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及簡單(下)課件_第1頁
判斷及簡單(下)課件_第2頁
判斷及簡單(下)課件_第3頁
判斷及簡單(下)課件_第4頁
判斷及簡單(下)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判斷及簡單判斷(下)主講:高維新 副教授主要內容第三節(jié) 關系判斷第四節(jié) 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第三節(jié) 關系判斷 一、什么是關系判斷? 關系判斷是斷定對象與對象之間的關系的判斷。 關系判斷由三部分組成:主項、關系項、量項。 主項是表示一定關系的承擔者的概念。有兩個主項的關系判斷,在前面的主項可以叫前主項,在后面的可以叫后主項;有三個以上主項的關系判斷,其主面可以按次序分別叫做第一主項、第二主項、第三主項。 關系項(也稱謂項)是表示主項之間所存在的關系的概念。 量項是表示主項的數(shù)量的概念,有單稱、特稱和全稱的區(qū)別。 按照關系判斷的形式結構,以兩項關系判斷作代表,關系判斷可用公式表示為: aRb 或:

2、R(a、b) 公式中的a、b表示主項,R表示關系項,量項省略。 關系判斷的性質是由關系的邏輯性質決定的。邏輯學不研究復雜的具體關系,只研究關系的一般性質。關系判斷的兩種重要性質是:對稱性和傳遞性。 二、對稱性關系 按關系的對稱性,關系可分為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 1、對稱關系 所謂對稱關系是指:在特定論域里,對于任意對象a和b,如果aRb真,則bRa真,這樣,R是對稱關系。 如“鄰居”、“相同”、“相等”、“相似”、“同時”、“同地”等等以及概念間的“同一關系”、“交叉關系”、“反對關系”、“矛盾關系”等都是對稱關系。 2、反對稱關系 所謂反對稱關系是指:在特定論域里,對于任意對象

3、a和b,如果aRb真,則bRa假,這樣,R是反對稱關系。 如“先于”、“后于”、“大于”、“小于”、“剝削”、“侵略”等等以及概念間的“真包含于關系”、“真包含關于”等都是反對稱關系。 3、非對稱關系 所謂非對稱關系是指:在特定論域里,對于任意對象a和b,如果aRb真,則bRa不一定真,這樣,R是非對稱關系。 如“認識”、“佩服”、“喜歡”、“尊敬”、“信任”、“幫助”等等都是非對稱關系。 三、傳遞性關系 按關系的傳遞性,關系可分為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 1、傳遞關系 所謂傳遞關系是指:在特定論域里,對于任意對象a、b、c,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則aRc一定真,這樣,R是傳遞關

4、系。如“小于”、“大于”、“等于”、“晚于”、“屬于”等等都是傳遞關系。 2、反傳遞關系 所謂反傳遞關系是指:在特定論域里,對于任意對象a、b、c,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則aRc一定假,這樣,R是反傳遞關系?!笆歉赣H”是反傳遞關系。其他如“是兒子”、“是孫子”、“大兩歲”、“小三歲”、“是母親”、“是舅舅”等等也是反傳遞關系。 3、非傳遞關系 所謂非傳遞關系是指:在特定論域里,對于任意對象a、b、c,如果aRb真并且bRc也真,則aRc不一定真,這樣,R是非傳遞關系?!笆抢蠋煛笔欠莻鬟f關系。其他如“認識”、“尊敬”、“近鄰”、“批評”、“戰(zhàn)勝”等等以及概念間的“交叉關系”、“全異關系”都是

5、非傳遞關系。 四、關于正確使用關系判斷的問題 關系判斷的正確使用除涉及邏輯形式問題,還涉及判斷內容及其語言表達問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使用關系概念,避免“主項和關系項不搭配”的邏輯錯誤 具體的關系是特定對象之間的關系,如果表達關系的概念不清,就容易造成關系判斷的主項與關系項不搭配,語言表達上的“動賓不合”。 例如: 整頓校風以來,課堂上的混亂現(xiàn)象比過去大大改進了。 我們要努力加強教學質量。 他堅決拒絕不接受批評。 2、正確使用關系判斷主項,避免“缺少主項”、“多出主項”或“主項歧義”的邏輯錯誤。例如: 這個廠產(chǎn)值增長100多萬元。 文章抒發(fā)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驕傲。 團委表揚了高一四個

6、班干部。第四節(jié) 模態(tài)判斷 一、什么是模態(tài)判斷? 所謂模態(tài)判斷是指一切包含有“可能”、“必然”等模態(tài)概念的判斷。它斷定事物情況的可能性或必然性。 二、模態(tài)判斷的種類 根據(jù)斷定的是事物情況的可能性還是必然性,模態(tài)判斷分為可能判斷和必然判斷。 (一)必然判斷 必然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的必然性的判斷。它又可分為必然肯定判斷和必然否定判斷。 1、必然肯定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必然存在的判斷。 必然肯定判斷的邏輯形式是: S必然是P(簡化為“必然P”) 現(xiàn)代邏輯表示為:P 2、必然否定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必然不存在的判斷。 必然否定判斷的邏輯形式是: S必然不是P(簡化為“必然非P”) 現(xiàn)代邏輯表示為: - P

7、或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表達“必然”的語詞還有“一定”、“必定”、“難免”、“總是”、“只能”、“終究”等等。 (二)可能判斷 可能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的可能性的判斷。它又可分為可能肯定判斷和可能否定判斷。 1、可能肯定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可能存在的判斷。 可能肯定判斷的邏輯形式是: S可能是P(簡化為“可能P”) 現(xiàn)代邏輯用符號表示為:P 2、 可能否定判斷是斷定事物情況可能不存在的判斷。 可能否定判斷的邏輯形式是: S可能不是P(簡化為“可能非P”) 現(xiàn)代邏輯表示為: - P 或 表達“可能”的語詞還有“大概”、“大約”、“也許”、“或許”等。 三、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的種類 根據(jù)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對人們行為約束

8、的強度不同,可以將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分為應為型、禁為型、可為型和不可為型四種。 1、應為型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 其邏輯形式為:“應當P”,它的含義是:人們應當或者必須怎么做。 2、禁為型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 其邏輯形式為:“禁止P”,它的含義是:不允許或者不得怎么做。 3、可為型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 其邏輯形式為:“可以P”,它的含義是:可以或者允許怎么做。 4、可不為型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 其邏輯形式為:“可以不P”,它的含義是:人們可以不這么做。 可為型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可以P”,也包含“可以不P”的意思。 四、模態(tài)判斷之間的真假關系 與同素材的直言判斷的真假關系相類似,同素材的“應當P”、“禁止P” “可以P”、“可以不P”之間

9、,也具有一種對當關系,也可以用一個邏輯方陣來表示。首頁上頁下頁 應當P禁止P可以P可以不P反對關系下反對關系差等關系差等關系矛盾關系系關盾矛結束 1、反對關系 “應當P”與“禁止P”是反對關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即:如果其中一個判斷是真的,則另一個判斷必然是假的;如果其中一個判斷是假的,另一個判斷不必然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2、下反對關系 “可以P”與“可以不P”是下反對關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即:如果其中一個判斷是假的,則另一個判斷必真;如果其中一個判斷是真的,則另一個判斷不必然是假的,也可能是真的。 3、矛盾關系 “應當P”與“可以不P”、“禁止P與“可以P”是矛盾關系:不能同真,不

10、能同假。即:如果其中一個判斷真,另一個判斷必假;如果其中一個判斷假,另一個必真。 4、差等關系 “應當P”與“可以P”、“禁止P”與“可以不P”是差等關系(也稱從屬關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具體地說,即:必然判斷真,可能判斷必真,必然判斷假,可能判斷可真可假;可能判斷真,必然判斷可真可假,可能判斷假,必然判斷必假。 四、正確使用模態(tài)判斷 1、根據(jù)客觀事物的情況,準確作出模態(tài)判斷 如果我們確切把握了事物情況的必然性,就應當用必然判斷來反映。相反,如果事物情況本身只具有某種可能性,我們就只能用可能判斷來反映,而不能用必然判斷來反映。 2、根據(jù)模態(tài)判斷的對當關系,正確進行判斷之間的否定 根據(jù)模態(tài)判

11、斷中的矛盾關系,“應當P”與“可以不P”、“禁止P”與“可以P”之間不能同真、不能同假,否定一個必然判斷要用一個同素材而不同質的可能判斷,否定一個可能判斷要用一個同素材而不同質的必然判斷。 3、注意區(qū)分簡單模態(tài)判斷和復合模態(tài)判斷,單稱模態(tài)判斷、特稱模態(tài)判斷和全稱模態(tài)判斷 我們講的上述模態(tài)判斷的對當關系都是指的單稱簡單模態(tài)判斷,不涉及復合模態(tài)判斷,也不涉及全稱和特稱的模態(tài)判斷。復合模態(tài)判斷、全稱或特稱的模態(tài)判斷的邏輯形式和邏輯性質與單稱模態(tài)判斷不同,不能混淆。典型案例 一、案情 某大型超市在出口處貼有告示:“本超市保留對消費者進行盤查的權利?!币惶?,一位女消費者在該超市出口處遭到了保安人員對其所

12、購商品的盤查,在查無所獲的情況下,又將女消費者帶至保安辦公室由女保安強行搜身。原來,超市懷疑該消費者在消費時行竊,但查無證據(jù)。女消費者一氣之下,狀告該超市侵權。被告則認為,他們所采取的行為是為了保護自身利益的盤查行為,且有告示在先,因此,不構成侵權。 請從規(guī)范判斷的角度來分析被告有無對消費者進行盤查的權利?有無對消費者搜身的權利? 二、邏輯分析 被告沒有對消費者進行盤查和搜身的權利。被告是否享有這些權利,得依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至和不得違反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guī)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基內容無效?!钡?5條規(guī)定:“經(jīng)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由上兩條法律規(guī)定,我們可知:法律規(guī)定了經(jīng)營者不得以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了經(jīng)營者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及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這些規(guī)定屬規(guī)范模態(tài)判斷中的“應當不P”類型。如果違反了“應當不P”類型的法律規(guī)范判斷,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