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痹病(一)病名 痹病是由于人體正氣不足,衛(wèi)外不固,感受風、寒、濕、熱等外邪,致使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引起以肌肉、筋骨、關節(jié)發(fā)生疼痛、痠楚、麻木、重著、灼熱、屈伸不利,甚或關節(jié)腫大變形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 (二)沿 革痹病的論述首見內經。素問痹論對其病因、發(fā)病、證候分類及演變均有記載。如“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苯饏T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的“歷節(jié)”,即屬本病范圍,并提出了桂枝芍藥知母湯和烏頭湯兩張治療方劑。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又名白虎風、痛風 。圣濟總錄卷十:“歷節(jié)風者,由血氣衰弱,為風寒所侵,血氣凝澀,不得流通關節(jié),諸筋
2、無以滋養(yǎng),真邪相搏,所歷之節(jié),悉皆疼痛,故為歷節(jié)風也。痛甚則使人短氣汗出,肢節(jié)不可屈伸?!焙喎Q“歷節(jié)”,以關節(jié)紅腫,劇烈疼痛,不能屈伸為特點。多由肝腎不足而感受風寒濕邪,入侵關節(jié),積久化熱,氣血郁滯所致。因其主要病變?yōu)殛P節(jié)劇痛,發(fā)展很快,又 稱為“白虎歷節(jié)”。如因寒濕偏勝,則以關節(jié)劇痛不可屈伸為主證。類于急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性關飾炎,痛風等疾患。 諸病源候論風痹候:“痹者,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成痹,其狀肌肉頑厚,或疼痛,由人體虛,腠理開,故受風邪也?!?備急千金要方諸風首載獨活寄生湯一直沿用至今。其功能主治為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
3、久不愈。現(xiàn)用于慢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 其功能主治為肝腎兩虧,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無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F(xiàn)用于慢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痛等屬肝腎不足,氣血兩虧者。病癥分析: 風寒濕邪客于肢體關節(jié),氣血運行不暢,故見腰膝疼痛,久則肢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腎不足,則見腰膝痿軟;氣血耗傷,故心悸氣短。 方解:方中用獨活、桑寄生祛風除濕,養(yǎng)血和營,活絡通痹為主藥;牛膝、杜仲、熟地黃補益肝腎,強壯筋骨為輔藥;川芎、當歸、芍藥補血活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均為佐藥,使氣血旺盛,有助于祛除風濕;又佐以細辛以搜風治風痹,肉桂祛寒止痛,使以秦艽
4、、防風祛周身風寒濕邪。各藥合用,是為標本兼顧,扶正祛邪之劑。對風寒濕三氣著于筋骨的痹證,為常用有效的方劑。 方歌:獨活寄生艽防辛,芎歸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參草,風濕頑痹屈能伸。 癥因脈治痹癥論不僅對風、寒、濕痹,而且對熱痹之病因、癥狀、治療均予以論述,完善了痹病的診治內容。醫(yī)宗必讀對痹證治療原則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張分清主次,采用祛風、除濕、散寒治療,行痹應參以補血,痛痹參以補火,著痹參以補脾補氣。清代程國彭、林佩琴也贊同這一觀點。醫(yī)林改錯提出以活血化瘀法治療痹證。血瘀證的辨證論治,起源于內經,形成于傷寒論、金匱要略,發(fā)展于千金方、外臺秘要、景岳全書、溫病條辨等經典名著,但從理論到臨床,從解剖
5、到生理、病理,進行深入系統(tǒng)的實踐,最后形成一套成熟完整的診療體系,要首推醫(yī)林改錯。 王清任是我國清代杰出的醫(yī)學家,其著作醫(yī)林改錯在氣血理論、臟腑結構、活血化瘀方藥的運用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貢獻。其對血瘀證的辨證及所創(chuàng)制的活血化瘀諸方對后世活血化瘀理論的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醫(yī)林改錯共載方33首,其中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者22首,經歷代醫(yī)家臨床驗證,絕大部分療效顯著。 補氣活血法:素問.氣穴曰:“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血不流。”首次提出氣虛致瘀的理論。王清任充分認識到元氣的重要性,并提出“人行坐動轉,全仗元氣。若元氣足則有力,元氣衰則無力,元氣絕則死矣”,“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
6、而瘀”。王清任認為血瘀多與氣虛有關,并根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血實者宜決之,氣虛者宜掣引之”的治則,創(chuàng)立補氣活血法。 (二)沿 革 西醫(yī)學的類風濕關節(jié)炎、風濕熱、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jié)炎等疾病表現(xiàn)以痹病臨床特征為主者,可參照本節(jié)辨證論治。二、病象關節(jié)癥狀肢體關節(jié)疼痛、酸楚、麻木、重著或腫脹、變形、功能障礙,漸進性反復發(fā)作。全身癥狀時有發(fā)熱、汗出、口渴、咽紅痛、全身不適等癥狀二、病象行痹其痛游走不定,惡風寒。痛痹痛劇,遇寒則甚,得熱則緩。著痹重著而痛,手足笨重,活動不靈,肌膚麻木不仁。熱痹肢體關節(jié)灼痛或痛處紅腫,腫脹劇烈,筋脈拘急。尪痹必兼關節(jié)劇痛、腫大、僵硬、變形,屈伸受限。 氣血虧虛關節(jié)酸沉,
7、綿綿而痛,麻木尤甚,并見心悸、四肢乏力等。 關節(jié)痛、關節(jié)腫脹關節(jié)畸形三、病位初起在肢體、皮肉、經絡久病則深入筋骨、臟腑。RA患者雙手關節(jié)X線圖片關節(jié)面囊性變或骨質侵蝕性破壞椎體病變肺間質纖維化四、病類行痹痛痹著痹熱痹 陰虛痹 陽虛痹 氣血虛痹 痰瘀閉阻實證虛證五、病性初起以邪實為主,久病多屬正虛邪戀或虛實夾雜。六、病程 一般病程較長,治療較難,不易速效。 肌肉筋骨關節(jié)經絡痹阻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病機關鍵:經絡閉塞,氣血不通,脈絡絀急。正氣不足腠理不密衛(wèi)外不固外感風、寒濕、熱七、病因病機居處潮濕涉水冒雨氣候劇變冷熱交替氣血痹阻而成痹病風寒濕邪乘虛侵襲人體,流注經絡,留滯關節(jié)。1 、風寒濕熱,侵襲
8、人體 2、痰瘀交結,痹阻經絡耗氣傷血損陰劫津氣血不通脈絡絀急痹病治療不當久服祛風燥濕溫散寒濕清熱燥濕等藥氣滯血瘀痰濁阻絡痰瘀交結關節(jié)腫大畸形屈伸不利臟腑痹八、診斷與鑒別(一)診斷 1發(fā)病特點:本病不分年齡、性別,但青壯年和體力勞動者、運動員、體育愛好者易于罹患。其病情輕重多與寒冷、潮濕、勞累以及天氣變化、節(jié)氣等有關。 2臨床特征:肢體關節(jié)肌肉疼痛是痹病的證候特征?;蛴巫咛弁?,惡風寒;或痛劇,遇寒則甚,得熱則緩;或重著而痛,手足沉重,肌膚麻木;或肢節(jié)掀紅熱痛,筋脈拘急;或關節(jié)劇痛,腫大變形,也有綿綿而痛,麻木甚著。 八、診斷與鑒別3舌苔脈象:舌質紅,苔多白滑,脈象多見沉緊、沉細、沉緩、澀、濡。4
9、輔助檢查:實驗室抗環(huán)瓜氨酸肽抗體、血沉、類風濕因子、抗O、C-反應蛋白和X線有的可見到關節(jié)變形等檢查常有助于診斷。 (二)鑒別痿病 表現(xiàn)為肢體痿弱,羸瘦無力,行動艱難,甚則癱軟于床,但肢體關節(jié)多無疼痛;而痹病卻以疼痛突出。 主要需和痿病相鑒別 共同點:均屬肢體病變;不同點: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說 “ 不仁或痛者為痹,弱而不用者為痿 ” 。 臨床表現(xiàn)病機病位痹證肢體關節(jié)疼痛、酸楚、麻木重著,活動障礙,肌肉不消瘦風寒濕三氣閉阻經絡,痹而不通。周身關節(jié)(包括脊柱),痿證一般不疼,以手足軟弱,患肢枯萎瘦削為特征(廢萎不用)五臟經血虧虛,無以灌溉周身,痿廢不用下肢九、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病邪 痹
10、病的證候特征多因感受邪氣的性質不同而表現(xiàn)各異。肢體關節(jié)疼痛呈游走不定者,屬風勝;疼痛較劇,遇寒則甚,得熱則緩者,屬寒勝;重著而痛,手足沉重,肌膚麻木者,屬濕勝;紅腫熱痛,筋脈拘急者,屬熱勝。 2辨虛實 一般而言,新病多實,久病多虛。實者,發(fā)病較急,正氣尚勝抗邪,故痛勢劇,脈實有力;虛者,病程較長,多有氣血不足,故疼痛綿綿,痛勢較緩,脈虛無力。本病后期多見虛實錯雜,應辨明虛實,分清主次。 3辨痰瘀 各種痹病遷延不愈,證見關節(jié)漫腫,甚則強直畸形,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時輕時重,晝輕夜重,屈伸不利,舌體胖邊有齒痕,舌質紫暗甚或可見瘀斑,脈沉弦澀。多屬正虛邪戀,瘀血阻絡,痰留關節(jié),痰瘀交結,經絡不通,關
11、節(jié)不利,而成頑疾。 (二)治療原則祛邪活絡緩急止痛后期還應適當配伍補益正氣之劑(二)治療原則寒勝者在散寒的同時,須結合助陽之品濕勝者,在滲濕化濁的同時,佐以健脾益氣之品熱勝者,以清泄郁熱為主,佐以活血通絡,亦須謹防過用苦寒傷陽滯濕之弊病久入絡者,本著滌痰、化瘀、養(yǎng)血而調理之,甚者更須配入補益肝腎之品。 行痹主 癥:肢體關節(jié)酸痛,游走不定。 兼次癥:發(fā)病初期肢節(jié)亦紅亦腫,屈伸不 利,或惡風,或惡寒。 舌 象:舌質紅,苔白微厚。 脈 象:浮緩或浮緊。 治 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濕。 方 藥:防風湯加減。 防風、秦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 麻黃、杏仁散寒宣肺,達邪外出,是取肺主皮毛之意; 葛根解肌祛邪;
12、赤茯苓淡滲濕邪;當歸養(yǎng)血活血,舒絡柔筋,以取“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理; 肉桂溫陽,取補火溫陽以增散寒之功; 生姜、大棗和中調營; 甘草一則通經絡,利關節(jié),二則調和諸藥; 唯黃芩一味是為反佐,防其辛溫過甚,化火傷血耗氣之弊。 酸痛以肩肘等上肢關節(jié)為主者,可選加羌活、威靈仙、姜黃、川芎祛風通絡止痛; 酸痛以膝踝等下肢關節(jié)為主者,選加獨活、牛膝、防己、萆薢通經活絡,祛風止痛。 酸痛以腰背關節(jié)為主者,加杜仲、桑寄生、續(xù)斷、淫羊藿、巴戟天壯腰強腎;若見關節(jié)腫大,苔薄黃,邪有化熱之象者,宜寒熱并用,投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痛痹主 癥:肢體關節(jié)緊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熱 痛減。 兼次癥:并節(jié)屈伸不利,局部
13、皮色不紅,觸之 不熱。 舌 象:舌質淡紅,苔白而薄膩。 脈 象:弦緊,或沉遲而弦。 治 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方 藥:烏頭湯加減。 方中以烏頭、麻黃溫經散寒,除濕止痛;芍藥、甘草緩急止痛;黃芪益氣固表,并能利血通痹。方見于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病脈證并治”篇。原文:“病歷節(jié)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痹浇M成:麻黃、芍藥、黃芪各三兩、甘草三兩(炙)、川烏五枚、蜂蜜二升。原法以蜜先煎烏頭取汁,各藥另煎取汁,后和合同煎。今法以蜜先煎烏頭一小時,然后納諸藥同煎。歷代對烏頭湯的主治看法是比較一致的。即認為是風寒濕三氣襲入肌膚,留著關節(jié),發(fā)則為歷節(jié)痛。烏頭湯主以烏頭大辛大熱,祛濕散寒,助以麻黃表散風濕
14、,黃芪益氣血,芍藥甘草酸甘化陰,以制烏麻之辛熱,白蜜殺烏頭之毒。大體上烏頭湯治寒濕痹痛,利關節(jié),緩急散風,功效是明顯的。著痹主 癥:肢體關節(jié)重著,酸痛。 兼次癥:肢體關節(jié)腫脹,痛有定處,手足沉重,活動不 便,肌膚麻木不仁。 舌 象:舌質紅,苔白厚而膩。 脈 象:濡緩。 治 法:除濕通絡,祛風散寒。 方 藥:薏苡仁湯加減。 方中用苡仁、蒼術健脾除濕;羌活、獨活、防風祛風勝濕;川烏、麻黃、桂枝溫經散寒除濕;當歸、川芎養(yǎng)血活血;生姜、甘草健脾和中。 關節(jié)腫脹者,可加萆薢、木通、姜黃利水通絡。肌膚不仁加海桐皮、稀薟草祛風通絡。著痹對于風寒濕偏盛不明顯者,可用蠲痹湯作為風寒濕痹通用的基礎方進行治療。方中
15、以羌活、獨活、海風藤、秦艽、桂枝祛風除濕散寒;當歸、川芎、乳香、木香、桑枝、甘草活血通絡止痛。風盛加防風、白芷;寒盛加附子、川烏、細辛;濕盛加防己、萆薢、苡仁。根據偏盛情況隨癥加減。 熱痹主 癥:肢體關節(jié)紅腫灼熱劇痛。 兼次癥:關節(jié)痛不可觸,得冷稍舒,多伴有發(fā)熱、惡 風、口渴、尿黃、煩悶不安等全身癥狀。 舌 象:舌質紅,苔黃膩。 脈 象:滑數(shù)。 治 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濕。 方 藥:白虎桂枝湯加味。 方中白虎湯清熱除煩,養(yǎng)胃生津,桂枝疏風通絡??杉尤潭?、連翹、黃柏清熱解毒,除濕通絡;海桐皮、姜黃、威靈仙、防己、桑枝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皮膚有紅斑者,加丹皮、生地、赤芍、地膚子涼血散風;亦可用宣
16、痹湯,方中以防己、蠶砂、苡仁、赤小豆祛風除濕,疏利經絡;連翹、山梔、滑石清熱利濕。主治:溫瘧。其脈如平,身無寒但熱,骨節(jié)疼煩,時嘔。 臨床應用: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記載治療活動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熱痹):12例活動性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臨床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痛不可近,關節(jié)不能活動,遇寒則舒,得熱痛加,常為遷移性痛,并兼有發(fā)熱、口渴、煩悶不安等全身癥狀,生化檢查:白血球計數(shù)增高,血沉加快。根據辨證,均屬熱痹,以白虎加桂枝湯為主進行治療,并隨患者體質及病情辨證加減用藥;如熱重則選用黃柏、黃芩、山梔等;濕重則選用苡仁、茯苓、六一散、蠶砂等;陰虛則酌加生地、石斛、麥冬;氣虛則酌加黃耆、黨參;祛風鎮(zhèn)痛
17、藥用防風、桑枝、威靈仙、乳沒;活血通絡用當歸尾、杭芍、丹皮、木瓜、絡石藤等,12例均獲得臨床痊愈,一般均在服藥2劑后;體溫開始下降,關節(jié)疼痛減輕;服至6-10劑后體溫正常,關節(jié)紅腫疼痛顯著減輕,其他癥狀也逐漸消失,平均治療時間11天。 各家論述:千金方衍義:白虎以治陽邪,加桂以通營衛(wèi),則陰陽和,血脈通,得汗而愈矣。古方選注:本方方義原在心營肺衛(wèi),白虎湯清營分熱邪,加桂枝引領石膏、知母上行至肺,從衛(wèi)分泄熱,使邪之郁于表者,頃刻致和而瘧已。 熱痹熱痹化火傷津,癥見關節(jié)紅腫,疼痛劇烈,入夜尤甚,壯熱煩渴,舌質紅少津,脈弦數(shù)者,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可用犀角散。酌加生地、玄參、麥冬養(yǎng)陰涼血;加防己、
18、姜黃、秦艽、海桐皮清熱除濕,通絡止痛。 犀角具有清熱,涼血,定 驚,解毒的功效。尪痹主 癥:關節(jié)腫大、僵硬、變形、刺痛。 兼次癥:肢節(jié)屈伸不利,筋脈拘緊,肌肉萎縮,肘膝 不得伸,甚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舌 象:舌質暗紅,苔白。 治 法:補腎散寒,滌痰化瘀,搜風通絡。 脈 象:沉細澀。 方 藥:獨活寄生湯加減。 方中以熟地、杜仲、牛膝、寄生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當歸、白芍、川芎和營養(yǎng)血;人參、茯苓、甘草益氣扶脾。以上為扶正祛邪而設,正旺則邪自除。獨活、細辛人腎經搜風蠲痹;桂心人腎經血分,祛寒止痛;秦艽、防風祛風勝濕。此類為祛邪而用,與上藥相配,標本兼顧,共奏扶正祛邪之功。藥理作用主要有抗炎,鎮(zhèn)痛,
19、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調節(jié)免疫平衡,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等作用。 1抗炎 (1)抑制組織炎癥反應:給小鼠灌服獨活寄生湯(10g/kg和20g/kg連續(xù)7日)或外涂左耳(0.1ml/只),對二甲苯或巴豆油混合致炎液所致的小鼠耳廓炎癥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給大鼠灌服獨活寄生湯(8g/kg和16g/kg,連續(xù)7日)對大鼠角叉菜膠性關節(jié)炎,只是8g/kg劑量呈明顯抑制作用;對棉球肉芽增生,兩種劑量均無明顯作用;大鼠左后肢踝關節(jié)至足尖處趾外涂獨活寄生湯(0.5ml/只),每日1次,連續(xù)6日,可明顯降低1%甲醛溶液所致足跖炎性腫脹。(2)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給小鼠灌服本方(10g/kg,15g/kg,20g
20、/kg),每日1次,連續(xù)7日,三種劑量對0.5%醋酸所致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明顯抑制作用。 2鎮(zhèn)痛 給小鼠灌服獨活寄生湯0.13g/kg,采用熱板法和扭體法測定其鎮(zhèn)痛作用。在給藥后30分鐘,小鼠熱板痛閾值即有明顯提高,90分鐘痛閾值提高非常顯著,直至180分鐘仍維持顯著鎮(zhèn)痛作用;小鼠扭體反應的抑制率在給藥后40和50分鐘分別為40.4%和33%。表明獨活寄生湯有較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獨活寄生湯有調節(jié)免疫作用。(1)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給大鼠灌服獨活寄生湯8g/kg劑量,連續(xù)7日,可明顯增加胸腺和脾臟重量,對腎上腺重量無明顯影響;(2)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小鼠灌服10g
21、/kg劑量,連續(xù)7夭,可顯著增加單核巨噬細胞對血中膠粒碳的廓清速率,提高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其吞噬指數(shù)k值為0.020.014,較對照組0.0130.008高;(3)抑制遲發(fā)性皮膚過敏反應:獨活寄生湯(10g/kg)對2,4-二硝基甲苯(DNCB)所致的小鼠遲發(fā)性皮膚過敏反應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作用強度與氫化考的松(25mg/kg)相似。提示該方藥對非特異性炎癥的抑制作用可能與其明顯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調節(jié)免疫平衡有關。 4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 (1)降低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獨活寄生湯能顯著增加麻醉貓、狗腦血管阻力,增加腦血流量。對于貓,該方藥1.4g/kg和2.8g/kg,其腦血流
22、量峰值平均達18886ml/100g/min,和17578ml/100g/min,比給藥前增加18.23%和18.29%,作用維持30分鐘以上;相應腦血管阻力降低,兩個劑量峰值比給藥前分別降低26.7%和25.8%。對于狗,該方藥0.7g/kg和1.4g/kg,其腦血流量峰值平均達257115ml/100g/min和 21580ml/100g/min,比給藥前增加26.8%和16.8%;相應腦血管阻力比給藥前分別降低35.6%和16.4%。(2)改善微循環(huán):小鼠腹腔注射獨活寄生湯10g/kg能明顯增加集合毛細管管徑,增加毛細血管開放數(shù),延長腎上腺素(Adr)引起血管收縮的潛伏期,對抗Adr引起
23、的毛細血管的閉合。 5. 其他 該方藥中地黃、甘草、秦艽、杜仲均可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產生皮質激素樣作用,有助于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方中15味藥物(除川芎、牛膝)在體外對多種致病性細菌及脊髓灰質炎病毒等分別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尪痹癥見肢節(jié)強直畸形較著,屬痰瘀交結甚重,應加入滌痰化瘀藥,如桃仁、紅花、穿山甲、土鱉蟲、地龍以增化瘀通絡之力;白芥子、膽南星以增滌痰散結之功;全蝎、烏梢蛇、白花蛇以增搜風通絡之效。寒甚痛劇者,加附子、川烏以加強散寒除濕,溫經止痛的作用。 痹病日久,內舍于心,證見心悸,氣短,動則尤甚,面色少華,舌質淡,脈虛數(shù)或結代者,治宜益氣養(yǎng)心,溫陽復脈,用炙甘草湯加減。 本方是傷
24、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后,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xù),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yǎng),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yǎng)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yǎng)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復脈定悸。 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yǎng)血為君,名醫(y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yǎng)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姜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諸藥合
25、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各家論述1.醫(yī)方考:心動悸者,動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氣內虛所致。補虛可以去弱,故用人參、甘草、大棗;溫可以生陽,故用生姜、桂技;潤可以滋陰,故用阿膠、麻仁;而生地、麥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寧悸也。 2.醫(yī)方集解:此手足太陰藥也。人參、麥冬、甘草、大棗益中氣而復脈;生地、阿膠助營血而寧心;麻仁潤滑以緩脾胃;姜、桂辛溫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藥力也。 3.古方選注:人參、麻仁之甘以潤脾津;生地、阿膠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濁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氣厚、桂枝之輕揚,載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領地、冬歸心復脈
26、;仍使以姜、棗和營衛(wèi),則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脈絡之病,取重心經,故又名復脈。 氣虛血虧證臨床表現(xiàn):久服祛風活絡之劑,四肢乏力,關節(jié)酸沉,綿綿而痛,麻木尤甚,汗出畏寒,時見心悸、納呆,顏面微青而白,形體虛弱,舌質淡紅欠潤滑,苔黃或薄白,脈多沉虛而患。治法:益氣養(yǎng)血活絡為主,佐以舒筋之品。方劑:氣血并補榮筋湯。加減與備選方:兼有瘀血者,加桃仁、紅花。兼有手足拘攣、麻木者,加雞血藤、天麻。(四)其它療法 1、單驗方 老顴草、豨薟草各 30g ,水煎服。 骨碎補 60g ,狗肉適量燉服。 豨桐丸(豨薟草、臭梧桐葉等份為丸)每日 3 次,開水送服 3 6g 。 五加皮 10g ,忍冬藤 30g 水煎服。以上用于熱痹、濕熱痹。 2 、外治法 艾葉 200g ,煎湯熱浴,忌風。 食鹽 500g ,小茴香 200g ,炒熱布包外敷患處。 石菖蒲 200g ,小茴香 10g ,鹽 500g ,炒熱布包外敷患處。 、針灸按摩 可根據患病的不同部位,局部取穴針灸,同時配合按摩。 穴位敷貼 針灸 中藥溻漬及紅外線治療外治法 中藥足浴器十、轉歸與預后痹病諸癥,因病人體質不同,感受邪毒的性質有別,多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至2030年中國卵磷脂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便攜管子鉗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二硫化鉬極壓鋰基潤滑脂數(shù)據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2024至2030年中國萬用表測試棒行業(yè)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陶瓷纖維不燃布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自動包裝糖果紙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玻璃纖維天線罩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高中語文第6單元文無定格貴在鮮活三游沙湖苦齋記課件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 2024年中國尼龍鉚釘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4年中國雙盤人形馬步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孫子兵法中的思維智慧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2024年
- 尿管滑脫不良事件分析
- 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情境教學研究的開題報告
- 科技改變生活英語作文三年級
- 考研真題:《英語二》2023年考試真題與參考答案
- 盤扣腳手架搭設方案及交底
- 酒精戒斷綜合癥的護理
- (高清版)TDT 1037-2013 土地整治重大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規(guī)程
- 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數(shù)學試題
- 愛國衛(wèi)生工作培訓課件
- 與某地政府醫(yī)療領域合作框架協(xié)議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