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5-5絲織物課件_第1頁
(完整版)5-5絲織物課件_第2頁
(完整版)5-5絲織物課件_第3頁
(完整版)5-5絲織物課件_第4頁
(完整版)5-5絲織物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5.1.4 絲織物silk fabric 蠶絲、人造絲、合纖絲等原料織成 柔軟滑爽、光澤明亮,穿著舒適、華麗、高貴 品種多、用途廣 絢麗多彩的織錦緞、細潔滑爽的塔夫絹、柔軟明亮的花素軟緞、薄如蟬翼的喬其紗,富麗堂皇的絲絨以及繁花似錦的絲綢被面等 主要用于衣著、裝飾以及工業(yè)、國防、醫(yī)療等方面。 據(jù)詩經(jīng)、 周禮、 禮儀等古籍記載,商周時代已有羅、綾、紈、紗、縐、綺、錦等絲織物。紋樣不僅有傳統(tǒng)的菱形、杯形幾何紋,還有“對龍對鳳”等動物圖案。 約在2300年前出現(xiàn)了較為復雜的提花技術,當時的品種有平紋生織的繒、斜紋地的綾、文彩多姿的綺、方孔紗地的麗、羅紋組織的羅、縐地組織的縠,等等。 為了使絲織品名稱

2、統(tǒng)一與規(guī)范化,1965年紡織工業(yè)部制訂了絲織品分類定名及編號,依據(jù)絲織品的組織結構、織制工藝及絲織品的質地和外觀效應, 劃分為綃、紡、 縐、綢、緞、錦、絹、綾、紗、羅、綈、葛、絨、呢14大類。每類中按使用原料分,有全真絲(桑蠶絲)織物、人造絲織物、合纖絲織物、柞蠶絲織物與交織織物;按其用途分,有服裝用綢、裝飾用綢、工業(yè)用綢等。絲綢織品規(guī)格繁多,有近2000個品種。 (1)紡類 plain habutai 平紋組織,表面平整縝密,質地較輕薄的花、素絲織物,又稱紡綢。不加捻桑蠶絲、人造絲、錦綸絲、滌綸絲等原料織制,也有以長絲為經(jīng)絲,人造棉、絹紡紗為緯絲交織的產(chǎn)品。平素生織:電力紡、無光紡、尼龍紡、

3、滌綸紡和富春紡等;色織和提花:傘條紡、彩格紡和花富紡等。 電力紡 habutai桑蠶絲生織(白織)紡類絲織物。質地緊密細潔,光澤肥亮。如11209電力紡經(jīng)線為22.2224.42dtex2(22022旦)桑蠶絲,緯線為31.0833.33dtex2(22830旦)桑蠶絲。以平紋組織交織。最早以土絲為原料,用木機手工織造,后改用廠絲為原料,采用電動織機織造,故名電力紡。生桑蠶絲在織制加工前須浸漬,使絲身軟化便于織造。 電力紡規(guī)格較多,緯線有采用2根、3根或4根并合的桑蠶絲,其重量36-70gm2。衣著用綢略厚些,重量在50gm2以上,薄型電力紡可用作彩旗或羊毛衫里子。此外,還有交織電力紡。杭紡

4、因產(chǎn)于浙江杭州而得名。其經(jīng)緯絲均采用5.67.8tex3(35070旦)土絲,每10經(jīng)密為421447根,緯密為314324根左右,以平紋組織織制。 其風格特征是綢面光滑平整,質地厚實堅牢,色澤柔和自然,手感滑爽挺括,穿著舒適涼爽。適于制作男女襯衫、便裝、外衣等。 富春紡 fuchun batiste粘膠絲和人造棉交織的白織紡類絲織物。質地豐厚、手感柔軟。56722富春紡經(jīng)線采用133.2dtex(120旦)有光粘膠絲或無光粘膠絲,機械上漿,緯線為19.7tex(30英支)有光人造棉。平紋組織交織。 (2)綾類 twills 采用斜紋或變化斜紋為基礎組織,表面具有明顯的斜紋紋路,或以不同斜向組

5、成的山形、條格形,以及階梯形等花紋的花、素絲織物。素綾采用單一的斜紋或變化斜紋組織;花綾的花樣繁多,在斜紋地組織上??椨斜P龍、對鳳、環(huán)花、麒麟、孔雀、仙鶴、萬字、壽團等民族傳統(tǒng)紋樣。在古籍正字通絲部中說: “織素為文者綺、光為鏡面有花卉狀者曰綾”, “綾者,其文望文似冰凌之理也”。說明綾織物具有冰凌紋的特征,故名。 真絲斜紋綢 silk twill純桑蠶絲白織綾類絲織物,或稱桑絲綾。質地柔軟光滑,光澤柔和,花色豐富多彩。分薄型和中型。經(jīng)緯線采用22.2224.42dtex 2或22.2224.42dtex3、22.2224.42 dtex 4(22022旦或32022旦42022旦)桑蠶絲。一

6、般為2/2斜紋組織??椢锓鶎捰?4cm、91cm、140(29、36、55in),重量為3588gm2。例如:19005真絲斜紋綢幅寬91cm,經(jīng)密76.0根,緯密45.0根cm,重量44gm2。坯綢經(jīng)練、印或染。大多用作襯衫、連衣裙、繡花睡衣以及方巾、長巾等。 美麗綢 mei-li ling twill又稱美麗綾,純粘膠絲綾類絲織物。綢面光亮平滑,斜紋紋路清晰。 51101美麗綢經(jīng)緯均采用133dtex(120旦)有光粘膠絲,經(jīng)絲機械上漿,組織3/1斜紋。 用粘膠絲作經(jīng),棉線13.9tex2(422英支)作緯交織的稱棉線綾;粘膠絲作經(jīng),棉紗13.9 tex(21英支)作緯交織的稱棉緯綾。 羽

7、紗 rayon lustre lining 純粘膠絲白織綾類絲織物。綢面光亮平滑,斜紋紋路清晰,質地柔軟。 56231人絲羽紗經(jīng)緯均采用133.2dtex120旦有光粘膠絲,經(jīng)絲機械上漿,以31斜紋組織交織。經(jīng)用粘膠絲,緯用13.9 tex(21英支)蠟棉紗交織的稱蠟線羽紗。 (3)緞類 satin silks織物的全部或大部分采用緞紋組織除經(jīng)或緯用強捻線織成的縐緞外,質地緊密柔軟,綢面平滑光亮的絲織物。緞起源于中國。漢代文獻已記載“緞” (當時寫作段)是用作絲織物的泛稱。唐代“緞”成為絲織物的一個大類,與綾、羅、綢、紗、縠、絁、紬并列,并有錦緞、繡緞等品種。兩宋遼金時期緞的品種發(fā)展更快,如有

8、五絲(五枚緞),間通(條紋緞)、銷金彩緞等。出土元代文物中有正、反五枚暗花緞。明清時期,中國著名傳統(tǒng)緞類品種有妝花緞,閃緞,宋錦緞,浣花緞、摹本緞十分流行。明代以前巳應用五枚緞、到了清代應用八枚緞。緞類按其制造和外觀可分錦緞、花緞、素緞三種: 錦緞有彩色花紋,色澤瑰麗,圖案精致,產(chǎn)品華貴富麗,五彩繽紛。錦緞的生產(chǎn)工藝比較復雜,經(jīng)緯絲在織前需染色。如織錦緞、古香緞等。 花緞表面呈現(xiàn)各種精致細巧的花紋,色澤純、典雅,是一種比較簡練的提花緞類織物,還常利用經(jīng)緯原料的化學與物理性能的不同,使織物呈現(xiàn)色調(diào)各異或織物表面具有浮雕等特點,如花軟緞、錦樂緞、金雕緞等。 素緞表面素靜無花的緞類絲織物,如素軟緞、

9、素北京緞、素庫緞等。為了獲得光亮柔滑的緞紋織物,經(jīng)緞的經(jīng)密遠大于緯密,最大可達190根cm;緯緞的緯密比經(jīng)密大。緞類織物的原料可用桑蠶絲,粘膠絲和其它化學纖維長絲,有采取先練染后織造的方法,如織錦緞等,也有用生織匹染的加工方法,如桑蠶絲與粘膠絲交織的花、素軟緞。 縐類絲織物品種很多,有輕薄透明似蟬翼的喬其縐(紗);中薄型的雙縐、花縐、碧縐、香葛縐,中厚型的緞背縐、留香縐、柞絲縐等。 喬其縐 crepe georgette強捻桑蠶絲經(jīng)線和緯線白織的縐類絲織物,又名喬其紗,是來自法國的產(chǎn)品名稱(georgette),質地輕薄透明,手感柔爽而富有彈性,外觀清淡雅潔,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和懸垂性。101

10、01喬其縐的經(jīng)線和緯線均為22.2224.42dtex2(22022旦)30捻cm桑蠶絲,以2S、2Z捻向排列,平紋組織交織而成。 形成喬其縐的主要方法:經(jīng)線和緯線采用S捻和Z捻兩種不同捻向的強捻絲線,兩根相間排列,并配置稀松的經(jīng)緯密度,坯綢經(jīng)精練,致使縐線收縮,形成綢面顆粒微凸,結構孔松的喬其縐。 雙縐 crepe de chine采用平經(jīng)縐緯織制的縐類絲織物。平紋組織,因用兩種不同捻向(S、Z)的強捻緯線以2S、2Z交替織入,形成縐效應而得名。具有手感柔軟,富有彈性,輕薄涼爽等特點,但縮水率較大。雙縐品種規(guī)格較多,有12101、12102、12103、12104、12111、12151、1

11、2152、12154、12156等規(guī)格。 滌雙縐 桑波緞 sangbo crepe darnask純桑蠶絲平經(jīng)縐緯生織提花縐類絲織物。具有爽挺舒適、彈性好、緞面光澤柔和、地部略有微波紋的特點。14366桑波縐經(jīng)線22.22/24.42dtex2(2/20/22旦)桑蠶絲和緯線 22.22/24.42dtex2(2/20/22旦)18S捻/+22.22/24.42dtex(20/22旦)16Z捻cm桑蠶絲,以五枚緯面緞紋地提出五枚經(jīng)面緞花紋。 (5)綢類 chou silk地紋采用平紋或各種變化組織,或同時混用幾種基本組織和變化組織(紗、羅、絨組織除外),無其它類特征的各類花、素絲織物。綢出現(xiàn)于

12、西漢以前,當時將綢寫作為“紬”,稱呼為“帛”,主要是用各種粗亂絲條紡紗織成的平紋絲織物,絲粗帛厚而耐磨,類似后來的紡綢和綿綢。六朝時期綢開始有粗、細之分,粗綢有“絁”、“絓”;細綢有“帛”、 “綐”。唐代將綢作為貢品,有花綢、平綢、綿綢等品種。宋代以后,常用精練絲在平紋地上起本色花,稱暗花綢。明清以來綢成為絲織物的泛稱,絲織行業(yè)習慣把緊密結實的花、素絲織物稱為“綢”,如塔夫綢等。且具有上述特點的棉織物也常被稱作“綢”,如府綢。有時也用“絲綢”作為絲織物的代稱。桑蠶絲、人造絲、合纖絲等純織或交織生織(白織) 坯綢需經(jīng)精練、染色、印花或其它工藝整理,如雙宮綢、蓓花綢、和服綢、廣播綢等。熟織(色織)

13、 一般不經(jīng)整理,如微錦綢、高花綢、領帶綢、熟織雙宮綢等。 綢類絲織物因輕、重厚薄不同,后整理工藝也不同。輕薄型的綢質地柔軟、富有彈性,常用作服裝,如襯衫、裙料等。中厚型綢綢面層次豐富,質地平挺厚實,適宜作各種高級服裝,如西服、禮服,或供室內(nèi)裝飾之用。 和服綢 kimono silk純桑蠶絲平經(jīng)縐緯生織提花綢類絲織物。 質地豐厚糯爽,圖案典雅,光澤柔和悅目。 13855和服綢經(jīng)線采用(4/20/22旦)桑蠶絲;緯線為(3/20/22旦)桑蠶絲。 在泥地組織地紋上提織出五枚經(jīng)面緞花紋。 莨紗綢 garnbiered canton gauze經(jīng)茨莨液浸漬處理的桑蠶絲生織的提花絞紗絲織物,又名香云紗或

14、拷綢,具有挺爽柔滑,透涼舒適和易洗免燙等特點。 莨紗綢有莨紗與莨綢之分。在平紋地上以絞紗組織提出滿地小花紋,并有均勻細密小孔眼的絲織物,經(jīng)上膠曬制而成的稱莨紗;用平紋組織的綢坯,經(jīng)上膠曬制而成的稱莨綢。(6)絹類 taffeta 用平紋或重平組織,經(jīng)緯先染色或部分染色后進行色織或半色織套染的絲織物。綢面細密挺爽,光澤柔和。在漢代以前,絹是專指麥莖色的絲織物,說文:絹、繒如麥秸。絹可用桑蠶絲、人造絲純織,也可用桑蠶絲與人造絲以及與其它化學纖維長絲交織。經(jīng)緯不加捻或加弱捻。絹一般用作服裝,如外衣、禮服、滑雪衣等,還可用作床罩、毛毯鑲邊、領結、帽花、絹花等服飾。畫絹是用未經(jīng)脫膠的桑蠶絲制織,結構細密

15、、表面平潔,不需精練的一種絹類絲織物,專為書畫、裱糊扇面、扎制彩燈等用,在古代常用作抄寫詩賦、記載文獻經(jīng)文等。篩絹是經(jīng)緯稀疏、結構疏松、絹面剛堅、平挺、孔眼方正,每平方米目孔不等的各種號數(shù)的絹類絲織物,專作篩濾面粉、染料粒子等用。 花塔夫絹 taffeta faconne純桑蠶絲色織提花絹類絲織物,又稱花塔夫綢。具有質地平挺滑爽、織紋緊密細膩,花紋光亮突出的特點,是絲織物中的高檔產(chǎn)品。12302花塔夫絹經(jīng)絲采用(2022旦)8捻26捻熟桑蠶絲(色),緯絲為(2022旦)8捻cm 38捻cm熟桑蠶絲(色)。地部為平紋,花部為八枚經(jīng)面緞紋。成品幅寬92cm,經(jīng)密55根,緯密為47根cm,重量70g

16、/。 方格塔夫叢花絹(7)綃類 sheer silks采用平紋或透孔組織為地紋,經(jīng)緯密度小,質地爽挺輕薄、透明、孔眼方正清晰的絲織物。 常用不加捻或加中、弱捻桑蠶絲或粘膠絲、錦綸絲、滌綸絲等制織,生織后再精練、染色或印花整理,或者是生絲先染色后熟織,織后不需整理。后又發(fā)展了桑蠶絲、人造絲、滌綸絲等原料與金銀絲交織的品種。綃織物從工藝上可分素綃、提花綃和修花綃等?;ń嬵悾阂云郊y綃地為主體;提織出緞紋或斜紋、浮經(jīng)組織的各式花紋圖案,修花綃:將不提花部分的浮長絲上修剪掉,如伊人綃、迎春綃等。素綃:在綃地上提出金銀絲條子或緞紋條子,如建春綃、長虹綃等。 此外,還有經(jīng)爛花加工的爛花綃。 真絲綃 silk

17、 voile純桑蠶絲半精練的綃類絲織物。1015真絲綃經(jīng)緯絲均為14.4316.85dtex(1315旦)8S捻26.8Z捻cm桑蠶絲,半精練,以平紋組織交織。 半精練是將生桑蠶絲股線用普通脫膠精練工藝,脫去部分絲膠,使絲身剛柔糯爽,織物孔眼清晰,質地輕薄平挺。產(chǎn)品用作繡坯復制、夜禮服或宴會、結婚禮服的兜紗、舞臺布景、戲裝等。 爛花綃 burntout nylon sheer錦綸絲和有光粘膠絲交織的爛花綃類絲織物,具有綃地透明,花部光澤明亮,質地輕薄爽挺的特點。60358爛花綃經(jīng)線有兩組,地經(jīng)甲為22.22dtex(20旦)單纖錦綸絲,紋經(jīng)乙為133.2dtex(120旦)有光粘膠絲;緯線為2

18、2.22dtex(20旦)單纖錦綸絲。甲經(jīng)與緯交織成平紋地,乙經(jīng)與緯交織成五枚緞紋花。成品幅寬113cm,經(jīng)密95.5根,緯密46根,基底重量24g。坯綢經(jīng)精練、染色、印花、爛花、定形處理后,因錦綸絲和粘膠絲具有不同的耐酸性能,經(jīng)爛花后,花、地分明。(8)綈類 bengaline 用長絲作經(jīng),棉紗或蠟紗作緯,以平紋組織交織的絲織物。西漢時代的絲織物中就有綈。綈質地粗厚、縝密,織紋簡潔而清晰,有線綈與蠟紗綈之分。一般采用133.2dtex(120旦)有光粘膠絲作經(jīng)線與14tex2(422英支)絲光棉線作緯線交織的稱線綈,與28tex(21英支)蠟紗緯交織的稱蠟紗綈。蠟紗是普通棉紗經(jīng)上蠟而成,蠟紗

19、表面茸毛少,條干光滑。 在提花機或多臂機上制織有花紋的線綈,通常稱為花綈。大花紋的花綈如線綈被面,裝飾用綢等;小花紋的花綈與素線綈一般用作衣料或裝飾綢料。(9)葛類 poplin grosgrain采用平紋、經(jīng)重平、急斜紋組織,經(jīng)緯用相同或不同種類的原料制織成的花、素絲織物。一般經(jīng)細緯粗, 經(jīng)密緯疏,地紋表面少光澤,并具有明顯橫棱凸紋。葛就其外觀特點分不起花素葛和提花葛兩類。提花葛是在橫棱紋地組織上起經(jīng)緞花,花紋光亮平滑,花、地層次分明。為了達到起橫棱紋的外觀效應,其經(jīng)線一般采用人造絲,緯線采用棉紗或混紡紗,也有經(jīng)緯線均用桑蠶絲或人造絲的。 葛的質地厚實而較堅牢,多數(shù)用作春秋季和冬季的襖面、服

20、裝以及坐墊、沙發(fā)面料等裝飾用綢。用于裝飾性的葛織物,其外觀粗獷,橫棱凹凸更明顯,并在織物結構中嵌有粗號蓬松的填芯緯線,或飾以閃爍的金銀絲,使織紋閃光炫目。葛類絲織物的精練、染色、整理工藝流程同綈類。 文尚葛:素文尚葛和花文尚葛。粘膠絲與棉紗(絲光)交織的葛類絲織物。外觀具有明顯的橫棱紋,質地精致緊密而較厚實,光色柔和。為了達到橫棱紋的外觀效應,采取經(jīng)細緯粗, 經(jīng)密緯疏的組合。 (10)紗羅類 gauze and leno silk 采用紗羅組織制織的絲織物。紗羅組織是紗組織與羅組織的總稱。以紗組織織成的織物稱為“紗”,其表面具有全部或局部透明紗眼的特征;以羅組織織成的織物稱“羅”,外觀具有橫條

21、或直條形孔眼的特征。中國生產(chǎn)紗羅織物歷史悠久,約在公元前4000年已出現(xiàn)起絞織物,在出土的商代絲織物中,就有羅的殘片,戰(zhàn)國楚墓中也發(fā)現(xiàn)大量的花羅。據(jù)詩經(jīng)、 周禮、 帝王世紀記載:商周時期已有羅、紈等絲織物;在馬王堆出土的絲織物中,有大量的素羅和花羅,如菱紋羅、皂羅、朱羅等,在江蘇吳縣唯亭草鞋山原始社會遺址中發(fā)掘出土的有編結緯起花紋羅織物。 紗羅織物由地、絞兩個系統(tǒng)經(jīng)線相互扭絞與一個系統(tǒng)緯線交織而成。地經(jīng)與絞經(jīng)的扭絞是運用一鈕絞綜裝置,通過絞綜的起伏,使絞經(jīng)在地經(jīng)的兩側時左時右與緯線進行交織。當絞經(jīng)從地經(jīng)的一方轉到另一方時,絞地兩經(jīng)相互扭絞一次,兩緯間的空隙增大,形成了紗孔。全部或部分絞經(jīng)每織一

22、梭絞轉一次的組織為紗組織;每織三梭以上奇數(shù)緯線時,絞經(jīng)絞轉一次的組織為羅組織。 紗羅織物經(jīng)緯一般以長絲為主要原料,經(jīng)緯密度較疏松,質地輕薄,織紋孔眼清晰,透氣性好。廣泛用作窗簾、蚊帳、婦女夜禮服。宴會服、裝飾用布等;素紗羅在工業(yè)上用作篩網(wǎng)過濾等。 杭羅 Hangzhou leno純桑蠶絲白織羅織物,因產(chǎn)在杭州故名。杭羅其綢面具有等距規(guī)律的直條形或橫條形的紗孔,呈直條形的稱為直羅,橫條形的稱橫羅。杭羅質地剛柔糯爽、孔眼清晰。每織15梭平紋后絞經(jīng)絞轉一次,形成紗孔的為橫羅。直羅的地經(jīng)與絞經(jīng)的排列比視直條寬度而定。宜作男女襯衫、男式長衫和蚊帳等,以本色為主,深色可作褲料。 莨紗綢 garnbiere

23、d canton gauze經(jīng)茨莨液浸漬處理的桑蠶絲生織的提花絞紗絲織物,又名香云紗或拷綢,具有挺爽柔滑,透涼舒適和易洗免燙等特點。莨紗綢有莨紗與莨綢之分。在平紋地上以絞紗組織提出滿地小花紋,并有均勻細密小孔眼的絲織物,經(jīng)上膠曬制而成的稱莨紗;用平紋組織的綢坯,經(jīng)上膠曬制而成的稱莨綢。莨紗綢主要產(chǎn)地是廣東省南海縣一帶,已有近百年的生產(chǎn)歷史,采用傳統(tǒng)手工浸曬。原為荔枝核似的茶棕色,故又稱為荔枝綢。后發(fā)展為一面黑色一面棕色的黑膠綢。目前還開發(fā)了彩色和印花莨紗綢。使原來較單調(diào)的莨紗綢豐富多彩。此外,莨紗綢還可以用市布或粘膠絲綢拷制而成。 絞紗(11)絨類 velvet表面具有絨毛或絨圈的花、素絲織物

24、,稱為絲絨織物。采用桑蠶絲或化學纖維長絲制織而成。質地柔軟、色澤鮮艷光亮,絨毛、絨圈緊密,聳立或平臥。絨是中國西漢時代的絲織品之一,從湖南省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絨圈錦分析,當時已采用提花機和起絨桿制織絨圈織物。唐代已創(chuàng)制了色彩華麗、質地柔軟的絲絨,于明代已有大量生產(chǎn)。絲絨品種名目繁多,花式變化萬千,按織制方法不同可分:雙層分割起絨的經(jīng)起絨織物,雙層分割起絨的緯起絨織物;用起絨桿形成絨圈或絨毛的絨織物;緞面浮經(jīng)線或浮緯線通割的絨織物。絲絨的基本組織是平紋、斜紋、緞紋及其變化組織。絨經(jīng)或絨緯和地組織交織的形式有“W”形和“V”形固結。通過起絨桿織入而形成毛圈或經(jīng)割絨成為毛絨的,如天鵝絨;采用提花機

25、織制,地部為緞紋組織,花部為毛圈或毛絨的,如漳絨;地部為平紋,花部為毛絨的,如光明絨;在雙層地組織上,絨經(jīng)上下貫串與地部接結成“W”或“V”形絨根,經(jīng)泡割、精練、印染等整理,形成兩幅上下分離的絲絨,如喬其絨,在普通浮組織的長浮絨上,用通絨刀以手工通割,將浮經(jīng)割斷,經(jīng)刷絨等整理形成的絲絨,如金絲絨。絲絨按原料和織物后處理加工不同,又可分真絲絨、人絲絨、交織絨和素色絨、印花絨、爛花絨、拷花絨、條格絨等。喬其絨(12)呢類 crepons采用縐組織、平紋、斜紋組織或其它短浮紋聯(lián)合組織,應用較粗的經(jīng)緯絲線制織,質地豐厚,具有毛型感的絲織物。運用縐組織構成的“呢”,表面具有顆粒,凹凸明顯,光澤柔和,縐紋

26、豐滿,質地松軟厚實的特征。常用的縐組織一個循環(huán)經(jīng)線和緯線數(shù)有1212、6640、120 x120等種。呢類織物以長絲和短纖紗交織為主,也有采用加中捻度的桑蠶絲和粘膠絲交織而成。毛型呢和絲型呢毛型呢:人造絲和棉紗或其它混紡紗并合加捻的紗線,以平紋或斜紋組織制織,表面具有毛茸少光澤,織紋粗獷、手感豐滿的色織素呢織物,如素花呢、五一呢、寶光呢等,宜制作秋冬季外衣或棉襖面料。絲型呢:桑蠶絲、人造絲為主要原料,以縐組織、斜紋組織制織,具有光澤柔和、質地緊密的提花呢織物,如西湖呢、康樂呢、四維呢、博士呢等。此外,利用長絲制織的素色呢??椇蠼?jīng)精練、染色。 (13)錦類 brocades采用斜紋、緞紋等組織,

27、經(jīng)緯無捻或加弱捻,綢面精致絢麗的多彩色織提花絲織物。古代有“織彩為文” “其價如金”之說,故名為錦,是中國的傳統(tǒng)絲織品之一。錦起源于中國,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尚史、禹負就提到“楊州厥篚織貝”。據(jù)漢代學者鄭玄解釋:貝是一種錦的名稱,用預先染好的色絲,按貝的色彩花紋織成的。 詩經(jīng)、蒼伯中有“萋兮菲兮,成是貝錦”,說明商、周時期已存在錦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織錦技術有所發(fā)展,到了漢代,又有了新的提高。如在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紋錦中就有凸紋效果的絨圈錦,若隱若現(xiàn)隱花波紋的孔雀錦,以及紺地降紅幾何紋錦。唐宋時代織錦工藝技術發(fā)展更快,花色品種更有增加,到南宋時又出現(xiàn)了在緞紋底上織出花紋的織錦緞。元代織金技術鼎盛,用金銀線作緯線,織成富麗堂皇的織金錦。到了明代,織錦品種更加豐富多彩。錦類織物的特點是,外觀五彩繽紛、富麗堂皇、花紋精致古樸、質地較厚實豐滿,采用紋樣多為龍、鳳、仙鶴和梅、蘭、竹、菊以及文字“福、祿、壽、喜”、 “吉祥如意”等民族花紋圖案。錦采用精練、染色的桑蠶絲為主要原料,還常與彩色人造絲,念銀絲交織。錦的生產(chǎn)工藝十分繁復,要求高,為了使織物色彩豐富,常用一緯輪換調(diào)拋顏色(俗稱彩拋),或采用挖梭工藝,使織物在同一緯向幅寬內(nèi)具有不同的色彩圖案。 錦按組織結構分,有重經(jīng)組織經(jīng)絲起花的經(jīng)錦和重緯組織緯絲起花的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