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杠桿(無答案)_第1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杠桿(無答案)_第2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杠桿(無答案)_第3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杠桿(無答案)_第4頁
2022年中考物理復習杠桿(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滬粵版 杠桿綜合復習題1、下列四種情形中所使用的杠桿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2、如圖是杠桿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能省距離的是( ) 用羊角錘起釘子 B.用撬棒撬石頭 C.用啟子起瓶蓋 D.用釣魚竿釣魚3、以下四圖節(jié)選自我國古代科技著作(天工開物,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 甲乙丙丁A圖甲“沒水采珠”中,水面下采珠人下潛的越深受到水的壓力越小B圖乙“竹笆沉底”中,船上裝載的竹笆越多,船受到的浮力保持不變C圖丙“河池山錫”中,水由高處流下,水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D圖丁“六槳客船”中,劃水的船槳屬于省力杠桿4、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至位置B,在這個過程中,力

2、F的大小將( )不變 B.變小 C.變大 D.先變大后變小如圖所示,O為杠桿的支點,在杠桿的右端B點掛一重物MN是以A為圓心的弧形導軌,繩的一端系在杠桿的A點,另一端E可以在弧形導軌上自由滑動當繩的E端從導軌的一端N點向另一端M點滑動的過程中,杠桿始終水平,繩AE對杠桿拉力的變化情況()A先變小,后變大 B先變大,后變小 C一直變小D一直變大 (6)6、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同用一根重力不計的均勻扁擔抬起一個900N的重物。已知扁擔長為1.8m,重物懸掛點與哥哥的肩之間的距離OA=0.8m,如圖所示。則()A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之比為9:5B以O為支點,可計算出兄弟二人承擔的壓力

3、之比為4:9C以弟弟的肩B為支點,可計算出哥哥承擔的壓力為600ND以哥哥的肩A為支點,可計算出弟弟承擔的壓力為400N7、如圖所示,體積之比為12的甲、乙兩個實心物塊,分別掛在杠桿兩端,此時杠桿恰好水平平衡,則甲、乙兩個物塊的密度之比為( )A.11 B.12 C.21 D.41 8、在地震中,救援隊員把滾落在公路上的石塊撬起,如圖所示,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M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撬棒的支點是_點;若救援隊員在撬棒D點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塊1,撬棒的支點是_點。這兩種方式中,沿_(填“DM”或“DN”)方向用力撬起石塊比較省力。9、如圖,在輕質(zhì)彎杠桿AOBC的C端施加一個最小的動力F,提起

4、懸掛在其A端重為200N的物體并保持靜止狀態(tài),已知O為杠桿的支點,AO=50cm,OB=30cm,BC=40cm,則所施加的最小動力F的大小應為_N;10、如圖所示,質(zhì)量分布均勻的圓柱體重G500 N,圓柱體高AD40 cm,底面直徑AB30 cm,若要使該圓柱體的A點離開地面,則需要在D點施加的最小力是_N。 (9) (10)11、如圖所示,OA為一輕質(zhì)杠桿,O為支點,OA0.6 m,AB0.2 m,物體重為50 N,人手施加的拉力與杠桿成30,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人手施加的拉力大小為_N。12、如圖所示,一根足夠長的輕質(zhì)杠桿水平支在支架上,OA20 cm,G1是邊長為5 cm的正方體,

5、G2重為20 N當OB10 cm時,繩子的拉力為_N,此時G1對地面的壓強為2104 Pa.現(xiàn)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5 cm/s的速度向右勻速直線運動,經(jīng)過_s后,可使G1對地面的壓力恰好為零13、如圖為吊裝工具示意圖,物體M為重5 000 N的配重,杠桿AB的支點為O,OAOB12,每個滑輪重100 N當重為700 N的工人用300 N的力豎直向下勻速拉動繩子時,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_N,物體M對地面的壓力為_N(杠桿與繩的自重、滑輪組摩擦均不計) (12) (13)14、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細線和質(zhì)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6、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 )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達到水平平衡狀態(tài)。(2)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A點處掛4個鉤碼,在B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 。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 ;理由:_(3)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7、4)實驗時只有8個相同的鉤碼,杠桿上每格等距,如上圖甲所示,當在A點掛4個鉤碼時,則怎樣掛鉤碼可以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請設計兩種方案). _ ; _ 。(5)杠桿不處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甲乙意見不同。甲認為能平衡。于是他讓每次杠桿傾斜時靜止,做這個實驗也得出了杠桿平衡條件。甲認為杠桿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這種說法對嗎? (選填對或錯),甲這種方案與乙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做實驗的方案相比較,你認為哪個實驗方案好,并說明理由: 實驗方案好;理由是 。15、小紅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若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所示,此時杠桿處于 (選填“平衡狀態(tài)”或“不平衡狀態(tài)”),可將杠桿兩端的平

8、衡螺母向_(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實驗過程中,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3)在杠桿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次序F1/Nl1/cmF2/Nl2/cm11102522101203215310小明根據(jù)以上數(shù)據(jù)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 _。(4)杠桿調(diào)節(jié)平衡后,小紅在杠桿上的A點處掛4個鉤碼,如圖乙所示,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應在B點掛 個鉤碼如果將B處的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那么手對彈簧測力計的拉力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六個鉤碼的重力。(5)當杠桿平衡后,將A點和B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

9、點O靠近移一格,杠桿_(填“左側下降”“右側下降”或“仍水平平衡”)(6)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簧測力計在原位置逐漸向左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 。(7)小明實驗時改變鉤碼的個數(shù)和位置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_15、小明在書上看到古希臘科學家有這樣一句流傳很久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這句話便說的是杠桿原理,引起小明的興趣,他設計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1)實驗沒有掛鉤碼時,若杠桿左端下傾,則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使杠桿在水

10、平位置平衡(2)實驗中,用如圖甲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水平平衡(杠桿上每格等距),但老師卻提醒小明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這主要是因為此種方式_A一個人無法獨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鉤碼 C力臂與杠桿不重合D力和力臂數(shù)目過多(3)甲圖中,不改變支點O右側所掛的兩個鉤碼及其位置,保持左側第2格的鉤碼不動,將左側另外兩個鉤碼改掛到它的下方,杠桿仍可以水平平衡,實驗中,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4)于是小明又做了幾組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次數(shù)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23162432636336他這樣得出的結論是否合理?為什么?答:_

11、(5)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用手使杠桿緩慢地轉(zhuǎn)過一個角度(如圖乙)后松手,杠桿_ (選填“能”或“不能”)保持靜止(6)實驗結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問題:“若支點不在杠桿的中點時,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組同學利用如圖丙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在杠桿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測出的拉力大小都與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原因是:_16、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杠桿的B端掛一質(zhì)量為10kg的物體,A端用一細繩將杠桿系于地上,細繩與杠桿間的夾角為30,OA=1m,OB=0.4m,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現(xiàn)在O點放一質(zhì)量為5kg的物體,用F=10N的水平拉力使物體以0.

12、1m/s的速度向左勻速滑動,問:(1)物體未滑動時,細繩承受的拉力為多大?(2)物體運動到距O點多遠的地方,細繩AC的拉力恰好為零?(3)在移動物體的過程中F做的功及功率是多少? 17、如圖所示,繩子MO吊起輕質(zhì)杠桿AB,AB可繞O自由轉(zhuǎn)動。物體C浸沒在水中使杠桿在水平位置靜止。已知C是體積為1dm3重70N的實心物體。D是棱長為20cm、重320N的正方體。已知OA:OB=2:1,(g=10N/kg)求:(1)物體C的密度;(2)B端對物體D的拉力大??;(3)D對地面的壓強。 18、如圖所示,是利用電子秤顯示水庫水位裝置的示意圖。該裝置主要由不計重力的滑輪C、D,長方體物塊A、B以及輕質(zhì)杠桿MN組成。物塊A通過細繩與滑輪C相連,物塊B通過細繩與杠桿相連。杠桿可以繞支點O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