)場地高程按照閬中市規(guī)劃設計院提供的閬中市濱江路西段帶狀地形圖、濱江路西段景觀方案圖、王家咀廣場方案圖之豎向設計。2)堤岸高程按照閬中市規(guī)劃設計院提供的道路縱剖面圖設計。3)場地雨水按坡向自然排入河道或接入市道路側排入市政雨水管中。4)根據現(xiàn)狀,因地制宜,滿足景觀設計需要,通過對市政道路標高調整,在保證防洪的前提下(20年一遇洪水位),盡可能減少填方量,從而減少建設投資,

16、提高經濟效益。(1) 古城文化區(qū) A-A斷面 B-B斷面 C-C斷面 D-D斷面(2) 娛樂活動區(qū)、生態(tài)休閑區(qū) E-E斷面 F-F斷面 G-G斷面 H-H斷面4、園路及交通組織園路是動態(tài)的景觀觀賞流線,依據公園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綠地內部一般情況下不通行機動車,I級園路3-4米寬,II級園路2米寬,III級園路為1.2米或為汀步。園路選擇自然石材飾面,與環(huán)境相協(xié)調,體現(xiàn)自然性。綠地合理組織防洪通道,保證其暢通。5、光彩工程適當設置路燈、庭院燈、草坪燈、水下射燈、植物射燈等,結合燈具的造型造景,加大光彩工程建設,古鎮(zhèn)夜景增添絢麗的色彩??傮w設計把握現(xiàn)代、親切、愉快。通過夜景加深人們對這一地區(qū)的印象。

17、以濱江河岸和市政道路照明為基調,景觀節(jié)點作重點布置,展示每一區(qū)域不同景觀特點,沿河綠地小路的照明主要滿足人們休閑散步的需求;沿岸地帶主要考慮休閑為主,晚間氣氛要求相對寧靜,照明主要采用對樹木的反射式間接照明。六、植物配置:植物配置結合現(xiàn)狀,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以自然種植為主,采用樹型優(yōu)美,葉色各異的各種落葉喬木,常綠喬木、灌木及花灌木等力求達到質樸、自然、親切。采用速生型植物(天竺桂、小葉榕、水杉等)作為背景,成型的高大植物(黃葛樹、銀杏、桂花等)為主調樹種,結合慢生型植物(楠木、松等)及各種地被植物造景,使綠化由始至終都能達到錯落有致,層次分明,花團錦簇的效果。在植物造景上注重整體的景觀效果

18、,在幾處節(jié)點位置放置了幾棵較大的喬木,以打破單調的行路過程;距離較窄的地方,通過弧植的喬木和自然種植的矮灌木,轉移游人視線,形成對景。植物搭配多樣化,喬木、灌木、花灌木有機結合配置,并注重各種形式的搭配以突出層次感。采用各種喬木、灌木及花色,葉色不同的地被植物組景,形成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的植物景觀,配合植物季相、色相的變化,提高植物的觀賞性。1、采用銀杏、桂花,搭配紅葉李、紅楓、紫薇、櫻花等中小喬木,以襯出古樸典雅的氛圍。2、道路行道樹選擇刺槐,突出古樸風格,停車場大量布置小葉榕,起遮蔭效果。3、主景區(qū)域以銀杏、黃葛樹、桂花為主調樹種,塔配紅葉李、紫薇、黃槐、羅漢松、鐵梗海棠、醉香含笑、臘梅等

19、小喬木,配置中小喬木和南天竹、杜鵑、梔子、六月雪等地被植物,突出層次和色彩變化及季相變化的景觀效果。4、水際配植水生、濕生植物,展現(xiàn)自然水岸景象。 綠化設計中,采用多種地被植物相搭配的處理方式,營造出典雅、自然的環(huán)境氛圍,并滿足四季觀賞的需要,整個綠化配置做到點、線、面、立體相結合,弧植和群植相呼應。結合不同區(qū)域景觀特點,充分利用地形高差,運用高低不同,形態(tài)各異,顏色豐富的植物種類進行植物造景,在風格設計上,力求使每處綠綠都體現(xiàn)出主調樹種,突出四季變化,再配合各層次的植物,使綠地植物配置方式富于變化,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1、 星云如斯古樸、蒼勁大喬木(刺槐)2、 犀牛望月銀杏、桂花,美化景觀同

20、時做到“香化”3、 碑林夕照松、竹、梅組合4、 圖騰起舞保持原有樹林5、 遠影三疊保持原有樹林6、 西津晚渡楊樹林、濕生植物7、 曲韻和流水杉林、石景、草花8、 臨亭聽濤9、 梅嶺春塢梅花10、 林溪漫道雜木林(苦楝、麻櫟、榆樹),突出自然野趣七、功能配套設施及安全保障1、廣場、園林道路、水溪邊、設置坐椅和垃圾筒,設置電話亭、景點導游牌等便民設施。沿道路設置坐椅平均間距50米,垃圾筒平均間距50米。坐椅以自然石材為主(水溪邊利用景觀石代替),垃圾筒造型簡潔、實用,可選擇成品。 2、維護:采用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設計,使后期植物更新演替費用減少。分析人們的行為,對園內設施作耐粗暴使用設計,減少維護費用。3、安全保障:在人員密集場所均能安全疏散人群,水體沿岸3米內均不超過0.5米深。兒童游戲場設計安全措施。4、根據國家規(guī)范,各景點及通道均進行無障礙設計。八、投資估算投資估算編制說明:1、本估算依據本工程設計圖紙和說明進行編制。 2、本估算各項指標按照四川省2000定額的有關規(guī)定,參照同類型工程的造價并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編制。 3、本估算僅是一個初期指標,較準確的工程造價將通過施工圖預算調整修改。 4、本估算總造價僅指建筑安裝工程費用,不包括該工程二次裝修和其他費用(如征地費、拆遷費、各種配套費、貸款利息以及其它稅費等)。5、建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