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_第1頁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_第2頁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_第3頁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_第4頁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ICS**.***.**

C**

團體標準

T/CACM****-20**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

ClinicalGuidelineforChineseMedicineinBodyWeightManagement

(文件類型:征求意見稿)

20**-**-**發(fā)布20**-**-**實施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

中醫(yī)體重管理臨床指南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體重管理、中醫(yī)體重管理的定義,確立了中醫(yī)體重管理的核心內(nèi)容。

本文件供從事中醫(yī)、西醫(yī)及中西醫(yī)結(jié)合體重管理工作的醫(yī)師在臨床實踐中參考使用。

本文件可應用于各級醫(yī)院、衛(wèi)生保健院、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指南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

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1部分艾灸(GB/T21709.1-2008)》

(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5部分拔罐(GB/T21709.5-2008)》

(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10部分穴位埋線(GB/T

21709.10-2008)》(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11部分電針(GB/T21709.11-2009)》

(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20部分毫針基本刺法(GB/T

21709.20-2009)》(200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成人體重判定(WS/T428~2013)》(2013年)

《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jié)構(gòu)和起草規(guī)則(GB/T1.1-2020)》(2020

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3部分:耳針(GB/T21709.3-2021)》

(2021年)

3.術(shù)語和定義

3.1體重管理[6](BodyWeightControl)

醫(yī)師、營養(yǎng)師或其他相關(guān)專業(yè)人士根據(jù)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給出綜合飲食、運動、行

為等要素的個性化方案,并對其進行實時監(jiān)控和調(diào)整,最終達到并保持理想體重。

3.2中醫(yī)體重管理[7](BodyWeightControlwithTCM)

1

在中醫(yī)基礎(chǔ)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yī)中藥內(nèi)服、外治等中醫(yī)特色療法,結(jié)合中西醫(yī)營養(yǎng)、

運動、心理等方式方法進行個性化體重干預,形成綜合性管理方案,最終達到并保持理想體

重的管理方式。

3.3超重及肥胖(OverweightandObesity)

參考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

準:成人體重判定(WS/T428~2013)》[8]及2021年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等發(fā)布的《基于

臨床的肥胖癥多學科診療共識》[9]提出的判定依據(jù):

BMI介乎24.0~27.9kg/m2定義為超重,BMI≥28.0kg/m2定義為肥胖。

此外,判定超重及肥胖時還應參考腰圍、腰臀比、體脂含量等指標:

成年男性腰圍≥90cm、成年女性腰圍≥85cm,或男性、女性腰臀比>1.0即可診斷為腹

型肥胖。

體脂含量方面,目前多以男性體脂含量≥25%、女性體脂含量≥30%作為肥胖的判定標準。

3.4肥胖癥[10](Obesity)

肥胖癥是指機體脂肪總含量過多和/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異常,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等多

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肥胖主要包括3個特征:脂肪細胞的數(shù)量增多、

體脂分布的失調(diào)以及局部脂肪沉積。

3.5單純性肥胖[11](SimpleObesity)

主要指因機體內(nèi)熱量的攝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體內(nèi)積聚過多,導致體重超常的病

癥。

3.6局部肥胖[9](LocalizedObesity)

包括周圍型肥胖(又名全身性肥胖、均勻性肥胖、梨形肥胖)和中心型肥胖(又名腹型

肥胖、內(nèi)臟性肥胖、蘋果形肥胖)。

周圍型肥胖:脂肪主要積聚在四肢及皮下,下半身脂肪較多,呈現(xiàn)“梨形”肥胖,女性

多見。

中心型肥胖:脂肪聚集在軀干和腹內(nèi)為主,內(nèi)臟脂肪增加,腰部變粗,四肢相對較細,

呈現(xiàn)“蘋果形”肥胖,此型肥胖患者更易患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男性多見。

3.7正常體重(NormalBodyWeight)

參考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

準:成人體重判定(WS/T428~2013)》[7]及2021年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等發(fā)布的《基

于臨床的肥胖癥多學科診療共識》[9]提出的判定依據(jù):

2

BMI界定值,BMI介乎18.5kg/m2~24.0kg/m2為正常體重。

3.8正常體重肥胖[12](NormalWeightObesity)

BMI小于24.0kg/m2,但伴有體脂含量(BF%)大于30%以上的個體。中國上海肥胖診斷推

薦體脂含量標準為:男性BF%≥25%,女性BF%≥35%。

3.9體重過低(Underweight/LowBodyWeight)

參考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

準:成人體重判定(WS/T428~2013)》[7]及2021年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等發(fā)布的《基于臨

床的肥胖癥多學科診療共識》[9]提出的判定依據(jù):

BMI界定值,BMI<18.5kg/m2定義為體重過低。

3.10營養(yǎng)不良(Malnutrition)

營養(yǎng)不良,是指能量及宏量營養(yǎng)素攝入不足、吸收或利用障礙導致的一種狀態(tài)。參考2015

年歐洲臨床營養(yǎng)與代謝協(xié)會(ESPEN)發(fā)表的專家共識[13],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即

可診斷營養(yǎng)不良:

診斷方法1:BMI<18.5kg/m2;

診斷方法2:在無明確時間段內(nèi)、體重非人為因素下降>10%,或者3個月內(nèi)體重下降>

5%;在此基礎(chǔ)上,符合以下兩點之一即可診斷:①BMI<20.0kg/m2(年齡<70歲)或BMI<

22.0kg/m2(年齡≥70歲);②去脂體重指數(shù)<15.0kg/m2(女性)或去脂體重指數(shù)<17.0kg/m2

(男性)。

4.分類及診斷標準

本指南針將體重管理分為超重及肥胖、正常體重維持、體重過低三個方面,其中超重及

肥胖特指原發(fā)的單純性超重及肥胖,體重過低特指虛弱癥、饑餓相關(guān)性低體重。繼發(fā)性或藥

物性超重及肥胖,惡液質(zhì)/疾病相關(guān)性營養(yǎng)不良及肌肉減少癥等繼發(fā)性體重異常不在本指南

討論的范疇。

超重及肥胖、體重過低主要以體重指數(shù)(bodymassindex,BMI)進行界定。本指南參

考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行業(yè)標準:成

人體重判定(WS/T428~2013》[8]及2011年中華醫(yī)學會內(nèi)分泌學分會肥胖學組發(fā)布的《中國

成人肥胖癥防治專家共識》[14]提出的BMI界定值。

表1中國成人體重過低、超重及肥胖的體重指數(shù)界定值

分類體重過低體重正常超重肥胖

3

BMI(kg/m2)<18.518.5~24.024.0~27.9≥28.0

5.中醫(yī)辨證

5.1超重及肥胖[15]

5.1.1脾虛濕阻證

癥見:形體肥胖,浮腫,頭脹,肢體困重,懶言少動,腹?jié)M,口淡納差,尿少,舌淡紅,

苔白膩,脈緩。

5.1.2胃腸實熱證

癥見:形體肥胖,頭脹眩暈,消谷善饑,口臭口干,口渴喜飲,大便秘結(jié),舌紅,苔黃

膩,脈滑數(shù)。

5.1.3肝郁氣滯證

癥見:形體肥胖,胸脅苦滿,胃脘痞滿,女性可見月經(jīng)不調(diào)或閉經(jīng),失眠多夢,舌暗紅,

苔白或薄膩,脈弦。

5.1.4脾腎陽虛證

癥見:形體肥胖,虛浮腫脹,畏寒,疲乏無力,腰酸腿軟,腹脹痞滿,納呆,便溏,舌

淡,苔薄白,脈沉細無力。

5.2正常體重維持

正常體重并不屬于疾病狀態(tài),無法采用疾病的辨證分型,可采用體質(zhì)分型指導保健與體

重管理。常見體質(zhì)包括平和質(zhì)、陽虛質(zhì)、陰虛質(zhì)、氣虛質(zhì)、痰濕質(zhì)、濕熱質(zhì)、血瘀質(zhì)、氣郁

質(zhì)和特稟質(zhì)9種。

5.2.1平和質(zhì)

表現(xiàn):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頭發(fā)稠密有光澤,目光有神,鼻色明潤,嗅覺

通利,唇色紅潤,不易疲勞,精力充沛,耐受寒熱,睡眠良好,胃納佳,二便正常,舌色淡

紅,苔薄白,脈和緩有力。

5.2.2氣虛質(zhì)

表現(xiàn):肌肉松軟不實,平素語音低弱,氣短懶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

紅,舌邊有齒痕,脈弱。

4

5.2.3陽虛質(zhì)

表現(xiàn):肌肉松軟不實,平素畏冷,手足不溫,喜熱飲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脈沉遲。

5.2.4陰虛質(zhì)

表現(xiàn):體形偏瘦,手足心熱,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飲,大便干燥,舌紅少津,脈細

數(shù)。

5.2.5痰濕質(zhì)

表現(xiàn):體形偏胖,腹部肥滿松軟,面部皮膚油脂較多,多汗且黏,胸悶,痰多,口黏膩

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膩,脈滑。

5.2.6濕熱質(zhì)

表現(xiàn):形體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座瘡,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滯不暢或

燥結(jié),小便短黃,男性易陰囊潮濕,女性易帶下增多,舌質(zhì)偏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5.2.7血瘀質(zhì)

表現(xiàn):偏胖偏瘦不一,膚色晦暗,色素沉著,容易出現(xiàn)瘀斑口唇暗淡,舌暗或有瘀點,

舌下絡(luò)脈紫暗或增粗,脈澀。

5.2.8氣郁質(zhì)

表現(xiàn):形體偏瘦者為多,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煩悶不樂于淡紅,苔薄白,脈弦。

5.2.9特稟質(zhì)

表現(xiàn):形體偏胖偏瘦不一,常見哮喘、風團、咽癢、鼻塞、噴嚏等,容易伴隨焦慮緊張,

舌脈無特定表現(xiàn)。

5.3體重過低

文獻檢索顯示目前體重過低相關(guān)文獻量較少,且研究主要圍繞呼吸、心血管系統(tǒng)等慢性

疾病合并體重過低進行,所納入的患者中醫(yī)辯證情況主要圍繞慢性疾病本身進行,故在此不

進行辯證分型。

6.臨床問題及推薦意見

本指南共包括11個臨床問題,形成10條推薦意見,見表2。

表2推薦意見匯總表

序號臨床問題推薦意見安全性建議

5

超重與肥胖

針刺/電針療法推薦/建議采用針刺療法進行體重管理,以降低BMI值、腰圍、腰臀比、體脂率,并幫接受針刺/電針療法的受試者均無

能否改善超重助控制高脂血癥、胰島素抵抗等并發(fā)癥,療程為1至3個月。嚴重不良反應,少部分病人出現(xiàn)輕

1

及肥胖?是否推薦/建議采用針刺配合飲食運動療法(2D)、二甲雙胍(2D)進行體重管理;除常微不良反應,且經(jīng)休息或簡單處理

安全?規(guī)針刺外,還推薦使用電針(2C)、腹部腧穴針刺(2C)和子午流注針刺法(2C)。后均可恢復,安全性良好。

穴位埋線療法推薦/建議采用穴位埋線療法進行體重管理,以減輕體重,降低BMI值、腰圍、腰臀比接受穴位埋線療法的受試者均無嚴

能否改善超重水平,療程為2至3個月。重不良反應,少部分病人出現(xiàn)輕微

2

及肥胖?是否推薦/建議采用穴位埋線療法聯(lián)合二甲雙胍(2D)進行體重管理,在減輕體重同時可不良反應,經(jīng)休息或簡單處理后均

安全?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苫謴停踩粤己?。

中藥湯劑口服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進行體重管理,以降低BMI值,接受中藥湯劑口服的受試者均無嚴

能否改善超重療程為2至3個月。重不良反應,少部分病人出現(xiàn)輕微

及肥胖?是否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聯(lián)合飲食運動療法(2D)進行體重管理。在超重及肥胖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安全?合并糖尿病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配合常用降糖藥物(2D)的方法

進行體重管理;合并高血壓病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配合ARB類降壓藥(2D)

3

的方法進行體重管理;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配合達英35

(2D)的方法進行體重管理。

中藥湯劑推薦/建議采用蒼附導痰丸(湯)(2D)治療超重或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綜合

征,中醫(yī)辨證為痰濕證的患者;中醫(yī)辨證屬痰濕證的患者,推薦采用苓桂術(shù)甘湯(2D)、

五苓散(2D)治療痰濕證,參苓白術(shù)散治療脾虛濕阻證(2D)的超重或肥胖患者。

中醫(yī)藥膳療法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藥膳療法進行體重管理,可降低腰圍、腰臀比、低密度脂蛋白膽接受中醫(yī)藥膳療法的受試者大部分

能否改善超重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2D),療程為2至3月。無不良反應,少部分病人出現(xiàn)輕微

4及肥胖?是否不良反應,均無嚴重不良反應,安

安全?全性良好。

中醫(yī)功法(八段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功法進行體重管理,可降低BMI、體重、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納入的文獻報道未出現(xiàn)明確不良反

錦、五禽戲、太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療程為3至6個月。(2C)。應,安全性良好。

極拳、易筋經(jīng))

5能否改善超重

及肥胖?是否

安全?

中醫(yī)復合療法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復合療法(即2種或以上中醫(yī)療法有機結(jié)合)進行體重管理,療程接受中醫(yī)復合療法治療的受試者均

能否改善超重為1至3個月。其中較為有潛力的復合療法包括:無嚴重不良反應,少部分病人出現(xiàn)

及肥胖?是否針刺配合穴位埋線療法(2D)、耳穴療法(2C)、中藥口服(2D)、拔罐療法(2D)、輕微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6

安全?推拿療法(2D)、皮膚針療法(2D)。電針配合耳穴療法(2D)、灸法(2D)。穴

位埋線配合中藥口服(2D)、推拿療法(2D)、拔罐療法(2D)、灸法(2D)。溫

針療法(2D),以及溫針配合耳穴療法(2C)、穴位埋線療法(2D)。

中醫(yī)療法能否推薦/建議采用針刺/電針配合飲食運動療法(2D)、針刺/電針配合穴位埋線療法進行專家共識會一致同意,在規(guī)范操作

改善局部肥體重管理(2C)。流程下,采用中醫(yī)療法或中醫(yī)療法

7胖?是否安配合其它療法進行體重管理安全性

全?良好。

正常體重

中醫(yī)療法能否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功法配合飲食運動療法進行體重管理,可降低其體脂率,改善健專家共識會一致同意,在規(guī)范操作

改善正常體重康狀況,減少肥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專家共識)。流程下,采用中醫(yī)療法或中醫(yī)療法

8人群的體脂配合其它療法進行體重管理安全性

率?是否安良好。

全?

體重過低

中醫(yī)療法能否在體重過低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方法進行體重管理,可有效改善體重過低納入的文獻報道未出現(xiàn)明確不良反

改善體重過患者的BMI、上臂肌圍、理想體重百分比,療程為2至6個月。其中,推薦/建議采用中應,安全性良好。

9

低?是否安藥配合西藥(治療COPD常規(guī)用藥)(2D)、中藥配合營養(yǎng)支持療法(2D)的方法進

全?行體重管理。

中醫(yī)藥膳療法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藥膳療法,中醫(yī)藥膳療法配合中醫(yī)功法及中醫(yī)藥膳療法配合飲食專家共識會一致同意,在規(guī)范操作

能否改善體重運動療法進行體重管理(專家共識)。流程下,采用中醫(yī)藥膳療法或中醫(yī)

10過低?是否安藥膳療法配合其它療法進行體重管

全?理安全性良好。

6.1超重與肥胖

6.1.1針刺/電針療法

推薦意見: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針刺/電針療法進行體重管理,以降

低BMI值、腰圍、腰臀比、體脂率,并幫助控制高脂血癥等并發(fā)癥,療程為1至3個月。

6

推薦/建議采用針刺配合飲食運動療法(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二甲雙胍

(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進行體重管理;除常規(guī)針刺外,還推薦使用電針(證

據(jù)等級:C,推薦強度:弱推薦)、腹部腧穴針刺(證據(jù)等級:C,推薦強度:弱推薦)和子

午流注針刺法(證據(jù)等級:C,推薦強度:弱推薦)。

推薦依據(jù):共納入采用針刺療法進行超重及肥胖體重管理的相關(guān)RCT文獻119篇[16-134]。

Meta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針刺療法單獨運用[19-29]可降低BMI值、腰圍、腰臀比、體脂率,并幫助

控制高脂血癥等并發(fā)癥。針刺療法與飲食運動療法[33-66]、二甲雙胍[71-75]配合使用時,除降低

BMI值、腰圍、腰臀比、體脂率等人體測量學指標、血脂等水平外,還對治療胰島素抵抗、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起到一定作用。在針刺療法的分類中,電針[120-128]、腹部腧穴針刺

[110-114]和子午流注針刺法[115-119]的療效較常規(guī)針刺療效更有優(yōu)勢。

證據(jù)支持:

(1)納入RCT文獻11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19-29],針刺療法單獨運用可降低BMI〔MD=-1.52,95%CI(-2.28,

-0.76)〕(n=617)、腰圍〔MD=-4.20,95%CI(-6.80,-1.59)〕(n=210)、腰臀比〔MD=-0.01,95%CI(-0.01,

-0.01)〕(n=127)、體脂率〔MD=-0.50,95%CI(-0.74,-0.26)〕(n=209)、總膽固醇〔MD=-0.29,95%CI(-0.54,

-0.05))〕(n=233)、甘油三酯〔MD=-0.24,95%CI(-0.25,-0.22)〕(n=233)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MD=0.03,95%CI(0.01,0.06)〕(n=127)水平。因部分文獻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

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低質(zhì)量。

(2)納入RCT文獻34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33-66],針刺療法聯(lián)合飲食運動療法可降低BMI〔MD=-1.89,

95%CI(-2.54,-1.25)〕(n=998),體重〔MD=-4.56,95%CI(-5.63,-3.49)〕(n=376),腰圍〔MD=-4.32,

95%CI(-6.33,-2.32)〕(n=458),HOMA-IR〔MD=-3.14,95%CI(-5.88,-0.41)〕(n=138),總膽固醇

〔MD=-0.67,95%CI(-0.89,-0.45)〕(n=502),甘油三酯〔MD=-0.46,95%CI(-0.65,-0.26)〕(n=502),

體脂率〔MD=-2.99,95%CI(-5.96,-0.02)〕(n=33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54,95%CI(-0.94,

-0.13)〕(n=384)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3)納入RCT文獻5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71-75],針刺聯(lián)合二甲雙胍療法可降低BMI〔MD=-2.42,

95%CI(-3.37,-1.47)〕(n=296),體重〔MD=-5.15,95%CI(-8.13,-2.17)〕(n=47),腰圍〔MD=-8.88,

95%CI(-12.91,-4.86)〕(n=47),腰臀比〔MD=-0.07,95%CI(-0.13,-0.01)〕(n=105),HOMA-IR〔MD

=-0.86,95%CI(-1.22,-0.50)〕(n=94),LH/FSH〔MD=-0.30,95%CI(-0.47,-0.13)〕(n=203)水平。

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安全性建議:采用針刺/電針療法治療超重及肥胖安全性良好。在納入的191篇文獻中共

有10篇[23,30,31,35,38,72,77,80,128,134]對不良事件進行了報道,其中3篇文獻中接受針刺/電針療法的

受試者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7篇文獻中接受針刺療法的少量受試者出現(xiàn)了輕微不良反應,

主要包括針孔出血/瘀斑、疼痛/針刺后遺疼痛、腹瀉、饑餓、乏力、贅皮、食欲下降、腹脹、

月經(jīng)不調(diào)、便秘、失眠、變應性紅斑。全部文獻中無嚴重不良反應報道。

參考方案:

治法:健脾利濕化痰。

主穴:中脘、天樞、大橫、氣海、關(guān)元、足三里、三陰交、曲池。

7

療程:每日或隔日1次,療程為1-3個月。

辨證加減:脾虛濕阻加水道、陰陵泉或豐隆;胃腸實熱加上巨虛、內(nèi)庭;肝郁氣滯加合

谷、太沖;脾腎陽虛加腎俞、脾俞。

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適體位,穴位皮膚常規(guī)消毒,選用1-1.5寸一次性無菌針灸針,直

刺進針0.5-1.2寸,捻轉(zhuǎn)得氣后,平補平瀉,留針30min。

電針:可選天樞、帶脈雙側(cè)各一組,或足三里、豐隆雙側(cè)各一組行電針治療,用連續(xù)波,

頻率約為1Hz,根據(jù)患者耐受情況調(diào)整刺激強度,留針30min。治療每日或隔日1次,共治療

1-3個月。

6.1.2穴位埋線療法

推薦意見: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穴位埋線療法進行體重管理,以減

輕體重,降低BMI值、腰圍、腰臀比水平,療程為2至3個月。

推薦/建議采用穴位埋線療法聯(lián)合二甲雙胍(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進行體

重管理,在減輕體重同時可降低空腹血糖水平。

推薦依據(jù):本指南小組共納入采用穴位埋線療法進行超重及肥胖體重管理的相關(guān)RCT文

獻86篇[134-219]。Meta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穴位埋線療法單獨運用可有效改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BMI、

體重、腰圍、腰臀比等水平[135-140],較飲食運動療法[141-145]、二甲雙胍[146-150]以及針刺[155-192]、

電針[146,193-209]、中藥/中成藥[210-218]等療法更有優(yōu)勢。穴位埋線療法與二甲雙胍配合應用時,

較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更有優(yōu)勢[149-151]。

證據(jù)支持:

(1)納入RCT文獻6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135-140],穴位埋線療法可更有效地降低BMI〔MD=-1.80,

95%CI(-2.38,-1.21)〕(n=230),體重〔MD=-3.34,95%CI(-6.11,-0.57)〕(n=298),腰圍〔MD=-7.95,

95%CI(-14.00,-1.89)〕(n=110),腰臀比〔MD=-0.05,95%CI(-0.10,-0.00)〕(n=102)水平。因存

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低質(zhì)量。

(2)納入RCT文獻5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141-145],穴位埋線療法較飲食運動療法可更有效地降低BMI〔MD

=-1.85,95%CI(-3.18,-0.51)〕(n=220),體重〔MD=-3.92,95%CI(-5.81,-2.03)〕(n=180),腰圍

〔MD=-3.76,95%CI(-5.26,-2.25)〕(n=192),腰臀比〔MD=-0.04,95%CI(-0.05,-0.02)〕(n=128)

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低質(zhì)量。

(3)納入RCT文獻5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146-150],穴位埋線療法較二甲雙胍可更有效地降低BMI〔MD

=-0.90,95%CI(-1.30,-0.49)〕(n=180)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

為極低質(zhì)量。

(4)納入RCT文獻3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155-192],穴位埋線合并二甲雙胍療法較單純使用二甲雙胍可更有

效地降低BMI〔MD=-0.93,95%CI(-1.14,-0.72)〕(n=70),空腹血糖〔MD=-0.44,95%CI(-0.66,-0.21)〕

(n=70)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安全性建議:采用穴位埋線療法治療超重及肥胖安全性良好。在納入的88篇文獻中共6

篇[134,135,140,143,153,215]對不良事件進行了報道,其中2篇文獻中接受穴位埋線療法的受試者均未

8

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其中4篇文獻中接受穴位埋線療法的少量受試者出現(xiàn)了不良反應,輕微

不良反應包括治療部位疼痛、瘀斑、瘙癢、紅腫、結(jié)節(jié)、過敏反應等,其中唐青青等[141]報

道采用聚乙交酯丙交酯(PGLA)材質(zhì)的縫線不良反應較普通羊腸線為少。全部文獻中無嚴重

不良反應報道。

參考方案:

主穴:中脘、天樞、大橫、關(guān)元、足三里、阿是穴。

操作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參見《針灸技術(shù)操作規(guī)范第10部分:穴位埋線》[219]。

療程:每2周埋線1次,共12周。

6.1.3中藥湯劑

推薦意見: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進行體重管理,以降

低BMI值,療程為2至3個月。

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聯(lián)合飲食運動療法(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進

行體重管理。在超重及肥胖合并糖尿病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配合常用降

糖藥物(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的方法進行體重管理;合并高血壓病推薦/建議

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配合ARB類降壓藥(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的方法進行體重管

理;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推薦/建議采用中藥湯劑口服配合達英35(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

弱推薦)的方法進行體重管理。

中藥湯劑推薦/建議采用蒼附導痰丸(湯)(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治療超

重或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yī)辨證為痰濕證的患者;中醫(yī)辨證屬痰濕證的患者,推薦

采用苓桂術(shù)甘湯(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五苓散(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

弱推薦)治療痰濕證,參苓白術(shù)散治療脾虛濕阻證(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的

超重或肥胖患者。

推薦依據(jù):本指南小組共納入中藥湯劑口服進行超重及肥胖體重管理的相關(guān)RCT文獻157

篇[94-97,211,213,214,218,220-368]。Meta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中藥湯劑口服單獨運用可有效降低超重及肥胖

患者的BMI水平[220-221],較飲食運動療法[222-226]、二甲雙胍[259,266,271,274,277-310]更有優(yōu)勢。且與

飲食運動療法[243-269]療法配合應用時,較單獨使用一種療法更有優(yōu)勢。當超重或肥胖合并2

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高血壓病、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并發(fā)癥時,中藥配合二甲雙胍[277-310]、

胰島素[335-336]、噻唑烷二酮類降糖藥[337-338]、瑞格列奈[339-341]、利拉魯肽[342-343]、ARB類降壓

藥[346-350]、達英35[359-364]等西藥進行治療療效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治療。在超重或肥胖合并多

囊卵巢綜合征,中醫(yī)辨證為痰濕證的患者,采用蒼附導痰丸(湯)進行體重管理優(yōu)于其它治

療方法[97,212,268,285,298,359,367,378,470]。在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中醫(yī)辨證屬痰濕證者,采用苓桂術(shù)

甘湯[227,235,240,272,292,348,369,374,429,466]、五苓散[237,305,322,323,333,325,344,345]進行體重管理優(yōu)于其它治療

9

方法;在超重或肥胖的患者,中醫(yī)辨證屬脾虛濕阻證者,采用參苓白術(shù)散[245,297,339,340]進行體

重管理優(yōu)于其它治療方法。

證據(jù)支持:

(1)納入RCT文獻79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254-332],中藥湯劑較二甲雙胍可更有效地降低BMI〔MD=-1.15,

95%CI(-1.43,-0.88)〕(n=3132),空腹血糖〔MD=-0.65,95%CI(-0.96,-0.34)〕(n=976),餐后2h

血糖〔MD=-0.46,95%CI(-0.67,-0.25)〕(n=2388),糖化血紅蛋白〔MD=-0.54,95%CI(-0.70,-0.38)〕

(n=1246),HOMA-IR〔MD=-0.66,95%CI(-1.20,-0.12)〕(n=935),總膽固醇〔MD=-0.43,95%CI(-0.55,

-0.32)〕(n=1637),甘油三酯〔MD=-0.38,95%CI(-0.49,-0.27)〕(n=171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MD=-0.25,95%CI(-0.38,-0.12)〕(n=1022),舒張壓〔MD=-7.73,95%CI(-14.01,-1.44)〕(n=165),

收縮壓〔MD=-12.00,95%CI(-22.89,-1.08)〕(n=165),LH/FSH〔MD=-0.32,95%CI(-0.50,-0.13)〕

(n=328)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2)納入RCT文獻27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227-253],中藥湯劑配合飲食運動療法較單純飲食運動療法可更

有效地降低BMI〔MD=-1.29,95%CI(-1.72,-0.85)〕(n=1240),體重〔MD=-2.47,95%CI(-3.74,-1.21)〕

(n=1090),腰圍〔MD=-2.72,95%CI(-3.62,-1.81)〕(n=822),體脂率〔MD=-4.65,95%CI(-5.74,-3.56)〕

(n=317),空腹血糖〔MD=-0.38,95%CI(-0.55,-0.20)〕(n=737),餐后2h血糖〔MD=-0.90,95%CI(-1.49,

-0.31)〕(n=469),糖化血紅蛋白〔MD=-0.28,95%CI(-0.51,-0.05)〕(n=354),HOMA-IR〔MD=-0.96,

95%CI(-1.17,-0.75)〕(n=137),總膽固醇〔MD=-0.31,95%CI(-0.45,-0.18)〕(n=1035),甘油三

酯〔MD=-0.34,95%CI(-0.48,-0.20)〕(n=1086),收縮壓〔MD=-7.58,95%CI(-13.74,-1.43)〕(n=457),

舒張壓〔MD=-3.31,95%CI(-5.54,-1.08)〕(n=457)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

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3)納入RCT文獻38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259,266,271,274,277-310],中藥湯劑合并二甲雙胍可更有效地降低

BMI〔MD=1.58,95%CI(-1.93,-1.24)〕(n=1497),腰圍〔MD=-2.80,95%CI(-3.49,-2.11)〕(n=147),

空腹血糖〔MD=-0.65,95%CI(-0.96,-0.34)〕(n=976),餐后2h血糖〔MD=-1.34,95%CI(-1.77,-0.90)〕

(n=730),糖化血紅蛋白〔MD=-0.77,95%CI(-0.90,-0.63)〕(n=463),總膽固醇〔MD=-0.42,95%CI(-0.64,

-0.21)〕(n=356),甘油三酯〔MD=-0.45,95%CI(-0.62,-0.28)〕(n=709),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

=-0.33,95%CI(-0.51,-0.16)〕(n=494),LH/FSH〔MD=-0.48,95%CI(-0.62,-0.34)〕(n=129),提

高排卵率〔MD=0.27,95%CI(0.09,0.44)〕(n=102),妊娠率〔MD=3.39,95%CI(1.84,6.27)〕(n=102)

水平。

(4)納入RCT文獻9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97,212,268,285,298,369,365,368,470],蒼附導痰湯可更有效地降低BMI

〔MD=-2.57,95%CI(-3.58,-1.56)〕(n=294),體重〔MD=-2.37,95%CI(-4.27,-0.47)〕(n=72),

總膽固醇〔MD=-0.18,95%CI(-0.34,-0.03)〕(n=97),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18,95%CI(-0.30,

-0.07)〕(n=97)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25,95%CI(0.15,0.35)〕(n=97)水平。

(5)納入RCT文獻10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227,235,240,272,292,348,369,374,429,466],苓桂術(shù)甘湯可更有效地降低

BMI〔MD=-1.50,95%CI(-2.04,-0.96)〕(n=408),體重〔MD=-3.72,95%CI(-4.77,-2.68)〕(n=280),

腰圍〔MD=-3.41,95%CI(-5.05,-1.77)〕(n=152),空腹血糖〔MD=-0.54,95%CI(-0.75,-0.34)〕(n=144),

糖化血紅蛋白〔MD=-0.83,95%CI(-1.19,-0.46)〕(n=68),HOMA-IR〔MD=-0.94,95%CI(-1.00,-0.88)〕

(n=68),總膽固醇〔MD=-0.36,95%CI(-0.62,-0.10)〕(n=243),甘油三酯〔MD=-0.30,95%CI(-0.59,

-0.02)〕(n=278),收縮壓〔MD=-7.95,95%CI(-14.47,-1.42)〕(n=133)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

固醇〔MD0.09,95%CI(0.02,0.17)〕(n=205)水平。

10

(6)納入RCT文獻8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237,317,322,323,333,335,344,345],五苓散可更有效地降低BMI〔MD

=-1.95,95%CI(-2.69,-1.22)〕(n=410),體重〔MD=-4.22,95%CI(-7.42,-1.01)〕(n=75),腰圍

〔MD=-4.07,95%CI(-7.30,-0.84)〕(n=75),腰臀比〔MD=-0.07,95%CI(-0.09,-0.05)〕(n=257),

空腹血糖〔MD=-0.93,95%CI(-1.41,-0.45)〕(n=257),餐后2h血糖〔MD=-1.90,95%CI(-2.49,-1.32)〕

(n=209),糖化血紅蛋白〔MD=-0.66,95%CI(-1.07,-0.25)〕(n=177),總膽固醇〔MD=-0.37,95%CI(-0.68,

-0.06)〕(n=322),甘油三酯〔MD=-0.49,95%CI(-0.62,-0.35)〕(n=28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

=-0.15,95%CI(-0.28,-0.01)〕(n=210)水平。

(7)納入RCT文獻4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245,297,339,340],參苓白術(shù)散可更有效地降低腰圍〔MD=-3.67,

95%CI(-6.33,-1.01)〕(n=160),腰臀比〔MD=-0.18,95%CI(-0.23,-0.12)〕(n=100),餐后2h血糖

〔MD=-1.73,95%CI(-3.30,-0.15)〕(n=132),糖化血紅蛋白〔MD=-0.80,95%CI(-1.10,-0.50)〕(n=100)

水平。

安全性建議:采用中藥湯劑治療超重及肥胖安全性良好。在納入的172篇文獻中共29篇

[94-97,211,213,214,218,227,228,237,272,280,281,282,311,312,322-327,340,344,346,369-374]對不良事件進行了報道,其中9

篇文獻中接受中藥湯劑口服的受試者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其余文獻報導的較為常見的不良

反應包括納差、惡心嘔吐、腹痛、胃腸排氣增多、腹瀉、脂肪性大便等胃腸道反應,以及眩

暈、輕度低血糖、皮膚瘙癢、疲倦等。所有文獻中受試者均未報道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因此

采用中藥治療超重與肥胖安全性良好。

參考方案:

(1)推薦方劑:

蒼附導痰丸(湯)(出自《廣嗣紀要》)[97,212,268,285,288,359,365,368,470]

治法:化濕燥痰,調(diào)經(jīng)解郁。

組方:蒼術(shù)lOg、香附lOg、陳皮6g、制南星lOg、枳殼lOg、法半夏9g、川芎lOg、茯苓

20g、神曲lOg、生姜6g

苓桂術(shù)甘湯(出自《金匱要略》)[237,235,240,272,292,348,369,374,429,466]

治法:溫陽化飲,健脾利濕。

組方:茯苓12g、桂枝9g、白術(shù)6g、炙甘草6g

五苓散(出自《傷寒論》)[237,305,322,323,333,335,344,345]

治法: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組方:豬苓9g、茯苓9g、白術(shù)9g、澤瀉15g、桂枝6g

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245,297,339,340]

治法: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組方:黨參20g,黃芪15g,薏苡仁20g,茯苓15g,白術(shù)15g,扁豆10g,陳皮10g,砂仁

6g,木香6g,山藥15g,蓮子肉10g,甘草6g,丹參10g,牛膝15g

(2)其它常用中藥:丹參、山楂、黃連、當歸、山藥、大黃、柴胡、黨參、薏苡仁、

黃芪等。

11

(3)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溫服1次,連續(xù)服用2-3個月。

(4)辨證施治[15]

①脾虛濕阻證

推薦處方: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法: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組方:同上

②胃腸實熱證

推薦處方:佩連麻黃方(現(xiàn)代方)

治法:清泄胃熱,通腑泄?jié)帷?/p>

組方:佩蘭25g,麻黃7g,黃連20g。

③肝郁氣滯證

推薦處方:逍遙散加減(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治法:疏肝解郁,行氣化痰

組方:天花粉20g,柴胡、白芍、白術(shù)(炒)、茯苓、當歸各15g,香附、丹皮、薄荷、生地

各10g,甘草6g。

④脾腎陽虛證

推薦處方:真武湯加減。

治法:補益脾腎,溫陽化氣。

組方:制附子10g,桂枝15g,補骨脂15g,山楂30g,三七粉5g沖服,茯苓30g,姜半夏

9g,枳實20g,陳皮10g,炙甘草10g。

6.1.4中醫(yī)藥膳療法

推薦意見: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藥膳療法進行體重管理,可降

低腰圍、腰臀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療程為2至3

月。(證據(jù)等級:D,推薦強度:弱推薦)

推薦依據(jù):本指南小組共納入中醫(yī)藥膳療法進行超重及肥胖體重管理的相關(guān)RCT文獻6

篇[375-380]。Meta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中醫(yī)藥膳療法單獨運用可有效改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BMI、

體重、腰圍、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378-380],較飲食運

動療法[375-377]更有優(yōu)勢。

證據(jù)支持:

(1)納入RCT文獻3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378-380],中醫(yī)藥膳療法可更有效地降低BMI〔MD=-1.92,

95%CI(-3.33,-0.51)〕(n=122),體重〔MD=-2.86,95%CI(-4.77,-0.95)〕(n=103),腰圍〔MD=-3.78,

95%CI(-5.55,-2.01)〕(n=103),甘油三酯〔MD=-1.21,95%CI(-2.32,-0.11)〕(n=122),低密度脂

12

蛋白膽固醇〔MD=-0.71,95%CI(-1.28,-0.14)〕(n=79)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41,

95%CI(0.16,0.65)〕(n=79)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2)納入RCT文獻3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375-377],中醫(yī)藥膳療法較飲食運動療法可更有效地降低腰圍〔MD

=-3.29,95%CI(-4.06,-2.52)〕(n=50),腰臀比〔MD=-0.03,95%CI(-0.05,-0.01)〕(n=50),低密

度脂蛋白膽固醇〔MD=-0.11,95%CI(-0.15,-0.06)〕(n=50)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12,

95%CI(0.09,0.16)〕(n=50)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安全性建議:采用中醫(yī)藥膳療法治療超重及肥胖安全性良好。在納入的6篇文獻中,共2

篇[379,380]對不良事件進行了報道。其中1篇文獻中報告無不良事件發(fā)生,1篇文獻報道少數(shù)受

試者出現(xiàn)胃部不適、頭暈、乏力、口味變淡、腹脹等輕度不良反應。

參考方案:

辨證施食[15]:

(1)脾虛濕阻證

治法:健脾益氣,滲利水濕。

食物選擇:白扁豆,赤小豆,大棗,山藥,龍眼肉,茯苓,橘皮,蓮子,薏苡仁。

(2)胃腸實熱證

治法:清泄胃熱,通腑泄?jié)帷?/p>

食物選擇:決明子,昆布,胖大海,荷葉,葛根。

(3)肝郁氣滯證

治法:疏肝解郁,行氣化痰

食物選擇:佛手,橘皮,薄荷。

(4)脾腎陽虛證

治法:補益脾腎,溫陽化氣。

食物選擇:芡實,山藥,茯苓,肉桂,生姜。

用法:與肉類熬湯或燉煮,或開水沖泡代茶飲,日1次,連續(xù)服用2-3個月。

6.1.5中醫(yī)功法

推薦意見:在超重及肥胖的人群中,推薦/建議采用中醫(yī)功法進行體重管理,可降低BMI、

體重、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療程為3至6

個月。(證據(jù)等級:C,推薦強度:弱推薦)。

推薦依據(jù):共納入中醫(yī)功法進行超重及肥胖體重管理的相關(guān)RCT文獻13篇[381-393]。Meta

分析數(shù)據(jù)顯示,中醫(yī)功法可有效改善超重及肥胖患者的BMI、體重、腰圍、血糖、血脂、血

壓水平[388,392-393],較一般生活方式干預[381-386]、常規(guī)運動[387-391]相比更有優(yōu)勢。

證據(jù)支持:

13

(1)納入RCT文獻3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388,392-393],中醫(yī)功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BMI〔MD=-1.85,

95%CI(-3.28,-0.42)〕(n=175)、體重〔MD=-5.08,95%CI(-9.75,-0.41)〕(n=175)、腰圍〔MD=-6.51,

95%CI(-11.02,-2.01)〕(n=155)、總膽固醇〔MD=-0.46,95%CI(-0.71,-0.21)〕(n=43)、甘油三酯

〔MD=-0.21,95%CI(-0.29,-0.13)〕(n=175)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不一致性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

質(zhì)量為極低質(zhì)量。

(2)納入RCT文獻6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381-386],中醫(yī)功法較生活方式干預能更加有效地降低BMI〔MD

=-1.09,95%CI(-1.63,-0.56)〕(n=332)、體重〔MD=-2.87,95%CI(-4.73,-1.01)〕(n=190)、空腹

血糖〔MD=-0.60,95%CI(-1.01,-0.19)〕(n=15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21,95%CI(-0.38,-0.05)〕

(n=222)、舒張壓〔MD=-4.79,95%CI(-7.82,-1.76)〕(n=162)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D=0.07,

95%CI(0.02,0.12)〕(n=222)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低質(zhì)量。

(3)納入RCT文獻5篇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387-391],中醫(yī)功法較常規(guī)運動能更加有效地降低BMI〔MD=-0.51,

95%CI(-0.92,-0.09)〕(n=260)水平。因存在偏倚風險和不精確性問題,證據(jù)質(zhì)量為低質(zhì)量。

安全性建議:采用中醫(yī)功法治療超重及肥胖安全性良好。在納入的16篇文獻中有2篇

[388,391]文獻進行了不良反應報道,均無接受中醫(y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