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突破:2022浙江卷文言文題分析 課件21張_第1頁
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突破:2022浙江卷文言文題分析 課件21張_第2頁
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突破:2022浙江卷文言文題分析 課件21張_第3頁
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突破:2022浙江卷文言文題分析 課件21張_第4頁
2023屆高考專題復習突破:2022浙江卷文言文題分析 課件21張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透析高考備考古文基礎檢測1、王其( )為臣約車( )并( )幣( )2、今齊王之罪其( )于敝邑( )之王甚厚3、不榖( )得商于之田4、子其弭( )口無言5、齊、秦之交陰合( )6、從某至某,廣從( )六里7、踐祚:8、用事:9、穰、稔(rn ):10、豐穰:精練高考真題夯實文言基礎2022浙江高考 刑賞忠厚之至論【宋】蘇轍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 )有求勝于( )斯民( )也。為刑( )以待天下之罪戾( ),而唯( )愚民之入于其中( )以不能自出也;為賞以待天下之賢才,而唯恐天下之無賢而其賞之無以( )加( )之也。蓋( )以( )君子先( )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

2、所志( )也,民自為( )而召( )之也。故罪( )疑者從輕,功( )疑者從重,皆順天下之所欲從。2022浙江卷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不是)有求勝于(對于)斯民(老百姓)也。為刑(制定刑罰)以待天下之罪戾(罪惡過失),而唯(唯恐)之入于其中(那之中,其,代刑罰)以不能自出也;為賞以待天下之賢才,而唯恐天下之無賢而其賞之無以(沒有用來的方法)加(施加)之也。 古代的君子立身于天下,不是想要壓制百姓。制定刑罰來對待天下的罪惡過失,卻唯恐百姓落入刑罰之中而不能脫離;制定恩賞來對待天下的賢德大才,卻唯恐天下沒有賢才而無從施予恩賞。 蓋(表示推測,相當于“大約”、“大概”)以(因為)君子先(意動用法,

3、以為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追求,志向)也,民自為(動詞,做)而召(招致)之也。故罪(動詞,定罪)疑者從輕,功(動詞,封賞)疑者從重,皆順天下之所欲從。 大約是君子以天下為先,之后才有不得已的制定刑賞之舉。之所以不得已,因為這不是君子的志向,而是百姓自身的行為而招致的。所以對可能有罪的人從輕處理,對可能有功的人從重獎賞,都順應了天下的民心所向。 且夫以( )君臨( )民,其強弱之勢,上下之分,非待( )夫與之爭尋常之是非而后能勝之矣。故寧( )委( )之于利,使之取其優(yōu)( ),而吾無求勝焉( )。夫惟( )天下之罪惡暴著( )而不可掩,別( )白( )而不可解,不

4、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無功,鄉(xiāng)黨( )之無義,不得已而愛( )其賞。如此,然后知吾之( )用刑,而非吾之好殺人也;知吾之不賞,而非吾之不欲富貴( )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 )而納之于刑,其跡( )可以引( )而置( )之于無罪;其功與( )之而至于可賞,排( )之而至于不可賞。若是( )二者而不以與民,則天下將有以( )議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與不可賞也,則吾猶可以自解( )。使天下而知其可以無刑、可以有賞之說,則將以( )我為( )忍人( ),而愛( )夫( )爵祿( )也。 且夫以(憑借)君臨(治理,統(tǒng)治)民,其強弱之勢,上下之分,非待(等待)夫與之爭尋常之是非而后能勝之矣。故寧(寧可)委

5、(交付)之于利,使之取其優(yōu)(好處),而吾無求勝焉(代詞,代百姓)。夫惟(只有)天下之罪惡暴著(明顯,昭著)而不可掩,別(另外)白(辯解)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無功,鄉(xiāng)黨(同鄉(xiāng),鄉(xiāng)親;周制,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xiāng),五百家為黨)之無義,不得已而愛(吝嗇)其賞。如此,然后知吾之(主謂之間,無義,不譯)用刑,而非吾之好殺人也;知吾之不賞,而非吾之不欲富貴(使動用法,使富貴)人也。 況且以君主的身份來治理百姓,因為兩者之間強弱、上下的分別,不能等等與百姓爭論尋常的是非曲直之后再駁倒他。因此寧可用利益來交付他,讓他獲得足夠的好處,而君主不求一定要壓制他。唯獨天下的罪惡行徑暴露于世而無法掩蓋,從旁為其

6、解釋也不能開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用到刑罰。朝廷中沒有功勞的人,鄉(xiāng)族中沒有信義的人,君主不得已才吝嗇施予賞賜。這樣,然后了解君子使用刑罰,并不是因為君子喜歡殺人;了解君子不施賞,也不是君子不想使人富貴。 使(假如)夫其罪可以推(推究)而納之于刑,其跡(行為)可以引(拿出)而置(放置)之于無罪;其功與(給)之而至于可賞,排(排除)之而至于不可賞。若是(若這樣)二者而不以與民,則天下將有以(有用來方法)議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與不可賞也,則吾猶可以自解(自我辯解,自作解說)。使天下而知其可以無刑、可以有賞之說,則將以(認為)我為(是)忍人(殘忍的人,硬心腸的人),而愛(吝嗇)夫(那些)爵祿(爵位

7、俸祿)也。 如果一個人的罪名能夠證實并且進入刑罰的范疇,但他的行為又能夠拿出來放在無罪的范疇;如果將功勞給他就能夠進入施賞的范疇,排除他的功勞就進入不能施賞的范疇。如果這兩種情況都對百姓不刑不賞,那么天下人將對君主議論紛紛了。如果讓人們都知道應當施以刑罰、不能施予恩賞,那么君主還可以開解。如果讓天下人都知道可以不施刑罰、可以施予恩賞,那么(人們)將認為我是狠心的人,并且是吝惜(賞賜)爵位俸祿啊。圣人不然( ),以為( )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 ),可以無刑,刑之,而傷( )于( )仁;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 )于信。與其不屈( )吾法,孰若( )使民全( )其肌膚、保

8、其首領( ),而無憾( )于其上;與其名器( )之不僭( ),孰若使民樂得為善之利而無望( )望不足之意。嗚呼,知其有可以與( )之( )之( )道( )而( )不與,是( )亦志( )于殘民( )而已( )矣。且彼君子之與之也,豈徒( )曰與之而已也,與之而遂因( )以勸( )之焉耳。故舍有罪而從無罪者,是以恥勸之也;去輕賞而就重賞者,是以義勸之也,蓋( )欲其( )思而得之也。故夫堯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無以于民矣。圣人不然(不這樣),以為(認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刑罰,用刑),可以無刑,刑之,而傷(傷害)于(對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妨害)于

9、信。與其不屈(使動用法,使貶抑)吾法,孰若(哪里比得上)使民全(保全)其肌膚、保其首領(頭頸,生命),而無憾(怨恨)于其上;與其名器(器,車服;名,爵號)之不僭(超越本分),孰若使民樂得為善之利而無望(埋怨)望不足之意。 圣人則不是這樣,圣人認為天下之人如果不幸而產(chǎn)生罪行,可以施以刑罰、也可以不施以刑罰,用刑的話,就有傷仁愛;如果幸運而立下功勞,可以恩賞,也可以不賞,不賞的話,就妨害信義。與其不使君子之法受到貶抑,不如讓百姓保全性命,在刑賞方面沒有怨恨;與其越分授予官位,不如讓百姓樂于得到行善的好處而沒有急切不能滿足的地方。嗚呼,知其有可以與(給)之(代詞,他)之(助詞,的)道(方法)而(表轉(zhuǎn)

10、折,卻)不與,是(這)亦志(志向,意愿)于殘民(殘害百姓)而已(罷了)矣。且彼君子之與之也,豈徒(白白地)曰與之而已也,與之而遂因(趁機)以勸(勸勉)之焉耳。故舍有罪而從無罪者,是以恥勸之也;去輕賞而就重賞者,是以義勸之也,蓋(大約)欲其(自己,自身)思而得之也。故夫堯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無以于民矣。 唉!知道(上面)哪些情況有可以給予百姓(刑賞忠厚)的道理卻不給予,這也是存心傷害百姓罷了。況且君子將這個道理給予百姓,難道只是白白地給予而已嗎,給予之后再趁勢勉勵他們罷了。因此舍棄有罪的行為而判定無罪,是用羞恥來進行勉勵;舍棄輕賞而施予重賞,是用道義來進行勉勵。大約都是想要百姓自行思

11、考而領悟到啊。所以唐堯、虞舜、夏、商、周的盛業(yè),假如舍棄這些,那么刑賞忠厚也就不能讓百姓看見了。刑賞忠厚之至論【宋】蘇轍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勝于斯民也。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為賞以待天下之賢才,而唯恐天下之無賢而其賞之無以加之也。蓋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從輕,功疑者從重,皆順天下之所欲從。 且夫以君臨民,其強弱之勢、上下之分,非待夫與之爭尋常之是非而后能勝之矣。故寧委之于利,使之取其優(yōu),而吾無求勝焉。夫惟天下之罪惡暴著而不可掩,別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無功,鄉(xiāng)黨之無義,不得已而愛其賞。

12、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殺人也;知吾之不賞,而非吾之不欲富貴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納之于刑,其跡可以引而置之于無罪;其功與之而至于可賞,排之而至于不可賞。若是二者而不以與民,則天下將有以議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與不可賞也,則吾猶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無刑、可以有賞之說,則將以我為忍人,而愛夫爵祿也。 圣人不然,以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無刑,刑之,而傷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賞、可以無賞,無賞,而害于信。與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膚、保其首領,而無憾于其上;與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樂得為善之利而無望望不足之意。嗚呼!知其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已矣。且彼君子

13、之與之也,豈徒曰與之而已也,與之而遂因以勸之焉耳。故舍有罪而從無罪者,是以恥勸之也;去輕賞而就重賞者,是以義勸之也。蓋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堯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無以見于民矣。(選自蘇轍集)1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民自為而召之也 召:招致B. 故寧委之于利 委:交付C. 而無憾于其上 憾:遺憾D. 與之而遂因以勸之焉耳 勸:勉勵【參考答案】C 【解析】 怨恨1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B. 然后知吾之用刑 欲人之無惑也難矣C. 若是二者而不以與民 求人可使報秦者D. 蓋欲

14、其思而得之也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15題詳解】A.“以”,連詞,用來。/介詞,憑借。B.“之”均用于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C.“者”,代詞,用在數(shù)詞后,方面。/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D.“而”,連詞,表遞進。/連詞,表轉(zhuǎn)折。故選B。1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以說理為主;始終圍繞刑賞忠厚,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對照,層層遞進,通順暢達,體現(xiàn)了作者“汪洋澹泊”的文風。B. 作者認為,要以忠厚仁愛為本,如果只把刑賞作為手段,就起不到勸善懲惡的作用,這反映了作者儒家仁政治國的思想。C. 文章指出,從君與民的關系上看,君強民弱,君上民下,君不應用權力壓制百姓

15、,而應讓百姓得到更多好處,順應百姓愿望。D. 作者認為,圣人對罪惡不可掩蓋或解脫的人,對在朝廷無功勞、在家鄉(xiāng)不講信義的人,進行刑賞,其他情況要舍有罪從無罪?!?6題詳解】D.“圣人對進行刑賞”說法錯誤。原文中說的是“夫惟天下之罪惡暴著而不可掩,別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無功,鄉(xiāng)黨之無義,不得已而愛其賞”,這段話是作者對刑賞的議論,并不是“圣人”的做法。故選D。17. 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若夫當時賞罰之所不能及則又為之明言其狀而使后世嗟嘆痛惜之不已嗚呼賢人君子之功烈與夫亂臣賊子罪惡之狀于此皆可以無憂其無聞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選自蘇轍史官助賞罰論【17題詳解】“及”是動詞,是“實

16、行”的意思,“不能及”即是“沒有來得及實行”,“則”是連詞,是“就”的意思,因此“則”前應斷開;“而”是連詞,表結(jié)果,“使后世嗟嘆痛惜之不已”是前句“為之明言其狀”的結(jié)果,因此“而”前應斷開;18.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則將以我為忍人,而愛夫爵祿也。(2)知其有可以與之之道而不與,是亦志于殘民而已矣。【答案】18. (1)那么(人們)將認為我是狠心的人,并且是吝惜(賞賜)爵位俸祿啊?!皠t”,連詞,那么;“忍”,形容詞,狠心的;“愛”,動詞,吝惜。(2)知道(上面)那些情況有可以給予百姓(刑賞忠厚)的道理卻不給予,這也是存心傷害百姓罷了?!捌洹?,代詞,上面那些情況;“與”,動詞,給予;“殘”,動詞,傷害;“而已矣”,罷了。表刑罰的:1.髡(kn):又稱髡首,剃去犯人頭發(fā)的刑罰。2.黥(qng) :即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額頰等處,再涂上墨,作為懲罰的標記,用來懲治犯有輕罪的人。3.劓(y) :一種割鼻子的刑罰。4.笞刑:用小荊條或小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罰。5.杖刑:用大荊條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罰。6.刖刑:一種砍掉腳的刑罰。 7.臏刑:一種剔去膝蓋骨的酷刑。8.宮刑:破壞人的生殖機能的一種酷刑。 9.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