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習題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1頁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習題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2頁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習題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3頁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習題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4頁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習題課件-高中政治統(tǒng)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第四課探索認識的奧秘1.培根曾說,真正的哲學家應當像蜜蜂一樣,從花園里采集原料,消化這些原料,然后釀成香甜的蜜。“蜜蜂釀蜜”的哲學寓意是()A.只有感性認識是正確的,因為它來源于實踐B.只有理性認識是可靠的,因為它把握住了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C.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客體對主體的能動反映D.將感性認識深化為理性認識,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D題組一認識與實踐2.近年來,各地緊密結合各行各業(yè)特點,精心設計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在深化拓展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層面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圍繞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目標,圍繞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2、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為全社會的群體意識和共同行動。這說明()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和客觀物質性的突出特點實踐是凈化社會風氣的有效合理的適應性活動A. B. C. D.B題組一認識與實踐3.圖中的畫師借助哈哈鏡觀察創(chuàng)作對象,把現(xiàn)實中的“瘦子”畫成了“胖子”。漫畫家用夸張的筆法表現(xiàn)了他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看法,這給我們的認識論啟示是()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是摹寫與創(chuàng)造的統(tǒng)一認識是主體創(chuàng)造客體的過程認識是客體顯現(xiàn)自身的過程A. B. C. D.題組一認識與實踐A4.生活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一個人穿上有豎條紋的

3、衣服時,給人收縮感,顯得稍瘦;穿上有橫條紋的衣服時,給人擴張感,顯得稍胖。不同紋路的衣飾產生不同視覺效果表明()A.錯覺實際上是一種假象B.感性認識是易變、不可靠的C.感性認識受到客觀因素的制約D.感性認識依賴于理性認識題組一認識與實踐C5.科學家在一項老鼠基因篩選中,發(fā)現(xiàn)300多個與失明和其他視力障礙有關的新基因。其中多數(shù)基因可能對人類視力非常重要。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小組與休斯敦貝勒醫(yī)學院眼科中心、艾奧瓦大學建立合作,將發(fā)現(xiàn)的老鼠新基因與人類基因進行對比分析。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有助于發(fā)現(xiàn)患者遺傳性失明的新原因。這說明()實踐是人們改造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活動意識是大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能夠把

4、握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科學實驗的發(fā)展推動著認識的發(fā)展A. B. C. D.題組一認識與實踐D6.2019年11月3日,我國在太原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fā)射高分專項高分七號衛(wèi)星。高分七號衛(wèi)星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高分辨率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wèi)星,憑借優(yōu)于1米的分辨率和超高的定位精度,運行后將在國土測繪、城鄉(xiāng)建設、統(tǒng)計調查等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為城市群發(fā)展規(guī)劃、農業(yè)農村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材料說明()A.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B.人類的認識可以主導浩瀚的宇宙C.高分七號衛(wèi)星決定了實踐的進程 D.正確的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題組一認識與實踐A7.廣州港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fā)祥地,

5、也是今天現(xiàn)代化海運的國際大港。中國絲綢的輸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兩條主線路,比陸上絲綢之路的歷史更為悠久。歷史上,中國航海家鄭和攜帶大量絲綢、瓷器和鐵器等物品,率船隊七下西洋,促進了中外政治、經濟和科學文化的空前交流與發(fā)展,對世界的文化發(fā)展作出了貢獻。當前,順應時勢,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為環(huán)太平洋國家和地區(qū)提供難得的機遇,必將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有人認為“海上絲綢之路”是體現(xiàn)人類實踐特點的重要活動。請你運用實踐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談談這一觀點的合理性。題組一認識與實踐7.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離不開經濟、交通和技術等物質條件的支持。實踐具有

6、主觀能動性?!昂I辖z綢之路”的開辟是人們有目的、有意識開展交往活動的結果。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是歷史地發(fā)展著的,不同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規(guī)模、范圍等都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制約。題組一認識與實踐8.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等部門連續(xù)多年組織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使廣大青年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既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青年學生既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是因為()A.書本是認識的來源B.實踐是認識的基礎C.實踐是個人獲得新知識的唯一途徑D.讀萬卷書是認識的最終目的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B8.解析: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而非書本,A錯誤。因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所以青年

7、學生既要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B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并不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獲得認識的途徑還有間接經驗,C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D錯誤。故本題選B。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易錯點撥正確認識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的是認識源于實踐;(2)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強調的是認識的動態(tài)發(fā)展是由實踐推動的;(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強調的是實踐能夠把主觀與客觀聯(lián)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強調的是認識要回到實踐中去、服務于實踐。9.2019年11月5日至1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召開。本屆大會突破性地在服務保障層面做了諸多創(chuàng)

8、新,其中,引人注目的當屬由20臺“進寶”機器人組成的能說、會走、擅服務、熟練駕馭中英文兩種語言的“硬核服務隊”。這20臺機器人分布于VIP休息室、綜合服務區(qū)、國展文創(chuàng)館、咨詢處等20個主要功能點位,為數(shù)十萬的參展觀眾提供問詢、導引等服務。未來機器人將擴展到更多領域,甚至機器人也可以制造機器人。這說明()機器人具有能動創(chuàng)造性,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物質形態(tài)機器人能夠延伸人的能力,推動實踐活動的開展人類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改造世界來造福人類機器人能夠模擬人的思維,改變事物的固有屬性A. B. C. D.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C10.2019年,我國第一顆天文衛(wèi)星“悟空”又給我們帶來了新的驚喜。基于前兩年半的

9、據(jù),“悟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空間實驗精確繪出高能質子宇宙射線能譜,并觀察到能譜新結構。該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進一步證實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科學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須堅持實踐的觀點“悟空”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fā)展科學實驗作為最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能更好地發(fā)現(xiàn)事物本質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科學發(fā)現(xiàn)是人的認識發(fā)展的動力A. B. C. D.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A11.漫畫拾腳印(作者:劉志永)啟示我們()A.經驗是一面鏡子,對他人的經驗要學會選擇B.經驗是虛假的,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正確認識C.一克的經驗抵得上一噸的理論,學習他人經驗才是成功之道D.經驗是知識之父,要用他人經驗來

10、指導自己的實踐活動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A12.某顯微攝影師曬出了一組照片,呈現(xiàn)了1 000倍顯微鏡下霧霾顆粒的面貌。從微觀角度上看,霧霾顆粒的形狀各異,有復合體,有生物顆粒,有礦物質,看上去觸目驚心。每一天,我們都在不停地將這些小玩意兒吸入體內材料表明的認識論道理是(深度解析)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實踐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人們認識發(fā)展的動力科學的認識是人們正確改造客觀世界的前提科技延伸了人的認識器官,能夠促進認識的發(fā)展A. B. C. D.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C12.解析: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某顯微攝影師通過顯微鏡將霧霾顆粒放大1 000倍,延伸了

11、人的認識器官,讓人們對霧霾顆粒有了新的認識,故正確。是意識的特點,不符合題意。認識和尊重客觀規(guī)律是人們正確改造客觀世界的前提,錯誤。題組二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方法點撥理解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要抓住三點(1)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從而推動認識發(fā)展;(2)實踐的發(fā)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fā)展;(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國家語言資源監(jiān)測與研究中心發(fā)布了“2019年度十大網絡用語”:不忘初心;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檸檬精;好嗨喲;是個狼人;雨女無瓜;硬核;996;14億護旗手;斷舍離。這些網絡用語形象地反映了過去一年人們生活中的重大熱點話題。網絡語言具有簡潔精煉、形象傳神的特點,滿足了網民個性化表達、快捷化交流的需要。但一些網絡語言粗俗不堪,過于隨意化,讓人難以看懂,失去了語言的美感,甚至污染了文化發(fā)展環(huán)境。對此,我們需要辯證看待,新出現(xiàn)的網絡語言是不是新事物,還有待歷史的考驗和篩選。 結合材料,運用所學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的知識,談談你對網絡語言的認識。題組二實踐是認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