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學課件:第6章 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_第1頁
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學課件:第6章 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_第2頁
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學課件:第6章 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_第3頁
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學課件:第6章 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_第4頁
稅務會計與稅務籌劃學課件:第6章 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第6章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個人所得稅核算與籌劃一、個人所得稅概述二、個人所得稅法律規(guī)定三、個人所得稅計算四、個人所得稅核算五、個人所得稅籌劃一、個人所得稅概述個稅的主要功能是對個人收入分配實施再調節(jié).中國社會目前面臨的困局:貧富差距愈益拉大。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統(tǒng)計,中國基尼系數(shù)0.45,合理限度0.4。最貧困20%人口占收入的份額只有4.7%,最富裕20%人口占收入的份額高達50%。縮短貧富差距,建立和諧社會,必須把實現(xiàn)社會公平作為終極目標。個稅雖然不能承載人們對社會公平的全部期待,但個稅制度必須擔負起調節(jié)貧富差距的功能。中國現(xiàn)狀有關資料顯示:中國占20的富人,繳納個稅不到總額10,工薪階層卻

2、貢獻了個稅總額65是“劫貧濟富”,違背了稅收公平原則。稅收公平原則:橫向公平,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相同的人應當繳納數(shù)額相同的稅收;縱向公平,經濟能力或納稅能力不同的人應當繳納數(shù)額不同的稅收。需要做的是,令富人群體為全社會的共同財富積累做出貢獻,如開征遺產稅、奢侈稅等個稅占總稅收比例(億元)年度 20032004200520062007總稅收 2046625718308663763649449個稅14171737209424523185百分比6.936.756.786.526.44年度 20082009201020112012總稅收 54219 63104 73202個稅3722 3944 483

3、7百分比6.866.256.61最近,國務院批轉了發(fā)改委關于2015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要研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改革方案。不僅改革方向和思路已基本成型,尤其是也明確了改革的時間表,即今年出臺個稅改革草案,2017年將付諸立法。這意味著,個稅改革方案歷經多年的謀劃后,開始進入實際的操作階段。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經敲定,將分四步走,包括合并部分稅目、完善稅前扣除、適時引入家庭支出申報制度、優(yōu)化稅率結構等。 為了加快推進個稅改革,突顯個稅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方面的積極作用,有必要考慮突破個稅改革的既有框架,實行綜合所得稅制。 二、個人所得稅法律規(guī)定(一)個

4、人所得稅概念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應稅所得征收的稅。(二) 納稅義務人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包括中國公民、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yè)、合伙企業(yè)投資者以及在中國境內有所得的外籍人員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依據(jù)住所和居住時間兩個標準,區(qū)分為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納稅義務人1、居民納稅人:指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1年的個人。負無限納稅義務,應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是指因戶籍、家庭、經濟利益關系而在中國境內習慣性居住。居民納稅義務人居住滿1年是指在一個納稅年度中在中國境內居住365日。如果臨時離境,即在一個納稅年度中一次離境

5、不超過30日或多次離境累計不超過90日,亦視同在華居住,不扣減天數(shù)。居民納稅義務人包括在中國境內定居的中國公民和外國僑民;從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居住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海外僑胞和香港、澳門、臺灣同胞.納稅義務人2、非居民納稅人指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1年的個人。非居民納稅人負有限納稅義務,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非居民納稅人只能是在一個納稅年度中,沒有在中國境內居住,或者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外籍人員、華僑或港、澳、臺同胞。(三)所得來源地及來源于境內所得的確定所得是否來源于中國境內,并不以支付地或居住地為認定標準,而是以受雇活動的

6、所在地、提供個人勞務的所在地、財產坐落地以及資金、產權的實際運用地等標準來確定。所得來源地的具體規(guī)定: (1)工薪所得,以納稅人任職、受雇單位的所在地(2) 生產經營所得,以生產經營活動的實現(xiàn)地; (3)勞務報酬所得,以納稅人實際提供勞務的地點(4)不動產轉讓所得,以不動產坐落地;動產轉讓所得,以實現(xiàn)轉讓的地點;所得來源地的確定(5)財產租賃所得,以被租賃財產的使用地;(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所得的企業(yè)、機構、組織的所在地;(7)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特許權的使用地;在中國境內參加各種活動取得的獎金、中獎、中彩所得;在中國境內以圖書報刊方式出版發(fā)表作品,取得的稿酬所得;都屬于來源于中國

7、境內的所得。(四)個人所得稅征稅項目1.工資、薪金所得: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所有所得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獨資、合伙企業(yè)投資者)3.對企事業(yè)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4.勞務報酬所得:會計、咨詢、講學、董事費5.稿酬所得。6.特許權使用費所得。7.利息、股息、紅利所得。8.財產租賃所得。9.財產轉讓所得。個人轉讓房產10.偶然所得。得獎,中獎,中彩及其他偶然性所得個人所得稅的優(yōu)惠政策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fā)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wèi)生、體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2.國債和國家發(fā)行的金融債券利息。3.個人取得的教育儲蓄存

8、款利息所得以及財政部確定的其他專項存款或儲蓄性專項基金存款的利息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4.按照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發(fā)放的補貼、津貼。政府特殊津貼和國務院規(guī)定免個稅的補貼、津貼。5.按省級以上政府規(guī)定比例提取并繳付的四項基金,免稅;超過規(guī)定比例繳付的部分,計征個人所得稅。領取時,也免稅。6.按照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發(fā)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達到離退休年齡,延長離退休的工資,免稅。7.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保險賠款;軍人的轉業(yè)費、復員費等,免稅。8.發(fā)給見義勇為者的獎金、獎品;個人舉報、協(xié)查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而獲得的獎金,免稅。9.扣繳利息稅而取得的手續(xù)費所得,免稅。1

9、0.個人轉讓自用達5年以上并且唯一的家庭居住用房的所得;拆遷補償款,免稅。11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等,經批準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12.對個人獨資企業(yè)和合伙企業(yè)從事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飼養(yǎng)業(yè)和捕撈業(yè),其投資者取得的“四業(yè)”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分類征收的弊端個人所得稅制度實行分類征收模式,存在不公平的地方。一次性勞務與連續(xù)性勞務之間的不公平例:甲教授與某企業(yè)簽訂合同,本月培訓授課3次,每次收入20 000元,這個月收入60 000元;乙教授本月被3個企業(yè)請去講課各一次,各得20 000元。甲、乙納稅情況如下:甲納稅=60 000(1-20%)30%-2 000

10、=48 00030-2 000=12 400(元)乙納稅=20 000(1-20)20%3=9 600(元)個稅全員全額扣繳申報辦法2006年1月1日起,單位向個人支付九類收入時,不論其是否屬于本單位人員、支付的應稅所得是否達到納稅標準,單位都應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必要的納稅人涉稅信息。稅總要求據(jù)此逐人建立個人收入與納稅檔案。三、個人所得稅計算1、工薪所得:與任職和受雇有關的全部所得?;攫B(yǎng)老保險費、基本醫(yī)療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可以扣除,再按月扣除3500元。應納稅=(月收入3500或6300)稅率扣除數(shù)附加減除2800:外國人在中國;中國人在國外華僑:長期或永久居留權,

11、連續(xù)居留兩年且累計居留不少于18個月。取得連續(xù)5年以上合法居留資格,且累計居留不少于30個月。出國留學在外學習期間,或因公務出國在外工作期間,均不視為華僑。 七級超額累進稅率每月稅前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shù)1500以下 3 015004500 10 10545009000 20 555900035000 25 10053500055000 30 27555500080000 35 550580000以上 45 13505月工資扣除四項基金后的計稅收入20000應納稅=(20000-3500)25-1005=3120年終獎納稅年終獎:平均到各月確定稅率,年終一次納稅,不作任何扣除。年終獎5400

12、0元,平均每月4500元,適用稅率10,交稅5400010%-105=5295,實得48705元若年終獎55000元,平均每月4983元,適用稅率20,交稅5500020%-555=10445元,實得44555元。如果年終獎54001元,則要交稅10245.2元,比年終獎54000元要多交4950.2元。月收入3000元,低于3500元,年終獎18000元。納稅=(3000+18000-3500)3=525元。特殊工薪1、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員工接受企業(yè)授予的股票期權時,不征稅;行權時,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低于當日市場價的差額,按工薪所得征稅;將行權后的股票再轉讓時,獲得高于購買日市場價的差額,

13、為二級市場股票轉讓所得,按財產轉讓所得征免規(guī)定計稅。員工因擁有股權而參與企業(yè)稅后利潤分配取得的所得,按股息、紅利計稅。2、企業(yè)高管人員行使股票認購權取得的所得:行使股票認購權時的實際買價低于購買日市場價的差額,按工薪所得征稅;在股票認購權行使前轉讓認購權的所得,并入當月工薪所得征稅;在行使股票認購權后,轉讓已認購的股票,按財產轉讓所得征免個人所得稅。3、單位將自建住房以低于成本價銷售給職工,房改期間的差價收入,免征個稅;在其他時間的差價收入,按照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個稅。4、個人兼職取得的收入按照勞務報酬所得征稅;退休人員再任職取得的收入,在減除法定扣除標準后,按工薪所得征稅。5.企業(yè)為股東個

14、人購買汽車并將車輛所有權辦到股東個人名下,按股息、紅利征稅,但可按稅局確定金額扣除部分所得。該車折舊不能在企業(yè)稅前扣除6.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后,按月發(fā)放的,并入當月工薪所得計稅;不按月發(fā)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并與該月份工薪所得合并后計稅.2.勞務報酬計稅勞務收入按次納稅,一次性收入,以取得該收入為一次;同一項目連續(xù)性收入,以一個月內取得收入為一次。(1)每次收入不超過4 000元的,應納稅(每次收入800)20%;(2)每次收入在4 000元元以上的,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收入20%應納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扣除數(shù); 20 000以下

15、20 0 2000050000 30 2000 50 000以上 40 70002.勞務報酬計稅案例:任獨立董事,每季度50000元,應納稅所得額50000(120)40000應納稅40 00030200012000200010000元3.稿酬計稅按次納稅,以每次出版、每次發(fā)表取得的收入為一次,稅率為20。按應納稅額減征30。(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800)20(1-30)(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每次收入(1-20)20%(1-30)案例趙、王兩人合作出版一本專著,出版社支付稿酬20000元,趙分得8000元,王分得12000元。趙應納個稅=800

16、0(1-20)20%(1-30%) =640014%=896(元)王應納個稅=12000(1-20%)20%(1-30%) =960014%=1344(元)4.財產租賃所得按次納稅,以一個月為一次。稅率20 扣除后月租金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應納個人所得稅=月收入-準予扣除費用-修繕費用-80020扣除后月租金收入超過4000元的,應納稅=月收入-準予扣除費用-修繕費用 (1-20)20注:修繕費用800元為限準予扣除費用:指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包括:營業(yè)稅=租金收入5(個人出租住房3%)城建稅=營業(yè)稅7(縣、鎮(zhèn)5、1)教育費附加=營業(yè)稅3房產稅=租金收入12(個人出租住房4%)各種手

17、續(xù)費自2001年1月1日起,對個人按市場價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按10的稅率征稅。個人出租經營性房屋,仍適用20稅率。案例李某出租住房一套,月租金4000元,全年租金48000元。2月份下水道維修,發(fā)生維修費1000元。每月按規(guī)定繳納了稅費。解析:房產稅=40004%160(元)營業(yè)稅=40003%120(元)城建稅和附加=120(7+3)=12(元)1月份個稅=4000-292-80010%=290.8元2月份個稅=4000-292-800-80010%=210.8元3月份稅=4000-292-200-80010%=270.8元全年繳納個稅=290.810+210.8+270.8=338

18、9.6全年總稅負=292123389.66893.6(元)如為出租營業(yè)用房,則:房產稅=400012=480(元)營業(yè)稅=40005=200(元)城建稅和附加=200(7+3)=20(元)1月份個稅=4000-700-80020%=500(元)2月份個稅=4000-700-800-80020%=340元3月份個稅=4000-700-200-80020%=460元全年繳納個稅=50010+340+460=5800(元)全年總稅負=70012+5800=14200(元)出租營業(yè)用房和住房比較:全年個稅相差=5800-3389.6=2410.4(元)全年總稅負相差=14200-6893.6=7306

19、.4(元)個人取得房屋轉租租金收入,按“財產租賃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前扣除稅費次序:財產租賃過程中繳納的稅費;向出租方支付的租金;由納稅人負擔的租賃財產實際修繕費用稅法規(guī)定的費用扣除標準。5.財產轉讓所得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相關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財產轉讓應納個人所得稅=(每次收入財產原值合理稅費)20%合理費用指賣出財產時按照規(guī)定支付的有關費用。轉讓住房價格明顯低的,實行核定征稅,按納稅人住房轉讓收入的一定比例(1%-3%)核定應納個稅。房產轉讓納稅問題購房時稅費包括:財稅201094號,購買普通住房,且屬家庭唯一住房,減半征收契稅。購買90平方米及以

20、下普通住房,且屬家庭唯一住房,減按1%征收契稅。(自2010年10月1日起執(zhí)行) 印花稅為房價的0.05%;中介費、手續(xù)費等。賣房時稅費包括:營業(yè)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土地出讓金、中介服務費、交易手續(xù)費等。轉讓住房可扣除的合理費用還包括:1.支付的住房裝修費。稅務統(tǒng)一發(fā)票,付款人姓名與產權人一致,實際發(fā)生的裝修費,扣除比例:已購公有住房、經濟適用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5%;商品房及其他住房:最高扣除限額為房屋原值的10%。2.支付的住房貸款利息。憑銀行有效證明據(jù)實扣除。3.納稅人按照有關規(guī)定實際支付的手續(xù)費、公證費等,憑有效證明據(jù)實扣除。個人轉讓住房營業(yè)稅 財稅2

21、01112號 1.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征收營業(yè)稅;2.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按照其銷售收入減去購買房屋的價款后的差額征收營業(yè)稅;3.個人將購買超過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對外銷售的,免征營業(yè)稅。持證明材料,向地稅局申請辦理免征營業(yè)稅手續(xù)。以房產證或契稅完稅證注明的較早時間確定。個人對外銷售住房,持房產證到地稅開發(fā)票。財稅2009111號:個人無償贈與不動產、土地使用權,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暫免征收營業(yè)稅:(1)離婚財產分割;(2)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3)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yǎng)或者贍養(yǎng)義務的

22、撫養(yǎng)人或者贍養(yǎng)人;(4)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國稅發(fā)2006144號:個人將受贈不動產對外再轉讓時,以財產轉讓收入減除受贈、轉讓過程中繳納的稅金及有關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財稅200978號明確: 以下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當事雙方不征收個人所得稅:(1)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2)房屋產權所有人將房屋產權無償贈與對其承擔直接撫養(yǎng)或者贍養(yǎng)義務的撫養(yǎng)人或者贍養(yǎng)人;(3)房屋產權所有人死亡,依法取得房屋產權的法定繼承人、遺囑繼承人或

23、者受遺贈人。轉讓2000年購買經濟適用房100平方米普通住房,原購買價20萬元,其他稅費0.5萬元。轉讓價200萬元,繳納土地出讓金10%,交易費2.5%,評估費1%萬元。原值=20+0.5=20.5萬元轉讓環(huán)節(jié)納稅:免營業(yè)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及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土地出讓金=20010%=20萬元交易費=2002.5%=5萬元,評估費=2萬元個人所得稅=(200-20.5-27)20%=152.520=30.5萬元簡易計算:200*1%=2萬元張某3年前購買商住房700萬元,2011年1月出售價2100萬元,交易費2%,評估費1%營業(yè)稅=2100*5%=105萬元城建稅及附加=105*(7

24、%+3%)=10.5萬元印花稅=2100*0.05%=1.05萬元交易費、評估費=21003%=63萬元增值額2100-700-116.55-63=1220.45萬增值率=1220.45/(700+116.55+63) =1220.45/879.55=138%土地增值稅=1220.45*50%-879.55*15%=478.29萬個稅=(2100-879.55-478.29)*20%=148.43萬元總稅=116.55+478.29+148.43=743.27萬元實得=2100-700-743.27-63=656.73萬元張某3年前購買住房700萬元,2011年1月出售價2100萬元,交易費2

25、%,評估費1%營業(yè)稅=2100*5%=105萬元城建稅及附加=105*(7%+3%)=10.5萬元免印花稅,土地增值稅交易費、評估費=21003%=63萬元個人所得稅=(2100-700-115.5-63)*20%=1221.5*20%=244.3萬元總稅=115.5+244.3=359.8萬元實得=1400-359.8-63=977.2萬元房屋拆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城鎮(zhèn)房屋拆遷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 (財稅 200545號)文件規(guī)定:對被拆遷戶按照國家有關城鎮(zhèn)房屋拆遷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標準取得的拆遷補償款,免征個人所得稅。對拆遷居民因拆遷重新購置住房的,對購房成交價格中相當于拆遷補償款的部分免

26、征契稅,成交價格超過拆遷補償款的,對超過部分征收契稅。6.利息股息、中獎、中彩以每次所得為一次,不作任何扣除稅率20應納稅收入20儲蓄存款利息納稅政策如下:1999.10.31前的利息所得,不征個人所得稅;1999.11.12007.8.14的利息,按20%征稅;2007.8.152008.10.8的利息,按5%征稅;2008.10.9后的利息,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捐贈稅務處理個人進行公益性捐贈,在應納稅所得額30以內的部分,允許在計算個人所得稅前扣除。中獎100萬元,捐贈40萬元則允許捐贈額=10030=30萬元,小于40萬元,稅前可扣除30萬元納稅=(100-30)20=14萬元個人捐

27、贈稅務處理某演員取得出場費20萬元,拿出其中的10萬元通過有資質的基金會捐給打工子弟學校。計算該演員應納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20(1-20)=16萬元捐贈允許稅前扣除30,即1630=4.8萬元實際捐贈10萬元,只能扣除4.8萬元,其余納稅應納稅所得額=16-4.8=11.2萬元大于5萬元,適用稅率40,扣除數(shù)0.7萬元納稅=11.240-0.7=3.78萬元7.境內無住所個人的工薪所得計稅 1.境內無住所,連續(xù)或累計居住不超過90日(183日)境內工作期間:境內支付或境外支付境內負擔,納稅; 境外支付非境內負擔,不納稅。境外工作期間:不向中國稅務機關納稅。2.境內無住所,連續(xù)或累計超過90

28、日(183),不滿1年境內工作期間:境內支付和境外支付的,均納稅。境外工作期間:除董事,高管外,不納稅。3.境內無住所,境內居住滿1年而不超過5年的境內工作期間:境內支付和境外支付,均納稅。境外工作期間:境內支付,納稅;境外支付,不納稅。4.高管人員的納稅義務境內企業(yè)的董事、高管人員取得的由境內企業(yè)支付的董事費或工薪,在境內擔任職務期間,不論是否在中國境外履行職務,均向中國納稅;取得境外企業(yè)支付的工薪:境內居住超過90日或183日的,屬于境內工作期間,納稅;屬于境外工作期間,不納稅。境內居住不超過90日或183日的,進一步優(yōu)惠(境內工作期間由境外支付且非境內負擔的所得,不納稅)。5.外籍人員不

29、滿一個月的工薪所得計稅應納稅額=(當月工薪所得額稅率-扣除數(shù)) 當月實際在中國天數(shù)/當月天數(shù)某學校教師2014年2月取得以下收入:工資4500元(或12000元?)、上年度年終一次性獎金18000元;將一項專利出售取得6000元;本月每周在校外講課一次,每次報酬700元;出租門面房一間取得收入3000元;出版一本教材,取得稿酬12000元。要求:計算該教師2011年6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1)(4500-2000)*15%-125=250(2)6000*(1-20%)*20%=960(3)(700*4-800)*20%=400(4)(3000-800)*20%=440(5)12000*(1-

30、20%)*20%*(1-30%)=1344250+960+400+440+1344=3394 8.稅收抵免制度 外國稅收抵免法:即一國政府在對本國居民的國外所得征稅時,允許其用國外已納的稅款沖抵在本國應繳納的稅款。實際征收稅款為該居民應納的本國稅款與已納的外國稅款的差額。我國實行分國不分項原則。在境外實際納稅低于限額的,補繳差額;實際納稅高于限額的,5年內在扣除限額的余額中補扣。四.個人所得稅核算1.代扣工薪所得的個人所得稅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應交稅費應交代扣個人所得稅 2.代扣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所得稅 借:管理費用 (勞務) 財務費用(利息) 應付利潤(股息) 貸:應交稅費應交代扣個人所

31、得稅 現(xiàn)金 四、個人所得稅籌劃少交個稅的常見方法:(1)多寫人頭勞動保險交了嗎?(2)報銷發(fā)票稽查局長說,辦公用品發(fā)票肯定都是假的,否則,堆積如山!個人所得稅查賬:費用賬和福利賬。福利賬人人有份的所得并入工資納稅費用賬高職人員的消費?費用與個人消費掛鉤的?如按摩椅;費用與個人銀行卡掛鉤的?交稅。公務卡消費。1.不同收入項目轉換的籌劃案例 李某是某公司的經營部經理,也是公司的股東、業(yè)務骨干,公司計劃對其給予50萬元的年收入。那么,這50萬元怎么樣發(fā)放才能節(jié)稅呢?第一種方式:以獎金的形式發(fā)放。月工資3500元,年終獎458000元。每月3500元,免稅。年終獎平均到各月:45800012=3816

32、6.67(元),適用稅率30,扣除數(shù)2755應納個人所得稅=45800030-2755=134645元第二種方式:全年平均發(fā)放年薪50萬元全年平均發(fā)放,每月41667元。應納個稅=12(41667-3500)30-2755 =128695.1=104 341.2(元)第三種方式:作為股息、紅利發(fā)放將458 000元做股息、紅利的形式發(fā)放。屬稅后利潤分配,按企業(yè)所得稅稅率25,計算出已納企業(yè)所得稅為:458000(1-25)25=152666.67元應納個稅=45800020=91600(元)企業(yè)和個人納稅合計為244266.67元。第四種方式:月工資10000元,年終以7.6元/股獲股票5萬股

33、,股票市價10元/股,預計5年后股票市價40元/股時經營者轉讓股票。(無其他福利,不分紅)獲得股票時的所得額=(10-7.6)50000=120000元股票納稅=12000045-13505=40495(元)每月納稅=(10000-3500)20-55512=8940元納稅合計=8900+40495=49435(元)期權預期收入=40500000.6806-500007.6=1361200-380000=981200(元)二級市場轉讓股票時,免交個人所得稅。2.工薪所得的籌劃 案例某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內的一家高新技術開發(fā)公司,欲以24萬元年薪招聘稅收籌劃部經理,公司確定了兩種薪金支付辦法:第

34、1種;月薪1萬元,其余12萬元在年終發(fā)獎金;第2種:月薪2萬元,年終沒有獎金。注冊稅務師小王應聘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與財務總監(jiān)一起對工資發(fā)放方法進行了分析。第一種方法:月納稅=(10000-3500)20-555=745年終獎平均到各月:12000012=10000,適用稅率25繳稅=12000025-1005=28995元全年稅后凈收入=240000-74512-28995=222120元第二種方法:月納稅=(20000-3500)25-1005=3120元全年稅后凈收入=240000-312012=202560元工薪所得的籌劃工資激勵制度在稅收影響大打折扣 哪些非貨幣性支出可有效抵減個人所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