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柳州市柳江區(qū)公開招考(自主招考)73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考試沖刺題3套合1含答案詳解析_第1頁
2022年10月柳州市柳江區(qū)公開招考(自主招考)73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考試沖刺題3套合1含答案詳解析_第2頁
2022年10月柳州市柳江區(qū)公開招考(自主招考)73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考試沖刺題3套合1含答案詳解析_第3頁
2022年10月柳州市柳江區(qū)公開招考(自主招考)73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考試沖刺題3套合1含答案詳解析_第4頁
2022年10月柳州市柳江區(qū)公開招考(自主招考)73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考試沖刺題3套合1含答案詳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米寶寶科技2022年10月柳州市柳江區(qū)公開招考(自主招考)73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5考試沖刺題3套合1含答案詳解題目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一卷一.綜合能力拔高-押題卷(共100題)1.據(jù)報道,渾善達克沙地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和東部的四大沙地之一,處在華北平原正北方。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和衛(wèi)星圖片分析,半個世紀以來,渾善達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萬畝,流動沙地從1960年的26萬畝增加到現(xiàn)在的450萬畝,平均每年增加10萬畝,90年代后隨著經濟發(fā)展,十年間年增21萬畝,擴展速度驚人,比前30年擴展速度增加了一倍還多,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南推進,逼近京津。

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人類活動的頻繁是導致渾善達克沙地急劇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B.迄今為止,渾善達克沙漠化土地面積已增至700多萬畝

C.渾善達克沙地或許是造成京津沙塵暴的影響因素

D.渾善達克沙地荒漠化嚴重,形勢直逼京津城市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90年代后隨著經濟發(fā)展,十年間年增21萬畝,擴展速度驚人,比前30年擴展速度增加了一倍還多”,據(jù)此可知渾善達克沙地急劇荒漠化的原因是經濟發(fā)展,也就是人類頻繁的活動,正確。B項對應“半個世紀以來,渾善達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萬畝”,意思是說渾善達克沙漠化土地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700多萬畝,而非“增至700多萬畝”,屬于偷換數(shù)量,錯誤。C項和D項均可由“(流動沙地)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南推進,逼近京津”得出,正確。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細節(jié)信息的理解與推斷。抓住選項中的觀點,根據(jù)文段中對應內容,對這些觀點進行判斷。A項,由“90年代后隨著經濟發(fā)展,十年間年增21萬畝,擴展速度驚人”可推出。

B項,由“半個世紀以來,渾善達克沙漠化土地增加700多萬畝”可知,原文是“增加”,而不是“增至”。

C項,由“善達克沙地是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部和東部的四大沙地之一。處于華北平原正北方”可推出。

D項,由“目前正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逼近京津”可推出。

故本題選B。2.秦漢四百年間,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形成互補機制,其效應是:統(tǒng)一被認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則被認為是違理的、反常的。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國家統(tǒng)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與力度加強;而整合后的一統(tǒng)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過來推動政治一統(tǒng)。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政治與文化存在緊密聯(lián)系

B.秦漢文化對于后世影響深遠

C.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

D.國家統(tǒng)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統(tǒng)整合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文段開篇指出秦漢文化造成的定勢: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存在互補,然后通過指代詞“這”指代前文所述的秦漢文化對后世影響,得出結論:秦漢文化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尾句具體介紹了影響的表現(xiàn),故文段的重點在于強調秦漢文化對歷史的影響,B項論述符合文段中心。

A項:偏離“秦漢文化”這一主題詞,排除;

C項:“中國文化”不等同于“秦漢文化”,屬于偷換概念,排除;

D項:對應尾句,屬于解釋說明部分,不是重點,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二句話“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中的“這一定勢”是對前文的概括,而具體怎樣影響了以后的中國歷史,第三句話進一步闡述,即國家統(tǒng)一加強了文化的整合,反過來文化的整合又強化了政治統(tǒng)一即國家統(tǒng)一??梢耘袛嗾麄€文段是“分—總—分”的行文結構,第二句是重點,因此作者的意圖應該是強調秦漢文化的重大影響。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秦漢文化對于后世影響深遠”符合作者意圖。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焖匍單亩尾⒂^察選項可知,選項差異較大,論述對象不同,考生可通過抓住文段的論述對象“秦漢文化”,快速鎖定答案。文段首先指出秦漢的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形成互補機制。接著指出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最后具體論述了秦漢文化對后世的具體影響。文段強調的是秦漢文化形成的定勢對后世的影響,B項表述與此相符,當選。

A項脫離了“秦漢文化”這一關鍵詞。C項與文段內容無關。D項的“前提”無法推出。

故本題選B。3.目前我國正大力推進文化制度改革,特別是對國內的動漫產業(yè)和影視劇通過內部管理的方式促進其發(fā)展,下列不屬于行政手段的是:

A.規(guī)定各級電視臺每日播出境外各類影視節(jié)目時間

B.設立專項經費用于鼓勵本土作家創(chuàng)作優(yōu)秀劇本

C.國家出臺“限娛令”規(guī)范娛樂節(jié)目播出類型

D.每年引進的境外動漫作品同類題材數(shù)量設置上限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措施,來調節(jié)和管理國家各項事務的手段。A、C、D三項均符合行政手段的定義,排除。B項屬于運用經濟手段,而非強制性手段,不屬于行政手段,當選。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解答本題需熟悉行政手段的概念。行政手段的顯著特征就是發(fā)布行政命令、指示等,且具有強制性。顯然A、C、D三項都屬于行政手段。此外,考生需注意辨析行政手段、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的區(qū)別。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措施,來調節(jié)和管理經濟的手段。A、C、D三項都屬于行政手段,B項屬于經濟手段。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手段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行政機構,采取帶強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規(guī)定等措施,來調節(jié)和管理經濟的手段。B項中“設立專項經費鼓勵作家創(chuàng)作”不屬于強制性的,而是屬于經濟手段。

因此,選擇B選項。4.王勇與李梅采取頭腦風暴的方式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僅將各自觀點寫下來,而不去評估這些觀點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我們認為他們處在決策制定過程的(

)階段。

A.形成各種備選方案

B.分析備選方案

C.確定決策標準

D.選擇方案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決策知識。

第二步,決策制定過程包括8個階段:(1)發(fā)現(xiàn)問題;(2)確定目標;(3)確定價值準則;(4)擬制方案;(5)分析評估;(6)方案選優(yōu);(7)試驗實證;(8)普遍實施。

題干中“試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們僅將各自觀點寫下來,而不去評估這些觀點”,說明正在制定方案,而不是選擇方案。所以,我們認為他們處在決策制定過程的擬制方案(即形成各種備選方案)階段。

因此,選擇A選項。

5.一般情況下不宜吃很熱很燙的食物,下列與此相關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很熱很燙的食物的溫度通常在70-80℃之間

B.很熱很燙的食物將會燙傷口腔黏膜

C.人們在進食時不能接受溫度超過體溫的食物

D.長期進食很燙的食物可能引起口腔的疾病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正常時候,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之間,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左右,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所以,人們在進食時可以接受溫度超過體溫的食物。

因此,選擇C選項。

A項:正常時候,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左右,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很熱很燙的食物的溫度通常在70-80℃之間。此選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B、D項:在接觸75℃左右的燙食時,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灼傷的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基底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速度會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發(fā)生變異,則可能會發(fā)生口腔疾病。B、D選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排除。

6.(1)他們只好把自己陷于塵世事務,而與精神實務絕緣

(2)科學前進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學進展的面前,宗教的權威降低了

(3)不過幸好除了宗教,還有哲學為人類提供了獲得高價值的途徑

(4)維護傳統(tǒng)的人們?yōu)榇耸卤瘋?,為變得不信宗教的人們愧疚,認為他們已經墮落

(5)如果除了宗教,別無獲得更高價值的途徑,的確應當惋惜他們

(6)放棄了宗教的人,若沒有代替宗教的東西,也就喪失了更高的價值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6)-(1)-(3)-(4)-(5)-(2)

B.(6)-(1)-(4)-(5)-(3)-(2)

C.(2)-(3)-(6)-(1)-(4)-(5)

D.(2)-(4)-(5)-(6)-(1)-(3)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對比選項,確定首句。(2)句引出宏觀話題,宗教和科學之間的關系,適合做首句;(6)句是反面論證,其中有表示補充說明的“也”,不適合做首句,排除A項和B項。

第二步,對比C項和D項。主要區(qū)別在于(2)句后面是接(3)句還是(4)句。(4)句有代詞“此”指代(2)句所說的“宗教權威降低”,內容銜接緊密。(3)句有轉折詞“不過”放在(2)句后面也可以,但是通讀所有句子會發(fā)現(xiàn),(3)句應該在(5)句的后面,(3)句是對(5)句內容的轉折,先說(5)句的內容往后才會說到(3)句,故排除C項。

因此,選擇D選項。

7.我們的研究已經表明一切認識都有其不言而喻的先入之見,從而也就有其不可徹底排除的社會歷史的局限性,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將放棄對客觀性的追求,這當然不是自相矛盾地宣稱可以獲得絕對的客觀性,而是體現(xiàn)了一種力求超越自身局限性的有限理性的態(tài)度。當我們試圖解釋社會現(xiàn)實的時候,客觀性作為一種也許永遠都無法徹底實現(xiàn)的理想總在指引著我們,我們應當不斷地去反思自身社會歷史性的先入之見,盡管這一過程將永無止境。

這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

A.人的認識想要達到客觀幾乎是不可能的

B.認識社會克服先入之見追求客觀并不容易

C.客觀解釋社會現(xiàn)實是一項無法抵達的目標

D.用客觀態(tài)度認識社會還需經歷漫長歷史時期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我們認識社會往往有不可排除的局限性,隨后通過轉折關聯(lián)詞“但”表明我們仍然應當去追求認識解釋事物的客觀性,盡管這個過程很艱難且永無止境。文段重點為轉折之后的內容。

第二步,對比選擇。B項“認識社會克服先入之見追求客觀并不容易”是文段主旨的同義替換。

因此,選擇B選項。

A項和C項:講述人在認識和解釋事物上達到客觀是不可能的,而文段講的卻是這一過程永無止境,也就是說人是可以客觀地認識和解釋事物的,只是這一過程比較長,與文段不符。D項:強調的是用客觀態(tài)度去認識,而文段論述的是我們要去實現(xiàn)認識和解釋社會的客觀性,屬于偷換概念。

8.81,23,(

),127

A.103

B.114

C.104

D.57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觀察數(shù)列,發(fā)現(xiàn)數(shù)列先變小再變大,考慮遞推數(shù)列。觀察發(fā)現(xiàn)127=81+23+23,猜測所求項為81+23,那么規(guī)律即為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驗證規(guī)律:81+23=104,23+104=127,規(guī)律成立,所求項=104。

故正確答案為C。9.“雙十一”購物節(jié)時,王小姐在某大型購物網站上看到一雙高跟鞋,款式新穎,價格也很便宜,王小姐毫不猶豫點擊購買,并支付了貨款。收到貨后,王小姐覺得這雙高跟鞋雖然新穎,但顏色跟網頁上的圖片出入很大,于是便聯(lián)系網店店主,要求退貨。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上述案例中(

)。

A.商品已經賣出,王小姐無權退貨

B.王小姐有權退貨,但需要有充分的理由

C.王小姐有權退貨,且退回商品運費由賣家承擔

D.王小姐有權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經濟法。

A、B項錯誤,D項正確,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經營者采用網絡、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p>

C項錯誤,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退回商品的運費由消費者承擔;經營者和消費者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故正確答案為D。10.神話基本上不是靠理性原則、邏輯思維來安排的,而是依________展開,因此充滿了________的色彩。神話之中的神,往往都會有明顯的情緒表現(xiàn),代表著一種尚未經過文化陶冶及修飾的,較為自然、原始、粗糙的人性面貌。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情感

感性

B.情節(jié)

樸實

C.情緒

率性

D.情趣

喜劇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不是……而是……”構成的反向并列關系可知,該句前后語義相反,即該空應與“而是”前的“理性”“邏輯”構成語義相反,故該空語義應體現(xiàn)出“感性”的意思。A項“情感”側重感性,放在此處符合上述語境。B項“情節(jié)”、C項“情緒”和D項“情趣”均不能與“理性原則”“邏輯思維”語義相反,故排除B項、C項和D項。答案鎖定A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二空。根據(jù)“因此”構成的因果關系可知,第二空與第一空應構成語義相關,A項“感性”側重感情用事,多愁善感。與“情感”語義相關,符合語境。

因此,選擇A選項。11.7月19日意大利政府在被譽為清廉運動一面旗幟的米蘭檢察官彼得14日抗議意大利政府7月3日頒布禁止對涉嫌受賄案犯實施預防性逮捕的法令而宣布米蘭檢察院集體辭職后撤銷了該法令。

對上句理解正確的是:

A.意大利政府頒布了對涉嫌受賄案犯實施預防性逮捕的法令

B.被譽為清廉運動一面旗幟的米蘭檢察官為意大利政府撤銷他頒布的法令而抗議

C.7月19日被譽為清廉運動一面旗幟的米蘭檢察官宣布米蘭檢察院集體辭職

D.意大利政府撤銷了頒布不到一個月的法令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原文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與文中“意大利政府7月3日頒布禁止對涉嫌受賄案犯實施預防性逮捕的法令”表述不一致,屬于曲解文意。排除A項。B項中“他頒布的法令”屬于偷換概念,原文為“意大利政府7月3日頒布”。排除B項。C項屬于無中生有,排除C項。D項是對原文的主謂賓成分的提煉。答案鎖定D選項。

因此,選擇D選項。

12.小明計劃到商店為自己購買衣服和鞋子,預算不超過800元,已知衣服每套的售價是99元,每雙鞋子的售價是67元,如果小明至少要買4套衣服和3雙鞋。那么他有多少種不同的購買方式?

A.5

B.7

C.8

D.4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買4套衣服和3雙鞋合計花費元,預算不超過800元,故還剩元,此時接下來的花費不超過203元即可。列表枚舉如下:

則一共有7種購買方式。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排列組合問題,使用枚舉法解題。

第二步,預算最多為800元,小明如果只買4套衣服和3雙鞋則花費4×99+3×67=597(元),此時還有800-597=203元可花。枚舉各種情況如下:

共有7種情況。

因此,選擇B選項。13.消費者協(xié)會是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下列不屬于消費者協(xié)會職責范圍的是:

A.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強制性標準

B.受理消費者的舉報與投訴,對違法、違規(guī)的經營者進行處罰

C.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D.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根據(jù)2014年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七條第一款,消費者協(xié)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jié)約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消費方式;(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和強制性標準;(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jiān)督、檢查;(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并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托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因此,ACD項當選。B項受理消費者的舉報與投訴,對違法、違規(guī)的經營者進行處罰,屬于不屬于消費者協(xié)會職責范圍,屬于行政機關的職責范圍。符合題意,當選。

因此,選擇B選項。

14.1,32,81,64,25,(

A.6

B.8

C.9

D.16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冪次數(shù)明顯,考慮冪次數(shù)列。

第二步,冪次的分析,,,,43,52,61。底數(shù)數(shù)列是公差為1的等差數(shù)列,則下一項為5+1=6,指數(shù)數(shù)列是公差為-1的等差數(shù)列,下一項為2+(-1)=1,則所求項為61=6。

因此,選擇A選項。

15.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會主任由(

)擔任。

A.勞動行政部門

B.用人單位代表

C.工會代表

D.職工代表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勞動法。

《勞動法》第八十條規(guī)定:“在用人單位內,可以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由職工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和工會代表組成。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由工會代表擔任。勞動爭議經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當事人應當履行?!?/p>

故正確答案為C。16.當前黃金儲備在一國國際儲備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1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國際經濟知識。

第二步,自有儲備即國際儲備,主要包括貨幣性黃金、外匯儲備、在IMF的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1.貨幣性黃金;2.外匯儲備;3.在基金組織的儲備地位(儲備頭寸,即“普通提款權”);4.特別提款權(SDR)。題干中黃金儲備目前并不是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外匯儲備是當今國際儲備中的主體。

因此,本題錯誤。

17.商店銷售某種商品,在售出總進貨數(shù)的一半后將剩余的打八折出售,銷售掉剩余的一半后在現(xiàn)價基礎上打五折出售,全部售出后計算毛利潤為采購成本的60%。問如果不打折出售所有的商品,毛利潤為采購成本的多少?

A.45%

B.60%

C.90%

D.100%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經濟利潤問題,屬于利潤率折扣類,用賦值法解題。

第二步,賦值單個商品的采購成本為100,總進貨數(shù)為4件,則總的采購成本為100×4=400,原售價為x,打八折即為0.8x,在此基礎上打五折即為0.4x,根據(jù)毛利潤為采購成本的60%,可得收入是采購成本的1.6倍,即400×1.6=640,則可以得到:2x+0.8x+0.4x=640,解得x=200。

第三步,如果不打折,則利潤=200-100=100,即和成本相等,所以利潤是成本的100%。

因此,選擇D選項。

18.一項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攝入過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可能增加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人員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最高的女性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是攝入量最低女性的2倍。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題干的結論?

A.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可以使人體獲得進行新陳代謝等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和能量

B.過量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將導致人體血糖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從而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C.一定時期內攝入同樣多的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男性的心臟病患病率比女性的心臟病患病率要低1.5倍

D.要想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應注意飲食平衡,適當攝入碳水化合物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長期攝入過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可能增加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論據(jù):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最高的女性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是攝入量最低女性的2倍。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該項所說為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與人體新陳代謝等活動之間的關系,論點所說為長期攝入過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與增加女性罹患心臟病風險的關系,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增加論據(jù)。該項解釋了長期攝入過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增加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的原因,具有加強作用。

C項:無關選項。該項所說的為高碳水化合物對男性和女性心臟病的患病率的影響,論點所說為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與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之間的關系,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無關選項。該項所說為降低心臟病的風險的具體做法,論點所說為高碳水化合物類食物與女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之間的關系,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19.越是身處浮華的地方,我們越是希望能遇到一塊心靈棲息地。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商業(yè)化社會,但書店仍然是靈魂的慰藉之地。大到城市,小到商場,若能有一家文化味濃郁的書店,一定能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書店入駐商場,這不僅能給商場帶來客流,也能提升商場的品位。以書店融合閱讀、休閑和其他文化產品的類似“文化商場”模式,更是可以在商場內部構建一個特別的文化鏈。

如果以上論斷為真,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城市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是因為擁有文化味濃郁的書店

B.想要在商場內部構建一個特別的文化鏈,就不應忽視書店這一環(huán)

C.因為書店提升了商場的品味,所以書店給商場帶來了客流

D.即便不是身處浮華的地方,我們也能遇到一塊心靈棲息地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依據(jù)題干特征和提問方式,確定為歸納推理。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題干中提到“書店能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但“書店”并非是城市擁有不一樣氛圍的唯一因素,故城市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并不一定是因為有書店,無法推出,排除;

B項:題干中提到“以書店融合閱讀、休閑和其他文化產品的類似‘文化商場’模式,更是可以在商場內部構建一個特別的文化鏈”,說明書店是必要的,因而“不應忽視書店這一環(huán)”,可以推出;

C項:根據(jù)題干中的“書店入駐商場,這不僅能給商場帶來客流,也能提升商場的品位”,可知“帶來客流”和“提升品位”為并列關系,而非因果關系,無法推出,排除;

D項:題干中提到“越是身處浮華的地方,我們越是希望能遇到一塊心靈棲息地”,但不處于浮華之地,是否能遇到心靈棲息地并不確定,該項說法過于絕對,無法推出,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日常結論題,根據(jù)題干信息逐一分析選項。

A項:題干中指出文化味濃郁的書店可以推出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選項中說是因為有文化味濃郁的書店所以讓人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推出關系不等于因果關系,無法推出,排除;

B項:根據(jù)題干最后一句話可知,書店可以在商場內部構建一個特別的文化鏈,選項中說想要在商場內部構建一個特別的文化鏈,不應該忽視書店這一環(huán),是文段的同義替換,可以推出,當選;

C項:題干中指出書店既給商場帶來客流也提升了商場的品位,選項中說是因為書店提升了商場的品位所以給商場帶來了客流,無法推出,排除;

D項:題干說的是我們希望遇到心靈棲息地,選項說的是我們能否遇到心靈棲息地,屬于偷換概念,無法推出,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20.隨著衛(wèi)星技術的不斷推廣,太空垃圾越來越多,科學家們也就發(fā)出警告:“如果衛(wèi)星大國不重視預防和消除太空垃圾,那么總有一天將無法使用太空?!?/p>

以下選項的含義與科學家們的警告最為接近的是:

A.總有那么一天,太空不能被隨意使用

B.只要重視太空垃圾的預防和消除,太空就可以一直隨意使用下去

C.各衛(wèi)星大國只有重視預防和消除太空垃圾,才能預防太空無法隨意使用的后果

D.太空如果有一天不能被隨意使用,那是因為各衛(wèi)星大國沒有重視太空垃圾的預防和消除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題干關聯(lián)詞“如果……那么……”,確定為翻譯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干。

①不重視預防和消除太空垃圾→總有一天無法使用太空

第三步,進行推理。

A項:“總有一天太空不能隨意使用”為一明確結論,題干中科學家的警告只是一個假設的條件關系,并非明確結論,無法推出,排除;

B項:可翻譯為:重視太空垃圾的預防和消除→太空可一直隨意使用下去,重視太空垃圾的預防和消除是對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結論,無法確定太空可以一直隨意使用下去,無法推出,排除;

C項:可翻譯為:預防太空無法隨意使用的后果→重視預防和消除太空垃圾,預防太空無法隨意使用的后果是對①的“否后”,根據(jù)“否后必否前”,可得“重視預防和消除太空垃圾”,可以推出;

D項:題干中“不重視預防和消除太空垃圾”與“總有一天將無法使用太空”之間為條件關系,無法斷定二者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不能推出,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條件關系與因果關系有千絲萬縷聯(lián)系,但是二者并不等同:前者多是對情況的假設,若滿足假設中的條件,后面的結果就會發(fā)生,可用來分析未發(fā)生得事,不考慮這個條件及結果在現(xiàn)實中會不會發(fā)生。而因果關系更多得是針對已經發(fā)生的事實而言,即因果關系中的原因是事實,而條件關系中的條件是真是假不一定。

21.(

)以渝水(嘉陵江之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

A.隋文帝

B.宋徽宗

C.宋光宗

D.隋煬帝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國情市情。

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之古稱)繞城,改楚州為渝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由于宋光宗是在渝州先封的恭王,后登帝位,所以他將恭州升為重慶府自詡“喜慶雙重”,重慶由此得名。

故正確答案為A。22.貧困縣摘帽檢查主要評估綜合貧困發(fā)生率,參考脫貧人口錯退率、貧困人口漏評率和群眾認可度三項指標,檢查脫貧攻堅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后續(xù)幫扶計劃及鞏固提升工作安排等情況。(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0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時事政治。

根據(jù)2019年4月發(fā)布的《關于對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的標準、程序和相關指標解釋》第一條第一款(摘帽標準)的規(guī)定,貧困縣摘帽檢查主要評估綜合貧困發(fā)生率,參考脫貧人口錯退率、貧困人口漏評率和群眾認可度三項指標,檢查脫貧攻堅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后續(xù)幫扶計劃及鞏固提升工作安排等情況。

故表述正確。23.在我國,導致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有:

A.權利人提出要求

B.權利人放棄權利

C.權利人提起訴訟

D.義務人表示愿意履行

參考答案:AC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訴訟時效知識。

第二步,A項、C項、D項:根據(jù)《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訴訟時效中斷,從中斷、有關程序終結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一)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二)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三)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四)與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A項、C項、D項正確。

因此,選擇ACD選項。

B項:根據(jù)《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guī)定,當事人約定無效。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所以權利人放棄權利并不是訴訟時效中斷的原因。B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24.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采用的投票方法是(

)。

A.一律無記名投票

B.舉手表決

C.可以委托信任的人代寫

D.鼓掌通過參考答案:AC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憲法。

根據(jù)《選舉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全國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一律采用無記名投票的方法。選舉時應當設有秘密寫票處。選民如果是文盲或者因殘疾不能寫選票的,可以委托他信任的人代寫?!?/p>

故正確答案為AC。25.拍紀實作品就像熬中藥一樣,需要慢火,需要工夫。我常常覺得,紀實作品就像齒輪一樣,少了哪一個環(huán)節(jié)也轉動不起來——少了哪個階段的作品,都無法很好地反映整個時代的________。只有把每個時期的東西都________記錄下來,才可以好好地進行總結和________。我始終覺得,我要追求的,就是________的效果。

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

A.變遷

連續(xù)

比照

滴水穿石

B.面貌

完整

歸納

一鳴驚人

C.聯(lián)系

分別

分析

細入毫芒

D.軌跡

真實

反省

積少成多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jù)“少了哪個階段的作品,都無法很好地反映整個時代”可知,該空應體現(xiàn)出“每個時期的東西都要全面的記錄下來”這一含義。A項“連續(xù)”指一個接一個,一次連一次;B項“完整”指具有或保持著應有的各部分,沒有損毀或殘缺。二者均符合文意。C項“分別”指分頭;D項“真實”指跟客觀事實相符。二者均沒有體現(xiàn)“全面”這一含義,排除C項和D項。

第二步,分析第四空。根據(jù)“拍紀實作品就像熬中藥一樣,需要慢火,需要工夫”可知,該空應體現(xiàn)“慢工出細活”這一含義。A項“滴水穿石”比喻堅持不懈,就可以把艱難的事情辦成,體現(xiàn)了“慢”這一含義。B項“一鳴驚人”形容突然有驚人的表現(xiàn),沒有體現(xiàn)出“慢”這一含義,排除B項。鎖定答案為A項。

第三步,驗證第一空和第三空?!白冞w”指情況或階段的變化轉移,與“時代”搭配得當;“比照”指比較對照,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A選項。26.依次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是基層民主的毛發(fā)根須,離百姓最近、離實際最近、最具體工作最近,要________地氣、________民情,真誠傾聽人民呼聲;要________民意、________民智,積極回應人民期待。

A.接

B.接

C.聚

D.接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該空與“地氣”搭配,A項、B項和D項“接”一般與“地氣”搭配,符合文意。C項“聚”一般不與“地氣”搭配,排除C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該空與“民情”搭配,

A項“察”即“體察”,指體會審查,實地考察,一般與“民情”搭配,符合文意。B項“匯”即“匯聚”指會在一處,一般不與“民情”搭配,且按照事情發(fā)展流程,應先實地考察民情,再把民意匯集一處,“匯聚”置于此處不符合文意,排除C項。D項“辨”即“辨別”指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qū)別,一般不與“民情”搭配,排除D項。答案鎖定A選項。

第三步,驗證第三空和第四空。A項“匯”民意,“聚”民智屬于固定搭配,符合文意。

因此,選擇A選項。

27.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阻擋了光波的通過。如想讓某個小球隱形,可在該小球的四周覆蓋一層以同心圓形狀排列的超材料,這種材料能擋住傳來的一切光波,并且不發(fā)生反射或吸收現(xiàn)象。被擋開的波在物體的另一邊再次匯合后繼續(xù)沿直線傳播。在觀察者看來,物體就似乎變得“不存在”了,也就實現(xiàn)了視覺隱身,簡而言之,隱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讓雷達波、光線或者其他的波繞過物體而不會被反彈,進而達到不可視的效果。未來,隱身衣將被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提高作戰(zhàn)的隱蔽性和安全性。但如果任何人都可以實現(xiàn)隱形,也會引發(fā)一系列社會問題。

與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一項是:

A.隱身衣能夠讓光線穿透自身

B.物體阻擋光波使人能夠視物

C.隱身衣用于軍事會引發(fā)戰(zhàn)爭

D.使用超材料能夠反彈雷達波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A項,根據(jù)“隱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讓雷達波、光線或者其他的波繞過物體而不會被反彈,進而達到不可視的效果”可知,隱身衣可以讓光波繞過物體,而非穿透自身,故表述錯誤,排除;

B項,根據(jù)“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阻擋了光波的通過”可知,表述正確,當選;

C項,根據(jù)“未來,隱身衣將被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提高作戰(zhàn)的隱蔽性和安全性”可知,“會引發(fā)戰(zhàn)爭”強加因果,排除;

D項,根據(jù)“簡而言之,隱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讓雷達波、光線或者其他的波繞過物體而不會被反彈,進而達到不可視的效果”可知,使用超材料不會反彈雷達波,故表述錯誤,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隱形人能從傳說走向現(xiàn)實嗎》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隱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讓雷達波、光線或者其他的波繞過物體而不會被反彈,進而達到不可視的效果”,因此,隱身衣可以讓光波繞過物體,并非穿透自身,排除。B項對應“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阻擋了光波的通過”,符合文意,當選。C項對應“未來,隱形衣將被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提高作戰(zhàn)的隱蔽性和安全性”,“會引發(fā)戰(zhàn)爭”屬于無中生有,排除。D項對應“簡而言之,隱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讓雷達波、光線或者其他的波繞過物體而不會被反彈,進而達到不可視的效果”,因此,使用超材料不會反彈雷達波,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細節(jié)的判斷。解答本題需要考生將選項與原文相關表述一一對照,選出與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項。A項與原文不相符,文段僅說“隱身衣將被首先應用于軍事領域”,無法得出“隱身衣用于軍事會引發(fā)戰(zhàn)爭”的結論,排除。

B項與原文相符,由首句“人之所以能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阻擋了光波的通過”可推知。

C、D兩項與原文不相符,由“隱身衣使用的超材料,可以讓雷達波、光線或者其他的波繞過物體而不會被反彈”可知,“讓光線穿透自身”“反彈雷達波”的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28.雖然沒有法律強制力做支撐的道德是虛妄的,但是法律在面對道德問題時,也總是會顯得________,這種力不從心的根本原因還是由于法律的外在屬性與道德的內在屬性之間的矛盾。社會秩序的大廈是法律與道德共同支撐的,如果道德不立,人心善變,那法律終會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相形見絀回天乏術

B.愛莫能助孤立無援

C.左支右絀獨木難支

D.捉襟見肘力所不逮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閱讀文段,提取對確定答案有幫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從第一空入手分析選項,四個詞語填入均無明顯不當,較難排除,繼續(xù)看第二空。第三步,辨析第二空詞語含義,選擇與句意最契合的一項。第一空,由“力不從心”可知,文段強調的是法律在面對道德問題時的無力感。四個詞語填入均無不妥,可轉換思路看第二空。

第二空,由“社會秩序的大廈是法律與道德共同支撐的”可知,如缺少道德的支撐,僅剩下法律一種力量,必然陷入孤立、獨力難支的境地,“獨木難支”填入最恰當。“回天乏術”強調病入膏肓,難以挽回;“孤立無援”強調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的無助狀況;“力所不逮”強調力量小,做不到。A、B、D三項均不能與前句的“共同支撐”“道德不立”構成呼應,排除。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空格后的語句“這種力不從心的根本原因”可知,橫線處所填詞語應表示“力不從心”的意思?!傲Σ粡男摹敝感睦锵胱觯墒橇α繅虿簧?。A項“相形見絀”指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不符合語境,排除A項。B項“愛莫能助”指雖然同情,但無力幫助,搭配對象為“人”,不能與“法律”搭配,排除B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jù)“……是法律與道德共同支撐的”可知,如果道德不立,就只剩下法律一個主體,而這顯然是支撐不住的。第二空應體現(xiàn)難以支撐之意。D項“力所不逮”指能力達不到,無法體現(xiàn)難以支撐的意思,排除D項。C項“獨木難支”指獨自維持不了全局,符合語境。

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空,根據(jù)代詞“這種”可知,橫線處詞語要體現(xiàn)“力不從心”之意,且與“顯得”搭配,說明法律在面對道德問題的時候,想解決解決不了,能力不足,力量不夠。C項“左支右絀”和D項“捉襟見肘”均指力量不夠,應付不過來,符合文意;A項“相形見絀”指跟同類相比,顯出不足,與“力不從心”無關,排除;B項“愛莫能助”指心中關切同情,卻沒有力量幫助,文中“法律面對道德問題”并不是要幫助,而是解決不了,意思不符,且與“顯得”搭配不當,排除。

第二空,“社會秩序的大廈是法理與道德共同支撐的”,說明法律和道德共同支撐社會秩序,沒有道德,法律就會孤立無援,對應C項“獨木難支”,比喻單個力量單薄,維持不住全局,符合文意,表意形象;D項“力所不逮”指力量達不到,不能體現(xiàn)“法律與道德”的密切關系,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文段出處】《扶不扶,法律不能規(guī)范道德》29.面對人大代表的依法

,有些部門的負責人雖然還不能圓滿答復,但都表現(xiàn)出虛心接受,認真反思的態(tài)度。

A.質疑

B.質問

C.質對

D.質詢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是考查近義實詞側重點的不同。

A項“質疑”,著重的是懷疑;

B項“質問”,帶有貶義色彩;

C項“質對”是對質,對證的意思;

D項“質詢”,則是議員在議會期間,就政府的施政方針、行政措施以及其他事項,向政府首腦或高級官員提出質疑或詢問并要求答復的活動。人大代表對有關部門進行詢問屬于行政方面的活動,“質詢”最合適。

故正確答案為D。30.下列符合原文內容所表達意思的是:

A.在自然界的構成中,人類的地位是不能替代的,然而其他存在物的地位是可以被替代的,這是因為人類是地球唯一有智慧的生物

B.從某種角度看,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高級生物,得益于人類從古至今對大自然的征服和改造,還有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

C.我們人類盡管比其他存在物有著更強大的能力,比如有一天能夠體驗螞蟻所體驗到的世界,但如果趕走了其他客人,人類在自然的生存將是孤獨的

D.從進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級”的生物,無生命的存在物是我們的祖先,沒有它們,人類就不可能出現(xiàn),因而對它們的不敬就是對祖先的不敬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文段一一對應。

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第三段第一句“在大自然這個宴席上,人并不是一位特殊的賓客,每一種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是其他存在物不能替代的”,每個生物都不可替代,選項“其他存在物的地位是可以被替代的”屬于曲解文意,錯誤。B項屬于無中生有,錯誤。C項對應第三段最后兩句話“我們人類盡管比其他存在物有著更強大的能力,可是,我們永遠無法體驗螞蟻所體驗到的世界。如果趕走了其他客人,人類也將從大自然中消失”,我們永遠無法體驗螞蟻所體驗到的世界,選項“有一天能夠體驗螞蟻所體驗到的世界”屬于曲解文意,錯誤。D項對應第四段最后兩句“而且從進化史的角度看,那些‘低級’的生物、無生命的存在物還是我們的祖先,沒有它們,人類就不可能出現(xiàn)。因而對它們的不敬就是對祖先的不敬”,正確。

因此,選擇D選項。

31.國家主權是國家的根本屬性和區(qū)別于其他國家的最重要的屬性,是國家在國際法上所具有的獨立處理對內對外事務的權力。以下不屬于國家主權的是:

A.對內的最高權

B.對外的獨立權

C.自衛(wèi)權

D.財產權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法理學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國家主權是指國家區(qū)別于其他社會集團的最重要屬性,是一個國家固有的在國內的最高權力和在國際上的獨立自主權利。國家主權包括:管轄權、獨立權、自衛(wèi)權、平等權。

D項的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xiàn)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是可以以金錢計算價值的,一般具有可讓與性,受到侵害時需以財產方式予以救濟。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可知,財產權屬于民事權利,不屬于國家主權。D項錯誤,但與題意相符,當選。

因此,選擇D選項。

A項:國家主權是一個國家固有的在國內的最高權力和在國際上的獨立自主權利??芍?,對內的最高權屬于國家主權。A項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B項、C項:國家主權包括:管轄權、獨立權、自衛(wèi)權、平等權。B項、C項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

32.在時空關系上,攝影和舞蹈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舞蹈中的舞者并非如攝影作品中所呈現(xiàn)的那樣,在空間中擺出某個單一、特定的造型,

。舞者根據(jù)舞蹈情節(jié)及個人情緒從空間中的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而攝影能夠記錄的只是舞者舞動的精彩瞬間,但這個瞬間只是舞蹈在時空中的一個切片。舞蹈如同音樂一般,本身是一個綿延的過程;欣賞舞蹈如同欣賞交響樂,欣賞者面對的是完整的旋律,而非其中的某個音符。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而是全情投入到對舞蹈情感的詮釋之中

B.而是處于一種不斷運動的舞蹈過程之中

C.而是伴隨音樂的律動做出特定舞蹈動作

D.而是在動與靜的交替中傳達舞蹈的神韻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空在中間,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橫線前的句子由“并非”引導,故所填句子與“擺出某個單一、特定的造型”相反,強調舞者的動作不是特定的造型。且橫線后的句子說明“舞者從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故所填句子應該強調舞者“運動”的特點,對應B項。

A項,強調的是“情感”而非“運動”,排除;

C項,“特定舞蹈動作”與橫線前的句子表述一致,排除;

D項,文段強調的是“運動”而非“動靜交替”,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文段出處】《從〈另一種舞蹈方式〉談攝影與舞蹈的關系:瞬間即是永恒》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語句填充。首先觀察選項發(fā)現(xiàn),選項均以“而是”開頭,再結合橫線前的句子中的否定詞“并非”可知,所填句子應與“并非”引導的語句表意相反;然后分析選項,選擇恰當?shù)囊豁?。由關聯(lián)詞“并非……而是……”可知,填入橫線處的內容應與“在空間中擺出某個單一、特定的造型”語義完全相反,強調舞者在舞蹈時的運動狀態(tài)。A、D兩項說明的不是舞蹈時的動態(tài),排除。C項“做出特定舞蹈動作”與前句不能構成反義關系,排除。B項填入能與前句構成反義關系,且與后文的“舞者根據(jù)舞蹈情節(jié)及個人情緒從空間中的一個位置運動到另一個位置”銜接恰當。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橫線處的上下文語境。首句先引出話題:音樂和舞蹈是不同的。后面圍繞著不同進行著闡述。橫線前句子先說了舞者并非是“在空間中擺出某個單一、特定的造型”,橫線后句子又接著說“攝影能夠記錄的只是舞者舞動的精彩瞬間,但這個瞬間只是舞蹈在時空中的一個切片”“舞蹈如同音樂一般,本身是一個綿延的過程……”。橫線處應體現(xiàn)舞蹈特點應該是運動的。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話題和內容符合語境。

因此,選擇B選項。33.線性振動∶非線性振動∶振動

A.花瓣∶花蕊∶牽?;?/p>

B.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動物

C.投資者∶經營者∶市場主體

D.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線性振動”與“非線性振動”均為“振動”,“線性振動”與“非線性振動”屬于并列關系中的矛盾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花瓣”和“花蕊”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B項:“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均為動物,二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C項:“市場主體”包括勞動者、“投資者”和“經營者”,因此“投資者”與“經營者”屬于并列關系中的反對關系,排除;

D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均為“矛盾”,“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屬于并列關系中的矛盾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因此,選擇D選項。34.“蒼蠅媽媽”是對那些過分關注孩子的家長的稱謂,這類家長試圖時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為他們掃清障礙。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相關研究顯示,過分關照孩子的父母會妨礙兒童個人能力和獨立意識的發(fā)展;無微不至的照料會降低兒童的幸福感,并令他們長大后難以正確應對壓力。受到父母過度照料的兒童,長大后經常會意志消沉,對生活不滿,精神焦慮。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蒼蠅媽媽”們,________________。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p>

A.請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B.請移開你們擋在孩子前面的身體

C.請先學會不被其他意見影響或左右

D.請相信你們糾結的事情其實沒那么重要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前后文語句的銜接呼應。由設空位置可知,填入句子可能是文段的總結句。解題關鍵在于理清行文結構,抓住主旨觀點。文段一開始對“蒼蠅媽媽”進行了定義,即“時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為他們掃清障礙”,故最后一句處對“蒼蠅媽媽”的建議,應針對“蒼蠅媽媽”的特點來提出。B項的“移開你們擋在孩子前面的身體”恰與段首的關鍵定義信息進行了照應,正確。

A項的“期望值”在文段中沒有體現(xiàn),排除。C、D兩項均未提及文段論述的另一主體“孩子”,僅就“蒼蠅媽媽”自身進行了探討,承接不當,排除。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橫線處的上下文語境。文段先講了“蒼蠅媽媽”走在孩子面前,試圖提前為孩子掃清障礙,之后介紹了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影響,最后提出為了孩子的健康應該如何做。文段屬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結構。尾句是針對問題提出的對策,應該表示“‘蒼蠅媽媽’不要擋在孩子面前”。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上述語境內容的總結。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前文提到“蒼蠅媽媽”們試圖走在孩子前面,為他們掃清障礙,之后又否定了這種做法。因此,結合選項應該選擇B項。A項“期望值”,文段未提及,故排除。C項表述的意思是,不要被其他意見影響,即指堅持自己的做法,文中表達的意思是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即不應該堅持,故排除。D項,文段的意思是,“蒼蠅媽媽”的做法對孩子是不利、有害的,并不是不重要那么簡單,程度較輕,不符合文段意思,故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35.浮光掠影∶淺嘗輒止

A.語重心長∶言近旨遠

B.聲勢浩大∶氣象萬千

C.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D.一夫當關∶堅不可摧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干邏輯關系。

“浮光掠影”與“淺嘗輒止”都是指觀察不細致或印象不深刻,不作深入研究,二者屬于近義關系。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語重心長”指話語懇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長,“言近旨遠”指話說得淺近,而含義卻很深遠,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B項:“聲勢浩大”指聲威和氣勢非常壯大,“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壯麗而多變化,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C項:“走馬觀花”與“蜻蜓點水”都是指觀察不細致,不深入,二者屬于近義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D項:“一夫當關”形容地勢十分險要,易守難攻,“堅不可摧”指非常堅固,不可摧毀,二者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36.秦漢四百年間,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形成互補機制,其效應是:統(tǒng)一被認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則被認為是違理的、反常的。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國家統(tǒng)一,使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與力度加強;而整合后的一統(tǒng)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過來推動政治一統(tǒng)。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政治與文化存在緊密聯(lián)系

B.秦漢文化對于后世影響深遠

C.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

D.國家統(tǒng)一的前提是文化的一統(tǒng)整合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文段開篇指出秦漢文化造成的定勢: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存在互補,然后通過指代詞“這”指代前文所述的秦漢文化對后世影響,得出結論:秦漢文化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尾句具體介紹了影響的表現(xiàn),故文段的重點在于強調秦漢文化對歷史的影響,B項論述符合文段中心。

A項:偏離“秦漢文化”這一主題詞,排除;

C項:“中國文化”不等同于“秦漢文化”,屬于偷換概念,排除;

D項:對應尾句,屬于解釋說明部分,不是重點,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二句話“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地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中的“這一定勢”是對前文的概括,而具體怎樣影響了以后的中國歷史,第三句話進一步闡述,即國家統(tǒng)一加強了文化的整合,反過來文化的整合又強化了政治統(tǒng)一即國家統(tǒng)一??梢耘袛嗾麄€文段是“分—總—分”的行文結構,第二句是重點,因此作者的意圖應該是強調秦漢文化的重大影響。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秦漢文化對于后世影響深遠”符合作者意圖。

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焖匍單亩尾⒂^察選項可知,選項差異較大,論述對象不同,考生可通過抓住文段的論述對象“秦漢文化”,快速鎖定答案。文段首先指出秦漢的政治與文化相互推動,形成互補機制。接著指出秦漢文化造成的這一定勢,深刻影響了此后兩千年的中國歷史。最后具體論述了秦漢文化對后世的具體影響。文段強調的是秦漢文化形成的定勢對后世的影響,B項表述與此相符,當選。

A項脫離了“秦漢文化”這一關鍵詞。C項與文段內容無關。D項的“前提”無法推出。

故本題選B。37.下列對“禽流感”的定義,準確的一項是(

)。

A.禽流感是人類在直接接觸受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糞便或直接接觸H5N1病毒后受到感染的一種傳染病

B.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禽類的一種從呼吸系統(tǒng)到嚴重全身敗血癥等多種癥狀的傳染病

C.禽流感是能同時給禽類和人類造成大量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傳染病

D.禽流感是禽類的病毒性流行性感冒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生活中常常提到的“禽流感”概念的認知。禽流感,全名鳥禽類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通常只感染鳥類,少見情況會感染豬。

A項,引發(fā)禽流感的病毒很多不限于H5N1病毒,將禽流感這個概念的范圍縮小到H5N1病毒,該項表述錯誤。

B項,“由流感病毒引起”、“多癥狀”等描述很好地揭示了“禽流感”的本質屬性,該項表述正確。

C項,禽流感病毒高度針對特定物種,但在極少情況下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該項表述錯誤。

D項,禽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將禽流感這種傳染病理解成動物的流行性感冒,偷換了概念,該項表述錯誤。

故正確答案為B。38.“一帶一路”指(

),一帶一路和平等的文化認同框架下談合作,是國家的戰(zhàn)略性決定,體現(xiàn)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

A.政策性帶領和茶馬古道之路

B.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C.新型工業(yè)帶和絲綢之路

D.21世紀高新產業(yè)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政治常識,主要涉及有關時事政治。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耙粠б宦贰辈皇且粋€實體和機制,而是合作發(fā)展的理念和倡議,是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qū)域合作平臺,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fā)展的旗幟,主動地發(fā)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

故正確答案為B。39.霾和霧的區(qū)別在于:

A.水汽含量的大小

B.氣象現(xiàn)象的顏色

C.形成消散的時間

D.細小微粒物的成分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

第二步,霧是由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天氣現(xiàn)象,是近地面空氣中水汽凝結(或凝華)的產物。霧是液態(tài)的。霾,也稱陰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xiàn)象。霾的核心物質是空氣中懸浮的灰塵顆粒,氣象學上稱為氣溶膠顆粒。一般來講霧和霾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達到90%以上的叫霧,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間的,是霧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

因此,選擇A選項。

40.春秋:寒暑:一年

A.婦孺:老幼:生命

B.荏苒:蹉跎:歲月

C.東西:南北:方向

D.冷熱:干濕:溫度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

春秋和寒暑都用來泛指一年,為比喻象征關系。

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

A項:婦孺和老幼都有生命,為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B項:荏苒指歲月易逝,蹉跎指歲月白白過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東西和南北都可以用來泛指方向,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

D項:冷熱用來形容溫度的高低,干濕和溫度無必然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41.當前,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需要堅持的原則中不包括(

)。

A.客觀公正

B.民主公開

C.注重實績

D.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事業(yè)單位相關制度。

根據(jù)《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考核暫行規(guī)定》第二條規(guī)定:“考核要堅持客觀公正、民主公開、注重實績的原則?!?/p>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42.①近20年來,仿荷葉的人造超疏水表面不斷涌現(xiàn)

②水滴在荷葉上形成一個球形,而不是鋪展開來,像這樣的表面,被稱為“超疏水表面”

③這便是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了

④然而,這項技術由于種種限制,一直未能大規(guī)模應用

⑤荷葉這種自清潔性能被稱為“荷葉效應”

⑥這種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防止被污水污染,表面的灰塵、雜質也會被雨水帶走

將以上6個句子重新排列,語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⑥④③⑤

B.②⑥③⑤①④

C.①⑥④②⑤③

D.②③①④⑤⑥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選項,確定首句。②中有“被稱為……”,是對“超疏水表面”下定義,①句中是講近20年來超疏水表面的一個情況。對比這兩句話,②句更適合做首句,排除A項和C項。

第二步,對比B項和D項,重點確定⑥的位置。⑥中有指代詞“這種超疏水表面”,可知是指代②中引出的話題“超疏水表面”,故②⑥捆綁,排除D項。③中的指代詞“這”指代⑥中的“有效防止被污水污染,表面的灰塵、雜質也會被雨水帶走”,即“荷葉‘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故②⑥③捆綁。④中出的“這種技術”指代“人造超疏水表面”,故①④捆綁。驗證B項,句子意思表達連貫,符合行文邏輯。

因此,選擇B選項。

43.(

對于

效益

相當于

經營

對于

A.投入;利潤

B.成本;稅收

C.生產;規(guī)劃

D.資本;管理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分別將選項代入題干,確定邏輯關系。

A項:“投入”是為了獲得“效益”,二者屬于目的對應關系,“經營”是為了獲得“利潤”,二者屬于目的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符合;

B項:“效益”是由收入和“成本”之差決定的,二者屬于對應關系,“經營”與“稅收”無明顯邏輯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C項:“生產”可產生“效益”,二者屬于對應關系,“規(guī)劃”與“經營”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D項:“資本”運作可產生“效益”,二者屬于對應關系,“管理”與“經營”屬于近義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A選項。

44.維生素E是抗氧化劑,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于是,保健品商家把維生素E作為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衰老的靈丹妙藥來宣傳。科學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如果食物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每毫升5微克,能顯著延長果蠅的壽命,但是如果維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蠅的壽命反而縮短了。其實,細胞中的自由基參與了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比如細胞增殖、細胞間通訊、細胞凋亡、免疫反應等。

由此推論不正確的是(

)。

A.自由基有其獨特的作用,對機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科學家對果蠅的實驗揭示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C.維生素E的含量超過25微克時,會危及到人的生命

D.維生素是維持人體生命的必要物質,但過量服用時也會威脅生命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A項:“自由基有其獨特的作用,對機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與題干中的“細胞中的自由基參與了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是同一個意思,所以可以推出,A項:題干中最后一句話“細胞中的自由基參與了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說明自由基對機體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可以推出,排除;

B項:題干中指出“維生素E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同時也提到“如果食物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每毫升25微克,果蠅的壽命反而縮短”,說明了“過猶不及”的道理,可以推出,排除;

C項:題干中說的是“維生素E的含量為每毫升25微克,果蠅的壽命反而縮短了”,針對的對象是果蠅,但是否會危及人的生命,題干當中并未提到,無法推出,當選;

D項:題干中指出“維生素E能夠清除體內的自由基”,同時也提到“如果食物中維生素E的含量為每毫升25微克,果蠅的壽命反而縮短”,說明維生素是人體的必要物質,但過量服用也會威脅生命,可以推出,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45.如果甲參加婚禮,那么乙、丙、丁將一起參加婚禮。

如果上述判定為真,那么以下哪項也是真的?

A.如果乙、丙、丁都參加婚禮,那么甲參加了婚禮

B.如果丙沒有參加婚禮,那么乙和丁不會都參加婚禮

C.如果丁沒有參加婚禮,那么甲和丙不會都參加婚禮

D.如果甲沒有參加婚禮,那么乙、丙、丁中至少有一個人沒有參加婚禮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題干關鍵詞“如果……那么……”,確定為翻譯推理。

第二步,翻譯題干。

①甲→乙且丙且丁

第三步,進行推理。

A項:“乙、丙、丁都參加婚禮”是對①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結論,無法推出甲參加了婚禮,排除;

B項:“丙沒有參加婚禮”是對①的“否后”,根據(jù)“否后必否前”,可得甲沒有參加婚禮,但無法確定乙和丁是否參加婚禮,排除;

C項:“丁沒有參加婚禮”是對①的“否后”,根據(jù)“否后必否前”,可得甲沒有參加婚禮,再由“或關系”的特性“一真則真”,可知(?甲或?丙)必然成立,可以推出;

D項:“甲沒有參加婚禮”,是對①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結論,無法推出乙、丙、丁參加婚禮的情況,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46.平裝書比精裝書更容易破損,但是精裝書比平裝書貴。如果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公共圖書館把所有的資金用于購買平裝書,就會增加圖書館的新書藏量,讀者就會得到更好的服務。

如果下列選項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的是:

A.如果公共圖書館的總預算減少了,那么用來買新書的預算也會減少

B.許多平裝書從來不出精裝書

C.如果公共圖書館不購買精裝書,那么預算會被進一步削減

D.只有依靠圖書館才能讀到的各種大型工具書只出精裝本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削弱”,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如果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公共圖書館把所有的資金用于購買平裝書,就會增加圖書館的新書藏量,讀者就會得到更好的服務。

論據(jù):平裝書比精裝書更容易破損,但是精裝書比平裝書貴。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該項所說的總預算和新書預算的關系,與論點所說的“如果購買平裝書,就會增加新書藏量,讀者得到更好的服務”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無關選項。平裝書是否出精裝書,與論點所說的“如果購買平裝書,就會增加新書藏量,讀者得到更好的服務”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C項:無關選項。預算是否削減,與論點所說的“如果購買平裝書,就會增加新書藏量,讀者得到更好的服務”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

D項:否定論點。該項所說的“大型工具書只出精裝本”,說明不能把所有的資金用于購買平裝書,否則讀者不會得到更好的服務,是對論點的否定,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選擇D選項。

47.甲:目前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fā)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乙: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據(jù)權威媒體報道,我國已經建立了ICL地震預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自建成以來,已經成功預警數(shù)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對于乙的反駁,下列評價正確的是:

A.反駁有力,引用權威信息證明自己的觀點

B.反駁有力,提出了一個比對方更有力的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

C.反駁無力,在反駁的關鍵概念上沒有與對方保持一致

D.反駁無力,在關鍵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錯誤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論據(jù):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fā)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乙通過引用了權威信息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但是不確定權威信息的真實性,因此不能反駁,排除;

B項:乙通過提出了一個更有力的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但是不能確定證據(jù)的真實性,因此不能反駁,排除;

C項:因為乙在反駁的時候提出的概念與甲不一致,甲提到的是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地震機理以及時間分布規(guī)律,而乙提到的是ICL地震預警系統(tǒng),兩者討論的關鍵概念不一致,因此反駁無力,當選;

D項:乙在關鍵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錯誤,但是不確定此處的關鍵信息是什么,所以不明確,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解題思路:本題是一道評價型的題目,要求選擇對于乙的反駁的評價正確的一項,需首先明確甲的論據(jù)和論點,再分析乙用來反駁甲的依據(jù)。甲的論據(jù)為“目前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fā)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論點為“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乙以“我國已經建立了ICL地震預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自建成以來,已經成功預警數(shù)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為依據(jù)來說明甲的觀點錯誤。要評價乙的反駁,可以從乙的依據(jù)是否能夠有效反駁甲的論證入手分析。甲的論據(jù):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fā)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甲的論點: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乙反駁的依據(jù):我國建立的ICL地震預警系統(tǒng)已經成功預警數(shù)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A項,指出乙是引用權威信息證明自己的觀點,但無法確定此信息是否可靠,犯了訴諸權威的錯誤,不能有效反駁甲的觀點,評價錯誤。

B項,指出乙提出了一個比對方更有力的證據(jù)證明自己的觀點,但無法確定乙的證據(jù)是否科學可靠,不能有效反駁甲的觀點,評價錯誤。

C項,指出乙在反駁的關鍵概念上沒有與對方保持一致,乙反駁中的“地震預警”與甲論點中的“地震預測”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地震預測是根據(jù)對地震規(guī)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強度,而地震預警是指在地震發(fā)生以后,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qū)前,向設防地區(qū)提前幾秒至數(shù)十秒發(fā)出警報,以減小當?shù)氐膿p失。二者論述的關鍵概念不一致,不能有效反駁甲的觀點,評價正確。

D項,指出乙在關鍵信息的引用上存在錯誤,而乙引用的關鍵信息是權威媒體的報道,無法確定此信息正確與否,評價錯誤。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評價”,確定為“正誤評價”。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人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還不高,從整體上看還不能充分認識地震從孕育到發(fā)震的機理、時間空間分布規(guī)律,因此到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做到地震預測。

論據(jù):我國已經建立了ICL地震預警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自建成以來,已經成功預警數(shù)十次破壞性地震,無一誤報。

第三步,辨析選項。

論點是從“對地球科學的認知水平不高”來得出“無法做到地震預測”的,而乙沒有從認知水平高低的角度進行反駁,而是從建立ICL預警系統(tǒng)的角度進行,沒有保持其在關鍵概念上的一致,反駁無力。

因此,選擇C選項。48.對偶是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辭手法。

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沒有使用對偶修辭手法的是:

A.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B.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D.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非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用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

②表達兩個相對應或相近或意思相同。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中飲與食意思相近,長沙水與武昌魚,屬于“字數(shù)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符合定義;

B項: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