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名詞解釋_第1頁
中外教育史名詞解釋_第2頁
中外教育史名詞解釋_第3頁
中外教育史名詞解釋_第4頁
中外教育史名詞解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教育史》期末復習一、名詞解釋 (5*X4=20*)提示:中外各2個(以下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名詞解釋,僅供參考,具體內容參考講義:(1)稷下學宮:田齊所創(chuàng)設的學宮,是同中國封建社會同時出現(xiàn)的,是戰(zhàn)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唯一的官辦高等學府。它建立不久,當時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也由魯國轉移到齊國,稷下學宮遂成為百家爭鳴的園地。它是齊國文化和教育的標本,不僅聞名于當世,促進了當時文化教育的發(fā)展,為先秦教育史和思想史揭開了新的一頁,而且對整個古代文化和教育也具有深遠的影響。(還可以適當補充稷下學宮的性質、特點等,使其更加完善)⑵“有教無類”:有教無類是孔子的辦學方針,它規(guī)定了孔子辦私學的對象,是孔子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坝薪虩o類”中的“類”是指“種類”即族類。不分族類就是不分庶鄙,不分貴賤?!坝薪虩o類”的本意是在教育對象上,無分貴族與平民,不分華夏與華夷諸族都可以入學??鬃佑薪虩o類的提出是針對奴隸主階級有教有類而言的,表現(xiàn)在:一方面華夷諸族為異類,華夏諸族中被統(tǒng)治的氏族皆同教育無緣;另一方面,居統(tǒng)治地位的氏族內部也有森嚴的等到級性??鬃記_破了這二個界線,不僅把教育及于蠻夷之邦,而且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等級制度。⑶“性偽之分”:人性就是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屬性。一是生理本能,二是目視耳見的感知認識能力?!靶詡沃稀保和ㄟ^化性起偽實現(xiàn)性偽之合,因為仁義禮法有可以被認識被掌握之理?!盎云饌巍保和ㄟ^環(huán)境(漸)、教育、個體努力(積)得以實現(xiàn)。(4)“三綱領八條目":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為學過程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具體內容可以再適當拓展)⑸鴻都門學:鴻都門學是一所研究文學藝術的學院,因校址在洛陽的鴻都門而得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所文藝??茖W校。該校創(chuàng)設于東漢靈帝光和元年,專門招收有寫作、尺牘、辭賦能力及善于書寫鳥篆文字的人當學生,均由三公推薦入學,學成之后,任官優(yōu)厚。鴻都門學的招生、設置與任官均與太學不同,有著深刻的政治原因。太學是儒士官僚集團的輿論機關,而鴻都門學則是宦官集團所控制的、培植私人勢力的場所??婆e制度:科舉是中國古代封建統(tǒng)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置的一種考試制度,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yōu)則仕的一種制度??婆e制是由皇帝親自主持、以分科考試形式錄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yōu)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為改變這種弊端,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來選舉人才。隋煬帝時期正式設置進士科,考核參選者對時事的看法,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我國科舉制度正式誕生。監(jiān)生歷事制度:國子監(jiān)生學習到一定年限,分撥到政府各部門先習吏事。除中央政府各部門之外,歷事監(jiān)生也被分派到州、縣清理糧田,或督修水利等。監(jiān)生歷事的具體時間不相同,有的三個月,半年,有的則長達一年,甚至還有更長的。確定的考核辦法:監(jiān)生歷事期滿經(jīng)考核,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送吏部銓選選授官,中、下等者仍歷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級,隨才任用,下等者回監(jiān)讀書。⑻積分法:明朝國子監(jiān)分為六堂三級:正義、崇志、廣業(yè)三堂為初級;修道、誠心二堂為中級;率性一堂為高級。監(jiān)生按其程度進入各堂肄業(yè),然后逐級遞升。凡僅通《四書》而未通經(jīng)者,居正義、崇志、廣業(yè)三堂肄業(yè)。學習一年半以上,文理條暢者,升入修道、誠心二堂肄業(yè)。升到率性堂,便采用積分法。辦法是,孟月試本經(jīng)義一道,仲月試論一道,詔、誥、表、內科一道,季月試經(jīng)史策一道,判語二條。每試,文理俱優(yōu)者與一分,理優(yōu)文劣者與半分,紕繆者無分。歲內積八分者為及格,與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業(yè)。(9) 壬子癸丑學制:結構:主系三段四級:初等教育階段分初等小學校四年為義務教育段和高等小學校三年。宗旨是“小學校教育以留意兒童身心之發(fā)育,培養(yǎng)國民道德之基礎,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識技能”。中等教育段設中學校校四年。宗旨是“中學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國民”。高等教育段設立大學,實際分為預科三年、本科3-4年、大學院三個層次。宗旨是“大學以教授高深學術、養(yǎng)成碩學閎才、應國家需要”。旁系主要有師范類和實業(yè)教育類。(補充:宋代的三次興學值得注意)(10) “蘇格拉底法”:蘇格拉底法也稱產(chǎn)婆術,它是一種教師和學生共同辯論的方法。首先由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教師用反詰的方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回答荒謬,然后教師用種種事例啟發(fā)學生,使學生得出正確的答案。具體步驟分為譏諷、助產(chǎn)術、歸納和定義。(11) “理念論”:柏拉圖認為世界分為現(xiàn)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現(xiàn)象世界是虛幻不定的,是理念世界的摹仿。理念世界是真定不變、第一性的。二個世界在人身上的體現(xiàn)就是人體和靈魂。靈魂能主動思考,由低到高由實物、關系、性質、數(shù)、道德、政治和善等內容組成。但是,當靈魂與人體結合時由于受到強烈的刺激,靈魂所具有的智慧被遺忘了。因此,人的學習是一個思考、回憶的過程。教育過程就是啟發(fā)的過程。根據(jù)靈魂的原有理性、非理性構成的比例,柏拉圖把人分成情欲型、銅鐵質的勞動者,意志型、銀質的軍人和理性型、金質的哲學家三種類型,并根據(jù)社會的這三種階層,柏拉圖構建起了他培養(yǎng)哲學家的教育思想體系。(12) “經(jīng)院哲學”:經(jīng)院哲學是在古代教父學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更加理論化、系統(tǒng)化的基督教神學。它用哲學的形式為宗教神學作系統(tǒng)論證,為封建統(tǒng)治作辯護。由于學習這種哲學的僧侶終年圈在專門的學院里讀經(jīng)學道,運用極其煩鎖的從概念到概念的詭辯論手法為神學教條作論證,爭論一些無聊的問題,因此又被稱為煩瑣哲學。它有二個流派:①唯實論;②唯名論。(13) “班級授課制”:夸美紐斯在總結16世紀新舊各教派所興辦的學校中實行班級授課的初步經(jīng)驗的基礎上,提出并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班級授課制度。他認為班級授課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力措施。因為它能提高教師的興趣熱忱,對學生而言能產(chǎn)生伴侶的效用。具體辦法:一是按年齡和程度分成班級作為教學的組織單元;二是每個班級有一個固定的教室;三是每個班級有一個教師同時對全班學生進行教學;四是每個班級又分成許多小組,每組10人,選出一名學習好的學生為組長,幫助教師管理小組同學。(14) “白板說”:在知識和觀念的起源上,洛克認為人初生之時,心靈猶如一張白紙,上面沒有任何記號和觀念,觀念的獲得是從經(jīng)驗得來的,經(jīng)驗包括外部(感覺)和內部經(jīng)驗(心理活動如知覺、思維、懷疑、推論、認識、意愿等)。(15) 觀念心理學:統(tǒng)覺一詞最早由萊布尼茲提出,認為統(tǒng)覺是一種自發(fā)活動,它主要依賴于心靈中已有內容的影響。通過統(tǒng)覺,人們理解、記憶和思考相互聯(lián)合的觀念,從而使高級的思維活動得以完成??档吕^承并發(fā)展了萊布尼茲的統(tǒng)覺理論。認為統(tǒng)覺是理智的活動,統(tǒng)覺的能力不是建立在靈魂已有內容的基礎上的,而是由一切產(chǎn)生于外界的經(jīng)驗所賦予的。洛克為代表的聯(lián)想主義心理學:觀念由感覺引起,并由于觀念間的引力以某種方式產(chǎn)生聯(lián)合,從而使簡單觀念成為復雜觀念。.(16)癸卯學制1904年張百熙、張之洞、榮慶重新擬訂一個《奏定學堂章程》,對學校系統(tǒng)、課程設置、學校管理都作了具體規(guī)定。這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并經(jīng)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國施行的學校體系,因公布于農(nóng)歷癸卯年,所以稱為“癸卯學制”。(17) 朱子讀書法:朱熹的弟子匯集他的訓導,概括、歸納出“朱子讀書法”六條。這“六條”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lián)系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的,有內在的邏輯,是一個完整的讀書、求學、進業(yè)的程序和步驟。“循序漸進”包含有讀書的“量力性原則”,“熟讀精思”包括有讀書的“鞏固性”原則,“虛心涵泳”包含有讀書的“客觀性”原則,“切已體察”包含有讀書的“結合實際”原則,“著緊用力”包含有讀書的“積極性”原則,“居敬持志”包含有讀書的勺的性”原則。可以說“朱子讀書法”包含有上述這些原則的萌芽和因素。(18) 京師同文館:洋務運動開始以后,培養(yǎng)“通事”和“譯員”是清政府的當務之急,于是在1861年清政府批準設立京師同文館,這是洋務派創(chuàng)辦最早的外國語學堂。(19) 七藝,包括三藝和四藝,前者指語法學、修辭學和邏輯學,后者包括算術、幾何、音樂和天文學,兩者和在一塊即所謂的“七門自由藝術”,簡稱“七藝”(20) 騎士教育:1是這一時期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產(chǎn)物,也是一種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2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英勇善戰(zhàn)、忠君敬主的騎士精神和技能。3實施分為三個階段:從出生到7-8歲為家庭教育階段。兒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親的教育,學習的內容有宗教知識、道德教育以及身體的養(yǎng)護與鍛煉。7-8歲以后為禮文教育階段,低一級的貴族將兒子送到高一級貴族的家庭中充當侍童。主要學習上層社會的禮節(jié)和行為規(guī)范,同時,還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藝。這一階段,還要進行賽跑、角力、騎馬、擊劍等內容的訓練,以使身體強壯有力。14-21歲為侍從教育階段,重點是學習“騎士七技”,同時還要侍奉領主和貴婦。年滿21歲時,通過授職典禮,正式獲得騎士稱號。(21)紳士教育: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j.洛克在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話》中提出的教育理論。紳士教育”的主題思想為:紳士要既有貴族的風度,能活躍于上流社會和政治舞臺,又有事業(yè)家的進取精神,是發(fā)展資產(chǎn)階級經(jīng)濟的實干人才;紳士應受體育、德育和智育等方面的教育。(22) 昆體良(約35-約95年)古羅馬時期的著名律師、教育家和皇室委任的第一個修辭學教授,也是公元1世紀羅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他出生在西班牙,其父在羅馬教授雄辯術,頗有名聲。昆體良少年時隨父親到羅馬求學,受過雄辯術教育。他當過lo年律師。公元70年被任命為一所國立拉丁語修辭學校的主持人。由于在雄辯術方面的造詣以及在辦學上的卓越成就,當羅馬帝國在公元 78年設立由國家支付薪金的雄辯術講座時,他成了該講座的第一位教師。昆體良在拉丁語修辭學校工作了二十年左右,大約在公元90年左右退休。(23) 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分裂動亂,鄉(xiāng)亭里地方組織遭受破壞,致使?jié)h代以來的“察舉”難以實行。這時豪強地主壟斷政權,形成了勢力強大的門閥世族集團。曹丕即帝位以后,聽從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設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以家世和德才區(qū)分為高下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為任官授爵的根據(jù),然后按品授官,實際上承認了門閥世族的特權。(24) 八股文取士:明清科舉考試內容只限于四書五經(jīng),考試采用排偶文體即八股文。八股文又稱制義或制藝,股是對偶的意思。藝即義,指應試的經(jīng)義,因多從四書五經(jīng)中出題,又稱四書義或四書文。八股文取士約定型于明代中期,它有固定的格式和一系列的清規(guī)戒律。作文時只用對偶,每篇文章都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25) 百家爭鳴:戰(zhàn)國時代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從不同的階級和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fā),著書立說,議論政治,闡述哲理,展開思想上的斗爭,通過激烈而廣泛的辯鳴,解決了一系列的理論問題,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形成了可謂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局面。(26) 蘇湖教法”又名“分齋教學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蘇州、湖州二地辦學,使用的一種新的教法。這種教法改變當時重辭賦的學風,而重經(jīng)義和時務。他在校中設“經(jīng)義”、“治事”兩齋,經(jīng)義齋學習研究經(jīng)學基本理論,治事齋則以學習農(nóng)田、水利、軍事、天文、歷算等實學知識為主,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攝一事。范仲淹當政興學時,曾取其法,“著書令于太學”。此謂“蘇湖教法”。學而優(yōu)則仕:《論語》卷十《子張》說:“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敝祆涞慕忉屖牵骸皟?yōu),有余力也。仕與學,理同而事異。故當其事者,必先有以盡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事而學,則所以資其仕者益深;學而仕,則所以驗其學者益廣。”這里講的有兩層意思:一是“仕而優(yōu)則學”,就是說當官的首先要把官做好,有余力者,可及其余一一可以去學習。這樣就可以以其所學“資其仕”,把官當?shù)酶谩!皩W而優(yōu)則仕”,則可以以實踐驗證其所學。這里并沒有“學習好就是為了當官”的意思。三大文教政策:董仲舒的三大文教政策,是適應漢武帝謀求封建大一統(tǒng)的政治需要,在賢良對策中提出來的。它對漢代的文教政策的確定,以及學校教育制度和選士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其具體內容是:興太學以養(yǎng)士、重選舉以取士、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顏氏家訓》:顏之推用大量的歷史和現(xiàn)實的事例闡發(fā)深刻的道理,把封建士大夫的立身、治家、修學、處事等等問題都包括在《顏氏家訓》一書中,使它成為我國封建時代家訓的集大成之作,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第一部完整而系統(tǒng)地論述家庭教育的教科書。(3°)察舉漢代選官取士制度叫察舉,是由地方官根據(jù)一定的科目和標準考察和選拔,層層推薦,最后向朝廷薦舉,經(jīng)皇帝親自策問,按成績高低授以不同的官職。。公學:也是一種文法學校,最初是因為學校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所定教學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養(yǎng)一般公職人員而得名,實際上它是一種私立學校。主要進行古典文科教學,很快發(fā)展為只限上層社會子弟才能入學,教育目的實際表現(xiàn)為培養(yǎng)未來的、具有特權的官吏和統(tǒng)治階層人物。六經(jīng)一我國古代社會的主要教學教材。即《詩》、《書》、《禮》、《樂》、《易》、《春秋》(33)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教育適應自然的原則是貫穿夸美紐斯教育體系的一條根本的指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