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講義PPT課件_第1頁
物理實驗講義PPT課件_第2頁
物理實驗講義PPT課件_第3頁
物理實驗講義PPT課件_第4頁
物理實驗講義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序號名 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1直流穩(wěn)壓電源+12V1 2直流可調穩(wěn)壓電源012V1 3萬用表 1 4直流數(shù)字電壓表 1DICE-DG5指針毫安表020 mA0 1 mA1 6電流、電壓測定實驗電路板 1 三、實驗設備第1頁/共96頁四、實驗內容R1R2+12V-EI1I2+6V-1K圖1-1510510I3R3BR4R5F510330DE2E1CA 根據(jù)基爾霍夫定律,測量電路圖中各支路的電壓和電流,驗證基爾霍夫定律的正確性第2頁/共96頁1、實驗前先任意設定三條支路的電流參考方向,如圖中I1、I2、I3所示,并熟悉線路結構,掌握各開關的操作使用方法。2、分別將兩電路直流穩(wěn)壓電源接入電路,令E1

2、=12V、E2=6V。3、將電流表分別接入三條支路中,讀出并記錄電流值。4 4、用直流數(shù)字電壓表測量兩路電源及電阻元件上的電壓值,記錄之。 第3頁/共96頁 被測值 I1(mA)I2(mA)I3(mA)E1(V)E2(V)UFA(V)UAB(V)UAD(V)UCD(V)UDE(V)計算值 測量值 相對誤差 第4頁/共96頁五、實驗注意事項1、 防止電源兩端碰線短路。2、 正確的選定毫安表I1,I3 (020mA),I2(01mA)和電壓表的量程。3、 用指針電流表進行測量時,若指針反偏(電流為負值時),必須調換電流表極性,此時讀得的電流值必須冠以負號。第5頁/共96頁先接線后接通電源,先關斷電

3、源后拆線在實驗箱通電前直流穩(wěn)壓電源及恒流源用旋鈕調至零點。穩(wěn)壓源輸出不允許短路,恒流源輸出不允許開路,以防燒壞電源(注意線頭) 第6頁/共96頁六、實驗報告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選定實驗電路中的任一個節(jié)點,驗證KCL的正確性。2、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選定實驗電路中的任一個閉和回路,驗證KVL的正確性。3、誤差原因分析。4 4、心得體會及其他。 第7頁/共96頁寫實驗報告的要求:1、 實驗目的2、 實驗原理3、 實驗設備4、 實驗內容(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5、 實驗總結(誤差分析、心得、體會) 第8頁/共96頁預習思考題:1、根據(jù)圖1-1的電路參數(shù),計算出待測電流I1,I2,I3和各電阻上電壓值,計入表中,以便

4、實驗測量時,可正確選定毫安表和電壓表的量程。2、實驗中,若用指針毫安表測各支路電流,什么情況下可能出現(xiàn)毫安表指針反偏,應如何處理,在記錄數(shù)據(jù)時應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數(shù)字毫安表進行測量時,則會有什么顯示呢?第9頁/共96頁實驗二、疊加原理的驗證一、實驗目的 驗證線性電路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并驗證元件的功率不能疊加,從而加深對線性電路的比例性和疊加性的認識和理解第10頁/共96頁二、實驗原理疊加原理指出:在有幾個獨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線性電路中,通過每一個元件的電流或其兩端的電壓,可以看成是由每一個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在該元件上所產(chǎn)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shù)和。線性電路的齊次性是指當激勵信號增加或減小K倍時,電路的

5、響應也將增加或減小K倍。 第11頁/共96頁三、實驗設備:序號名 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1直流穩(wěn)壓電源+12V1 2直流可調穩(wěn)壓電源012V1 3萬用表 1 4直流數(shù)字電壓表 1DICE-DG5直流數(shù)字毫安表 1DICE-DG6疊加原理實驗電路板 1 第12頁/共96頁四、實驗內容: 實驗電路如圖2-1所示。+12V-+6V-R1R2EI1I21K圖1-1510510I3R3BR4R5F510330DE2E1CAS1S3S2第13頁/共96頁1、按圖2-1,E1=+12V,E2為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源,調至+6V。2 2、令E1電源單獨作用時(將開關S1投向E1側,開關S2投向短路側),用直流數(shù)字電壓

6、表和直流數(shù)字毫安表測量各支路電流及各電阻元件兩端電壓,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中。 第14頁/共96頁測量項目實驗內容E1(V)E2(V)I1(mA)I2(mA)I3(mA)UAB(V)UCD(V)UAD(V)UD E(V)UF A(V)E1單獨作用 E2單獨作用 E1、E2共同作用 2E2單獨作用 第15頁/共96頁3、令E2電源單獨作用時(將開關S1投向短路側,開關S2投向E2側),重復實驗步驟2的測量和記錄。4、令E1和E2共同作用時(開關S1和 S2分別投向E1和E2側),重復實驗步驟2的測量和記錄。5 5、將E2的數(shù)值調至+12V,重復上述第3項的測量并記錄。 第16頁/共96頁6 6、將R5換

7、成一只二極管IN4007(即將開關S3投向二極管D側)重復15的測量過程,數(shù)據(jù)記入表格中。 測量項目實驗內容E1(V)E2(V)I1(mA)I2(mA)I3(mA)UAB(V)UCD(V)UAD(V)UD E(V)UFA(V)E1單獨作用 E2單獨作用 E1、E2共同作用 2E2單獨作用 第17頁/共96頁五、實驗注意事項1、應注意儀表的極性,及數(shù)據(jù)表格中“+、-”號的記錄。2 2、注意數(shù)字電壓表、電流表檔的及時更換。 第18頁/共96頁六、預習思考題1、疊加原理中E1、E2分別單獨作用,在實驗中應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將不作用的電源(E1或E2)置零(短接)?2 2、實驗電路中,若有一個電阻器改

8、為二極管,試問疊加原理的疊加性與齊次性還成立嗎?為什么 第19頁/共96頁七、實驗報告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線性電路的疊加性與齊次性。2、各電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疊加原理計算得出?試用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并作結論。3、通過實驗步驟6及分析表格中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樣的結論?4、 心得體會及其他第20頁/共96頁實驗三、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一、實驗目的1. 掌握電源外特性的測試方法2. 驗證電壓源與電流源的等效變換的條件 第21頁/共96頁二、實驗原理1.一個直流穩(wěn)壓電源在一定的電流范圍內,具有很小的內阻,在實用中,常將它視為一個理想的電源,即其輸出電壓不隨負載電流而變,其伏安特性U=f(I)是

9、一條平行于I軸的直線。一個恒流源在使用中,在一定的電壓范圍內,可視為一個理想的電流源,即其輸出電流不隨負載的改變而變。第22頁/共96頁2一個實際的電壓源(或電流源),其端電壓(或輸出電流)不可能不隨負載而變,因為它具有一定的內阻值。故在實驗中,用一個小阻值的電阻(或大電阻)與理想電壓源(或理想電流源 )相串聯(lián)(或并聯(lián))來模擬一個電壓源(或電流源)的情況。 第23頁/共96頁3一個實際的電源,就其外部特性而言,既可以看成是一個電壓源,又可以看成是一個電流源。若視為電壓源,則可用一個理想的電壓源ES與一個電阻R0相串聯(lián)的組合來表示;若視為電流源,則可用一個理想的電流源IS與一電導g0相并聯(lián)的組合

10、來表示,若它們向同樣的負載供出同樣大小的電流和電壓,則稱這兩個電源是等效的,即其具有相同的外特性。 第24頁/共96頁一個電壓源與一個電流源等效變換的條件為 或,REI0SS00R1g ,gIE0SS00g1R第25頁/共96頁序號名 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1恒流源010mA1 2直流可調穩(wěn)壓電源012V1 3電阻箱 1 4直流數(shù)字電壓表 1 5指針毫安表 0-20mA1 6實驗電路板 1 三、實驗設備: 第26頁/共96頁四、實驗內容:1. 測定電壓源的外特性(1)按圖31(a)接線,ES為+6V直流穩(wěn)壓電源,視為理想電壓源,RL為可調電阻箱,調節(jié)RL阻值,記錄電壓表和電流表讀數(shù)。 RL()2

11、00015001000800500300200U(V) I(mA) 第27頁/共96頁(2)按圖31(b)接線,虛線框可模擬為一個實際的電壓源,調節(jié)RL阻值,記錄兩表讀數(shù)。RL()200015001000800500300200U(V) I(mA) 第28頁/共96頁+ -mAV+_+ES-6V+ -R1R210K200(a)mAV+-6VR1R210K2 0 0(b)R051圖31+ES-第29頁/共96頁2測定電流源的外特性按圖32接線,IS為直流恒流源,視為理想電流源,調節(jié)其輸出為5mA,令R0分別為1K和,調節(jié)RL阻值,記錄這兩種情況下的電壓表和電流表讀數(shù)。第30頁/共96頁+ -mA

12、V+-10KR01K或5mAIS圖32RL第31頁/共96頁RL()0 0200400600800100020005000I(mA) U(V) RL()0 0200400600800100020005000I(mA) U(V) R0=1KR0=第32頁/共96頁3. 測定電源等效變換的條件按圖33接線,首先讀取33(a)線路兩表的讀數(shù),然后調節(jié)33(b)線路中恒流源IS(取R0=R0),令兩表的讀數(shù)與33(a)的數(shù)值相等,記錄IS之值,驗證等效變換條件的正確性。第33頁/共96頁+ -mAV+ -R1200(a)mAV+-ISR1200(b)RS圖33ES+-1KRS6V1K第34頁/共96頁

13、五、實驗注意事項1在測試電壓源外特性時,不要忘記測空載時的電壓值;在改變負載時,不容許負載短路。測試電流源外特性時,不要忘記測短路時的電流值;在改變負載時,不容許負載開路。2換接線路時,必須關閉電壓開關。3直流儀表的接入應注意極性與量程。 第35頁/共96頁六、預習思考題1分析理想電壓源和電壓源(理想電流源和電流源)輸出端短路(開路)情況時,對電源的影響。2電壓源與電流源的外特性為什么呈下降變化趨勢,理想電壓源和理想電流源的輸出在熱和負載下是否保持恒值? 第36頁/共96頁七、實驗報告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電源的四條外特性,并總結、歸納各類電源的特性。2從實驗結果,驗證電源等效變換的條件。3心得體

14、會及其他。第37頁/共96頁實驗四、戴維南定理有源二端網(wǎng)絡等效參數(shù)的測定一、實驗目的1. 驗證戴維南定理的正確性,加深 對該定理的理解。2. 掌握測量有源二端網(wǎng)絡等效參數(shù)的一般方法。第38頁/共96頁二、實驗原理1、任何一個線性含源網(wǎng)絡,如果僅研究其中一條支路的電壓和電流,可將電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個有源二端網(wǎng)絡(或稱為含源一端口網(wǎng)絡)。戴維南定理指出:任何一個線性有源網(wǎng)絡,總可以用一個等效電壓源來代替,此電壓源的電動勢ES等于這個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開路電壓UOC,其等效內阻R0等于該網(wǎng)絡中所有獨立源均置零時的等效電阻。UOC和 R0稱為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等效參數(shù)。 第39頁/共96頁2、有源二端網(wǎng)絡

15、等效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1)開路電壓、短路電流法在有源二端網(wǎng)絡輸出端開路時,用電壓表直接測其輸出端的開路電壓UOC,然后再將其輸出端短路,用電流表測其短路電流ISC,則內阻為 SCOC0IUR 第40頁/共96頁(2)伏安法用電壓表、電流表測出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外特性如圖4-1所示。根據(jù)外特性曲線求出斜率tg,則內阻用伏安法,主要是測量開路電壓及電流為額定值時的輸出端電壓值UN,則內阻為SCOC0IUIUtgRNNOC0IUUR第41頁/共96頁圖4-1AB0UOCISCIUIU若二端網(wǎng)絡的內阻值很低時,則不宜測其短路電流。第42頁/共96頁(3)半電壓法如圖4-2所示,當負載電壓為被測網(wǎng)絡開路電壓一

16、半時,負載電阻(有電阻箱的讀數(shù)確定)即為被測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等效內阻值。R0RL+E-V E/2被測有源網(wǎng)絡圖4-2第43頁/共96頁(4)零示法在測量具有高內阻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開路電壓時,用電壓表進行直接測量會造成較大的誤差,為了消除電壓表內阻的影響,往往采用零示測量法,如圖4-3所示。R0+E-+ - V 被測有源網(wǎng)絡圖4-3穩(wěn)壓電源+ U -第44頁/共96頁 零示法測量原理是用一低內阻的穩(wěn)壓電源與被測有源二端網(wǎng)絡進行比較,當穩(wěn)壓電源的輸出電壓與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開路電壓相等時,電壓表的讀數(shù)將為“0”,然后將電路斷開,測量此時穩(wěn)壓電源的輸出電壓,即為被測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開路電壓。第45頁/共96頁

17、序號名 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1直流穩(wěn)壓電源+12V1 2直流可調穩(wěn)壓電源012V1 3萬用表 1 4直流數(shù)字電壓表 1 5指針毫安表020mA1 6戴維南定理實驗電路板 1 三、實驗設備: 第46頁/共96頁四、實驗內容:1. 用開路電壓、短路電流法測定戴維南等效電路的UOC和R0。按圖4-4(a)電路接入穩(wěn)壓電源ES和恒流源IS及可變電阻箱RL,測定UOC和R0。UOC(V)ISC(mA)R0=UOC/ ISC() 第47頁/共96頁(a) +mA - RLR2R1R3R4R0510510300200102K 12V+ -USR0RL+U-(b)+UOC-圖4-4第48頁/共96頁2. 負載

18、實驗按圖4-4(a)改變RL阻值,測量有源二端網(wǎng)絡的外特性。0 020040060080010002000 RL()U(V)I(mA)第49頁/共96頁3. 驗證戴維南定理用一只1K的電位器,將其阻值調整到等于按步驟“1”所得的等效電阻R0之值,然后令其與直流穩(wěn)壓電源(調到步驟“1”時所測得的開路電壓UOC之值)相串聯(lián),如圖4-4(b)所示,仿照步驟“2”測其外特性,對戴氏定理進行驗證。0 020040060080010002000 RL()U(V)I(mA)第50頁/共96頁4. 測定有源二端網(wǎng)絡等效電阻(又稱輸入端電阻)的其它方法:將被測有源網(wǎng)絡內的所有獨立源置零(將電流源IS斷開;去掉電

19、壓源,并在源電壓端所接的兩點用一根短路導線相連),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萬用電表的歐姆檔去測定負載RL開路后輸出端兩點間的電阻,此即被測網(wǎng)絡的等效內阻R0或稱網(wǎng)絡的輸入端電阻Ri。5. 用半電壓法和零示法測量被測網(wǎng)絡的等效內阻R0及其開路電壓UOC,線路及數(shù)據(jù)表格自擬。第51頁/共96頁五、實驗注意事項1、 注意測量時,電流表測量的更換。2、 步驟“4”中,電源置零時不可將穩(wěn)壓源短接。3、 用萬用電表直接測R0時,網(wǎng)絡內的獨立源必須先置零,以免損壞萬用電表,其次,歐姆檔必須經(jīng)調零后再進行測量。4、 改接線路時,要關掉電源。第52頁/共96頁六、預習思考題1、 在求戴維南等效時,作短路實驗,測I

20、SC的條件是什么?在本實驗中可否直接作負載短路實驗?請實驗前對線路4-4(a)預先作好計算,以調整實驗線路及測量時可準確地選取電表的量程。2、 說明測有源二端網(wǎng)絡開路電壓及等效電阻的幾種方法,并比較其優(yōu)缺點。第53頁/共96頁七、實驗報告1、 根據(jù)步驟2和3,分別繪出曲線,驗證戴維南定理的正確性,并分析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2、 根據(jù)步驟1、4、5各種方法測得的UOC和R0與預習時電路計算的結果作比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3、 歸納總結實驗結果。心得體會及其它。 第54頁/共96頁實驗五、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實驗研究一、實驗目的 通過測試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轉移參數(shù),進一步理解

21、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對受控源的認識和理解。第55頁/共96頁二、實驗原理1、電源有獨立電源(如電池、發(fā)電機等)與非獨立電源(或稱為受控源)之分。受控源與獨立源不同點是:獨立源的電動勢或電激流是某一固定的數(shù)值或是某一時間的函數(shù),它不隨電路其余部分的狀態(tài)而變,而受控源的電動勢或電激流則是隨電路中另一支路的電壓或電流而變的一種電源。第56頁/共96頁 受控源又與無源元件不同,無源元件兩端的電壓和它自身的電流有一定的函數(shù)關系,而受控源的輸出電壓或電流則和另一支路(或元件)的電流或電壓有某種函數(shù)關系。第57頁/共96頁2 2、獨立源與無源元件是二端器件,受控源則是四端器件,或稱為雙口元件,它有一對輸入

22、端(U1、I1)和一對輸出端(U2、I2)。輸入端用以控制輸出端電壓或電流的大小,施加于輸入端控制量可以是電壓或電流,因而有兩種受控電壓源(即VCVS和CCVS)和兩種受控電流源(即VCCS和電流控制CCCS)。 第58頁/共96頁3、當受控源的電壓(或電流)與控制支路的電壓(或電流)成正比變化時,則該受控源是線性的。第59頁/共96頁 理想受控源的控制支路只有一個獨立變量(電壓或電流),另一個獨立變量等于零,即從輸入口看,理想受控源或者是短路(即輸入電阻R1=0,因而輸入電壓U1=0)或者是開路(即輸入電導G1=0,因而輸入電流I1=0);從輸出口看,理想受控源或是一個理想電壓源或者是一個理

23、想電流源,如圖5-1所示。第60頁/共96頁圖5-1CCCSCCVSVCVS+U1-+U2-+U2-I1I1I2rmI1I1U1VCCS+U1-I2gmU1第61頁/共96頁1、 受控源的控制端的關系式稱為轉移函數(shù)。四種受控源的定義及其轉移函數(shù)參量的定義如下:(1)壓控電壓源(VCVS),U2=f(U1),=U2/U1稱為轉移電壓比(或電壓增益)。(2)壓控電流源(VCCS),I2=f(U1),gm=I2/U1稱為轉移電導。(3)流控電壓源(CCVS),U2=f(I1),rm=U2/I1稱為轉移電阻。(4)流控電流源(CCCS),I2=f(I1),=I2/I1稱為轉移電流比(或電流增益)。第6

24、2頁/共96頁序號名 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1可調直流穩(wěn)壓電源012V1 2可調恒流源010mA1 3可變電阻箱 1 4直流數(shù)字電壓表 1 5指針毫安表01mA 020mA1 6受控源實驗電路板 1 三、實驗設備 第63頁/共96頁四、實驗內容1、測量受控源VCCS的轉移特性IL=f(U1)及負載特性IL =f(U2),實驗線路如圖5-2所示。第64頁/共96頁RLVCCSI2_ + U1+-gmU1I1圖5-2+U2-第65頁/共96頁(1)固定RL=2K,調節(jié)穩(wěn)壓電源的輸出電壓U1,測量相應的IL值,繪制IL=f(U1)曲線,并由其線性部分求出轉移電導gm。U1(V)00.51.01.522

25、.533.5 IL(mA) 第66頁/共96頁(2)保持U1=2V,調節(jié)電阻箱RL的阻值,測U2及IL,繪制負載特性曲線IL =f(U2)。 RL(K) 5020108421U2(V) IL(mA) 第67頁/共96頁2、測量受控源CCVS的轉移特性U2=f(I1)及負載特性U2=f(IL),實驗線路如圖5-3所示。+U2-CCVSI2+-rmI1RLI1圖5-3I1第68頁/共96頁(1)固定RL=2K,調節(jié)恒流源的輸出電流I1,使其在0.050.7mA范圍內取8個數(shù)值,測量U2值,繪制U2=f(I1)曲線,并由其線性部分求出轉移電阻rm。I1(mA)0.040.120.20.320.40.

26、520.60.72U2(V) 第69頁/共96頁(2)保持I1=0.5mA,調節(jié)電阻箱RL的阻值,測U2及IL,繪制負載特性曲線U2=f(IL)。 RL(K)12345678U2(V) IL(mA) 第70頁/共96頁五、實驗注意事項1、每次組裝線路,必須事先斷開供電電源,但不必關閉電源總開關。2、用恒流源供電的實驗中,不要使恒流源的負載開路。第71頁/共96頁預習思考題1、 受控源和獨立源相比有何異同點?比較四種受控源的代號、電路模型、控制量與被控制量的關系如何?2、 四種受控源中的rm、gm、的意義是什么?如何測得?3、 若受控源控制量的極性反向,試問其輸出極性是否發(fā)生變化?4、 受控源的

27、控制特性是否適合于交流信號?5、如何由兩個基本的CCVS和VCCS獲其它兩個CCCS和VCVS,它們的輸入輸出如何連接?第72頁/共96頁實驗報告1、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繪出四種受控源的轉移特性和負載特性曲線,并求出相應的轉移參量。2、對預習思考題作必要的回答。3、對實驗結果作出合理地分析和結論,總結對四種受控源的認識和理解。4、心得體會及其它。第73頁/共96頁實驗六、RC一階電路的響應測試一、實驗目的1. 測定RC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零狀態(tài)響應及完全響應。2. 學習電路時間常數(shù)的測量方法。3掌握有關微分電路和積分電路的概念。4學會用示波器測繪圖形。第74頁/共96頁二、實驗原理1、動態(tài)網(wǎng)絡

28、的過度過程是十分短暫的單次變化過程,對時間常數(shù)較大的電路,可用慢掃描長余輝示波器觀察光點移動的軌跡。然而能用一般的雙蹤示波器觀察過度過程和測量有關的參數(shù),必須使這種單次變化的過程重復出現(xiàn)。第75頁/共96頁為此,我們利用信號發(fā)生器輸出的方波來模擬階躍激勵信號,即令方波輸出的上升沿作為零狀態(tài)響應的正階躍激勵信號,如圖6-1(a)所示,方波下降沿作為零輸入響應的負階躍激勵信號,如圖6-1(b)所示,只要選擇方波的重復周期遠大于電路的時間常數(shù)。電路在這樣的方波序列脈沖信號的激勵下,它的響應和直流接通與斷開的過度過程是基本相同的。第76頁/共96頁E0圖6-1激勵信號E0(a)(b)第77頁/共96頁

29、2、RC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和零狀態(tài)響應分別按指數(shù)規(guī)律衰減和增長,其變化和快慢決定于電路的時間常數(shù)。第78頁/共96頁3、時間常數(shù)的測定方法用示波器測得零輸入響應的波形如圖6-2(a)所示。根據(jù)一階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當 時, ,此時所對應的時間就等于,亦可用零狀態(tài)響應波形增長到0.632E所對應的時間測得,如圖6-2(c)所示。/ tEeEeURC/ tCt E368. 0UC第79頁/共96頁(a)零輸入響應0.368E響應信號UC0E第80頁/共96頁+ E-(b)RC一階電路+ UC-R第81頁/共96頁(c)零狀態(tài)響應0.632E響應信號UC0E第82頁/共96頁4、微分電路和積分電路

30、是RC一階電路中較典型的電路,它對電路元件參數(shù)和輸入信號的周期有著特定的要求。一個簡單的RC串聯(lián)電路,在方波序列脈 沖 的 重 復 激 勵 下 , 當 滿 足 時(T為方波脈沖的重復周期),且由R端作為響應輸出,這就成了一個微分電路,因為此時電路的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微分成正比,如圖6-3(a)所示。2/TRC第83頁/共96頁若將圖6-3(a)中的R與C位置調換一下,即由C端作為響應輸出,且電路參數(shù)的選擇滿足 條件時,如圖6-3(b)所示,稱為積分電路,因為此時電路的輸出信號電壓與輸入信號電壓的積分成正比。 從輸出波形看,上述兩個電路均起著波形變換的作用,請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與記錄。 2/TRC 第84頁/共96頁UiTRRCT/2(a)微分電路C第85頁/共96頁UiT+ UC-CRRCT/2(b)積分電路第86頁/共96頁序號名 稱型號與規(guī)格數(shù)量備注1脈沖信號發(fā)生器 1 2雙蹤示波器 1 3動態(tài)電路實驗板 1 三、實驗設備第87頁/共96頁四、實驗內容 實驗線路板的結構如圖6-4所示,認清R、C元件的布局及其標稱值,各開關的通斷位置等等。 +Ui-圖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