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歐洲古代文學(xué)馬鞍山電大特色資源檢索平臺_第1頁
第一章歐洲古代文學(xué)馬鞍山電大特色資源檢索平臺_第2頁
第一章歐洲古代文學(xué)馬鞍山電大特色資源檢索平臺_第3頁
第一章歐洲古代文學(xué)馬鞍山電大特色資源檢索平臺_第4頁
第一章歐洲古代文學(xué)馬鞍山電大特色資源檢索平臺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宋詞簡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xué)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xué)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tài)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xué)之勝。遠從《詩經(jīng)》、《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yǎng),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shù)享受。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簡稱“詞”,又名樂府、近體樂府、樂章、琴趣,還被稱作詩余、歌曲、長短句。歸納起來,這許多名稱主要是分別說明詞與音樂的密切關(guān)系及其與傳統(tǒng)詩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婉約與豪放

明張綖:“少游(秦觀)多婉約,子瞻(蘇軾)多豪放,當以婉約為主?!鼻逋跏繕E加以補充道:“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辛棄疾)稱首”。(見《花草蒙拾》)這些從宏觀角度概括宋詞中兩種主要藝術(shù)風格,而以秦觀、李清照和蘇軾、辛棄疾分別為其代表作者?!巴窦s”一詞,早見于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婉”“約”兩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義為纏束,引伸為精煉、隱約、微妙?!巴窦s”之名頗能概括一大類詞的特色。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筠、馮延巳、晏殊、歐陽修、秦觀、李清照等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別、各擅勝場,大體上都可歸諸婉約范疇。其內(nèi)容主要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留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diào)和諧。因之,形成一種觀念,詞就應(yīng)是這個樣子的。

宋人也有以婉約手法抒寫愛國壯志、時代感慨的,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及宋未周密、張炎等一些詞章。但其表現(xiàn)多用“比興”象征手段,旨意朦朧,須讀者去體味。婉約詞自有其思想藝術(shù)價值,已見上文。然而有些詞人把它作為凝固程式,不許逾越,以至所作千篇一律,或者過于追求曲折隱微以至令人費解,這就走到創(chuàng)作的窮途了。

“豪放”一詞其義自明。宋初李煜的“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浪淘沙》),已見豪氣。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也是“沉雄似張巡五言”。正式高舉豪放旗幟的是蘇軾。其《答陳季常書》云:“又惠新詞,句句警拔,詩人之雄,非小詞也。但豪放太過,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這說明了他有意識地在當時盛行柔婉之風的詞壇別開生面。豪放之作在詞壇振起雄風,注入詞中強烈的愛國精神,唱出當時時代的最強音。然而可以看到,蘇軾的審美觀念認為:“短長肥瘦各有態(tài)”,“淡妝濃抹總相宜”,“端莊雜流麗,風健含婀娜”。

他是崇尚自由而不拘一格的。他提倡豪放是崇尚自由的一種表現(xiàn),然也不拘泥于豪放一格。如所作《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即為王士楨《花草蒙拾》稱為“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孰謂坡但解作‘大江東去’耶?”有些豪放詞的作者氣度才力不足而虛張聲勢,徒事叫囂,或堆砌過多典故,也流于偏失了??傊卧~中婉約、豪放兩種風格流派的燦爛存在,兩者中詞人又各有不同的個性特色,使詞壇呈現(xiàn)雙峰競秀、萬木爭榮的氣象。還應(yīng)看到,兩種風格既有區(qū)別的一面,也有互補的一面。上乘詞作的風格即有偏勝,往往豪放而含蘊深婉,并非一味叫囂,力竭聲嘶;婉約而清新流暢、隱有豪氣潛轉(zhuǎn),不是半吞半吐,萎弱不振。辛棄疾《沁園春》云:“青山意氣崢嶸,似為我歸來嫵媚生?!倍垮a說秦觀詞云:“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終不能到?!保ā督榇纨S論詞雜著》引)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說:秦觀、晏幾道“談?wù)Z皆有味,淺語皆有致?!笨梢妽槑V生嫵媚、平易清淺而深致永味,乃辛棄疾、秦觀等豪放、婉約詞的極詣。唐代:詞的開端及初步發(fā)展時期1、民間詞的開端:敦煌曲子詞(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發(fā)現(xiàn)了幾百首抄寫的民間詞,為研究詞曲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敦煌曲子詞中寫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愛:珠淚紛紛濕羅綺,少年公子負恩多。當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過于他。子細思量著,淡薄知聞解好么?(《拋球樂》)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望江南》)2、文人詞的開端:相傳盛唐李白的《菩薩蠻《憶秦娥》是最早的詞作。

3、文人詞的發(fā)展:中唐張志和、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詞。張志和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白居易的《憶江南》等詞《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文人詞的成熟:晚唐溫庭筠等人的詞。如溫庭筠的《憶江南》(梳妝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北宋:詞的發(fā)展高峰(四個時期)1、令詞為主的時期:宋初晏殊,歐陽修等為代表,詞的體制與題材與溫庭筠等的《花間集》相近,清麗、婉約、閑雅。

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歐陽修的《踏莎行》(侯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2、柳永時期:慢調(diào),雅俗共賞。如《雨霖鈴》(寒蟬凄切)等。3、蘇軾時期:豪放詞風,“蘇門四學(xué)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等4、周邦彥時期:婉約詞風。北宋時期還有一位值得一提的婉約女詞人李清照。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等?!纺纤危涸~發(fā)展的又一高峰1、辛棄疾的詞:愛國主義詞作的杰出代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楚天千里清秋)2、姜夔的詞:婉約派詞的代表詠梅詞《暗香》《疏影》等。柳永“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柔婉柳永詞二首詞人簡介柳永(約971-1053),字耆卿,北宋詞人,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精通音律,創(chuàng)作了大量適合于歌唱的慢詞,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他的詞風行一時。當時流傳著“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代表作有《雨霖鈴》《八聲甘州》。第一個專業(yè)詞人,能譜曲填詞。第一個創(chuàng)作慢詞。詞人創(chuàng)作北宋詞至柳永而一變,柳永發(fā)展了長調(diào)的體制,善于用民間俚俗的語言和鋪敘的手法,組織較為復(fù)雜的內(nèi)容,用來反映中下層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濃厚的市民氣息,受到廣大百姓的喜愛。柳永以當時的新聲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舊有小令。兩宋慢詞的時代,實自柳永開啟的。柳永大約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時到京城趕考。以自己的才華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題名,而且幻想著有一番大作為。誰知第一次考試沒有考上,他不在乎,輕輕一笑,填詞道:“富貴豈由人,時會高志須酬?!钡攘?

年,第二次開科又沒有考上,這回他忍不住要發(fā)牢騷了,便寫了那首著名的《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云便,爭不恣狂蕩?

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這首牢騷歌不脛而走,傳到了宮里,宋仁宗一聽大為惱火,并記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參加了下一次考試,這次好不容易通過了,但臨到皇帝圈點放榜時,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給勾掉了。這次打擊實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寫他的歌詞,并且不無解嘲地說:“我是奉旨填詞?!敝罅懒髀溆阢昃⑻K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連于秦樓楚館,為歌伎填詞作曲。最后,他在飽受世態(tài)炎涼,“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

至景佑元年(1034年)54歲時方才考取進士,官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終客死襄陽,家無余財,群伎合金葬之南門外。柳永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柳詞從題材方面看,大體可分三類:寫都市生活和風光;寫婦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間的戀情;寫羈旅行役之苦。他的《樂章集》有詞近二百首。他的詞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自成風格,大部分作品以白描見長,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蝶戀花·柳永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首詞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寫思念意中人,抒發(fā)了刻骨相思之情。感情基調(diào):低緩,哀愁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蓿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八聲甘州·柳永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小結(jié):柳詞內(nèi)容有三類:1.描寫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風尚,《望海潮》最為有名。2.描寫男女情愛。這類詞中有表現(xiàn)下層人民不幸以及作者對他們的深切同情的,如《定風波》,有寫妓女悲苦和她們對輕薄男子怨恨的,如《少年游》,有寫妓女渴望自由、渴望真正愛情生活的,如《迷仙引》。3.江湖落拓的感慨是他詞作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他在擴大詞境、發(fā)展慢詞、豐富詞作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杰出貢獻。柳永在詞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手法方面都有新的開拓,標志著宋詞的重大變化,對宋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其詞音律諧婉,平易輕約,更善情景之融。葉夢得《避暑錄話》中言稱:“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足見其靡盛,而紀昀于《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詩當學(xué)杜詩,詞當學(xué)柳詞。”柳永生平散見張宗橚《詞林紀事》和丁傳靖《宋人軼事匯編》等。/playlist/playindex.do?lid=7372649&iid=40065873&cid=25李清照的簡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書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蘇軾的學(xué)生,其夫趙明誠是著名的金石考據(jù)家。李清照夫婦雅好詞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亂,李清照隨家顛簸南下,后來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國繼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終。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寫閨情相思,明快妍麗;南渡之后,則多寫國破家亡的離亂生活,沉哀入骨,詞情凄黯?;楹蟛痪?,趙明誠即遠行,李清照便寫下了這首《一剪梅》寄給丈夫。各家評李清照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提要》)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闭装沧饕?。(《詞苑叢談》)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一剪梅李清照紅藕香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紅艷的荷花已經(jīng)凋殘,玉席生涼,輕輕地提起羅裙,獨自來到木蘭舟上。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云中可有誰寄來書信?一排大雁已經(jīng)飛走,西樓滿是清冷的月光?;ㄗ燥h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ㄒ扬h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種相思,分成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上眉頭,卻下心頭。這種閑愁實在無法消除,眉上愁云剛消,卻又上了心頭。

《一剪梅》上片主要寫女詞人的獨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為主,全詞主要抒寫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添字采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wù)f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行香子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云階月地,關(guān)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椗请x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歹帶]人嬌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云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云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shù)聲羌管。

漁家傲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xué)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女孩/playlist/playindex.do?lid=7372649&iid=40066448&cid=25九、詩體和詞體的文學(xué)特征1、從詩詞和音樂的關(guān)系上來看

詞與音樂的關(guān)系比詩與音樂的關(guān)系更密切:詩從原始歌謠到《詩經(jīng)》都是詩樂一體,詩要配樂而歌,而且詩的音樂生命高于文學(xué)生命;屈原的《離騷》開始將配樂演唱的“詩”(此種詩重在抒寫群體心態(tài))演變成純語言藝術(shù)的“徒詩”(此種詩重在抒發(fā)個人情懷),開始了個人獨立歌唱的新時代;漢末建安時期,擺脫音樂而寫詩,逐漸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潮流,詩的文學(xué)生命開始高于音樂生命;南朝齊永明年間出現(xiàn)的“永明體”更是轉(zhuǎn)向用詩歌內(nèi)在的語言的聲韻不同、語調(diào)的抑揚變化所產(chǎn)生的音律美,代替從詩的外部配加上去的音樂美,標志著純語言之詩發(fā)展到了一個日臻完美的階段。詞是在音樂的土壤萌芽和誕生的,早期的詞是一種音樂文學(xué),唐五代時被稱為“曲子”或“曲子詞”,兩宋詞人詞集的名稱中,有稱“樂章”“樂府”“歌詞”的,均表明了詞的音樂性質(zhì),可以說,詞體文學(xué)是詞與樂的較為完美的結(jié)合,音樂對詞的影響,是深入骨髓的。南宋后,詞已經(jīng)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但音樂的烙印依然存在。

詩的合樂與詞的合樂有所不同:首先是配合的音樂體系不同,詩所配合的是先秦的雅樂和六朝的清樂,而詞所配合的是隋唐時的燕(宴)樂。其次是配樂的方式不同,詩與樂的配合方式是“以樂就詩”,詞與樂的配合方式則是“以詞就樂”,倚聲填詞。2、從詩詞外部的形式上看A.詩的句式整齊,而詞的句式長短不齊(整齊美與錯落美);詩的句法比較固定、單一,詞的句法靈活多樣。詩歌句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四言詩一般是上二下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言詩一般是上二下三。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等。七言詩一般是“四三”或“二二三”?!八娜比纾簾o邊落葉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岸比纭扒嫉押雾氃箺盍猴L不渡玉門關(guān)?!钡仍~的句法:依從樂句的節(jié)拍而調(diào)整變動,不管是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還是七字句、八字句、九字句,不同的詞譜均有著不同的句法。此外,詩歌總的句數(shù)一般是偶句,而且都是一句起句,一句對句,很整齊,而詞的句數(shù)和句與句之間,則整齊中有變化,變化中見整齊。2、從詩詞外部的形式上看B.

詩的押韻比較固定,詞的押韻呈多樣化。詩歌:兩句一韻,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偶句必須押韻;必須押平聲韻;必須一韻到底。不能重韻、疊韻和句中韻。重韻:連續(xù)兩句重復(fù)一韻。疊韻:連續(xù)兩句或句中連續(xù)兩字重復(fù)一韻詞:每種詞調(diào)有著不同的押韻規(guī)則,既可一句一韻,兩句一韻,也可三、四句一韻等;詞韻可平可仄,也可平仄通押;一首詞中,可以換韻;可以重韻、疊韻和句中韻。詞的重韻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五、六句:知否?知否?詞的疊韻如白居易的《長相思》(汴水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2、從詩詞外部的形式上看C.詩的對仗比較固定,詞的對仗多樣。

對仗的基本要求:詩一般要求某兩句(必須是起句與對句)必須對仗,而詞比較靈活。詩沒有分片,而詞結(jié)構(gòu)上一般分片。(兩片為主,三片及四片較少)

D.詩的體式較少,詞的體式豐富3、從詩詞的題材上看

詩歌的題材特點:從“詩言志”(《尚書》觀點)到“詩緣情而綺靡(陸機《文賦》觀點)的理論主張的變化,即從偏重政治主題到重視抒情。詩歌言情的特點:人類共有情感。詞的題材特點:注重抒寫戀情,重點是描摹女性。詞言情的特點:個人獨有情感,女性化、純情化及香艷化。4、從詩詞的風格上看相同的題材,詩與詞呈現(xiàn)的風格不同,如懷古題材的詩詞;同一作者所寫的詩和詞風格也往往有所不同,如歐陽修的詩和詞,李清照的詩和詞,蘇軾的詩和詞等。

詞的總體風格特征:表達個體特殊情感;情感的深度、含蓄蘊籍與細膩婉曲5、從詩詞的語言特色上看(1)、詞的語言追求輕靈細巧如溫庭筠、柳永、歐陽修、李清照等人的詞。(2)、詞的語言追求色彩鮮美七、宋代的山水詞

歐陽修部分《采桑子》詞作簡析第一首:寫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寫蕩舟湖面,探尋幽勝;后半片寫船行湖面的動作,抒發(fā)泛舟雅趣。全詩動靜結(jié)合,有聲有色,典雅幽美。第三首:寫春天的西湖景色。前半片描繪載酒游船時熱鬧而歡快的氣氛;后半片寫酒后醉臥船上所見奇景,描繪出一個晶澈空靈的美好境界。作者在這里所寫的游宴西湖之樂,與《醉翁亭記》頗為相通,表達了作者的灑脫情懷。第四首:寫暮春時節(jié)的西湖景象。通篇寫景而于景中見情,表達了了詩人對春的留戀,流露出淡淡的愁緒第八首:寫秋天的夜晚泛舟西湖所見的如幻如夢如詩如畫的情景。前半片用烘托手法,使靜景與動景自然和諧。后半片寫心醉神搖的西湖景色,其最后一句是作者晚年生活及思想的寫照。全詞藝術(shù)境界高超。第九首:寫秋天傍晚的西湖景色,上片重點展示夕照下的景色,意境美麗而清靜。下片重點展示月升后的景與情,表現(xiàn)詩人陶醉在大自然中的灑脫情態(tài)。(三)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簡析

這首詞的上片著重寫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寫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寫出了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縱目洞庭湖總的印象;“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兩句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詩人地豪邁氣概;“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寫水天輝映一片晶瑩;“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睂懺娙说膬?nèi)心與洞庭湖一樣是澄澈的,心境與物境悠然相會,難以表達。詞的下片著重抒情,承接上片最后兩句寫詩人內(nèi)心的澄澈?!皯?yīng)念嶺表經(jīng)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是由上片所寫洞庭湖的景色,因而想起自己在嶺南一年的坦白襟懷;“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溟空闊?!眱删鋵懙氖钱斍吧羁鄾r及平和心態(tài);“盡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比涫侨~感情的高潮,表現(xiàn)了詞人豪邁的情懷;最后兩句收束全詞,余味無窮。全詞在情與景的交融上頗有特色,天光與水色,物境與心境、昨日與今夕和諧融合,風格頗似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八、宋代的田園詞蘇軾的田園詞《浣溪沙》組詞部分作品簡析第一首:采用實寫手法寫謝雨途中眼中所見自然景色及場面,生動活潑,清新喜人,景中見情;寫動物的兩句是詩眼,采用擬人手法,堪稱絕筆。第二首:上片寫以群農(nóng)村姑娘站在家門口爭看州官的情景,下片運用襯托的手法描寫豐收后農(nóng)民祭祀神靈的歡樂情景,“收麥社”是收過麥子之后舉行的祭神謝恩儀式,“賽神村”是一項敬神活動,最后一句是詩眼,言盡而意無窮。第三首:上片寫雨后村中所見,突出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及鄉(xiāng)土人情,下片寫白發(fā)老人在田邊捋取尚未成熟的麥穗準備搗一搗充饑的情景及詞人與老人的親切交談,物與人,情與景渾然一體。第四首:上片寫農(nóng)村的自然風光及村民從事生產(chǎn)勞動(繅蠶絲及賣黃瓜)的繁忙景象,下片寫行人的艱辛。全詩采用白描手法,語言活潑而樸素,末句余味無窮。第五首:寫久旱逢雨后農(nóng)村欣欣向榮的景象,上片寫雨后農(nóng)村的清新景色及農(nóng)民收拾農(nóng)具準備耕種的情景,下片寫田園風光及詞人的感受。總結(jié):這組詞從各個角度描繪了田園風光,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農(nóng)村,關(guān)心民生的從政作風,文風樸實、格調(diào)清新。八、宋代的田園詞(二)辛棄疾的田園詞1、《鷓鴣天.代人賦》簡析

這首詞的上片寫早春原野上遠望的風光,作者選取了桑、蠶、黃犢等,是要突出農(nóng)事正在開始的情形。這四句如果拆開,就是一首七言絕句,只是平鋪直敘地在寫景。詞的下片從表面上看,仍然接著上片在寫景。如果真是這樣,那就不免堆砌和平板了。仔細品味,下片寫景不同與上片,首先表現(xiàn)在寫景是有波瀾的,詞人的視角不僅由平崗?fù)频竭h山,看到橫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還由鄉(xiāng)村推到城里。其次表現(xiàn)在,詞人盡管是在寫景,卻不是一味地渲染景致,而是寫到了人的活動,使全詞顯得有生氣。詞的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議論,是全詩的詩眼,“城中桃李愁風雨”一句是含蓄地感嘆當時南宋受金兵進逼的局面,表達詞人愁苦的心境?!按涸谙^薺菜花”一句可以見出辛棄疾對南宋前途還存在很大的希望,這希望是由詞人在鄉(xiāng)村中看到勞動人民從事農(nóng)桑的景象所引起的。辛棄疾的詞本以沉雄豪放見長,這一首卻很清麗,足見偉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

2、《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這首詞描述了作者深夜在鄉(xiāng)村中行路所見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緒。讀前半片,必須體會到寂靜中的熱鬧。這四句里每句都有聲音,也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靜。這兩種風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覺里,他的心情顯然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變動了。天外稀星表示時間已有進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卻對夜行人是一個威脅。這是一個平地波瀾,可想見夜行人的焦急。有了這一波瀾,便把最后兩句收束得更加有力。整首詞前六句都在寫景物,只有最后兩句才見有人在夜行,這兩句對全詞起到了返照的作用。第三章

友情送別詩詞論析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難點解釋:少府:當時縣尉的別稱。城闕:指帝王居住之地,即當時的都城長安。三秦:指當時的陜西一帶,因本是秦國舊地,秦亡后分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五津:指唐時蜀中岷江上的五大渡口。簡評:此詩為唐代贈別名作,是王勃在長安送友人去四川時所寫的。首聯(lián)屬于“工對”中得“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次聯(lián)以散調(diào)承之,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推開以步,奇峰突起。從構(gòu)思方面看,可能是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茍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fā),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成為千古名句。尾聯(lián)緊接前三聯(lián),以勸慰杜少府作結(jié)。全詩別具一格,以開朗昂揚的格調(diào)寫送別之情,氣象壯闊,表現(xiàn)了朋友間以事業(yè)為重的觀念,充滿進取精神。晏殊的《踏莎行》難點解釋:祖席:古代遠行時設(shè)宴祭路神的儀式;離歌:送別之歌;香塵:帶有落花香味的塵土;嘶:馬的叫聲;平波:平靜的碧波。

簡評:這首詞寫盡了送行的離愁和盼歸的思苦,風格婉約,寫作技巧高超。詞的上闋由三個有聲有色的鏡頭組成,“祖席離歌,長亭別宴”是第一個鏡頭,這個鏡頭展示了在送別的宴席上奏起了送行之歌,“離”“別”兩字把詞的主題全點明了?!跋銐m已隔猶回面”是第二個鏡頭,寫遠行者和送行者雖然已經(jīng)分手了,距離也越來越遠,那揚起來的帶有落花香味的塵土像屏障一樣阻隔其中,但卻擋不住去者戀戀不舍的頻頻回看。“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zhuǎn)”是作者一步深似一步推出的一個鏡頭的兩個畫面:一邊是“居人”、“匹馬”,表現(xiàn)了送別行人之后的孤單和凄清。另一邊是行人踏上去船離去了,但前途未卜,命運不知,“依波轉(zhuǎn)”表明行人也和留下的人一樣寂寞孤單。詞的下片寫送別之后惆悵歸來,登高遠望,盼歸情切的思念之苦及孤獨之感,其中“斜陽只送平波遠”依句是詩眼,樸實無華而感情色彩極濃,意境深邃。蘇軾的《臨江仙。送錢穆父》難點解釋:三改火:古代以改火表示季節(jié)的變換,三改火表示三年。筠:竹子簡評:歷來評論者總是喜愛把蘇軾稱為豪放詞人,其實《東坡樂府》三百多首詞,雖時有豪情迸發(fā),但最為普遍的還是深沉的歷史感和人生感的抒發(fā)。這首詞顯然屬于后一類。詞的上片稱贊友人的曠達胸懷和不為得失所動的樂觀生活態(tài)度?!疤けM紅塵”四字將友人在外所經(jīng)受的艱難困苦包攬無余。“依然一笑作春溫”一句寫出友人面對逆境的曠達態(tài)度。“無波”兩句化用白居易的《贈元稹詩》“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筠”表達對友人由衷的贊揚,也隱含著詞人自我形象的寫照。詞的下片寫送行情景及對友人的安慰。全詞以平淡的字句表達詞人達觀的思想,自然而清新。張元干的《賀新郎》(夢繞神州路)難點解釋:畫角:古代樂器名,多為軍中用以鼓舞士氣;底事:為什么,何事;大白:酒杯。

簡評:這首送別詞開頭四句形象地概括了北宋滅亡的歷史,揭示了時代背景。北宋京都(今河南開封市)早已被金兵占領(lǐng),在秋風中悵望中原地區(qū),只見金兵軍營相望,軍號聲凄歷。由于金軍的破壞,北宋故宮已是一片荒涼。“故宮離黍”是化用《詩經(jīng).王風.黍離》中“彼黍離離”的詩句,表現(xiàn)故國之思,感情極為沉痛?!暗资隆币韵氯溥B用了三個比喻分別寫了北宋王朝的淪亡、金兵的瘋狂進攻及中原淪落后的荒涼景象?!疤煲狻币韵聝删涫亲h論,既對宋高宗茍且求和表示不滿,又為堅決抗金的胡銓遭貶謫而鳴不平?!案掀?,送君去”化用江淹《別賦》“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名句,使作者郁積胸中的悲憤之情愈發(fā)深沉。詞的下闋先點明送別的時令及景象,然后筆峰一轉(zhuǎn),表示收復(fù)中原的渺茫?!把悴坏?,書成誰與”是詞人推想別后書信來往困難而產(chǎn)生的惆悵?!翱蠣柌芏髟瓜酄柸辍背鲎皂n愈《聽穎師彈琴》:“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表示作者不愿意學(xué)小兒女那樣講個人恩怨,思想境界高尚。

辛棄疾的《木蘭花慢》(漢中開漢業(yè))難點解釋:興元:即漢中;三秦:指當時陜西一帶,因秦亡后曾分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簡析:這首詞的上闋主要是古今對比,開頭六句是撫古,從友人奔赴之地寫起,肯定了劉邦統(tǒng)一中國的偉大業(yè)績,同時也是對友人的鼓勵。接下來五句寫現(xiàn)實,寫南宋王朝的茍且偷安,點明今不如昔。

五、張昪(biàn)的《離燕亭》難點解釋:一帶:指建康,今南京;風物:指景物;瀟灑:形容秋色爽朗明凈。霽色:雨后晴朗的天氣;冷光:秋水閃現(xiàn)的寒光;低迓:即低壓,形容賣酒的旗子低垂地飄揚。簡評:這首詞的上片描繪秋天金陵一帶的山水,開頭兩句是概括,“江山如畫”四字包含著詩人無限贊美之情。后面四句分別從遠處和近處對景物進行具體描寫,意境清雅,頗具田園風味;詞的下片在寫景中滲入人事的敘寫,“天際”兩句是遠景描寫與近景描寫的對照,前句寓有羈旅之愁,后句暗含寂寞之感。,最后四句是懷古所產(chǎn)生的慨嘆,結(jié)尾余韻無窮。六、王安石的《桂枝香》難點解釋:故國:指當時詞人所在地金陵,因曾是六朝國都,六朝以后的人都稱其為故國;初肅:指萬物剛開始凋落消殘;彩舟:指游艇畫船;星河:指銀河;簡評:這首詞寫于詞人被再次罷相,居金陵之時。詞的上片寫詞人登臨高處所見的實景,開頭三句是總寫,點出了登臨的時間和所見景色;“千里”以下兩句采用比喻手法細寫所見景色,其中“千里澄江如練”一句化用了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中的詩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征帆”以下兩句是說在夕陽殘照中船只來往著,酒店標志的旗子背朝西風斜立著?!安手墼频?,星河鷺起”兩句對仗工整?!爱媹D難足”一句是對上片諸景色的帶有欣賞意味的總結(jié)。詞的下片寫詞人觸景生情,引起懷古幽思。“念往昔,豪華競逐”兩句是詞人因所見而起興,意即在此“畫圖難足”的景色中,過去的人們不欣賞這自然之美,卻競逐豪華,競逐人事的豪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寫六朝因競逐豪華而相繼亡國的史實?!扒Ч拧眱删湟饧慈魏稳嗽谶@兒登高臨遠,都會感慨在這美景中的歷史?!傲眱删湟饧措S著時光的流轉(zhuǎn),六朝“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的往事已成為歷史,只有傍晚的寒煙、晚秋的衰草和春來的凝綠。最后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忘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的詩句,表達作者深沉的感慨。

七、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是一首豪放色彩濃厚的懷古詞。它寫于蘇軾政治上不得志,受到排擠之后,他自我排遣,心里有很多不平之氣,很多感慨無法發(fā)泄,于是就借懷古來表達。詞上片描述了古戰(zhàn)場的景色。通過這種描寫,讀者就可以想象出當時打仗的情景。為什么要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呢?因為這樣一寫,就可以想象出當時戰(zhàn)斗的激烈,同時也就聯(lián)想起古代的豪杰,而這些豪杰已經(jīng)是一個一個地被長江水沖走了,只剩下江山如畫。其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兩句還是一副對聯(lián),而且對得很工整,很雄壯。詞的下片緊承上片“三國周郎赤壁”一句,頌揚周瑜是一位了不起的風流人物,但是作者自己的理想不能夠?qū)崿F(xiàn),所以只好借酒澆愁。其中“羽扇綸巾”是寫人得打扮,與前面所寫的“亂石穿空”有異曲同工之妙。八、賀鑄的《將進酒》

難點解釋:開函關(guān)、掩函關(guān):函關(guān)為進入長安必經(jīng)之地,文中暗指朝代更替;商山四老:指漢代的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四老,秦時避入商洛深山,漢時經(jīng)統(tǒng)治者派車寫信敦請而相繼出仕。荷、芰:原為水中植物,古代隱士常用之制衣作服飾。接武:指行路足跡前后相接。高流:指阮籍、陶淵明等高士。二豪:指公子、處士。簡評:這首詞的上片重點寫景,前六句用對比明寫出滄海桑田之景,次五句暗寫追逐名利者的奔忙。詞的下片轉(zhuǎn)入對古事的詠寫,先以憤慨、嘲諷的口吻描繪趨炎附勢者欺世盜名的丑態(tài),最后五句表達作者的寫作本意,即只有縱情于酒趣的人才是真正的隱士。全詞以詠史來詠懷,抒發(fā)作者為名利之徒所排擠、才能無法施展的感慨和憤懣。九、周邦彥的《西河.金陵懷古》難點解釋:詞中典故:佳麗地山圍故國與寂寞打孤城

莫愁艇子曾系

夜深月過女墻來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向?qū)こ0傩杖思业?。簡評:本詞上片寫自然景物,首兩句以問句形式總領(lǐng)全篇,點明所詠對象,接著七句筆鋒一轉(zhuǎn),選取山、水、樹三個景物來描寫金陵現(xiàn)在的景象。下片寫人文之景,“空余”四句寫蒼涼的古跡,感慨沉重,“酒旗”數(shù)句化用劉禹錫的〈〈烏衣巷〉〉一詩,以今昔不同景物對比,顯示出人事的變遷。全詞通過今日凄清景物的描摹,抒發(fā)了歷史變遷、朝代興亡的感慨,具有歷史的深邃感和滄桑感。在寫作手法上,詞人沒有泛泛而論,而是把劉禹錫原詩中所描寫的生動具體的景物巧妙地溶入自己的感受中,前人的詩句雖為作者所化用,但感情仍然是作者自己的,這是全詞最高妙之處。十、辛棄疾的《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難點解釋:南劍:宋時州名,今福建南平;雙溪:指劍溪和樵川,二水交流,繞城而過。簡評:詞的上片以“劍”為中心,寫登樓所想,鋪陳其事?!芭e頭”兩句謂中原淪陷,浮云蔽空,正需要倚天寶劍,像自己這樣具有文才武略而又耿耿忠心的愛國志士,正當被派往抗金前線,殺敵立功。這兩句說得甚有氣勢?!叭搜浴比湓挿逋晦D(zhuǎn),寫到了此地的傳說,意思是說,聽人說這里夜深的時候能見到斗牛二星的光焰,那么由此一定能夠找到寶劍之所在了?!拔矣X”以下三句寫詞人的感受。這是奇句、生硬句,既拙且重,穿插其中,渲染憂慮之情?!按肌彼木溆脺貚涔?,暗示詞人力主恢復(fù)中原,卻遭到了主和派的重重阻撓。詞的下片寫景抒情,前三句寫作者的思緒隨著跳躍飛動的溪水從遙遠的傳說回到了現(xiàn)實,寫江流奔涌,最終卻不得不收斂其勢,寄托已意。“元龍”等三句是詞人以陳登自比,寫自己報國之志無以施展,壯志難酬?!扒Ч拧比淇v筆寫大字,顯得十分超脫。最后三句以景結(jié)情,將自己對于國家、民族命運得憂慮之情,寄寓于具體景象的描述之中。全詞姿態(tài)飛動,沉郁頓宕,隱含著無窮力量。

十一、詠史懷古詩詞的藝術(shù)特征(1)“詩”與“史”的結(jié)合:文學(xué)性和歷史性的統(tǒng)一。

文學(xué)性是詠史懷古詩詞的永恒魅力,歷史性是詠史懷古的基礎(chǔ)。如杜甫的詩作〈〈蜀相〉〉、劉禹錫的詩作《西塞山懷古》、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等。(2)“詠史”和“言志”的結(jié)合:對現(xiàn)實政治的強烈關(guān)注。

詠史是動因,言志抒懷是最終的旨歸,如李白的詩作《登金陵鳳凰臺》、辛棄疾的詞作等。(3)“古”與“今”的結(jié)合:多維的時空組合。一般先懷古,即由眼前所見之景物,引發(fā)思古之幽情,然后再傷今,即由憑吊古人引發(fā)對當下的時代社會或作者自我生存狀況的感慨和思考。如劉禹錫的詩作〈〈烏衣巷〉〉、周邦彥的詞《西河。金陵懷古》、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第五章

詠物詩詞論析

一、唐人詠物詩論析(1)描繪生動,新穎傳神杜甫的《初月》:首聯(lián)描繪初月的形狀,突出其“細”;頷聯(lián)描繪初月的光影,突出其微弱嬌柔的姿態(tài),并選用“古塞”、“暮云”作為初月升起的背景,使全詩的韻味高古;頸聯(lián)是全詩的中心,一方面進一步描繪了高古廖廓的境地,一方面寄予了作者的精神氣骨:“不改色”暗喻詩人的忠貞愛國,“空自寒”暗喻詩人抱定貞直之志,寧為流俗不理解而甘于寂寞的情操;尾聯(lián)用“菊花團”點明時節(jié)正是秋天,有一種淡淡的韻味。全詩抓住初升之月的特色,寫出其靜、淡、寒、貞,暗喻自己的精神氣節(jié),筆觸新穎傳神。(2)不求形似,遺貌取神杜甫的《房兵曹胡馬》難點解釋:大宛:即西域國,那里以盛產(chǎn)良馬出名。簡評:這是杜甫的早期詩作。首聯(lián)寫胡馬的骨相不凡;頷聯(lián)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胡馬的雄奇體態(tài),兩句詩對仗工整;頸聯(lián)寫胡馬的勇往直前,突出其氣概品質(zhì);尾聯(lián)總纜全詩,揭示主旨。詩中對驍勇善戰(zhàn)、義干青云的胡馬進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畫,使讀者不僅欣賞到胡馬體形的俊健,更為它所呈現(xiàn)出的精神感奮不已,同時,句句寫馬,又處處關(guān)人,以健馬暗喻勇士,詩人的豪邁之情躍然紙上。全詩語言精煉,風格俊朗灑落,與杜甫后期詩作的風格不同。(3)以物擬人,移情于物李商隱的〈〈流鶯〉〉難點解釋:流鶯:即黃鶯;陌:田間小路;巧囀;指黃鶯聲音婉轉(zhuǎn)動聽;本意:指黃鶯為世人“巧囀”的一片忠貞之心;鳳城:指當時的國都長安;花枝:指黃鶯棲息之地。

簡評:這首詩的首聯(lián)以黃鶯的無所依托自況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以黃鶯的“巧囀”暗喻自己的心志及無法實現(xiàn)抱負的失望之情;頸聯(lián)筆鋒一轉(zhuǎn),以黃鶯不顧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執(zhí)著的精神追求,這兩句對仗工整;尾聯(lián)承接頸聯(lián),以黃鶯的無處著落暗喻自己的悲涼境遇。全詩移情于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調(diào)蒼涼。(4)借物抒懷,詠物明志

駱賓王的《在獄詠蟬》難點解釋:西陸:秋天;南冠:楚囚。玄鬢影:指蟬。白頭吟:原為樂府曲名,其調(diào)哀怨凄惻,文中借代身處逆境,心情悲傷的作者。全詩簡析:這首詩作于高宗儀鳳三年,作者時任侍御史,因上書論事而觸怒了武則天,遭陷下獄。首聯(lián)采用起興和對偶手法,一句寫蟬、一句寫自己,以蟬聲來逗起客思,點出秋蟬高唱,觸耳驚心;頷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情緒,同樣是一句寫蟬,一句寫自己,運用比興手法把物我聯(lián)系在一起,情感凄惻。頸聯(lián)進一步用比興手法,物我合一,表面寫蟬,實則暗喻自己險惡的政治境況。尾聯(lián)是全詩詩眼,同樣物我合一,用反問手法表達詩人的心志及不被理解的激憤之情,是全詩的主旨。全詩感情強烈、慷慨,充分顯示了詩人鮮明的人格形象。(5)詠物寓理,物理渾然

蘇軾的《題西林壁》:此詩為詩人于1084年四月自黃州(今湖北黃岡)至汝州(今河南臨汝)時,特地過江登廬山時而作。西林,即西林寺,廬山景點之一。詩的開頭兩句從總體上寫廬山景色,但詩人采用的是議論式、粗筆虛寫的手法,從七個角度組成蒙太奇畫面,創(chuàng)造一片藝術(shù)虛境,給讀者以想象的廣闊空間。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