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研究分析 教育教學專業(yè)_第1頁
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研究分析 教育教學專業(yè)_第2頁
小學體驗式作文教學研究分析 教育教學專業(yè)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要現階段我國部分小學的習作教學水平不盡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師忽視了學生體驗的重要性,造成學生習作存在一定問題,影響了習作教學的有效開展。體驗式習作教學策略伴隨著新課改而產生,它符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在習作前進行相關的游戲體驗或親身經歷,以達到真正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更好地認識自己,這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努力方向。小學是學生習于寫作的階段,是學生步入中學、大學乃至人生道路上寫作表達的奠基石。在這一起步階段,不管是教材要求還是學情要求,都傾向于學生親身經歷,并在經歷中有所感悟。在日常生活中,能夠不斷地積累經驗與感悟,在習作時,能夠合理地運用這些經驗抒發(fā)這些感悟。,當前我國很多小學

2、老師在進行習作授課時沒有關注到學生課堂體驗的效果,所以整體來說習作教學水平較低,這也導致很多學生在進行習作時一頭霧水,不能達到平時習作練習與課堂教學內容相融合的學習效果。所以在我國提倡新課改之后,為了加強學生習作課堂的體驗性,越來越多的學校倡導體驗式習作教學,因為這一教學方式符合當今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夠在新型課堂上通過游戲和自身體驗學習習作技能,通過生活的感受去全面認識自己,這也是當前我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的重要內容。小學習作教學是學生今后學業(yè)路上發(fā)展和表達的基礎。所以在選擇習作教學教材時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領學生通過生活感悟來了解習作教學的內容,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進行習作

3、練習時,抒發(fā)真實情感。本文首先介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然后論述理論基礎,其后指出小學體驗式作文課堂的導入形式,其后指出體驗式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有效的策略。本文一共分為5個部分,第1個部分是緒論,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研究方法作出闡述。第2部分是理論基礎,對建構主義以及體驗作文的相關理論作出概述。第3部分指出體驗式作文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分為教師教學、學生寫作以及體驗形式三個維度。其中教師教學方面存在的缺陷是體驗作文教學課堂缺少指導,體驗作文教學評價方式不客觀,學生方面的問題是學生沒有養(yǎng)成每日記錄習慣,學生體驗意識不強,在體驗形式方面的不足是體驗形式數量不足,體驗活動

4、資源匱乏。第4部分是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策略,針對第3章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策略:教師方面要指導學生表達體驗,科學平臺體驗作文;學生方面的策略是在日常記錄中鍛煉,體驗寫作能力,通過觀察培養(yǎng)體驗意識;在教學形式方面是在生活中積累素材以及增加活動形式。關鍵詞:小學;課堂;體驗作文教學 AbstractAt this stage, the teaching level of some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is not satisfactory.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many teachers neglect the importance of st

5、udent experience, which causes certain problems in student work and affects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y is accompanied by a new curriculum reform. It conforms to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emphasizes that stud

6、ents can carry out related game experiences or personal experiences before the work, in order to truly discover the beauty in life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mselves. This is the direction of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anguage practice. Elementary school is the stage in which students are

7、 accustomed to writing. It is the cornerstone of students writing express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university and even life. In this step-by-step stage, both the textbook requirements and the academic requirements, students tend to experience first-hand experience and have some insights in the exper

8、ience. In daily life, we can continuously accumulate experience and insights, and in the course of our work, we can use these experiences reasonably to express these feelings. Thinking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and gaining a certain meaning of behavior or result is the experience. E

9、xperience is not an emerging word, no matter ancient or modern, it is the object of peoples research. The well-known scholar, Mr. Tong Qingbing, believes that experience is an inquiring question about value, emphasizing that taking the body and the heart to test it. Professor Hu Bin of Sichuan Norma

10、l University expounded the experience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ife composition. For writers, if they lack experience, their writings are not enough to shock people. Therefore, experience is very important for creation. Teachers should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use experience at the begi

11、nning of writ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perience, this thesis intends to study the research of many scholars on the teaching of practice, and to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small learning guidance.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n discuss

12、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hen points out the introduction form of the primary school experience composition class,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eriential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these problems.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classr

13、oom; experience composition; teaching目錄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29430 1.緒論 PAGEREF _Toc29430 1 HYPERLINK l _Toc6540 1.1研究背景 PAGEREF _Toc6540 1 HYPERLINK l _Toc27690 1.1.1小學生習作教學需加以完善 PAGEREF _Toc27690 1 HYPERLINK l _Toc1822 1.1.2體驗式習作教學發(fā)展趨勢化 PAGEREF _Toc1822 1 HYPERLINK l _Toc3080 1.2研究意義 PAGER

14、EF _Toc3080 2 HYPERLINK l _Toc4454 1.2.1理論意義 PAGEREF _Toc4454 2 HYPERLINK l _Toc17576 1.2.2實踐意義 PAGEREF _Toc17576 3 HYPERLINK l _Toc6235 2.小學體驗式作文課堂導入 PAGEREF _Toc6235 4 HYPERLINK l _Toc29811 3.1直接導入 PAGEREF _Toc29811 4 HYPERLINK l _Toc6351 3.2實物導入 PAGEREF _Toc6351 5 HYPERLINK l _Toc27968 3.3音樂導入 PA

15、GEREF _Toc27968 5 HYPERLINK l _Toc10512 3.4影像導入 PAGEREF _Toc10512 5 HYPERLINK l _Toc4386 3.體驗式作文教學存在問題 PAGEREF _Toc4386 6 HYPERLINK l _Toc29083 3.1教師教學方面的缺陷 PAGEREF _Toc29083 6 HYPERLINK l _Toc1176 3.1.1體驗作文教學課堂缺少指導 PAGEREF _Toc1176 6 HYPERLINK l _Toc29460 3.1.2體驗作文教學評價方式不客觀 PAGEREF _Toc29460 7 HYPE

16、RLINK l _Toc9014 3.2學生寫作方面的問題 PAGEREF _Toc9014 9 HYPERLINK l _Toc2624 3.2.1學生沒有養(yǎng)成每日記錄習慣 PAGEREF _Toc2624 9 HYPERLINK l _Toc28734 3.2.2學生體驗意識不強 PAGEREF _Toc28734 10 HYPERLINK l _Toc10403 3.3體驗形式的不足 PAGEREF _Toc10403 11 HYPERLINK l _Toc19783 3.3.1體驗形式數量不足 PAGEREF _Toc19783 11 HYPERLINK l _Toc3853 3.3.

17、2體驗活動資源缺乏 PAGEREF _Toc3853 12 HYPERLINK l _Toc12053 4.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 PAGEREF _Toc12053 13 HYPERLINK l _Toc419 4.1教師方面的策略 PAGEREF _Toc419 13 HYPERLINK l _Toc2552 4.1.1指導學生表達體驗 PAGEREF _Toc2552 13 HYPERLINK l _Toc26921 4.1.2科學評改體驗作文 PAGEREF _Toc26921 15 HYPERLINK l _Toc14968 4.2學生方面的策略 PAGEREF _Toc14968 16

18、 HYPERLINK l _Toc13203 4.2.1在日常記錄中鍛煉體驗寫作能力 PAGEREF _Toc13203 16 HYPERLINK l _Toc5148 4.2.2通過觀察培養(yǎng)體驗意識 PAGEREF _Toc5148 17 HYPERLINK l _Toc5671 4.3教學形式的策略 PAGEREF _Toc5671 20 HYPERLINK l _Toc20351 4.3.1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PAGEREF _Toc20351 20 HYPERLINK l _Toc9662 4.3.2增加活動形式 PAGEREF _Toc9662 21 HYPERLINK l _Toc6

19、686 結論 PAGEREF _Toc6686 21 HYPERLINK l _Toc7642 參考文獻 PAGEREF _Toc7642 23 HYPERLINK l _Toc23934 附錄 PAGEREF _Toc23934 251.緒論1.1研究背景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綱領性任務,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但學生習作能力素養(yǎng)的提升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存在著許多比較棘手的問題,讓身處語文習作教學一線的教師感到頭疼。傳統模式下的語文習作教學模式比較固化,往往由教師設定一個練習題目,學生埋頭苦鉆進行創(chuàng)作,往往文章立意老舊,沒有創(chuàng)新融入到文章之中,遠離實際生活。產生這種

20、現象的原因與小學生當前的認知水平有很大的關聯,小學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正處于“說”到“寫”過渡的關鍵階段,缺乏對實際生活的觀察,沒有日常文學素材的積累,對于篇幅較長,整體語言結構較難的習作撰寫有很強的抵觸心理。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習作內容時缺乏教學技巧,沒有為小學生創(chuàng)造有效的語文習作撰寫環(huán)境,對于小學生習作的引導缺乏耐心,不注重實際生活的體驗對習作教學的幫助,阻礙了習作教學任務的完成。1.1.1小學生習作教學需加以完善小學生沒有深刻認識到習作能力對個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對習作缺乏興趣,對習作課有很強的抵觸心理,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將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這種狀況長期以往的持續(xù)下去,造成部

21、分小學生在習作時,套用作文模板,將作文大全中的案例直接生搬套用,遠離實際生活,文章表達方式千篇一律,沒有融入真實情感。因此,教師如果不能提高學生習作的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那么學生的習作能力不會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1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1陳瑤.課堂觀察指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分析小學生面臨的習作難題,不難發(fā)現這與教師教學技巧的使用有很大關系。很多教師選定的習作題目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或體驗,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作要求比較高,部分老師還強制學生按照范文套路撰寫作文,格式千篇一律,沒有任何的創(chuàng)新。長此以往,學生對于習作的興趣會大大降低,進而更加抵觸

22、習作學習。通過對小學生語文教師的調查、訪談,可以了解到現階段一部分學校正在改革習作教學體制,試點體驗式教學方式,效果反饋比較不錯,但仍需進一步完善,提高教學效用。1.1.2體驗式習作教學發(fā)展趨勢化隨著新課改在全國如火如荼的展開,我國教育部門相繼出臺了關于小學語文教學的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任務要重點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教學體驗的方式提高對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好的成長發(fā)展。對于小學生習作教學方面的具體要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美,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閱讀習慣,結合實際生活體驗進行有感情的習作,增強文

23、章的真實性。傳統習作教學模式下的教師更注重習作技巧經驗的傳授,沒有積極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對于小學生而言,習作課任務量大,難度比較高,缺乏對習作的興趣,沒有耐心去學習撰寫技巧。利用體驗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生活中美的感知,積累創(chuàng)作塑材,增強情感體驗,促進語文習作教學的發(fā)展。1.1.3小學生習作學習生活化小學生年齡還小,對于生活美的感知能力還不強,正處于由“說”到“寫”過渡的關鍵階段。結合小學語文課程最新標準,針對現階段小學生學習的特點,強調小學語文任課教師要更加重視生活化的習作教學,在開展習作教學活動前要讓學生充分了解習作的要求,鼓勵學生利用實際生活體驗去創(chuàng)作,將對生活的真實情感融入到作文之中,

24、避免文章內容空洞化、模板化。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織編寫.小學生作文心理與教育策略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從小學語文習作整體發(fā)展狀況來看,體驗式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習作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習作互動,真切體驗習作的樂趣,將對生活中美的感受有感情的表達出來,提升小學生的習作水平。1.2文獻綜述1.2.1國外綜述歐美等教育發(fā)達的國家將體驗式教學作為作文教學的重要使用技巧之一,認為作文教學不應該脫離實際生活,要鼓勵支持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更加積極的熱愛生活。首先就是對教學方式中體驗技巧的研究。在這一方面德國的學者經驗總結更為系統、完整。19世紀中葉,狄爾泰在與一名哲學家

25、的書信交流中,將體驗作為一種教學技能進行論述探討,成為了一種哲學術語。不同于狄爾泰對于體驗概念內容的設定,梅洛龐蒂認為體驗更多的是人身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如人們在看到可愛的小動物時,往往會不自覺地去摸一摸,這便是一種實際體驗過程。伽達默爾從哲學領域對體驗與經驗地聯系和區(qū)別做出了劃分,是世界上首次歸納了體驗和經驗地不同之處,給予體驗更為明確地功能劃分。其次,對作文教學中學生實際生活方面的重點關注。德國作文教學更注重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鼓勵支持學生從實際生活體驗出發(fā)去表達對生活的熱愛;如鼓勵學生記錄和爸爸媽媽第一次做飯的經過,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也有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用語的總結,鼓勵學生闡述

26、親情、友情的概念;作為社會中重要的一個群體,學生對于社會存在的一些現象要有自己的見解,并要學會如何完整的表達出來,如學習的意義是什么,世界上為什么會有暴亂的出現等等;除此之外,學校也會開辦一些關于應用類的作文練習課程,如撰寫簡單的演講稿,為宣傳小組寫一份公益宣傳廣告等等。這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是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最應該重點關注的領域。美國學校對于學生的作文教育要求更加嚴格,作文教師選取的作文素材不要要來源于生活,還要盡可能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水平。在教材內容選用和課程要求設定兩個方面,需要嚴格把控。對于作文教材內容重點關注,美國作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有最基本的家庭教育、

27、學校教育等相關的知識,還包括歷史文化、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內容,追求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每一份教材的排版也比較科學,既有篇幅較長的作文寫作內容,也有即興創(chuàng)作的微型寫作,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除此之外,對于作文教師的寫作技巧及水平有比較高的門檻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教學能力,還要重點提高寫作水平,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作文指導。雖然各國作文教學的方式及手段有所不同,但對作文的要求都基本保持一致,即作文內容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要在提高學生寫作水平之上,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1.2.2國內綜述國內學者關于作文體驗式教學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學者艾萍在其撰寫的論體驗式作文教學一文中對體

28、驗式作文教學的概念這樣定義:教師要在開放的、自由的語境條件下,鼓勵學生在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去積極表達對實際生活體驗的真實情感,以此提高作文創(chuàng)作水平。楊會敏對于學生在作文教學中的體驗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總結,她認為作文教學體驗要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素材,將學生對生活的實際體驗融入到作文內容之中,才是學生作文應該有的內容。丁寧對作文教學“體驗”的設定是對新課標要求的概括總結,主要強調開發(fā)適合小學生認知階段的作文資源,作文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流程,結合教學案例分析,重點研究學生“體驗”的感受。學者余錦彬與丁寧的研究內容出發(fā)點相同,也是在新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分析了作文體驗教學的特點,結合相關的理論依據和實踐

29、教學案例,重點研究如何提高學生在語文作文體驗式教學中的學習效率。總結國內外相關的研究文獻,中外小學語文作文寫作教學都在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變化,積極推進作文教學體制改革,鼓勵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生活的美好,可以真切的表達內心的感受,將真情實感融入到作文內容之中,提高寫作水平。筆者在研究相關文獻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學者對于作文體驗式教學的理論研究,從小學生中高年級認知水平的特點出發(fā),深入研究如何完善寫作體驗式教學體制,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1.3研究意義1.3.1理論意義梳理總結相關的文獻內容可知,國內外還是比較關注體驗式教學這種新型授課方式的,但是研究內容比較籠統,缺乏對習作這一針對性方向的研究,

30、而對于小學生這一特定研究對象的研究文獻更是少之又少。通過對前人研究成果的總結概括,本文將研究范圍縮小至小學階段習作教學的研究,通過案例分析法、問卷調查等手段,結合實地調查、訪談的匯總結果,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和方法。其理論實踐意義在于,可以為小學習作課教師提供更為科學的理論指導,幫助小學生克服習作困難,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也是對國內對于小學生習作教學理論的豐富和完善,提高理論的指導作用,促進實踐進步。1.3.2實踐意義對于學生來說,可以提升他們的寫作興趣,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令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和積累經驗,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傳統習俗降水著重

31、于講解,寫作技巧以及方法,著重于如何寫技巧的訓練,不過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什么內容以及如何去寫,同樣重要的。體驗式習作教學提倡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于生活化學習的教育觀念,不但促使學生在體驗中尋找寫作的原動力,更可以協助他們把學習遷移到快樂的生活常態(tài),通過深入研究小學體驗式習作教學,希望,以通過研究者的論文成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在寫作教學方面的可參考的理論依據。1.3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在某小學發(fā)放100份問卷了解相關情況,有效回收95份,有效回收95%。該小學為實驗小學,師資水平優(yōu)秀,總體成績水平居于全區(qū)前列,因此選取該學校具有參考價值。 文獻資料法:查閱與體驗作文教學相關文獻資料,并進行整

32、理分析與總結。2.理論基礎2.1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是最近20年來所興起的全新的認知理論,是新課程改革現代教育其中一個理論根據。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者構建自己認知的過程便是學習,這代表著學習者要主動選擇和加工外部信息,主動構建信息的意義而非被動地接受刺激,而外部信息自身不具有任何意義,并非取決于信息自身。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往復且雙向的彼此作用過程中建構而成,所有學習者基于自己原有經驗而對新信息進行編輯,形成自己的認知,原有知識體系又融于新經驗的加入而發(fā)生變化,因此,信息并非簡單的累積,還包括新經驗和舊經驗之間的矛盾所引起理念和結構的整合。 3李白堅.大作文 3李白堅.大作文寫

33、作教學的新觀念與新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2001.關于學習環(huán)境,建構主義認為在一定情境下,學習者通過別人的幫助,例如人和人彼此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已有信息等等,通過意義的構建而得到知識。由此可見,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著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幫助學生以個性化理解建構世界意義的歷程,建構的過程涵括情感的主觀因素的參與,體驗式作文教學也就是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體驗情境,令學生已有經驗得以充分調動,繼而實行主動建構的過程。2.2體驗作文教學 狄爾泰是德國的哲學家以及人類學家,他以人的精神作為研究目標,致力于構建人類精神科學體系,提出不能用理性、科學且客觀的方法去研究人的精神世界,而是要采

34、取體驗的方式才可以感受得到精神世界。他提出要由生命的自身去認識生命,在體驗中得到關于生命的認知以及理解。體驗是在認識以及實踐的客體中加入自身的理解和實踐的主體,主體的意志和情感融入到客體中,從而被賦予生命和情感,令主客體融為一體。在體驗的世界里,一切都充滿著情調,一切都是生命化的。體驗聯系人的生命和外部世界,學生通過體驗而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充分認知,這便是理解。主體表現自己關于生命的體驗和理解,轉化為客觀的物質形式,這便是表達的方式。表達方式不拘泥于一種,它可以是多樣化的。 基于狄爾泰生命哲學的理論層面對作文教學進行審視,那么可以將作文當作為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對生命進行體驗理解以及表達,與

35、此同時,教師在學生的精神成長過程里融入作文練習,令其推動學生精神活動的發(fā)展,在這一體驗理念中融入作文教學,便可以讓學習以及運用、練習和真正寫作不一致的問題得以解決,將作文變?yōu)閷W生表達生命體驗的必需品。假如作文教學中的體驗可以和學生精神成長實際緊密聯系,那么作文便是學生關于情感的思考以及探索的展現,是他們獲得進步,收獲成功,追求幸福過程中,是他們遭遇挫折,感到失意,歷經艱辛的痛苦和煩惱的情感的抒發(fā)。學生在體驗式作文教學中將以為常的日常生活當作為持續(xù)拓展和充實自身人生體驗的過程,以新奇的切入角度去體驗生活,盡最大努力理解生活,從而挖掘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筆下寫出來的作文便充滿了真切的感受,擁有自己獨

36、有的認知,繼而促使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的同步提升 4李吉林,田本娜,張定璋.李吉林情境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4李吉林,田本娜,張定璋.李吉林情境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體驗式作文教學課堂現狀3.1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教學形式人數占比老師先講一講作文的方法,然后當堂寫作和交流1415%喜歡老師做做游戲或開展活動,再寫作文3840%老師先讀讀同學的好作文或范文,再學著去寫2122%老師先分析題目,小組討論寫好寫作提綱,口頭作文全班交流,然后回去自己寫2223%該小學采取的教學形式分別有老師先講解作文方法,然后當場寫作交流、做游戲或者開展活動再寫作文、閱讀范文后嘗

37、試去寫以及小組討論分析題目,寫好提綱。由調查數據能夠看到,40%學生都喜歡采取通過游戲以及活動的形式,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因此老師可以在這方面著手。3.2學生最滿意的作文最滿意的作文情況人數比例有親身體驗7882%老師教授知識和技巧、理清思路6770%受到范文影響4446%其他1415%由表可見,學生最滿意的作文情況是擁有親身體驗。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感悟以及體會之后,寫出來的作文發(fā)自內心,直抒胸臆,流露真情,質量自然也有所保障。不過,同時也要留意到,選擇“教師教導知識技巧,理清思路”的比重也相當高,占據70%,可見學生們十分希望得到老師的指導。3.3學生摘記記錄調查 根據對學生在小學體驗式作文課

38、堂以外做摘抄記錄的調查現狀來看,46%的學生在老師要求下才進行摘抄,29%的學生有時會,而經常摘抄的學生只有9%,從來不摘抄的學生占據16%。由此可見,大部分學生關于日記摘抄記錄的主動性不強,處于被動地位,基本上只有老師要求才會去摘抄。3.4教師評價方式調查教師評價方式人數比例寫等級無評語4246%寫評語2728%學生互評1314%家長評價1314% 根據關于教師評價方式的調查,46%的教師采取寫等級而無評語的形式提示,純粹寫評語占據28%,而家長以及學生評價各自占據14%。由此可見教學評價方式主要以寫等級而無評語為主,如此一來學生便無法得知教師關于自己寫作的看法,只能夠在班級做統一講評時獲悉

39、大概狀況。3.體驗式作文教學存在問題3.1教師教學方面的缺陷3.1.1體驗作文教學課堂缺少指導就學生而言,多數無法單獨完成習作,有70% 的學生表示希望在習作的時候能夠得到老師的指導和幫助。因此,可知教師的指導對學生的習作十分重要?;诮處熤笇КF狀,可知大部分的學生在習作的時候得到過教師的指導,可見教師有指導學生習作的意識,但學生也表示教師的指導效果并不理想,50%以上的學生表示在教師的指導下,無法回憶起相關的經歷和體驗。研究發(fā)現,基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可見教師的指導對于學生的習作是有實質性的作用。如果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習作水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提高,則表示教師的

40、指導方法不合適,具體分析如下。第一,教師缺乏指導學生體驗的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僅僅注重學生的學,而并沒有注重學生的“做”,因此忽略了學生體驗的積累。這直接表現出教師在指導學生習作的過程中,缺乏相關方面的意識。第二,教師缺乏指導學生表述體驗的方法。學生在表述自身體驗的時候,需要借助多方面的力量,既要有學生自身體驗的積累,也要有教師的指導。在習作課上,教師的指導方式也不一樣,有的知識在課堂上列舉一下題目,要求學生在課后自己完成,有的是老師以考試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完成,但是相對來說,這兩種教學方式僅僅是能夠保證學生習作的“量”發(fā)生變化,無法實現學生的質的提高。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處于

41、寫作的初級階段,對于寫作的認識還不全面,需要老師幫助解答他們心中的疑惑。但是就目前而言,在習作方面,老師對學生的指導要么是缺失,要么是不全面,因此學生在習作中往往面臨著眾多的困惑而十分茫然。上文中所說的體驗指的是有價值、有意義的體驗,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體驗日益增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幫助他們理清這些體驗,尋找其中有價值的意義。并幫助他們將其表述出來,這就是習作課設置的意義所在。3.1.2體驗作文教學評價方式不客觀 教學不僅注重學生學,也要注重教師教。學生基于種種因素,在習作方面還有著較大的提高空間,因此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內容散亂、表述順路雜亂,語法出現明顯錯誤等情況的時候,應該要

42、指出學生的錯誤,并且鼓勵學生積極上進,加強與彼此之間的互相交流。但是,在實踐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數是按照習作的教學流程,書面上的批閱一下文章,二者之間缺乏彼此的交流的機會。借助訪談的研究方法,研究發(fā)現教師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歷用于習作的批改,相當一部分教師在訪談的過程中表示自身的習作水平還沒有具備指導學生的資格,有待于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教師們坦言,自身的教學任務很多,如果對于學生的習作作業(yè)認真批閱的話,可能需要2到3天的時間,如果中間還要兼顧其他教學任務的話,就可能需要一周的時間,但是學校規(guī)定,習作課是一周一次,因此對于教師來說,他們可能沒有太多的精力用于批改學生的習作作業(yè)。此外,對于學

43、生來說,如此頻繁的習作課,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厭煩的心理,具體如下:首先,教師在批閱學生習作作業(yè)的時候,由于時間和經歷的限制,使他們對于學生文章內容和習作水平是否進步缺乏足夠的重視,打擊了學生的寫作將繼續(xù)你該。但是對于體驗式教學來說,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總結能力,因此基于此種狀況,大部分教師都抓住學生觀察的細致力,體驗到他們對生活美好的感受。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師為了貪圖批閱的速度,每一篇的評語具有很強的同質性,學生對此有很大的意見。例如,教師在評閱介紹物品的時候,評語如下:作者針對一個物品的外觀和用途做了細致的描述,但是在行文過程中,講述的過程太過于混亂,條例不清晰。此類評語僅僅是注重學生的缺

44、點而忽視了學生的優(yōu)點,將會對學生的習作積極性產生嚴重的打擊。教師可以將上述的評語做出如下修改:作者具有很強的觀察力,對東西的外形和用途能夠做出清晰的描述,但是在行文過程中,條理過于混亂。這樣不僅肯定了學生在行文中的優(yōu)點,而且還對其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很好的批示,為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的心沒有受到世俗的污染,因此具有著純潔的本質,也許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句不明顯的表揚就能夠打動學生的內心。體驗式習作來源于生活,更要回歸于生活,因此教師在批閱學生文章的時候,也要注重用語的生活化,給予學生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能夠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6田序海,鄷力.體驗式學與教策略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45、,2006.其次,以調查問卷的研究方式可知教師對于習作課的指導主要采用寫評語的方式,這也導致了一些問題的產生,例如,教師所使用的成人化標準未必適合學生的發(fā)展,可能會對學生的要求過高,或者對于學生文章的評價不全面。隨著教育的改革,要求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朝著合作伙伴的方向發(fā)展。以互相批改的方式進行學生文章的批閱,這樣學生在評閱其他人文章的時候,也會產生相應的感悟,為學生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學生在教學任務中占據主體地位,所以應該讓學生參與到習作的評定中去,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但是學生的年齡較小,各方面均不成熟,教師出于此種情況的考慮,不敢使用學生互評的教學方

46、式。教師自己親自批改學生文章,因此使得教師逐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逐漸喪失了發(fā)表意見的機會。然后,基于研究的案例,很多評語寫的過于口語化,讀起來乏味無聊。以教師對我愛你,漢字的評價為例,老師的評語具體如下:寫的真實太棒了,太精彩了,內容十分的豐富,很期待你更多的作品。類似于這樣的評價,沒有針對性,似乎所有的文章中均能使用如此評語。再以教師對和書的故事/讀書體會的評價為例,老師的評語具體如下:文章富有感染力,形象生動,但是有的地方語法不通,缺乏邏輯性,在下次習作中可以進行糾正。此類評價富有針對性,在肯定學生文章優(yōu)點的同時,也指出了文章存在的不足,為學生習作水平的提高堅實的基礎。出版商基于市

47、場需求,出版了一些所謂的滿分作文模板,這類作文參考即可,不能將其作文教學的典范。一些教師為了提高教學的速率,降低教學的難度,便使用這些模板給學生評分,強調“開門見山”、“側面烘托”以及“環(huán)境描寫”的手法的運用,卻忽視了學生文章的內涵。此外,教師為了應付文章批改的教學任務,使用一些類似于“寫的很好”、“需要繼續(xù)努力”等套話,這樣不僅打擊了學生的習作積極性,而且沒有實現教學的目標。 7 7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使用體驗式習作教學,在寫評語的時候,應該注重以下原則(1)評語長短適中,不能過長;(2)評語要貼近于生活,根據學生做出具體調整;(3)評語不能過于呆板,

48、將強他的靈活性;(4)如果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字跡過于潦草,老師可以使用一些詼諧的說法,例如為了教師的視力,你可不可以盡可能的將字寫好,這樣老師會感謝你的;(5)如果有的學生基于自身基礎薄弱,無法完成相應的寫作任務,教師應該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給他們持續(xù)上進的動力。3.2學生寫作方面的問題3.2.1學生沒有養(yǎng)成每日記錄習慣 學生在平時的積累過程中,依賴于教師的持續(xù)鼓勵和推薦。在教師的諄諄教導中,他們才會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和記錄相關的筆記,但是長此以往,學生沒有培養(yǎng)出閱讀和記筆記的意識和習慣,都是靠教師的督促才能完成,這種情況應該引起老師的重視。體驗式習作的材料主要來源于生活,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具體

49、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身經歷進行思考。此外,在借助一定生活經歷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間接經驗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合適的讀物,將其中的好詞好句進行摘錄與總結。以曹文軒為代表的少年讀物作家深受青少年的喜愛,學生可以基于他們的寫作手法、寫作視角進行模仿和學習,在整合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前提下,形成學生自己的觀點。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區(qū)別,彼此之間的興趣愛好以及家長的重視程度不同,會使得學生在知識積累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有著較大閱讀量的學生一般會在寫作過程中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但是對于閱讀量較少的學生則在寫作過程中十分困難,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教師認為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夠

50、對所讀文章進行高度的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于所讀文本的理解,而且還能夠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因此眾多教師以課后作業(yè)的方式將其布置給學生,這樣不僅加劇了學生的抵觸心理,不僅不會完成教師的作業(yè)任務,而且在課后不會主動記錄筆記。 8王如才.主體體驗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8王如才.主體體驗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最后,讀書是一種習慣,教師和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閱讀環(huán)境,例如當前很多的電視欄目都有關于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素材,以詩詞大會和朗讀者,這兩檔節(jié)目意在提升學生的抒情能力和閱讀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觀看節(jié)目時,提高閱讀的積極性

51、,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3.2.2學生體驗意識不強真正的習作是學生表達自身體驗的過程,這便需要學生首先要形成內心體驗,如此方可促使其完成習作。飽含主題體驗的習作方可稱作為有血又有感情的文章,不過按照相關調查狀況表明,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都不具有為習作而萌生的體驗,這主要是由于在學生的腦海中不具備體驗意識,詳細分析如下。第一,缺少主動體驗的意識。小學生每天都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接受父母安排自己的生活,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接受其他人在其他方面的給予,久而久之學生習慣了接受,便缺少了主動的意思。而對如今的學生而言,主動是十分珍貴的,主動復習預習、做清潔衛(wèi)生等工作。習作和學生的

52、體驗息息相關,而體驗又和學生的主動密不可分,因為體驗是學生的主動的根源。有人說,體驗是親身體會,親心驗證,這里的“親”指的是自身的意思,唯有親自經歷,方可對事情留下深刻印象。假如沒有親身體會,學生心理便難以留下無法忘懷的體驗,而習作也便成為了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第二,缺少積累體驗的意識。哪怕學生不具備主動體驗的意識,在社會中生活的學生每天都會經歷很多事情,這些經歷必定擁有很多獨特的體驗,它們也能夠變成學生習作的素材。假如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應用這些源自日常生活的體驗,他的文章仍然可以表現個性,標新立異。不過現實往往與之相反,大部分學生都有著可以重復使用的素材,無論碰到哪一個主題,總是可以改頭

53、換面套進文中。學生缺少積累體驗的意識,即使親身體會,但是沒有銘記在內心深處的意識,須臾便被其他體驗所覆蓋,久而久之,可以鐫刻在學生內心深處的體驗便屈指可數,因此便出現了重復利用素材的現象 9王一川.意義的瞬間生成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8. 9王一川.意義的瞬間生成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8.3.3體驗形式的不足我們了解和認知附近新鮮事物的方式是體驗生活,并把觀察到的事物記錄下來,這也是學生習作的必經之路。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以及隨手記錄的習慣,在各種活動中親身體驗,從而有所感悟,這是語文老師的職責,它們都可以行之有效地提升學生習作能力。在寫習作之前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

54、情境,讓學生觀察與感受,反映心中的真切感受,體會并且挖掘生活中珍貴的點滴,繼而喜歡上在習作中抒發(fā)感悟。不過在實際的學習生活里,學生體驗形式不夠豐富,過于單調,類似讀書筆記那樣的間接體驗不多,而學校所給予的活動資源也極為有限。3.3.1體驗形式數量不足習作體驗有很多種方式,可以在讀書寫筆記時得到間接的體驗,也可以在日常生活做活動中獲得直接的體驗。詳細而言,可以在節(jié)假日出行時和家人共同欣賞各地的風景名勝和風俗人情,也可以在書店里捧書靜讀,在影院里盡情觀賞。數不勝數,這些都是教師把體驗跟現實聯系起來的機會,不過在實際應用中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據了解,教師在習作課上設立的體驗環(huán)節(jié)需要充足的活動資源,

55、而這又讓學校與家長的負擔加重。因此,教師往往主要開展簡單容易操作的體驗活動,盡可能削減不必要的支出,不過學?,F存資源有限,要增加體驗形式更加困難。在提及學生習作體驗形式時,教師表示,雖然習作課限定場景是教室,不過寫作體驗能夠使學生在平日生活中感受到珍貴的點點滴滴,重要是教師怎樣引導以及延伸。而剛上任的教師一般很少做課前預設,習作體驗形式有限。 10楊四耕.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10楊四耕.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在實際寫作教學中,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教師著重于教授習作的技巧以及知識的傳授,而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例子。例如,教學習作生活中的啟示,選取

56、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記錄并講述自己受到的啟發(fā)。這件事可以是在學校里的一件事情,例如。教師發(fā)燒仍然堅持上課、關心學習落后的學生、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是跟同學們相處的一些事情,例如一起討論如何做習題、一起打球、做運動、送禮物等等,也可以是在校外生活的一些事情。按理說,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生活,都有內容可寫,不過很多學生存在著思維定勢,認為必定是跟做好人好事、看到老師嘔心瀝血批改作業(yè)密切聯系,所以選擇編造事實,寫出來的習作自然無半點真情實感。對于這樣的問題,老師應當大力鼓勵學生根據事實進行記錄,可以先記錄一個片段,例如讓大家都描繪同一個教師,然后對比誰的文章寫得最真切,最生動形象。換言之,將教學

57、和感知比作為一個圓,圓心是單元主題,半徑是學生的感知,所描繪出來的圖形都能夠成為寫作的素材,文體、字數都沒有任何限制。如果依然受到妨礙的話,日記以及周記也是不錯的體驗式習作除此以外,小學生們可以簡單的說出所見所想,不過在紙上表達時變成了流水賬或者是日記,原本感到喜悅的體驗過程跟習作結合起來便變得畏懼,興趣缺缺。而經驗豐富的教師通常會提出建議,讓家長跟孩子們共同出游。例如在楓葉飄落的秋天,給孩子們布置體驗任務,拍一張楓葉的照片,并寫上簡單的介紹,同學們在開學時彼此觀察和討論,教師在通過一些字詞的小游戲來對狀物寫景的技巧進行講解,如此,學生的習作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而不再只是單調的作業(yè)。 11葉圣陶

58、.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1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3.3.2體驗活動資源缺乏體驗式習作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體會各種情感,跟人進行溝通。在習作的過程里,將自己想象的世界描繪出來,和其他人共同分享成長中取得的進步的感受。不過在實際教學里,諸多學生都有著功利性的習作動機,他們認為習作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在老師的要求下而進行,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才可以考上好學校。原本單純的寫作要求變得如此功利,這必定和學校以及社會大環(huán)境密切相關。除此以外,體驗式習作教學的成功進行以及實踐和學校與家長的支持密不可分,小學體驗

59、活動通常都包含公開課、教師講評、觀摩課的形式,不過,關于習作教學的教研活動屈指可數,而教師們關于習作課的關注也只是限制于怎樣上好習作課,而沒有留意到需要的資源或者教學用具。 12袁浩.小學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與實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12袁浩.小學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與實踐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事實上,大部分家長也希望學校可以開展具有一定意義的體驗式習作課,可以讓上課需要大量道具的問題得到解決。比如說他們大力支持對爸爸媽媽說的話習作課的進行,教師可以彼此分享教學經驗,在上課之前認真研究教學中所需要的資源,充分利用現成資源,找到辦法處理資源匱乏的問題,以更好地塑造良好的習

60、作氛圍??偠灾瑢W生習作學習的局限之處是習慣以及交流,若要加強兩項能力,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求,對學習的整個過程保持高度關注,以激發(fā)學生平日的學習以及閱讀的興致,引導他們參與,協助他們建構習作基礎。不過在班級人員眾多的情況下,教師們難以做到對癥下藥,而體驗式習作教學中分層教學策略便顯得十分關鍵。 13袁浩,寧益民.揭開兒童作文的奧秘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 13袁浩,寧益民.揭開兒童作文的奧秘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9.4.體驗式作文教學策略4.1教師方面的策略4.1.1指導學生表達體驗無論教材是哪個版本,小學習作要求都著重于小學生要抒發(fā)自己真切的生活體驗。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