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護理》歸納總結重點(共7頁)_第1頁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護理》歸納總結重點(共7頁)_第2頁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護理》歸納總結重點(共7頁)_第3頁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護理》歸納總結重點(共7頁)_第4頁
湖南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護理》歸納總結重點(共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2五禽戲:鹿、虎、熊、鳥、猿(最早的康復護理(hl)方法)金元(jn yun)四大家:劉完素(寒涼(hn lin)派)、張從正(攻邪派)、李杲(補土派)、朱丹溪(滋陰派)朱丹溪創(chuàng)立了“相火論”,在護理上創(chuàng)作了滋陰降火法。李杲脾胃論提出了“安養(yǎng)心神,調治脾胃”孫思邈千金方:臨證護理、投藥、食療、嬰幼兒護理保健、蔥管進行導尿、蠟療、熱熨法諸病源候論:中風、淋證、溫熱?。煌饪疲ā敖鸠從c斷侯”腸吻合術后的飲食護理);婦科(妊娠期、乳癰護理);兒科(曬太陽)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巨著是神農本草經首創(chuàng)湯劑的是:伊尹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豬膽汁灌腸、自縊急救法、開創(chuàng)了辨證施護的先河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yī)護理學的

2、基礎明清錢襄著中醫(yī)護理第一部書侍疾要語現存第一部完整藥膳食療:宋元時期飲膳正要內經養(yǎng)生:順四時,適寒溫;節(jié)飲食,調脾胃;和喜怒,養(yǎng)心神;慎起居,勤鍛煉中醫(yī)護理學的基本特點:整體觀念、辨證施護、恒動觀念、獨特的護理技術與方法中醫(yī)護理成為獨立學科的標志:1979年衛(wèi)生部頒發(fā)了“關于加強護理教育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護理學是一門專門的學科,是醫(yī)學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984年6月在南京成立了中華護理學會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學術委員會。中國醫(yī)學史上第一個中醫(yī)護理系創(chuàng)建(1983年天津中醫(yī)學院)中醫(yī)護理鼎盛時期:戰(zhàn)國至東漢時期(公元前475公元220)正護原則: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反護原

3、則: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四診:望(全身、局部)、聞(聲音、氣味)、問、切(觸摸按壓)消:上,肺;中,胃;下,腎辨證的總綱:八綱辨證(表里-深淺、陰陽、寒熱、虛實)陽腎陰虛熱證;邪氣盛實證;正氣衰虛證體質構成:形態(tài)結構(最先顯現)、生理功能、心理狀態(tài)標志:身體的:形態(tài)結構狀況、功能水平、素質及運動能力水平、心理發(fā)育水平、適應能力特點:人體身心特性的概括、穩(wěn)定性、可變性、普遍性、全面性、復雜性、連續(xù)性、可預測性差異的決定因素:臟腑的形態(tài)和功能特點特征的物質基礎:氣血津液影響因素:先天(基調)、后天(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勞逸所傷、飲食、情志、疾病、針藥、年齡)分類:平和質、氣虛質、

4、陰虛質、陽虛質、氣郁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特稟質。體質體質特征性格因素用藥平和勻稱、舌淡紅、開朗隨和先天、后天好權衡氣虛乏力、少神、脈弱、胖瘦噴嚏、清涕內向、膽小先天不足、后天失養(yǎng)補氣培元健脾:粳米、山藥、香菇陰虛瘦長、面紅、失眠舌紅、便秘、脈弱急躁、活潑、外向早產、大病甘、咸寒;清潤保陰潛陽:芝麻、魚類陽虛肥胖、掉發(fā)、畏寒舌肥、脈沉沉靜、內向調養(yǎng)不當、房事不節(jié)益火溫補壯陽:狗肉、鹿肉氣郁偏瘦、驚悸脈弦、沒食欲內向、猶豫多疑情志所傷疏肝消食、醒神、解郁、行氣:小麥海帶、蘿卜、山楂痰濕肥胖、痰多胸悶、苔滑溫和穩(wěn)重、忍耐過食肥甘健脾補脾胃,、化痰祛濕:粳米、薏苡仁濕熱面垢油光、痤瘡苔黃、脈數

5、急躁易怒久居濕地清熱利濕清熱化濕:薏苡仁、蓮子、茯苓瘀血偏瘦、面暗健忘、瘀斑急躁易煩久病血瘀疏利血氣活血化瘀:山楂、黃酒特稟過敏、遺傳病畸形、增強免疫力:黑木耳、人參、木瓜汁偏陽質者耐寒;風邪傷肺;暑熱邪傷肺胃、肝腎陰;寒邪傷脾腎陽;濕邪傷脾陽。質化(從化):陰虛陽亢+邪=熱化;陽虛陰盛+邪=寒化;津虧血耗+邪=燥化;氣虛濕盛+邪=濕化同病異證,異病同證;同病異護,異病同護針藥用“度”:中病即止。針灸(zhnji)宜忌:瘦長少用溫灸,肥胖(fipng)溫針艾灸(i ji)四氣(四性):寒熱溫涼涼寒(清熱瀉火、解毒):苦瓜、白蘿卜、綠豆、黃瓜、豆腐溫熱(溫陽散寒):蔥蒜、桃、肉類平性(營養(yǎng)保?。?/p>

6、:五谷雜糧五味:辛甘酸苦咸辛(表):行氣、行血蔥姜酒甘(虛):補益、和中、緩急瓜類、蔬菜酸(虛汗、泄瀉、尿頻、出汗):收斂、固澀橙子、烏梅苦(熱、濕):清熱、瀉火、降氣、解毒、燥濕苦瓜、茶葉、醋、花草茶咸(痰核、痞塊、熱結便秘、陰血虧虛):瀉下、補益陰血、軟堅散結海帶、鹽、紫菜淡(水腫、小便不利):滲濕、利尿薏仁、扁豆飲食護理的基本要求:飲食有節(jié),實時定量;合理膳食,不可偏嗜;重視脾胃,注意衛(wèi)生;辯證施治,相因相宜(時、地、人)藥膳應用原則:因證用膳,因時而異,因人而膳,因地而異注意事項:食物與藥物的配伍禁忌;水腫(清淡少鹽);高血脂(忌高脂肪);糖尿?。ㄉ鞯矸?、糖類)作用藥膳解表類發(fā)汗、解肌

7、、透疹生姜粥;防風粥清熱類清熱祛火、涼血解毒蒲公英、竹葉、西瓜、苦瓜瀉下類(攻、俊、潤)便秘、積滯、水飲、實熱內結麻子蘇子粥、郁李仁粥芝麻豬大腸(種子類)驅寒類溫里驅寒(溫中驅寒、溫經散寒)干姜粥、附子粥、丁香鴨、良姜燉雞塊、姜附燒狗肉祛風濕類祛風濕、活絡行血、辛溫散寒五加皮酒、花蛇酒利水祛濕類利水、祛濕、通林薏苡仁粥、滑石粥化痰止咳平喘類半夏山藥粥、百部生姜汁、杏仁粥消食解酒類化滯、消食、醒醉山楂麥芽茶、六和茶、神仙醒酒丹理氣類姜橘飲理血類活血化瘀、止血益母草煮雞蛋、三七蒸雞安神類養(yǎng)心安神、重鎮(zhèn)安神百合粥、磁石粥、酸棗仁粥平肝潛陽類滋陰潛陽、祛風止痙、通絡安神天麻魚頭、芹菜肉絲、菊花綠茶固澀

8、類固表止汗、固腸止瀉、澀精止遺、固崩止帶山藥芡實粥補益類益氣、補血、氣血雙補、補陰、補陽生地黃雞、清蒸人參元魚飲食與疾病的關系: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口臭:荔枝中暑:綠豆湯降血脂:山楂、紅茶、燕麥、感冒:蔥、姜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七情:悲、驚、(怒-肝、喜-心、思-脾、憂-肺、恐-腎)“五志”七情致?。盒母纹ⅲǘ嘁姡┯绊憵鈾C: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憂)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七情相勝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0(注:五角星、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腎、怒喜思憂恐、辛甘酸苦咸、春夏 秋冬、順時

9、針)情志護理:方法:以情勝情法、移情變氣法、言語開導法、暗示法、以靜養(yǎng)神法、發(fā)泄解郁法、析疑解惑法原則:整體觀念、因人施護、全面照護、辨證施護五臟:肝、心、脾、肺、腎六腑(lif):膽、小腸、胃、大腸(dchng)、三焦、膀胱五臟(wzng)與六腑互為表里:心與小腸;肺與大腸;脾與胃;肝與膽;腎與膀胱奇恒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用藥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汗辛溫、涼;扶正汗法外感表征、腠理閉塞、營衛(wèi)不通、水腫濕度不宜過大、加蓋被,保暖助汗;禁用解熱鎮(zhèn)痛藥;飲食清淡;微汗(過多,補液)停藥,擦凈,避風寒;大量失水后禁用;因人而異吐峻、緩吐;外探法中風、癲狂、宿食(與吃食相關)中病即

10、止;巴豆-冷粥,藜蘆-蔥白湯,稀涎散-甘草湯,瓜蒂散-麝香,毒物-綠豆湯;禁食;虛證、妊娠、產后禁用下和溫清補消湯劑煎煮冷水泡透:(花草)20-30min,(種子、根莖)60-120min;水量:200-300ml/30g;頭煎:3-5cm,二煎:2-3cm;火候:武火煮沸文火;時間:一般復方:第一煎:20-30min,第二:10-15min; 解表、清熱、芳香類:10-15min;10min 滋補:20-30min;30min 毒性:60-90min入藥方法:后下根莖類(花、葉);易揮發(fā),破壞,不耐煎先煎礦物類(貝殼、化石、磁石);毒性(附子);質輕量大(蘆根、荷葉);泥沙多另煎名貴藥(人參

11、、鹿茸)單煎、研細(避免浪費)包煎種子類(車前子)粘膩、易溢出、沉淀類;絨毛類(旋覆花)過濾沖服液態(tài)藥(竹瀝);不宜煎煮(芒硝)烊化膠質藥(阿膠)泡服不宜煎煮;易揮發(fā);易出味給藥溫度:給藥劑量:溫服一般湯劑平和補益藥、對胃腸道有刺激分服一般疾病一劑兩煎冷服熱證、真寒假熱止血、收斂、清熱、解毒、祛暑頓服急性、重病發(fā)汗藥、瀉下藥,中病即止熱服寒癥、真熱假寒回陽補益、發(fā)汗解表、活血化瘀、透疹藥頻服咽喉疾病嘔吐外用藥用途:殺蟲止癢、消腫散結、化腐排膿、生肌收口、收斂護膚用法:涂抹、撒布、調敷、吹布(去腐生肌、珍珠散)、貼患、洗浴、浸漬、淋洗時藥:春清涼風藥;夏大寒藥;秋溫氣藥;冬大熱藥時禁:冬白虎,夏

12、青龍,春桂枝,秋麻黃給藥時間:一般湯劑,進食前、后2h其它健胃、制酸藥飯前1h上升陽旺清晨補益陽氣類(以溫腎陽、補脾陽)消導藥、胃腸刺激大飯后1h催吐藥(截瘧常山飲)驅蟲藥清晨空腹、睡前行氣利濕藥(雞鳴散4:00、木香丸、茯苓湯)咽喉、清熱解暑藥頻服午前發(fā)汗透表類(麻黃湯、桂枝湯)涌吐藥清晨、午前氣降陰旺午后、幕夜瀉下、潤腸通便藥(大承氣湯)峻下逐水藥清晨空腹夜間滋養(yǎng)陰血藥(當歸六黃湯)瀉下藥;止瀉藥睡前;立刻臥前安神(滋養(yǎng)陰血配伍)藥(酸棗仁湯)調經;澀精止遺經前數日+經期;早晚一次十八反:烏頭(川烏、附子、草烏)反半夏、瓜蔞(全瓜蔞、瓜蔞皮、瓜蔞仁、天花粉)、貝母(川貝、浙貝)、白蘞、白及

13、;藜蘆反人參、南沙參、丹參、玄參、苦參、細辛、芍藥(赤芍、白芍);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口訣:本草明言(mn yn)十八反,半蔞貝蘞及攻烏;藻戟遂芫俱戰(zhàn)草,諸參辛芍反藜蘆 十九(sh ji)畏歌:硫黃畏樸硝,水銀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牽牛,丁香畏郁金,川烏、草烏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un u)石脂,人參畏五靈脂口訣:硫黃本是火中精,樸硝一見便相爭;水銀莫與砒霜見,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為上,偏與牽牛不順情;丁香莫與郁金見,牙硝難合荊三棱;川烏草烏不順犀,人參最怕五靈脂;官桂善能調冷氣,若遇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順逆,炮爁炙煿莫相依方劑組成原則:君臣佐使膏藥冬季服用最佳運動

14、養(yǎng)生特點:強調意守、調息、動行三者的統(tǒng)一;動靜結合,強調適度;提倡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四季養(yǎng)生:春生(保肝)、夏長(保心)、秋收(保肺)、冬藏(保腎) 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春晚睡早起増甘少酸精神病,肝病,高血壓春困多運動夏晚睡早起,午間小憩“冬不坐石,夏不做木”清淡、新鮮、干涼(酸宜,補水、無機鹽,忌過食冷飲,謹衛(wèi)生)養(yǎng)心,冬病夏治低量,短時適應淺衣散熱換衣濕衣,感冒,皮膚病秋早睡早起,秋凍遲添衣少辛增酸,燥者潤之,長秋膘悲傷適宜運動冬早臥晚起虛者補之,寒者溫之;蘿卜抑郁癥冬練三九春:涼,夏:寒,養(yǎng)陽;秋,溫;冬,熱;養(yǎng)陰社區(qū)老年護理:生活規(guī)律,起居有常;合理飲食,保養(yǎng)脾胃(“三多三少”多pr,V

15、,f,少糖,脂肪,NaCl;少食多餐,少葷多素,燉煮,溫熱軟食);心態(tài)平衡,調暢情志(心胸開闊,恬淡虛無以守神;積極進取,舒心寧神);動靜結合,鍛煉適宜(輕柔);中醫(yī)美容理論基礎:滋潤五臟,補益氣血;疏通經絡,活血化瘀;驅風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散結,燥濕止癢;嫩膚增白,美顏減皺;疏肝解郁,理氣和-解未病護理:未病先防:道法自然,平衡陰陽;精神內守,病從安來;飲食調理,以資氣血;強身健體,動靜結合;增強正氣,規(guī)避邪氣,適宜運動,持之以恒 “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既病防變(早期診斷、防止傳變、先安未受邪之地);病后防瘥(精神療法、安心養(yǎng)神、四時調神、動形怡神、以心冶神、

16、節(jié)制情感、移情移性);中醫(yī)康復護理的基本原則:整體康復;辨證康復;綜合康復中醫(yī)康復護理技術:針灸、推拿;飲食;調攝情志;藥物;自然;體育;娛樂;物理;作業(yè);生活起居調護八綱辨證施護:通過四診,掌握辨證資料之后,根據病位的深淺,病邪的性質及盛衰,人體正氣的強弱等,加以綜合分析,歸納為表證與里證、寒證與熱證、虛證與實證、陰證與陽證八類證候注:表:辛散解表;虛:補虛扶正;實:瀉實祛邪;寒:溫陽祛寒;熱:清熱瀉火;陰:溫陽扶正;陽:清熱瀉火腧穴分類:十四經穴(十二經脈、任督二脈固定位置、名稱、歸經)、奇穴(無歸經)、阿是穴(反應點、壓痛點)主治作用:近治、遠治、特殊定位法: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固定標志

17、、活動標志);“骨度”折量定位法;指寸定位法(中指、拇指、橫指同身寸)常用腧穴:手足太陰肺:中焦;少商穴尺澤、列缺、太淵脾:隱白穴、大包穴(婦科疾病、出血疾病)三陰交(婦科)、血海(祛斑藥)太陽小腸:少澤穴、聽宮穴后溪(肩頸疼痛首選)膀胱:睛明穴、至陰穴(排毒通道)心、肝、脾俞、委中、承山(腿抽筋)、昆侖厥陰心包:天池穴、中沖穴內關(救心丸)、曲澤、勞宮(安神、驅寒)肝:大墩穴、期門穴太沖(消氣)陽明大腸:橈側;迎香穴合谷(感冒、五俞關之一)、手三里(通便)、曲池胃:承泣穴(夜盲)、歷兌穴頰車(13鬼穴癲狂)、天樞、足三里(第一保健)少陰心:極泉穴、少沖穴神門、少海腎:涌泉穴(長壽)、俞府穴太

18、溪(腎)、照海少陽三焦:關沖穴、絲竹空穴外關、肩髎、翳風膽:瞳子髎穴、足竅陰穴風池(感冒)、肩井、環(huán)跳、陽陵泉(膽囊炎)一源三歧:八脈之中,督脈、任脈(rn mi)、沖三脈均起于胞中,同出會陰奇經八脈任脈會陰穴、承漿穴中極、關元、氣海、神闕、(任脈上的陰穴)中脘、膻中督脈長強穴、齦交穴命門(長壽)、大椎、百會(長壽、保健)經外奇穴頭頸四神聰、印堂、太陽、安眠、金津、玉液上肢四縫背腹定喘、子宮下肢百蟲窩、膝眼刺法:急慢性(針尖(zhn jin)、針身、針根、針柄、針尾)毫針(hozhn)刺法進針法:單手、雙手(指切-短針、挾持-長針、提捏-皮膚淺薄、舒張-皮膚松弛)、角度:直90、斜45、橫15

19、行針:提插、捻轉留針:10-20min皮膚針:急性傳染病、急腹癥不使用水針:孕婦下腹部、腰骶部、合谷三陰交禁用;血管、.腔禁用(原藥物劑量的1/5-1/2,頭面部可注射0.3-0.5毫升毫升,四肢部可注射1-2毫升亳升)皮內針:留針3-5d三棱針:放血療法點刺(3-5mm)、散刺、刺絡推拿: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手法:一指禪、滾、揉、摩、擦、搓、抹、抖、振、按、點、捏、拿、拍、彈、捻3、灸法適應癥:虛、寒癥方法:艾柱灸:直接、間接艾條灸:溫和(2-3cm,15-20min)、雀啄(2-3min)、回旋(20-30min)溫針灸:順序:上下,腰腹,頭身四肢刮痧:上下,里外;15-20m

20、in;弧線狀,方向單一;40-45足?。?0-45,15-30min;忌。金屬盆,飯前飯后30min內,昏迷,下肢感覺障礙蜂療:風濕病方法:蜂蜇(15-30min)、蜂針(20min)、蜂毒完畢,觀察,治療時忌飽食,飲酒精類飲料熏洗法:熏法、蒸法、溻漬法、騰洗法、坐浴法和全身藥浴法;30-50厥證:氣厥、痰厥、食厥、血厥和暑厥拔罐:10-15min敘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項拔罐前應先向病人做好解釋工作,取得病人合作。根據所拔部位選擇適當的體位,體位應舒適并能持久。冬季要注意保暖,留罐時蓋好衣被。拔罐時要選擇肌肉豐滿的部位,凡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不適宜拔罐。皮膚有水腫,潰瘍,腫瘤,大血管處,孕婦腰腹部及

21、乳頭部不宜拔罐。拔罐時應根據所拔部位的大小而選擇大小適宜的罐。并應注意罐口是否平滑,無裂紋。用火罐或水罐時應注意避免燒傷或燙傷皮膚。若燙傷或留罐后皮膚起泡時,小的水泡可敷以消毒紗布保護,防止擦破感染。水泡大時應經消毒后用無菌注射器將液體吸出,再用消毒紗布外敷預防感染。高熱抽搐的病人不宜應用拔火罐法11、敘述針刺的注意事項。答:病人在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時不宜針刺,體弱者不宜用強刺激。孕婦盡量不采用針刺法;針刺時應盡量取臥位,進針后立即蓋好衣被,以防感冒;針刺時應嚴格按無菌技術進行操作,一個穴位使用一個針,防止交叉感染;針刺時應避開皮膚瘢痕部位,皮膚有感染、潰瘍、腫瘤或有自發(fā)出血傾向者都不宜

22、針刺;針刺過程中應隨時觀察病人全身狀態(tài)有無不良反應。12、敘述汗法的概念與護理措施。概念:是通過宣發(fā)肺氣,調暢營衛(wèi),開瀉腠理等作用,通過人體的微汗出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隨汗而解的一種治法。措施: 1、服藥后臥床蓋被并進熱飲,以助藥力,要因季節(jié)、年齡、體質等區(qū)別對待,常以遍身微汗為宜。一般情況下,汗出熱退即停藥。若經上述處理仍無汗出,縱然體溫不退,切不可冷敷與給冷飲,以致熱邪不能外達而閉門留邪??砂瘁t(yī)囑再服發(fā)汗解表藥一劑,再服熱飲。但應防止汗出過多,傷津耗液,損傷正氣。大汗不止,易致傷陰亡陽,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及時采取措施。2、大汗不止時,暫時不要掀被更衣,注意避風寒,可用干毛巾鋪墊于胸前背后,

23、待汗出停止后再更衣換被,注意室內溫度宜偏高,防止復發(fā)。3、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酸性和生冷食物。4、服用解表發(fā)汗藥時,應禁用或慎用解熱鎮(zhèn)痛的西藥,如復方阿司匹林等,以防汗出過多而傷陰。13、敘述(xsh)刮痧(gush)法的注意事項。1、體位要舒適,堅持時間長,并注意預防(yfng)感冒。2、俯伏坐位及坐位:多用于頭部、頸部、背部、上肢部、下肢部、外側部。仰靠坐位:胸、腹、下肢內側、前側部。3、注意觀察病人反應及刮拭結果:出現痧痕,皮下微紅色或紫紅色充血瘀點。本次刮痧與前次刮痧間隔36天,以皮膚痧退為準,3-5次一個療程。4、刮后飲一杯溫開水,休息15-20分鐘。5、如在刮痧的過程中出現頭暈

24、目眩、心慌、出冷汗、面色蒼白等,應立即停止刮痧,平臥或頭低腳高位,給一杯糖水,重刮百會、內關、足三里、涌泉等穴,用棱角輕刮人中。6、刮痧出痧后30分鐘內忌洗涼水澡,飲食上禁食生冷。7、病情重、病灶深、體質好或疼痛性疾病,選用瀉法或平補平瀉法;病情輕、病灶淺、體質差、的病人宜選用補法;冬季或天氣寒冷時刮痧時間宜稍長;夏季或天熱時刮痧時間宜稍短。14、敘述吐法的概念和護理。概念:是通過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治法。措施:藥物采取二次分服,服第一次已吐者,需與醫(yī)生聯系,決定是否繼續(xù)服第二次。服藥后仍不吐者,可用壓舌板,手指刺激咽喉部,助其嘔吐。嘔吐不止者

25、,根據催吐藥的種類可分別用下列方法處理:服巴豆吐瀉不止者,用冷粥解之,服藜蘆嘔吐者,用蔥白湯解之,誤服其它有毒物質嘔吐不止者,用甘草,貫眾,綠豆湯解之。嚴重嘔吐者,應觀察病人脈象,血壓,神志,嘔吐物的量,性質等,并做記錄。必要時按醫(yī)囑靜脈輸液以調節(jié)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此類藥對幼兒,年老體弱,心臟病,高血壓,孕婦均慎用或忌用。嘔吐后暫不進食或給清淡素食,少食多餐,忌食生冷,肥甘油膩之品。15、寒證的主要臨床表現?(答案示例)答:寒證,是感受寒邪,或陰盛陽衰所表現的證候,多因外感陰寒邪氣,或因內傷久病,陽氣耗傷,或過服生冷寒涼,陰寒內盛所致。寒證包括表寒、里寒、虛寒、實寒等。常見臨床表現有:惡寒

26、喜暖,面色白光白,肢冷倦臥,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潤滑,脈遲或緊等。16、熱證的主要臨床表現?答:熱證,是感受熱邪,或陽盛陰虛,人體的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的證候,包括表熱、里熱、虛熱、實熱等。常見臨床表現有: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而干燥,脈數等。17、用“治病求本”遵循“治標與治本”、“正治和反治”、“病治異同”三方面原則。18、是清法、補法和消法?答: 清法又稱清熱法,是運用寒涼性質的方藥通過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等作用,以清除熱邪的一種治法,適用于各種里熱證。補法又稱補益法,是運用具有補益

27、作用的方藥,扶助正氣,消除虛弱證候的一種治法。消法又稱消散法,是運用具有消導、消散、軟堅、化積等作用的方藥,消除體內積滯,痞塊等病證的一種治療大法。19、述飲食調理的基本原則?答:1)飲食有節(jié):飲食要有節(jié)制,不可過饑過飽。三餐應定時,定量,晚上臨睡前不要進食。2)飲食有方 緩:進食時宜細嚼慢咽;軟、暖:食物軟硬恰當,冷熱適宜;潔:食物要新鮮、干凈。3)謹和五味、葷素搭配 飲食應多樣化,合理搭配,不可偏食;飲食性味不要過重20、解表類藥的服法與護理?答:1)解表類藥應溫服,服藥后應臥床覆被并進熱飲,以達發(fā)汗驅邪的目的。發(fā)汗以微汗為宜,不可太過,以免損傷正氣,傷耗津液。2)患者應避風寒,禁冷敷。3

28、)應慎與解熱鎮(zhèn)痛類西藥同用,以防汗出過多。4)飲食宜清淡,忌酸性、生冷類食品。21、生活起居護理與養(yǎng)生有哪些基本原則?答:生活起居護理和養(yǎng)生是指對病人或健康人,分別給予環(huán)境的特殊安排與生活的照料,或給予健康方面的指導。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順應自然;平衡陰陽;起居有常;勞逸適度;慎避外邪;形神共養(yǎng)。22、簡述暈針的概念、發(fā)生的原因、臨床表現、預防方法及護理措施有哪些? 1)暈針是指在針刺過程中患者發(fā)生的暈厥現象。原因:精神緊張、以及施術手法過重,病人不能忍受;精神緊張: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精神緊張,懼怕針刺。體位不適:以及施術手法過重,病人不能忍受特殊情況:針刺時過度勞累、饑餓;大瀉、大汗、大失

29、血等病后體質虛弱,經不起針刺的刺激環(huán)境不適:夏季天氣悶熱,診室狹小擁擠,溫針燃艾太多,煙氣熏灼等臨床表現:患者突然出現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慌氣短,出冷汗,惡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壓下降,脈沉細。嚴重者會出現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脈細微欲絕。預防:對暈針要重視預防解釋到位:初次接受針治和精神緊張者,應先做好解釋工作,解除恐懼心理。體位舒適:正確選取舒適持久的體位(盡可能采用臥位)穴少手輕:選穴宜少,手法要輕。關注特殊:對勞累、饑餓、大渴的病人,應囑其休息,進食、飲水后,再予針治。細察先兆:針刺過程中,應隨時注意觀察患者的神態(tài),詢問針后情況,若有不適等暈針先兆,需及早采取處理措施

30、。環(huán)境適宜: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消除過熱、過冷等因素護理措施:停刺取針:立即停止針刺,將已刺之針迅速取出平臥頭低:讓患者平臥,頭部放低,松開衣帶保暖飲熱:注意保暖,給予溫開水或糖水飲之,輕者靜臥片刻,即可恢復刺激急救穴:未能緩解者,用指掐或針刺急救穴,如人中、內關、足三里、涌泉等,也可灸百會、氣海、關元、神厥等緩解后休息:暈針緩解后,仍需適當休息必要時急救:必要時可配用現代急救措施23、簡述滯針的原因、處理與預防?答: 1)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針刺人后局部肌肉強烈攣縮;因行針時捻轉角度過大過快和持續(xù)單向捻轉等,而致肌纖維纏繞針身所致。2)處理:囑患者消除緊張,使局部肌肉放松(fn sn);或延長

31、留針時間。醫(yī)者用手指在鄰近部位揉按,或彈動針柄?;蛟诟浇俅桃会槪砸松庋?、緩解痙攣。若因單向捻針而致者,需反向將針捻回。3)預防:對精神緊張及初診者,應先作好解釋工作,消除顧慮。進針時應避開肌腱,行針手法宜輕巧,捻轉角度不宜過大過快,避免連續(xù)單向捻針。24、簡述(jin sh)彎針的原因(yunyn)、處理與預防?1)原因:醫(yī)者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過快,或針下碰到堅硬組織;或因患者體位不適,在留針時改變了體位;或因針柄受外力碰擊;或因滯針處理不當。2)處理:出現彎針后,不得再進行提插、捻轉等手法。如輕度彎曲,可按一般拔針法, 將針慢慢退出。若針身彎曲較大,應注意彎曲的方向,順著彎針的方

32、向將針退出。如彎曲不止一處,須視針柄扭轉傾斜的方向,逐漸分段退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斷針。如患者體位改變,則應囑患者恢復原來體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針。3)預防:醫(yī)者施術手法要熟練,指力要輕巧,避免進針過猛、過速?;颊叩捏w位要舒適,留針期間不得隨意變動體位。針刺部位和針柄不得受外物碰壓。25、闡述毫針刺法的注意事項。答:1)病人在饑餓、疲勞、精神高度緊張、汗出過多、出血后不宜針刺,孕婦盡量不針刺。2)針刺時盡量取臥位,進針后蓋好衣被,并用支架支起被子,以防壓彎針柄。3)針刺時應嚴格無菌操作,一個穴位應用一支針,以防止交叉感染。4)局部皮膚有瘢痕、腫瘤、感染、潰瘍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針刺。5)

33、針刺過程中應隨時觀察病人有無全身不良反應。26、述毫針刺法的禁忌癥(答題示例) 答:1)極度疲乏、饑餓、精神高度緊張。2)局部皮膚有感染、疤痕或腫痛部位。3)有出血傾向及高度水腫等。4)小兒囟門未閉合時,頭頂腧穴不宜針刺。5)孕婦下腹部、腰骶部禁止針刺。27、述間接灸的注意事項?答:(1)施灸前,協(xié)助病人擺好體位,避免病人疲勞時移動身體而燙傷皮膚。(2)施灸中,應隨時詢問病人有無灼痛感。(3)艾炷燃盡后,應及時除灰,易炷再灸,避免燙傷。28、述灸法的主治和適應范圍? 答:主治作用: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瘀散結、防病保健。適應范圍:凡屬慢性久病及陽氣不足的疾病,如久瀉、久痢、久瘧、痰飲、水腫、寒哮、陽痿、遺尿、疝氣、脫肛、痿痹、腹痛、胃痛、婦女氣虛血崩、老人陽虛多尿,以及虛脫急救等等??傊磺刑摵∽C均宜。29、拔罐的病人有哪些禁忌癥? 答:1)骨骼凹凸不平、毛發(fā)較多的部位不宜拔罐。2)皮膚有潰瘍、水腫和大血管分布處不宜拔罐。3)孕婦的腹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