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上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46張PPT)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1.gif)
![綱要上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46張PPT)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2.gif)
![綱要上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46張PPT)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3.gif)
![綱要上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課件(46張PPT)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14ac628107ffa5c6d66fe10a800783714.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9課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課標要求課標解讀1.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的新變化。1.重要概念:“三衙”分權、“四監(jiān)司”、崇文抑武、“歲幣”與“歲賜”、募兵制、“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征兵制、“靖康之變”、紹興和議。2.歷史理解:(1)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背景、措施及影響。(2)北宋統(tǒng)治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表現(xiàn)及影響。 (3)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影響。3.歷史現(xiàn)象:北宋文官政治;北宋初年加強中央集權導致北宋積貧積弱局面;南宋政權偏安半壁的局面。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一個朝代。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宋朝就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國家出現(xiàn)了,宋初的皇帝在理性、效率、
2、前瞻性和經(jīng)濟活力(簡而言之,這些都是開啟現(xiàn)代資本主義社會最為顯著的特征)的基礎上開始了中國的轉型。 哈佛中國史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但宋之于唐,卻不能說有什么大變動,一切因循承襲。有變動的,只是迫于時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勢,改頭換面,添注涂改地在變??v說它有變動,卻不能說它有建立。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課程體系: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弊端重重 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尋求變革 三、王安石變法引發(fā)黨爭 四、北宋滅亡南宋的偏安五代十國(907-979):藩鎮(zhèn)割據(jù)的延續(xù)(武將擁兵自重)地理:中原漢族政權失去抵御游牧騎兵南下的天然屏障;北方游牧政權有了南下根據(jù)地。軍事:
3、漢族政權失去天然馬場與良種馬(騎兵資源缺失)經(jīng)濟:北方游牧政權擁有了農耕基地。后梁太祖 朱溫梁王 宣武節(jié)度使后唐莊宗 李存勖晉王 河東節(jié)度使后晉高祖 石敬瑭河東節(jié)度使后漢高祖 劉知遠北平王 河東節(jié)度使后周太祖 郭威鄴都留守將軍思考:五代與宋朝開國君主有怎樣的共同點?都是武將出身,因戰(zhàn)功與權術被任命為地方節(jié)度使或將軍等職位。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于庭,曰:“諸軍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蔽醇皩?,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宋史太祖紀(趙匡胤)問趙普曰:“自唐季以來,數(shù)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zhàn)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
4、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逼赵唬骸按朔撬?,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續(xù)資治通鑒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趙匡胤雪夜訪趙普思考:趙普認為唐末五代以來政局動亂的原因是什么?他認為應當怎樣做?原因:地方權力過大,不利于集權,皇權旁落。做法:在政治權力、經(jīng)濟利益、武裝軍隊等方面進行干涉,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宋太祖):五代方鎮(zhèn)殘虐朕今選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從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一)方鎮(zhèn)太重守內虛外,強干弱枝思考:宋朝初年是怎樣削弱藩鎮(zhèn)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的?自唐天寶以
5、來,方鎮(zhèn)多以賦入自贍,名曰留使及趙普為相,勸上革去其弊。申命諸州度支經(jīng)費外,凡金帛以助軍實,悉送都下,無得占留。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禁軍聚之京師皆一以當百。諸鎮(zhèn)皆知兵力精銳非京師之敵,莫敢有異心者。由我太祖能強干弱枝、制治于未亂故也。司馬光涑水記聞宋太祖趙匡胤與漢、唐相比,宋朝的地方權力分配制度有何特點?地方制度設計的目的是什么?對宋初的政治產生了哪些影響?轉運使將地方財政轉入中央地方無錢收精兵地方精兵收歸中央地方無兵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宋太宗):“國家若無外憂,必有內患,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防,若為內患,深可懼也。帝王用心,常須謹記”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
6、州,節(jié)度使逐漸變?yōu)樘撱暎粖Z其權(行政)(一)方鎮(zhèn)太重守內虛外,強干弱枝收精兵(軍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wèi)京師,鎮(zhèn)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制錢谷(財政)諸路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二)君弱臣強分化事權,相互牽制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漢代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唐代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宋代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圖思考:對比漢唐時期的中央權力分配示意,宋代宰相的地位和職權有何特點?從漢唐到宋朝,相權逐漸削弱,君權逐漸加強。宋代分化宰相權力職能分權分化財權三司使分化事權參知政事平同章事分化軍權樞密使新增監(jiān)督御史中丞分化事權鞏固皇權(二)君弱臣強分化事權,相互牽制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
7、強中央:行政權: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權力;軍權:樞密院掌調兵權,三衙掌統(tǒng)兵權;財權:設三司掌財權。地方:路一級分設四監(jiān)司,互不統(tǒng)屬;州一級設通判,與知州彼此制約。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樞密,有發(fā)兵之權而無握兵之重;京師之兵總于三帥,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上下相維,不得專制。此所以百三十余年無兵變也。范祖禹范太史集(三)武將勢大崇文抑武,重用士人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北宋實行崇文抑武的方針,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大力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guī)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宋初太祖時,取士較嚴,進士人數(shù)最多也沒超過31人,宋太宗即位后,開始突破100大關,有時一科競達300多人宋代平
8、均每年取士的人數(shù)約為唐代的5倍,約為元代的30倍,約為明代的4倍,約為清朝的3.4倍。宋代擴大科舉取士與冗官問題統(tǒng)治時間榜數(shù)取士總數(shù)年均取士唐290266660323宋320130110000+344元9816113912明277932462489清26811426888100思考:觀察表格,對比歷代科舉取士人數(shù),思考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重用文官增加科舉取士提高各階層讀書熱情和應試機會階層流動文化普及形成崇文抑武的風氣宋初新變化庶族逐漸代替士族思考:宋初科舉取士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太祖朕與卿定禍亂以取天下,所創(chuàng)法度,子孫若能謹守,雖百世可也。事為之防,曲為之制
9、,紀律已定,物有其常。謹當遵承,不敢逾越。先朝庶政,書有成規(guī),務在遵行,不敢失墜。凡百機務,書有成歸,謹當奉行,不敢失墜。在于庶政,悉有成規(guī),惟謹奉行,罔敢廢失。評價:宋朝初年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祖宗之法”。一、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影響: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tǒng)一和安定,強化了專制集權。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守舊的政治風氣。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了積貧積弱的禍根。從本質上看,宋代只不過是殘?zhí)莆宕难永m(xù),宋代之所以國祚長久,沒有短命而亡,只是因為宋太祖斷絕了武人專政的傳統(tǒng)宋代的中央政
10、府管理體系多頭分權,效率并不很高。 許倬云大國霸業(yè)的興廢評價:宋初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祖宗之法”消極影響積極影響分化事權結束了武將割據(jù)的局面,保證了國家統(tǒng)一和社會穩(wěn)定強干弱枝控制地方,地方無兵無權無錢,地方虛弱難以抗敵濫用文官行政組織臃腫,效率低下,養(yǎng)官過多,財政開支巨大崇文抑武庶族上升,形成良好的文化風氣,文化繁榮,傳承文化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趙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統(tǒng)一王朝,用宋人的話來說,“天下大勢分為南北”,事實上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南北朝”時期相對于宋朝來說,契丹民族建立的遼、黨項民族建立的夏、女真民族建立的金,都不再是周邊附屬性的民族政權,而已經(jīng)成長為在政治、軍事、經(jīng)濟諸方面都能
11、夠與趙宋長期抗衡的少數(shù)民族王朝。 鄧小南遼 契丹族(907-1125年)西夏 黨項族(1038-1227年)北宋 漢族(960-1127年)思考:北宋面臨著怎么樣的邊防壓力?分析:有哪些因素使壓力最終成為了邊防危機?面臨著遼、西夏的邊疆危機,并且還有其他少數(shù)民族和國家與之對立。北宋邊防天然劣勢地形概括北宋募兵制度的主要目的及影響。通過普遍招募方式組建軍隊的做法開始于唐玄宗時期。北宋統(tǒng)治者將募兵發(fā)展為一種有意識的的“養(yǎng)兵”政策,希望通過廣泛募兵穩(wěn)定社會治安、消除社會消除動亂因素,即所謂“不收為兵,則恐為盜”,“饑歲莫急于紡民之道,而防盜莫先于募民為兵”。募兵過濫致使軍隊數(shù)量不斷增加,累增至120
12、余萬,軍費隨之惡性膨脹,成為財政支出的大宗。北宋中期有人說:“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yǎng)兵?!边|太宗:占領了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與中原王朝沖突加劇。宋太祖:執(zhí)政晚期,雙方友好,互通使節(jié)。宋太宗:兩次發(fā)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一)邊防壓力 1.宋遼關系古者未失燕薊之地,有松亭關、古北口、居庸關為中原險要,以隔閡匈奴不敢南下,而歷代帝王尚皆極意防守,未嘗輕視。自晉祖棄全燕之地,北方關險,盡屬契丹。契丹之來,蕩然無阻。 (宋)富弼宋真宗:遼軍大舉南下,逼迫北宋簽訂協(xié)議,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
13、幣”。通過這項協(xié)議,北宋勉強獲得了北部邊防的安定,是為“澶淵之盟”。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每歲以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更不差使臣專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蛴斜I賊逋逃,彼此無令停匿。至於隴畝稼穡,南北勿縱驚騷。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一)邊防壓力 1.宋遼關系北宋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fā)生戰(zhàn)爭,也是屢戰(zhàn)屢敗。雙方最終達成和議。是為“慶歷和議”,內容包括: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朝廷歲賜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進奉乾元節(jié)回賜銀一萬兩、絹一萬匹、茶五千斤;賀正貢獻回賜銀五千兩、絹
14、五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賜時服銀五千兩、絹五千匹及賜臣生日禮物:銀器二千兩、細衣著一千匹,雜帛二千匹。元昊誓書(一)邊防壓力 2.宋夏關系冗官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宋太祖:“可以利百代者,唯養(yǎng)兵也。方兇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标苏f之元符三年應詔封事(二)財政危機增設官僚機構擴充軍隊養(yǎng)兵養(yǎng)官戰(zhàn)爭賠款分散軍權冗兵冗費軍隊戰(zhàn)斗力弱積貧積弱年代收入(單位:貫)支出(單位:貫)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15085萬余12677萬余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12625萬余“所出無余”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11613萬余13186萬余二、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以兵立
15、國”與“重文輕武”宋朝的歷代君主對于武將既有籠絡、利用、聯(lián)姻、待遇優(yōu)厚的一面,又有深入骨髓的猜忌,他們深知武將對于政權的威脅,基于戒惕提防的考慮,對武將防范備至,應該說是“重武”而非“輕武”;宋朝一方面以兵立國,另一方面自太宗開始,建立了一種消極防御的戰(zhàn)略,兩者實際上是并存的。朝廷基本的戰(zhàn)略格局是守內虛外、強干弱枝。鄧小南思考:北宋時期對待軍事力量的態(tài)度如何?為加強中央集權,大力招募士兵,加強禁軍力量。同時為避免武將專權,削弱武將權力,加強文官權力。其本質在于“重禁軍”,“輕將領”,并非全面“重文輕武”。思考:宋代官僚機構過于臃腫及重文輕武帶來的消極影響。濫用文官募兵過濫冗員冗兵冗費積貧積弱不
16、得不變宋仁宗在位時,大臣范仲淹曾發(fā)起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改革,史稱“慶歷新政”。新政明顯觸犯了官僚集團的既得利益,引發(fā)抵制,很快歸于失敗。1043年,范仲淹任參知政事,上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改革十項內容: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1045年正月,反對派攻擊革新派為“朋黨”,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敗告終。新政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慶歷改革雖然失敗,但他們敢為天下先的任事精神,他們對于政策法規(guī)的銳意改革,無不沖擊著長期以來固守現(xiàn)狀的循默政風揭開了宋代歷史上富于生氣的篇章。鄧小南祖宗之
17、法范仲淹三、王安石變法(一)范仲淹慶歷新政三、王安石變法1059年,王安石上萬言書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提倡變法,未獲同意。1063年,宋英宗即位,英宗“有性氣,要改作”,但體弱多病,不久病故,未及施行。1067年,英宗病故,神宗即位,決心變法圖強。1068年,任王安石為翰林學士。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之后拜相,開始主持變法。(二)王安石 熙寧變法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傳王安石三、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 熙寧變法富國青苗法募役法農田水利法均輸法方田均稅法市易法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保甲法、保馬法等取士科舉改革整頓太學減輕
18、人民負擔抑制豪強兼并促進生產發(fā)展增加財政收入節(jié)省政府開支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增加武器裝備培養(yǎng)革新人才宣傳革新思想思考:王安石變法有哪些積極作用?三、王安石變法(二)王安石 熙寧變法二三年間,開闔動搖,舉天地之內,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數(shù)十百事交舉并作,欲以歲月變化天下。劉摯忠肅集今出錢貨民而斂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為功,一切抑配??制涞镭?必令貧富相保,貧者無可償,則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責使代償數(shù)家之負。春算秋計,展轉日滋,貧者既盡,富者亦貧。 宋史司馬光傳分析:閱讀對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及認識?變法操之過急,引起社會紛擾。一些措施在執(zhí)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引起激烈爭議,統(tǒng)治集團內部
19、的分裂日益嚴重。宋神宗死后,高太后垂簾聽政,啟用舊黨司馬光上臺,舊黨盡廢王安石新法,打壓新黨人士。新黨舊黨輪流上臺彼此爭斗,北宋逐漸走向衰亡。1085年,神宗病死,宋哲宗即位。哲宗祖母高太后垂簾聽政,起用保守派司馬光為相,企圖盡廢新法。保守派官員把持朝政,變法派官員被貶,史稱“元祐更化”。1093年,高太后病死,哲宗親政,任用變法派,恢復新法,打擊元祐臣僚,史稱“哲宗紹述”。1100年,哲宗病死,端王趙佶即位,即宋徽宗。次年,表示兼用變法派和保守派。很快,宣布繼承神宗遺志,繼續(xù)變法。三、王安石變法(三)新舊黨爭北宋末年,新舊黨爭帶來的政局混亂導致政治危機重重,人民起義不斷。三、王安石變法(三)
20、新舊黨爭宋徽宗任蔡京為相,打著恢復新法的旗號,打擊異己,將包括已去世的文彥博、司馬光等大臣在內的一百多人打成“奸黨”,其后人數(shù)又增至三百余人,甚至包括此前的變法派。稱為元祐黨人,刻名于石碑,頒之天下,稱“元祐黨籍碑”。在世的元祐黨人皆罷官或編管,其子弟不得在京畿任官、居住。宋徽宗瑞鶴圖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材料一:依照當時情況,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問題,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國內新政全無頭緒的當日,卻同時引起邊釁,對外便開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斂,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長計。錢修國史大綱材料二:王安石微服赴江寧,遇一老嫗喂雞豕,喚“王安石來!”雞豕俱來就食。問其故,老嫗日:自王
21、安石為相公,立新法擾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錢,錢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為業(yè),今桑麻失利,只得蓄豬養(yǎng)雞,等候吏胥里保來征役錢,或準與他,或烹來款待他,自家不曾嘗一塊肉。故此民間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據(jù)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消極:積極:一定程度改善了積貧局面用人不當,危害百姓利益觸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對政府財政收入大大增加促進了北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北宋國力有所提高,積弱局面有所改觀。強兵方面,成果甚微如何評價王安石變法 提能升華多角度認識王安石變法(1)從背景看: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面臨財政危機、政治危機和邊患危機的情況下為實現(xiàn)富國強兵而進行的。(2)從內容看:主要是調節(jié)農民、
22、封建國家與大地主、大官僚之間的利益再分配。(3)從措施和結果看:變法無法緩和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對之下,新法很快被廢除。(4)從性質看: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tǒng)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它不可能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tǒng)治危機。(5)從目的看:變法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為出發(fā)點,農民的處境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負擔依然沉重。(6)綜合來看:這場變法在當時取得了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夠針對北宋錯綜復雜的統(tǒng)治局面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南宋初年,宋軍形成了幾支較有戰(zhàn)斗力的部隊,尤以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戰(zhàn)績卓著。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檜卻視岳飛等為心腹之患,主動向金
23、朝求和。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時洪皓在金國中,蠟書馳奏,以為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宋史岳飛傳四、南宋的偏安(一)宋金之戰(zhàn)中興四將圖岳飛手書出師表四、南宋的偏安(一)宋金之戰(zhàn)宋高宗:敗,被滅。勝,老皇帝會回來??菇鸬牡胤杰姸紩趹?zhàn)爭中得到發(fā)展,威脅皇位。不如趁勝和金人講和。秦檜:不殺岳飛,放虎歸山,一旦抵抗派得勢,我的地位不保,暗通金人底細必然泄露。殺掉他可得金人歡心。思考:宋高宗和秦檜為什么要殺掉岳飛?若論數(shù)將之才,則岳飛為勝。然飛亦橫,只是他猶欲向前廝殺。有才者又有些
24、毛病,然亦上邊人不能駕馭他。諸將驕橫,張(?。┡c韓(世忠)較與高宗密,故二人得全。岳飛較疏,高宗又忌之,遂為秦(檜)所誅。朱子語類四、南宋的偏安(一)宋金之戰(zhàn)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金 女真族(1115-1234年)西夏 黨項族(1038-1227年)南宋 漢族(1127-1279年)紹興和議:宋向金稱臣;宋金以淮河、大散關為界,宋割唐、鄧兩州及商、秦兩州之半給金;宋歲貢銀25萬兩,絹25萬匹。此后宋金之間又發(fā)生幾次戰(zhàn)爭,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稱臣,而是“世為侄國”,繼續(xù)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四、南宋的偏安(一)宋金之戰(zhàn)和議時間內
25、容紹興和議1141年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白銀25萬兩、絹25萬匹,稱為“歲貢”。隆興和議1164年仍維持紹興和議后的疆界;南宋不再對金稱臣,改為叔侄關系;宋每年向金朝繳納白銀和絹各縮減至20萬兩、匹;宋割商、秦兩州給金。嘉定和議1208年宋金改為伯侄之國;歲幣絹、銀各增至30萬匹、兩;犒軍錢300萬貫;維持原來邊界。 知識拓展對兩宋時期三次和議的認識(1)兩宋政府接受少數(shù)民族政權的和議條件,是兩宋政府軟弱的表現(xiàn)。和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最終兩宋政權被少數(shù)民族政權所滅。(2)三次和議,客觀上有利于民族間的交往和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對當時的社會發(fā)展具有
26、積極作用。(3)各民族政權的歷史地位是平等的。彼此之間雖然都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爭,但后來又友好相處,這符合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民族交融是民族關系發(fā)展的主流。方鎮(zhèn)太重君弱臣強武將勢大守內虛外,強干弱枝分化事權,相互牽制崇文抑武,重用士人奪其權制錢谷收精兵冗官冗費冗兵軍隊戰(zhàn)斗力弱積貧積弱重振祖法范仲淹 慶歷新政祖宗不足法王安石 熙寧變法再振祖法南宋偏安 紹興和議范仲淹 慶歷新政重振祖法王安石 熙寧變法祖宗不足法司馬光 元祐更化打擊變法宋哲宗 哲宗紹述恢復新法討論:宋代關于到底是遵祖宗之法還是進行變法改革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與躊躇,關于“祖宗之法”,你怎么看?對現(xiàn)代有何啟示?或當遵承?或不足法?1.(201
27、6北京文綜,14,4分)“神宗既用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安石為帝言天下財利所當開辟斂散者,帝然其說,遂創(chuàng)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以通天下之利”。這說明,王安石變法初期的改革重點在于()A.分散宰相權力B.加強皇權 C.加強軍事實力D.增加財政收入答案D由題干材料中“天下財利”“以通天下之利”等信息可知,王安石變法初期的改革重點在于增加財政收入,故D項正確。其余三項與題干“以通天下之利”的目的不符。2.(2020北京,5,3分)宋代自然災害頻發(fā)。王安石認為“以有限之食,給無數(shù)之民有惠人之名,而無救患之實”,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他希望培育農民自身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上有善政而下有儲蓄”。以下措施反映其救荒思想的是()實行均輸法興建水利工程 鼓勵百姓養(yǎng)馬低息借貸錢谷給農民A.B.C.D.答案D興建水利工程可以給農民提供更好的農業(yè)生產條件,增加農業(yè)產量,以此達到“下有儲蓄”的目的;低息借貸錢谷給農民可以讓農民渡過難關,免受高利貸者的盤剝,體現(xiàn)“上有善政”。均有利于“培育農民自身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故正確。均輸法是王安石變法中節(jié)約政府開支的措施,保馬法是為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銅材熱擠壓件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金威啤酒公司的成本管理絕技
- 中國汽車HUD行業(yè)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共享工作人員社會保險繳納合同
- 代理配股合同范例
- 勞動合同范本養(yǎng)殖
- 伐木砍伐工程合同范例
- 農村舊房拆遷合同范本
- 代養(yǎng)鵝合同范本
- 公司轉讓協(xié)議合同范本
- 醫(yī)院感染及其危害
- 2025年三人合伙投資合作開店合同模板(三篇)
- 安徽省招生考試數(shù)學試卷
- 2024全國各省高考詩歌鑒賞真題及解析
- 高考日語閱讀理解練習2篇-高考日語復習
- 印刷基礎知識培訓資料
- NB/T 11536-2024煤礦帶壓開采底板井下注漿加固改造技術規(guī)范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五年級(上)英語寒假作業(yè)(一)
- 【課件】九年級化學下冊(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讀】義務教育教材內容解讀課件
- GA/T 761-2024停車庫(場)安全管理系統(tǒng)技術要求
- 2025屆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中學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