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級(上)科學第二單元達標測試題《地球表面的變化》(含答案)_第1頁
教科版五年級(上)科學第二單元達標測試題《地球表面的變化》(含答案)_第2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案第=page44頁,共=sectionpages44頁答案第=page33頁,共=sectionpages44頁教科版五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達標測試題《地球表面的變化》(含答案)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填空題1.中國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所以我國大多數(shù)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2.“世界屋脊”指的是________高原,科學家在這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些遠古時代得海洋生物的化石,證明這個地方在古代是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變質(zhì)巖。4.地核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5.做實驗研究植物對雨水侵蝕的影響時,我們改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不變的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探索植物對侵蝕的影響”實驗中,保持相同的條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7.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______、山地、丘陵、_____五種地形齊備,山區(qū)面積廣大,約占全國面積的2/3;地勢________,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8.火山活動與________和________運動有關。(均填“地核”“地?!被颉暗貧ぁ保┒?、選擇題9.不能證明地球內(nèi)部在運動的是(

)。A.巖石斷層有褶皺 B.喜馬拉雅山脈在長高C.火山噴發(fā) D.海水是藍色的10.大理石屬于(

)。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zhì)巖11.吐魯番是個(

)。A.盆地 B.平原 C.高原12.如圖所示的雅丹地貌,它的形成是(

)。A.水的作用 B.風的作用 C.陽光的作用13.關于地殼的運動,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地殼的運動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間發(fā)生較大的改變,就像地震、火山B.地殼的運動可以表現(xiàn)為極其緩慢的變化,就像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C.自然界的風主要是因為地殼的運動產(chǎn)生的14.地球上的山脈高低起伏,其形成是(

)。A.地球剛形成的時候就是這樣的。B.大多數(shù)是地殼巖層受擠壓或拉伸產(chǎn)生變形形成的。C.都是由火山噴發(fā)形成的。15.下面(

)描述的是的黃土高原上溝整的地形地貌特點。A.巖層在地殼運動下因受力而發(fā)生波狀彎曲B.是我國西北地區(qū)特殊的典型的風蝕性地貌C.是經(jīng)過流水長期強烈風蝕逐漸形成的16.在“雨水如何影響土地”的模擬實驗中,(

)容易被雨水沖走。A.小石子 B.細沙 C.黏土17.下列不屬于河流的是(

)。A.長江 B.黃河 C.青海湖18.在模擬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時,在小山丘的頂部撒上一些紅色沙子是為了(

)。A.使小山丘更結實 B.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C.使小山丘更美觀三、判斷題19.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坍塌是引起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20.火山噴發(fā)對人類有百害無一利。()21.火山噴發(fā)對人類沒有任何好處。()22.地球的內(nèi)部結構最外層是大氣層。()23.發(fā)生月食時,月球處在太陽和地球之間。()四、簡答題24可能影響土壤被侵蝕的因素有哪些?25根據(jù)你對寶貴耕地的理解,說說為什么要禁用紅磚。五、實驗題以下是小明研究“雨水對土壤的侵蝕程度與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方案:實驗研究方案(此方案空白處不用填寫)研究的問題:雨水對土壤侵蝕程度與植被覆蓋多少有關嗎?我們的推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方法:用________實驗,設置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與對照組要控制不同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驗組與對照組要保持相同不變的條件:________________。26在小明的方案中,主要采用了(

)的實驗方法。A.對比 B.觀察 C.轉(zhuǎn)換27在小明的方案中,實驗組與對照組控制的不同條件是(

)。A.雨水多少 B.土壤構造 C.植被覆蓋情況28如果實驗成功,我們可以觀察到(

)。A.有植被覆蓋的組徑流更清澈B.無植被覆蓋的組徑流更清澈C.兩組現(xiàn)象相同29了小明研究的影響因素以外,我們還知道_________會對雨水侵蝕土壤的程度造成影響。參考答案:1.

西高東低

自西向東2.

青藏

海洋3.

大理巖

板巖4.

內(nèi)核

外核5.

有無植物覆蓋

土地的坡度

降雨量的大小

降雨的高度6.土地坡度(地形)、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7.

高原

盆地

西高東低8.

地幔

地殼9.D10.C11.A12.B13.C14.B15.C16.C17.C18.B19.√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