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及答案_第1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及答案_第2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及答案_第3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及答案_第4頁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題舜 / 發(fā)于 / 畎畝之中,傅說 / 舉于 / 版筑之間,膠鬲 / 舉于 / 魚鹽之中,管夷吾 / 舉于士, 孫叔敖 / 舉于海,百里奚 /舉于市,故/天將 /降大任 /于 /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 亂 / 其所為,所以/ 動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人恒過 / 然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慮 / 而后作,征于色/ 發(fā)于聲 / 而后喻。入 / 則無 / 法家拂士,出 / 則無/ 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 知 / 生于憂患/ 而 / 死于安樂也。1、實詞積累舜發(fā) 于畎畝之中傅說舉 于版筑之間故天將降大任 于是人也人恒過 而后作

2、 而后喻 2、詞類活用人恒過 入 則無法家拂然后知生 于憂患, 而死 于安必先苦 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 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 其所為所以動 以忍 性3、??继撛~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困于心,衡于慮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必先苦其心志出則無敵國外患者人恒過,然后能改4、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入則無法家拂士翻譯句子1)人恒過,然后能改。2)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3)然后知生于憮患而死于安樂也。( 4)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7)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文章的中心論點是:這一

3、章講的是和的問題。孟子認為人才是在中造就的,所以說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1、第一段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他們經(jīng)歷上的共同點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說明什么道理?答:2 、第 1 段用了什么修辭?作用是什么?答:3、作者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大任”指什么?“是人”指的是什么人?答:4、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他們必須經(jīng)歷哪些磨礪?(原文)答:5、一個人經(jīng)歷磨難砥礪的好處是什么?(原文)答:6、第2 段是從和兩個方面論述了中心論點,運用了( 論證方法)。7、孟子認為人怎樣才能成才?答:8、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這一論點是如何提出的?答:中心論點:如何提出:9、文中論述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

4、患,而死于安樂,而開篇卻不惜筆墨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10、請寫出三則和本文闡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答:11、由本文的題目而聯(lián)想到的一個成語是什么?答:12、 許多震懾古今中外的歷史名人都是在經(jīng)過艱苦的磨練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請例舉幾個這樣的事例。答:13、給下面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用“/ ”表示)。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1、實詞積累 發(fā):起,被任用 舉:被舉用,指被選拔 任:擔子,責任 過:犯錯,犯過失 作:奮起,有所作為喻:明白,了解2、詞類活用過:犯錯,犯過失(名詞用作動詞)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形容詞使動用法 生:使 餓:使, 生存發(fā)展, 饑餓

5、 動:使 , 驚動3、??继撛~介詞,從其:代詞,他的死:使 , 衰亡 苦 :使 , 痛苦勞:使, 勞累空乏:使, 資財缺乏 亂:使 , 擾亂忍:使 , 堅韌(動詞使動用法)介詞,在則:連詞,如果介詞,給介詞,在恒:常常然:代詞,這樣4、通假字曾:同“增”,增加 衡:通“橫”,梗塞,不順 拂:通“弼”,輔佐。5、(1 )一個人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2)使他心意苦惱,使他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受盡貧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顛倒錯亂。(3)這樣就知道常處憂愁禍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處安逸快樂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用來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原來沒有的才能。(

6、5)在內(nèi)心里困惑,思慮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為(6)(如果)一個國家,在國內(nèi)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國外沒有實力相當、足以抗衡的國家和來自國外的禍患,這樣的國家就常常會走向滅亡。(7)憤怒表現(xiàn)在臉色上,怨恨吐發(fā)在言語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曉。6、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造就人才治理國家人才是在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所以說 “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亂其所為”有了這樣的磨練,才能“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 答:共同點:都是出身卑微都是經(jīng)過艱苦的磨練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道理:說明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2、答:排比。增強行文氣勢,意在引出下文議論。3、答:“大任”指治理

7、天下的使命。“是人”既指前面敘述的六個人,還包括其他能擔任“大任”的人。4、答: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心理、身體、生活)5、答: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6、個人(正面論證“生于憂患”)和國家(反面論證“死于安樂”),運用了對比論證(論證方法)。7、答:首先,人才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其次,還要重視人的主觀因素。8、答: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擺事實,舉出古代六位人物成就事業(yè)的例子,從中歸納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再分析說理,說明個人成才的主觀因素,重點論證生于憂患,由個人談到治國說明國家要發(fā)展,也要有憂患意識。最后歸納出中心論點生于憂患,死于安

8、樂。9、答: 這六位歷史人物都是在經(jīng)歷了艱難之后在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開篇列舉這些人物及事例,是為了具體地論證了本文的中心論點。10、答: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窮且易堅,不墜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11、答:居安思危12、答: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貝多芬雙耳失聰仍然堅持音樂創(chuàng)作。仲尼厄而作春秋。12、入/ 則無法家拂士,出/ 則無敵國外患者,國/ 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復習題及答案一、文學常識本文節(jié)選自孟子告子下二、實詞積累( 1)發(fā):起,指被任用( 2)畎畝:田間,田地(3)舉:任用,選拔,這里是被選拔( 4)筑:搗土用的杵(5)士:獄官(6)

9、市:市井之間,市場(7)任:責任,擔子( 8)苦:使. 受苦( 9)空乏:資財缺乏。這里是動詞,使他受到貧困之苦(10)拂亂:拂,違背;亂,使混亂;拂亂 , 使做事不順( 11) 所以 : 用這些來 (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12) 動: 使心動 ( 13) 忍 : 使堅韌 ( 14)曾:同“增”,增加(15)恒:常常( 16)過:犯過失(17)衡:通“橫”,梗塞,不順( 18作:奮起,這里指有所作為(19)征:征驗,表現(xiàn)( 20)色:臉色(21)喻:了解(22)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23)法家:堅守法度的大臣( 24)拂士:輔佐君主的賢士。拂,通“弼”,輔佐。( 25)出:指國外(26)生于憂患

10、,死于安樂: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三、給下列字注音:畎(quan)說( yu)鬲(g)拂(b)四、寫出文中四個通假字并解釋:1)曾增,增加2)衡橫,梗塞,不順3)拂弼,輔佐4)忍韌,使堅韌五、相關(guān)成語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內(nèi)憂外患七、用原文答題1、體現(xiàn)本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也2、作者承上文例證承上啟下得出的結(jié)論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3、孟子認為人才是在艱苦環(huán)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須經(jīng)過: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4、經(jīng)歷磨難砥礪的好處是: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孟子也重視人的主觀因素的作用,提出: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11、6、作者由個人作為上升到國家治亂,提出了什么論斷?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7、體現(xiàn)“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過?”只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人恒過,然后能改。8、專立一段,歸納全文中心論點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9、一個要成就大業(yè),必須經(jīng)受一番艱難困苦磨煉的句子: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10 面對客觀環(huán)境的激發(fā),人的主觀世界又是怎樣做出反應(yīng)的: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11、在總結(jié)了大量亡國史實的基礎(chǔ)上,作者針對國君提出了怎樣的論斷: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八、問答

12、題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含義是?憂患使人生存發(fā)展,安逸享樂使人委靡死亡。3、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針對什么問題提出論述的?造就人才,治理國家。4、孟子認為人怎樣才能成才?首先,人才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樣才能起到“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還要重視人的主觀因素?!袄в谛?,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主客觀條件相互結(jié)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yè)。5、第一段列舉了六個歷史人物,他們經(jīng)歷上的共點是什么?作者借此想要說明什么道理?這些人雖都出身貧賤,但他們

13、都在經(jīng)歷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后,終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業(yè)。說明憂患可以激發(fā)人奮發(fā)有為,成功人士必經(jīng)一番磨難。6、六個例子基本是按照什么順序排列的?年代順序。(按嚴格的時間順序,百里溪應(yīng)該排在孫叔敖的前面。)7、“發(fā)”和“舉”意思相近,為何六個例子不用同一字?“發(fā)”是“起”,指被任用”;“舉”是“被舉用,被選拔”之意。但舜為帝王,其余人為臣子,故而有細微差別。8、第一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例證 / 事例證明/ 擺事實9、“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是指哪些人?上述六個人及與此相似的其他人。10、上天要把重擔加給某個人,必須要從哪幾個角度來磨練他?磨練的好處是什么?心理、身體、生活境遇。(生活、思想、行

14、為)使他性格堅韌,增長他的才干。11、“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段的論證方法是:道理論證:講道理論述人要有所作為,成就大業(yè),就必須先在生活、思想、行為等方面都接受一番艱難甚至痛苦的磨練。12、“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句在文中的作用是:為下段做鋪墊。13、“人恒過國恒亡?!倍蝺?nèi)部層次是:第一層:“人恒過而后喻”從個人角度正面論證生于憂患。第二層:從國家角度反面論證死于安樂的道理(無內(nèi)憂外患,國家滅亡)。從個人作為推論到國家治理,一正一反,相得益彰。14、第三段內(nèi)容和第二段的論述有什么聯(lián)系?第三段進一步論述磨難如何使人“動心忍性”。15、有人做事怕失敗,因怕犯錯誤而畏縮不前。請用本

15、文觀點評價一下這種做法。失敗是成功的基石,只有經(jīng)歷失敗才能不斷積累經(jīng)驗。16、結(jié)合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說說經(jīng)歷磨難困苦對一個人有什么益處?增長經(jīng)驗,磨礪性情,使人充滿生活的激情。17、有人試驗,將青蛙直接置入溫度較高的水中,蛙能跳出水中逃生;若將它置于溫水中,然后慢慢加熱,蛙最終會被與前次試驗相同溫度的水燙死。這個現(xiàn)象說明了文中的什么道理?死于安樂。18、 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 我們能否養(yǎng)尊處優(yōu), 耽于安樂?我們還應(yīng)有哪些憂患常識?不能。結(jié)合“現(xiàn)代生活競爭日益激烈,個人價值能否實現(xiàn),民族大業(yè)的完成,人類美好的理想等”談自己的看法。19、第一段列舉六個人物,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么?都出身卑微,都是經(jīng)過艱苦的磨練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yè)。20、文中“舉”“發(fā)”有何異同?同:即表現(xiàn)人物由低微向顯貴的轉(zhuǎn)換過程,又暗示了人物身份。異:舜,為君,是圣人,他的成功,主要是靠自身才干和努力,故用發(fā);傅說等人,他們的成功除自身努力外,主要是明主知遇,故用舉。21、“是人”指的是什么人?第一段中所舉的一類人。22、第1段用了什么修辭?作用是什么?排比。增強氣勢,意在引出下文議論23、第1段與第2 段在內(nèi)容上有什么聯(lián)系?由第(1)段的六個特殊事例,歸納出第二段的普通性結(jié)論。并論證其事業(yè)上成功的原因:艱險的環(huán)境,給人以困苦,饑餓、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