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2基本命令-課件_第1頁
Linux2基本命令-課件_第2頁
Linux2基本命令-課件_第3頁
Linux2基本命令-課件_第4頁
Linux2基本命令-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Red Hat LinuxRed Hat Linux第三章linux基本命令第三章Linux 基本命令Linux 系統(tǒng)的進入與退出Linux 系統(tǒng)用戶管理Linux 文件處理命令Linux 文件編輯 viLinux 基本命令Linux 系統(tǒng)的進入與退出3.1 Linux系統(tǒng)的進入與退出3.1 Linux系統(tǒng)的進入與退出login:系統(tǒng)要求輸入用戶名,然后鍵入回車鍵。login: rootpassword: 系統(tǒng)要求輸入用戶口令。輸入口令時,口令不會在屏幕上顯示出來。如果輸入的口令有誤,屏幕提示下列信息: login incorrect. 登錄成功的狀態(tài) 只有用戶正確地輸入用戶名和口令,通過系統(tǒng)

2、驗證后,才能進入系統(tǒng)。 屏幕顯示系統(tǒng)提示符: rootloclhost /root #aaaloclhost aaa $ aaaloclhost aaa % 此時說明已經(jīng)成功登錄到系統(tǒng)中,可以進行操作了。注意: # 是超級用戶的系統(tǒng)提示符。 $ 、% 是普通用戶的系統(tǒng)提示符。Linux 進入與退出登錄系統(tǒng)login:系統(tǒng)要求輸入用戶名,然后鍵入回車鍵。Linux 控制臺:與系統(tǒng)直接相連的監(jiān)視器和鍵盤特 性: UNIX/linux是多用戶操作系統(tǒng),可以同時接受多個用戶登錄或一個用戶同時從不同的控制臺進行多次登錄,用戶同時在多個控制臺上進行多任務工作,體現(xiàn)了UNIX /Linux系統(tǒng)多用戶、多任務

3、的特性。實 現(xiàn): 虛擬控制臺的選擇通過按下Alt鍵和一個功能鍵來實現(xiàn),通常使用F1-F6。例如,用戶登錄后,同時按Alt+F2鍵,用戶又可以看到 login: 提示符,說明用戶啟用了第二個虛擬控制臺。然后只需按Alt+F1鍵,就可以回到第一個虛擬控制臺。 各個虛擬控制臺獨立進行工作。作 用: 用戶可以在某一虛擬控制臺上進行的工作尚未結束時,切換到另一虛擬控制臺開始另一項工作,真正實現(xiàn)多任務的工作方式。 例如,開發(fā)軟件時,可以在一個控制臺上進行編輯,在另一個控制臺上進行編譯,在第三個控制臺上查閱信息。虛擬控制臺Linux的進入與退出登錄系統(tǒng)控制臺:與系統(tǒng)直接相連的監(jiān)視器和鍵盤虛擬控制臺Linux

4、的進名稱:su 使用權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su -fmp -c command -s shell -help -version - USER ARG 說明:變更為其他使用者的身份,除 root 外,需要鍵入該使用者的密碼 參數(shù): -c command 或 -command=command 變更為帳號USER 并執(zhí)行指令(command)后再變回原來使用者 USER 欲變更的使用者帳號 范例: su -c ls root 變更帳號為 root 并在執(zhí)行l(wèi)s 指令還原使用者。 su - clsung 變更帳號為 clsung 并改變工作目錄至 clsung 的家目錄(home dir)。Su

5、Linux 進入與退出登錄系統(tǒng)名稱:su 使用權限: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su -f退出系統(tǒng) 不論是超級用戶,還是普通用戶,一旦不再使用系統(tǒng)資源時,需要退出系統(tǒng)。必須在shell提示符下,鍵入退出命令,釋放占用資源。 退出系統(tǒng)的命令: aaaloclhost aaa $ exit login :注:系統(tǒng)還在運行,僅是用戶退出。 超級用戶、普通用戶執(zhí)行都執(zhí)行同樣的命令。Linux 進入與退出退出系統(tǒng)退出系統(tǒng)Linux 進入與退出退出系統(tǒng)關閉系統(tǒng) UNIX系統(tǒng)一旦不再使用系統(tǒng)資源時,需要關閉系統(tǒng)。必須由超級用戶在shell提示符下,鍵入關閉命令,系統(tǒng)將完整地執(zhí)行關閉所有進程,釋放占用資源,停止運行

6、。切斷電源。關閉系統(tǒng)的命令: (超級用戶執(zhí)行) rootloclhost /root # shutdown rootloclhost /root # halt rootloclhost /root # init 0 rootloclhost /root # telinit 0重啟系統(tǒng)的命令: (超級用戶執(zhí)行) rootloclhost /root # rebootLinux 進入與退出退出系統(tǒng)關閉系統(tǒng)Linux 進入與退出退出系統(tǒng)例子: # shutdown -h +10 We will close system after 10 min 上面的命令警告所有用戶,系統(tǒng)將在1 0分鐘后關閉,他們

7、最好保存信息,否則將丟失。 警告將顯示在所有登錄的終端上:Broadcast message from root (ttyp0) Wed Aug 2 01:03:25 2003.We will close system after 10 min The system is going DOWN for system halt in 10 minutes !Linux 進入與退出退出系統(tǒng)例子:Linux 進入與退出退出系統(tǒng)不同的運行級別定義如下:(可以參考Red Hat Linux 里面的/etc/inittabRHS 用到的級別如下:# 0 - 停機(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0

8、 )# 1 - 單用戶模式# 2 - 多用戶,但是沒有 NFS # 3 - 完全多用戶模式 (無圖形界面) # 4 - 沒有用到# 5 完全多用戶模式 (有圖形界面) # 6 - 重新啟動 (千萬不要把initdefault 設置為6 ) 缺省的運行級別,3或者5,由安裝完系統(tǒng)時的設置決定。禁止把運行級別設置為0或6。運行級別Linux 進入與退出不同的運行級別定義如下:(可以參考Red Hat Linux# init 0 關閉系統(tǒng),相當于shutdown、halt。# init 1 啟動的系統(tǒng)運行于單用戶模式。# init 2 啟動的系統(tǒng)運行于多用戶命令行方式,啟用部分網(wǎng)絡功能。# init

9、 3 啟動的系統(tǒng)運行于多用戶命令行方式,啟用全部網(wǎng)絡功能。# init 4 系統(tǒng)備用、保留。# init 5 啟動的系統(tǒng)運行于多用戶圖形界面,啟用全部網(wǎng)絡功能。# init 6 重新引導系統(tǒng),并啟動默認的運行級別,相當于reboot。命令控制系統(tǒng)啟動方式Linux 進入與退出# init 0命令控制系統(tǒng)啟動方式Linux 進入與退出Linux系統(tǒng)的用戶管理Linux系統(tǒng)的用戶管理名稱:adduser userdel使用權限:系統(tǒng)管理員 使用方式:adduser xxx userdel xxx附注:adduser 與 useradd 指令為同一指令(經(jīng)由符號連結 symbolic link) 說

10、明:新增用戶帳號,刪除用戶帳號。范例: #adduser test #Userdel -r test 把用戶test的家目錄一起刪除。* 暫停用戶帳號,*加在passwd文件中用戶記錄行前。Linux 用戶管理名稱:adduser userdelLinux 用戶管理添加一個用戶系統(tǒng)需要實施以下六個步驟:1)編輯/ e t c / p a s s w d 文件,增添一條新的用戶信息記錄。2)編輯/ e t c / s h a d o w 文件,增添一條新的用戶口令記錄。3) 編輯/ e t c / g r o u p,為用戶添加組信息。4) 創(chuàng)建用戶主目錄。一般為/ h o m e / 。5)

11、把/ e t c / s k e l中的文件拷貝到新的用戶主目錄。6) 改變訪問權限和擁有關系。Linux 用戶管理添加一個用戶系統(tǒng)需要實施以下六個步驟:Linux 用戶管理1、 /etc/passwd 用戶數(shù)據(jù)庫文件。 其中的域給出了用戶名、用戶標識號,組標識號,真實姓名、用戶起始目錄、是否設置加密口令和用戶的目錄名、shell類型等相關信息。2、 /etc/shadow 真正存儲用戶的口令的文件。 新型的口令安全管理措施,只對超級用戶( r o o t )可讀。 這使破譯口令更困難,以此增加系統(tǒng)的安全性。3、 /etc/group 說明用戶組的信息。包括組的各種數(shù)據(jù)。Linux 用戶管理1

12、、 /etc/passwdLinux 用戶管理作用:數(shù)據(jù)庫文本文件,存儲所有注冊用戶名及其相關信息。結構:每個用戶的信息占據(jù)文件的一行,每行用 : 分隔成的7個信息域用戶注冊名:用戶口令:用戶標識:組標識:用戶信息:用戶目錄:shell程序root:x:0:0:root:/root:/bin/bash/ ftp:x:14:50:FTP User:/var/ftp:/sbin/nologinapache:x:48:48:Apache:/var/www:/sbin/nologinwebalizer:x:67:67:Webalizer:/var/www/html/usage:/sbin/nologi

13、n li:x:500:500:李躍強,機房,82160906:/home/li:/bin/bashaa:x:501:501:aa:/home/aa:/bin/bash/etc/passwd文件作用:數(shù)據(jù)庫文本文件,存儲所有注冊用戶名及其相關信息。/et/etc/passwd文件1、 用戶注冊名 用戶登錄時輸入的名稱,同一系統(tǒng)中用戶名唯一,其長度一般為8個字符。2、 用戶口令 系統(tǒng)將加密后的用戶口令放到/etc/shadow文件中,用一個 x 來表示。如果未設置口令,則該項為空。3、用戶標識(UID) 用戶分為系統(tǒng)用戶和普通用戶。系統(tǒng)用戶執(zhí)行管理系統(tǒng)的任務,UID編號在100-500之內(nèi)。普通用

14、戶的UID從100或500后由系統(tǒng)遞增式定義。一個用戶占一個UID,root的UID為0。 4、 組標識(GID) 用戶所屬組的標識( GID ),組標識也是一個從0-32767之間的整數(shù)。5、用戶信息 用戶全名、電話等注釋性信息。6、用戶目錄 用戶登錄系統(tǒng),首先進入該目錄,用戶的一切文件等也將存放在該目錄中。7、 shell程序 對用戶輸入的命令進行解釋和執(zhí)行的程序./etc/passwd文件1、 用戶注冊名/etc/group文件作用:UNIX規(guī)定每個用戶至少要與一個用戶組關聯(lián)。用戶組是針對特定用途的一組用戶的集合。這是系統(tǒng)方便管理的用戶的需求。 管理:用戶組定義在/etc/group文件

15、中結構:每個組的信息占據(jù)文件的一行,每行用 : 分隔成的4個信息域group name :password :group ID :users group name 唯一的組名字符標識符 password 通常置空或*,但可以指定口令 group ID 標識操作系統(tǒng)內(nèi)組的唯一數(shù)字編號 users 屬于該組的全部用戶的列表/etc/group文件作用:UNIX規(guī)定每個用戶至少要與一修改用戶口令修改口令 為了更好的保護用戶帳號的安全,UNIX允許用戶自己修改口令。修改口令的命令:passwdaaaloclhost aaa $ passwd current password: 舊口令 new pass

16、wd: 新口令 Input again: 確認新口令如果用戶忘記了口令,需要系統(tǒng)管理員為自己重新設置一個。管理員為用戶修改口令 rootloclhost root # passwd username new passwd: Input again:修改用戶口令修改口令 用戶和組其他命令passwd -l username 鎖定密碼 passwd -u username 解開密碼 passwd -d username 刪除密碼 id username 查看用戶信息usermod -l new_username old_username 用戶改名usermod -g groupname usern

17、ame 更改組 修改/etc/passwd, 只改gidusermod -G groupname username 更改組 修改/etc/group。usermod -L username 鎖定用戶 usermod -U username 激活用戶Usermod d Path username用戶和組其他命令passwd -l username 鎖定Chfn 修改用戶信息groupadd groupname 創(chuàng)建組 gpasswd -a username groupname 將用戶添加到組 groupmod -n new_group old_group 組改名 groupdel groupna

18、me 刪除組 gpasswd groupname 改變組密碼 gpasswd -r groupname 刪除組密碼 cat /etc/group|wc -l 查看系統(tǒng)中有多少個組cat /etc/passwd|wc -l 有多少個用戶 Chfn 修改用戶信息Linux 文件處理命令Linux 文件處理命令cd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cddirName說明:變換工作目錄至dirName。dirName可表示為絕對路徑或相對路徑。若目錄名稱省略,則變換至用戶的homedirectory(即login時所在的目錄)。 “”也表示為homedirectory,“.” 表示目前所在的目錄,“.”表示

19、目前目錄位置的上一層目錄。例: 跳到/usr/bin/: cd/usr/bin 跳到自己的homedirectory: cd 跳到目前目錄的上上兩層: cd./. 返回進入當前目錄前所在目錄: cd-cd使用權限:所有用戶pwd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pwd說明:列出當前所在的路徑和目錄位置例:以aaa用戶為例 $ cd /etc $ pwd /etc $ cd $ pwd /home/aaapwd使用權限:所有用戶ls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ls-alrtAFRDirname.說明:顯示指定工作目錄下之內(nèi)容(列出目前工作目錄所含之文件及子目錄)。參數(shù):-a顯示所有文件及目錄(文件或目

20、錄開頭為“.”的為隱藏文檔,不會列出)-l除文件名稱外,亦將文件型態(tài)、權限、擁有者、文件大小等詳細列出-r將文件以相反次序顯示(原定依英文字母次序)-t將文件依建立時間之先后次序列出-A同-a,但不列出“.”(目前目錄)及“.”(父目錄)-F在列出的文件名稱后加一符號;可執(zhí)行檔則加“*”,目錄則加“/”-R若目錄下有文件,則以下之文件亦皆依序列出例: 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列出目前工作目錄下所有名稱以s開頭的文件: ls-ltrs*將/bin目錄下所有目錄及文件詳細資料列出:ls-lR/bin列出目前目錄下所有文件及目錄;并加以區(qū)別:ls-AF ls使用權限:所有用戶文件類型和標志符號 文件類型 標

21、志符號 普通文件 - 目錄文件 d 塊設備文件 b 字符設備文件 c 連接文件 l文件類型和標志符號 文件類型 文件的基本信息UNIX/linux中每個文件的基本信息都是由八個部分組成。類型 權限 鏈接數(shù) 所有者 所屬用戶組 長度 日期 文件名 x xxxxxxxxx 文件權限中規(guī)定 : 1-3位 代表用戶(文件所有者)對文件的讀、寫、執(zhí)行權限; 4-6位 代表同組成員對該文件所擁有讀、寫、執(zhí)行權限; 7-9位 代表其他用戶對文件所擁有讀、寫、執(zhí)行權限。設置成“rwx - r - - r -”文件權限,允許其他用戶讀文件,但不能寫和執(zhí)行。設置成“rwxr-xr-x”目錄的權限,允許其他用戶查看

22、目錄,但不能在其中建立或刪除文件文件的基本信息UNIX/linux中每個文件的基本信息都是由cat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cat參數(shù)fileName說明:屏幕顯示文件,或將多個文件合并傳到標準輸(fileName)參數(shù): -n或-number 由1開始對所有輸出的行數(shù)編號 -b或-number-nonblank和-n相似,對于空白行不編號 -s或-squeeze-blank當有連續(xù)兩行以上的空行,替換為一空行例: $ cat-ntextfile1textfile2 textfile1文件的內(nèi)容加上行號后輸入textfile2文件 $ cat-btextfile1textfile2textf

23、ile3 把textfile1和textfile2的內(nèi)容加上行號(空行不加)之后附加到textfile3文件。 $ cat/dev/null/etc/test.txt 清空/etc/test.txt文件內(nèi)容cat使用權限:所有用戶head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head -nfileName說明:屏幕顯示文本文件的首部內(nèi)容。參數(shù): -n或-number 顯示輸出文件的開始n行的內(nèi)容 無行參數(shù)時,默認顯示開始10行的內(nèi)容例: head textfile1 屏幕顯示textfile1文件的開始10行內(nèi)容 head 20 textfile2 屏幕顯示textfile2文件的開始20行內(nèi)容head

24、使用權限:所有用戶tail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tail -nfileName說明:屏幕顯示文本文件的尾部內(nèi)容。參數(shù): -n或-number 顯示輸出文件的最后n行的內(nèi)容 無行參數(shù)時,默認顯示最后10行的內(nèi)容例: tail textfile1 屏幕顯示textfile1文件的最后10行內(nèi)容 tail 20 textfile2 屏幕顯示textfile2文件的最后20行內(nèi)容tail使用權限:所有用戶more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more-dlfpcsu-num+/pattern+linenumfileNames.使用說明:逐頁閱讀文件,空格顯示下一頁,退格鍵回顯一頁,h顯示使用說明。

25、參數(shù): -num 顯示的行數(shù) -d 提示用戶,顯示Pressspacetocontinue,qtoquit. -l 取消遇見特殊字元L(送紙字元)時會暫停的功能 -f 計算行數(shù)時,以實際上的行數(shù),而非自動換行過后的行數(shù) -p 不以卷動的方式顯示每一頁,而是先清除螢幕后再顯示內(nèi)容 -c 跟-p相似,不同的是先顯示內(nèi)容再清除其他舊資料 -s 當遇到有連續(xù)兩行以上的空白行,就代換為一行的空白行 -u 不顯示下引號(根據(jù)環(huán)境變數(shù)TERM指定的terminal而有所不同) +/ 在文件顯示前搜尋字串(pattern),從該字串之后開始顯示 +num 從第num行開始顯示 fileNames 顯示的文件名

26、,可為復數(shù)個數(shù)范例: $more-stestfile 逐頁顯示testfile文件,如有連續(xù)兩行以上空行則顯示一行空白 $ more+20testfile 從第20行開始顯示testfile之文件內(nèi)容。 more使用權限:所有用戶touch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touch-acfm-rreference-file-file=reference-file-tMMDDhhmmCCYY.ss-dtime-date=time-time=atime,access,use,mtime,modify-no-create file1file2.說明:改變文件或目錄的時間,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文件。包括chang

27、e time、modification time參數(shù):a只改變文件存取讀取(創(chuàng)建)時間change time 。m只改變文件修改時間modification time 。c假如目的文件不存在,不會建立新的文件。與-no-create效果一樣。f不使用,是為了與BSDunix系統(tǒng)的相容性而保留。r設置文件或目錄的日期與參考文件的日期一致,與file 效果一樣。d設定時間與日期,可以使用各種不同的格式。t設定文件的時間記錄,格式與date指令相同。-no-create不會建立新文件。touch使用權限:所有用戶touch例:將文件的存取時間設為當前時間 $ touch a file將文件的修改時間

28、設為當前時間 $ touch m file將file1文件的修改時間和存取時間設成與file文件相同 $ touch r file file1將/home/aaa目錄的修改和存取時間設成2007年8月02日14點28分20秒 $ touch t 200708021428.20 /home/aaa利用當前時間建立一個空文件file $ touchfiletouch例:mkdir使用權限:在當前目錄有適當權限的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mkdir -p dirName 使用說明:建立名稱為 dirName 目錄。 參數(shù):-p 確保目錄名稱存在,不存在的就建一個。 范例: 在工作目錄下,建立一個名為 A

29、AA 的目錄 : mkdir AAA 在工作目錄下的 BBB 目錄中,建立一個名為 Test 的子目錄。若 BBB 不存在,則新建BBB,再建Test。 mkdir -p BBB/Test mkdir使用權限:在當前目錄有適當權限的所有使用者 cp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cpoptionssourcefile destfile cpoptionssourcefile .Directory使用說明:將一個文件拷貝至另一文件,或將數(shù)個文件拷貝至另一目錄。使用參數(shù):-a盡可能將文件狀態(tài)、權限等資料都照原狀予以復制。-r若source中含有目錄名,則將目錄下之文件依序拷貝至目的地。-f若目的地已經(jīng)

30、有同名的文件存在,則在復制前先刪除再復制。例:1、將文件aaa復制(已存在),并命名為bbb: $ cpaaabbb 2、將所有的C語言程序拷貝至Finished子目錄中: $ cp*.c Finishedcp使用權限:所有用戶mv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mvoptionssourcedestmvoptionssource.directory使用說明: 移動或更名現(xiàn)有的文件或目錄使用參數(shù): -i 若目的地已有同名文件,則先詢問是否覆蓋已有文件。 -v 顯示執(zhí)行的詳細信息 -f 若目的地已有同名文件,不提示直接覆蓋已有文件。 -b 若目的地已有同名文件,覆蓋前先建立備份。備份文件名后加范例:

31、將文件aaa更名為bbb:mvaaabbb將所有的C語言程序移至Finished子目錄中:mv-i*.cmv使用權限:所有用戶rm使用權限:所有用戶使用方式:rmoptionsname.使用說明:刪除文件及目錄。使用參數(shù):-i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f即使原文件屬性設為唯讀,亦直接刪除,無需逐一確認。-r將目錄及以下之文件亦逐一刪除。范例:1、刪除所有C語言程序文件;刪除前逐一詢問確認: rm-i*.c 2、將Finished子目錄及子目錄中所有文件刪除: rm-rFinished rm使用權限:所有用戶rmdir使用權限:目錄權限的所有用戶使用方式:rmdir-pdirName使用說明:刪除空

32、的目錄。使用參數(shù): -p當上級目錄為空目錄時,則一并刪除。范例: 1、將工作目錄下,名為AAA的目錄刪除: rmdirAAA 2、刪除BBB目錄中的Test目錄。若Test刪除后,BBB目錄為空,則BBB也刪除。 rmdir-pBBB/Test rmdir使用權限:目錄權限的所有用戶find使用權限:目錄權限的所有用戶使用方式:find path expression filename使用說明 : 將文件系統(tǒng)內(nèi)符合 expression 的文件列出來。你可以指定文件的名稱、類別、時間、大小、權限等不同信息的組合,只有完全相符的才會被列出來。 范例: 將目前目錄及其子目錄下所有擴展名是 c 的文

33、件列出來。 # find -name *.cfind使用權限:目錄權限的所有用戶Linux 文件編輯 viLinux 文件編輯 vi特殊的文件名處理特殊的文件名假設Linux系統(tǒng)中有一個文件名叫“-aaa”,如果我們想對它進行操作,例如現(xiàn)在要刪除它,如果我們按照一般的刪除方法在命令行中輸入rm -aaa命令,界面將會提示我們是無效選項(invalid option),原來由于文件名的第一個字符為 - ,Linux把文件名當作選項了,我們可以使用”-“符號來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我們可以輸入rm - -aaa命令來刪除-aaa文件。如果是其他特殊字符的話可以在特殊字符前加一個”符號,或者用雙引號把整

34、個文件名括起來。特殊的文件名處理特殊的文件名假設Linux系統(tǒng)中有一個文Vi文本編輯器Vi: 全屏幕文本編輯程序應用環(huán)境:UNIX/linux工作方式:命令行管理,鍵盤輸入。工作模式:命令模式、編輯模式。功能: 編輯文本文件 編寫shell運行程序 編制系統(tǒng)管理程序 調(diào)試系統(tǒng)配置文件Vi文本編輯器Vi: 全屏幕文本編輯程序vi 工作模式Vi運行狀態(tài)有兩種工作模式(1)命令模式: 輸入的字符被視為執(zhí)行特定功能的命令。大小寫字母的命令含義是有區(qū)別的。 提示符: : (屏幕底行首列)(2)編輯模式: 輸入的字符是編輯文件的文本信息。 提示符: (屏幕編輯區(qū)域) 啟動vi時,系統(tǒng)運行在命令模式環(huán)境。命

35、令模式是Vi的默認模式, 兩種模式可根據(jù)編輯的需要進行切換使用。命令模 式:編輯模 式a A i I o OESCvivi 工作模式Vi運行狀態(tài)有兩種工作模式命編a A i 啟動Vi編輯器啟動Vi編輯器vi 命令狀態(tài)vi 命令狀態(tài)vi 編輯狀態(tài)vi 編輯狀態(tài)Vi 啟動 進入全屏幕編輯環(huán)境,此時的狀態(tài)為命令模式 (1)$ vi 進入臨時緩沖區(qū),光標定位在緩沖區(qū)第1行第1列的位置。 (2)$ vi file file文件不存在,建立;若存在,則拷貝到緩沖區(qū)。光標定位首行首列位置。 (3)$ vi file file文件不存在,建立;若存在,則拷貝到緩沖區(qū)。光標定位末行首列位置 (4)$ vi N

36、file(N:為數(shù)字) file文件不存在,建立之;若存在,則拷貝到緩沖區(qū)。光標定位N行首列位置 (5)$ vi string file file文件不存在,建立之;若存在,則拷貝到緩沖區(qū)。光標定位在文件中第一次出現(xiàn)字符串string的行首位置上。Vi 啟動 進入全屏幕編輯環(huán)境,此時的狀態(tài)為命令模式vi 退出 在退出vi前,先按ESC鍵,以確保當前Vi的狀態(tài)為命令方式。 退出vi的方式需要鍵入 :vi命令 (1) : w filenam 將編輯緩沖區(qū)的內(nèi)容寫入指定文件,新的內(nèi)容就替代了原始文件。 或建立新的文件。 (2) :q 退出vi,文本內(nèi)容變化時,提示用戶。 (3) :wq 將編輯緩沖區(qū)

37、的內(nèi)容先寫回已經(jīng)存在文件,再退出vi。新文件需要命名 (4): w! 強行寫入被更新的內(nèi)容到文件中。 (5):q! 強行退出 vi,使被更新的內(nèi)容不寫回文件中。vi 退出 在退出vi前,先按ESC鍵,以確保當前Vi的狀態(tài)命令模式進入命令模式: 1、啟動vi的默認工作模式 2、在編輯模式下按ESC鍵命令模式功能: 移動光標在屏幕上的位置 操縱屏幕滾動方式 標記、刪除、移動、復制單個字符或段落文本 尋找字符串 列出行號 替換字符串 將編輯內(nèi)容寫入文件 退出編輯器命令模式進入命令模式:編輯模式進入編輯模式: 按 ESC鍵,選擇輸入 a A i I o O編輯模式功能: 只有在編輯模式下,才可進行文字

38、輸入和文本編輯 i在目前光標前輸入文字。 a在目前光標后輸入文字。 o在當前光標所在行下新增一空行,并從行首開始輸入文字。 I插于行首。 A插于行尾。 O在當前光標所在行上新增一空行,并從行首開始輸入文字。 ESC退出編輯狀態(tài),進入命令狀態(tài)。編輯模式進入編輯模式:基本命令1移動光標移動光標h、j、k、l:分別控制光標左、下、上、右移一格。 (方向鍵也有此功能) Ctrl+b:上滾一屏。 Ctrl+f:下滾一屏。 Ctrl+d:下滾半屏。 Ctrl+u:上滾半屏。 G;移到文件最后。 w;移到下個字的開頭。 b:跳至上個字的開頭。基本命令1移動光標基本命令 2刪除 x: 刪除當前光標所在后面一個

39、字符。 nx: 刪除當前光標所在后面n個字符。例如,5x表示刪除5個字符。 dd: 刪除當前光標所在行。 ndd:刪除當前光標所在后面n行。 例如:5dd表示刪除自光標算起的5行。 :n,nd:例如,: 1,12d表示刪除自行1至行12的文字。 X: 刪當前光標的左字符。 D: 刪至行尾?;久?2刪除基本命令 3更改 cw:替換一個英文單詞。 cnw:例如,c3w表示更改3個單詞。 cc:修改行。 C:替換到行尾。 4取代 r:取代光標處的字符。 R:取代字符直到按ESC為止。 基本命令 3更改基本命令 5復制 yw:拷貝光標處的字到單詞尾至緩沖區(qū)。 P:把緩沖區(qū)的資料貼上來。 yy:拷貝光標所在之行至緩沖區(qū)。 n yy:例如, 5yy,拷貝光標所在之處以下5行至緩沖區(qū)。 6. 復原 u:復原至上一操作。 g:列出行號及相關信息?;久?5復制基本命令 7列出行號 :set nu(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