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三字經(jīng)與企業(yè)管理培訓三字經(jīng)與企業(yè)管理培訓三字經(jīng)與企業(yè)管理培訓講師:譚小芳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三三 字字 經(jīng)經(jīng)20212021年修訂版年修訂版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自宋末元初誕生以來,歷經(jīng)元明清以至自宋末元初誕生以來,歷經(jīng)元明清以至民國,迄今已有七百余年歷史,在中國傳統(tǒng)蒙學教民國,迄今已有七百余年歷史,在中國傳統(tǒng)蒙學教材中最有影響,為歷代學者所推重。材中最有影響,為歷代學者所推重。 ?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共一千多字,以通俗的文字將中國文化共一千多字,以通俗的文字將中國文化各部
2、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各部類的知識揉合在一起,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一部文、地理、倫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一部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簡史。高度濃縮的中國文化簡史。?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簡介簡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必將生生不息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的作者的作者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開始流通,明清時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開始流通,明清時期真正流傳開來。關于期真正流傳開來。關于?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代說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代說法不一,但是大多
3、數(shù)學者的意見,傾向于法不一,但是大多數(shù)學者的意見,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以課家塾的說法。,以課家塾的說法。 王應麟王應麟1223-12961223-1296年,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年,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祖籍河南開封,身,是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祖籍河南開封,后遷居浙江鄞縣今寧波鄞州區(qū),歷事南宋理宗、度宗、后遷居浙江鄞縣今寧波鄞州區(qū),歷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書。王應麟博學多才,對經(jīng)史子集、恭帝三朝,位至吏部尚書。王應麟博學多才,對經(jīng)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滅亡以后,他隱居鄉(xiāng)里,
4、閉門謝客,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南宋滅亡以后,他隱居鄉(xiāng)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著書立說。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的版本很多,從歷史上看的版本很多,從歷史上看,?,?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自宋末元初自宋末元初成書之后成書之后, ,后世對它進行注釋訓解、重訂、續(xù)補、改編、仿后世對它進行注釋訓解、重訂、續(xù)補、改編、仿作的工作一直就沒有中斷過。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作的工作一直就沒有中斷過。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 ?節(jié)增三字節(jié)增三字經(jīng)經(jīng)? ?、? ?廣三字經(jīng)廣三字經(jīng)? ?、? ?演三字經(jīng)演三字經(jīng)? ?等等。明代中期等等。明代中期, ,出現(xiàn)了出現(xiàn)了? ?三三字經(jīng)字經(jīng)? ?的注本的
5、注本, ,即趙南星的即趙南星的? ?三字經(jīng)注三字經(jīng)注?,?,后王相于康熙五年后王相于康熙五年(1666)(1666)撰著撰著? ?三字經(jīng)訓詁三字經(jīng)訓詁?,?,更成為此后各種注本的根底。嘉更成為此后各種注本的根底。嘉慶以后慶以后, ,隨著隨著?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在社會上的廣泛流行在社會上的廣泛流行, ,至道光時期至道光時期, ,集集中出現(xiàn)了各種中出現(xiàn)了各種?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的注釋本、翻譯本和訂補本。的注釋本、翻譯本和訂補本。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的版本的版本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民國初年民國初年, ,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又對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又對?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
6、?進行了重新修訂,作進行了重新修訂,作? ?重訂三字經(jīng)重訂三字經(jīng)? ?,15961596字,成為字,成為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的版本的版本 2021.4 2021.4,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發(fā)行? ?三三字經(jīng)字經(jīng)? ?修訂版。該修訂版由寧波市鄞州區(qū)有關修訂版。該修訂版由寧波市鄞州區(qū)有關部門牽頭,以明朝趙南星本為底本,參考王部門牽頭,以明朝趙南星本為底本,參考王相、賀興思、章太炎本,補充了一些知識性相、賀興思、章太炎本,補充了一些知識性語句,增強了勸學特色。語句,增強了勸學特色。 章太炎章太炎,名炳麟,號太炎,是我國近代著
7、名的,名炳麟,號太炎,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在文學、史學、語言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學者,在文學、史學、語言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學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 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內容劃分內容劃分 第一局部: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第一局部: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17; 第二局部:教育的內容和順序第二局部:教育的內容和順序811; 第三局部:根本的文化常識第三局部:根本的文化常識1231; 第四局部:中國文化的重要經(jīng)典和讀書的第四局部:中國文化的重要經(jīng)典和讀書的 次第次第3248 ; 第五局部:中國通史綱要第五局部:中國通史綱要49 77 ; 第六局
8、部:勤學致有第六局部:勤學致有78-終。終。通常將通常將?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全文劃分為六個局部全文劃分為六個局部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都很接近,只是由于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都很接近,只是由于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彼此的本性就會逐漸相差得遠。后天的學習環(huán)境不一樣,彼此的本性就會逐漸相差得遠。 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的方法,如果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專心一意,始終不懈。最重要的就是要專心一意,始終不懈。1. 1. 初:開始的時候,這里是說人剛出生的時候。初:開始的時候,這里
9、是說人剛出生的時候。 2. 2. 性:本性、天性性:本性、天性 3. 3. 習:后天的習慣;習性。習:后天的習慣;習性。4. 4. 茍:如果;假設。茍:如果;假設。 5. 5. 乃:于是。乃:于是。 6. 6. 遷:遷移,改變。遷:遷移,改變。 7. 7. 道:方法,道理。道:方法,道理。 8. 8. 貴:可貴,珍貴。貴:可貴,珍貴。 9. 9. 專:專心致志。專:專心致志。 1. 1. 人之初人之初 性本善性本善 性相近性相近 習相遠習相遠2. 2. 茍不教茍不教 性乃遷性乃遷 教之道教之道 貴以專貴以專三字經(jīng)正文及釋義三字經(jīng)正文及釋義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古時候,孟
10、子的母親擇鄰而居,曾三次搬家,最后選擇在學古時候,孟子的母親擇鄰而居,曾三次搬家,最后選擇在學校附近住下來,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孟子學習校附近住下來,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孟子學習不努力,孟母就割斷織布機上的線來教導孟子。不努力,孟母就割斷織布機上的線來教導孟子。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五個兒子都很有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成就,同時科舉成名。 1.1.處:居住。處:居住。 2. 2. 子:子女,這里指的是孟子。子:子女,這里指的是孟子。 3. 3. 不學:逃學或指不用心學習。不學:逃學或指不用心學習。 4. 4.
11、 機杼:機,織機;杼,機杼:機,織機;杼,zhzh,梭子。,梭子。 5. 5. 竇燕山:竇禹均,五代燕山人,聘名儒做其兒子的老師,竇燕山:竇禹均,五代燕山人,聘名儒做其兒子的老師, 五個兒子都考中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進士。 6. 6. 義方:好的方法,亦指圣賢教誨的義理。義方:好的方法,亦指圣賢教誨的義理。 7. 7. 揚:稱頌、傳播。揚:稱頌、傳播。3. 3. 昔孟母昔孟母 擇鄰處擇鄰處 子不學子不學 斷機杼斷機杼4. 4. 竇燕山竇燕山 有義方有義方 教五子教五子 名俱揚名俱揚三字經(jīng)正文及釋義三字經(jīng)正文及釋義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生養(yǎng)子女,僅僅是供給吃穿而不好好教
12、育,是父親的生養(yǎng)子女,僅僅是供給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親的過錯。教育不嚴格,是做老師的失職。過錯。教育不嚴格,是做老師的失職。 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小時候不好好小孩子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小時候不好好學習,長大了能有什么作為呢?學習,長大了能有什么作為呢?1.1.養(yǎng)養(yǎng):撫養(yǎng)。:撫養(yǎng)。 2.2.惰惰:懶惰,這里指失職。:懶惰,這里指失職。 3.3.子子:子女。:子女。 4.4.宜宜:應該。:應該。 5.5.幼幼:年紀小的時候。:年紀小的時候。 6.6.何為何為:做什么。:做什么。5. 5. 養(yǎng)不教養(yǎng)不教 父之過父之過 教不嚴教不嚴 師之惰師之惰6. 6. 子不學子不學 非所宜
13、非所宜 幼不學幼不學 老何為老何為三字經(jīng)正文及釋義三字經(jīng)正文及釋義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玉石不經(jīng)過打磨雕刻,是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的;玉石不經(jīng)過打磨雕刻,是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的;人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人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做人子女,小的時候就要親近良師和益友,以便從做人子女,小的時候就要親近良師和益友,以便從他們那里學習為人處事的禮節(jié)和知識。他們那里學習為人處事的禮節(jié)和知識。 1. 1.琢琢:雕琢。:雕琢。 2. 2. 器器:有用的材料。:有用的材料。 3.3.義義:道義,倫理。:道義,倫理。 4. 4. 少少:年少。:年少。 5.5.親:親:親
14、近、尊敬。親近、尊敬。7. 7. 玉不琢玉不琢 不成器不成器 人不學人不學 不知義不知義8. 8. 為人子為人子 方少時方少時 親師友親師友 習禮儀習禮儀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東漢人黃香,九歲時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這是每個孝順父母的人都應該實行和效仿的。 漢代人孔融四歲就知道長幼有序,吃梨的時候,把大漢代人孔融四歲就知道長幼有序,吃梨的時候,把大的梨讓給哥哥吃。幼弟敬重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的梨讓給哥哥吃。幼弟敬重兄長、友愛謙讓的道理,是每個人從小就應該知道的。是每個人從小
15、就應該知道的。1.香香:黃香,東漢湖北安陸人,博通經(jīng):黃香,東漢湖北安陸人,博通經(jīng) 典,官到尚書令。典,官到尚書令。2. 執(zhí)執(zhí):應該做的事。:應該做的事。 3. 融融:指孔融,東漢魯國人。:指孔融,東漢魯國人。9. 9. 香九齡香九齡 能溫席能溫席 孝于親孝于親 所當執(zhí)所當執(zhí) 10. 10. 融四歲融四歲 能讓梨能讓梨 弟于長弟于長 宜先知宜先知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友愛兄弟的道理,其次是一個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友愛兄弟的道理,其次是多讀看,長見聞,知道算術知識,認識文字,通曉文理。多讀看,長見聞,知道算術知識,認識文字,通曉文理。 一到
16、十是根本的數(shù)字,然后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一到十是根本的數(shù)字,然后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變化下去。一直變化下去。1.1.孝:孝順父母。孝:孝順父母。 2.2.弟:即悌,弟:即悌,t,t,兄弟友愛。兄弟友愛。3.3.知:明白。知:明白。 4.4.數(shù):數(shù)學,算術數(shù):數(shù)學,算術 。 5.5.文:文字、文理。文:文字、文理。 6.6.而:及、與承上啟下的連接詞。而:及、與承上啟下的連接詞。 11. 11. 首孝弟首孝弟 次見聞次見聞 知某數(shù)知某數(shù) 識某文識某文12. 12. 一而十一而十 十而百十而百 百而千百而千 千而萬千而萬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
17、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陽、月亮、星星。 三綱是指人與人之間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那三綱是指人與人之間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準那么,即君王與臣子之間要忠愛有義,父母子女么,即君王與臣子之間要忠愛有義,父母子女之間要慈孝相親,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之間要慈孝相親,夫妻之間要和順相處。1.1.三才:指天、地、人。三才:指天、地、人。? ?周易周易? ?最早最明確最系統(tǒng)最深刻地提出了最早最明確最系統(tǒng)最深刻地提出了 “ “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 ? ?易說易說 卦卦? ?:“是以是
18、以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 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 ?易易? ?六通而成卦。六通而成卦。2.2.三光:太陽、月亮與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線來源,稱為三光:太陽、月亮與星星都是地球上的光線來源,稱為“三光。三光。3.3.綱:要點、法那么。綱:要點、法那么。 4. 4.君:國家的元首。君:國家的元首。 5.5.親:指父子之間慈孝相親。親:指父子之間慈孝相親。 6.6.順:和順相處。順:和順相處。 13. 13. 三才者三才者 天地人天地人 三光者三光者 日月星日月星 14. 14. 三綱者三綱
19、者 君臣義君臣義 父子親父子親 夫婦順夫婦順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四季不斷循環(huán)運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四季不斷循環(huán)運轉,永無盡頭。轉,永無盡頭。 東、南、西、北,叫作東、南、西、北,叫作“四方,是指各個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1.1.曰曰:稱為,叫做,并有表示列舉的作用。:稱為,叫做,并有表示列舉的作用。 2.2.四時四時:四季。:四季。 3.3.運運:運行,轉動。:運行,轉動。 4.4.窮窮:窮盡,完了。:窮盡,完了。
20、 5.5.四方四方:東、南、西、北四個方位。:東、南、西、北四個方位。 6.6.應應:相應、適應。:相應、適應。 7.7.中中:中央。:中央。15. 15. 曰春夏曰春夏 曰秋冬曰秋冬 此四時此四時 運不窮運不窮16. 16. 曰南北曰南北 曰西東曰西東 此四方此四方 應乎中應乎中北北西西東東南南中中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知識分子、農民、工人和商人,是國家不可缺少的棟梁,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局部。梁,稱為四民,這是社會重要的組成局部。 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去、入四我們的祖先把說話聲音的聲調分為平、上
21、、去、入四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種。四聲的運用必須和諧,聽起來才能使人舒暢。 筆、墨、紙、硯,是我國獨有的文書工具,被稱為文筆、墨、紙、硯,是我國獨有的文書工具,被稱為文房四寶。房四寶。17. 17. 曰士農曰士農 曰工商曰工商 此四民此四民 國之良國之良18. 18. 曰平上曰平上 曰去入曰去入 此四聲此四聲 宜調葉宜調葉19. 19. 曰筆墨曰筆墨 曰紙硯曰紙硯 此四寶此四寶 藏文房藏文房 士:知識分子。士:知識分子。 良:優(yōu)良的,良好的。良:優(yōu)良的,良好的。調:調:tiotio,聲音和諧。,聲音和諧。葉:葉:xixi,通,通“協(xié),指協(xié)調。協(xié),指協(xié)調。文房:起于我國南
22、北朝時期,指文人的書房。文房:起于我國南北朝時期,指文人的書房。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水、火、木、金、土此五行,其根本來源在于天水、火、木、金、土此五行,其根本來源在于天地自然之數(shù)理。地自然之數(shù)理。 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不可怠慢疏忽。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不可怠慢疏忽。1.1.五行:古代思想家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最根本的物質五行:古代思想家認為水、火、木、金、土五種最根本的物質 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 互制約,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ブ萍s,處于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2.2
23、.本:根據(jù)、起源。本:根據(jù)、起源。 3.3.數(shù):是術數(shù)的簡稱,以陰陽五行生、克、共、化的道理,推測數(shù):是術數(shù)的簡稱,以陰陽五行生、克、共、化的道理,推測 人事吉兇,叫作術數(shù),也叫數(shù)命、數(shù)理、命理等。人事吉兇,叫作術數(shù),也叫數(shù)命、數(shù)理、命理等。4.4.仁:仁慈、有愛心。仁:仁慈、有愛心。 5. 5.義:公正言行。義:公正言行。6.6.禮:人類交往規(guī)那么。禮:人類交往規(guī)那么。 7. 7.智:才智。智:才智。8.8.常:恒常、永遠存在、不能改變。常:恒常、永遠存在、不能改變。 9. 9.紊:紊:wnwn,亂。,亂。20. 20. 曰水火曰水火 木金土木金土 此五行此五行 本乎數(shù)本乎數(shù) 21. 21.
24、 曰仁義曰仁義 禮智信禮智信 此五常此五常 不容紊不容紊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22. 22. 稻梁菽稻梁菽 麥黍稷麥黍稷 此六谷此六谷 人所食人所食23. 23. 馬牛羊馬牛羊 雞犬豕雞犬豕 此六畜此六畜 人所飼人所飼 稻子、高梁、豆子、麥、黍黃米、稷小米稱作稻子、高梁、豆子、麥、黍黃米、稷小米稱作“六谷,是我們人類所食用的主食。六谷,是我們人類所食用的主食。 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人類飼養(yǎng)作為日常馬、牛、羊、雞、狗和豬,這叫六畜,人類飼養(yǎng)作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生活的必需品。 1.1.梁:梁:高粱,因其性涼故稱為梁,有青黃白三種,高粱,因其性涼故稱為梁,有青
25、黃白三種, 都可以釀酒。都可以釀酒。2.2.菽:菽: shsh,是豆類的總稱,包括青赤黃白黑各種豆類。,是豆類的總稱,包括青赤黃白黑各種豆類。3.3.麥:麥:有大麥、小麥、燕麥、黑麥等。有大麥、小麥、燕麥、黑麥等。4.4.黍:黍:shsh,比小米稍大、煮熟以后有黏性的一種黃米。,比小米稍大、煮熟以后有黏性的一種黃米。5.5.稷:稷:jj,又稱粟、谷子、小米,秋種夏熟,要經(jīng)歷四,又稱粟、谷子、小米,秋種夏熟,要經(jīng)歷四 時,似四時之祭,故稱為稷。時,似四時之祭,故稱為稷。6.6.豕豕: shsh,豬。,豬。 7.7.畜:畜:chch,受人類飼養(yǎng)的禽獸。,受人類飼養(yǎng)的禽獸。8.8.飼:飼:喂養(yǎng)。喂養(yǎng)
26、。 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24. 24. 曰喜怒曰喜怒 曰哀懼曰哀懼 愛惡欲愛惡欲 七情俱七情俱25. 25. 匏土革匏土革 木石金木石金 絲與竹絲與竹 乃八音乃八音 喜悅、憤怒、憂傷、恐懼、愛戀、厭惡、欲望,是人人具喜悅、憤怒、憂傷、恐懼、愛戀、厭惡、欲望,是人人具備的七種情志,稱為七情。備的七種情志,稱為七情。 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我國古代人把制造樂器的材料,分為八種,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線與竹子,稱為“八音。八音。1.1.哀:悲傷。哀:悲傷。 2. 2.懼:害怕。懼:害怕。
27、 3. 3.惡:憎恨。惡:憎恨。 4.4.欲:欲望,一種占有念頭,輕那么念念不忘,重那么巧取豪奪。欲:欲望,一種占有念頭,輕那么念念不忘,重那么巧取豪奪。5.5.俱:具備。俱:具備。 6. 6.匏:匏:po,po,匏瓜,古代用作樂器。匏瓜,古代用作樂器。7.7.土:粘土,可做成塤,一種陶制的樂器。土:粘土,可做成塤,一種陶制的樂器。8.8.革:皮革。革:皮革。 9. 9.金:金屬。金:金屬。 10. 10.絲:絲線。絲:絲線。 11.11.八音:這里的八音樂不旦指八種樂器,也指八種不同門類八音:這里的八音樂不旦指八種樂器,也指八種不同門類 的音樂。的音樂。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
28、天下事 26. 26. 高曾祖高曾祖 父而身父而身 身而子身而子 子而孫子而孫27. 27. 孫而曾孫而曾 曾而玄曾而玄 乃九族乃九族 人之倫人之倫 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親,父親生我本身,我生兒子,兒子再生孫子。兒子,兒子再生孫子。孫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孫和孫子再接下去,就是曾孫和玄孫。從高祖父到玄孫稱為玄孫。從高祖父到玄孫稱為“九族。這九族。這“九族代表九族代表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著人的長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統(tǒng)的承續(xù)關系。血統(tǒng)的承續(xù)關系。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28. 28. 父子恩父子恩 夫婦從夫婦從 兄那么友
29、兄那么友 弟那么弟那么恭恭29. 29. 長幼序長幼序 友與朋友與朋 君那么敬君那么敬 臣那么臣那么忠忠30. 30. 此十義此十義 人所同人所同 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父親與兒子之間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間的感情要和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那么要尊敬。順,哥哥對弟弟要友愛,弟弟對哥哥那么要尊敬。 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間相年長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長幼尊卑的次序,朋友之間相處應該講信用,君主要尊重臣子,官吏那么要忠于君主。處應該講信用,君主要尊重臣子,官吏那么要忠于君主。 前面提到的父慈、子孝、夫和、妻順、前面提到的父慈、子孝、夫和
30、、妻順、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兄友、弟恭、朋信、友義、君敬、臣忠,稱為十義,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千萬稱為十義,這是人人都應遵守的,千萬不能違背。不能違背。 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31. 31. 十干者十干者 甲至癸甲至癸 十二支十二支 子至亥子至亥 古代用十干和十二支記數(shù)。古代用十干和十二支記數(shù)?!笆芍傅氖羌资芍傅氖羌?ji)(ji)、乙、乙(y)(y)、丙、丙(bng)(bng)、丁、丁(dng)(dng)、戊、戊(w)(w)、己、己(j)(j)、庚、庚(gng)(gng)、辛辛(xn)(xn)、壬、壬(rn)(rn)、癸、癸(gu)(gu);“十二
31、支指的是子十二支指的是子(z)(z)、丑丑(chu)(chu)、寅、寅(yn)(yn)、卯、卯(mo)(mo)、辰、辰(chn)(chn)、巳、巳(s)(s)、午、午(w)(w)、未、未(wi)(wi)、申、申(shn)(shn)、酉、酉(yu)(yu)、戌、戌(x)(x)、亥、亥(hi)(hi)。1.1.十干:又稱天干,是古代計算年、月、日的記號。十干:又稱天干,是古代計算年、月、日的記號。2.2.十二支:又稱地支,是用來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十二支:又稱地支,是用來計算時間的單位,一 支等于二小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支等于二小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 配,組成六十個根本單位,古人以此作配,組成六
32、十個根本單位,古人以此作 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干支紀干支紀 法。法。 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32. 32. 凡訓蒙凡訓蒙 須講究須講究 詳訓詁詳訓詁 明句明句讀讀33. 33. 為學者為學者 必有初必有初 小學終小學終 至四至四書書 訓蒙是對小孩子的開蒙教育,必須要講究。老師必須把每個字訓蒙是對小孩子的開蒙教育,必須要講究。老師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并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都講清楚,每句話都要解釋明白,并且使學童讀書時懂得斷句。 求學問必有一個開始,首先應當讀求學問必有一個開始,首先應當讀? ?小學小學? ?,把,
33、把? ?小學小學? ?知識學透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了,才可以讀“四書。四書。1.1.訓蒙:指兒童的啟蒙教育。訓,教導。蒙,蒙昧無知。訓蒙:指兒童的啟蒙教育。訓,教導。蒙,蒙昧無知。2.2.訓詁:訓者解也,詁訓詁:訓者解也,詁(g)(g)者古也,所謂訓詁就是用通行的白話者古也,所謂訓詁就是用通行的白話 解釋古文的詞義和字義,后世開展成一門??茖W問,叫解釋古文的詞義和字義,后世開展成一門專科學問,叫 訓詁學。訓詁學。3.3.句:句號,完整句子的標點。句:句號,完整句子的標點。4.4.讀:逗點,為使太長的句子便于誦讀,而稍停頓的標點。讀:逗點,為使太長的句子便于誦讀,而稍停頓的標點。5.5.小學:古
34、代文人編寫的兒童課本,研究字音、字形和意義。小學:古代文人編寫的兒童課本,研究字音、字形和意義。6.6.四書:指四書:指? ?論語論語? ?、? ?孟子孟子? ?、? ?大學大學? ?、? ?中庸中庸? ?四部書。四部書。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34. 34. 論語者論語者 二十篇二十篇 群弟子群弟子 記善言記善言35. 35. 孟子者孟子者 七篇止七篇止 講道德講道德 說仁義說仁義 ? ?論語論語? ?這本書共有二十篇。這本書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是孔子的弟子們記載的有關孔子言論的一部書??鬃友哉摰囊徊繒?? ?孟子孟子? ?這部書共有七篇文章,這部書共
35、有七篇文章,都是講道德,說仁義的。都是講道德,說仁義的??鬃涌鬃用献用献邮熳x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36. 36. 作中庸作中庸 子思筆子思筆 中不偏中不偏 庸不易庸不易 37. 37. 作大學作大學 乃曾子乃曾子 自修齊自修齊 至平治至平治 作作? ?中庸中庸? ?這本書的是子思,這本書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中是不偏的意思,思, “ “庸是不變的意思。庸是不變的意思。? ?中庸中庸? ?這本書的宗這本書的宗旨是不偏不倚。旨是不偏不倚。 作作? ?大學大學? ?這本書的是孔子的學生曾參,他從這本書的是孔子的學生曾參,他從“修身齊家講到修身齊家講到“治國平天下。治國平天下。1
36、.1.子思:孔子的孫子。子思:孔子的孫子。2.2.大學:四書中的一部書,和大學:四書中的一部書,和? ?中庸中庸? ?一樣,也是一部修身養(yǎng)一樣,也是一部修身養(yǎng) 性的書。性的書。3.3.修:修身,使自己的行為,言論符合修:修身,使自己的行為,言論符合“禮,符合自己的身禮,符合自己的身 份,舉止得體。份,舉止得體。 4.4.齊:齊家,指治家。齊:齊家,指治家。 5. 5.平:天下太平。平:天下太平。 6. 6.治:治理國家。治:治理國家。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38. 38. 孝經(jīng)通孝經(jīng)通 四書熟四書熟 如六經(jīng)如六經(jīng) 始可讀始可讀39. 39. 詩書易詩書易 禮春秋禮春秋 號
37、六經(jīng)號六經(jīng) 當講求當講求 1.1.孝經(jīng):書名,孫子著。孝經(jīng):書名,孫子著。 2.2.通:貫穿。通:貫穿。 3.3.四書:四書:? ?中庸中庸? ?和和? ?大學大學? ?本是禮記上的兩篇,后朱熹本是禮記上的兩篇,后朱熹 將這兩本單獨成書,連同將這兩本單獨成書,連同? ?論語論語? ?、? ?孟子孟子? ?稱稱 作四書。作四書。 ? ?孝經(jīng)孝經(jīng)? ?的道理弄明白了,把四書讀熟了,才的道理弄明白了,把四書讀熟了,才可以去讀六經(jīng)這樣深奧的書??梢匀プx六經(jīng)這樣深奧的書。 ? ?詩經(jīng)詩經(jīng)? ?、? ?書經(jīng)書經(jīng)? ?、? ?易經(jīng)易經(jīng)? ?、? ?禮記禮記? ?、? ?周周禮禮? ?、? ?春秋春秋? ?合
38、稱為六經(jīng),是中國古代儒家合稱為六經(jīng),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應當仔細閱讀。的重要經(jīng)典,應當仔細閱讀。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40. 40. 有連山有連山 有歸藏有歸藏 有周易有周易 三易詳三易詳 4141. 有典謨有典謨 有訓誥有訓誥 有誓命有誓命 書之奧書之奧? ?連山連山? ?、? ?歸藏歸藏? ?、? ?周易周易? ?,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合稱,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合稱“三易,也三易,也稱稱“易經(jīng)易經(jīng)“。 “ “三易是用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huán)變化的道理的書籍。環(huán)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書經(jīng)書經(jīng)? ?的內容分六個局部
39、:一典,是立國的根本原那么;二謨,即治的內容分六個局部:一典,是立國的根本原那么;二謨,即治國方案;三訓,即大臣的態(tài)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國方案;三訓,即大臣的態(tài)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里面的內容很深奧。告;六命,國君的命令。里面的內容很深奧。1.1.連山:書名,代羲氏著作。連山:書名,代羲氏著作。 2.2.歸藏:歸藏:cng,cng,書名,黃帝著作。書名,黃帝著作。3.3.周易:書名,周文王、周公、孔子的著作。周易:書名,周文王、周公、孔子的著作。4.4.典:但凡皇帝的政績可作常法的記載,叫作典。典:但凡皇帝的政績可作常法的記載,叫作典。5.5
40、.謨:大臣向皇帝陳述良謀、善策的言辭。謨:大臣向皇帝陳述良謀、善策的言辭。6.6.訓:陳誡帝王的言辭。訓:陳誡帝王的言辭。 7. 7.誥:曉諭帝王的言辭。誥:曉諭帝王的言辭。8.8.誓:出師告誡將士的言辭。誓:出師告誡將士的言辭。 9. 9.命:君王所發(fā)的命令。命:君王所發(fā)的命令。 10. 10.奧:深奧、難懂。奧:深奧、難懂。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42. 42. 我姬公我姬公 作周禮作周禮 著六官著六官 存治體存治體 43. 43. 大小戴大小戴 集禮記集禮記 述圣言述圣言 禮樂備禮樂備 周公旦著作了周公旦著作了?周禮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其中記載著
41、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家的組成情況。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這,傳述和闡揚了圣賢,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1.1.周禮:書名,是中國古代關于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經(jīng)周禮:書名,是中國古代關于政治經(jīng)濟制度的一部著作,是古代儒家主要經(jīng) 典之一。西周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典之一。西周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周公旦所著。 2.2.六官:六官:? ?周禮周禮? ?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以天官
42、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 冬官司空分掌邦政冬官司空分掌邦政, ,稱為稱為“六官或六官或“六卿。六卿。3.3.大小戴:指西漢經(jīng)學家戴德和他的侄戴圣。戴德選取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大小戴:指西漢經(jīng)學家戴德和他的侄戴圣。戴德選取古代各種有關禮儀的論 著編成著編成? ?大戴禮記大戴禮記? ?八十五篇,后來戴圣加以刪減,編成八十五篇,后來戴圣加以刪減,編成? ?小戴禮小戴禮 記記? ?四十九篇,即四十九篇,即? ?禮記禮記? ?。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44. 44. 曰國風曰國風 曰雅頌曰雅頌 號四詩號四詩 當諷詠當諷詠 45. 45. 詩既亡詩既亡 春秋作春
43、秋作 寓褒貶寓褒貶 別善惡別善惡 ?國風國風?、?大雅大雅?、?小雅小雅?、?頌頌?,合稱為四詩,合稱為四詩,是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值得我們去朗誦是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值得我們去朗誦的。的。 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jīng)也就跟著被冷落了,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jīng)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所以孔子就作?春秋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xiàn),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xiàn)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1.1.國風國風:是民間歌謠。:是民間歌謠。2.2.雅:雅: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帝王宴請群臣時的樂章。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帝王宴請群臣時的樂章。 小雅是群臣
44、互相食飲時的樂歌。小雅是群臣互相食飲時的樂歌。3.3.頌:頌:是祭祀天地宗廟時的祭歌。是祭祀天地宗廟時的祭歌。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46. 46. 三傳者三傳者 有公羊有公羊 有左氏有左氏 有榖梁有榖梁 47. 47. 經(jīng)既明經(jīng)既明 方讀子方讀子 撮其要撮其要 記其事記其事 三傳是指齊國人公羊高的三傳是指齊國人公羊高的? ?公羊傳公羊傳? ?、魯國人左丘明作、魯國人左丘明作的的? ?左傳左傳? ?,和魯國人谷梁赤的,和魯國人谷梁赤的? ?谷梁傳谷梁傳? ?。 經(jīng)傳都讀熟了后才可讀諸子百家的作品。子書繁雜,經(jīng)傳都讀熟了后才可讀諸子百家的作品。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
45、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因果。1.1.傳:解說經(jīng)書的注釋文字。三傳是為傳:解說經(jīng)書的注釋文字。三傳是為? ?春秋春秋? ?作注解的三部傳書。作注解的三部傳書。 其中以其中以? ?左傳左傳? ?最為著名。最為著名。2.2.方:才、當。方:才、當。3.3.子:指子書,我國古代圖書按經(jīng)、史、子、集分為四類,凡能自成子:指子書,我國古代圖書按經(jīng)、史、子、集分為四類,凡能自成 一家的著作叫子書。一家的著作叫子書。4. 4. 撮:撮: cu cu,取,摘取。,取,摘取。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48. 48. 五子者五子者 有荀揚有
46、荀揚 文中子文中子 及老莊及老莊 49. 49. 經(jīng)子通經(jīng)子通 讀諸史讀諸史 考世系考世系 知終始知終始 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讀他們的書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讀他們的書能夠陶冶氣質、提高修養(yǎng)。能夠陶冶氣質、提高修養(yǎng)。 經(jīng)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研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經(jīng)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研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吸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取教訓。1.1.史:史:史書。史書。2.2.世系:世系:姓相承的系流。姓相承的系流。 莊子莊子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
47、事 50. 50. 自羲農自羲農 至黃帝至黃帝 號三皇號三皇 居上世居上世51. 51. 唐有虞唐有虞 號二帝號二帝 相揖遜相揖遜 稱盛世稱盛世 歷史上伏羲氏畫八卦是文明的開始、神農氏創(chuàng)造種植五谷開始農業(yè)歷史上伏羲氏畫八卦是文明的開始、神農氏創(chuàng)造種植五谷開始農業(yè)生產(chǎn)、到黃帝創(chuàng)制衣服規(guī)定禮儀,文明得以開展完善。后人尊稱這生產(chǎn)、到黃帝創(chuàng)制衣服規(guī)定禮儀,文明得以開展完善。后人尊稱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為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為“三皇。三皇。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是賢明的皇帝。堯把帝位傳給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是賢明的皇帝。堯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zhèn)涞乃?,虞舜把帝位讓給了賢明的禹。歷史上把這
48、兩位禪了才德兼?zhèn)涞乃?,虞舜把帝位讓給了賢明的禹。歷史上把這兩位禪讓的皇帝稱為二帝。兩位帝王治理期間,天下太平,人人稱頌。讓的皇帝稱為二帝。兩位帝王治理期間,天下太平,人人稱頌。1.1.羲:羲:xx,伏羲氏,古代帝王。,伏羲氏,古代帝王。 2.2.農:農:神農氏,古代帝王。神農氏,古代帝王。3.3.黃帝黃帝:軒轅氏,古代帝王。:軒轅氏,古代帝王。 4.4.堯:堯:唐堯,古代的皇帝。唐堯,古代的皇帝。5.5.舜:舜:虞舜,古代的皇帝虞舜,古代的皇帝 。 6.6.禪:禪:禪位,不由自己的后裔承繼帝位而讓給他人。禪位,不由自己的后裔承繼帝位而讓給他人。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52
49、. 52. 夏有禹夏有禹 商有湯商有湯 周文武周文武 稱三王稱三王53. 53. 夏傳子夏傳子 家天下家天下 四百載四百載 遷夏社遷夏社 夏商周,歷史上稱為三代。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夏商周,歷史上稱為三代。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四個德才兼?zhèn)涞木魇菧艹拈_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四個德才兼?zhèn)涞木醣缓笕朔Q為三王。君王被后人稱為三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jīng)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tǒng)治。經(jīng)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tǒng)治。1
50、.1.禹禹:夏禹王,是中國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夏禹王,是中國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 ,他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他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 親近百姓親近百姓, ,為民謀利,是帝國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范。為民謀利,是帝國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范。 2.2.湯:湯:湯王,國號商,稱商湯王。湯王,國號商,稱商湯王。 3.3.周文武:周文武:周,國號。文武,即周文王與周武王。周,國號。文武,即周文王與周武王。4.4.家天下:家天下: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5.5.載:載:zizi,年。,年。 6.6.社:社:社稷,是古代帝王諸候所祭祀的土地神和谷神,后來用作社稷,是古代帝王諸候所祭祀的土地神
51、和谷神,后來用作 國家的代稱。國家的代稱。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54. 54. 湯伐夏湯伐夏 國號商國號商 六百載六百載 至紂亡至紂亡55. 55. 周武王周武王 始誅紂始誅紂 八百載八百載 最長久最長久 商湯起兵滅夏,建立商朝。商朝前后延商湯起兵滅夏,建立商朝。商朝前后延續(xù)六百多年,到紂王時滅亡。續(xù)六百多年,到紂王時滅亡。 周武王起兵滅掉商紂王,建立周朝,周周武王起兵滅掉商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經(jīng)歷了西周和東周,前后延續(xù)了八百朝經(jīng)歷了西周和東周,前后延續(xù)了八百多年,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王朝。多年,是我國歷史上最長的王朝。 1.1.湯:湯:商湯王,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王,商
52、朝的開國君主。2.2.夏:夏:夏桀王,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王,夏朝末代君主。3.3.誅:誅:誅伐,殺死誅伐,殺死 。 4.4.紂:紂:商紂王,商朝末代君主。商紂王,商朝末代君主。商湯王商湯王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56. 56. 周轍東周轍東 王綱墜王綱墜 逞干戈逞干戈 尚游說尚游說57. 57. 始春秋始春秋 終戰(zhàn)國終戰(zhàn)國 五霸強五霸強 七雄出七雄出周朝時平王東遷洛陽,號東周,從此綱紀不修,法度不振,諸侯周朝時平王東遷洛陽,號東周,從此綱紀不修,法度不振,諸侯國之間時常發(fā)生戰(zhàn)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國之間時常發(fā)生戰(zhàn)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東周前期稱為春秋,后期
53、稱為戰(zhàn)國。春秋時期的齊恒公、宋襄公、東周前期稱為春秋,后期稱為戰(zhàn)國。春秋時期的齊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最為強大,史稱五霸。戰(zhàn)國時期實力最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最為強大,史稱五霸。戰(zhàn)國時期實力最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史家稱作強的七個諸侯國分別是齊、楚、燕、韓、趙、魏、秦,史家稱作“戰(zhàn)國七雄。戰(zhàn)國七雄。1.1.周轍東:指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轍:車子,周轍東:指西周的滅亡和東周的建立。轍:車子, 以周王室東遷的車駕借指周王室。以周王室東遷的車駕借指周王室。 2.2.逞:顯示、夸耀。逞:顯示、夸耀。 3. 3.干戈:干戈:軍事力量。軍事力量。4.4.游說:政
54、客以口才向掌權人提供方案。游說:政客以口才向掌權人提供方案。5.5.春秋:指公元前春秋:指公元前770770年到公元前年到公元前476476年這一時期。年這一時期。 6. 6.戰(zhàn)國:指公元前戰(zhàn)國:指公元前475475年到公元前年到公元前221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年秦始皇統(tǒng)一 七國止。七國止。 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58. 58. 嬴秦氏嬴秦氏 始兼并始兼并 傳二世傳二世 楚漢爭楚漢爭 59. 59. 高祖興高祖興 漢業(yè)建漢業(yè)建 至孝平至孝平 王莽篡王莽篡 戰(zhàn)國末年,秦王嬴政兼并列國之后,天下歸于一統(tǒng)。秦傳戰(zhàn)國末年,秦王嬴政兼并列國之后,天下歸于一統(tǒng)。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
55、開始大亂,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史稱漢高祖。漢朝的帝位劉邦打敗了項羽,建立了漢朝,史稱漢高祖。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孝平帝時,被外戚王莽篡奪。傳了兩百多年,到孝平帝時,被外戚王莽篡奪。1.1.嬴秦氏:嬴秦氏:秦國君姓嬴,所以秦也稱為嬴秦,這是指秦始皇嬴政。秦國君姓嬴,所以秦也稱為嬴秦,這是指秦始皇嬴政。2.2.楚漢爭:楚漢爭:秦二世時,劉邦、項羽先后舉兵共相滅了暴秦,項羽秦二世時,劉邦、項羽先后舉兵共相滅了暴秦,項羽 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不服,楚漢共交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劉邦不服,楚漢共交 戰(zhàn)七
56、十余仗,最后,項羽敗死,劉邦稱皇帝。戰(zhàn)七十余仗,最后,項羽敗死,劉邦稱皇帝。3.3.王莽:王莽:漢朝大司馬,殺害漢孝平帝,自立為皇帝。漢朝大司馬,殺害漢孝平帝,自立為皇帝。 4.4.篡:篡:奪取。奪取。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60. 60. 光武興光武興 為東漢為東漢 四百年四百年 終于獻終于獻61. 61. 魏蜀吳魏蜀吳 爭漢鼎爭漢鼎 號三國號三國 迄兩晉迄兩晉62. 62. 宋齊繼宋齊繼 梁陳承梁陳承 為南朝為南朝 都金陵都金陵 王莽篡權后,天下大亂,皇族劉秀起兵討滅了王莽,恢復國號為王莽篡權后,天下大亂,皇族劉秀起兵討滅了王莽,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后世尊其漢光武
57、帝,西漢、東漢延續(xù)四百年,到漢,史稱東漢,后世尊其漢光武帝,西漢、東漢延續(xù)四百年,到漢獻帝時滅亡。漢獻帝時滅亡。東漢末年,位居丞相的曹操東漢末年,位居丞相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北方,其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北方,其兒子曹丕廢漢自立,國號兒子曹丕廢漢自立,國號“魏。劉備占據(jù)四川稱帝,國號魏。劉備占據(jù)四川稱帝,國號“蜀蜀。孫權統(tǒng)轄東南,國號。孫權統(tǒng)轄東南,國號“吳,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后來司吳,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后來司馬炎先后滅了三國,建立晉朝。晉朝又分西晉和東晉。馬炎先后滅了三國,建立晉朝。晉朝又分西晉和東晉。晉朝王室南遷以后,不久就衰亡了,宋、齊相繼建立,梁、陳接晉朝王室南遷以后,不久就
58、衰亡了,宋、齊相繼建立,梁、陳接著稱國,這叫南朝,國都建在金陵。著稱國,這叫南朝,國都建在金陵。1.1.東漢:東漢:光武中興之后為東漢,以前為西漢。光武中興之后為東漢,以前為西漢。 2.2.獻:獻:漢獻帝,漢朝末代皇帝。漢獻帝,漢朝末代皇帝。 3.3.鼎:鼎:傳國的實物,象征王位。傳國的實物,象征王位。 4.4.迄:迄:到。到。 5.5.宋:宋:宋武帝劉裕宋武帝劉裕6.6.齊:齊:劉高帝蕭道成。劉高帝蕭道成。 7.7.梁:梁:梁琥帝蕭衍。梁琥帝蕭衍。 8.8.陳:陳:陳琥帝陳霸先。陳琥帝陳霸先。9.9.南朝: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金陵,歷史上稱為南朝。宋、齊、梁、陳都建都金陵,歷史上稱為南
59、朝。 10.10.金陵:金陵:南京。南京。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63. 63. 北元魏北元魏 分東西分東西 宇文周宇文周 興高齊興高齊 64. 64. 迨至隋迨至隋 一土宇一土宇 不再傳不再傳 失統(tǒng)緒失統(tǒng)緒 北朝先是魏姓元,元魏后來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北朝先是魏姓元,元魏后來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后來隋高祖楊堅廢周靜帝,建立了隋朝,再次統(tǒng)一天下,歷后來隋高祖楊堅廢周靜帝,建立了隋朝,再次統(tǒng)一天下,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史
60、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終于滅亡,失去了正統(tǒng)的帝業(yè)。終于滅亡,失去了正統(tǒng)的帝業(yè)。1.1.北元魏:北元魏:北魏是鮮卑族,后改北元魏。北魏是鮮卑族,后改北元魏。 2.2.宇文周:宇文周:北周閔帝文覺。北周閔帝文覺。 3.3.高齊:高齊:北齊文宣帝高洋。北齊文宣帝高洋。 4.4.迨:迨:及、等到。及、等到。 5.5.一土宇:一土宇:南北結合,天下統(tǒng)一。南北結合,天下統(tǒng)一。 6.6.失統(tǒng)緒:失統(tǒng)緒:失去了帝業(yè)。失去了帝業(yè)。隋文帝隋文帝熟讀熟讀三字經(jīng)三字經(jīng),可知天下事,可知天下事 65. 65. 唐高祖唐高祖 起義師起義師 除隋亂除隋亂 創(chuàng)國基創(chuàng)國基 66. 66. 二十傳二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度生產(chǎn)加工合同
- 牛仔布供需合同
- 再生廢物原料國外裝運前檢驗合同全文
- 租賃合同范本:辦公場地篇
- 新版買賣合同模板
- 14《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度醫(yī)院護士勞動合同
- 5《七律·長征》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六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
- 企業(yè)戰(zhàn)略聯(lián)盟合同樣本
- 1《春夏秋冬》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語文一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基坑監(jiān)測總結報告
- 2024年華師大版九年級數(shù)學下冊全冊教案
- 合肥市廬陽區(qū)雙崗街道社區(qū)工作者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2024
- JBT 106-2024 閥門的標志和涂裝(正式版)
- 煤礦技術員必須會的知識
- (高清版)JTGT 3650-01-2022 公路橋梁施工監(jiān)控技術規(guī)程
- 北京市2024小升初數(shù)學模擬試卷一
- 一年級口算題100以內比大小
- 《提案與方案優(yōu)化設計》課件-第一部分 常見戶型問題解析及平面布局優(yōu)化
- 產(chǎn)科抗磷脂綜合征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
- MOOC 跨文化交際通識通論-揚州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