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3篇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1.gif)
![2023年最新的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3篇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2.gif)
![2023年最新的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3篇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3.gif)
![2023年最新的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3篇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4.gif)
![2023年最新的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3篇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af736d2eb1330b8ae4b96c875c00623b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97 頁 共 NUMPAGES97 頁2023年最新的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13篇三字經里的故事全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中國傳統(tǒng)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 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三字經里的故事全集,歡迎閱讀: 三字經故事(一)孟母三遷: 孟軻是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親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貧窮,但母親沒有放棄對他的教育。他們最初住在墳地旁,孟軻就模仿做喪事。孟母很擔心,就搬到集市上,與一家屠夫為鄰,孟軻又模仿起殺牛羊來了。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學校附近,從此孟軻就跟著專心學習禮議。孟軻從小受到教育,最終成為著名思想家。
2、 三字經故事(二)孟母斷機: 有一天,孟軻讀書厭倦了,跑回家。正在織布的孟母十分生氣,就把梭子折斷,在了地上。孟軻很奇怪,問母親為什么發(fā)火。孟母說:“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織,你的學習也像織布一樣,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學業(yè)未成就厭倦了,就像折斷的梭子一樣,還能織布嗎”孟軻聽后恍然大悟,從此學習更用功,終究成為著名思想家。 三字經故事(三)五子登科: 三字經故事(四)孔融讓梨: 中國人尊敬長輩叫“孝”,尊敬兄長叫“悌”,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兹谑菛|漢末年人,他四歲時,一次有人送來一筐梨,他和幾個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個。有人問:“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說:“哥哥年紀大,應該吃大的?!笨?/p>
3、融這么小年紀已知道傳統(tǒng)美德。 三字經故事(五)母子同刑: 三國時期,魏國王經在征討 三字經故事(六)殺妻求將: 戰(zhàn)國軍事家吳起,其妻子是齊國宗室的女兒,他們住在魯國。不久齊國發(fā)兵攻打魯國,有人推薦吳起率兵抵抗,魯穆公因吳妻是齊國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吳知道后,為了功名,居然殺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敗了齊軍。吳雖成名,但千百年來一直為世人所 三字經故事(七)大 上古時期,洪水泛濫,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 三字經故事(八)孫敬懸發(fā):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嗜好讀書。讀書時間長了,免不了會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2) 朗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yǎng)不教,父之過
4、,教不嚴,師之惰。 旁:在這段三字經中,講述了孟母是如何教育孟子的,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還講述了竇燕山的五個兒子為什么都能夠考中科舉,這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儒家思想十分強調父親和教師的絕對權威,但是,當父親或教師有錯誤的時候該如何對待?我們現(xiàn)代人又該如何正確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觀點呢?請繼續(xù)關注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第二集。 錢:三字經在“教之道,貴以?!币院?,緊接著又是四句,哪四句呢?“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昔孟母,擇鄰處”這樣六個字以另外一個名字而聞名:“孟母三遷”,“孟母三遷”出于西漢劉向的一本書,叫列女傳,講歷史上各種偉大的女
5、性,而孟母這個故事也在里面。這是什么樣一個故事呢?孟子小時候,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境非常的貧寒,所以住在一個破房子里頭,而這個破房子還不能在城里頭,古代也是一樣啊,城中心的房價貴啊,住在城外,而且城外還不能在城外很好的地段,在哪里呀?在墓地旁邊,那么經常有人出殯、啊辦喪事,小孟子耳濡目染,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他就受到了熏染,所以小孟子啊從小就學人家這個哭喪,啊他沒事就哭,沒事就摔那個瓦盆,過去啊這個孝子摔瓦盆,學這個各種各樣的喪儀,這當然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孟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辦呢?竭盡所能搬家,從第一個住處搬到第二個住處,第二個住處搬到哪里呢?不巧,搬到了市集上,就搬到了一個商
6、業(yè)街那附近。而隔壁恰好是個肉鋪,那么肉鋪當然天天要殺豬賣肉,天天要剁肉在哪里,小孟子又沒事干就學著這個肉鋪啊,天天也在那剁肉,然后討價還價學人家,這一斤肉多少錢,這是后腿,這是前腿,這兩蹄子,這副下水,就變成一個賣肉的孟子,那么孟母當然更著急了,這當然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好的,更何況,當時是看不起商人的。咬咬牙,再搬家,這對于一個生活很貧寒的家庭來講,是非常艱難的事情,這一次搬到哪里?第三個家,搬到了一所學校附近。弦歌不絕,書聲瑯瑯,孟子受到學校的熏染,就從此開始學什么呢?學打躬,學作揖,因為這師生之間的規(guī)矩,跟著耳朵聽著在那嚷嚷跟著在那兒背、讀書、念書、背書,變得彬彬有禮,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
7、事。這個故事說明什么?說明為了孩子的成長,必須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和成長環(huán)境。 朗讀: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錢:那么接下來的故事“子不學,斷機杼”是怎么一故事呢?小孟子長大了,長大了要讀書去了,但是呢,還是個孩子,童心嘛,經常翹課,孟子反正看讀書也煩,經常逃課,不去上課。有一天,這小孟子又逃回來了,聽著聽著課沒勁兒逃回來了,孟母正好在織布,因為孟母那個時候主要靠織布靠賣布來維持生活,一看到孟子又回來了,說過孟子好多次的孟母啊,這個時候一句話都沒說,就把織布的梭子,“機杼”就是織布的梭子給弄斷、敲斷了。這當然就意味著這一匹布馬上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那無數(shù)個夜晚的辛勞
8、就白費。孟子是個好孩子,他當然非常孝順自己的母親,就跪下來,就問媽媽:“您為什么要這樣?”孟母就告訴他:“讀書、學習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就像我織布,我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先一段一小段一小段一小段的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它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才可以做被單對不對。你這讀書也是這個道理,你不能專心致志,持之以恒,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你怎么能夠成才呢?”那孟子受到了母親的教育,從此以后專心致志,一心向學,后來成為了一代“亞圣”,成為了中國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這就是三字經的孟母的故事,孟子母親的故事。簡單嗎?不簡單。這里邊蘊含著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什么文化
9、?宗法文化,以父親為主,家長是男性。為什么講到教育的問題居然先把母親放在前頭呢? 旁:中國封建社會中,父親是一家之主,婦女的地位很低,甚至大多數(shù)婦女都不識字,那么教育孩子當然首先應該是父親的責任了,但為什么三字經在提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卻是先講孟母如何教子,而不是先說父親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錢:我想這個解釋還是可以解釋的。有這么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像我以前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是孟子一系的思想,所以到舉例子的時候,總要從孟子那一系來舉,就這個“亞圣”是怎么培養(yǎng)出來的,不巧,孟子從小父親就去世了,孟子的父親并沒有對孟子的教育、孟子的成長產生多大的影響,孟子是在他母親的教育之下,開始做學問,
10、開始了成為“亞圣”,這樣的一個人生的旅程,所以用孟母來做例子。另外一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當中,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很少,大量的女性,甚至包括這些名門望族、豪門的女性好多并不識字,我的老師季羨林先生,季先生的母親就是不識字的,但是當回想起自己所接受的最早的教育的時候,季先生也好,胡適也好,很多大學者也好,都首先想到自己的母親,也許自己的母親并沒有讀過書,也許自己的母親可能連字都不識,母親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母親是一個孩子最早的老師,更是一個孩子眾生的導師。母親盡管在傳統(tǒng)社會當中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母親對孩子的道德的養(yǎng)成,對一些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人格的養(yǎng)成,母親的作用絕對
11、是至關重要的。 旁:我們常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終其一生的。那么父親應該對教育孩子負什么責任?在孩子的成長之中,父親起了一個什么樣的作用呢? 朗讀: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錢:那么三字經接下來的是比較冷僻的一個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又是四句詩:竇燕山是五代時期的一個人,是歷史上的一個真實人物。他出生于富豪之家,非常有錢,但是這竇燕山人不怎么樣,他他雖然很有錢,但是呢,他經常的這個恃財傲物,這個“財”不是“才氣”的“才”,是“財富”的“財”,還小心眼,還見難不救,反正這個人不怎么樣,竇燕山,在年輕的時候。所以就遭了報應,什么樣的一個報應呢?在中
12、國傳統(tǒng)當中,這是一個天大的報應:年到三十,膝下無子。沒兒子,這在中國是最大的報應。那么竇燕山有一天在夢里夢見自己的父親,自己的父親就教育他:“你現(xiàn)在這樣的為人處世,你這種做法和行為舉止是不對的,你應該改過,你應該樂善好施,多做好事?!毙堰^來以后,竇燕山在夢中接受了父親的教誨,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仗義疏財,修橋鋪路,濟難扶困,變成了“哎”名甲一方的一個好人,一個善人。不久以后,就有了五個兒子,就有了這五個兒子。那按照古代傳統(tǒng)的說法,年過三十才有子在古代幾乎就是中年得子了。而竇燕山牢牢記住了自己的教訓,嘔心瀝血去教育這五個孩子,后來三個中了進士,兩個中了舉人,這就是“五子登科”這個成語的來歷?!拔遄?/p>
13、登科”教的就是竇燕山的五個兒子中了科舉了,登科了。到了今天,咱們的“五子登科”已經變了,變了娘子、票子、車子、房子、位子。咱們今天講“五子登科”,早就忘了這個典故,這個典故出于三字經就在于此。 朗讀: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錢:三字經覺得僅僅講這么“五子登科”的故事還不夠,那么接下來就是非常有名的六個字:“養(yǎng)不教,父之過”,這里的“養(yǎng)”有兩層意思:生養(yǎng)、養(yǎng)育的意思;你做爸爸的,你不能光把孩子生下來,你不去教育他,你只管生育他,只管養(yǎng)育他,但你不去教育他,那是什么,那是你父親的過錯,你父親的罪過。“養(yǎng)不教,父之過”。從歷史上,可以找到一正一反的故事來解釋這六個字“養(yǎng)不教,父之過”,我都
14、舉同時代的人。 漢宣帝的時候,漢朝有叔侄兩個人,一個叫疏廣,一個叫疏受,疏廣是叔叔,疏受是侄子。這叔侄兩個人啊都當了比較大的官,什么官呢?太子少傅和太子太傅,就是教育太子的這個大官,啊官很大。那么他們把太子教育完成以后,叔侄兩個覺得就應該告老還鄉(xiāng),回家了。皇帝當然要感謝這叔侄兩個人對太子的這個教育啦,所以就賞賜了他們一筆錢,一大筆錢。這叔侄兩個回到老家以后,按照常規(guī)應該怎么樣?諸位,買田買地嘛,留給子孫嘛,你當了那么大的官,皇帝又賞了你一大筆錢,你又告老還鄉(xiāng)了,你也有子有孫,按照傳統(tǒng)觀念是不是應該這樣,給子孫準備好多財富,留下好多錢好多動產、不動產。這叔侄兩個很奇怪,怎么奇怪呢?回去以后沒看見
15、他們有這個動靜,只看見他們兩個人經常在村里這個舉辦宴席,請誰呢?請自己的一些親友,請村里的孤寡老人,請附近的這些沒人去關心的,比較貧苦的人來赴宴,來白吃白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皇帝賞賜的這個錢啊像流水一樣在花,疏廣和疏受都有孩子,看著不敢說,看著也不敢說,但心里擔心,“你這么折騰的話,你拿什么給我們呢?”就托人托族里的長老去跟這疏廣、疏受打個招呼說:“你這么花錢,孩子沒錢,孩子將來怎么活,你這樣花錢的話,你給孩子留下什么呢?”疏廣、疏受就跟長老講這么一段話:“我們做父親的,怎么會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們怎么不知道該給孩子留點東西呢?但是,我們疏家已經薄有田產,如果我的孩子勤勞一點,刻苦一點,向上
16、的話,是不會比別人過的差的。我把那么多錢留給他們,只能使他們變得懶惰,變得依賴,從小錦衣玉食,消磨斗志,對他們恐怕沒有什么好處?!边@個長老把疏廣、疏受的話傳給他們的子孫,他們的子孫一下子領悟到父親的深意所在?,F(xiàn)代社會當中,我們經??紤]給孩子留點什么,孩子還很小就琢磨著他將來要結婚啊,我先給他先把房子買好了。孩子剛剛進入大學,就琢磨著給他買個車吧。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在傳統(tǒng)中國有一句話:遺子千金,不如遺子一經。留給孩子千兩黃金,我不如留給他一本經書。當然這個話你不能刻板地去理解,真留一本經書給他,它直接吃經書啊,不是這個意思。而是留給他知識,與其留給他千兩黃金,不如留給一種安身立命的知識,給他創(chuàng)造
17、一種受教育的機會,應該培養(yǎng)他一種學習的渴望和對學習的依賴,而不是對財產的依賴。父親對于孩子的教育作用很大,和母親一樣必須共同承擔教育孩子的職責,當然父親的教育功能和母親的教育功能還是有所區(qū)別的。我相信,父親是一個孩子成長以后,終究能夠理解的榜樣。往往父子感情比較緊張,母子感情很親近,但是,往往當一個人成長以后,他會想起自己的父親,這個時候也許自己已經成年了。 旁:父親往往就是孩子無形中的榜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親都是合格的,也不是父親所有的思想都是正確的。如果父親的觀點是錯誤的,那么孩子應該怎么辦呢? 錢:反面的例子也有,也是漢宣帝的時候,也有一個當朝的大官,御使大夫,這也很大了這類似于今天
18、的監(jiān)察部長,叫什么呢?叫陳萬年。他也愛自己的孩子,也愿意教育自己的孩子,但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謹小慎微,溜須拍馬,誰都不得罪,看到皇親國戚,看到政要啊,竭盡討好之能。這個陳萬年做爸爸的是這么樣一個人。而他的兒子陳咸,卻是一個剛正不阿、仗義執(zhí)言、執(zhí)法如山的一個官員,也是一個官,當然沒他爸爸那么大,經常得罪人,不必權貴。父親也愛兒子,他怎么會陳萬年怎么會不愛陳咸呢?所以他也擔心:“你小子這么弄下去,將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看你得罪那么多人,還好有我老爸在,我人緣好,我位置高,我還能罩著你,我總有走的一天吧,我做了以后,你怎么辦?你這你不要被別人整死嗎?”所以他有一天晚上下定決心找他兒子談談,那么
19、古人父子之間規(guī)矩很嚴,是吧,陳萬年年紀比較大了,躺在這個榻上,那漢朝的時候我們知道還沒有我們今天的床,我們今天的床是很晚才有的。他躺著,兒子恭恭敬敬的站在屏風,要跟父親隔著一個屏風,父親在里邊說話,有一個屏風,站在屏風后面,聆聽父親的教誨。這個陳萬年就教育他:“你應該像我一樣,圓滑一點,變通一點,要明哲保身。”這老爺子一番好心嘮嘮叨叨、嘮嘮叨叨、嘮嘮叨叨車轱轆話。陳咸站在那里,完了,也累了,累了以后就“撲通”,頭就撞到了屏風上,這把老爺子給惹火了:“我好心好意,那么累,在這里通宵教育你,你在那兒打瞌睡?!本团榔饋砼e起拐杖啊要去揍那個陳咸,那么古人有規(guī)矩啊“小杖受,大仗走”,你這個爹要打我,你打
20、的不重我挨幾下,你打的重我也是要走的啊,“小杖受,大仗走”也是儒家的規(guī)矩,我要跑的,這也符合規(guī)矩的,儒家并沒有說父親要打兒子,兒子只能被打死,儒家沒有這種說法,小小的打一下你就熬一熬,如果要狠狠地打兒子,兒子是有權逃的。那么陳咸就跑,跑的時候,扭頭扔下一句說:“你這老爸,我為什么打瞌睡,你要說的話我都懂,無非是叫我像你這樣溜須拍馬嘛”。這老爺子當場撅倒。這兩種教育方法都是父親教育兒子,都是父親教育兒子,都這個父親也都深愛著自己的兒子,可是哪種好呢? 旁:雖說“養(yǎng)不教,父之過”,但是父親到底應該教給孩子什么,卻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正確的教育,可以讓孩子更加尊重父親,而錯誤的教育,只會使父親失去自己
21、的威信。那么教育孩子的責任除了父母以外,還有誰更加重要呢? 錢:那么教育當然是父母的這個職責,但是人終究要走進社會,你要離開父母,去接受更完備的教育,那么這是誰的責任呢?老師。所以三字經接下講的是“教不嚴,師之惰”。 朗讀:教不嚴,師之惰。 錢:不嚴格地進行教育,是老師的過錯。惰:懶惰的惰,是一種疏忽,一種過錯的意思在這里,并不是僅僅是懶惰的意思。不是教不嚴,就是你老師偷懶,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教不嚴就是老師的過錯?!敖滩粐?,師之惰”。如果我們要從歷史上找出一個故事來說明的話,那太多了,我想我找一個最極端的、最狠的一個。怎么狠呢?我找一個皇帝家的老師來說明這個問題行不行。朱元璋,朱元璋奪取了
22、元朝的天下,登基做皇帝。朱元璋本身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大家是知道的。那個時候,當然他當了皇帝以后,就很關心自己皇子的教育啊。就滿世界的找有學問的人,來皇宮里邊教他的這些龍子龍孫。找到了,叫李希顏,一代名儒,教書水平很高。朱元璋請進來,啊李先生,教書。這個老師那是非常嚴格的來教育這些龍子龍孫,完全以一種嚴格的態(tài)度來履行自己教師的職責。嚴格到什么地步?他揍龍子龍孫,就這些皇子上課不好好聽講他也揍,戒尺啊什么都上,打得這個皇子嗷嗷叫,受不了,這老師太野蠻了,“我是皇子你還敢揍我”,老師照打。打完了以后,有一個朱元璋非常寵愛的小皇子就跑到父皇那里,“父皇,這書沒法念,這老師把我給揍得快揍死了。”,朱元璋
23、當然就火了,“你還了得你,我給你臉叫你來當我老師,你還自以為什么,你還敢打我的孩子?!?,就準備去治這個李希顏先生的罪。這個時候,馬皇后就是朱元璋的這個原配啊,也沒讀過書,在旁邊就勸朱元璋說:“這是你不對。”她就問那個孩子:“老師為什么揍你?”“因為我不好好背書?!薄澳遣荒阍撟釂??”就跟朱元璋講:“李先生這是以圣人之道,以一種非常嚴格的態(tài)度來教育我們的孩子,也是為了你的江山社稷考慮的,我們應該感謝李先生,怎么還能責怪他?”朱元璋一下子“哎”,馬皇后的話有道理。不僅沒有治這個李希顏先生的罪,反而對他尊敬啊,非常尊敬、尊敬有加,當李先生退休的時候,朱元璋專門賞賜了紅袍,因為李先生的官并沒有那么大,并
24、不見得可以穿這樣的服飾,但賞賜了紅袍,賞賜了大量的錢財,讓老先生告老還鄉(xiāng),千恩萬謝。 旁:在封建帝王社會制度中,皇帝是最高權威。為什么一個教書先生竟敢責打皇子?而貴為皇帝的朱元璋,為什么會對一個教書先生如此禮遇?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教師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呢? 錢:在傳統(tǒng)的中國,老師是什么地位呢?在傳統(tǒng)的社會當中,孩子,正式入學的第一天,要向,當然這是比較晚的,要向孔子的牌位敬禮、要鞠躬、要磕頭,因為這是至圣先師。還要為一個磕頭,就是一個牌位上磕頭,上面寫著:天地君親師。上有天;下有地;有皇帝;有父母有祖父母,“天地君親”,第五個就是“師”,這是老師的地位。在傳統(tǒng)中國文化,過去1905年以前,因為1
25、905年中國廢除科舉啊,實際上私塾門口,一般都有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四個字,哪四個字大家知道嗎?“溺愛免送”。如果你要溺愛你的孩子,拜托,你別送來,我不教了,這是中國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就是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貴為帝王都是懂得這個道理的。清朝,皇子入學,就是有這個道理,大家如果看過溥儀、宣統(tǒng)皇帝的回憶錄,大家去看,為什么清朝的這個儲君,清朝沒有皇太子,他這個大阿哥去讀書的時候,為什么要請親貴陪大家知道嗎?他就會找一些同宗的人陪,就是讓老師罵的。因為老師必須教訓你,“你不好好讀書,你小動作不斷?!蔽乙R你,但是你將來是皇帝不好罵啊,那我總得指桑罵槐吧,我總的教訓你吧,我怎么教訓你呢?就找?guī)讉€小皇帝的叔伯兄
26、弟作陪,對這也都是親王啊,都是貝勒貝子啊,這就指他們罵,當然不敢罵溥儀,比如罵另外一個:“你看你,那么不莊重,上課不好好聽,動手動腳,言語輕浮,你像個什么樣子?。俊逼鋵嵤卿邇x在動,那叔伯兄弟并沒有動,挺老實在聽課,但是他得挨罵,他得挨罵,這是一套制度諸位。這也就是說明了,在中國的傳統(tǒng)當中,老師必須嚴格教學。 旁:教不嚴,師之惰。不僅為強調了老師的責任,同時也強調了老師的尊嚴,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師道尊嚴”,但是這種“師道尊嚴”會不會使有些不合格的老師有恃無恐、誤人子弟呢? 錢:可有些老師也不那么合格,的確是有的。魯迅先生講過一個很好的例子,也是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老師教孩子讀論語,讀到一句叫
27、“都都平丈我”。這學生一下子就暈了,什么叫“都都平丈我”?什么話,什么意思啊?這個老師比較蠻橫:“你背不就完了,我教你,你就背,你管那么多。”這個學生很小心地就問:“老師您老人家這是不是有可能記錯了?”“老師怎么會記錯,就是都都平丈我?!笔鞘裁茨??“郁郁乎文哉”。這老師是個白字先生,水平不高啊。“郁郁乎”,“郁郁”不知道怎么看成“都都”,“首都”的“都”, “乎”看成了“平”,“文”看成了“丈”,“之乎者也,嗚呼哀哉”的“哉”看成了“我“,所以老師這就把“郁郁乎文哉”一直讀成“都都平丈我”,那么他也這么教學生,那這樣的老師,那毫無疑問是不合格的。 旁:儒家文化十分強調老師的絕對權威,但是為人師
28、者,未必都合格。那么,我們現(xiàn)代人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這些問題呢?傳統(tǒng)中的師生關系是不是完全過時了呢? 錢:中國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這種師生關系它的優(yōu)缺點,它的長處和短處,我們還沒有好好的反思過。長處在哪里?短處在哪里?有些短處是很明顯的,比如體罰,這個在今天是應該要予以批判的,這不能繼承下來的,現(xiàn)在老師絕對不能對孩子施以體罰。但是老師的嚴格教育是不是就不對了?是不是老師就可以縱容孩子呢?我想時代進步了,老師應該用新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把新的教學內容教給孩子,孩子還是應該以一種尊敬老師的心態(tài),刻苦學習的心態(tài),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從老師那里領受知識和教育。這個傳統(tǒng)恐怕沒有過時?,F(xiàn)在好多教師對孩子他
29、不敢嚴格要求,也許好多家長也未必理解老師,怕嚴格要求委屈了我的孩子了,我家里就這么一個獨苗,我就這么一個寶寶,現(xiàn)在都是獨生子女啊,會對老師興師問罪。當然我還是要強調,傳統(tǒng)的教育有它的毛病,我們不能繼承,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難道就一點道理都沒有了嗎?難道“教不嚴,師之惰”不對嗎?當然老師自己也應該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一種敬業(yè)的精神來履行自己的職責,那么孩子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接受教育、珍惜教育、領悟教育呢?這是三字經要接下來講的又一個重大問題,請大家聽下一講。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3)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1 篇一: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第5集)文本 解讀三字經(五)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
30、千而萬,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在前幾期的節(jié)目當中,錢文忠教授為我們揭示了三字經中關于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的論述,和我們一起重溫了古代日常禮儀規(guī)范和一連串生動的故事,通過這些明白如話的敘述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我們發(fā)現(xiàn)三字經的以上部分強調的只是有關品德教育和學習目的的概括介紹,那么作為古代的啟蒙讀物,三字經接下來要教給孩子們哪些具體的知識呢,也就是說傳統(tǒng)的中國人最該掌握的學問是什么呢?在不分學科和課程的古代,三字經是如何把語文、數(shù)學、自然、歷史這幾類知識巧妙結合在一起的,而看似簡單的數(shù)字背后還蘊含著什么樣的傳統(tǒng)思想?請聽復旦大學錢文忠副教授解讀三字經第五集。
31、 按照三字經,傳統(tǒng)中國人首先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呢?“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數(shù)數(shù),先得把數(shù)給數(shù)明白了,你數(shù)不明白數(shù)你折騰什么呀,所以三字經并不像大家想的好像中國是個人文大國,一開始就應該學點古字,沒那個,一開始先給我數(shù)數(shù),“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把這些字先給數(shù)明白了,這里邊難道還有什么大道理可講嗎?就為什么三字經開始教大家數(shù)數(shù)呢? 這不是應該的嗎?是應該的,但是里面還有道理,什么道理呢?數(shù)學的教育本來就是傳統(tǒng)中國啟蒙教育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傳統(tǒng)的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忽視過數(shù)學的教育,還有接著我們要看到,自然知識方面的教育,從來就沒有忽視過,按照古代的規(guī)矩,貴族 子弟六歲入學,
32、這是有規(guī)矩的在古代,只要是貴族子弟,六歲必須入學,一入學首先就要學的數(shù)學和方位,一二三四五六七這樣的數(shù)字,第二東南西北中這樣的方位,這是必須要學的,到了八歲,傳統(tǒng)中國就必須掌握四則運算,跟今天比也不算太晚,今天孩子八歲,也就是小學的二年級三年級,就必須學四則運算,而周秦時代、秦朝以前,中國古代的學校教育有六藝之說,也就是六門功課,分六門功課要教的,哪六門呢?“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禮、禮儀,各種禮節(jié);樂、音樂,你要學各種樂器;射、射箭;御、駕車,等于得有一個駕照;小學生就開始學著趕馬車,書、寫字,基本的文字學知識;數(shù)、數(shù)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這是周奏時代開始規(guī)定,六藝,數(shù),雖然在六藝
33、當中排在最后一位,但是這絕對不等于說數(shù)在傳統(tǒng)中國的教育當中地位最低,不對的,為什么說他不對?三字經大家都看明白了,一開始就數(shù)數(shù),把數(shù)數(shù)明白了以后,三字經接下來講什么呢?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第一個數(shù)字講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這里頭的三才和三光,都是傳統(tǒng)中國極其重要的文化概念,首先我們來看什么叫三才?告訴大家了,三才就是天、地、人,那么才是什么意思呢?才在這里就是指最基本的東西,也就是說,三樣最基本的東西,天、地、人,先告訴大家這個概念,出現(xiàn)在兒童的啟蒙書,三字經里頭,但是它大有來歷,它來自于哪里呢?來自于周易的說卦,“昔日圣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
34、道曰陰曰陽,立地之道曰剛曰柔,立人之道曰仁曰義”周易說卦,意思是什么呢?古時候圣人在創(chuàng)制易的時候,周易,創(chuàng)制易的時候,就是要用它來順應, 來說明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就是自然界的變化規(guī)律最基本的是什么?古人確定天的道理什么呢?陰和陽,地的道理是剛和柔,人的道理是仁和義,這個叫三才,對應著三才,中國古代還有一個說法,叫三大,天大、地大、人大,也許大家會問,天地覆蓋萬物,天蒼蒼、野茫茫,天覆蓋萬物,地負載萬物,你所有東西在地上,這兩面三刀個大沒有問題,是大,人憑什么稱大?怎么天地人可以稱為三大,可以稱為三才呢?因為中國傳統(tǒng)概念當中,告訴大家,天地之間人為貴,所以在傳統(tǒng)中國思想當中,擁有非常豐富的人本主義
35、的資源,傳統(tǒng)中國非常重視人,非常重視人文精神,非常重視人本,這是傳統(tǒng)中國文化區(qū)別于西方文化的一個特點。 我們是人本的,我們不是神本的,所以,這大家才能明白,哦,三才者,天、地、人。在剛剛開始學習數(shù)字的時候,三字經就在簡單的數(shù)字序列中傳達了豐富的人文思想,表達了中國傳統(tǒng)的哲學觀念,小中見大,平中見奇,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古人的這種教育智慧,的確會讓我們產生由衷的敬意,那么“三”這個數(shù)字,它的文化含義還有哪些呢? 那么第二,“三光者,日月星”是什么意思?也許大家說,這還要解釋嗎?對中國古代的蒙學的兒童來講不要解釋的,對于今天我們離開傳統(tǒng)非常遙遠的人來講要解釋,我們仰望天空,最亮的東西、太陽、白天,
36、晚上的月亮和星星,所以叫“三光者,日月星”,這個很清楚,太陽在白天才出現(xiàn),沒有說半夜出太陽的,太陽,是陽的精華,所以叫太陽,月亮,在夜間出現(xiàn),它是陰的精華,所以月亮也叫太陰,而除了太陽和月亮以外,天上的發(fā)光的這些東西,它都叫星,而三在中國文化當中,就是一個大數(shù),一個關鍵數(shù)字,“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都是一串三個數(shù)字,而“天有三光 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尊君親師”,都是以三來說明一種觀念,來傳達一種思想,為什么我說三是中國文化的大數(shù)?它不僅在儒家學說當中是如此,在道家學說當中三也了不起,“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三是萬物之母,所以三字經的
37、編排是匠心獨運的,并不因為是給兒童看的書,就編得很淺啊,上來就是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以三打頭,講的是自然界的情況,具體到人類社會有沒有可以用三打頭來講的非常重要的內容呢?有。 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三這個數(shù)字具有特殊的含義,從天地自然到社會家庭,在三字經中,一個“三”字就像一根絲線,串起了許多知識和思想的珍珠,而這樣一根傳統(tǒng)文化的項鏈至今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三綱這個概念就被引出來了,接著三才、三光引出三綱,三綱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可是一個實在太重要的概念了,可以說不了解三綱,就根本不可能理解傳統(tǒng)中國,我們不把三綱弄清楚,恐怕接下來就別的東西很難講清楚,什么叫綱
38、?諸位,綱實際上最早的意思是漁網上面那根最大的繩子,漁網,打魚的網撒下去,有一根最大的繩子下面串著一根根網眼,綱舉目張,就是我拎著這根繩子一撒,網就撒出去了,我一收就能把魚給收回來了,這個是綱,什么是三綱呢?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就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三綱。用大白話講,也就是說,臣子一定要服從君王,兒子一定要服從父親,妻子一定要服從丈夫,這是我們一般概念當中的三綱的概念,有一點特別特別重要,大家一定要記住,三綱這套東西,請頭號是誰提出來的?很多人會認為發(fā)明者當然是孔子,這是錯的,孔子說過類似 的話說過嗎?說過的,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的意思什么意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
39、,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要有做兒子的樣子,他并沒有說誰絕對服從誰,孔子沒有這個意思的,諸位,這個概念的提出不僅跟孔子沒關系,跟荀子、孟子都沒關系。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4) 三字經全文(注音) rn zh ch xng bn shn xng xing jn x xing yun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性 相 近 習 相 遠 gu b jio xng ni qin jio zh do gu y zhun 茍 不 教 性 乃 遷 教 之 道 貴 以 專 x mng m z ln ch z b xu dun j zh 昔 孟 母 擇 鄰 處 子 不 學 斷 機 杼 du
40、yn shn yu y fng jio w z mng j yng 竇 燕 山 有 義 方 教 五 子 名 俱 揚 yng b jio f zh gu jio b yn sh zh du 養(yǎng) 不 教 父 之 過 教 不 嚴 師 之 惰 z b xu fi su y yu b xu lo h wi 子 不 學 非 所 宜 幼 不 學 老 何 為 y b zhu b chng q rn b xu b zh y 玉 不 琢 不 成 器 人 不 學 不 知 義 wi rn z fng sho sh qn sh yu x l y 為 人 子 方 少 時 親 師 友 習 禮 儀 xing ji lng n
41、ng wn x xio y qn su dng zh 香 九 齡 能 溫 席 孝 于 親 所 當 執(zhí) rng s su nng rng l d y chng y xin zh 融 四 歲 能 讓 梨 弟 于 長 宜 先 知 shu xio t c jin wn zh mu sh sh mu wn 首 孝 悌 次 見 聞 知 某 數(shù) 識 某 文 y r sh sh r bi bi r qin qin r wn 一 而 十 十 而 百 百 而 千 千 而 萬 sn ci zh tin d rn sn gung zh yu yu xng 三 才 者 天 地 人 三 光 者 曰 月 星 sn gng
42、zh jn chn y f z qn f f shn 三 綱 者 君 臣 義 父 子 親 夫 婦 順 yu chn xi yu qi dng c s sh yn b qing 曰 春 夏 曰 秋 冬 此 四 時 運 不 窮 yu nn bi yu x dng c s fng yng h zhng 曰 南 北 曰 西 東 此 四 方 應 乎 中 yu shu hu m jn t c w xng bn h sh 曰 水 火 木 金 土 此 五 行 本 乎 數(shù) yu rn y l zh xn c w chng b rng wn 曰 仁 義 禮 智 信 此 五 常 不 容 紊 do ling sh m
43、i sh j c li g rn su sh 稻 粱 菽 麥 黍 稷 此 六 谷 人 所 食 m ni yng j qun sh c li ch rn su s 馬 牛 羊 雞 犬 豕 此 六 畜 人 所 飼 yu x n yu i j i y q qng j 曰 喜 怒 曰 哀 懼 愛 惡 欲 七 情 具 po t g m sh jn s y zh ni b yn 匏 土 革 木 石 金 絲 與 竹 乃 八 音 go zng z f r shn shn r z z r sn 高 曾 祖 父 而 身 身 而 子 子 而 孫 z z sn zh xun cng ni ji z rn zh ln
44、自 子 孫 至 玄 曾 乃 九 族 人 之 倫 f z n f f cng xing z yu d z gng 父 子 恩 夫 婦 從 兄 則 友 弟 則 恭 zhng yu x yu y png jn z jng chn z zhng 長 幼 序 友 與 朋 君 則 敬 臣 則 忠 c sh y rn su tng fn xn mng x jing ji 此 十 義 人 所 同 凡 訓 蒙 須 講 究 xing xn g mng j du wi xu zh b yu ch 詳 訓 詁 明 句 讀 為 學 者 必 有 初 xio xu zhng zh s sh ln y zh r sh pin
45、 小 學 終 至 四 書 論 語 者 二 十 篇 qn d z j shn yn mng z zh q pin zh 群 弟 子 記 善 言 孟 子 者 七 篇 止 jing do d shu rn y zu zhng yng z s b 講 道 德 說 仁 義 作 中 庸 子 思 筆 zhng b pin yng b y zu d xu ni cng z 中 不 偏 庸 不 易 作 大 學 乃 曾 子 z xi q zh png zh xio jng tng s sh sh 自 修 齊 至 平 治 孝 經 通 四 書 熟 r li jng sh k d sh sh y l chn qi 如
46、六 經 始 可 讀 詩 書 易 禮 春 秋 ho li jng dng jing qi yu lin shn yu gu cng 號 六 經 當 講 求 有 連 山 有 歸 藏 yu zhu y sn y xing yu din m yu xn go 有 周 易 三 易 詳 有 典 謨 有 訓 誥 yu sh mng sh zh o w zhu gng zu zhu l 有 誓 命 書 之 奧 我 周 公 作 周 禮 zhe li gun cn zh t d xio di zh l j 著 六 官 存 治 體 大 小 戴 注 禮 記 sh shng yn l l bi yu gu fng yu
47、 y sng 述 圣 言 禮 樂 備 曰 國 風 曰 雅 頌 ho s sh dng fng yng sh j wng chn qi zu 號 四 詩 當 諷 詠 詩 既 亡 春 秋 作 y bo bin bi shn sn chun zh yu gng yng 寓 褒 貶 別 善 惡 三 傳 者 有 公 羊 yu zu sh yu g ling jng j mng fng d z 有 左 氏 有 轂 梁 經 既 明 方 讀 子 cu q sh j q sh w z zh yu xn yng 撮 其 事 記 其 事 五 子 者 有 荀 揚 wn zhng z j lo zhung jng z
48、tng d zh sh 文 中 子 及 老 莊 經 子 通 讀 諸 史 ko sh x zh zhng sh z x nng zh hung d 考 世 系 知 終 始 自 羲 農 至 黃 帝 ho sn hung j shng sh tng yu y ho r d 號 三 皇 居 上 世 唐 有 虞 號 二 帝 xing y xn chng shng sh xi yu y shng yu tng 相 揖 遜 稱 盛 世 夏 有 禹 商 有 湯 zhu wn w chng sn wng xi chun z ji tin xi 周 文 武 稱 三 王 夏 傳 子 家 天 下 s bi zi qi
49、n xi sh tng di xi gu ho shng 四 百 載 遷 夏 社 湯 代 夏 國 號 商 li bi zi zh zhu wng zhu w wng sh zh zhu 六 百 載 至 紂 亡 周 武 王 始 誅 紂 b bi zi zu chng ji zhu zh dng wng gng zhu 八 百 載 最 長 久 周 轍 東 王 綱 墜 chng gn g shng yu shu sh chn qi zhng zhn gu 逞 干 戈 尚 游 說 始 春 秋 終 戰(zhàn) 國 w b qing q xing ch yng qn sh sh jin bng 五 霸 強 七 雄
50、 出 嬴 秦 氏 始 兼 并 chun r sh ch hn zhng go z xng hn y jin 傳 二 世 楚 漢 爭 高 祖 興 漢 業(yè) 建 zh xio png wng mng cun gung w xng wi dng hn 至 孝 平 王 莽 篡 光 武 興 為 東 漢 s bi nin zhng y xin wi sh w zhng hn dng 四 百 年 終 于 獻 魏 蜀 吳 爭 漢 鼎 ho sn gu q ling jn sng q j ling chn chng 號 三 國 迄 兩 晉 宋 齊 繼 梁 陳 承 wi nn cho du jn lng bi yu
51、n wi fn dng xi 為 南 朝 都 金 陵 北 元 魏 分 東 西 y wn zhu y go q di zh su y t y 宇 文 周 與 高 齊 迨 至 隋 一 土 宇 b zi chun sh tng x tng go z q y sh 不 再 傳 失 統(tǒng) 緒 唐 高 祖 起 義 師 ch su lun chung gu j r sh chun sn bi zi 除 隋 亂 創(chuàng) 國 基 二 十 傳 三 百 載 ling mi zh gu ni gi ling tng jn j hn zhu 梁 滅 之 國 乃 改 梁 唐 晉 及 漢 周 chng w di ji yu yu
52、 yn sng xng shu zhu chn 稱 五 代 皆 有 由 炎 宋 興 受 周 禪 sh b chun nn bi hn lio y jn d ho fn 十 八 傳 南 北 混 遼 與 金 帝 號 紛 di mi lio sng yu cn zh yun xng jn x xi 迨 滅 遼 宋 猶 存 至 元 興 金 緒 歇 yu sng sh y tng mi bng zhng gu jin rng zhi 有 宋 世 一 同 滅 并 中 國 兼 戎 翟 mng ti z ji qn sh chun jin wn fng s s 明 太 祖 久 親 師 傳 建 文 方 四 祀
53、qin bi jng yng l s di chng zhn mi shn sh 遷 北 京 永 樂 嗣 迨 崇 禎 煤 山 逝 nin r sh qun zi z zi zh lun zh xng shui 廿 二 史 全 在 茲 載 治 亂 知 興 衰 d sh zh ko sh l tng g jn ru qn m 讀 史 者 考 實 錄 通 古 今 若 親 目 ku r sng xn r wi cho y s x y s 口 而 誦 心 而 惟 朝 于 斯 夕 于 斯 x zhng n sh xing nng g shng xin shng qn xu 昔 仲 尼 師 項 囊 古 圣
54、賢 尚 勤 學 zho zhng lng d l ln b j sh xu qi qn 趙 中 令 讀 魯 論 彼 既 仕 學 且 勤 p p bin xu zh jin b w sh qi zh min 披 蒲 編 削 竹 簡 彼 無 書 且 知 勉 tu xun ling zhu c g b b jio z qn k 頭 懸 梁 錐 刺 股 彼 不 教 自 勤 苦 r nng yng r yng xu ji su pn xu b chu 如 囊 螢 如 映 雪 家 雖 貧 學 不 輟 r f xn r gu jio shn su lo yu k zhu 如 負 薪 如 掛 角 身 雖 勞
55、猶 苦 卓 s lo qun r sh q sh f fn d sh j 蘇 老 泉 二 十 七 始 發(fā) 憤 讀 書 籍 b j lo yu hu ch r xio shng y zo s 彼 既 老 猶 悔 遲 爾 小 生 宜 早 思 ru ling ho b sh r du d tng ku du sh 若 梁 灝 八 十 二 對 大 廷 魁 多 士 b j chng zhng chng y r xio shng y l zh 彼 既 成 眾 稱 異 爾 小 生 宜 立 志 yng b su nng yng sh m q su nng f q 瑩 八 歲 能 詠 詩 泌 七 歲 能 賦 棋
56、 b yng w rn chng q r yu xu dng xio zh 彼 穎 悟 人 稱 奇 爾 幼 學 當 效 之 ci wn j nng bin qn xi do yn nng yng yn 蔡 文 姬 能 辨 琴 謝 道 韞 能 詠 吟 b n z qi cng mn r nn z dng z jng 彼 女 子 且 聰 敏 爾 男 子 當 自 警 tng li yn fng q su j shn tng zu zhng z 唐 劉 晏 方 七 歲 舉 神 童 作 正 字 b su yu shn y sh r yu xu min r zh 彼 雖 幼 身 已 仕 爾 幼 學 勉 而
57、 致 yu wi zh y ru sh qun shu y j s chn 有 為 者 亦 若 是 犬 守 夜 雞 司 晨 gu b xu h wi rn cn t s fng ning m 茍 不 學 曷 為 人 蠶 吐 絲 蜂 釀 蜜 rn b xu b r w yu r xu zhung r xng 人 不 學 不 如 物 幼 而 學 壯 而 行 shng zh jn xi z mn yng mng shng xin f m 上 致 君 下 澤 民 揚 名 聲 顯 父 母 gung y qin y y hu rn y z jn mn yng 光 于 前 裕 于 后 人 遺 子 金 滿 籝
58、 w jio z wi y jng qn yu gng x w y 我 教 子 惟 一 經 勤 有 功 戲 無 益 ji zh zi y min l 戒 之 哉 宜 勉 力 錢文忠講解三字經全集(5)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讀后感800字 我們剛剛能聽得懂大人們說話時,父母一直在給我們灌輸著“父母呼,應勿緩”的道理。我們剛剛學會識字時,老師就交于我們“人之初,性本善”。這不論是做人道理,還是朗朗上口的背誦文章都來自于一本傳承中華文明的瑰寶三字經。可能三字經早已是家喻戶曉了,可這瑰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得陌生,這使當今的我們開始逐漸忘記其中文明精髓,并不了解其中的為人之本。就在讓我認為三字經將來會變
59、成只知名字,不知內容時,出現(xiàn)了一個可謂是拯救了這即將消逝精華。他就是錢文忠。說起錢文忠,大家可能有所聽聞,他是清華的教授,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華橫溢,讀完錢文忠解讀三字經后他的分析,他的文學功底讓我無比敬佩。從百家講壇,到三字經的再次閱覽,最后讓三字經中的道德、文明、文化精髓等步入生活。錢文忠的見解很細致,開頭是倫理道德,再是經典文獻,然后是中華歷史。若不說,誰能知在這僅僅一千字中,競蘊含了這么多內容。一字一句的由來,其中的道理,都分析透徹。翻開書字里行間富有現(xiàn)代感,卻不失其中古人思想。看完整本書有種被受過了諄諄教誨的小孩,在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把這一切都列為做人之本,為人之道。三字經一共1
60、122字,字字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翻開書開篇就告知如今我們?yōu)楹卧僮x三字經,因其中內容廣泛包括了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社會道德等,在如今依舊擁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與社會功用。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人之初,性本善”這一句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只記得這一句的原因吧,但是我知道它10年,都曾未知道其中的深層意,只有我讀完這本書閉上眼睛回味其中的韻味時,我才明白,才能被受教一生。錢文忠說“人之初,性本善”的表面意思是人:出生時天性本來就是善的??赐旰笪以谒伎迹瑸楹问巧贫皇菒耗??然而這本書確一一告訴了我答案。從學派、中西文化、名人名事,全部分析透徹讓我全面了解跟這句話有關的知識及道理等。讀完這本書我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入資經營協(xié)議合同范本
- 買車庫有合同范例
- 公司房屋轉讓合同范本
- 互聯(lián)網生活服務行業(yè)區(qū)域差異分析考核試卷
- 單板加工生產線布局設計考核試卷
- 公司資金轉讓合同范本
- 農村承包魚塘合同范本
- 勞動買賣合同范本
- 地質勘探報告編制與評審考核試卷
- 免燒磚買賣合同范本
- 預防接種工作規(guī)范(2023年版)解讀課件
- (2024年1月)廣西各市房屋工程造價指標
- 渝水區(qū)良山分散式風電項目環(huán)評報告
- 2023夏季廣東廣州期貨交易所招聘歷年高頻難易度、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人事管理》課件
- 【非正式組織對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8700字(論文)】
- 2024拳擊比賽計劃書
- 管道直飲水系統(tǒng)技術和方案
- 婦產科國家臨床重點??乞炇諈R報
- 繪本故事PPT課件之我不敢說我怕被罵
- 社區(qū)干部培訓班交流發(fā)言(通用6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