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專心-專注-專業(yè)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專心-專注-專業(yè)第三章 中國文物學簡史第二節(jié) 古代文物學的萌芽期從春秋末期到隋唐五代,是文物學的萌芽時期。二、文物學萌芽期的基本情況1、引用銘文以證史 春秋時期,由于文字的逐漸消亡,青銅器上的銘文成為研究歷史的重要文字資料。禮記祭統(tǒng)云:“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者也,為先祖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唯賢者能之?!?、辨別真?zhèn)?據文獻記載,在春秋時期,已有對文物特別是青銅器真?zhèn)蔚谋鎰e。如韓非子說林下:“齊伐魯,索讒鼎,魯以
2、其雁往。齊人曰雁也,魯人曰真也?!眳问洗呵飳徱演d:“齊攻魯求岑鼎,魯君載他鼎以往,齊侯弗信而反之為非。”當時也能分辨出石器與玉器,說文中記載:孔子對美玉的判斷是遠看鮮明光亮,近看潔凈滋潤。3、訪古調查司馬遷作史記,除廣泛收集古書外,還特別注意對古跡的踏勘。史記太史公自序曰:“二十而南游江淮,上會稽。探禹穴,?!彼€登箕山訪許由冢,到長沙看屈原沉淵,至北疆觀蒙恬所筑長城等。北朝酈道元為注水經,調查古物古跡,書中記述漢至北魏石刻碑文百余通,還有古代城址、陵墓、寺廟、碑碣及其他古跡。4、特別注重文字的整理、考訂(1)簡牘:竹簡的著錄與研究是這一時期的輝煌成就。漢書藝文志曰:“武帝末,魯共王壞孔子宅,
3、欲以廣其宮,而得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孝經凡數十篇,皆古字也。孔安國者,孔子后世,悉得其書,以考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安國獻之?!蔽鲿x武帝時出土汲冢書,官府很重視,命臣下“校綴次第,尋考指歸,而以今文寫之”。從太康二年(281年)到永康元年(300年)整理完畢,約10余萬字,16種75篇。這兩批簡牘都是戰(zhàn)國文字寫成,雖然距漢晉不遠,但由于六國文字很難認,估計當時整理頗費功夫,應有一批很擅長古器物文字研究的人。如:史記封禪書載:“少君見武帝,上以故銅器問之。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于柏寢。已而按其刻,果齊桓公器”。據漢書郊祀志載,宣帝時,扶風獻銅鼎,大臣們欲薦之于宗廟。但京兆尹張敞力排眾議,指出
4、:此鼎出于岐山之東,銘文內容是周天子對大臣的褒揚,大臣子孫把祖先的功勞刻成銘文,藏之于宮廟。這種器形小而且有銘文的鼎不宜藏于宗廟。唐書、唐會要記載,貞觀十三年,有萬年人獻五鼎,四鼎皆有銘曰:“垂作尊鼎,萬福無疆,子孫寶用?!庇梢陨嫌涊d可以看出,在這一段時期,對于文物上文字的整理、考訂已比較多,而且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5、仿造、偽造古物已開始出現在封建社會,統(tǒng)治階級經常仿造三代青銅器,以之達到尊崇儒術,宣揚禮教 的目的。還有人是為了牟取暴利、玩賞等目的。周初的青銅器與殷末青銅器非常相似,愿因就在于仿造,這可能是最早仿造的例子,同時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由前面所列舉的韓非子說林的記載可以看出,春秋時
5、期,魯國已偽造讒鼎以應付齊國。到唐、五代時期,已有專門仿造銅器的官家作坊。宋代趙希鵠所著洞天清祿集曰:“句容器非古物,蓋自唐天寶間,至南唐后主時,于升州句容縣置官場以鑄之,故其上多有監(jiān)管花押。甚輕薄,漆黑款細雖可愛,要非古器;歲久亦有微青色者。世間所見天寶時大鳳環(huán)瓶,此極品也。”三、萌芽期的基本特點1、研究范圍較廣,涉及文物學大部分門類這一時期,涉及較多的門類有竹簡木牘、青銅器,其次,瓷器、石刻、書法繪畫、以至于墓葬、城郭等方面均有研究,有些方面的研究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比如,由于竹簡木牘在漢晉時期出土較多,客觀上刺激了這方面的研究,故古代文物學時期,簡牘研究之深當推此時期。古書畫的研究起步較
6、晚,自魏晉南北朝開端,先后有東晉的顧愷之論畫,南齊謝赫古畫品錄,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等。各門類的研究深度不一致,與出土量的多少有關。2、文物學的研究尚缺乏系統(tǒng)性,不少門類處于零星研究狀態(tài)。竹簡木牘的研究盡管在漢晉時期比較成熟,但而后的記載卻非常少。中國古代的制瓷業(yè)從東漢中晚期之后就比較發(fā)達,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越窯系已經形成,青瓷的燒造達到了第一個高潮。而見于文獻的記載只有潘岳的荈賦:“傾縹瓷以酌醽”之類的句子。到了唐代,陸羽在茶經中首次對唐代的窯址進行了命名和比較,但他是從品茶的角度出發(fā),對各個窯址的瓷器進行品評,并不是一部專門的文物學著作。3、個別門類研究的深入,標志著文物學萌芽期的結束。
7、文物研究各個門類發(fā)展的不平衡,是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比如秦漢時期,青銅器已近尾聲,書畫卻正在起飛。書畫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較快,特別是漢晉以后,其研究水平超過其他門類。代表作是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它是第一部中國通史性質的畫史著作,共10卷,羅列了軒轅到唐會昌元年間373位畫家的小傳,使不少畫家的事跡得以保存下來;它評品畫家的師承關系、繪畫風格很客觀,同時還保存了很多繪畫保護方面的知識。而其他門類的通史著作出現的較晚。書畫方面的超前發(fā)展,必然帶動其他文物門類研究的深入。4、文物學的某些理論開始萌芽。如東漢袁康著越絕書,在寶劍篇中以工具為標準,把人類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石兵、玉兵、銅兵、鐵兵,與近代
8、考古學劃分為石器時代、銅器時代、鐵器時代三個階段接近,是很有見解的論斷。5、古代文物學專著的問世。這一時期,文物學不少門類都有專門著作。如碑刻方面,據隋書經籍志記載,梁元帝肖繹撰雜碑22卷,碑文15卷,二書雖現已佚失,但無疑是碑刻方面最早的專門著錄。銅器方面有:梁顧煊錢譜,已佚失;虞荔著鼎錄、陶宏景著古今刀劍錄等。書畫方面有齊梁謝赫的畫品一卷,是中國第一部書畫品評著作;還有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朱景玄的唐朝名畫錄等。第三節(jié) 古代文物學興盛期兩宋時期是文物學的興盛時期。一、兩宋文物學興盛的原因1、兩宋時期發(fā)達的學術研究促進了文物學的發(fā)展(1)在史學方面,官修與私修的著作眾多。官修的史書有:新唐書、
9、舊五代史等;私修的史書有歐陽修的五代史記等。此外,宋代還詳于當代史跡的記述,“本朝國書,有日歷,有實錄,有正史,有會要,有勅令,有御集;而百家小說私史與大夫行狀志銘之類,不可勝記?!比缬欣顮c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的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皆為私人修當代史。大部的編年史有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紀事本末有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百科全書式的通史有鄭樵的通志,方志方面有樂史的太平寰宇記等。宋代的學者并不盲目從古,對前代的一些文獻提出了很有見解的推測,如鄭樵、朱熹對詩序的懷疑,對管子作者的推測,吳棫、朱熹認為所謂孔安國傳、孔安國序是魏晉間人所作等。同時,宋人對群書的??薄⒄?、編寫目錄、認字辨音,都表現出宋人治學
10、實在的一面。這對于文物的研究無疑大有裨益。(2)宋代自然科學的發(fā)達對文物學的研究也有重要意義如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關于地質化石、礦藏的辨認,范成大、劉貢父在動植物學研究方面的貢獻,都超過前人。文物學的發(fā)展既需要社會科學的知識,又需要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而宋代恰好在這兩方面都能給予滿足,使文物研究得以充分發(fā)展。2、兩宋重文的社會風氣是文物學興盛的原因之一兩宋時,統(tǒng)治階級重文輕武,歷代皇帝大都是文化藝術方面的行家里手。如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都長于繪畫,愛好古器物。當時的皇室也大量收購古器物,宣和時,無論大小、遠近,凡古玉、璽印、石刻、法書、國畫,凡知名者一概收入。這對當時的文物收藏與研究是一個很大的
11、刺激。不但皇帝、皇宮大量收集古器物,宋代的文人、士大夫喜好收集古器物的不計其數。當時,汴梁已有專門的文物交易地點,據東京夢華錄載,東十字大街的夜市就有這樣的市場。這在客觀上為士大夫研究文物提供了實物來源。3、造紙與雕版印刷的成熟與普遍為文物學的興盛提供了條件文物學的研究及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紙張的質量與雕版印刷技術的提高。因為文物學的著作大多有圖,能否摹寫狀物,直接影響到研究的可靠性。所以它對紙張與印刷的要求較高。唐代發(fā)明印刷術以后,直到宋初,簡牘才徹底被紙張代替,印刷技術已有很大提高。據宋史李至傳載,太宗淳化五年,已能選官分校公羊、周禮、論語、孝經、史記、漢書等在杭州鏤版。群書考索后集載,
12、宋初到真宗的四十年間,書版由不及四千劇增至十余萬。仁宗慶歷年間,畢升發(fā)明膠泥活字,證明當時書籍印刷的需要量大增。這一切為兩宋文物學的興盛奠定了基礎。二、文物學興盛的標志 1、文物的收藏在宋代達到高峰由于宋代的文化比較發(fā)達,不但藏書的人多,收藏文物的風氣更是興盛。上自皇帝,下至商賈、市民大都喜歡收集文物。宋代的皇室除大量收集青銅器外,還專門設立書畫庫,收集名書古畫。在私人收藏中,蘇東坡家藏蘭亭序,李公麟家藏吳道子天王圖,文彥博藏王子吳鼎、伯玉盉、季姬匜等十幾件青銅器等等。2、文物本身更加文人化、文學化縱觀宋代以前的文物,比較質樸。由于整個宋代社會文化氣氛的濃厚,文人情趣滲透至器物的制作中,使宋代
13、器物的文學化、文人化傾向愈來愈嚴重。在繪畫方面,唐代以前的文人畫在中國繪畫的三大流派中不占主要地位,自從蘇軾倡導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以來,繪畫的意境大為開闊,如“踏花歸去馬蹄香”、“野渡無人舟自橫”等為題的繪畫,耐人尋味。在瓷器方面,除器形多種多樣以外,瓷器表面的紋飾更加活潑自然,最為典型的是磁州窯詩配畫的特色裝飾,將書法、繪畫、文學藝術巧妙的結合于一器之上,真正的體現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其詩句多為宋代名人詩詞和民間警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如“金堂玉馬三學士,清風明月兩宋人”;“一架青黃瓜,滿園白黑豆”等。3、文物的著錄研究更加普遍化、系統(tǒng)化(1)普遍化主要表現在:覆
14、蓋的文物門類多,而且就某一門類來說,著錄豐富,不但公家編撰,私人著錄也頗豐。在書畫方面,唐代的書畫著作主要是私人修撰。宋代時,皇室大量地整理庫存法書名畫。如宋初太宗時,整理庫存法書名畫,編撰名畫斷。宋徽宗把古今名畫分為十門,集中人力集體編寫宣和畫譜,其規(guī)模之大,是個人力量無法到達的。這本書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的宮廷收藏,又因為收入的作品皆經過當時名家的鑒定,因此具有相當的歷史價值。在私人著錄方面,有米芾所著畫史、書史,黃伯思(北宋書法家)著東觀余論等等。在金石方面,歐陽修著集古錄跋尾,是我國最早研究石刻的專著;呂大臨的考古圖是我國最早而有系統(tǒng)的古器物圖錄;共著錄224件器物,每器皆有圖形、款識、尺
15、寸、容量、重量等。王黼領銜編寫的宣和博古圖,趙明誠著的金石錄,薛尚功所著的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等等,都是著名的文物著錄書籍。(2)文物研究的系統(tǒng)化主要表現在著作本身的前后連貫性。如宣和博古圖之于考古圖,續(xù)考古圖之于考古圖,金石錄之于集古錄跋尾等,它們之間有著前后的承繼關系。在書畫方面,北宋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可視為歷代名畫記的繼續(xù)。文物研究的系統(tǒng)化還表現在體例的科學化、體裁的多樣化。如考古圖等著作創(chuàng)立了圖錄,圖的出現對文物研究十分重要,至今仍然如此。南宋趙希鵠(hu)所著洞天清祿集一卷,分為古琴、古硯、古鐘鼎彝器、怪石、古今石刻等10類,其探源釋流,旁征博引,標志著綜論文物學各門類的開始,在文物
16、學史上應占有重要地位三、兩宋文物學的成就與不足宋代文物學的成就,在于它的著述從體例上創(chuàng)立了圖錄、錄文、鑒識;在內容上,則以時間、種類、地區(qū)等標準來劃分,處理資料的科學性表明文物學研究已經進入了成熟時期。王國維在宋代金文著錄表中對宋代金石學如是評價:“國朝乾嘉以后,古文之學頗盛,輒鄙薄宋人之書,以為不屑道。竊謂考古、博古二圖,摹寫形制、考訂名物,其用力頗巨,所得亦多,乃至出土之地,藏器之家,茍有所知,無不畢記。后世著錄家當奉為準則。至于考釋文字,宋人也有鑿空之功,國朝阮(元)、吳(式芬)諸家,不能出其范圍。若其穿鑿紕繆,誠若有可譏者,然亦國朝諸老之所不能免也?!蓖鯂S在這段文字中,客觀地品評了宋
17、代金石學的成就,并指出宋代金石學也有不足之處。具體說來,宋代金石學即文物學的不足體現在:這時的文物學只是從器物本身的形制、尺寸、文字等方面來研究,不大關注與其他器物的關系。金石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沒有科學發(fā)掘的青銅器和石刻,玉器、瓦當、璽印等非常少。研究的重點是對器物的著錄和文字資料的考證。第四節(jié) 古代文物學中衰期元、明兩代是文物學的中衰期。一、文物學中衰的原因1、政治方面的原因元代統(tǒng)治者來自游牧民族地區(qū),崇武輕文,不重視知識分子,客觀上造成對文化的扼殺,宋代郁郁乎文哉的風氣幾乎被掃蕩殆盡。明代統(tǒng)治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宋代風尚,但卻拋棄了宋代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長處,對知識分子的防范甚嚴。學者只高
18、談性命哲理,從而輕視考證,不關心文物。2、社會方面的原因明代資本主義萌芽,反封建禮制道德的潮流興起,在客觀上削弱了人們對古代文物的興趣與研究力量。加之明代社會長期穩(wěn)定,商品經濟發(fā)達,市民階層龐大,追求享樂的風氣較濃。反映到學術上則是著作的水平以及印刷質量比較差,粗制濫造,不求甚解,缺少宋代人埋頭苦干的考證功夫。二、元明兩代文物學概況1、繪畫方面元明兩代是繪畫史上大力發(fā)展的時候,名家輩出,如元四大家:黃公望、倪云林、吳鎮(zhèn)、王蒙;明代吳門四大家:沈周、文征明、唐伯虎、仇英。此時已形成了地域性畫派,如吳門畫派,更激發(fā)了對古代繪畫的研究與著錄。繪畫著作有元代夏文彥的國繪寶鑒,這是一部通史性質的繪畫著作
19、,記載從三國到元代畫家1300多人。夏家世代收藏繪畫,夏文彥本身又精于鑒賞。明代王稺(zhi)登的作品吳郡丹青志屬于區(qū)域性繪畫著作,王稺登本人以詩古文辭稱名于世,是文征明后吳中文壇主。本書錄吳中明代畫家20人,文采不錯,但措辭空泛,乃明人通病。品評繪畫的作品有元代湯垕(hou)的畫鑒,分吳、晉、六朝、唐、五代、宋、金、元畫來論述,指出元畫重寫意,畫梅、竹、蘭曰“寫”,見解明白深刻。2、古璽印方面對于古璽印的研究,主要從明代開始。明代篆刻家眾多,實踐促使他們向前輩特別是秦漢璽印學習,因而推動了古璽印的搜羅、著錄和研究。不過多為輯錄,沒有進行深入考證。 古印譜有明代顧汝由、顧汝修等輯集古印譜,全書
20、收銅印1000余方,玉印100余方,選擇精審,流傳極少,十分名貴。范大轍藏印、范汝桐輯的范氏集古印譜,收印3300余方,極為豐富,是稀有善本。3、瓷器方面元明兩代的制瓷業(yè)在宋代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也出現了專門的瓷器著作。陶紀略,元代蔣祁著,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瓷器專著。全文僅1080字,記載了景德鎮(zhèn)制瓷的各個方面,如稅收、產品銷售、所燒瓷器式樣、原料產地、各個工種及其技術。是研究全國燒瓷中心景德鎮(zhèn)制瓷工藝的重要資料。菽園雜記,明代嘉靖年間陸容著,記敘了龍泉瓷產地、釉料的來源與成分、拉坯、模印、施釉、裝燒的過程以及品級的區(qū)分,是研究明代龍泉窯燒造工藝的重要參考資料。4、金石方面元明兩代金石出土很
21、少,尤其是青銅器。文獻記載,金人以銅器為不祥之物,往往毀壞之,明代也有如此情況。宮廷中也曾將內庫歷朝銅器發(fā)于寶源局鑄錢。因此,當時人收藏金石者極少,金石著錄也很少,基本上在宋人的基礎上修修補補,無大的長進。比較重要的是色目人葛羅祿廼(nai)賢所著的河朔訪古記。作者是元代漢化西域人,他突破了宋代以來金石學家專門考訂銘刻文字的學風,注重遺跡的實地調查。自浙江游歷大江南北,考察古跡,搜訪地志。本書共十卷,特別是金石遺文較為詳備,把歷史、地理與考古結合在一起。原書已佚,今本由永樂大典輯出。5、綜合性著作格古要論,曹昭著,明代洪武年間成書。三卷,上卷為古銅器、古畫、古墨跡、古碑法帖;中卷為古琴、硯、珍
22、奇、金鐵;下卷為古窯器、漆器、異木、異石等。是現存最早的綜合性文物鑒定專著,尤其對瓷器、漆器有重要論述。明代中葉,王佐增補十三卷,易名新增格古要論,所論所考幾乎遍及文物學的所有門類。總之,元明兩代文物學比之宋代,無論從社會崇尚、著作數量與質量方面都要遜色。但書畫、印章、瓷器方面發(fā)展較快,這為清代文物學的復興鋪平了道路。三、元明文物學的特點與影響1、特點總的特點是:文物學的總體研究規(guī)模有所縮小,研究水平有所下降。但個別門類發(fā)展較快,處于興盛階段。具體特點如下:(1)對古代書畫研究與著錄的興盛是元明時期文物學的顯著特點之一。在書畫研究方面,既有通史性的繪畫著作,又有區(qū)域性的和品評性的繪畫著作,而且
23、已經涉及到了文物保護方面的研究領域,出現了關于書畫裝裱保護的專著。(2)首次出現了有關瓷器研究的專著。關于瓷器研究的著作最早出現在唐代,即陸羽的茶經。但這是一部關于飲茶的專著,瓷器只是作為茶具被加以評論,所占的比例極少。從元代開始,中國古代制瓷業(yè)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景德鎮(zhèn)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瓷器品種從以單一的釉色為主發(fā)展到以彩繪瓷為主;胎體組成由單一配方發(fā)展到二元配方等;明洪武年間,正式出現了官窯機構,在燒造瓷器時更是不惜血本。隨著瓷器的燒造進入全盛時期,元明時期出現了對景德鎮(zhèn)窯、龍泉窯等窯址進行專門研究的著作。這在文物學興盛的宋代是沒有見到的。(3)宋代高度發(fā)展的金石學在元明時期極度衰落。青
24、銅器在中原地區(qū)倍受重視,但對于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來說,不但不喜歡青銅器,還把它作為不祥的征兆。由于這種意識的影響及出土量的減少,青銅器的收藏與鑒賞在元明時期極度低落,金石學的研究處于低谷。(4)綜合性文物研究著作的出現是元明時期文物學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宋代的文物學研究雖然很發(fā)達,著述也非常豐富,但其著作多以單一門類的研究為主,即使有綜合性的著述,涉及范圍也不及元明時期的寬泛和完備第五節(jié) 古代文物學復興期 清代是文物學的復興期。一、復興的原因1、明朝滅亡后,清兵入關,社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每個人都在這巨大的變化中思索著。特別是思想敏捷的士大夫學者,如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他們認識到空談理
25、學誤國之甚,遂講求經世致用之學,試圖從文獻中尋求救國之方針。他們在考據文獻的同時,特別重視實物資料,收集整理傳世文物,于是,考據學應運而生。2、清朝統(tǒng)治者為了壓制“異端邪說”,大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嚴加防范。士大夫學者為避禍而潛心樸學,為鉆研注史而攻金石文字,考核文物制度,著名的乾嘉學派即為當時的學術之代表。清人的學術研究無論從廣度與深度都超過了宋人,這是清代文物學能夠復興并超過兩宋的主要原因。3、清代在乾嘉以前,社會相對穩(wěn)定,經濟繁榮,統(tǒng)治階級也極力地拉攏文人,如設立博學鴻詞科,出版四庫全書等。加之康、雍、乾三帝不僅文韜武略,而且愛惜人才。這就造成了類似于宋代的文化氛圍。二、清代文物學的特點
26、1、研究對象擴大,文物學的所有門類幾乎都有專著。除書畫、瓷器、印章、金石等傳統(tǒng)領域外,還出現了陶器、玉器、瓦當、泉幣、封泥、鏡鑒等門類,分類更細,并自成系統(tǒng)。吳式芬的封泥考略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封泥資料專著,1904年刊行,共十卷,收集封泥849方,系道光時出自于四川、西安的一批封泥。書中先列官印,后列私印、閑印。官印有分為中央、地方、郡縣幾級。拓片原大,后附考釋文字,對研究古代官制有重要價值。瓦當是建筑用品,它不但是研究歷代手工業(yè)的重要資料,它的紋飾和文字還是研究書法、雕塑的重要資料。瓦當還常起到斷代的作用。朱楓將其子收藏的30枚瓦當輯為秦漢瓦當圖記,成為第一部瓦當專著。后來,程敦有秦漢瓦當文字
27、二卷。陳介祺的十鐘山房印舉,收集了自藏及吳云、吳式芬、吳大澂等藏印達一萬方。分類而列,選印精審。首列戰(zhàn)國印,為一大進步。2、文物學各門類著作眾多,內容豐富(1)金石方面:據容媛的金石書錄目統(tǒng)計,從宋代到清代,金石著作969種,清代就有906種。著名的有:西清古鑒40卷,梁詩正奉旨編撰,乾隆時成書。著錄清宮所藏銅器1529件。有形制、款識的摹繪。附錢錄16卷,著錄歷代貨幣,規(guī)模龐大。此書體例模仿博古圖,但所收偽器頗多,繪圖不注比例,銘文往往失真,考證不精審。西清續(xù)鑒甲乙編各20卷,王杰編撰,乾隆時成書。此書類西清古鑒,真?zhèn)坞s糅。金石萃編100卷,王昶編著,以著錄歷代石刻為主,共1500余種。銅器
28、銘文僅有數例。按時代編次、摹錄原文,并附諸家考證及按語。后有多人續(xù)此書。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阮元著,十卷,著錄商至漢代銅器共551件,除摹錄文字外,還加以考釋。捃古錄金文,吳式芬著,著錄商周銅器金文1334件,當時新出土銅器,大半收錄。按字數排列,間有考證。本書收集豐富,多引他人之說,摹刻精善。按字數排列,雖屬新體例,但不便查閱。寰宇訪碑錄,12卷,孫星衍等著,輯錄周秦至元碑目8千種,注明碑刻的撰寫人、書體、年月和所在地,原石已佚的注明拓本的收藏處,甚為詳明。語石,葉昌熾著,十卷。作者積20年之功,收集8000余種拓片,論述碑版,兼及制作名義,書學興替,考察源流,摹拓裝裱等,見解新穎,博大精深
29、。是第一部通論石刻文字的專著,其研究范圍從碑志擴大到橋柱、井欄、石人、獅子上的題字;綜合研究石刻年代、撰書人、流傳狀況、辨?zhèn)?、收藏、裝裱等方面;收集了不少佚聞瑣事,讀來引人入勝。( 2 )陶瓷方面 : 陶說,共6卷,朱琰著。卷首有二十幅陶冶圖。從原料開采到裝燒,按窯按器分條詳盡地敘述了燒瓷過程,博引群書。是研究景德鎮(zhèn)制瓷工藝的重要資料。景德鎮(zhèn)陶錄,蘭浦著,鄭廷珪補輯,共十卷。有陶冶圖說、清御窯廠、陶務、景德鎮(zhèn)歷代窯考等內容,為了解窯業(yè)分工、釉色配方、瓷土和釉料產地、清代景德鎮(zhèn)各期瓷窯情況有重要價值。陶雅,原名古瓷匯考,寂園叟著,二卷。889條,一器一條,談器名、釉色、款識特征。特別適合于初學者
30、。(3)書畫方面:國朝畫征錄,張庚著,為中國畫史傳記著作。載清初至乾隆時期的畫家476人,敘其經歷、特長、流派、師承、畫論等。其中有不少精辟之見解。書畫的著作還非常多,如讀畫錄(畫家傳記著作)、玉臺畫史(中國女畫家傳記著作)等。3、原有的編寫體例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如將唐代已經出現的斷代體著作發(fā)展到地方斷代體著作。如汪鋆(jun)編著的揚州畫苑錄,專錄揚州地區(qū)清初至作者同時代已卒畫家558人,開地方斷代畫家傳記之先例。著錄同時代人,真實可靠,資料性強。4、出現了新的編寫體例,擴大了編寫內容在前代金石存目、錄文、摹寫、跋尾等體例的基礎上,出現了兼有這幾種體例的通篡體例,代表作是王昶的金石萃編,類似
31、的還有嚴可均的平津館金石萃編和陸增祥的八瓊室金石補正等。通論性的著作如葉昌熾的語石,是通論石刻的著作,內容包括碑刻制度、書法演變、文字內容、摹拓技術、收藏源流和有關石刻的逸聞趣事等三、清代文物學評介1、清代學者治學嚴謹,博大精深。對文物的研究小心精致,通常是“無證不信”,主觀妄斷比較少。比如嚴可均的鐵橋金石跋,考證甚嚴。2、其流弊是常陷于繁瑣,穿鑿之處也有。如對于一件器物的名稱久不能確定。因為考據學大多注重銘文或器形的排列,而對于器物本身形態(tài)、性質、名稱的研究不太詳細。3、清代文物學研究的對象都是傳世品、采集品,缺乏地層根據,因此,古代文物學始終處于經史的附屬地位,沒有也不可能成為獨立的科學。
32、第六節(jié) 近代文物學近代文物學的建立,一方面繼承發(fā)揚了古代文物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一方面學習融會了國外(主要是西方近代考古學)治學的特點和方法。它與古代文物學的最大區(qū)別是:近代文物學借助田野考古的成就,注重地下考古資料與文獻資料的結合。一、近代文物學興起的原因1、原因之一在于1900年前后,中國境內先后有漢簡、甲骨文和敦煌石窟文書三大發(fā)現。(1)漢簡的發(fā)現:1899年,瑞典地理學家、探險家斯文赫定在羅布泊北發(fā)現了古樓蘭遺址,并發(fā)現漢晉簡牘121枚。德國人希姆菜孔好古對這些簡牘進行研究,于1920年發(fā)表斯文赫定在樓蘭所得的中國文書及其它發(fā)現,認為它涉及漢代政府行政、官制、刑法、軍事,農業(yè)、商業(yè)、關稅制度
33、等。1906年,英籍匈牙利人、考古學家斯坦因第二次中亞探險,于次年在敦煌以北漢代長城遺址內得到汊代簡牘704枚,這就是著名的敦煌漢簡。1913年法國學者沙畹發(fā)表釋讀研究的專著,引起國內外學界的注目。中國學者羅振玉、王國維運用考據學方法,于1914年在日本出版流沙墜簡一書,為簡牘研究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1915年,斯坦因在第三次中亞探險中,在敦煌漢代遺址得漢代木牘166枚,在樓蘭遺址中得晉代筒牘49枚。沙畹的學生馬斯伯樂用15年時間完成這方面的研究,書名為中國古文書簡影。簡牘中有倉頡篇、急就篇等小學書,還有日歷、方書,而以官府文書最多,是研究屯戍問題的珍貴材料。1926年,北平學術協會與瑞典的斯
34、文赫定合組西北科學考察團,于1930至重1931年在今甘肅額濟納旗居延地區(qū)掘得11000余支漢代簡牘,這是20世紀最重要的一次漢簡的發(fā)現。1931年,運至北京進行整理,四十年代出版居延漢簡考釋,1980 年由社科院考古所編居延漢簡甲乙編出版,這是迄今最完整的一部資料書。由上面的幾次發(fā)現可以看出,中國的簡牘由外國人發(fā)現,并且研究成果也由他們發(fā)表,這些現象引起了國內學者的注意,這就導致了中國學者的眼光由地上擴大到地下。(2)1899年,甲骨發(fā)現之后,骨董商為了壟斷甲骨市場,謊稱甲骨的出土地是湯陰或衛(wèi)輝。為此,不少學者空手而歸。羅振玉并不氣餒,經多方打聽,終于得知甲骨的真正出土地是小屯村。他還親赴安
35、陽實地調查,從而確定了小屯甲骨乃殷代晚期盤庚遷殷之后出現的。這種實地考察方法的運用正是近代文物學家不同于古代文物學家的地方。(3)敦煌石室寶藏的發(fā)現: 敦煌莫高窟建于東晉,以后歷代均有修建,以唐代最盛,后來逐漸衰落。1900年,王道士在莫高窟發(fā)現“藏經洞”,有寫經、文書等4萬多件。之后,一些外國學者以各種借口盜走大量珍貴的文物,如斯坦因兩次盜走文物1萬多件,法國人伯希和盜走5000余件。甘肅學政葉昌熾報請將劫余的2萬余卷運至北平,交京師圖書館收藏,大量文物的出土,給文物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資料,也引起了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變化,從而導致了文物學面貌的全然革新。(二)西方近代考古學的傳入與外國
36、人在中國的文物研究工作對中國近代文物學的興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19世紀,歐洲考古學趨于成熟。隨著西方文化與技術的東漸,近代考古學傳入我國。田野考古發(fā)掘帶來的研究資料來源的擴大,適應近代文物學的要求。一些外國學者在中國的考古活動,把先進的專業(yè)知識帶給中國文物界。如瑞典地質學家安特生首先把地質學的地層概念應用到中國考古工作中,這對于文物界利用地層來判斷出土文物,進而研究傳世品、收集品,具有重要意義。還有一些外國的地理學家、人類學家,他們的研究特點使我國文物界進一步注意民族和地理方面的綜合研究。外國的一些先進的研究技術也在這時傳入我國。如現代繪畫技術、攝影制版技術等。這些技術的運用有助于加深文物的研
37、究二、近代文物學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1、羅振玉(18601940),字叔蘊,又字叔言,號雪堂,又號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清末任學部參事,京師大學堂農科監(jiān)督等職,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后參預制造偽滿州國,任偽參議府參議及滿日文化協會會長。他自幼愛好文物,成年后廣泛收集各種新發(fā)現的文物資料,對于古器物的保管收藏、文物資料的廣泛宣傳和流布有很大貢獻。羅振王從1900年開始搜集甲骨,總數近兩萬片。其著錄書有殷虛書契前編及菁華、后編、續(xù)編四種,共收甲骨五千余片,是三十年代前最重要的甲骨著錄。其考釋著作殷商貞卜文字考、殷虛書契考釋,在研究方法、文字考釋、甲骨時代的判定方面均有重要建樹。羅振玉的研領領域幾乎遍及
38、文物學所有門類,如金石方面有貞松堂集古遺文16卷,三代吉金文存20卷;簡牘方面有流沙墜簡(與王國維合著);敦煌遺書方面有鳴沙石室遺書、鳴沙石室古籍叢殘;對于古明器、古鏡、瓦當、璽印、封泥、鈔幣、買地券、古器物范都曾先后編印專集。他還于1908年和1922年兩度搶救大批珍貴的明清檔案,集資回收、租屋整理;在文物保護與研究方面盡了最大努力。羅振玉涉及范圍之廣,研究方法之新,標志著中國近代文物學由此而開始確立。2、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號禮堂,又號觀堂,浙江海寧人。曾由羅振玉資助留學日本。辛亥革命后,在羅振玉的影響下開始治經史金石之學。先后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清華大學研究院
39、導師。他將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方法與乾嘉學派的傳統(tǒng)考據方法成功地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二重證據法”。即“一曰取地下之實物與紙上之遺文互相釋證。二曰取異族之故書與吾國之故籍互相補正。三曰取外來之觀念與固有之材料互相參證?!币蚨?,他取得了超越前輩和同輩的成就。王國維對甲骨的研究很有特色,他不是就字論字,而是用來探討商代歷史、地理和禮制,因此取得了重要成就。如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周制度論等。金文方面的著作有:生霸死霸考、古諸侯稱王說等,對西周歷史的研究十分重要。簡牘方面的流沙墜簡一書是當時簡牘研究的最高水平的著作,至今仍是簡牘研究的必讀之書。郭沫若對他的評價是“王國維的業(yè)績是新史學的開山”,
40、他也應該是近代文物學的“開山”。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開貞,字鼎堂,四川樂山人。早年參加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副主任。大革命失敗后,旅居日本研究中國古代文物,成為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研究古代文物的開拓者。他研究文物的目的非常明確,“探討中國之古代社會” 。(1929年給容庚信)他的研究方法也很先進。歷來古物研究者收集材料,往往編印些圖志,或只錄文字,或兼收器形,或詳加考釋,而著錄方法大多以器為類聚,以字多寡為序,表面上井井有條,實則對于古器物之年代、國別不曾判斷,是一筆糊涂帳。而郭沫若提倡按年代國別排列,代表作即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于是資料真正轉化為有系統(tǒng)的史料。甲骨文方
41、面的著作有:卜辭通篡、殷契萃編,按類別排列,有精到的考釋。他在資料整理的基礎上,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探索商周社會性質,如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次論述了西周是奴隸社會。三、近代文物學的成就1、開始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文物研究典型代表是郭沫若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它以出土文物資料來證明中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經歷過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2、重視田野考古成果盡管當時大部分文物學者不可能參加考古發(fā)掘,但由于重視田野考古成果,注意對出土資料的運用,促使文物學的貢獻更大。如羅振玉對甲骨出土地點的堪察,勞干等人對簡牘出土地點的考定。3、增加了新的文物學研究門類如1899發(fā)現甲骨以后,甲骨學很快成為文物學的一個重要
42、門類,而且研究成果頗豐。戰(zhàn)國簡牘雖然在漢晉時已經被發(fā)現,但由于數量少,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1900年前后,大批居延漢晉簡的發(fā)現,引起了對漢晉簡的研究熱潮。古建、敦煌學也成為文物學的兩個新的門類。4、文物機構的創(chuàng)立和文物專門人才的培養(yǎng)辛亥革命以前,文物保管工作屬于內務府,實際上無人問津。1917年,南京設立古物保存所,北京設立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早的文物保護機構。北伐后,南京設立古物保管委員會。1929年,北平研究院成立歷史學研究會,容庚等人成立考古學社,主要從事文物調查工作。1930年,梁思成等人成立中國營造學社。張謇創(chuàng)辦我國第一座私人博物館南通博物苑,北京、南京、杭州等地相繼創(chuàng)立了博物館。這些文物保護與研究機構,為近代文物學的發(fā)展作出了有益的貢獻。第七節(jié) 現代文物學 新中國成立至今是現代文物學時期?,F代文物學與近代文物學的關系密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有機化學 有機上期末試卷(含答案)學習資料
- 2025風力發(fā)電項目合同
-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及答案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七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
- 2025糧食收購銷售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辦公室改造工程(承包)合同承包電路改造合同
- 2025綜合裝修合同范本
- 2025勞動合同集錦范文
- 2025烘焙技術合作協議合同
- 2025BT項目合同范本
- 2025年企業(yè)合同模板集錦
- T-CSGPC 033-2024 陸上風電場設施變形測量技術規(guī)程
- 2025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中級)技能鑒定精練考試指導題庫及答案(濃縮300題)
- 2025年紅十字初級急救員證考試題庫及答案(一)
- 腎梗死護理措施
- 《頸椎病的針灸治療》課件
- 湖水水質監(jiān)測方案
- 醫(yī)美診所院感知識培訓課件
- 河北省氣象部門招聘筆試沖刺題2025
- 塔吊司機崗位責任制樣本(2篇)
- 監(jiān)理工程師歷年考試真題及答案下載
- 糖尿病患者飲食指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