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通史資料:先秦時期用_第1頁
中國古代史通史資料:先秦時期用_第2頁
中國古代史通史資料:先秦時期用_第3頁
中國古代史通史資料:先秦時期用_第4頁
中國古代史通史資料:先秦時期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古代史通史復習提綱第一講【先秦時期】第一課時一、夏商西周: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時期(夏朝存在約前21世紀-前16世紀;商存在于約 BC1600-BC1046西周存在于 BC1046-BC771階段特征1、政治:早期國家產生并初步完善;由部落聯盟向方國聯盟演進。以血緣為紐 帶的早期政治制度(宗法分封制)確立,但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 中。奴隸制逐漸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完善。2、經濟:夏商周被成為“青銅時代”,盛行井田制(奴隸主土地國有制),農業(yè) 生產以奴隸集體勞動為主;實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業(yè)基本為官府所壟斷。3、文化:商朝的以神為本;西周以人為本,春秋戰(zhàn)國形成了以民為本的思想。

2、西周的禮樂文化對后世的儒家學說和政治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核心主干知識政治【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1) “家天下”制度的確立:夏朝國君禹死后,禹的兒子啟繼承禹的地位。政治 權力由“傳賢”演變?yōu)?“傳子”,世襲制取代禪讓制,“家天下”制度由此開始, 國家成為帝王的私產,王權在一姓中世襲,宗族關系從此成為基本的政治關系。(2)中央官制:王下有“三正”和“六事之人”。三正主管政事,六事之人經常 在王左右,有戎事時候,可以代王統(tǒng)率軍隊。(3)地方官制:夏王統(tǒng)治下,任然存在許多部落。這些部落首領大多稱“伯”。伯是一方之長,有相對的獨立性。2、商朝政治制度(1)商朝實行內服和外服管理制度。內服是王畿,即商

3、王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外 服則是附屬國管轄的地區(qū),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內服和外服的實際權利。(2)中央官制(內服官):分內廷官和外廷官,內廷官負責商王私人事務,外廷 官負責處理國家事務。(3)地方行政制度(外服官):實行分封制,地方由諸侯統(tǒng)治(稱方國),多由 商王諸妻、諸子、功臣以及臣服于商的部族首領擔任。地方諸侯有侯、伯、男、 甸不同稱號。地方諸侯對商王承擔一定的義務, 平時為商王守邊,有戎事聽調隨 征,同時還有為王室服役、進貢。(4)商代貴族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實行宗法制,各個宗族都是政治實體。(5)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務都通過占卜(甲骨刻辭)進行決策,神權與王權的 密切結合?!疚髦苷沃贫取?/p>

4、1、中火官制:設三公和太宰,下設六卿、五官,分管國家事務。2、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1)概況:周朝實行分封制,王畿周圍屬于周天子直轄,其他地區(qū)分封給周天 子的親族(子弟)、功臣、臣服的前朝諸侯以及蠻荒地區(qū)的地方首領。(2)目的:鞏固擴大周朝的統(tǒng)治。(3)演變:盛行于夏商周,以西周為典型。秦朝廢除,以后王朝屢有存廢,如 西漢、明朝等。(4)內容:分封對象:主要封國:魯(周公封地)、齊、燕(東北最遠的姬姓)、宋(商朝貴族微 子封地)、晉等。諸侯權利和義務的統(tǒng)一:(5)影響:利:擴大了周朝的統(tǒng)治疆域;王權較夏商更為集中,國家政權逐漸由松散 走向嚴密,有利于穩(wěn)定當時的政治秩序,鞏固西周王朝;推動了周

5、文化的傳播和 發(fā)展,有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認同和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弊:諸侯在封國內有很大獨立性,隨著實力的變化和宗法關系的疏遠,諸 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勢, 從而使周天子權威逐漸削弱,導致分封制 瓦解;后世一些朝代(如漢、明),實行與中央集權并行的封國制,往往導致地 方割據,社會動蕩。(6)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大國兼并小國、小宗取代大宗、卿大夫奪位時有 發(fā)生;諸侯稱王等同于周天子。3、宗法制(1)含義:(2)目的:(3)內容(4)特點:血緣關系和政治關系相結合,按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家國同構。(5)宗法制的作用:重家庭建設,尊老愛幼,有利于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但重家庭

6、本位,重人 情關系,分遠近尊卑,違背現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識。4、選官制度-世官制(世卿世祿制)(1)時間:西周實行,以分封制、宗法制為制度基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受到軍功 爵制沖擊而瓦解。(2)特點: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權位,是貴族 政治的體現,不利于人才選拔。5、禮樂制度。周朝通過禮樂制度來規(guī)范貴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貴族在衣、食、 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差別。如 :就連如 何稱呼“死”,不同等級的貴族也不一樣:天子-駕崩;諸侯-薨;卿大夫-卒; 士-不祿;平民、奴隸-去世?!敬呵飸?zhàn)國】中央集權的萌芽春秋前期:諸侯設縣,中央集權萌芽春秋后期:諸侯

7、設郡,郡縣無統(tǒng)轄關系戰(zhàn)國時期:三晉建立郡統(tǒng)縣的郡縣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1、神權與王權結合。2、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同時,以血緣關系紐帶的“家國同構”社會結構形成。(家國同構,家庭、家族、國家在組織結構方面的共同性,“父為家君,君為國父”,父家長在家庭內部至尊,在國內,君王地位權力至大) 3、最高執(zhí)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經濟【夏商周農業(yè)】1、土地制度:井田制。(1)商代出現,西周全面推廣。(2) 土地所有制形式:周王把土地層層分封給諸侯,諸侯將受封土地分賜給卿 大夫,卿大夫再分賜給其子弟和臣屬。 各級受封貴族對土地只有使用權, 沒有所 有權,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轉賣讓和買

8、賣。受封者還要向國王承擔義務,交納貢 賦。在貴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隸和庶民集體耕種,土地被劃分“井”字方塊,形 成井字,稱為井田。(3)性質:國有制度下的土地私有制(國王代表整個奴隸階級占有全國所有土 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后分配給大小奴隸主使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奴 隸和庶民則完全被排除在外,因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實質上也是一種土地私 有制)。(4)瓦解原因:根本原因: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水平提高;直接原因:各國的稅制改革-承認土地私有合法。2、耕作方式:刀耕火種,金石并用,千耦其耘,后世的農作物多以具備【更冏周手工業(yè)】1、官營手工業(yè)-工商食官制度:商周時期的實行官營工商業(yè)

9、制度, 手工業(yè)和商 賈都是官府的奴仆。到春秋戰(zhàn)國,隨著民營和家庭手工業(yè)的出現,工商食官制度 逐步瓦解。(1)概況:夏朝的二里頭遺址是我國發(fā)現的最早的官營手工業(yè)作坊。 西周時期, 手工業(yè)由官府統(tǒng)一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設立的作坊內,職業(yè)世襲,時代為官府 勞作。(2)特點:政府統(tǒng)一管理;規(guī)模經營,分工明確;原料由官府提供,不計成本, 產品不進入市場。2、成就(1)冶金業(yè):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技藝先進,被成為“青銅時代”,青銅器主要用 于祭祀和軍事,是“禮”制的象征,政治功能明顯。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2)紡織業(yè):商代專設官員指導蠶桑生產,甲骨文有祭祀蠶神的記載;周禮中有“婦功”和“國有六職”的記載

10、。(3)制瓷業(yè):商代出現了原始瓷器 。(4)西周晚期,中國已有鐵器?!鞠纳讨苌虡I(yè)】1、商:商朝人以經商著稱,甲骨卜辭表明商朝商業(yè)初步發(fā)展;貝幣。2、西周:流通骨貝和銅貝等貨幣。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將商人集中起來,設官 統(tǒng)一管理,為政府服務。思想文化【科技】1、歷法:夏朝時的歷法更小正,商朝改為“殷歷”。2、數學:商朝在世界上最早出現十進位制。3、天文:商朝有日食、月食和新星的記載。【文字】商代的甲骨文是比較成熟的文字, 商周時期還還有刻在青銅器上的“金 文”?!窘逃可?、西周: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教育春秋戰(zhàn)國:私學興起,學在官府被打破第二課時二、春秋戰(zhàn)國:(BC771-BC221階段特征1、政治:

11、諸侯爭霸和各諸侯國的變法打破了舊的統(tǒng)治秩序。 貴族政治逐漸瓦解, 新的中央官僚機構開始形成;分封制逐漸崩潰,郡縣開始出現,中央集權初現雛 形;封建國家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趨勢加強2、經濟: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推動了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確立;以小 農經濟為主體的、精耕細作的農耕經濟開始形成。3、思想:思想繁榮,百家爭鳴;各學派立足社會現實,著書立說為重建社會秩 序提出各不相同的救世方案,推動了春秋戰(zhàn)國的社會轉型;同時,也奠定了中國 傳統(tǒng)文化的的基本精神。核心主干知識政治【大動蕩、大變革時代】1、諸侯爭霸,社會動蕩。春秋戰(zhàn)國,諸侯國之間相互兼并,戰(zhàn)爭不斷。2、分封制崩潰,王權體制面臨挑戰(zhàn)(1)表現

12、:西周時期“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逐漸演變?yōu)椤岸Y樂征伐自諸侯 出”。諸侯不受制于天子,反而制約天子。春秋初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再演變?yōu)椤岸Y樂征伐自大夫出”,甚至“陪 臣執(zhí)國命”。卿大夫不受制于諸侯反而制約諸侯。(2)原因:平王東遷后周王室政治經濟實力衰落, 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不再定 期向天子納貢、述職,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成為諸侯的附庸。大諸侯國在爭霸戰(zhàn)爭中消耗了實力, 逐漸衰微;諸侯國中卿大夫強宗崛起 并奪取政權。(3)影響:卿大夫專權以及奪取政權后,需要采用新的統(tǒng)治模式,客觀上使國 家政權逐漸由分散趨于集中,血緣關系的紐帶進一步松弛,從而為戰(zhàn)國社會政治 新局面的到來準備了

13、條件?!靖鲊兎ㄟ\動興起】1、時代背景(1)春秋戰(zhàn)國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動蕩、大變革和大發(fā)展時期經濟上: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使社會生產力的得到極大的提高; 井田制瓦 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政治上:諸侯爭霸瓦解了原有的宗法統(tǒng)治秩序;隨著新興地主階級經濟實力增強, 不斷要求獲得政治權力,主張廢除奴隸主貴族政治。各國先后出現了一系列變法。 思想上:儒法道墨等學派興起,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形成中國歷史上的第 一次思想解放高潮,有力的推動了當時的社會改革和文化發(fā)展。(2)富國強兵的需要2、概況(1)春秋,齊國管仲改革(BC685-BC645:改革賦稅制度,“相地而衰征”,承 認了土地私有化;整頓和

14、發(fā)展軍備;發(fā)展工商業(yè)。(2)春秋,魯國實行初稅畝(BC594 ,公開承認土地私有。(3)戰(zhàn)國時,魏國李悝改革(BC445-BC396: “盡地力之教”,利用土地增加收 入;“廢溝洲”,破壞了井田制;推行“平汆法”,平抑物價,保護小農經;制定“法經”,加強法制和強化國家職能;“選賢任能,賞罰分明”,改善吏治,削弱 貴族特權。(4)戰(zhàn)國時,楚國吳起變法(BC386-381):獎勵軍功,重用有才能的人;賞罰分 明,裁撤冗員,嚴格吏治,嚴禁私門請托;限制貴族權力,改變世襲分封,三代 以后回收爵祿;強令貴族遷居,變相沒收其土地。(5)商鞅變法(BC356進行第一次變法;BC350進行第二次變法)內容a、

15、加強集權的政治改革:廢分封,行縣制(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嚴格什五戶籍制度,五家為一伍,兩伍為一什。(將什伍作為基層行政單位,建立嚴密 的戶籍制度,加強了國家隊基層社會的治理);實行連坐法,什伍之內相互有告 奸、舉盜的責任,有犯法不告的,同罪連坐。b、以農求富的經濟改革:廢井田,開阡陌,廢止“田里不鬻”,準許民間買賣土地。(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以土地多少承擔賦稅,推動了封建經濟發(fā) 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有利于穩(wěn)定財政收入,增強經濟實力);統(tǒng)一度量衡 (方便賦稅征收,客觀上便利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 有利于消除地方割 據勢力)。c、軍事改革:獎勵軍功,實行軍功爵制。(以軍功爵制取代

16、世襲制,推動了 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軍功地主逐漸成為秦的統(tǒng)治支柱;壯大了軍事力量, 為秦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d、改革舊俗:塞私門之請(整頓吏治,有利于防止腐敗產生);推行分異令, 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家有二男則分戶的“分異令” (刺激小農戶數量的增加 及生產積極性的提高)e、文化高壓:焚詩書而明法令。(燒毀宣言儒家思想、不符合地主階級利益 的詩書,旨在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實行文化高壓政策,壓制人們思想,不利于 思想文化發(fā)展。)影響a、積極性:變法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 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后來統(tǒng)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都起 了重要作用。b、消

17、極性:變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剝削和壓迫;變法對倫理道德的蔑視,導致了社會風氣的敗壞,使政權失去社會道德的支撐;商鞅迷信 刑罰、用法過峻的做法,片面擴大了暴力的作用,成為古代暴政思想的濫觴;開 創(chuàng)的重農抑商政策,客觀上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痉饨▏艺误w制逐漸確立】1、君主集權不斷強化。2、中央官僚機構出現:(1)統(tǒng)治集團內部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 貴族世襲制被打破,軍功地主集團崛起。(2)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運動,剝奪了舊貴族的特權,建立了以丞相和將軍為首的中央集權的官僚機構;又建立了俸祿、官吏選拔、“上計”制度等配套制度,為集權政治的鞏固和發(fā)展提供了制度上的有效保障。3、郡縣制逐

18、步確立:春秋出現,戰(zhàn)國時各國普遍推行郡縣制,是中國地方行政 制度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4、選官制度:從世卿世祿到賜爵制(任官制)。由按照等級時代沿襲官制和爵位 到按照才能大小或功勞高低選任官吏(賜爵)。(典型:商鞅變法實行軍功爵制, 宗室貴族沒有軍功不能獲得爵位和貴族身份)經濟【農業(yè)】1、生產力的發(fā)展,鐵犁牛耕出現(1)出現: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古代農業(yè)最主要的耕種方式。(2)影響:促進農業(yè)生產力的飛躍,提高了糧食產量;推動了土地的開墾,私 田不斷擴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所有制變化);新興地主階級開始崛起(階 級關系變化);推動了社會變革。2、生產關系的變革,土地私有制的確立,成為中

19、國古代最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 式。(1)具體形式: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導);農民土地所有制等。(2)特點: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過地租的方式剝削農民,農民在土地上艱辛 勞動,只能獲得耕作收獲的很少一部分,土地高度集中。3、經營方式的變革,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形成。(1)內容:以家庭為單位,男耕女織,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結合;(2)地位:長期處于中國經濟的主導地位,最重要的經營方式;(3)特點:自給自足性:生產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繳納賦稅;封閉性:農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相結合,男耕女織,具有封閉性,但多余產品投放 市場,并非完全封閉分散性: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經營為主;脆弱性:抵御天災人禍的能力差(4

20、)影響:經濟:促進了古代農業(yè)發(fā)展,但也制約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同時農業(yè)耕作技術難以實現進一步的革命性的發(fā)展。 政治:成為中央集權和地方 割據的經濟基礎;文化:是諸子百家等思想的經濟基礎,也是農民平均主義思想的基礎;風俗: 古代風俗習慣打上了深刻的小農經濟的烙印;外交:閉關鎖國的經濟基礎?!臼止I(yè)的發(fā)展】1、經營形態(tài)(1)家庭手工業(yè)開始形成。特點:手工業(yè)與農業(yè)結合,男耕女織;產品多供自 己消費和交納賦稅,很少進入市場。影響:對穩(wěn)定小農經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 技術落后、生產分散妨礙了市場的發(fā)展。(2)私營手工業(yè)開始出現。手工業(yè)者(工)與商、士、農并稱“四民”。特點,生產的產品面向市場。2、成就(1

21、)春秋晚期,中國冶煉生鐵和塊煉鐵技術出現,開始使用木炭做燃料。(2)戰(zhàn)國時期,煉鋼和淬火工藝有所發(fā)展?!旧虡I(yè)的發(fā)展】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府控制商業(yè)的局面被打破,出現私人巨商和商業(yè)中心。2、私商逐漸取代官商成為商人的主體,商人社會地位提高,“四民”之一。3、有的城市出現稱作“市井”的商業(yè)區(qū);金屬鑄幣大量增加?!窘洕咭灰恢剞r抑商】1、時間:(1)起源:商鞅變法明確規(guī)定重農抑商的原則(法家的獎勵耕戰(zhàn)思想)。中國古 代歷朝大都執(zhí)行重農抑商政策,是中國古代王朝的基本經濟政策。(2)消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不得不逐漸放棄這一落后的政策。2、概念:強調要發(fā)展農耕,限制商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3、原因:(1)

22、經濟原因: 自然經濟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商業(yè)能夠獲得比農業(yè)更大的利益,誘使農耕者棄農經商,對封建統(tǒng)治不利。(2)政治原因: 維護專制主義國家政治的需要。重農有利于安定人心,(民眾致力于農耕,則樸實而易于驅使,謹慎而遵從國法,積累私產而不愿流徙) 這有利于保障國家安全,維護政治穩(wěn)定,鞏固君主地位。 商人經濟實力強大, 會以財力干擾政治,同朝廷抗衡。(3)思想因素:法家重農抑商思想。儒家仁政和重義輕利思想。4、重農表現:社會地位重農:農民地位比較高。政策重農:獎勵耕織,輕 徭薄賦,興修水利。5、影響:(1)有利于維護小農經濟的穩(wěn)定和政局的穩(wěn)定。(2)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新的經濟因素和生產方式

23、的萌芽也長期得不到 正常發(fā)育。思想文化【百家爭鳴的背景】1、經濟:鐵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力顯著提高,社會經濟發(fā)展;2、政治:周天子衰微,諸侯爭霸,為爭霸戰(zhàn)爭和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各國諸侯禮賢下士,重視人才;3、文化: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學出現,人才輩出;4、階級:土階層的活躍和崛起,受到統(tǒng)治者的重用。【孔子和早期儒學】1、孔子:春秋末期,開創(chuàng)儒學。(1)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希望統(tǒng)治者“克己復禮”,推行“德治”,從而在人人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建立禮樂文明的社會。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持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2)文化教育: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3)影響:開創(chuàng)了

24、私人講學之風;開創(chuàng)了儒家學派;修編六經-詩、書、 禮、樂、易、春秋;儒家思想后來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2、孟子: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1)提倡性善論,認為人的善性表現為仁、義、禮、智。(2)發(fā)揮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學說。進而提出“民貴君輕”的 民本思想。(仁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政治上,民貴君輕;經濟上,民有恒產, 勿奪農時;思想上,注重道德教化)3、荀子:戰(zhàn)國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1)在天人關系上,他一方面強調“天行有?!?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為,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義)(2)政治:對儒家關于“禮”的思想進行了深入討論。他認為,學習

25、的最高目 標是把握“禮”。主張禮法并用。(3)提出“性惡論”,認為人生來本性是惡的,強調用禮樂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 禮法并用,使人向善。(4)看到人民的巨大力量,提出“載舟覆舟”的著名論斷。【老莊之學】1、道家學派的基本特點(1)以“虛無”的“道”為世界的根本;(2)以因循自然的“無為” “逍遙”為處事方法。2、老子思想(1)哲學方面: “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變的。事物具有向相反 的方面轉化的規(guī)律(無條件),蘊含了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看問題要有兩面性)(2)方法論:以柔克剛,以弱勝強(3)政治方面: 主張“無為而治”,回到“小國寡民”時代。3、莊子的思想(1) “道”是最高準則,宣傳天道與自然

26、無為(2)莊子認為,“道”無所不在,沒有界限與差別。提出“齊物論”4、老莊思想的影響:老莊崇尚自然,其主張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傾向, 對中國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活動及主張?zhí)攸c及影響李悝推行“盡地力之教”,提高農業(yè)產量,從而增 加國家田租收入;創(chuàng)立“平汆法”,好年成由 國家以平價購進糧食,壞年成則以平價出售; 進一步推行按軍功授田宅的制度。特點:獎勵耕戰(zhàn), 實行嚴刑峻法;加 強君主集權;主張 義革。影響:法家的理論 對中國專制主義政 治體制的建立乃至 秦始皇紜-全國, 都起了很大的作 用。漢代以來法治 思想被吸收到儒學 體系中,成為維護 專制政權的工具。商鞅廢除世卿世祿制度,根據軍功制定尊卑爵秩 的等級;廢除井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和買 賣;為保證國家的財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 弟同家共財;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實行編 戶制,五家為伍,十家為什,互相連坐告奸, 以加強中央集權;燔詩書,明法令,禁止游 學游仕,想做官就要學習律令,以更為師。韓非主張加強君主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zhàn)。他提出了 7、期修古,不法??伞?,“事異則 備變的主張。【墨家的主張】1、特點:(1)學術團體以紀律嚴密著稱。(2)提倡刻苦簡樸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