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什么是書同文_第1頁
歷史典故:什么是書同文_第2頁
歷史典故:什么是書同文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3什么是書同文書同文的背后是落后的小篆取代簡易的隸書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前列國文字都有差異,這嚴重阻礙了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秦始皇決定“書同文”政策,將“小篆”作為官方文字。因此有了“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之說。什么是書同文殷商以降,文字逐漸普及。作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較一致。但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兵器、陶文、帛書、簡書等民間文字,則存在著區(qū)域中的差異。這種狀況妨礙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也影響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統(tǒng)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進行文字的整理、統(tǒng)一工作。秦統(tǒng)一六國前,諸侯國各自為政,文字的形體極其紊亂。這給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

2、成了嚴重障礙。因此在統(tǒng)一六國后,秦始皇即把統(tǒng)一文字作為當務之急,令丞相李斯、中書府令趙高和太吏令胡毋敬等人,對文字進行整理。李斯以秦國文字為基礎,參照六國文字,創(chuàng)造出一種形體勻圓齊整、筆畫簡略的新文字,稱為“秦篆”,又稱“小篆”,作為官方規(guī)范文字,同時廢除其他異體字。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于書寫。兩種形體的文字均在全國推廣。但把小篆作為秦國標準文字,隸書作為日用文字,皇帝詔書和政府正式文件一般用小篆書寫,非官方文件用隸書抄寫。書同文是落后的小篆取代簡便的隸書秦代的“書同文字”究竟是怎么

3、個“同”法許慎說文解字序中解釋說:是“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也就是說,當時秦與六國文字不同,秦統(tǒng)一文字之后,一律要寫秦的小篆字體,別的字體禁用。我們不禁要問:在各種不同的字體之中,小篆是不是最進步的,最好寫的如果是這樣,統(tǒng)一于小篆當然是好事,會受到大家的歡迎。可惜事實并非如此。在七國中,簡便的隸書在關東六國早已通行,只有在文化上最落后的秦國還在使用繁難的小篆,秦滅六國之后,本該順應時勢,采用簡便的隸書。但是秦國為了保持征服者的尊嚴,竟然采納李斯的主意,斷然逆歷史的潮流而動,下“書同文”之令,以早已過時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強迫推行,并以嚴刑峻法作為后盾。接著又下令焚書,禁絕民間私學,規(guī)定民間欲學文字,必須“以吏為師”。這樣除了官吏之外,民間對于小篆,既認不得,又不會寫,秦王朝就通過各級政府壟斷了文字的運用。文字不能普及,老百姓都是文盲,這就更有利于愚民政策的推行。秦亡之后,各級政府迅速改用隸書作為通行文字,足以說明秦的“書同文”非但不是功勞,而且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專制暴政。李斯最大的罪惡,是他不顧后果,粗制濫造地吹出了一套不倫不類的極端專制的皇帝制度,禍害中國兩千余年。此外還扯了不少彌天大謊,吹了許多至今說不清、道不明的牛皮,勒石“紀功”,留在茫茫大地上,長期欺騙世人,害得我們還得給他揩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