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_第1頁
預習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_第2頁
預習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16 頁 共 NUMPAGES16 頁預習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預習短文兩篇初一4游焙棋答謝中書書1、字音識記歇_i5頹tu0鱗l0n與y)2、重點實詞五色交輝交輝:交相輝映。曉霧將歇歇:消散。夕日欲頹頹:墜落。實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間。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這里指欣賞。3、一詞多義4、詞語解釋【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舅臅r】四季?!緦ⅰ繉⒁??!拘肯?。【亂】此起彼伏。【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境流[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居缰啥肌咳碎g天堂。欲界,把世界分為欲界、色

2、界、無色界。欲界是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境界,即指人間。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妙世界?!究禈贰恐改铣剿娙酥x靈運,他繼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與】參與,這里指欣賞。5、古今異義1、四時俱備古義:季節(jié)今義:時間2、曉霧將歇古義:消散今義:休息3、夕日欲頹古義:墜落今義:坍塌6、作者介紹陶弘景(45_年53_年),字通明,南朝齊梁時期思想家、醫(yī)學家。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自號華陽隱居,卒謚貞白先生。南朝南齊南梁時期的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曾擔任諸王的侍詩,後拜左衛(wèi)殿中將軍。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閱為務”。南史后隱居茅山華陽洞,可是“國家每有吉兇

3、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shù)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脫胎於老莊哲學和葛洪的神仙,雜有儒家和觀點。能書善畫,通琴棋醫(yī)術(shù),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y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農(nóng)百草經(jīng),并增收魏晉間名醫(y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jīng)集注七卷,共載藥物730種,并首創(chuàng)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開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如今敦煌發(fā)現(xiàn)殘本其內(nèi)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另著有真誥、真靈位業(yè)圖、陶氏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書畫有二牛圖、山居圖、瘞鶴銘。7、寫作背景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謝中書即謝徵,

4、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徵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反映了作者陶弘景娛情山水的思想。南北朝時,因政局動亂,矛盾鋒利,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此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畫水,說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撫慰。答謝中書書陶弘景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山川風光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這一句直抒胸臆,以感慨發(fā)端,總領全文。以“共談”概說人人皆愛,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內(nèi)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以“美”點明全文中心,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tài)

5、,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頂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這一句竭力描寫山之高:“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際;水之凈: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水流迤邐。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境界清新,相映成趣。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林翠竹,四時俱備。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這一句作者移步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五彩繽紛的石壁,郁郁蔥蔥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一年四季,景物茂盛,色彩斑斕。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

6、現(xiàn)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fā)的生命力。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由靜景轉(zhuǎn)入對動景的描寫。猿鳥的鳴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原來潛游水底的魚兒飛躍而出,競相嬉戲。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靜中見動,寂中現(xiàn)響,別具意趣,表現(xiàn)了自然萬物一派活力勃勃、無限美妙的景象。實是欲界之仙都。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實是欲界之仙都”,將置身于頂峰、清流、石壁、翠竹、曉霧、夕陽、猿鳥、沉鱗等山水景物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tài)

7、表露無疑。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可以欣賞這種奇麗風光了。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可以欣賞它的妙處,作者卻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先以感慨: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照應,議敘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局部更為鮮明突出。1、意境優(yōu)美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藍天作背景,綠水為襯托,絢麗動人,美不勝收。晨昏變化之

8、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活力勃勃;黃昏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息樹,游魚躍水。動靜相襯之美。頂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史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自然景物的綺麗風光,本身就構(gòu)成優(yōu)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感受,以飽和著感情的語言再現(xiàn)它,激起讀者審美的興致,從而形成文學作品的意境。王國維云:“一切景語皆情語?!闭潜磉_了這一點。2、構(gòu)造縝密全文只有68個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羅了四時,兼顧了晨昏,山川草木,飛禽走獸,抒情議論,各類皆備。作者精心結(jié)撰,全文分三局部。先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一句總領全文,然后以清

9、峻的筆觸詳細描繪了秀美的山川風光,最后以感慨收束。先以感慨總括前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這樣,首尾照應,議敘結(jié)合,使文章主體局部更為鮮明突出。文中的寫景局部,先仰視“頂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復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曉”與“夕”兩層來寫,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第井然,構(gòu)造得如此經(jīng)緯清楚,脈絡貫穿,非常難得。3、語言凝練這篇小品語言極富特色,言簡意賅,無一句之虛,無一字之冗。本文以四言句為主,很是整飭,最后以長句收束,猶如滔滔急流,瀉入大海。如“頂峰入云,清流見底”,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與宏偉,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用筆洗練

10、,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形色俱備,精彩紛呈。又如“五色交輝”“猿鳥亂鳴”“沉鱗競躍”,“交”“亂”“競”幾個副詞的運用,使顏色、聲音、動作的狀態(tài)表露無遺,文字明朗,毫不雕琢,卻饒有余味。記承天寺夜游1、字音識記遂su寢q!n荇_ng柏b3i應掌握的虛詞念無與為樂者:代詞,的人。相與步于中庭:介詞,在。蓋竹柏影也:“蓋”沒有實在意義,表示承上說明或議論,可譯為“大概”“原來”。“也”表肯定的語氣。何夜無月:表疑問,哪。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耳”罷了。2、詞語解釋【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當時作者被貶黃州已經(jīng)四年?!窘狻棵撓?。

11、【戶】門。【欣然】愉快的樣子?!灸睢靠紤],想到?!舅臁坑谑?,就?!緦嫛咳胨??!鞠嗯c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與,共同,一起,中庭,院里?!就ハ氯绶e水空明】意思是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藻、荇】泛指水草,水草總稱。荇,一種多年水生草,葉子像心臟形,面綠背紫,夏季開黃花?!窘粰M】穿插錯雜?!旧w】承接上文,解釋原因,表示肯定,相當于“大概”這里解釋為“原來是”。【閑人】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沉著流連光景的人。蘇軾這時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一個有職無權(quán)的官,所以他自稱閑人。在句中譯為清閑的人,或有著閑情雅致、高雅志趣的人。【但】只是,不過?!径苛T了。3、古今異義1、

12、但古義:只是今義:但是,表轉(zhuǎn)折關系的連詞。2、耳古義:罷了今義:耳朵4、重要句式1、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語“我”念無與為樂者“與”介詞后面了省略賓語“吾”相與步于中庭省略主語“我們”2、判斷句蓋竹柏影也用“也”表示判斷5、作者介紹蘇軾1037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謚號文忠,享年66歲。南宋高宗朝乾通_年,贈太師,追謚號“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與他的父親蘇洵10091066、弟弟蘇轍10391112皆以文學

13、名世,世稱“三蘇”;與漢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齊名。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蘇軾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他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他出色的散文作品標志著從西魏發(fā)端、歷經(jīng)唐宋的古文運動的成功完畢,散文與歐陽修齊名,合稱“歐蘇”;詩歌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是選自東坡志林卷一。蘇軾的著名詩還有江城子,定風波等。蘇軾是父親蘇洵的第五個兒子,嘉祐二年1057與弟轍同

14、登進士。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熙寧二年1069,父喪守制期滿還朝,為判官告院。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反對推行新法,自請外任,出為杭州通判。遷知密州今山東諸城,移知徐州。元豐二年1079,罹“烏臺詩案”,責授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文。哲宗立,高太后臨朝,被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4個月后,遷為禮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遷中書舍人,又遷翰林學士知制誥,知禮部貢舉。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潁州,知揚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親政,被遠貶惠州今廣東惠陽,再貶儋州今海南儋縣。徽宗即位,遇赦北歸,建中靖國元年1卒于常州今屬江蘇,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郟城縣今河南郟

15、縣。6、寫作背景本文寫于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當時,作者被貶謫到黃州已經(jīng)有四年了。元豐二年七月,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訕謗,八月,將他逮捕入獄。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一點丟了腦袋。十二月作者獲釋出獄,被貶謫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也就是說做著有職無權(quán)的閑官。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這篇短文,對月夜的風光作了美妙的描繪,真實的記錄了他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想要睡覺,月光照進門窗里,非常美妙,我快樂地起來走到戶外。寫時值冬初,寒意森森

16、,在“解衣欲睡”之時,月色悄然入戶,勾起了作者賞月的情趣,于是“欣然起行”?!靶廊弧睂懗鲎髡吲d奮喜悅之情。這一句交待賞月的時間和原因。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就一起在庭院中漫步。交代了夜游的地點和同游者?!爸痢薄皩ぁ薄安健钡仍~,精約簡潔,把連接性的過程交代得清楚明了?!爸脸刑焖隆庇忠淮吸c題。這里是敘事,樸素、淡泊而又自然流暢。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積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織縱橫,原來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這里是寫景。作者用“積水空明”四

17、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四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以水喻月,本來并不顯得新穎,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清澄的水中交織著藻荇的清影,觸類生發(fā),把隱喻又推進一層,使人感到撲朔迷離,水月莫辨。正當讀者恍惚迷惘之時,作者卻輕輕地點出:“蓋竹柏影也。”讀者這才恍然大悟。作者只用十八個字,就營造出一個月光澄碧、竹影斑駁、幽靜迷人的夜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們二人這樣的閑人罷了。轉(zhuǎn)入議論,整篇的點睛之筆是“閑人”二字。月色常有,竹柏亦常

18、有,但像我們這樣賞月的“閑人”卻不可多得?。×攘葦?shù)語,感慨深長。既有貶謫的悲涼,又抒發(fā)了作者面對月光如水、竹柏疏影的感觸。1、敘事、寫景緊抓特點來寫,傳神而別具匠心起筆就扣住了“夜游”的“夜”字,徑入題旨?!敖庖掠?,月色入戶?!弊髡哒胨?,忽見月色清涼,窺入窗戶。這樣,便把前面提到的“夜”詳細化了。更重要的是,點出了“夜”的特點是月色融融,而非月黑風高。作者就抓住這個特點,鋪展文墨?!霸律霊簟保绱肆家?,如此月光,激活了作者的情思,于是“欣然起行”。這一行動的發(fā)因是循著“月色入戶”的夜景而來的?!爸脸刑焖隆庇忠淮吸c題,但是,到承天寺的一路經(jīng)過,因與主題無關,就略而不提?!皩垜衙瘛笔鞘裁辞榫?,又因與主題不相關涉,也付之篇外。這樣,為“記游”所必須交代的人、事,僅用最簡單、經(jīng)濟的語言加以表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