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品質因數與共振頻率對無線電能傳輸的影響摘要: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是一種新興電能傳輸方式,提高傳輸功率和效率 已成為其應用發(fā)展的瓶頸問題。通過仿真與實驗探究了提高頻率和改善線圈參數兩種不同提 高系統品質因數的方法對能量傳輸效率、功率與傳輸距離之間的影響規(guī)律。結果表明,提高 系統共振頻率可明顯提高系統能量有效傳輸距離,但導致最高輸出功率明顯下降,而對傳輸 效率影響不明顯;改善線圈參數可顯著提高最高輸出功率,而對輸出效率和有效傳輸距離影 響不明顯。系統頻率響應仿真與實驗結果顯示,小幅偏離共振頻率點引起輸出功率急劇下降。 系統共振頻率隨接收端與發(fā)射端間耦合系數增加出現分裂現象,造成能量傳輸功率下
2、降。關鍵詞:諧振耦合;品質因數;頻率響應;頻率分裂0引言無線電能傳輸概念最早由尼古拉特斯拉提出并開展實驗研究1。與傳統的有線供電技 術相比2,無線電能傳輸可實現電源與用電負載間完全的電氣隔離,避免接觸放電等安全隱 患,具有安全、可靠、靈活等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3。經過多年的研究發(fā)展,無線電能已衍生微 波、無線電波、激光、超聲波等輻射傳輸模式和電磁感應、諧振耦合兩種非輻射傳輸模式4, 它們都有各自的優(yōu)缺點5-6。電磁感應式是過去二十幾年來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發(fā)展的主要形式,目前已有電動牙刷、 電動剃須刀等商業(yè)化產品推向市場。雖然感應式無線電能傳輸的效率一般較高,能達到80% 甚至90%,但其傳輸距離很短,
3、使其不能滿足最廣泛的應用需求;在此背景下,MIT的Marin Soljacic教授團隊提出利用磁共振耦合方式提高傳輸距離的思想,先后實現了 2 m、60 W至 5 m、800 W的無線能量傳輸7,從而掀起了磁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研究熱潮。 相較電磁感應傳輸模式,該模式有效能量傳輸距離明顯提高,已進入中程距離的傳輸范圍, 應用范圍將更加廣泛,但其傳輸效率和功率存在較大下降,效率僅能達到40%左右,且隨著傳 輸距離的增加而急劇下降。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傳輸功率和效率,是目前磁諧振耦合無線電 能傳輸技術的發(fā)展瓶頸。對此技術的研究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 耦合模理論8-9、電
4、路理論10等理論模型已相繼指出保證諧振系統工作在共振頻點附近是 系統進行高效率能量傳遞的基本條件,在其基礎上提高品質因數可提高系統傳輸效率。本文采用電路理論及仿真技術分析了提高共振能量傳輸效率的方法,并通過實驗對提高 頻率和改善線圈參數兩種不同提高系統品質因數的方法對能量傳輸效率、功率與傳輸距離之 間的影響規(guī)律,這對于合理設計線圈參數和驅動電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最后通過頻 率響應和頻率分裂的仿真分析揭示了系統工作在共振頻率點的重要性。1 理論分析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通過具有相同諧振頻率的兩個線圈共振實現電能傳輸,工作過 程為:發(fā)射電路產生高頻信號供給發(fā)射線圈,線圈中交變電流在諧振體(線
5、圈加外接電容) 周圍產生高頻交變磁場;當接收線圈與發(fā)射線圈的諧振頻率一致時,接收線圈與發(fā)射線圈產 生共振,線圈之間開始能量傳遞;負載電路把接收線圈中的能量轉換為適合負載工作的電壓。 諧振系統可分為串聯諧振方式與并聯諧振方式,與電磁感應耦合相同,諧振耦合按電容的接 入方式可分為SS、SP、PS、PP 4種11。本文以SS型為例進行分析。圖1為相應的等效電 路圖。其中R1、R2、C1、C2都為線圈在高頻下的寄生參數,L1、L2為線圈的電感量,Rs為 驅動電路等效電阻,RL為負載的電阻值。兩線圈諧振時諧振角頻率?棕=(L1C1)-1/2=(L2C2)-1/2。列KVL方程推導出12-13接收 端的功
6、率與效率:其中發(fā)射端與接收端的耦合系數為:k=M(L1L2)-1/2,電路品質因數為:Q1=wL1(RS+R1)-1,Q2=wL2(R2+RL)-1。M為兩線圈之間的互感14,當兩端的線圈采用密繞空心線圈,可用下面的互感公式計 算系統兩端的互感:其中,真空磁導率,N1、N2為收發(fā)線圈的匝數,r1、r2為收發(fā)圈的半徑,D為兩線圈之 間的距離。計算 dPL/dk=0,得15:即當k=Ko時,系統達到耦合臨界點,此時的輸出功率為系統的最大值。其中從 k=M(L1L2)-1/2式中可以看出k與D3成反比,即Ko值越小,同等的輸出功率下傳輸距離越 遠;從Ko式可看出提高系統的Q值可以減小在最大功率點的耦
7、合系數,也就是使最大功率出 現點的距離增加,而在相同的距離下提高輸出功率進而提高系統的傳輸效率。2仿真與實驗用電路軟件繪制的等效電路圖并進行仿真。根據表1所示,通過提高諧振頻率或者改變 線圈參數所得到的系統品質因數,得出的不同Q值對輸出功率影響的曲線圖。對參數進行合理配置,保證在改變系統諧振頻率時電路參數不變,而在改變線圈參數時 系統頻率不變,給發(fā)射端線圈提供20 V的穩(wěn)壓電源。測量在提高系統諧振頻率和增加線徑后 的接收端的輸出電壓,并計算出對應的輸出功率繪制圖2(b)。系統參數如表1所示,不同方 式改善的Q值具體值如表2所示。圖2給出了通過提高諧振頻率增加電路Q值和通過增加線圈線徑提高線圈Q
8、值對輸出功 率的影響。從圖2(a)的初始系統曲線可知,初始系統的最高輸出功率為3.2 W,最高輸出功 率點在3.53 cm處;用提高工作頻率的方法把電路的Q值提高后發(fā)現,系統的最高輸出功率 點右移到4.1 cm,但最高輸出功率降為2.5 W,這與頻率增加導致的線圈等效阻抗增加有關; 改變繞制線圈的線徑來提高線圈的Q值,從增加線徑曲線可知,最高輸出功率提高到3.46 W, 但最高功率發(fā)生點左移到3.1 cm。從圖2(a)中還可以看出3種不同Q值的電路最大輸出功率對應的距離分別為3.5 cm、4.1 cm、3.1 cm,由此算的Ko值分別為0.24、0.09、0.337,這與式(3)的計算相符。從
9、圖2(b)中可以看出,3種不同Q值對應的輸出功率曲線與仿真曲線基本相符,但輸出 功率比圖3(a)中的整體偏小,分析原因是由于具體實驗測試中存在接觸電阻,而在仿真中這 些不可控的因素沒有考慮在內而造成的。同時在具體實驗中線圈采用手工繞制,使發(fā)射端與 接收端的線圈電感有些不可忽略的偏差,而且線圈的電感和空載Q值是測量值,會有一定的 誤差,這都是造成實驗不如仿真理想的原因。從式(2)中效率與k的關系式中可知效率是耦合系數k的遞減函數13,即隨著k的減 小而減小。而k與距離D3成反比,所以系統效率是隨距離增大而減小的,這種理論結果在仿 真中得到了驗證,。圖4中仿真曲線是仿真的頻率響應曲線,從圖中可知系
10、統的共振頻率點為 668 kHz,共振頻率點的輸出功率為3.2 W;實驗中共振頻率點為648 kHz,最高輸出功率為 2.1 W;仿真與實驗間的共振頻率點之間的差異是由于在實際的工作電路中,通電后器件在工 作中產生的熱量會使器件的值發(fā)生漂移,同時密繞的線圈一般忽略線圈自身分布電容,但實際 上還是對電路諧振頻率有一定影響。圖4證明本系統能量傳輸是基于共振而不是傳統的電磁 感應。文獻9提到當kKo,即當耦合系數大到一定值時,接收端負載電壓的頻率響應特性 會出現兩個峰值點,而在原固有頻率點出現凹谷。同時當Q1NQ2時,需滿足 k/KoN1/2(Q1/Q2+Q2/Q1)1/2時才會出現頻率分裂,文章中
11、發(fā)生頻率分裂時的耦合系數值 k=0.42,此時峰值高度下降,。在仿真中也觀測到頻率分裂現象,出現頻率分裂的峰谷下降(在 本系統中Q1NQ2),這驗證了文獻的理論分析。且當兩端品質因數相差越大時,發(fā)生頻率分 裂后峰值下降幅度增大。在實際的實驗裝置中,左邊是用多股漆包線制的半徑為3.5 cm的基本線圈,右邊是大線 徑的漆包線繞制的高Q值的線圈。綜上分析得知,雖然系統傳輸效率隨著耦合系數k增加而單調增加,但傳輸功率卻有個 最大值。所以并不是k越大越好,當k大于一定值時會產生頻率分裂,導致系統失諧,使傳 輸功率急速降低。另外用提高頻率的方式提高系統品質因數Q值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效率,提 高最大功率點的傳
12、輸距離,但最高輸出功率下降,這與頻率增加使系統的高頻等效電阻增加 有關;改變線圈參數提高系統Q值有較好的最大輸出功率,但效率有所降低,這是因為本文采 用增加線徑方式提高線圈Q值,在相同頻率下線圈的等效電阻比原來小,也就是減小了公式 中R1、R2的值,這使系統的輸出功率增加。在實際的設計中要考慮到這一點,根據實際需要 權衡好輸出功率與效率的關系,優(yōu)化參數,在保證輸出功率和傳輸距離的同時兼顧傳輸效率。 系統偏離共振頻率點會造成系統傳輸能力急劇下降,且當系統兩端的偶合系數大于一定值時, 會發(fā)生頻率分裂,這會影響系統能量的有效傳輸,特別是當兩端的品質因數不相同時,頻率 分裂的同時伴隨著峰值的下降,可以通過優(yōu)化系統參數使系統的臨界耦合系數Ko大于1,這 可以有效地預防系統頻率分裂的發(fā)生,因為系統在實際工作中耦合系數的最大值也不超過1。 3結語本文介紹了諧振耦合式無線電能傳輸技術的基本原理和在實際應用中的優(yōu)勢,通過提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軟件職業(yè)技術大學《工程力學(下)》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經濟法學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合肥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字信號處理與通信》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2025學年湖北省部分省級示范高中高二上學期期中測試歷史試卷
- 江西工程學院《環(huán)境評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六盤水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睹褡迮c文化地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信陽涉外職業(yè)技術學院《數字邏輯電路綜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昆山登云科技職業(yè)學院《專業(yè)技能訓練化學教學技能與訓練含》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湖南勞動人事職業(yè)學院《建筑給排水與消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華商職業(yè)學院《劇目》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腦出血護理》課件
- 水手課件教學課件
- 《微生物學發(fā)展史》課件
- 網約車司機安全培訓
- DB52T 1566-2021 托幼機構消毒衛(wèi)生規(guī)范
- 非煤礦山復工復產安全培訓
- 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yè)稅收優(yōu)惠政策激勵效應及優(yōu)化路徑研究的開題報告
- 舞蹈學課件教學課件
- 電力局供電公司聘用合同樣本
- 臨床中心靜脈穿刺置管護理深靜脈CVC
- 絲綢之路上的民族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jié)答案2024年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