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級上冊第課短文兩篇免費教案_第1頁
2022年人教版八級上冊第課短文兩篇免費教案_第2頁
2022年人教版八級上冊第課短文兩篇免費教案_第3頁
2022年人教版八級上冊第課短文兩篇免費教案_第4頁
2022年人教版八級上冊第課短文兩篇免費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7 短文兩篇(答謝中書書 教案目標 學問目標記承天寺夜游)1積存一些文言實詞、虛詞;弄懂句子的含義;2明白兩篇短文的作者及寫作背景;3明白兩篇短文的思想內容;4背誦并默寫兩篇短文;才能目標 1重視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同學的自學才能;2懂得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寫景類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嘗文章畫面的精致、語言的精練及布局的匠心,提高初步觀賞文學作品的才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學習答謝中書書,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純潔美好,培育喜愛祖國河山的感情;2學習記承天寺夜游,感受作者喜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情懷,學習他面 對逆境達觀處世的淡定心態(tài);教案重點 1反復誦

2、讀,感受作品美麗的意境,體會作品中顯露的思想感情;2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教案難點 1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學習文中寫景狀物的方法;教案方法 1誦讀教案法;陶弘景答謝中書書描畫了美麗的山川景色,語言精致,描寫生 動;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描畫了一幅庭院月夜小景,語言樸實自然,富有詩情畫意;老師應指導同學朗讀,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在誦讀中認真品嘗 文章的語言,深化作品意境,獲得美的享受;教案中宜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教案環(huán)節(jié);2比較法;兩篇短文作者不同、題材不同、語言風格也不同;在教案中可引導同學注 意比較兩篇文章,觀賞兩篇寫景短文的畫面,品嘗不同的語言風格,體會不同的思想感

3、情;課時支配 3 課時 教案過程第一課時教案步驟一、導語設計1 / 7 學習了三峽,我們無不為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所沉醉,其實,我們宏大的祖 國哪兒不是奇妙如畫呢?不信,現在就請你細細品讀陶弘景的寫景小品文答謝中書 書,讀過之后,你肯定會覺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麗的山水畫,是一首流淌的詩 板 書課題作者;二、作者及寫作背景、文體簡介 陶弘景( 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時丹徒秣陵(今江蘇省江寧縣)人;他曾經擔任諸王的侍讀,因看透了混濁的人世,后隱居句曲山,可是“ 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詢問,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為山中宰相” ;謝中書即謝征,字元度,陳郡陽夏人,曾作中書鴻臚,所以稱

4、之為謝中書;陶弘景給謝征的這封回信,稱道江南山水之 美,筆籠山川,紙納四時,文辭清麗,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沖突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 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經常描山繪水,說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勸慰,如吳均 的與顧章節(jié)與朱元思書、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都屬于此類;這類作品雖沒有 表現積極進步的政治觀點,但卻以其精湛的藝術筆力,創(chuàng)作了具有相當美學價值的精品,具有較高的鑒賞意義;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 尺牘” 或曰“ 信札” ,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 情;三、指導同學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老師指導同學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

5、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1)聽配樂朗誦,同學聽讀,把握字音、節(jié)奏;(2)同學大聲朗讀,品嘗四字句的節(jié)奏;(3)選一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4)同學齊讀課文;2同學自由讀課文,對比注釋,借助工具書,懂得文句,整體感知文意;(1)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顏色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陽;(5)頹:墜 8)奇:落;( 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7)與:參加,這里指觀賞;(指奇山異水;(1)同學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2)同桌之間爭論溝通,解決疑難問題;老師巡察指導;老師指導同學積存詞語,懂

6、得文句;(3)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同學背誦;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 視“ 高峰入云” ,再俯瞰“ 清流見底” ,再平視“ 兩岸石壁” “ 青林翠竹” ,最終分“ 曉” 與“ 夕” 兩層來寫;最終以感嘆總括前文;四、作業(yè):2 / 7 1、把握詞語及句子的譯文;2、背誦默寫全文;其次課時一、檢查作業(yè):1、 背誦默寫;2、詞語說明、句子翻譯;二、要求同學依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文章的意境 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腦海中顯現的畫面,其余同學補充、評判;明確:作品第一為我們出現了山水相映之美;“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7、 ,雄偉的山峰 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亮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 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其次是顏色協作之美;“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兩岸的石壁 顏色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當然清幽雅靜,但 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 彩錦鍛上綴以碧玉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寫的是早晨的 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鬧輕盈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8、三種美交替顯現,構成一幅漂亮迷人的山水畫軸;三、深化研讀課文,引導同學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問:文章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點撥:文章中最能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語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開頭寫道“ 山川 之美,古來共談” ,這個“ 美” 字,顯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 實欲界之仙 都” ,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得意之態(tài);“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自 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覺無盡的樂趣,字里行 間,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總言之,全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 音共賞美景的滿意之感;2作者以感嘆收束全文,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

9、的情懷?明確:“ 事實欲界之仙都” 言簡而意豐;自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觀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從中發(fā)覺無盡的樂趣,并深感驕傲,期與謝靈運比肩之意溢于言表;3. 同學齊背課文,認真品嘗作者的思想感情;四、課下作業(yè):搜集整理描寫山水的詩詞;3 / 7 五、預習記承天寺夜游導入:月亮總會引起人們的無限遐想,古往今來,有很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你能舉 一些詠月的詩句嗎?(如:李白有“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家鄉(xiāng)”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 三人” 、“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些詩句表達了思鄉(xiāng)、傷己、念友之 情;今日我們學習的記承天寺夜游在詠月詩文中獨樹一幟,讓我們一起觀賞;(板書 文題)

10、六、作者、寫作背景簡介 蘇軾( 1036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時即博通經史,長于寫 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由于反對王安石創(chuàng)行的新法,而招致政 敵的彈劾,借口諷刺新法的詩句,橫加“ 訕謗朝政” 的罪名,這就是歷史上聞名的“ 烏臺 詩案” ;出獄后,被貶為黃州團練副史;元祐中舊派執(zhí)政,蘇軾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學士、禮部貢舉等官,不久因與舊派政見有分歧,再次外調杭州;經圣元年(1094);新派再 起,蘇軾又一再被貶,最終貶為瓊州(今海南?。﹦e駕;蘇軾是北宋聞名的文學家、書畫 家;工詩擅詞,散文汪洋恣肆,有“ 雄視百代” 的稱譽;記承天寺夜游寫于他被貶,

11、謫居湖北黃州之時;七、朗讀課文,對比注釋,借助工具書,整體感知文意 1、老師范讀課文,同學聽讀,留意把握字音、節(jié)奏;讀準字音:相與(y ) 藻(zo) 荇( x n )讀出節(jié)奏:念/ 無與為樂者 遂/ 至承天寺 / 尋張懷民 庭下 / 如積水空明 水中 / 藻荇交橫 蓋/ 竹柏影也 但/ 少閑人 / 如吾兩人者耳 老師須提示同學要依據句子意思劃分朗讀停頓,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讀破,領字后面需 有一個小的停頓;2、同學自由朗讀;3、同學領讀;4、齊讀;八、課下背誦默寫記承天寺夜游;4 / 7 第三課時一同學對比注釋,口頭翻譯課文;(1)同學獨自翻譯課文,劃出疑難句;(2)同桌之間爭論溝通,老師巡察指

12、導;老師提示一些重要詞語,幫忙同學懂得文句;a.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 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沒 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b.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 竹柏影也;(蓋,原先;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清澈,水中有水草縱橫交叉,原先是竹子、柏樹的影子;(3)找一同學復述課文,其余同學補充評判;(4)背誦課文;(因課前布置了該項任務,預留23 分鐘,然后檢查背誦;)二、品嘗寫景的妙處;同學摸索、爭論;1提問:找出文中描寫月色的句子;明確: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2提問:全句無一“ 月” 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 月” ,請分

13、析這樣寫的妙處;同學想像畫面,摸索;明確:先寫月色,“ 積水空明” ,一泓積水清亮透亮,可以推測見月色之明;繼寫水 中之物,“ 藻、荇交橫” ,縱橫交叉,搖蕩生姿,可以推測見月色之清;最終點出“ 蓋竹 柏影也” 可以推測見月色之濃;夜游因月而起,到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 幾筆,境域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入手;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 月夜小景的確精妙絕倫;三、難句解疑,體會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同學進行研討;揣摩以下句子,分析句中顯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1月色入戶,欣然起行;2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

14、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明確: 1見“ 月色如戶” ,就“ 欣然起行” ,歡欣之情,溢于言表;2含有知音稀有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嘆,“ 尋張懷民” ,張懷民才是他賞月的相知 好友;3相知好友相攜同步漫游賞月,顯露出非常恬適的心緒;5 / 7 4考慮作者當時的境況;“ 閑” 相對于“ 忙” 來說的,由于貶官謫居,自然不像在京 城時公務纏身;一個“ 閑” 字包含著作者幾多感嘆,有貶謫的悲涼,失意的落寞、自我排 遣的達觀,仍有閑適賞月的欣喜;同學齊讀四句話,體會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四、課堂小結 蘇軾遭受“ 文字獄” ,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沒有灰心 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心的郁悶,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了坦蕩、曠 達、笑對人生的生活信條;學習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時,更感受到了他那淡定 應對苦難的人格 五、比較閱讀,觀賞兩篇寫景短文的意境 1同學齊背兩篇短文;2提問:這兩篇短文意味雋永,富有詩情畫意,你更喜愛其中的哪一篇?并說明理 由;同學小組溝通,然后挑選較好的發(fā)言人全班溝通,引導同學深化體會文章所展現的自 然美和作者的人情美;六、布置作業(yè):1、作者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2、你是如何懂得作者夜游的感嘆:“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 耳;”( 1、一是由于作者被貶,心情郁悶、孤獨,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