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頭飾詳解_第1頁
古代頭飾詳解_第2頁
古代頭飾詳解_第3頁
古代頭飾詳解_第4頁
古代頭飾詳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代頭飾詳解劉夢霞201147609411廣告11古代婦女頭飾,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可分類為:笄,簪,釵,華勝,花鈿,步搖,梳篦等2笄古代的一種簪子,是古人用來簪發(fā)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古代男女均留長發(fā),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發(fā)或弁冕的。用來插住挽起的頭發(fā),或插住帽子.。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fā)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發(fā)髻,插上一支笄,禮后再取下。3骨笄

獸骨制的簪子。珠釵的使用最早要朔源到上古時期的人類用動物的肢骨、玉石、象牙等材料制作發(fā)飾物,到商周時期我國的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才逐步走向完善。4商代銅質發(fā)飾

5簪由笄發(fā)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fā)髻或冠的長針??捎媒饘?,骨頭,玉石等制成。中國古時男女都會用簪來固定發(fā)冠,亦有把筆插在頭上,方便隨時記事,稱為簪筆(簪筆原指一種將毛裝在簪頭的冠飾)。由于戴官帽時會用簪來固定,故簪常借用來指官宦身份,如簪紱、簪纓和簪笏,用來比喻榮顯富貴。戴簪有季節(jié)性,冬春兩季戴金簪,到立夏這天換下金簪戴玉簪。直到立冬又換上金簪。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6簪子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在選擇時還要根據每個人的條件和身份來定。從清代后妃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簪分兩種類型。一類是實用簪,多用于固定發(fā)髻和頭型用的。另一類金簪為裝飾簪,多選擇質地珍貴的材料,制成圖案精美的簪頭,專門用于發(fā)髻梳理后戴在明顯的位置上7金簪以金絲壘成卷草紋樣襯底,其上用金絲做成立體的如意云紋,一只鳳凰翱翔其間。鳳凰與云紋皆用細如發(fā)絲的金絲壘成8簪為銀質。簪柄以金累絲制成蜻蜓形。蜻蜓須端嵌珍珠,腹部、翅膀鑲嵌紅寶石共5粒,尾部及裝飾飄帶等處點翠。此簪累絲工藝細膩精工。裝飾題材蜻蜓取其諧音寓意“大清安定”。金鑲寶石蜻蜓簪

9孝靖皇后棺內出土的又一件佳品。簪頂為如意寶石祥云托起一座金塔,塔為半圓形的喇嘛式圓肚塔,下部設有欄桿,正面開一門,塔頂部有

175

相輪(或叫剎),蓮瓣形剎座,塔頂飾火焰寶珠,塔中設有一立佛,雙手合十。這件金簪做工細致,金塔玲瓏剔透,堪稱絕品。鑲珠寶寶塔形金簪

10鑲寶玉"壽"字金簪

出土于孝端棺內,頂部附有白玉"壽"字花形玉飾,其上在金托上嵌有紅、藍、綠寶石及貓睛石,在簪背面中部刻有銘文"萬歷戊午年造"六字。11故宮收藏的一支烏木簪慈禧的翡翠發(fā)簪12造型創(chuàng)新獨特的現代烏木簪13現代塑膠簪14釵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fā),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fā)上。釵與簪是有區(qū)別的,發(fā)簪作成一股,而發(fā)釵一般作成兩股。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釵的材質很多,但古人最偏好的是玳瑁制成的釵子,因為玳瑁象征吉祥15隋·白玉釵

唐·白玉釵

清·伏牛望月金釵

銀釵

16金累絲鳳釵

鎏金龍鳳對釵

1718紫銅鎏金發(fā)釵19華勝即花勝。華勝義為華麗的首飾,華麗的頭飾,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狀插于髻上或綴于額前。漢時在華勝上貼金葉或貼上翡翠鳥毛,使之呈現閃光的翠綠色,這種工藝稱為貼翠。

漢·盛方

20瑪瑙華勝金鳳雙華勝21步搖步搖起源于先秦時期,它是附著在簪釵之上的一種既貴重又華美的金玉首飾。一般是用金銀絲編為花枝,上綴珠寶華飾,并有五彩珠玉垂下,隨著步履的顫動,下垂的珠玉也隨之搖動,故而得名。簪插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之婦女,因步搖所用材質高貴,制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婦女所能使用。步搖的制作工藝復雜,能充分體現出這一時期的金銀首飾加工制作水平。

22南北朝牛頭鹿角形金步搖此件金步搖的牛頭面和角是以范澆鑄而成,輪廓清晰,造型逼真、美觀。牛面額較寬,頰內收,嘴角向外撇,吻部平整,其輪廓與牛臉極似。面部器官分別以魚子紋進行勾勒,并分別鑲嵌白、蘭、綠等色料石。兩牛角中間有一鹿角形支叉,先由一個主根生出兩個支根,再向上分為四五個小支叉,每小支叉梢均有一金環(huán),每個枝梢掛桃形金葉一片,總計為十四片,每片金葉均可搖動。2324篦

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fā)垢。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狀趨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25春秋以前的梳子,不論形制多么復雜,裝飾多么考究,它們的外形特征基本一致,都是直豎形,梳把較高,橫面較窄,很少作方形或扁平的。從戰(zhàn)國到魏晉南北朝,梳篦的材料一直以竹木為主,尤以木料最常見。梳篦的造型多上圓下方形似馬蹄。自魏晉在婦女頭上流行插梳之風,至唐更盛,這種梳篦常用金,銀,玉,犀等高貴材料制作。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宋朝以后,梳子的形狀趨于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26清象牙雕花篦半月形卷草獅子紋浮雕花銀梳

江西彭澤北宋易氏墓出土半月形卷草獅子紋浮雕花銀梳梳玉色白中略青,半圓形,薄片狀。外弧飾鏤空花鳥紋,中部為3朵花,兩側各有一鳥。梳齒集于下弦,齒密而間距細小,底端平齊唐·玉花鳥紋梳

27花鈿

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辩姀V言注:“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濒⑩O是用來綰住頭發(fā)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fā)髻起裝飾的作用28金花鈿碧璽蝴蝶花鈿

清代后妃花鈿

29鈿子指的就是甄嬛頭上這一組令人眼花繚亂的裝飾,及固定它們的類似于帽子的容器。一般宮廷女性內梳兩把頭來集中頭發(fā),并且固定這種鈿子。甄嬛佩戴的這個鈿子有一種不規(guī)則的美,左側比右側多出一截,而右側則用珍珠流蘇來平衡。30另外,花鈿也指一種妝容,即把飾品貼在面頰或額頭,也有畫上去的,起源于南朝宋唐代達到高潮,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31323334其他頭飾1.頭花清宮后妃的主要首飾,多以珠寶鑲嵌而成。后妃喜戴頭花,因花朵大、覆蓋面大,戴在“兩把頭”正中,顯得富麗堂皇。頭花有美飾發(fā)髻的用意,亦有顯示身份、地位的意思。清宮后妃們的頭花,還有大批的絨花、絹花、綾花流存於世,這些花色彩協調,暈色層次豐富,堪稱“亂真”之花。353637扁方為清代后妃喜愛的頭飾。滿族婦女有一種特殊的發(fā)式名曰兩把頭,扁方即用來貫連固定這種發(fā)式的飾物。王室貴族婦女用的扁方從質地到樣式制作都堪稱精美絕倫,在扁方僅一尺長的窄面上,透雕出的花草蟲鳥、瓜果文字、亭臺樓閣等圖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王妃貴婦們戴著扁方故意把兩端的花紋露出,以引人注意。在扁方上綴掛的絲線纓穗,據說是與腳上穿的花盆底鞋遙相呼應,使之行動有節(jié),增添女人端莊秀美的儀態(tài)。每逢喜慶吉日或接待貴客等滿族婦女便要戴上扁方了。戴上這種寬長的扁方,限制了脖頸扭動,使之身體挺直,再加上長長的旗袍和高底旗鞋,使她們走起路來顯得分外穩(wěn)重、文雅。2.扁方3839金鏤空蝠壽扁方

兩端鏤空鏨刻古錢紋,鏤空處分別嵌翠玉及碧璽的“富”“貴”“吉”“祥”四字。中部鏨刻三個“壽”字及兩只蝙蝠,壽字與蝙蝠一一相間。扁方的一端頭嵌翠玉蝙蝠及兩枚碧璽花朵。金鏤空鑲珠扁方

扁方飾鏤空花葉紋,兩端在鏤空處分別用翠、碧璽和珍珠填嵌枝葉、花瓣及花蕊,周邊嵌以珍珠,全器共鑲嵌珍珠100粒,斷接處包以銀箍403.勒子

勒子,俗稱“包頭”,北方人稱其為“腦包”,是一條中間寬兩頭窄的長條帶子,戴在額眉之間。原為江南和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