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輪組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1頁
滑輪組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2頁
滑輪組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3頁
滑輪組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4頁
滑輪組練習(xí)題及答案(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滑輪習(xí)題 TOC o 1-5 h z .旗桿頂上裝有滑輪,升旗時可以省力。().滑輪是變形的杠桿,所以使用滑輪不一定省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也能省一半距離。().使用一個定滑輪、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最多只能省一半力。().又省力又省距離的滑輪是沒有的。().圖1中A是滑輪。利用這樣的裝置把物體舉高,用力的方向應(yīng)向 (選填 土”、下”)。如果A重2牛,要提起50牛的物體,至少要用 牛的拉力。若要使物體上升2米,應(yīng)將繩的自由端拉動 米。圖3圖1圖2.如圖2所示,重物G重40牛,若不計摩擦,勻速提起重物所用拉力為22牛,則動滑輪的重力是 牛,卒子1受到繩子的拉力為 牛,鉤子2受到重物

2、G的拉力為.如圖3所示,木塊在桌面上勻速滑動,拉力 F為2牛,木塊所受摩擦力為 .如圖7所示,使用動滑輪提起重物 G時,拉力F=G (不計滑輪重和摩擦)。若用 斜向上的力拉繩子,所需拉力F/ F (選填多、或2”)。.如圖8所示的滑輪組,不計滑輪重和摩擦,則.下圖中,甲物體重6N,乙物體重10N,彈簧測力計及摩擦均不計,則當甲、乙兩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N,物體乙所受的合力為NoG的相同重物,在 A端所用的拉力分別為7.如圖表示三種不同的滑輪組,用它們提起重為不計滑輪本身的重和摩擦O8.如圖所示,繩子與滑輪重不計,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如果kg。1、工人們?yōu)榱税徇\一個笨重的機器進入廠房,他

3、們設(shè)計了如圖 小圓表示并排放置的圓形鋼管的橫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M=5kg ,那么 M2應(yīng)等于1所示的四種方案(機器下方的)二機熊I機招機找2、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提升物體時,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的裝置是()3、用圖5所示的四種機械提起同一重物,不計機械自重和摩擦,最省力的是4、同一物體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勻速移動,如下圖所示,拉力分別為F甲、F乙、(F丙,不記滑輪與輕繩間的摩擦,比較它們的大小,則A、 F甲F乙、F丙B、 F甲F乙、F丙甲5、如圖所示,吊籃的重力為400N,動滑輪重力為 50N,定滑輪重力為 40N,人的重力為600N,人在吊籃里拉著繩子不動時需用力()A. 218N

4、C. 210ND . 236NB. 220NG : G為:()6、裝置處于平衡狀態(tài),在不計滑輪重及繩子摩擦的情況下,A、1 : 2 ;B、1 : 1 ;C、2 : 1 ;7、使用定滑輪提升重物,當分別在A方向、B方向和C方向拉重物時()A.A方向拉力最小;B.B方向拉力最??;C.C方向拉力最??;D.三個方向拉力都一樣.使用滑輪組可以()A.省力又省距離B .可以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40牛(不考慮繩與滑輪的摩擦)。要使向右勻速滑動,拉力 F甲與F乙的大小分別為()40 牛,20 牛C. 40 牛,40 牛20 牛,40牛D. 20 牛,20牛.利用一個定滑輪和一個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提起重60

5、0牛的物體,最小的拉力是(不計動滑輪重力及摩擦)A. 600 牛 B. 300 牛 C. 200 牛.如圖9所示,不計滑輪重與摩擦,物體 為103厘米3。先用手握住 A,待放手后)D. 100牛理) 也0圖5A質(zhì)量為2千克,物體B質(zhì)量為5千克,體積()A.物體B將沉到杯底C.物體B將離開水面上升B.物體B將停留在水面下任何地方D.物體B最后浮在水面上6.如圖所示,用三個滑輪分別拉同一個物體,沿同一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所用的拉力分別是F1、F2、F3,比較它們的大小應(yīng)是(A FiF2F3 B 、F1VF2VF3C 、F2FlF3D、F2VF1VF37如圖所示裝置中,若拉力F=4N則甲、乙兩彈簧

6、的讀數(shù)分別為A. 8NI, 8N B.12N, 8N C . 8NI,12N()D . 12N, 12Nd田 乙r8有一滑輪組由三根繩子與動滑輪連接,已知動滑輪重20N,提起物體重摩擦,則使重物勻速上升時所用的拉力()A . 90N B . 50N C . 270N D . 30N9如圖所示,G=20N,臺秤示數(shù)8N,不計滑輪重,物體 G重()A. 2N B . 18N C . 28N D . 20N70N,不計繩重和C.既可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D.費了力但可以省距離.如圖5所示甲、乙兩個裝置,已知 A在地面上滑動時所受的摩擦力為10如圖所示,裝置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計滑輪和繩的重力,如果物體的重

7、力為G和G,那么G與G的關(guān)系是()A. G=GB . G=2G C . G=1GD .無法判斷2答案:一 1.X 2 o V 3. X 4 X 5.,二 1.動上 26 4 2.4 22 40 3.4N 4.1/2 =5.1/5 1/4 6.6 0 7.G 1/2G 1/3G 8. 10三 1.D 2.C 3.A 4.C 5.B 6.D 7.B 8.D9.B 10.B 四。略 五 20N.如圖所示,某工人利用滑輪組提升礦井中重800N的物體 A,當他所用的拉力F=500N時,物體A在10s內(nèi)勻速提升2m。若不計摩擦和繩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5%B.動滑輪的重力為 20

8、0NC.拉力所做的額外功是1000JD.拉力的功率為200W.用如圖所示滑輪組將質(zhì)量為 48kg的物體以0.3m/s的速度勻速提起,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為 200N;若用該滑輪組將重 570N的物體勻速提升 2m時,不計繩重和滑輪軸摩擦、繩子的 伸長,(g=10N/kg),則 TOC o 1-5 h z A.前、后兩次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B.后一次繩端拉力做的功為1380JC.動滑輪受到的重力是 40ND.前一次繩端拉力的功率是144W.如圖所示物體 A重180N,動滑輪重20N,繩重和摩擦不計。人對動滑輪的拉力為F,在F的作用下,物體A以0.1m/s的速度勻速上升 2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拉

9、力F做的功為400 JB.動滑輪對物體做的功為720 JC.拉力F的功率為20W D.拉力F的大小為90N.小林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第一次用滑輪組提升重10N的物體時,機械效率是刀1,第二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輪組提升重20N的物體時,機械效率是刀2;第三次用完全相同的滑輪組提升重10N的物體,物體在上升過程中受到恒定的阻力是10N,此時機械效率是刀3。(不計繩和輪之間的摩擦)則A. Y 2 Y 1 Y 3 B. Y 1 Y 2= Y 3 C. Y 1= Y 2= Y 3 D.以上說法都不對.如圖所示,使用一個重力為 G1的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勻速提升一個重物;不計繩的重力和滑輪上各處的摩

10、擦,這套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5%,為了提高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改用重力為 G2的輕質(zhì)材料的新動滑輪后,再回來提升這個重物,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可提升到85%。則新動滑輪的重力是原來動滑輪的重力的倍。.如圖所示,用兩個滑輪分別勻速提升A、B兩個物體,拉細繩的力 F大小相等,在相同時間內(nèi),物體上升的距離也相等,繩重及摩擦不計,滑輪的質(zhì)量小于物體的質(zhì)量,甲的有用功為 W甲,機械效率為打甲,拉力的功率為 P甲;乙的有用功為 W乙,機械效率為Y乙,拉 力的功率為P乙。比較甲、乙兩個裝置可知A.P甲P乙 B.P甲P乙 C.W甲W乙甲”乙 D. W甲二亞乙刀甲刀乙.如圖所示,小民利用滑輪組先后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物

11、體A和物體B。當提升物體 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75%,小民對地面的壓力為 Fi;當提升物體 B時,小民對地面的壓力 為F2。已知小民的質(zhì)量為 65kg,物體A的質(zhì)量為90kg,物體B的質(zhì)量為50kg。假設(shè)在拉 繩子的過程中,小民對繩子的拉力與對地面的壓力始終豎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線上,不計繩重和摩擦。則Fi: F2=_o90.小軍利用滑輪組豎直向上勻速提升物體,如圖10所示,第一次提升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小軍對地面的壓力為Fi;第二次提升時,將物體完全浸沒在某種液體中勻速提升,小軍對地面的壓力為F2, Fi: F2=1:4,已知小軍的質(zhì)量為 70kg,提升的物體質(zhì)量為kg,假設(shè)在拉

12、繩子的過程中,小軍對繩子的拉力與地面的壓力始終豎直向下,且在同一直線 上,不計繩重和摩擦,g取10N/kg,則第二次浸沒在液體中勻速提升時,液體對物體的浮力 大小是 N。.如圖所示不計繩重與摩擦,且動滑輪重G動小于物重G,用它們分別將物重相同的甲、乙兩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別為 F甲、F乙,它們的機械效率分 別為刀甲、刀乙。則下列關(guān)系正確的是A. F甲F乙 B. F甲F乙 C. ”甲/乙 D.刀甲二刀乙.工人用如圖所示滑輪組將礦井中的物體 A和物體B先后勻速提升上來。動滑輪重 50N, 物體A和物體B所受重力之比為2: 1,提升物體 A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75% 。若用此 滑輪

13、組提升物體 B時,在10s內(nèi)物體B上升5m,則提升物體 B時,拉力的功率為 _ W。.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果拉力F=3N,物體A的速度v=0.2m/s,忽略滑輪重、繩重和軸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A受到合力不為零B物體A受到的拉力為9NC豎直墻受到的拉力為9N D拉力F每秒鐘做功為1.8J.如圖所示,重 40N的物體A在水平拉力 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勻 速直線運動,物體 A所受的滑動摩擦阻力是物重的0.2倍,物體 A在2s內(nèi)前進了 0.2m。若不計滑輪重、繩重及軸摩擦,拉力F的功率等于Wo.如圖所示,用力 F拉著滑輪,使重 200N的物體A以0.

14、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N。不計輪重、彈簧測力計重、繩重和軸摩擦,確的是A.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1W B.以滑輪為參照物,物體 A是運動的C.物體A前進1m,重力做功200 J D.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為 5N則下列敘述正.如圖所示滑輪組不計繩重和滑輪軸摩擦,用力F水平向右拉動繩端,使重物 A以0.1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拉力F的功率為10W,物體A重150N,則A.拉力F的大小為40N B.拉力F做的功為6JC.物體A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為100N D.繩端的移動速度為 0.3m/s.質(zhì)量是6kg的物體A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圖所示的裝置使物體A以2m/s

15、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始終保持水平,其示數(shù)為2N,不計繩重、彈 小號匚.令不簧測力計重、繩子的伸長和滑輪組內(nèi)部的摩擦,則A.作用在繩端的拉力 F為2NB.水平桌面對物體 A的摩擦力為6NC.在1s內(nèi)拉力F做功12 J D.在1s內(nèi)拉力F的功率為4W.如圖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體 A重1000N,物體B重600N ,此時物體 B恰 好能勻速下降;當用一水平向左的力 F拉動物體A在5s內(nèi)勻速向左移動1m,若不計動滑輪、繩重、以及滑輪軸間的摩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拉力F為300N ,拉力 F的功率為 60W B.拉力 F為600N,拉力 F的功率為 120WC.物體A與桌面間的滑動

16、摩擦力為600N D.繩子拉力對物體 B所做的功為600J.如圖所示裝置,物體 B所受重力為Gb,物體A在物體B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 右勻速運動。小明用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物體A,使物體B以速度v勻速上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0%;若將物體B換成物體C后,小明用另一個水平向左的力拉 物體A,使物體C以4v的速度勻速上升,此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60%。不計繩重及繩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則第二次水平向左拉物體A時,拉力的功率是.如圖所示,甲、乙兩個滑輪組勻速提起體積相同的重物A、Bo已知A和B的密度之比為1: 3,甲滑輪組中動滑輪總重為G甲,且G甲:Ga=1: 3;乙滑輪組中動滑輪總重為G乙且G

17、乙:Gb=1: 2。若使用甲、乙滑輪組在相同時間內(nèi)把物體A、B勻速提升高度為 hA、hB,且hA=2hB(若不計繩重和摩擦)則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之比和兩滑輪組的總功率之比分別為()A刀甲:刀乙=3 : 4 B打甲:刀乙=9: 8 C P甲:P乙=4: 3 D P甲:P乙=16: 27.用滑輪分別組成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滑輪組,把相同物體勻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如果每個滑輪的質(zhì)量與物體的質(zhì)量都相等,則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刀1:刀2及在繩端所用的拉力F1: F2分別是(不計軸處摩擦及滑輪架的重)A.2 : 3 9: 8 B.3: 2 9: 8 C.1 : 1 3: 2 D3: 2 1: 1.如圖

18、所示,分別用甲、乙兩個滑輪組提起重力G1=G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若所用拉力F1=F2,已知甲的機械效率 50%,則(不計繩重及摩擦)A.乙的機械效率 75%B.乙的機械效率 80%C.拉力F1做的功與拉力 F2做的功之比3: 2D.甲、乙兩個滑輪組中的動滑輪重力之比3: 1.利用如圖所示的甲、乙兩滑輪組,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用大小相同的力 把質(zhì)量相等的重物提升到相同的高度,則A.力F1做功的功率大B.甲滑輪組的額外功較大C.乙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高D甲、乙兩個滑輪組的總功相同.一個質(zhì)量為65kg的工人,用圖所示的裝置提升一堆水泥磚。若動滑輪重50N裝水泥磚的托板重200N,每塊水泥磚重 100N。不

19、計摩擦和繩重,當工人勻速提升水泥磚時,此裝 置的機械效率最高可達到 _%(g取10N/kg).一個質(zhì)量為 70 kg的工人,用圖 5所示的裝置(包括滑輪組及裝石板的托板)提升石板。已知托板重 200N,每塊石板重 100N,滑輪的摩擦和繩重均可忽略不計,當工人在 4s 內(nèi)勻速提升10塊石板升高2m時,此裝置的機械效率為80%。那么,該工人站在地面上用此裝置提升石板的過程中,下列有關(guān)說法錯誤的是(取g =10N/kg) A.該工人提升10塊石板升高2m做的額外功一定是 500JB.該工人在4s內(nèi)提升10塊石板升高2m的有用功率一定是 500WC.此裝置動滑輪的質(zhì)量是 5 kgD.此裝置的機械效率

20、最高可達到82.1% (結(jié)果保留1位小數(shù)).一個質(zhì)量為70kg的工人,用圖所示的裝置提升一堆相同的金屬塊。若動滑輪重50N,裝金屬塊的托板重 100N,每塊金屬塊重 100N。不計摩擦和繩重,當工人勻速提升金屬塊 時,此裝置的機械效率最高可達到 %。(g取10N/kg ,結(jié)果保留整數(shù)).如圖所示,每個滑輪均重 12N,用滑輪組拉著重 600N的物體A沿水平方向勻速 移動,在40s內(nèi)物體移動了 8m,拉力F所做的功為1280 J。若不計繩重及機械內(nèi)部 摩擦,則A.拉力F的大小為60N B.滑輪組對物體 A所做的功為1184JC.拉力F的功率為32W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72.5%.如圖所示,

21、滑輪組在拉力Fi的作用下,拉著重 300N的物體A以1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移動,物體 A勻速運動時受的阻力為70N,拉力F的功率為Pi=80W,在10s內(nèi)拉力F做的功為 Wi;若將滑輪組繩端的拉力換為F2,在拉力F2的作用下物體 A以2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F2的功率為P2 ,在10s內(nèi)拉力F2做的功為 W2 。忽略滑輪摩擦和繩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Fi=40N , Wi=800 J B. F2=35N , W2=140J C.P2=160W, W=1600 J D.W i=700 J, W2=700 J.如圖所示,體重為 510N的人,用滑輪組拉重 500N的物體A沿水平

22、方向以0.02m/s 的速度勻速運動。運動中物體 A受到地面的摩擦阻力為 200N。動滑輪重為20N (不計繩重和摩擦,地面上的定滑輪與物體A相連的繩子沿水平方向,地面上的定滑輪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沿豎直方向,人對繩子的拉力與對地面的壓力始終豎直向下且在同一 直線上,)。則下列計算結(jié)果中,錯誤的是A.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大小是100N BC.人對地面的壓力為 250N D.人對地面的壓力為400N.繩子自由端運動速度是0.01m/s.如圖所示,浸沒在水中的物體B密度為p b,受重力為10N ,動滑輪受重力為繩重及滑輪摩擦,物體B在水中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刀。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體在水平面上以2.5

23、m/s的速度勻速移動10s,拉力做功為2.5 J。若撤去水平拉力B剛好在水中勻速下降(不計水的阻力),則下列正確的是A.F=5N B.F=10N C.刀=90% D. p b=10X 103kg/m31N,不計F拉A物F,物體.用滑輪組將密度為 2.8 X103kg/m3,質(zhì)量為56kg金屬塊完全在水中勻速提升 0.5 m, 加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是 F,動滑輪中120N,如圖所示。不計繩重及摩擦, g取10N/kg ,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金屬塊受到的重力與浮力是平衡力B.拉力F的有用功是280JC.金屬塊受到的浮力是 200N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5%.圖中定滑輪重2N,動滑輪重1N。物

24、體A在拉力F=4N的作用下,1s內(nèi)沿豎直方向勻速 升高了 0.2m。不計繩重和軸摩擦,則以下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A.繩子自由端移動速度為 0.4m/s B.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 87.5%C.天花板對滑輪組的拉力為10N D.滑輪組對物體 A做功的功率為1.6W.如圖所示,在拉力 F的作用下,重 80N的 物塊A正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0N,該裝置的機械效率為A.2s內(nèi),拉力F移動的距離為 0.4mB.拉力F的大小為40NC.2s內(nèi),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對物塊A所做的功6 JD.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5W.如圖所示,滑輪組在拉力Fi的作用下,拉著重 300N的物體A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勻速移動?;喗M的機械效率為80%,物體 A勻速運動是受的阻力為56N ,拉力Fi的功率為Pi。若滑輪組在拉力 F2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