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進化模式_第1頁
基因組進化模式_第2頁
基因組進化模式_第3頁
基因組進化模式_第4頁
基因組進化模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關于基因組進化模式第一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組的進化模式基因組的起源RNA的世界新基因的獲得倍增非編碼DNA與基因組的進化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 因 組 進 化 起 源進 化基因組進化 生命的起源基因組起源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生 命 起 源上帝創(chuàng)造說自然發(fā)生說地球起源說外星起源說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五張

2、,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生命的起源自然發(fā)生說”成立的基本條件 在地球形成初期的自然條件下,能夠自發(fā)合成地球生命重要生物大分子。原始地球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六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最早的生化系統(tǒng) 什么是生命? 最早的生命形式是什么? 勾勒 出與現(xiàn)有生命系統(tǒng)相似的生物大分子合成的地球化學過程, 生物大分子是如何從隨機組合到有序組裝, 顯示部分生命相關的生化特性的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七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遺傳/生命起源Q1:蛋白質(zhì)?不能自我復制Q2:DNA?需要酶的共同存在/催化

3、Q3:RNA?可能1.具有催化活性(核酶=rRNA & tRNA)1980s disco.(自我剪接、催化其它RNA、合成多肽鍵、催化核苷酸合成等);2. 具備生命分子的兩種屬性:以自身為模板-自我復制,為遺傳信息傳遞的載體;催化活性表型作用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八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特點:(1)新鏈自發(fā)聚合(2)堿基配對不嚴謹,錯配較多。 COLLEGE OF LIFE SCIENCE最初的生化系統(tǒng)可能以RNA為核心第九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原基因組(protogenome): 由RNA組成的早期生命系統(tǒng)的基因組稱為原基因

4、組(protogenome) 特點: 能自我復制并指導簡單的生化反應的那些分子。這些反應可能包括釋放自由能的能量代謝,如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一樣,是基于核糖核苷酸ATP和GTP磷酸-磷酸鍵水解之上的,并可能在脂膜中分室進行,形成最初的細胞樣結構。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組的起源Q4: 具有核酶活性的RNA,為何要被蛋白質(zhì) 取代?可能:多肽鏈有更大的可塑性 /RNA堿基配對區(qū)段有較強的物理剛性+RNA分子短,限制其催化反應活性。先決條件:具有酶學活性的蛋白質(zhì)的出現(xiàn),并取代核酶的大多數(shù)功能。 COLLEGE OF LIFE SC

5、IENCE第十一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編碼RNA的兩種進化可能A.核酶可能進化成具有催化和編碼雙重功能B.核酶合成一種編碼分子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二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組的起源Q5: 具有自我復制功能的RNA,為何要被DNA 取代?1.RNA的磷酸酯鍵受到2-OH基團的非直接效應穩(wěn)定性差;2.轉變?nèi)菀祝?核糖核苷酸2-OH基團還原成脫氧核苷酸在逆轉錄酶作用下,RNADNA.3.DNA更穩(wěn)定。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三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RNA基因組向DNA基因組的進化

6、DNA基因組:穩(wěn)定雙鏈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四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RNADNA世界過渡過程 (3部曲)1. RNA出現(xiàn);2. RNA催化肽鍵形成/合成蛋白質(zhì);3. RNA與蛋白質(zhì)共同催化以RNA為模板的 遺傳物質(zhì)合成新的穩(wěn)定性高的遺傳物 質(zhì)DN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五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組的進化模式新基因的獲得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六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生命復雜程度與基因組復雜程度的同步: 時間 生物類群 基因數(shù)量 35億年前 原核生

7、物 1000-2000 14億年前 真核生物 10000 5億年前 原始脊椎動物 40000(寒武紀末)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七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組獲得新基因的途徑1. 基因加倍之后的趨異。(主要方式,Long M等,2003)2. 外顯子或結構域洗牌(19%)3. 逆轉錄極其隨后的趨異或重排4. 外源基因水平轉移(Ochman H等,2005)5. 基因裂變和融合(Snel B等,2000)6. 非編碼序列轉變?yōu)榫幋a序列(Levine MT等,2006)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八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

8、2022年6月新基因的產(chǎn)生基因與基因組加倍通過1-3完成:整個基因組(同源、異源多倍體脊椎有?);單條/部分染色體;單個/成群基因(多見,如:多基因家族)。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十九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全基因組倍增多倍體化全基因組倍增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Synteny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WolfeShield 1997)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一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Mode

9、l of gene duplication(2)、部分基因組倍增 Unequal crossing over: recombination between regions situated at different places on a pair of homologous chromosome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二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b、Unequal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same as unequal crossing over, but involves a pair of chromatids

10、 from a single chromosom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三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c、Replication slippage: can amplify short regions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四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800Ma500Ma200Ma40Ma肌紅蛋白-球蛋白-球蛋白212 GY AY人類人類珠蛋白基因進化過程中的基因復制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五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結構域重排(domain shuffli

11、ng):當功能域(或外顯子)由不同基因中不同結構域的片段重新組合時,可形成一個全新的功能域,具有新的功能,為細胞提供完全不同的生物學功能。結構域倍增:編碼結構域的基因區(qū)段通過不等位交換、復制滑移或其他已提到的DNA序列倍增方式中的某一種被倍增,使基因變長??赡芙Y果:蛋白更穩(wěn)定或產(chǎn)生新的活性。 COLLEGE OF LIFE SCIENCE(3). 外顯子重排與蛋白質(zhì)功能的實現(xiàn)第二十六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七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八張,PPT共五十二

12、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功能域重排有何利用價值? 體外蛋白質(zhì)進化 (Coco,200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二十九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體外蛋白質(zhì)進化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十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功能域重排的應用實例: 頭孢菌素酶可使細菌對抗生素艾內(nèi)酰胺產(chǎn)生抗性。含有頭孢菌素酶基因的細菌通常能夠忍受培養(yǎng)基中0.75 ug/ml的艾內(nèi)酰胺。 以來自四種細菌:弗氏檸檬酸桿菌(Citrobacter freundii),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肺炎克氏桿菌(Klebs

13、iella pneumonia)和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的頭孢菌素酶基因為出發(fā)基因,酶基因的重排。其中效力最高的可對200ug/ml艾內(nèi)酰胺產(chǎn)生抗性,是原值的250倍。 證明:通過定向進化可以顯著改變酶的活性。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十一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從其他物種獲得新基因:異源多倍體化(Allopolyploidy) 在植物中,可通過多倍化獲得新基因。通常形成異源多倍體的兩個物種關系密切,許多基因是共有的。但每個親本都擁有一些對方不具有的基因,或至少是共有基因中的不同等位基因。 例如產(chǎn)面

14、包小麥(Triticum aestivum),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十二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動物的種間基因轉移: 動物體的種間基因轉移發(fā)生較困難,很難找到某一類水平基因轉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的例子。許多真核基因具有與古細菌或真細菌序列相關的特點,但這被認為是反映了真核細胞的內(nèi)共生起源而不是在進化的較晚期獲得基因。 但是,有證據(jù)表明,細菌基因隨食物攝入而摻入真核基因組的情況比預想的普遍(Doolittle, l998)。 逆轉錄病毒和轉座元件在動物種間的基因轉移中起關鍵作用。 COLLEGE OF LIFE S

15、CIENCE第三十三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Xiaofang Xi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E-mail:xxf317非編碼DNA與基因組的進化第三十四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1、非編碼DNA的擴張 真核生物,特別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組DNA的絕大部分是非編碼序列,如人類基因組僅有1.5為編碼順序。 迄今為止,我們對非編碼順序的進化及其對基因組結構和表達的影響了解不多。大部分非編碼DNA是以相當隨意的方式進化。 COLLEGE OF LIFE SCIE

16、NCE第三十五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非編碼DNA的作用 觀點一:非編碼DNA具有某種尚未識別的功能;例如 哺乳動物中位于基因3翻譯區(qū)(3-UTR)的分散重復順序MIR,它們與轉錄后調(diào)控有關(Lipmamn,1997)。Hughes(2000)也談到哺乳動物重復順序MIR可能參與mRNA的可變剪切及多聚腺嘌呤加尾,還可以提供蛋白質(zhì)編碼信息。 觀點二:大多數(shù)非編碼DNA實際上并無功能,基因組之所以能容忍其存在是因為選擇壓力并不作用于它們。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十六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轉座因子和基因組進化 COLLEGE O

17、F LIFE SCIENCE第三十七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轉座因子對基因組的整體進化方面的影響: (1)最重要的是引起基因組重排,如缺失、 重復、倒位與移位。 后果: (a)多數(shù)造成基因的丟失或加倍等有害后果 (b) 少數(shù)會帶來某些益處 例如有一對LINE-1因子在大約3500萬年前 的一次重組引起-球蛋白基因的加倍,產(chǎn) 生了該基因家族中的Gr和Ar成員(Maeda 等,1986)。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十八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2)、改變基因的表達模式 當轉座的位點正好緊接在基因上游的控制區(qū),由于破壞了原有基因DNA結

18、合蛋白與調(diào)控順序的結合或與轉錄起始復合物的互作,可直接干擾或關閉下游基因的表達。(3)、轉座因子中的啟動子和增強子會對鄰近基因的表達調(diào)控產(chǎn)生影響,使鄰近基因的表達完全從屬于由轉座因子所確定的模式(McDonad,1995)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三十九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例:老鼠sep基因。 sep基因編碼1個免疫響應蛋白,其組織專一性的表達由鄰近逆轉座因子中的增強子決定(Stavenhagn等,1988)。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4)轉座因子插入到基因中造成剪接模式的改

19、變(Wang W等,2005)。(5)逆轉錄轉座因子的轉座以RNA為中介,通過轉錄產(chǎn)生的大量RNA可為逆轉錄轉座提供合成cDNA的模板,由此發(fā)生爆發(fā)式的轉座事件,使基因組急劇擴張。 例: a 人類基因組約35的由逆轉錄轉座因子組成, b 高等植物50以上的核基因組由逆轉錄轉座因子 組成(Kumar等,1999)。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一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3、內(nèi)含子起源 內(nèi)含子發(fā)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二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研究的熱點:內(nèi)含子起源 (1)I群、群和群內(nèi)含

20、子多數(shù)人都認為所有這3種可自我剪接的內(nèi)含子起源于RNA世界,并一直延續(xù)至今而未發(fā)生大的改變。 (2)在GT-AG內(nèi)含子 GT-AG大量出現(xiàn)在真核生物基因組中,起源存在較大分歧。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三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內(nèi)含子起源的主要假說: (1)“內(nèi)含子早起源”假說(intron early) 內(nèi)含子在生命起源的早期即已存在, 它們在真核生物的進化中逐步丟失。 (2)“內(nèi)含子晚起源”假說(intron late) 內(nèi)含子起源只是生命進化中較晚出現(xiàn)的 事件,隨后在真核生物中逐漸積累。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

21、四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 “內(nèi)含子早起源”假說: 假說的依據(jù): GT-AG內(nèi)含子與型內(nèi)含子相似,因此,認為在基因組起源的極早階段型內(nèi)含子即已產(chǎn)生了GT-AG內(nèi)含子,并已在基因組中大量出現(xiàn)。(基因外顯子理論模型) 關鍵:證明在進化的早期階段內(nèi)含子會從細菌基因組中丟失以及如何丟失。 薄弱點:內(nèi)含子丟失時破壞基因功能的可能性很高。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五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基因外顯子理論 COLLEGE OF LIFE SCIENCE早期基因組短基因短基因多結構域、單亞單位蛋白內(nèi)含子第四十六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

22、年6月 “內(nèi)含子晚起源”假說 認為最初的基因是缺少內(nèi)含子的,內(nèi)含子這種結構是后來產(chǎn)生并在真核生物的早期侵入到基因組內(nèi)部,隨后在基因組中擴散。 假說的依據(jù): GT-AG和型內(nèi)含子的剪接方式之間存在相似性,因而有人認為可能型內(nèi)含子從細胞器基因組中逃逸侵入到核基因組中并最終形成今天所見到的GT-AG內(nèi)含子模式。 COLLEGE OF LIFE SCIENCE第四十七張,PPT共五十二頁,創(chuàng)作于2022年6月兩種假說論證的關鍵: (1)對于“內(nèi)含子早起源”假說: 來自不同種屬的同源基因內(nèi)含子所占據(jù)的位置應該相似,因為這些基因都來自具有內(nèi)含子的祖先基因。 支持“內(nèi)含子早起源”假說的早期證據(jù)來自動植物丙糖磷酸異構酶(triosephosphare isomerase)的4個內(nèi)含子的分析,但后來檢測了大量的不同種屬的該基因內(nèi)含子的組成時,發(fā)現(xiàn)有些種系中發(fā)生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