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學習教案課件_第1頁
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學習教案課件_第2頁
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學習教案課件_第3頁
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學習教案課件_第4頁
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學習教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會計學1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

在這一章里,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論證分析人際關系的問題,主要討論人際吸引和親密關系以及愛情問題,還將簡單分析一下中國人際關系的特征。第2頁/共46頁在這一章里,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論證分析人一、人際吸引

人是社會行性的動物,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將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前提。心理學家指出:歸屬的需要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最廣泛的動機。Larson在研究人們的時間利用時也發(fā)現(xiàn)人們大部分的時間與他人在一起(青少年74%,成人71%),并且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候,個體表現(xiàn)的更快樂、警覺和興奮。第3頁/共46頁一、人際吸引人是社會行性的動物,與他人進

在對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親和需求存在著生物基礎,也就是說,人們尋求與他人交往、交朋友并進一步發(fā)展成為親密關系的傾向源于自身生存的遺傳特質,為了生存,人們需要和他人交往。第4頁/共46頁在對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親和需(一)人們相互吸引的兩個原因

1、人類的親和動機心理學家認為,有兩種動機影響人們的社會交往:一是親和需求,指一個人需求和保持許多積極人際關系的愿望;二是親密需求,指人們追求溫暖、親密關系的愿望。這兩種動機合稱人類的親和動機。第5頁/共46頁(一)人們相互吸引的兩個原因1、人類的親和動機第5頁/共4影響親和動機的因素

(1)社會比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和他人在一起可以減少個體的恐懼和焦慮。如:在一項研究中,Schachter告訴女性被試他們要參加一項電擊如何影響生理反應的實驗。在“高焦慮”組里,被試被告知電擊很痛但不會對她們造成傷害;“低焦慮”組的被試則被告訴電擊像打針一樣只有一點痛。實際上她們都不會受到電擊,實驗只是想讓被試相信不久將會受到這樣的電擊。之后,告訴被試機器設備每沒裝配好,需要等待10分鐘。第6頁/共46頁影響親和動機的因素(1)社會比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

結果:在高焦慮時,人們選擇與他人一起等待,在低焦慮情況下卻愿意獨自等待。第7頁/共46頁結果:在高焦慮時,人們選擇與他人一起等待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呢?Schachter用社會比較理論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人和人之所以親近是為了拿自己的感覺與其他在同樣情境下的人比較。心理學家進一步認為,人們不僅通過社會比較來判斷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而且通過它獲取有關自己情緒甚至朋友選擇方面的信息。第8頁/共46頁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呢?Schachter用社會比較(2)社會交換

強調(diào)人們通過社會交換獲得心理與物質酬賞。按照社會交換的觀點,人們盡量尋求并維持酬賞大于付出的人際關系。親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種重要的酬賞。第9頁/共46頁(2)社會交換強調(diào)人們通過社會交換獲得心依戀

指最親密的人際關系所提供給個體的安全及舒適感,這種依戀小時候指向父母,成人后針對配偶或親密朋友。社會整合

通過親和與他人交往,并與他人擁有相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產(chǎn)生團體歸屬感。價值保證

得到別人支持時所產(chǎn)生的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感覺。第10頁/共46頁依戀指最親密的人際關系所提供給個體的安全及舒適感,這種可靠的同盟感

通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意識到當自己需要幫助時,他人會伸出援助之手。得到指導

與他人交往可以使我們從他人那兒獲得有價值的指導,比如從醫(yī)生、朋友、老師。受教育機會

與他人交往能夠使我們有機會接受來自他人的教育。第11頁/共46頁可靠的同盟感通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意識到當自己需要幫2、為了克服寂寞

(1)

寂寞的定義:指當人們的社會關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時所引起的一種主觀上的不愉快感。比如:當你遠離自己的故鄉(xiāng)到北京或是去國外留學的時候,最初的幾周,由于人生地不熟,你就會覺得自己的社會關系當中缺乏你所需要的支持與關愛,此時,你必然會有寂寞的體驗。第12頁/共46頁2、為了克服寂寞(1)寂寞的定義:指(2)兩種寂寞的類型:

①情緒性寂寞沒有任何親密關系的人可以依戀而引起的寂寞。②社會性寂寞當個體缺乏社會整合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團體歸屬感時產(chǎn)生的寂寞。如遠在國外生活的人常常因為觀念和行為很難融入到當?shù)厝说纳钪腥?,常常會產(chǎn)生社會性寂寞。第13頁/共46頁(2)兩種寂寞的類型:①情緒性寂寞沒(3)寂寞感的影響因素

如果一個人經(jīng)歷長期的寂寞,也叫慢性寂寞,他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將會受到影響。①父母離異②婚姻與經(jīng)濟因素③年齡因素④人格因素⑤社交技巧第14頁/共46頁(3)寂寞感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個人經(jīng)歷長期的提高社交技巧的建議:

一是提高對他人的關注。向他人多提問題,并表現(xiàn)出對他人話題的興趣,而不是被動的對他人的問題做出回答,或是只談自己感興趣的事。二是培養(yǎng)自己認識并遵從社會規(guī)范的能力。這種訓練先讓社交技能較差的人觀察很會交往的人的行為,接著讓他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解決自己在不同情境中遇到的交往問題;之后讓他們觀看自己與他人交往的錄像,并提出必要的反饋。這樣的訓練可以使人們學習到怎樣開始一個話題、怎樣處理沉默期、怎樣使用非語言的交流線索以及怎樣傾聽別人的觀點等。第15頁/共46頁提高社交技巧的建議:一是提高對他人的關注(二)人際吸引的基本原則

為什么人們喜歡一些人而不喜歡另外一些人?最普遍的答案是:人們喜歡那些能給自己好處的人。第16頁/共46頁(二)人際吸引的基本原則第16頁/共46頁1、強化原則

強化原則是學習理論的基本原則,用在人際吸引上就是人們喜歡能給予自己酬賞的人,討厭給自己懲罰的人。許多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人們喜歡對我們做正性評價的人,而反對給我們做消極評價的人。

第17頁/共46頁1、強化原則第17頁/共46頁2、社會交換

人們是否喜歡某個人取決于人們和這個人交往時對成本收益的評價,如果在與某個人的交往中,人們獲得的收益大于成本,就會和他繼續(xù)交往下去,并且對這種交往的評價也高;如果在交往中付出多,收益少,交往就有可能中斷,對這種交往的評價也低。第18頁/共46頁2、社會交換第18頁/共46頁3、聯(lián)結原則

人們喜歡那些與美好經(jīng)驗聯(lián)結在一起的人,而厭惡那些與不愉快經(jīng)驗聯(lián)結在一起的人。第19頁/共46頁3、聯(lián)結原則第19頁/共46頁(三)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1、個人特質一個人的某些特征決定他是否會受人喜愛。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認為真誠是最重要的特質。人們認為一個人是否真誠決定著我們是不是會喜歡這個人。

第20頁/共46頁(三)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1、個人特質第20頁/共46頁(1)個人的溫暖

溫暖是影響我們形成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質,什么因素讓人覺得溫暖呢?當人們對其他人有正性態(tài)度時便表現(xiàn)出溫暖,而溫暖的人較受人歡迎。第21頁/共46頁(1)個人的溫暖第21頁/共46頁(2)能力

人們往往喜歡有能力的人。能力涉及的范圍很廣,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有時候聰明的人較受人歡迎,但過于完美反而會引起他人的不舒服。第22頁/共46頁(2)能力第22頁/共46頁

(3)外表吸引力

人們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漂亮的人更找人喜愛。外表之所以又如此強烈的吸引力,一是因為暈輪效應;二是“漂亮的輻射效應”,和漂亮的人在一起可以提高自己的大眾形象,就像對方的光環(huán)籠罩著自己一樣。第23頁/共46頁(3)外表吸引力第23頁/共46頁

2、相似性

3、互補性4、熟悉性5、接近性第24頁/共46頁2、相似性第24頁/共46頁二、親密關系

人際吸引是人際關系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在人際吸引的基礎上,人們之間的關系會從一般的關系發(fā)展到親密關系。朋友、戀人、夫妻及家庭等關系都屬于親密關系。第25頁/共46頁二、親密關系第25頁/共46頁(一)親密關系概述1、親密關系的定義

心理學家認為,關系是指兩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并且相互依賴。也就是說,只有當兩個人之間互相影響與依賴的時候,才能確定他們之間存在著關系。第26頁/共46頁(一)親密關系概述1、親密關系的定義第26頁/共46頁

以兩個人之間關系發(fā)展階段為例,把人們之間的關系分為四種:

一是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稱為零接觸。二是知曉:一個人知道另一個人的信息,但未發(fā)生任何直接接觸。三是表面接觸:兩個人開始互動,如談話和書信往來。四是共同關系:兩個人的依賴程度增加。第27頁/共46頁以兩個人之間關系發(fā)展階段為例,把人們之間

在第四個階段,兩個人互賴性很高時,把這種關系稱為親密關系,特點有三個:

1、兩人又長時間的互動;2、在這種關系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活動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動及興趣;3、兩人相互影響力很大。第28頁/共46頁在第四個階段,兩個人互賴性很高時,把這種2、親密關系與自我概念

A.Aron認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實質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這種自我延伸有幾個方面的證據(jù):

第一方面是歸因過程中的行動者與觀察者效應,即人們傾向于把他人的行為歸因于內(nèi)因,而把自己的行為歸因于外因的現(xiàn)象。在研究親密關系時發(fā)現(xiàn),當他人時自己的好朋友時,這種差異并不出現(xiàn)。(即在推論自己熟知的人的行為時所用的方式與推論自己時一樣。)第29頁/共46頁2、親密關系與自我概念A.Aron認為與

第二方面是與資源分配有關,于對一般人的方式相比,人們在分配資源時對自己和自己關系親密的人的區(qū)分要小,由于人們的自我中包含了于自己親密的人,所以在分配資源時不分你我。第30頁/共46頁第二方面是與資源分配有關,于對一般人的方式

第三方面來源于親密關系中的共有關系,一般情況下交換關系在人們之間比較普遍,但在親密關系中,人們對收益與付出并不關心,相反人們常常關心的是能夠給對方提供什么。在親密關系中,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也是自我的需要。第31頁/共46頁第三方面來源于親密關系中的共有關系,一般情況下

第四方面的證據(jù)來自于自我圖式,通過比較陌生人、朋友以及夫妻的自我圖式,發(fā)現(xiàn)在親密關系中個體的自我包含了他人,這一點在東方文化中比較明顯。第32頁/共46頁第四方面的證據(jù)來自于自我圖式,通過比較陌生

第五方面來自于共有記憶,親密關系的人在編碼、存儲和提取信息方面有一個共通的記憶系統(tǒng)。第33頁/共46頁第五方面來自于共有記憶,親密關系的人在編碼3、親密關系中的依戀依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征,是人類的本能,是嬰兒生存的首要條件。依戀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安全型,父母對孩子的歡樂、悲傷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這種情感促使他們關愛孩子,從而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互相喜愛、重視,孩子不會產(chǎn)生被拋棄的感覺。第34頁/共46頁3、親密關系中的依戀依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第二種是逃避型,這類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遠離孩子,逃避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嘗試,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學會了逃避與父母的接觸,抑制自己依戀的需要。第35頁/共46頁第二種是逃避型,這類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遠離孩子

第三種是焦慮—矛盾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經(jīng)常不一致,有時候很關心,有時候卻不感興趣。由于這種不一致的愛,使得焦慮/矛盾型的孩子在自己的情感沒有得到匯報時就顯得暴躁和焦慮.第36頁/共46頁第三種是焦慮—矛盾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經(jīng)不同依戀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決定著孩子的生活風格和以后的人際取向。第37頁/共46頁不同依戀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決定著孩類型對親密關系的影響浪漫關系的維持安全型很容易接近,并期望與他人發(fā)展親密關系最持久,能體驗到最高程度的責任感和滿意程度逃避型不易與他人形成親密關系,不信任他人最不可能開始一段浪漫關系,并且最有可能報告他們從未墜入情網(wǎng),人際關系中保持距離,責任度低焦慮—矛盾型對自己的親密關系不滿,但與逃避型不同的是他們對自己的伴侶很著迷維持時間最短,也最容易開始一段浪漫關系,如果愛得不到相同程度的回應,就會很沮喪和憤怒第38頁/共46頁類型對親密關系的影響浪漫關系的維持安全型很容易接近,并期望與(二)自我暴露與親密關系的發(fā)展

1、友誼關系(1)分層。P.Wright把朋友關系分為兩個層次:A:表面朋友——形成與保持因為酬賞作用B:深層朋友——除了酬賞,還有相互關心第39頁/共46頁(二)自我暴露與親密關系的發(fā)展1、友誼關系第39頁/共(2)男、女性別的差異性別交友方式情感的作用身體接觸程度男男孩通過玩耍交朋友時,往往是一群人一起玩,關系的發(fā)展取決于是否參加了共同的活動(面對面)沒有女性親密很少身體接觸,把身體接觸理解為一種和性有關的欲望女女孩子是一對一對的玩,要想成為朋友,一起聊天就有可能(肩并肩)重感情,更多共同情感的參與身體接觸較多第40頁/共46頁(2)男、女性別的差異性別交友方式情感的作用身體接觸程度男孩2、自我表露

盡管許多方法可以用來與他人發(fā)展親密關系,但在心理學家看來,自我表露無疑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第41頁/共46頁2、自我表露盡管許多方法可以用來與他人發(fā)展

自我展露是指把有關自己的個人信息告訴他人,與他人共享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和信息。如果一個人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缺乏這種自我展露,便難以與他人建立起有意義的聯(lián)系,也會感到寂寞。第42頁/共46頁自我展露是指把有關自己的個人信息告訴他為什么自我展露能夠促進人際關系的發(fā)展?

社會滲透理論認為,人們之間親密關系的發(fā)展與人際交往中溝通的水平有關,隨著話題由淺入深,人們之間的關系也由一般轉向親密。剛見面時,人們談論的往往是一些非個人化的話題,如天氣、體育運動以及流行文化;如果這些表面的交談得到了回應,人們就會神話這種社會交換,話題進一步拓寬,雙方交流一些更個人化、更敏感的信息。第43頁/共46頁為什么自我展露能夠促進人際關系的發(fā)展?社

社會滲透理論還指出,與他人剛認識的時候,人們在自我展露的時候遵守相互性規(guī)范,即自己的展露水平和他人的展露水平相對應。

自我展露對增進人際關系有用,也有疏遠與他人關系的作用,心理學家指出,當親密關系問題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一些人可以通過控制個人展露的深度和廣度而從這種關系中退出。也有一些人通過負性情緒的展露達到退出的目的。第44頁/共46頁社會滲透理論還指出,與他人剛認識的時候,3、自我展露與文化差異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自我展露范圍交流方式東方文化展露范圍有限,不想被認為與眾不同人們對說的好的人并不喜歡,事實上那些不愛表達的人被認為是誠實可信的(深藏不露才有真本事)西方文化在一個廣闊的社會情境中展示自我良好的社會表達是個人能力的體現(xiàn)第45頁/共46頁3、自我展露與文化差異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自我展露范圍交流方式展露感謝您的觀看!第46頁/共46頁感謝您的觀看!第46頁/共46頁會計學47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會計學1社會心理學人際關系上

在這一章里,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論證分析人際關系的問題,主要討論人際吸引和親密關系以及愛情問題,還將簡單分析一下中國人際關系的特征。第2頁/共46頁在這一章里,將從心理學研究的角度論證分析人一、人際吸引

人是社會行性的動物,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將往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前提。心理學家指出:歸屬的需要是人類最重要、最基本、最廣泛的動機。Larson在研究人們的時間利用時也發(fā)現(xiàn)人們大部分的時間與他人在一起(青少年74%,成人71%),并且和他人在一起的時候,個體表現(xiàn)的更快樂、警覺和興奮。第3頁/共46頁一、人際吸引人是社會行性的動物,與他人進

在對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親和需求存在著生物基礎,也就是說,人們尋求與他人交往、交朋友并進一步發(fā)展成為親密關系的傾向源于自身生存的遺傳特質,為了生存,人們需要和他人交往。第4頁/共46頁在對大猩猩和猴子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親和需(一)人們相互吸引的兩個原因

1、人類的親和動機心理學家認為,有兩種動機影響人們的社會交往:一是親和需求,指一個人需求和保持許多積極人際關系的愿望;二是親密需求,指人們追求溫暖、親密關系的愿望。這兩種動機合稱人類的親和動機。第5頁/共46頁(一)人們相互吸引的兩個原因1、人類的親和動機第5頁/共4影響親和動機的因素

(1)社會比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和他人在一起可以減少個體的恐懼和焦慮。如:在一項研究中,Schachter告訴女性被試他們要參加一項電擊如何影響生理反應的實驗。在“高焦慮”組里,被試被告知電擊很痛但不會對她們造成傷害;“低焦慮”組的被試則被告訴電擊像打針一樣只有一點痛。實際上她們都不會受到電擊,實驗只是想讓被試相信不久將會受到這樣的電擊。之后,告訴被試機器設備每沒裝配好,需要等待10分鐘。第6頁/共46頁影響親和動機的因素(1)社會比較。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

結果:在高焦慮時,人們選擇與他人一起等待,在低焦慮情況下卻愿意獨自等待。第7頁/共46頁結果:在高焦慮時,人們選擇與他人一起等待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呢?Schachter用社會比較理論來解釋這種現(xiàn)象,人和人之所以親近是為了拿自己的感覺與其他在同樣情境下的人比較。心理學家進一步認為,人們不僅通過社會比較來判斷自己的能力和自我概念,而且通過它獲取有關自己情緒甚至朋友選擇方面的信息。第8頁/共46頁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呢?Schachter用社會比較(2)社會交換

強調(diào)人們通過社會交換獲得心理與物質酬賞。按照社會交換的觀點,人們盡量尋求并維持酬賞大于付出的人際關系。親和需求可以提供六種重要的酬賞。第9頁/共46頁(2)社會交換強調(diào)人們通過社會交換獲得心依戀

指最親密的人際關系所提供給個體的安全及舒適感,這種依戀小時候指向父母,成人后針對配偶或親密朋友。社會整合

通過親和與他人交往,并與他人擁有相同的觀點和態(tài)度,產(chǎn)生團體歸屬感。價值保證

得到別人支持時所產(chǎn)生的自己有能力有價值的感覺。第10頁/共46頁依戀指最親密的人際關系所提供給個體的安全及舒適感,這種可靠的同盟感

通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意識到當自己需要幫助時,他人會伸出援助之手。得到指導

與他人交往可以使我們從他人那兒獲得有價值的指導,比如從醫(yī)生、朋友、老師。受教育機會

與他人交往能夠使我們有機會接受來自他人的教育。第11頁/共46頁可靠的同盟感通過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系,意識到當自己需要幫2、為了克服寂寞

(1)

寂寞的定義:指當人們的社會關系缺乏某些重要成分時所引起的一種主觀上的不愉快感。比如:當你遠離自己的故鄉(xiāng)到北京或是去國外留學的時候,最初的幾周,由于人生地不熟,你就會覺得自己的社會關系當中缺乏你所需要的支持與關愛,此時,你必然會有寂寞的體驗。第12頁/共46頁2、為了克服寂寞(1)寂寞的定義:指(2)兩種寂寞的類型:

①情緒性寂寞沒有任何親密關系的人可以依戀而引起的寂寞。②社會性寂寞當個體缺乏社會整合感或缺乏由朋友或同事等所提供的團體歸屬感時產(chǎn)生的寂寞。如遠在國外生活的人常常因為觀念和行為很難融入到當?shù)厝说纳钪腥?,常常會產(chǎn)生社會性寂寞。第13頁/共46頁(2)兩種寂寞的類型:①情緒性寂寞沒(3)寂寞感的影響因素

如果一個人經(jīng)歷長期的寂寞,也叫慢性寂寞,他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將會受到影響。①父母離異②婚姻與經(jīng)濟因素③年齡因素④人格因素⑤社交技巧第14頁/共46頁(3)寂寞感的影響因素如果一個人經(jīng)歷長期的提高社交技巧的建議:

一是提高對他人的關注。向他人多提問題,并表現(xiàn)出對他人話題的興趣,而不是被動的對他人的問題做出回答,或是只談自己感興趣的事。二是培養(yǎng)自己認識并遵從社會規(guī)范的能力。這種訓練先讓社交技能較差的人觀察很會交往的人的行為,接著讓他們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解決自己在不同情境中遇到的交往問題;之后讓他們觀看自己與他人交往的錄像,并提出必要的反饋。這樣的訓練可以使人們學習到怎樣開始一個話題、怎樣處理沉默期、怎樣使用非語言的交流線索以及怎樣傾聽別人的觀點等。第15頁/共46頁提高社交技巧的建議:一是提高對他人的關注(二)人際吸引的基本原則

為什么人們喜歡一些人而不喜歡另外一些人?最普遍的答案是:人們喜歡那些能給自己好處的人。第16頁/共46頁(二)人際吸引的基本原則第16頁/共46頁1、強化原則

強化原則是學習理論的基本原則,用在人際吸引上就是人們喜歡能給予自己酬賞的人,討厭給自己懲罰的人。許多研究也發(fā)現(xiàn),人們喜歡對我們做正性評價的人,而反對給我們做消極評價的人。

第17頁/共46頁1、強化原則第17頁/共46頁2、社會交換

人們是否喜歡某個人取決于人們和這個人交往時對成本收益的評價,如果在與某個人的交往中,人們獲得的收益大于成本,就會和他繼續(xù)交往下去,并且對這種交往的評價也高;如果在交往中付出多,收益少,交往就有可能中斷,對這種交往的評價也低。第18頁/共46頁2、社會交換第18頁/共46頁3、聯(lián)結原則

人們喜歡那些與美好經(jīng)驗聯(lián)結在一起的人,而厭惡那些與不愉快經(jīng)驗聯(lián)結在一起的人。第19頁/共46頁3、聯(lián)結原則第19頁/共46頁(三)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1、個人特質一個人的某些特征決定他是否會受人喜愛。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生認為真誠是最重要的特質。人們認為一個人是否真誠決定著我們是不是會喜歡這個人。

第20頁/共46頁(三)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1、個人特質第20頁/共46頁(1)個人的溫暖

溫暖是影響我們形成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主要特質,什么因素讓人覺得溫暖呢?當人們對其他人有正性態(tài)度時便表現(xiàn)出溫暖,而溫暖的人較受人歡迎。第21頁/共46頁(1)個人的溫暖第21頁/共46頁(2)能力

人們往往喜歡有能力的人。能力涉及的范圍很廣,比如智力、社交技巧等。有時候聰明的人較受人歡迎,但過于完美反而會引起他人的不舒服。第22頁/共46頁(2)能力第22頁/共46頁

(3)外表吸引力

人們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漂亮的人更找人喜愛。外表之所以又如此強烈的吸引力,一是因為暈輪效應;二是“漂亮的輻射效應”,和漂亮的人在一起可以提高自己的大眾形象,就像對方的光環(huán)籠罩著自己一樣。第23頁/共46頁(3)外表吸引力第23頁/共46頁

2、相似性

3、互補性4、熟悉性5、接近性第24頁/共46頁2、相似性第24頁/共46頁二、親密關系

人際吸引是人際關系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在人際吸引的基礎上,人們之間的關系會從一般的關系發(fā)展到親密關系。朋友、戀人、夫妻及家庭等關系都屬于親密關系。第25頁/共46頁二、親密關系第25頁/共46頁(一)親密關系概述1、親密關系的定義

心理學家認為,關系是指兩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并且相互依賴。也就是說,只有當兩個人之間互相影響與依賴的時候,才能確定他們之間存在著關系。第26頁/共46頁(一)親密關系概述1、親密關系的定義第26頁/共46頁

以兩個人之間關系發(fā)展階段為例,把人們之間的關系分為四種:

一是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存在,稱為零接觸。二是知曉:一個人知道另一個人的信息,但未發(fā)生任何直接接觸。三是表面接觸:兩個人開始互動,如談話和書信往來。四是共同關系:兩個人的依賴程度增加。第27頁/共46頁以兩個人之間關系發(fā)展階段為例,把人們之間

在第四個階段,兩個人互賴性很高時,把這種關系稱為親密關系,特點有三個:

1、兩人又長時間的互動;2、在這種關系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活動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動及興趣;3、兩人相互影響力很大。第28頁/共46頁在第四個階段,兩個人互賴性很高時,把這種2、親密關系與自我概念

A.Aron認為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實質是把他人融入了自我概念,這種自我延伸有幾個方面的證據(jù):

第一方面是歸因過程中的行動者與觀察者效應,即人們傾向于把他人的行為歸因于內(nèi)因,而把自己的行為歸因于外因的現(xiàn)象。在研究親密關系時發(fā)現(xiàn),當他人時自己的好朋友時,這種差異并不出現(xiàn)。(即在推論自己熟知的人的行為時所用的方式與推論自己時一樣。)第29頁/共46頁2、親密關系與自我概念A.Aron認為與

第二方面是與資源分配有關,于對一般人的方式相比,人們在分配資源時對自己和自己關系親密的人的區(qū)分要小,由于人們的自我中包含了于自己親密的人,所以在分配資源時不分你我。第30頁/共46頁第二方面是與資源分配有關,于對一般人的方式

第三方面來源于親密關系中的共有關系,一般情況下交換關系在人們之間比較普遍,但在親密關系中,人們對收益與付出并不關心,相反人們常常關心的是能夠給對方提供什么。在親密關系中,他人是自我的一部分,他人的需要也是自我的需要。第31頁/共46頁第三方面來源于親密關系中的共有關系,一般情況下

第四方面的證據(jù)來自于自我圖式,通過比較陌生人、朋友以及夫妻的自我圖式,發(fā)現(xiàn)在親密關系中個體的自我包含了他人,這一點在東方文化中比較明顯。第32頁/共46頁第四方面的證據(jù)來自于自我圖式,通過比較陌生

第五方面來自于共有記憶,親密關系的人在編碼、存儲和提取信息方面有一個共通的記憶系統(tǒng)。第33頁/共46頁第五方面來自于共有記憶,親密關系的人在編碼3、親密關系中的依戀依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征,是人類的本能,是嬰兒生存的首要條件。依戀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安全型,父母對孩子的歡樂、悲傷以及要求等方面的信息很敏感,這種情感促使他們關愛孩子,從而使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系更加親密、互相喜愛、重視,孩子不會產(chǎn)生被拋棄的感覺。第34頁/共46頁3、親密關系中的依戀依戀是人類與生俱來的

第二種是逃避型,這類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遠離孩子,逃避與孩子建立親密關系的嘗試,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也學會了逃避與父母的接觸,抑制自己依戀的需要。第35頁/共46頁第二種是逃避型,這類孩子的父母經(jīng)常遠離孩子

第三種是焦慮—矛盾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經(jīng)常不一致,有時候很關心,有時候卻不感興趣。由于這種不一致的愛,使得焦慮/矛盾型的孩子在自己的情感沒有得到匯報時就顯得暴躁和焦慮.第36頁/共46頁第三種是焦慮—矛盾型,父母對孩子的感情經(jīng)不同依戀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決定著孩子的生活風格和以后的人際取向。第37頁/共46頁不同依戀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決定著孩類型對親密關系的影響浪漫關系的維持安全型很容易接近,并期望與他人發(fā)展親密關系最持久,能體驗到最高程度的責任感和滿意程度逃避型不易與他人形成親密關系,不信任他人最不可能開始一段浪漫關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