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儒效原文+翻譯【原文】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 倍周 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稱貪焉。殺管叔, 虛殷國,而天下不稱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而天 下不稱偏焉。教誨開導成王,使諭于道,而能R跡于文武。周公歸周,反籍于 成王,而天下不輟 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當也,不 可以假攝為也;能則天下歸之,不能則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 以屬天下,惡天下之離周也。成王冠,成一人,周公歸周,反籍焉,明不滅 主之義也。周公無天下矣;鄉(xiāng)有天下,今無天下,非擅也;成王鄉(xiāng)無天下,今 有天下,非奪也;變
2、舜渦蚪諶灰病9室災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誅兄而非暴也; 君臣易位而非不順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 業(yè),明主枝之義,抑亦變化矣, 天下厭然猶一也。非圣人莫之能為。夫是之謂大儒 之效。秦昭王問孫卿子曰:“儒無益于人之國?!睂O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其上者也。人主用之, 則嗽詒境而宜;不用,則退編百姓而愨;必為順下矣。雖窮困凍,必不以邪 道為貪。無置錐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義。呼而莫之能應,然而通乎財萬物, 養(yǎng)百 姓之經(jīng)紀。嗽諶松希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 雖隱于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仲尼將為司寇,沈猶氏不敢朝飲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潰氏u境而徙,
3、魯之粥牛馬者不豫賈,修正以待之也。居于闕一黨一,闕一黨一之子弟罔不 分,有親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之為 人下如是矣。”王曰:“然則其為人上何如?”孫卿曰:“其為人上也,廣大矣!志意定乎內,禮節(jié)修乎朝,法則度量正 乎官,忠信愛利形乎下。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不為也。此若義信 乎人矣,通 于四海,則天下應之如。是何也?則貴名白而天下治也。故近者歌 謳而樂之,遠 者竭蹶而趨之,四海之內若一家,通達之屬莫不從服。夫是之謂 人師。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夫其為人下也 如彼,其為人上也如此,何謂其無益于人之國也!”昭王曰:“善!”先王之道,人
4、之隆也,比中而行之.曷謂中?曰:禮義是也.道者,非天 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君子之所道也.君子之所謂賢者,非能遍能 人之所能之謂也;君子之所謂知者,非能遍知人之所知之謂也;君子之所謂辯 者,非能遍辯人之所辯之謂也;君子之所謂察者,非能遍察人之所察之謂也; 有所止矣。相高下,視磽肥,序五種,君子不如農人;通貨財,相美惡,辯貴 賤,君子不如賈人;設規(guī)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不恤是非然不 然之情,以相薦樽,以相恥怍,君子不若惠施、一鄧一析。若夫謫德而定次, 量能而授官,使賢不肖皆得其位,能不能皆得其官,萬物得其宜,事變得其應, 慎墨不得進其談,惠施、一鄧一析不敢竄其察,言必當理,事
5、必當務,是然 后君子之所長也。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夫是之謂中事。凡知說, 有 益于理者,為之;無益于理者,舍之。夫是之謂中說。事行失中,謂之奸事; 知說 失中,謂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若夫充 虛之相施易也,“堅白” “同異”之分隔也,是聰耳之所不能聽也,明目之所 不能見也,辯士之所不能言也,雖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不知無害為君子, 知之無損為小人。工匠不知,無害為巧;君子不知,無害為治。王公好之則亂 法,百姓好之則亂事。而狂惑戇陋之人,乃始率其群徒,辯其談說,明其辟稱, 老身長子,不知惡也。夫 是之謂上愚,曾不如相雞狗之可以為名也。詩曰:“
6、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罔極。作此好歌,以極反側?!贝酥?謂也。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 上為圣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鄉(xiāng)也混然涂之人也,俄而并乎堯禹,豈 不賤而貴矣哉!鄉(xiāng)也效門室之辨,混然曾不能決也,俄而原仁義,分是非,圓 回天下于掌 上,而辯黑白,豈不愚而知矣哉!鄉(xiāng)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 器舉在此,豈不貧而富矣哉!今有人于此,屑然藏千溢之寶,雖行而食,人謂 之富矣。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然而人 謂之富,何也?豈不大富 之器誠在此也?是ff亦富人已,豈不貧而富矣哉!
7、故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豈 不至尊、至富、至重、至嚴之情舉積此哉!故曰:貴名不可以比周爭也,不可以夸誕有也,不可以酥匭慘玻必將誠此 然后就也。爭之則失,讓之則至;遵道則積,夸誕則虛。故君子務修其內,而 讓之于夕卜;務積德于身,而處之以遵道。如是,則貴名起如日月,天下應之如 雷霆。故曰:君子隱而顯,微而明,辭讓而勝。詩曰:“鶴鳴于九皋,聲聞于 天?!贝酥^也。鄙夫反是:比周而譽俞少,鄙爭而名俞辱,煩勞以求安利, 其身俞危。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贝酥^ 也。故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適也。身不肖而誣賢, 是
8、猶傴伸而好升高也,指其頂者愈眾。故明主謫德而序位,所以為不亂也;忠 臣誠能然后敢受職,所以為不窮也。分不亂于上,能不窮于下,治辯之極也。 詩曰:“平 平左右,亦是率從?!笔茄陨舷轮唤灰徊幌鄟y也。以從俗為善,以貨財為寶,以養(yǎng)生為己至道,是民德也。行法至堅,不以 私欲亂所聞:如是,則可謂勁士矣。行法至堅,好修正其所聞,以橋飾其情性; 其言多當矣,而未諭也;其行多當矣,而未安也;其知慮多當矣,而未周密也;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如是,則可謂篤厚君子矣。修百王之 法,若辨白黑;應當時之變,若數(shù)一二;行禮要節(jié)而安之,若生四枝;要時立 功之巧,若詔四時;平正和民之善,億萬之眾而搏若一人:如是
9、,則可謂圣人 矣。井井兮其有理也,嚴嚴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終始也,兮其能長久 也,樂樂兮其執(zhí)道不殆也,照照兮其用知之明也,修修兮其用統(tǒng)類之行也,綏 綏兮其有文章也,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如是,則可 謂圣人矣。此 其道出乎一。曷謂一?曰:執(zhí)神而固。曷謂神?曰:盡善挾治之 謂神,萬物莫足以傾之之謂固。神固之謂圣人。圣人也者,道之管也:天下之道管是矣,百王之道一是矣。故詩書禮樂之 道歸是矣。詩言是其志也,書言是其事也,禮言是其行也,樂言是其和也,春 秋言是其 微也,故風之所以為不逐者,取是以節(jié)之也,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 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為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頌之所以
10、為至者,取是 而通之也。天下之道 畢是矣。鄉(xiāng)是者臧,倍是者亡;鄉(xiāng)是如不臧,倍是如不亡 者,自古及今,未嘗有也??陀械涝唬嚎鬃釉唬骸爸芄涫⒑?!身貴而愈恭,家富而愈儉,勝敵而愈 戒?!睉唬菏谴侵芄?,非孔子之言也。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 而及武王,履天子之籍,負而立,諸侯趨走堂下。當是時也,夫又誰為恭矣哉!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孫,茍不狂惑者,莫不為 天下之顯 諸侯。孰謂周公儉哉!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面而迎太歲, 至泛而泛,至懷而壞,至共頭而山隧?;羰鍛衷唬骸俺鋈斩鍨闹?,無乃不 可乎? ”周公曰:“刳比干而囚箕子,飛廉、惡來知政,夫又惡有不可焉
11、!” 遂選馬而進,朝食于戚,暮宿于百泉,旦厭于牧之野。鼓之而紂卒易鄉(xiāng),遂乘 殷人而誅紂。蓋殺者非周人,因殷人也。故無首虜之獲,無蹈難之賞。反而定 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聲樂,于是武象起而韶護廢矣。四海之內,莫不變 心易慮以化順之。故外闔不閉,跨天下 而無蘄。當是時也,夫又誰為戒矣哉!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無輿馬則無所見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無弓矢則無所見其巧。大儒者,善調一天下者也,無百里之地,則無所見其功。 輿固馬選矣,而不能以至遠,一日而千里,則非造父也。弓調矢直矣,而不能 射遠中微,則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以調一天下,制強暴,則非大儒也。彼大儒者,雖隱于窮閻漏屋,無置錐之
12、地,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在一大 夫之 位,則一君不能獨畜,一國不能獨容,成名況乎諸侯,莫不愿得以為臣。 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國莫能與之爭勝;笞棰暴國,齊一天下,而莫能傾也。 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類,其行有禮,其舉事無悔,其持險應變曲當。與時遷 徙,與世偃仰,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窮也俗儒笑之;其通 也英杰化之,嵬瑣逃之,邪說畏之,眾人之。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 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 為隆,是俗人者也。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繆學雜舉, 不知法后王而一
13、制度,不知隆禮義而殺詩書;其衣冠行偽已同于世俗矣,然而 不知惡;其言議談說已無異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別;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 食焉;得委積足以R其口,則揚揚如也;隨其長子,事其便辟,舉其上客,億 然若終身之虜而不敢有他 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隆禮義而殺詩書; 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齊法教之所不及,聞見之所未至,則知不能類 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賢畏法而不 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統(tǒng)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 持萬;茍仁義之類也,雖在鳥獸之中,若別白黑;倚物怪變,所未嘗聞也,所 未嘗見也,卒然起一方,則舉統(tǒng)類而應之,無所作;張法
14、而度之,則然若合符 節(jié):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用俗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乘 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地,久而后三年,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用萬乘之 國,則舉 錯而定,一朝而伯。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 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圣人。圣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 不失豪厘,無他道焉,已乎行之矣。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 雖識必妄;知之 而不行,雖敦必困。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其道百舉而 百陷也。故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 辯則必為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勇則速畏,
15、云能則速成,察則速盡, 辯則速 論。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人無師法,則 隆性矣;有 師法,則隆積矣。而師法者,所得乎積,非所受乎性。性不足以獨 立而治。性也者,吾所不能為也,然而可化也。積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 為也。注錯一習一俗,所以化性也;并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一習一俗移 志,安久移質。并一而不二,則通于神明,參于天地矣。故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旦暮積謂之歲,至高謂之天,至下謂之地, 宇中六指謂之極,涂之人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圣人。彼求之而后得, 為之而后成,積之而后高,盡之而后圣,故圣人也者,人之所積也。人積耨耕 而為農夫,積巰鞫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積
16、禮義而為君子。工匠之子,莫 不繼事,而都國之民安一習一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 天性也,積靡使然也。故人知謹注錯,慎一習一俗,大積靡,則為君子矣。 縱一情性而不足問學,則為小人矣;為君子則常安榮矣,為小人則常危辱矣。 凡人莫不欲安榮而惡危辱,故唯君子為能得其 所好,小人則日徼其所惡。詩曰: “維此良人,弗求弗迪;唯彼忍心,是顧是復。民之貪亂,寧為荼毒。”此之 謂也。人論:志不免于曲私,而冀人之以己為公也;行不免于污漫,而冀人之以 己為 修也;甚愚陋溝瞀,而冀人之以己為知也:是眾人也。志忍私,然后能公; 行忍情 性,然后能修;知而好問,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謂小儒矣。志安公, 行
17、安修,知通統(tǒng)類: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諸侯、 大夫、士也;眾人者,工農商賈也。禮者、人主之所以為群臣寸尺尋丈檢式也。 人倫盡矣。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言政治之求,不下于安存;言志意 之求,不下于士;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道過三代謂之蕩,法二后王謂之不 雅。高之下之,小之巨之,不外是矣。是君子之所以騁志意于壇宇宮廷也。故 諸侯問政,不及安存,則不告也。匹夫問學,不及為士,則不教也。百家之說, 不及后王,則不聽也。夫是之謂君子言有壇宇,行有防表也?!痉g】大儒的作用是:周武王死后,由于成王年紀尚小,周公擔心天下有人會背 叛周朝,就撇開成王,繼承武王的事業(yè)而統(tǒng)治天
18、。周公登王位,處理天下大事, 心安理得,好像這他本來就應該擁有這些權力一樣,但是天下的人并不認為周 公貪圖王位。周公殺了管叔,把殷國都城變成了廢墟,可是天下的人并不認為 他殘暴。周公控制天下,分封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姬姓的占了五十三個,但 天下的人并不認為他偏私。周公教導成王,使他明白禮儀之道,使他能繼承先 輩的事業(yè)。周公把王位歸還給成王,可是天下諸侯繼續(xù)臣服于周,周公也回到 臣位,朝拜成王。天子這個職位,不能由年幼的人來承擔,也不能由他人代理 去做。能勝任這一職位的人,天下人就會歸順他,反之,天下人就會背離他。 所以,周公撇開成王,繼承武王的事業(yè)而統(tǒng)治天下,這是深恐天下的人會背離 周朝。成王
19、到二十歲了,已經(jīng)長大成年了,周公就把王位歸還給成王,以表明 他不滅掉嫡長子的禮義法度。于是,周公就沒有統(tǒng)治天下的權力了,過去擁有 天下,現(xiàn)在沒有了,這不是禪讓;成王以前不能掌握天下,現(xiàn)在可以了,這不 是篡奪;這是由于地位次序的變化的緣故啊。所以,周公以“枝子”的身份代 替嫡長子的王位這不算超越禮規(guī),弟弟誅殺兄長也不算殘暴,周公與成王調換 了地位,并不算不順。依靠天下的安定,完成了文王和武王的功業(yè),彰明了旁 支和君權的大義,雖然有了這樣的變化,可是天下仍安然如一。如果不是圣人, 是不可能做到的,這就是大儒的作用。秦昭王問孫卿子道:“儒者對治理國家沒有什么好處吧?”孫卿子答道: “儒者效法先王,尊
20、崇禮義,謹慎地做臣子,并使他們的君主尊貴。如果君主 任用他,他們在朝廷內會做一個稱職的臣子;如果不任用他們,他們就會退居 民間,在編入的戶籍冊中,做一個誠實、順服的老百姓。即使處境艱難,受凍 挨餓,也不會用歪門邪道滿足自己的欲一望;即使貧窮得沒有安身之處,也能 深明維護國家的大義。雖然他的呼聲沒有誰響應,但是他通曉管理萬物、養(yǎng)育 百姓的綱紀。如果地位在人之上,他們可以成為天子、諸侯;地位在人之下, 他們也是國家的棟梁。即使隱居在窮巷陋屋,也沒有人會不尊重他,因為他們 確實身懷道術啊。孔子就要擔任魯國司寇了,奸商沈氏知道了,賣羊時,他就不敢在早晨把 羊喂飽飲足以欺騙買主,公慎氏也休掉了一H一亂的
21、妻子,平時奢侈浪費、一 胡一作非為的慎潰氏也離開魯國,甚至在魯國出一售牛馬的商人,也不敢再漫 天要價了,這是因為孔子以正道對待他們的緣故??鬃幼≡陉I一黨一的時候,闕一黨一子弟將捕獲的魚獸進行分配,其中有父母的人就分得多一些。這是因 為孔子用孝悌教化了他們。儒者在朝廷中擔任官職,就能美化朝政,作為老百 姓,就能使風俗優(yōu)良。儒者位居人下時就是這樣啊。秦昭王問:“那么,儒者地位在人之上的時候,又怎樣呢?”孫卿答道: “儒者在人之上,他們的作用就更大了!他們內心意志堅定,用禮義制度修治 朝廷,用各種規(guī)章制度整頓官府,百姓之中,忠誠、信實、仁愛、利他的美德 蔚然成風。為了獲得天下而做不合禮義的事情,錯殺
22、無罪的人,這樣的事情, 他們是一件也不會做的。這種做君主的道義被人民接受,傳遍四海,那么天下 的人就會齊聲響應他。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為他尊貴的名聲顯赫,天下的人 都很仰慕。所以,君主周圍的人就會歌頌他、歡迎他;而遠方的人,也會不辭 辛勞去投奔他。這樣,四海之內,如同一家一樣,一交一通方便的地方,沒有 不服從的,這就是為人楷模。詩經(jīng)說:“從西到東,從南到北,沒有不歸 服的。”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他們處在人之下是那個樣子,處在人之上是這個 樣子,怎么能說他們對于治理國家沒有好處呢! ”昭王說:“講的好!”古代圣王之道,是“仁”的最高體現(xiàn),是按照最適中的標準去實行的。什 么叫做適中呢?答道:就是禮義
23、。這個“道”,不是天之道,也不是地之道, 而是人們應該遵循的法則,君子應遵循的法則。君子所說的賢能,并不是說能全面做到所有人所能做到的所有事情;君子 所說的明智,并不是完全能知道別人所知道的一切;君子所說的分辨,并不是 說能夠完全分辨別人所能分辨的事物;君子所說的詳察,并不是完全能夠詳察 別人所詳察的意思。君子的才能與知識是有限度的。察看田地地勢的高低,識 別土質的貧瘠肥沃,安排五谷種植的順序,君子不如農民;流通錢財貨物、鑒 定貨物的優(yōu)劣,爭討價格的高低,君子不如商人;設置圓規(guī)曲尺,陳設墨線, 熟練運用工具,君子不如工人;不顧是非,對與不對的實際情況,互相貶抑、 相互譏羞,君子不如惠施、一鄧一
24、析。至于比較德行來確定他的等級次序,衡 量人的才能而授予官職,使賢者與不賢的各安其位,有才能的和沒有才能的人 都能得到相應的官職,萬物都能得到恰當?shù)睦?,各種突發(fā)變化都得到相應的 處理,慎到和墨翟也不能發(fā)表他們的議論,惠施、一鄧一析不能滲透他們的詭 辯,說話一定要合符理性,做事要有緩有急,這些就是君子所見長的。不管作什么事情,對于原則有好處,就做;反之,就不做,這就叫正確處 理事情。知識學說,對于原則有好處的,就實行;反之,就舍棄,這就叫正確 對待學說。事情和行為不得當,就使奸邪的事;知識學說不得當,就是奸邪的 學說。奸邪的事與奸邪的學說,在安定的社會被人們拋棄的,但在混亂的社會 卻會有人遵從
25、。至于虛實的相互轉化,“離堅白”“合同異”的分析,即使是 耳聰?shù)娜艘猜牪幻靼?,眼明的人也看不清楚,善辯的人也不能說清楚,即使有 了圣人的智慧,也不能輕易說得清。不懂得這些,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君子。 懂得這些,也不能說他就不是一個小人。就如工匠,他不懂得這些,并不妨礙 他成為能工巧匠;君子不懂得這些,也不妨礙治理國家大事。天子諸侯喜好奸 事、奸道,就會搞亂法度;老百姓喜好奸事、奸道,就會搞亂事情。狂妄糊涂 呆笨愚蠢的人,就開始帶領他們的徒眾,申辯他們的奇談怪論,并用譬喻和引 證來闡明,即使到了人老子大之時也不知厭惡。這就叫做最愚蠢的人,還不如 鑒別雞狗優(yōu)劣的人可以因此獲得名聲。詩經(jīng)上說:“你這樣
26、鬼頭鬼腦?無 影無形看不清!你的面目這樣丑陋,給人看也看不透。我作這支歌,就是要揭 穿你的反復無常?!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我想由卑賤變得高貴,由愚昧變得智慧,由貧困變得富有,可以嗎?回答 道:那只有通過學習吧!那些學習的人,能遵行學到的東西,就可叫做士人; 能勤奮努力的,就可叫做君子;能精通學到的東西,就是圣人。既然最高可以 成為圣人,次等的可成為士人君子,那么誰能阻止我上進呢?以前,還只是一 個渾渾頓頓的普通人,突然間便可跟堯、禹齊名,這難道不是由卑賤變成高貴 嗎!以前,竟不能區(qū)分戶內與戶外禮節(jié)的區(qū)別,突然就能追溯仁義的根源,分 辨是非,處理天下大事就像分辨手掌上黑白顏色那么簡單,這難道不是由
27、愚昧 變成明智嗎?過去一無所有,頃刻間治理天下的大權全部到了他手中,這難道 不是由貧窮變得富有了嗎?如果有一個人,他貯藏了無數(shù)的金銀財寶,即使靠 行乞過活,人們也會說他富有。他的那種財寶,既不能夠穿;也不能夠吃;即 使賣它也不能很快出一售。但是人們卻說他富有,為什么呢?這難道不是因為 他這里確實有巨大的財富嗎?這樣看來,學識淵博也就成為富人了,這難道不 是由貧困變得富有了嗎?所以,雖然君子沒有官位也高貴,沒有俸祿也富有,不用說話也能取信于 人,不用發(fā)怒也有威嚴,處境窮困依然榮耀,處境孤獨仍然快樂,君子那些最 高貴、最富有、最莊重、最嚴肅的實質都集中在這種學習之中了嗎?所以說, 尊貴的名聲不能用
28、拉幫結派的方式去爭奪,不能靠自我吹噓去占有,也不能靠 權勢地位的威脅去獲得,必定要靠真正刻苦學習,然后才能得到。如果一心一 意去爭奪,名聲反而會失掉;如果謙讓,反而會得到。遵循正確的原則行事就 能保持尊貴的名聲,虛夸欺詐就會得不到高貴的名聲。所以,君子致力于自己 內在的思想修養(yǎng),在行為上要謙讓,應當致力于自身美德的積聚,遵循正確的 原則處理事物。這樣,那么高貴的名聲就會像日月那樣顯明,天下的人就會像 雷霆那樣轟轟烈烈的響應他。所以說,即使君子隱居了,但名聲仍然顯著,地 位雖然卑微,卻榮耀顯赫,即使謙讓仍能勝過他人。詩經(jīng)上說:“仙鶴在 沼澤里鳴叫,聲音直沖云霄?!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粗魯?shù)娜司团c此
29、相反,他們拉幫結伙,但一黨一羽越來越少,用不正當?shù)?手段爭奪名譽反而得到更為羞恥的名聲,厭煩勞苦,希求安逸,而他自身更加 危險。詩經(jīng)上說:“有些人不善良,總是怨恨別人,他只知道爭取官位, 而不懂得謙讓,終于自取滅亡?!闭f的就是這種人。能力不大卻要干大事,這就如同氣力很小而偏要去挑重擔一樣,除了斷骨 折腰,再沒有別的下場了。自己本身不賢卻吹噓自己為賢人,這就如同一個身 軀佝僂的人總想爬高一樣,這樣,指著他的頭嘲笑他的人就更多了。所以,英 明的君主根據(jù)人的德行安排官位,就是為了防止混亂;忠實的臣子確實有才能, 然后才敢于接受職位,就是為了不使自己陷于困窘。君主安排官職不混亂,臣 子按能力任職不會陷
30、入窘境,這就是治國的最高境界了。詩經(jīng)中說:“君 主左右的人都很能干,而且都很聽從君上的命令。”這就是說,上下的關系不 會互相錯亂了。以依從一習一俗為妥善,以貨物錢財為珍寶,以保養(yǎng)身體延續(xù)生命為自己 的最高準則,這是普通老百姓的德行。行為合乎法度,意志堅定,不因為個人 的欲一望擾亂所學到的東西,如果這樣,就可以稱為正直的人了。行為合乎法 度,意志堅定,喜歡改正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用來矯正自己原有的性情;他的 言論多半是恰當?shù)?,但不完全曉諭明白;他的行為多半是恰當?shù)?,但還不完全 妥當;所考慮的事多半是正確的,但還不周密;對上能夠發(fā)揚自己所推祟道義, 對下開導不如自己的人;這樣,就可以叫做忠厚的君子了
31、。修一習一歷代帝王 的法度,就如同分辨黑白一般,適應當時的變化,如同數(shù)一、二這樣簡單的數(shù) 字那樣輕松;遵行禮節(jié),處之泰然,如同運動身體四肢一樣行動自如;抓住時 機,建立功勛的技巧,就如同通曉四季的變更一般;治理政事,安定百姓,把 億萬人一團一結得像一個人,這樣就可以稱為圣人了。整整齊齊啊,凡事都那樣有條有理。威風凜凜啊,他是那樣受尊敬。堅定 不移啊,他是那樣始終如一,明明白白。安安穩(wěn)穩(wěn)啊,凡事都能長久保持。痛 痛快快啊,他是那樣地執(zhí)行原則毫不怠慢。昭昭耀耀啊,他是那樣的清楚的運 用智慧。勤勤懇懇啊,他的行為多么合符禮義法度。安安泰泰啊,他是多么的 文采洋溢。和和藹藹啊,他是那么的喜愛別人的善美
32、。兢兢業(yè)業(yè)啊,他是那樣 地擔心別人做錯事。這樣,就可以叫做圣人了,這是因為他的道產生于專一。什么叫做專一?答:保持神明與穩(wěn)固。什么神明與穩(wěn)固?答:以完備周全 的方法治理國家就叫神明。任何事物都不能顛覆它就叫做穩(wěn)固。既神明,又牢 固就可以叫做圣人。所謂圣人就是道的總和。天下的道都集中在它這里了,歷 代帝王的道也都集中在這里。所以詩經(jīng)、尚書、禮經(jīng)、樂經(jīng) 的道也都歸屬在這里了。詩經(jīng)中說的是圣人的意志;書經(jīng)說的是圣人 的政事;禮經(jīng)說的是圣人的行為;樂經(jīng)說的是圣人的協(xié)調;春秋 說的是圣人的微言大義。所以,國風之所以不是放蕩的作品,是因為以此 節(jié)制它的緣故;小雅之所以為小雅,是因為用它來美化的緣故;大雅
33、之所以為大雅,是因為它來光大的緣故;頌之所以達到了詩的最高峰,是 因為它精神來貫穿的緣故。天下之道全都集中在這里,順著它去做,就會得到 昌盛,違背它去做,就會遭到滅亡,順著它去做而得不到好昌盛,違背它去做 而行不被滅亡,從古到今,還沒有過這樣的事情。有個客人說:“孔子說:周公多么偉大啊,他地位高貴卻更加謙恭有禮, 他家庭富有卻節(jié)儉有加,戰(zhàn)勝了敵人卻更加戒備?!贝鸬溃骸斑@恐怕不是周公 的行為,也不是孔子的觀點?!蔽渫跛篮?,成王年紀尚小,周公撇開成王,繼 承了武王的事業(yè),他登上天子之位,背靠屏風而立,諸侯小心謹慎的急走到殿 堂之下朝拜。這個時候,他又對誰謙恭有禮呢!確立了對天下的全面統(tǒng)治,分 封了
34、七十一個諸侯國,姬姓就有五十多個,周王室的子孫,只要不是愚蠢之極 的,沒有不成為顯貴的諸侯的。誰又能說周公節(jié)儉呢?武王出兵討伐紂王,出 兵那天恰逢兵忌之日,向東進兵,沖犯了太歲,兵到汜水又遇一江一水泛濫, 到了懷城又遇城墻倒塌,到了共頭山,又遇到山崩。武王的弟弟霍叔害怕,說: “出兵三天就遇到了五次災難,恐怕討伐的時機還不成熟吧? ”周公卻說: “紂王把王叔比干剖腹挖心,又囚禁王叔箕子,朝中由奸臣飛廉、惡來執(zhí)政, 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他挑選一精一兵繼續(xù)前進,早晨在戚地吃飯,晚 上在百泉宿營,第二天黎明時就逼近牧野。剛一開戰(zhàn),紂王的兵卒就倒戈相向, 于是,周軍借用商人的力量誅殺了紂王。所以
35、,殺紂王的不是周軍,而是商人。 所以,周軍將士沒有斬獲頭顱和俘虜敵人,因此,也沒有沖鋒陷陣的賞賜,軍 隊返回國后,就把盔甲和兵器收藏起來,統(tǒng)一了天下,設置了音樂,于是就用 周樂武、象代替了原來的韶護之樂。整個天下,沒有不改變 思想,而歸順周朝的。因此,家家不必關閉大門,走遍天下也沒有界限了。這 時,還要戒備誰呢?造父,是天下最擅長駕駛車馬的人,但如果沒有車馬,就不能表現(xiàn)他的才 能;后弈,是天下最擅長射箭的人,但如果沒有弓箭,也就無法顯示他高超的 技藝;大儒這樣的人,善于使天下百姓協(xié)調一致,但如果沒有百里的國土就不 能顯示他的功用。如果車子堅固,又有良馬,可是憑靠這些卻不能達到遠處, 日行千里,
36、那么他就不是造父了;弓調好了,箭也很直,可是他卻不能射中遠 處很小的目標,那他就不是后弈;治理百里之地,如果不能使百姓協(xié)調,統(tǒng)一 天下,不能制一服 強暴的國家,這就不是大儒。那些大儒,即使隱居在偏僻的街巷、簡陋不堪的房屋中,雖然自己貧窮的 無立錐之地,可是王公大人卻不能同他爭奪名望;雖然他所管轄的僅百里見方 的小國,但是擁有千里大國的人不能同他相匹敵;打擊暴虐的國家,統(tǒng)一天下, 沒有什么能夠動搖他,這就是大儒具備的特征。他的言行合乎禮義,做事果斷, 處理危機,應付突發(fā)事件能夠恰到好處;他能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管外 界怎樣變化,他的道術是始終如一的,這就是大儒的典范。他窮困失意時,庸 俗的儒
37、生都恥笑他;當他顯達的時候,英雄豪杰都被他感化,不正派的人都會 逃離他,堅持邪說的人都懼怕他;眾人也都愧對他。在他顯達時,就官運享通, 就能夠統(tǒng)一天下,在他處于困境時,就能獨樹高聲。上天不能使他死亡,大地 也不能將他埋葬,即使夏桀、盜跖的時代也不能玷污他,如果不是大儒,就不 能這樣立身處世,而孔子、子弓就是這樣的人。所以,有庸俗的人,有庸俗的儒士,有高雅的儒士,有大儒。不學習,不 講求正義,把追求財富為目標,這是是庸俗的人。穿著寬大的衣服并束著寬大 的腰帶,戴著中間高兩旁低的帽子,粗略地效法古代圣王,這足以擾亂天下; 雜舉荒謬的學說,不知道把實踐禮儀放在首要地位,把記誦詩經(jīng)尚書 放在次要地位;
38、他們的衣冠、行為已經(jīng)和世俗相同了,然而不知道厭惡自己; 但還不知道厭棄它們;他們的言論,已經(jīng)和墨子沒有什么不同了,然而并不能 明顯的區(qū)分;他們靠吹捧先王欺騙愚蠢的人,從而獲得衣食,得到一點積蓄足 以糊口就得意洋洋;順從顯貴的人,侍奉他們的親信小人,吹捧顯貴者的座上 客,心安理得的作他們的一奴一仆,而不敢有其他任何志向,這種人就是庸俗 的儒士。效法后代的帝王,統(tǒng)一制度,推崇禮儀而把詩經(jīng)尚書降到次 要位置,他的言行已經(jīng)基本符合基本的法規(guī)的要求了,然而他的智慧還不能解 決法度和教育沒有涉及到的問題,以及見聞所沒有達到的事物,即使有智慧還 不能觸類旁通;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對內不欺騙自己,
39、對外不 欺騙別人,根據(jù)這種觀念而尊重賢人,敬畏法度,不敢怠慢,這種人即為高雅 的儒士。效法古代的圣王,總括禮義,統(tǒng)一制度,根據(jù)不多的見聞把握很多的 知識,根據(jù)古代的事情把握現(xiàn)代的事情,根據(jù)單一之事推知世間萬事萬物,如 果是合乎仁義的事物,即使在鳥獸之中,也能如同辨別黑白那樣把它辨認出來; 奇特的事情,古怪的變化,從沒有聽過,也不曾見過,突然發(fā)生了,也能拿禮義來應對,而沒有什么疑惑與慚愧,張揚法度來衡量它,就像符節(jié)一樣完全相 合,這就是大儒。所以,君主用庸俗的人執(zhí)政,那么萬乘之國也將被滅亡;任 用庸俗的儒士執(zhí)政,萬乘大國也僅能保存;用高雅的儒士執(zhí)政,千乘之國家就 能保平安;任用大儒來執(zhí)政,即使是
40、百里之地的小國,就可以保持長久,三年 之后就可以統(tǒng)一天下,各國諸侯都來稱臣;如果任用大儒治理萬乘大國,就會 政令布施,國家安定,很快就可以名揚天下。不聽不如聽到,聽到不如親眼看到,看到不如知道,知道了不如親自實踐。 做到知行合一達到極致了。通過實踐,就能明白事理,明白事理,就能成為圣 人。圣人,把仁義作為根本,恰當?shù)呐袛嗍欠乔?,言行一致,絲毫不差,這 并沒有其他的竅門,就在于把學到的知識切實地付諸實踐。所以聽到而沒有親 眼看到,即使聽到的很多,也必定會出現(xiàn)錯誤,看見了卻不知道,雖然記住了, 也必有錯誤;知道了卻不付諸實踐,即使知識很多,也將會陷入困境。沒有聽 見,也沒有看見,即使做對了,也不是仁,把偶然當作根本方法來做事,這樣 做一百次就會失敗一百次。所以,人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導,不懂得法度,如果具有智慧,就會做出盜 竊的事情;如果有勇氣,就會搶劫;如果有才能,就必定會作亂;能夠明察, 就會發(fā)表奇談怪論;如果善于辯駁,就一定會虛妄詭辯。但有了老師的教導, 如果懂得法度,具有智慧,就能很快顯達;如果有勇氣,就能很快變得威武; 如果有才能,就能很快取得成功;如果能明察,就能很快通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籃球防守 教學設計-高一人教必修第一冊體育與健康
- Unit 4 Customs and Traditions Digging in 主題詞匯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滬外版(2020)必修第一冊
- 第五章國際合作-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上冊
- 第1課 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教學設計)七年級歷史上冊同步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2024)
- 商品購銷合同范本2024(30篇)
- 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 項目挑戰(zhàn):12306的前世、今生與未來-教學設計
- 2025年二手房修復與改造合同
- 2025年劇本定制創(chuàng)作合同樣本
- 城市綠化項目苗木采購合同
- 2025年盡職調查任務合同
- TD/T 1038-2013 土地整治項目設計報告編制規(guī)程(正式版)
- 2024年湘潭醫(yī)衛(wèi)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含答案
- (高清版)JTGT 3610-2019 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guī)范
- 術后惡心嘔吐防治專家意見
- MOOC 醫(yī)學免疫學-南昌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2年江蘇省五年制專轉本考試英語真題(試卷+答案)
- 社會保障卡辦理委托書
- 機器人發(fā)展史課件完整版
- 黃山記-徐遲-(上課用)
- 幼教培訓課件:《學前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 重慶市2023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A卷)(附真題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