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微生物學:3 遺傳與變異 細菌耐藥_第1頁
醫(yī)學微生物學:3 遺傳與變異 細菌耐藥_第2頁
醫(yī)學微生物學:3 遺傳與變異 細菌耐藥_第3頁
醫(yī)學微生物學:3 遺傳與變異 細菌耐藥_第4頁
醫(yī)學微生物學:3 遺傳與變異 細菌耐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8/111/68第二章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教學要求:掌握:1.細菌變異的機制; 2.溫和噬菌體的特性、與宿主的關系熟悉:細菌的變異現象、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噬菌體的生物學特性、毒性噬菌體的復制周期2022/8/112/68 第一節(jié) 細菌的變異現象 (一)形態(tài)結構變異: 多形態(tài)性變異 細菌L型變異 特殊結構變異(H-O變異等)(二)毒力變異:增強(白喉棒狀桿菌) 減弱(卡介苗)(三)耐藥性變異:對某種抗菌藥物耐藥 多重耐藥性變異 藥物依賴性變異(SD株)(四)菌落變異:S-R變異2022/8/113/68形態(tài)結構變異 3-6%食鹽鼠疫桿菌多形態(tài)性(衰殘型)。 瓊脂培基2022/8/114

2、/68 青霉素、溶菌酶正常形態(tài)細菌- L型變異 抗體或補體 (部分或完全失去胞壁)正?;魜y弧菌霍亂弧菌L型2022/8/115/68毒力變異 棒狀噬菌體白喉棒狀桿菌 獲得白喉毒素 膽汁、甘油、馬鈴薯培養(yǎng)基牛型結核桿菌 卡介苗 13年(230代)2022/8/116/68第二節(jié) 細菌的遺傳物質 遺傳物質DNA(基因):染色體質粒染色體外遺傳物質噬菌體轉座子2022/8/117/68一、染色體(chromosome):1. 多為一條染色體 2. 環(huán)狀雙螺旋結構,按一定構型反復回旋而成松散結構3. 除rRNA基因外,絕大多數基因為單拷貝,很少有重復序列4. 具有連續(xù)的基因結構,無內含子,轉錄后形成的

3、RNA分子不需加工剪切,邊轉錄邊翻譯成多肽2022/8/118/685. 雙向復制2022/8/119/68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一)質粒(plasmid): 1.概念:是細菌染色體外的環(huán)狀閉合的DNA小體,可自我復制,也可自行丟失或經人工處理消除,控制細菌某些特定的遺傳性狀。2022/8/1110/682.分類: 1).按傳遞方式分類: 接合性質粒:帶有與接合傳遞有關的基因(tra基因等),分子量較大,40-100kb, 如F質粒,R質粒 非接合性質粒:分子量較小,多在15kb以下,通過共存的接合質粒誘動或轉導傳遞2022/8/1111/682). 按拷貝數分類:緊密型質粒(stringe

4、nt P) :大質粒,拷貝數1-2個,一般為40-100kb,與染色體復制同步。 松馳型質粒(relaxed P) :小質粒,拷貝數多(20-60個),一般為15kb以下,可隨時復制,與染色體復制無關。3). 按相容性分類:不相容性:結構相似、密切相關的質粒不能穩(wěn)定地共存于同一個宿主內的現象 2022/8/1112/684). 按生物學性狀分類:(1)致育質粒(F質粒, fertility plasmid) 編碼性菌毛,介導細菌間的接合傳遞(2)耐藥性質粒(resistance plasmid) R質粒:通過細菌間的接合進行傳遞, G-菌多見 r質粒:通過噬菌體在細菌間轉導進行傳遞,G+菌多見

5、(3)毒力質粒(Vi質粒, virulence plasmid) 編碼與細菌致病性有關的毒力因子2022/8/1113/68(二) 噬菌體 (bacteriophage,phage)是感染細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1.形態(tài)結構: 微小, 以nm計量, 需電鏡觀察 形態(tài):蝌蚪形(大多),微球形,絲形。 結構:頭、尾 化學組成: 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 抗原性:特異性抗體僅阻止噬菌體的吸附穿入。 抵抗力:比細菌繁殖體稍強2022/8/1114/682022/8/1115/68大腸埃希菌T2噬菌體2022/8/1116/682.噬菌體與細菌的相互關系: 1) 毒性噬菌體;2) 溫和噬菌體

6、毒性噬菌體(virulent phage) 概念:能在宿主菌細胞內復制增殖,最終裂解細菌并釋放子代噬菌體。復制周期(溶菌周期):從噬菌體吸附穿入細菌體內,到細菌溶解釋放出子代噬菌體的過程分四個階段: (1)吸附; (2)穿入; (3)生物合成;(4)成熟釋放2022/8/1117/68毒性噬菌體2022/8/1118/682022/8/1119/68normal bacteriophage bacteriophage after contraction of sheath 2022/8/1120/682022/8/1121/68 溫和噬菌體(temperate phage)概念:在宿主菌細胞內

7、發(fā)生基因組整合,并隨細菌分裂繁殖而復制傳代, 稱溫和噬菌體。前噬菌體:整合在細菌基因組中的噬菌體基因組。溶原性細菌:帶有前噬菌體基因組的細菌。 在一定條件下,亦可進入溶菌周期。 溫和噬菌體有兩種周期: 1.溶源性周期 2.溶菌性周期溶原和溶菌可交替出現。2022/8/1122/68prophage: 整合在細菌基因組中的噬菌體基因組溶原性細菌2022/8/1123/68Induction2022/8/1124/682022/8/1125/682022/8/1126/683. 功能:1. 使溶原性細菌的表型發(fā)生改變:溶原性轉換 棒狀噬菌體白喉棒狀桿菌 獲得白喉毒素 2. 傳遞宿主菌的基因:轉導2

8、022/8/1127/68(三)轉座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1. 概念:是一類可以在細菌的基因組(染色體、質粒、噬菌體)DNA分子中移動的獨特DNA片段.2. 類型:(1)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 IS):長度不超過2Kb,末端都有一段反向重復序列(IR),只有插入功能,不帶其他遺傳信息。(2)轉座子(transposon Tn):結構較復雜,長度超過2Kb。Tn兩端的IR具有插入功能,中心序列帶有遺傳信息,如耐藥性基因、毒力基因及其他結構基因等。IS ISResistance Gene(s) IS ISVirulence Gene(s)Tran

9、sposaseABCDEFGGFEDCBA2022/8/1128/68分二類: 復合轉座子(composite Tn) 復合轉座子(complex Tn)(3) Mu噬菌體:具有轉位作用的溫和噬菌體3. 轉座機制: 保留型轉座 復制型轉座 接合型轉座(P44,圖2-6)2022/8/1129/68轉座子的特征轉座子攜帶耐藥或毒素基因Tn1 Tn2 Tn3AP(氨芐青霉素)Tn4AP、SM(鏈霉素)、Su(磺胺)Tn5Km(卡那霉素)Tn6KmTn7TMP(甲氧芐氨嘧啶)、SMTn9Cm(氯霉素)Tn10Tc(四環(huán)素)Tn551Em(紅霉素)Tn971EmTn1681大腸埃希菌(腸毒素基因)20

10、22/8/1130/68第三節(jié) 細菌變異的機制基因轉移與重組突變2022/8/1131/68一、 突變突變(mutation):細菌遺傳物質的結構發(fā)生突然而穩(wěn)定的改變,導致遺傳性變異。野生型(wild type)某種細菌在自然環(huán)境下大多數所具有的表型菌株,稱為野生型菌株。突變型(mutant)相對的某一性狀的野生型基因發(fā)生突變,由于DNA分子結構上的突變才表現出性狀發(fā)生改變。2022/8/1132/68突變的類型 點突變:小突變或基因突變,一個堿基對的置換、 插入或缺失引起,常指堿基置換。 多點突變: 大突變或染色體突變, 兩個堿基對以上的變化, 涉及廣泛的染色體重排, 發(fā)生易位、重復或缺失等

11、。2022/8/1133/68 堿基置換:. 轉換(transition): 不同嘌呤之間或不同嘧啶之間的替代; .顛換(transversion):嘌呤與嘧啶之間的相互交換。 移碼:當DNA序列中由于堿基的插入或缺失 而導致 DNA序列移位。2022/8/1134/68二、基因轉移與重組: 遺傳物質由供體菌轉入到受體菌并發(fā)生整合, 使受體菌獲得新的性狀特征。2022/8/1135/68基因轉移和重組的方式1. 轉化(treansformation):受體菌直接攝取供體菌游離的DNA獲得新的遺傳性狀的過程稱為轉化。2022/8/1136/68感受態(tài)2022/8/1137/682. 接合(con

12、jugation):細菌通過性菌毛 溝通,將遺傳物質(質粒)從供體菌轉移給受體菌。其類型有:(1) F質粒的接合:質粒傳遞;質粒整合高頻重組菌株(Hfr)2022/8/1138/68接合F+F-F+F+2022/8/1139/682022/8/1140/68HfrF+r2022/8/1141/68(2) R質粒的接合:R質粒的組成:耐藥傳遞因子(RTF):功能與F質粒相似,可編碼性菌毛,并通過接合轉移。耐藥決定子(r決定子):編碼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2) 誘動傳遞:2022/8/1142/683.轉導(transduction):以溫和噬菌體為載體,將供體菌的DNA片段轉移到受體菌內,使受體

13、菌獲得新的遺傳性狀。兩種類型:(1)普遍性轉導:轉導供體菌染色體上的任何部分(裂解期復制、裝配誤差)。(2)局限性轉導:轉導供體菌染色體上的特定基因(DNA分離偏差)。2022/8/1143/682022/8/1144/682022/8/1145/682022/8/1146/684. 溶原性轉換(lysogenic conversion):指噬菌體基因整合于細菌染色體上,使細菌處于溶原狀態(tài)并獲得新性狀。 -棒狀噬菌體白喉毒素基因;鏈球菌-紅疹毒素;5.原生質體融合(protoplast fusion):兩種細菌失去細菌壁成為原生質體后相互融合,可獲得多種不同表型的重組融合體 。2022/8/1

14、147/68 第四節(jié) 細菌遺傳變異在醫(yī)學上的應用 一在疾病診斷和防治中的應用:(一)病原學診斷 1. 細菌感染:16S rRNA 基因V1V2V3V4V5V6V7V8V9V101550bpP11P23S1 23S rRNA16S rRNAInter spacer region(3-7 tRNA)XB516S-23S rRNA 區(qū)間基因2022/8/1148/68 2.真菌感染:18S rRNA28S rRNA5.8S rRNAITS1 regionITS2 regionITS1ITS3ITS418S-5.8S-28S rRNA 區(qū)間基因 3.檢測方法:(1) PCRCE-RFLP(2) PCR

15、DNA sequence2022/8/1149/682022/8/1150/682022/8/1151/682022/8/1152/68(二) 特異性防治 (1) 毒力島的檢測 (2) 耐藥菌的檢測 (3) 篩選變異菌株,制備理想的菌苗。 二.在測定致癌物質中的應用 三.在流行病學中的應用 四. 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應用 五. 在基因工程中的應用2022/8/1153/68第三章 細菌的耐藥性教學要求:掌握:細菌耐藥性的概念及耐藥機制2022/8/1154/68抗菌藥物(antibacterial agents):具有 殺菌和抑菌活性、供全身應用的各種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耐藥性(antibio

16、tic resistance) :細菌對某些抗生素由敏感到耐受的改變。2022/8/1155/68藥物敏感試驗(藥敏) 指測定抗菌藥物在體外對某種細菌有無抑制作用的方法。 1藥敏測定方法(1)稀釋法(試管稀釋法、微量稀釋法、瓊脂稀釋法) (2)擴散法(紙片法)2022/8/1156/682藥敏結果的判斷(1) 稀釋法藥敏結果的判斷 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以抑制細菌生長為標準。 最低殺菌濃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以殺滅細菌為標準,應使活菌總數減少99.9%以上。2022

17、/8/1157/68(2) 擴散法(紙片法)藥敏結果的判斷 敏感:指被檢菌株引起的感染,可用該藥 常用劑量治療。中介:被檢菌株抑菌環(huán)的直徑介于敏感與 耐藥之間,用藥要慎重。耐藥:該藥的常用劑量不能抑制被檢菌株, 臨床治療無效。2022/8/1158/682022/8/1159/68第一節(jié) 抗菌藥物的種類及其作用機制一、抗菌藥物的種類(一) b-內酰胺類(b-lactams) :均含 b-內酰胺環(huán),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 (二) 大環(huán)內酯類(macrolides):紅霉素類等(三) 氨基糖苷:有鏈霉素、慶大霉素等。(四) 四環(huán)素類:(五) 氯霉素類:(六) 化學合成的抗菌藥物:磺胺類、喹諾酮

18、類2022/8/1160/68二、抗菌藥物的作用機制 干擾細菌胞壁的合成: b-內酰胺類藥 影響細胞膜的功能:多年菌素類 影響蛋白質的合成:氨基糖甙類、大環(huán)內酯類 影響核酸的代謝:利福平、喹諾龍類。P52 圖3-12022/8/1161/68第二節(jié) 細菌的耐藥機制 一. 細菌耐藥性的來源遺傳性與非遺傳性 1. 固有耐藥性 細菌對某種抗菌藥物的天然耐藥性。始終如一,由細菌的種屬所決定的。2. 獲得耐藥性 對藥物敏感的細菌中出現了耐藥性。2022/8/1162/68(1).染色體突變:細菌的自發(fā)突變,藥物選擇性壓力有利于耐藥突變株的存活。聯合用藥和輪換用藥可防止耐藥菌株的存活。(2). 可傳遞的耐藥性: 質粒介導的耐藥性:耐藥質粒通過接合、轉導和轉化等方式傳遞。 轉座因子介導的耐藥性:Tn轉移位置插入某一基因時,使細菌產生耐藥。 整合子介導的耐藥性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