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三)重點復(fù)習(xí)必修(三)重點復(fù)習(xí) 復(fù)習(xí)要求: 1、重點復(fù)習(xí)篇目:林黛玉進賈府祝福蜀道難杜甫詩三首琵琶行寡人之于國也勸學(xué)過秦論師說。 2、默寫篇目:蜀道難秋興八首詠懷古跡登高琵琶行寡人之于國也勸學(xué)過秦論。 【現(xiàn)代文和詩歌部分】 林黛玉進賈府林黛玉進賈府 1、注音:阜盛f 嬤嬤mmo 匙箸chzh 綰wn著 軒xun峻 憨hn頑 懵mn懂 紈袴wnk 嗔chn視 姣jio花 杜撰zhun 忖度cndu 盥un沐 翠幄W顰 pn敕Ch造 便bin宜 憊bi懶 放誕dn 伺c候 作揖y 嫡d親 狡黠xi 內(nèi)幃wi 兩靨y 宮絳(to) 兩腋(y)賈赦(sh)鏨銀(zn) 戲謔(xu) 馴騾(xn)
2、罥煙(jun) 2、釋詞: 阜盛:(人家)興盛;阜,多。 斂聲屏氣:恭敬嚴(yán)肅得屏住呼吸,不敢說話。 納罕:感到奇怪。 綰著:把長條物盤繞成結(jié)。 軒峻:高大貌。 憨頑:天真頑皮;憨,樸實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 紈袴:紈绔,富家子穿細(xì)綢褲,借指富家子。 潦倒:頹喪;這里指不約束檢點行為。 草莽:雜草;這里指沒有才學(xué)。 杜撰:虛構(gòu)、編造的。 忖度:推測。 勞什子:北方方言,東西、物件。盥沐:洗浴。 3、古今異義: 偏僻 古 偏激不端正 便宜 古 方便 態(tài)度 古 神態(tài) 可憐 古 可惜 風(fēng)流 古 風(fēng)韻 今 有功績又有文采,有才學(xué)而不拘禮法 風(fēng)騷 古 姿容俏麗 3、名句名段及西江月兩首詞的分析(見
3、課本): 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fēng)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聞。 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nèi)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世務(wù),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 富貴不知樂業(yè),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fù)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袴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 4、文學(xué)常識: 曹雪芹,名霑(zhn ),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全書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林黛玉和賈寶玉的愛情故事為中心,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和腐朽本質(zhì),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4、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巔峰之作。“于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 林黛玉進賈府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的精彩篇章,是全書的序幕之一,它由林黛玉的所見所聞,對這個封建大家族進行了介紹。這一節(jié)除了環(huán)境描寫,最主要的作用還是通過不同的描寫手法刻畫了賈府的主要人物。人物的出場,歷來為人們所稱道。環(huán)境描寫細(xì)致真實,人物語言個性鮮明,動作描寫生動形象。標(biāo)題點出了中心事件,題眼是“賈府”全書的典型環(huán)境。祝福祝福 1、 重點字詞 鈍dn響 寒暄xun 朱拓t 乞丐q gi 不更gng事 謬mi種 儼yn然 雪褥r 塵芥ji 形骸hi 頰ji 賀家墺o 嚎ho 荸薺bq 絮絮x 馴
5、xn熟 桌幃wi 訕訕shn 斂lin 怔怔zhng zhng 咀嚼j ju 渣滓zh z 瞥pi 監(jiān)(jin)生 陳摶(tun)新正(zhng) 捺(n)上草窠(k) 拗ni不過 蹙c縮 詭gu秘 門檻kn 窈yo陷 惴惴zhu zhu 牲醴shng l 蹣跚pn shn 間jin或 瓦楞wlng 悚sng然 躊躕:chu ch也作“躊躇” 沸反盈yng天絮絮:x x歆享xn xing 嗚咽wy 2、 文學(xué)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隨后連續(xù)發(fā)表孔乙己
6、藥故鄉(xiāng)等著名小說。1921年寫成小說集阿Q正傳,成功塑造了阿Q這一典型形象,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不朽名著。1923年寫成小說集吶喊,為現(xiàn)實主義的新小說奠定了基礎(chǔ)。其后又發(fā)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說和藤野先生范愛農(nóng)野草等著名散文 祝福是魯迅的小說代表作之一,是魯迅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說從一個啟蒙知識分子“我”的視角,以倒敘的手法,追述了底層婦女祥林嫂悲劇的一生,通過祥林嫂的藝術(shù)形象深刻地反映了舊社會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禮教摧殘下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zhì),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舊中國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 3、分析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和肖像描寫的作用以及文章的主題老人與海老人與海 1、重點字詞: 鯨(jn
7、g)鯊脊鰭(q)攮(nng)刺 海鰩(yo) 黏(nin)液 蹂躪(ln) 攥(zun)住 榫(sn)頭 舵(du)把堤(d)頂 殘?。╤i)嗜(sh)殺 2、名句名段: “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他說,“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3、文學(xué)常識: 海明威, 美國當(dāng)代著名作家,一向以文壇硬漢著稱,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獲得者。小說老人與海的主人公老漁夫桑地亞哥是一個“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這一形象象征了人類戰(zhàn)勝自我、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其它作品有永別了,武器 太陽照樣升起喪鐘為誰而鳴等。 老人與海則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現(xiàn)哲理,在藝術(shù)上更多地運用了現(xiàn)代派的表
8、現(xiàn)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滿象征意味。桑地亞哥只是一個命運乖戾的漁夫,雖然最終沒能保住大馬林魚,但在與鯊魚搏斗的過程中,他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力量和勇氣,不失人的尊嚴(yán),是精神上的勝利者,他是一個永不言敗的硬漢子,象征人類戰(zhàn)勝自我、永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的象征;而 “大?!薄磅忯~”象征著神秘的命運與不可知的世界。寫鯊魚之兇猛和殘暴主要為了烘托桑地亞哥的剛毅、頑強。蜀道難蜀道難1重點字詞:魚鳧(f) 縈繞(yng) 石棧(zhn) 捫參(shn) 崢嶸(zhngrng)撫膺(yng) 巉巖(chn) 咨嗟(z ji) 喧豗(hu) 崔嵬(wi) 吮血(shn) 噫吁(y) 猿猱(no) 飛湍(tun)
9、砯崖(png) 萬壑(h) 咨嗟:嘆息。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橫絕:飛越。 盤盤:形容山路曲折盤旋。 巉巖:高而險的山巖。 湍:急流的水。 喧豗:喧鬧聲。 胡為:何為,為什么。 尚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尚且) 趙王使使視廉頗尚能飯否(還)危 危乎高哉 (高) 去 連峰去天不盈尺(距,距離) 除殘去穢(除掉,去掉)猿猱欲度愁攀援 為-發(fā)愁,為動用法 使人聽此凋朱顏 使-凋謝,使動用法 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使-滾動,使動用法 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向西,名作狀 2文學(xué)常識: 李白,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是繼屈原之后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稱為“詩仙”。詩風(fēng)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善于從民歌、
10、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主要作品有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將進酒越中覽古等,與杜甫并稱李杜。 蜀道難是“送友人入蜀”,沿襲樂府古題“即事成篇”,詩人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dān)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想像之豐富,比喻之奇特,筆法之夸張揚厲,韻律之流轉(zhuǎn)華美,是本詩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杜甫詩三首杜甫詩三首1、 文學(xué)常識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也稱杜工部,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后人尊稱為“詩圣”。他的詩顯示了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詩風(fēng)沉郁頓挫,語言極其精練。代
11、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兵車行登高客至詠懷古跡旅夜書懷閣夜登岳陽樓等。 2、關(guān)于作品:杜甫詩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時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詩。其中秋興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寫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沉郁厚重。詠懷古跡(其三)的主旨雖寫昭君的“怨恨”,但一開始并未直接寫,而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入題。接著寫昭君的悲劇及其根源,為點明“怨恨”做鋪墊,最后才明確點出昭君之“怨”,將感情推向高潮。這三首詩詩人突破了早期創(chuàng)作中較多寫實的風(fēng)格,不拘泥于現(xiàn)實生活本身,融優(yōu)美的音律、奇妙的構(gòu)思、精練的詩句、華麗的色彩、深遠(yuǎn)的意
12、象于一體,升華思想情感,追求藝術(shù)美感,空靈灑脫,汪洋恣肆,儀態(tài)萬方。 3、近體詩知識 (1)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而言的一種詩體,也稱今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體, 其句數(shù)、字?jǐn)?shù)、平仄、對仗、用韻等都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主要有律詩和絕句。 (2)律詩 詩句字?jǐn)?shù)整齊。分為五言和七言(簡稱五律、七律)。規(guī)定詩句數(shù)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稱為排律或長律)。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每兩句成一聯(lián),八句律詩計四聯(lián),依次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末聯(lián))。其中頷聯(lián)、頸聯(lián)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又,每聯(lián)中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有嚴(yán)格的聲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韻,一韻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
13、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 (3)絕句:每首定格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韻律與律詩相同,只是不一定對仗。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 一、加點字注音:湓(pn) 錚(zhng) 賈(g) 憫(mn) 徙(x) 謫(zh) 荻(d) 幽咽(y)蝦蟆(h ma) 綃(xio) 鈿(din) 篦(b) 春江花朝(zho) 嘔啞嘲哳(u y zho zh) 通假字 曲終收拔當(dāng)心畫(畫通劃) 鈿頭銀篦擊節(jié)碎(篦通金字旁的篦,密齒梳) 二、 古今異義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明年:古:第二年 今:指今年的下一年) 老大嫁作商人婦(老大:古:年紀(jì)大了 今:長子、長兄等)
14、 又聞此語重唧唧(唧唧:古:嘆息聲 今:一般指蟲鳴) 因為長句(因為:古:因此寫了 今:表原因) 暮去朝來顏色故(顏色:古:容貌 今:色彩) 凄凄不似向前聲(向前:古:剛才 今:朝向前方(面) 三、 一詞多義 言 感斯人言(n 話語) 凡六百一十六言(n 字) 自言本是京城女(v 說) 命 遂命酒(v 吩咐,命令) 命曰琵琶行(v 取名) 為 因為長句(v 寫、作) 初為【霓裳】后【六幺】(v 彈奏) 為君翻作【琵琶行】(介詞,為、替) 暫 凝絕不通聲暫歇(副詞,短暫) 如聽仙樂耳暫明(副詞,頓時、忽然) 語 琵琶聲停欲語遲(v 說話,回答) 今夜聞君琵琶語(n 曲) 四、詞類活用 聞舟中夜彈
15、琵琶者(夜:名詞作狀語,在夜里) 遂命酒(酒:名詞作動詞,擺酒席) 歌以贈之(歌:名詞作動詞,作詩) 商人重利輕別離(重、輕:形容詞作動詞,看重、輕視) 五、 文言句式 轉(zhuǎn)徒于江湖間(于江湖間,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穆,曹二善才,介詞結(jié)構(gòu)作狀語,后置) 問其人,本(是)長安倡女 送客(于)湓浦口 使(之)快彈數(shù)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感(于)(被)斯人言 3文學(xué)常識: (1)關(guān)于“行”行,是古詩的一種體裁。與歌、引、謠、吟、曲無嚴(yán)格的區(qū)別。這種體裁的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雜言。 (2)關(guān)于作者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
16、又稱白太傅。下邽(陜西謂南)人。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代表作琵琶行長恨歌。行、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體裁。 (3)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故事充滿傳奇色彩,作者生動地刻畫了兩個“天涯淪落人”的形象,一個是歷盡繁華、美人遲暮的琵琶女,一個是被貶江城、孤獨苦悶的閑職司馬。琵琶女矜節(jié)自持,羞澀靦腆,多愁善感,才藝驚人,“江州司馬”感情豐富,體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飛揚。音樂描寫非常出色。李商隱詩兩首李商隱詩兩首 1、 作者簡介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谿生,晚唐詩人,有七律圣手之稱。與“杜牧”合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以無題組詩最為著名
17、。 2、關(guān)于錦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錦瑟一詩,境界撲朔迷離,情感深長綿藐,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意境高遠(yuǎn),感情真摯,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表達(dá)情感。 首聯(lián):年已半百,感慨萬千(比喻)頷聯(lián):因為不能相聚,故而思念極深,真覺得此身為虛,而夢境才是真實的,即使杜鵑啼血也難表達(dá)我的相思之苦。(典故、傳說)頸聯(lián):明月生于滄海的時候,我的淚水如珠,藍(lán)田玉山之上,那玉煙縷縷升騰,何嘗不是從我心中飄出?(典故、傳說)尾聯(lián):我痛苦的相思,何須等到今日才有,就在我傾心于她的那一刻,我就已經(jīng)感到惘然若失了。(直抒胸
18、臆) 3、關(guān)于馬嵬(其二) 馬嵬(其二),是李商隱詠史詩中的佳作,采用了倒敘的手法。先說唐玄宗“召魂之舉”的荒唐,再追述馬嵬之變后的凄涼,最后點出問題的實質(zhì),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廢朝政,意韻典雅厚重。【文言文部分文言文部分】寡人之于國也寡人之于國也 孟軻,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人,儒學(xué)大師,有“亞圣”之稱。孟子是記錄孟子言行的書,由孟軻及其弟子編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認(rèn)為“人性本善”,向以譬喻和雄辯著稱。 一、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剛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通“毋”,不要) (2)無失其時(通“毋”,不要) (3)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通“斑”,此處指頭發(fā)花白) (4)涂有餓莩而不知
19、發(fā)(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僅僅) 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 (1)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古:黃河 今:泛指河流) (2)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古:谷物收成不好 今:兇惡,厲害) (3)棄甲曳兵而走(古:跑,逃走 今:行,走路) (4)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古:供養(yǎng)活著的人 今:保養(yǎng)身體)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憑借 今:表示同意,認(rèn)可) (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然意為這樣,而意為卻 今:轉(zhuǎn)折連詞) (7)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古:不要歸咎 今:沒有罪過) 三、詞類活用 填然鼓之(敲鼓) 樹之以桑(種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
20、者(稱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 謹(jǐn)庠序之教( ) 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 ) 王無罪歲( ) 四、辨析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數(shù) 數(shù)罟不入污池 數(shù)口之家 范增數(shù)目項王 識盈虛之有數(shù) 以 請以戰(zhàn)喻 可以無饑矣 以時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義 絕 假舟輯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 佛印絕類彌勒(非常)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終止) 1而 (1) 連詞,連接狀語和中心語,表修飾:棄甲曳兵而走 (2) 連詞,表承接:或百步而后止 (3) 連詞,表轉(zhuǎn)折:然而不王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殍而不知發(fā) (4) 連詞,表并列: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2其 (1) 指示代詞,相當(dāng)于“那”“那里”: 則
21、移其民于河?xùn)| (2) 代詞,作定語成分:移其粟于河內(nèi)(代河?xùn)|的)/ 無失其時(它們的) 3之 (1) 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寡人之于國也/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2) 結(jié)構(gòu)助詞,的:察鄰國之政/王道之始也 (3)襯音助詞,無義:填然鼓之/樹之以桑 代詞,作賓語成分:申之以孝悌之義(指代百姓)/ 未之有也(代前面所說的事) 4焉 (1) 句末語氣助詞:盡心焉耳矣 (2) 代詞:斯天下之民至焉(指代“王”) 5然 (1) 指示代詞,這樣:河?xùn)|兇亦然/然而不王者 (2) 形容詞詞尾,相當(dāng)于“地”:填然鼓之 6于 (1) 介詞,對于: 寡人之于國也 (2) 介詞,表比較,比: 則無望民之多于鄰
22、國也 (3) 介詞,在: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勸學(xué)勸學(xué) 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人性本惡”。勸學(xué)是荀子的第一篇。荀子是荀子及其門人所著,說理透徹、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輮以為輪(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 (2)雖有其槁暴,不復(fù)挺者(通“又”,再;通“曝”,曬)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異也(通“性”,資質(zhì),稟賦)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古今異義詞。(1)輮以為輪(以為,古義:把做成;今義:認(rèn)為) (2)金就礪則利(金,古義:文中指金屬制成的刀劍等; 今義:黃金) (3)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博學(xué),古義:廣泛地學(xué)習(xí); 今義:學(xué)問淵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為 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參:古:驗,檢驗 今:參加,參見) (6)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 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過秦論過秦論 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洛陽人,西漢初期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主要文學(xué)成就是政論文,著有新書十卷。代表作有過秦論上、中、下三篇,陳政事疏(亦名治安策),論積貯疏等。 一、解釋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約從離衡(通“橫”) 合從締交(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