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旅游策劃理論與實務-教學課件_第1頁
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旅游策劃理論與實務-教學課件_第2頁
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旅游策劃理論與實務-教學課件_第3頁
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旅游策劃理論與實務-教學課件_第4頁
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旅游策劃理論與實務-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本章概要:本章闡述了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主要任務與重點和現代景觀策劃的先進理念;介紹了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旅游景觀策劃手法與技巧,以及旅游景觀建筑選址、引景空間與景觀廊道、花木配置、景觀游覽線等策劃與設計方法,并附有豐富的案例進行說明;指出了旅游景觀建筑的特點和景觀策劃與設計應注意的問題。學習目標:了解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主要任務與重點和現代景觀策劃的先進理念;認識旅游景觀建筑的特點;理解并掌握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旅游景觀策劃手法與技巧以及旅游景觀建筑選址、引景空間與景觀廊道、花木配置、景觀游覽線等策劃與設計方法。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本章概要:本章闡述了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1旅游景觀是指吸引游客的景物。旅游景觀按其屬性可以分為自然旅游景觀與人文旅游景觀兩大類別。自然旅游景觀以山水景觀、自然風貌為主體,人文旅游景觀以建筑、園林、歷史文化遺跡為主。旅游景觀策劃主要是對規(guī)劃的旅游景區(qū)的旅游景觀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構思,目的在于充實景物文化內涵、提高景物審美價值、使人工景物與自然和諧并增強旅游吸引力,其偏重于文化、美學層面的考慮。而景觀設計則是指在旅游景區(qū)(點)內通過環(huán)境與技術設計,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形態(tài)與形式因素構成的、較為獨立的、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旅游景觀策劃是旅游景觀設計的前提。旅游景觀是指吸引游客的景物。旅游景觀按其屬性可以分為自然旅游25.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與方法5.1.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1)創(chuàng)意要新創(chuàng)意即景區(qū)(點)開發(fā)前總的設計意圖有一個中心主題,這個主題要有創(chuàng)意,它是從市場需求、資源特色、區(qū)位和環(huán)境條件綜合分析后所產生的一種設計理念,應具有獨創(chuàng)性。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銀川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宜昌的車溪景區(qū)等的策劃就符合這一原則。華夏西部影視城5.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與方法華夏西部影視城3(2)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自然為主,人工為輔,巧加點綴,順應自然,建筑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建筑在造型風格特點、體量、比例、尺度、色調處理上要服從環(huán)境整體,不喧賓奪主。建筑物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分散不宜集中,多淡雅的鄉(xiāng)土之風而不可取華而不實的商業(yè)氣息。正如美國建筑大師萊特說的“建筑要像從地里自然生長出來的那樣”;“建筑物應該是自然的,要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景觀設計應遵從自然,體現文化。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游道邊的衛(wèi)生間森林中的仿生衛(wèi)生間(2)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游道邊的衛(wèi)生間森4(3)維護和創(chuàng)造生態(tài)平衡旅游景區(qū)(點)未開發(fā)前,生態(tài)平衡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一旦進行旅游開發(fā),建筑物興建,游客進入后,這種平衡就會受到破壞,如果保護措施跟得上就可形成新的平衡(如杭州西湖)。成功的旅游開發(fā)會改善環(huán)境容量,創(chuàng)造新的生態(tài)平衡。失敗的錯誤的旅游開發(fā)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建設性破壞”(如泰山建索道,張家界建“天下第一梯”等)。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建筑(游客中心)不和諧的張家界“天下第一梯”(3)維護和創(chuàng)造生態(tài)平衡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建筑(游客中心)不55.1.2旅游景觀策劃的思想方法張建濤、劉興在《風景區(qū)旅游接待建筑布局的原則與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如下幾種思想方法:(1)有機方法有機方法即旅游接待建筑的布局以自然環(huán)境要素為源泉,進行模仿、提煉與重組。要求建筑是一種“環(huán)境建筑”,通過自覺的努力去適應客觀環(huán)境的要求,把建筑空間與形態(tài)融入、滲透于自然環(huán)境之中,而不與之沖突。做到積極造景,因勢利導,盡量做到不動土方,不破石相,使建筑與自然“有機匹配”,和諧互依。(2)地方性方法地方性方法即旅游接待建筑的布局以人文環(huán)境要素為源泉,進行模仿、提煉與重組。要求建筑順應環(huán)境的文化脈絡,可以說是一種基于文脈的設計方法。它對環(huán)境的延續(xù)不是機械地、僵化地摹寫過去,而是人們在傳統(tǒng)文化上的一種默契。5.1.2旅游景觀策劃的思想方法6(3)主動方法主動方法即旅游接待建筑在環(huán)境中變“隱匿”為“顯露”的處理方法。在建筑所處環(huán)境中,要求小環(huán)境去配合建筑、服從建筑,與局部環(huán)境形成對比,整體上服從大環(huán)境??傊糜谓哟ㄖ季?,應以尊重和保護風景區(qū)環(huán)境資源為前提。旅游設施建筑若選址合理、規(guī)模適宜,則對有效地組織風景區(qū)環(huán)境,增進風景環(huán)境的特色,豐富和完善風景區(qū)的整體功能,更好地發(fā)揮風景區(qū)的整體效益有著積極的作用。(3)主動方法75.2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與重點5.2.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旅游景觀策劃的內容很多,但主要的任務與重點是策劃與設計風景,其主要包括選景、組景和強化風景。(1)選景開發(fā)旅游景區(qū)(點)的第一步就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排比和篩選,透過美的表象,體味美的內涵,將蘊藏在風景中具有特殊資質(氣質、神韻、亮點)的風景發(fā)掘出來,作為主要景點。(2)組景組景就是根據具體景物的特點,選擇好的游覽方式和游覽路線,使游人得到美好的享受。風景是信息,信息需要加工、組合和強化,組景的作用,就是加工、組合和強化風景信息,創(chuàng)造更加完美的景觀。組景的手法,一是選取背景烘托主體,使景中有主有從;二是擴大風景信息容量,變孤景為群景;三是選取合適的視角、視距、視野,以充分展示美麗動人的景物。5.2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與重點8(3)強化風景即利用藝術手段強化有積極意義的景物,如利用點景、添景等手段強化風景,創(chuàng)造美景佳境。如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滇池的龍門就起到了點景、添景的妙用。揚州瘦西湖五亭橋(3)強化風景揚州瘦西湖五亭橋95.2.2旅游景觀策劃的重點(1)游憩空間在山水林泉中開辟供人們游憩的空間單元,為游客的游、觀、聽、嗅、觸、思等整體活動提供場所,是旅游景區(qū)(點)設計的重點。一般來講,在這些風景特征強烈的部位開辟游憩空間最有價值,如水面的一側,山中林地自然形成的區(qū)域。有水的山林地最適合構成游憩空間。(2)邊界和交界部根據邊界信息最大的原理,兩種或多種風景因素之間的交接部位最有魅力。這些區(qū)域具有較一般區(qū)域更具優(yōu)越的組景、構景條件。例如,太湖黿頭渚的風景精華集中在“包孕吳越”石壁至萬浪橋的臨水石磯一帶。5.2.2旅游景觀策劃的重點10(3)風景建筑在自然風景區(qū),主景是自然山水,建筑物起到點綴、陪襯、烘托作用,不能喧賓奪主。設計建筑物,要與環(huán)境和諧。如果有可能,風景建筑最好是因地制宜采用地方材料和結合當地傳統(tǒng)建筑造型特征。三峽人家景區(qū)建筑(吊腳樓)(3)風景建筑三峽人家景區(qū)建筑(吊腳樓)11(4)游覽路線游覽路線應當選擇在風景特征強烈而集中的部位,并考慮游客的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和環(huán)境保護。5.3現代景觀策劃理念5.3.1繼承、融合、發(fā)展古典園林設計思想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理念繼承了中西方古典園林的優(yōu)秀成分,并將之融合在一起。同一個景區(qū)內,往往可以同時看到古今兩種設計思想的痕跡。西方園林的設計思想目前在城市綠化建設中應用非常廣泛,到處都是平整的草地,而不考慮天人的和諧。從中國古典園林中汲取養(yǎng)分,這是中國景觀策劃者設計者應該走的繼承發(fā)展之路。5.3.2運用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的新理念(1)原生性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影響下,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與設計強調原生風貌的體現,因此將對原生景觀的保護放在第一位。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與設計應以保護原生風貌作為重要前提。對于人文景觀的修復應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但是過于強調用原來的原材料是不現實的,可以適當采用現代技術仿制的替代材料。(4)游覽路線12(2)人本化和古代園林為少數人服務不同,現代景區(qū)是面向全體公眾開放的。和古代園林相比,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與設計更加強調以人為本,體現出對社會所有人群的尊重和對生命的關懷,處處體現人性化設計。(3)高科技手段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這些科技成果可以運用在現代景觀建設項目設計中。燈光、音響、色彩等各方面的設計也完全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甚至比真實世界更為精彩的效果。利用計算機和激光技術進行場景模擬已經成為很多景區(qū)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段。5.4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5.4.1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的常用手法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的常用手法主要有四種:情景模擬、文化展示、知識展示、景觀重構。5.4.1.1情景模擬情景模擬是指將童話、科幻、傳說故事(包括文學著作)、古代生活、影視等想象中的世界通過具體的場景展示出來,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旅游者可以進行觸摸和感知,獲得更加真實和深刻的體驗。(2)人本化13(1)童話世界如山東秦臺景區(qū)的策劃中,設計了“童趣大世界”項目,內容包括系列童話故事園地,以場景展示國內外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情節(jié)??ㄍɑ菑耐捠澜缜榫澳M發(fā)展而來的方法,卡通化不拘泥于模仿具體的情景,而是通過全方位的卡通設計營造一種童話般的效果??ㄍɑ侵匾木坝^設計手法。(2)科幻世界如在上述“童趣大世界”項目中,同時設計了太空園,展示飛碟、火星人、太空人等科幻景觀。正如從童話世界模擬中可以發(fā)展出卡通化的設計手法,從科幻世界模擬中也可以發(fā)展出太空化、機械化等設計手法。(3)仿古景觀“旅游是一個懷舊的行為”,利用旅游者的懷舊心理,通過對古代景觀的仿造進行景觀設計。包括對單體建筑物的仿造,也包括對建筑群、城鎮(zhèn)的整體仿造。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著名的如杭州宋城等。梁山景區(qū)的規(guī)劃中設計了一個水滸城項目。(4)傳說故事傳說故事也可以融入旅游景觀設計。例如,王衍用等旅游規(guī)劃組成員曾經將《水滸傳》中的故事傳說應用于山東梁山旅游景觀設計。案例:梁山景區(qū)三關小區(qū)的設計(教材98-99)(5)影視基地影視基地是為拍攝電影、電視作品而建設的,實質上也就是對劇本情景的模擬。由于影視基地是電影場景拍攝地,有許多場景已經在電視電影中出現,因此更為一般旅游者所感興趣。著名的案例有如寧夏的西部影視城等。(1)童話世界145.4.1.2文化展示文化展示指以特定的文化內涵為線索,以特定的場所為載體,將抽象的文化主題通過具體的形態(tài)展示出來的一種景觀設計方法。(1)綜合性展示基地如果利用多種場所進行綜合性的文化展示,則稱之為綜合性展示基地。由于采用的展示手段比較豐富,能夠給旅游者以非常豐富的感知。案例:華夏文化標志城(教材99-100)(2)廣場廣場是人們的活動中心和聚會的場所,有著自發(fā)性和合理性。現代廣場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多景觀、多活動、多信息、大容量的作用和現代人所追求的交往性、娛樂性、參與性、文化性、寬松性、多樣性是相吻合的?,F代廣場設計越來越強調文化和主題,從而使得廣場成為重要的文化展示場所。通常運用噴泉、雕塑、舞臺等手段構建主題景觀。

案例:中華母親園中心廣場區(qū)(教材100-101)5.4.1.3知識展示和文化展示有所差異,知識展示的內容不是一般的歷史文化主題,而是較為深奧、純粹的科學知識。博物館、動植物園等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常用知識展示手法。案例——中衛(wèi)沙漠博物館(教材101-102)5.4.1.2文化展示155.4.1.4景觀重構景區(qū)重構是指利用移植、模仿、組合、分解、夸張、變形等手段,對現實景觀進行重新組構,以達到景觀設計的目的。(1)移植移植是指將甲地區(qū)的景觀遷移到乙地區(qū)來。移植手段由于受技術、成本、情感、法律、利益等方面的制約,一般很少有大規(guī)模的使用。但是單體景觀的移植還是經常使用的。如將農村用的水車、石磨等移植到城中的景區(qū)中來。(2)模仿在不能移植的情況下,通過模仿也可達到在此地了解異地景觀的目的。被模仿的景觀多是非常著名的景觀,以民族風情、異域風情等最為常見。這一手法在我國近代園林設計中已經采用過,如頤和園的蘇州街、圓明園的西洋建筑等。模仿和移植之間有時難以區(qū)分,比如說昆明的民族文化村,很難說它是景觀的移植還是模仿。(3)組合(集錦)組合是指將多種景觀集中到同一地域,當然集中手段往往是通過模仿。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將世界上和全國最著名的景觀集中在一起,構成獨特的組合景觀(集錦),旅游者在此以達到一日周游全國和世界的目的。5.4.1.4景觀重構16(4)微縮在組合景觀中,由于受地域空間以及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通常還采用了微縮手段。如深圳的“世界之窗”和“錦繡中華”景區(qū)。

(5)夸張和變形將現實生活場景以夸張和變形的方式展示出來,也可能產生很好的景觀效果。如重慶“洋人街”景區(qū)奇形怪狀且看似瀕臨倒閉的各式建筑、體量龐大的帝王椅等等,給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6)文化包裝王衍用及規(guī)劃組成員在寧夏的旅游策劃中,提出用景區(qū)名城包裝低星級飯店,包括沙湖飯店、六盤山飯店、沙坡頭飯店、青銅峽飯店等。各飯店不僅名稱體現景區(qū)特色,而且外型特征、內部接待設施、相應空間裝飾以及各方面細節(jié)都要適度體現與景區(qū)名稱相一致的文化特色。5.4.2景觀建設項目的構景方法中國古典園林在構景方法上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巧,可以為現代景觀設計所借鑒。古人總結構景有18種方法,即:對景、借景、夾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眼景、題景、天景。這部分知識有的已經在旅游文化學和旅游美學課程中介紹過,這里就不贅述。(4)微縮175.5旅游景觀策劃的手法與技巧5.5.1提煉主題,進行剪裁一般來講,未經人工開發(fā)的自然物,顯得單調、蕪雜,主題不突出,若想把自然物轉化為供欣賞的景物,需經過人工的概括、提煉、選擇、加工、去雜存真,去粗存精,突出特色,突出主題,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使景點獨放異彩。如宜昌車溪旅游主題(一級理念)“夢里老家”的提煉。主題提煉出后,應圍繞主題形成一個意象系統(tǒng)。5.5.2點景引人在旅游開發(fā)中,平淡無奇的景點是若用恰當的建筑進行點綴,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或化平凡為神奇的作用。一個平淡無奇的山丘,若山上建一個亭閣,人們遠遠就會望到,自然會想去攀登。點景也可以理解為給景點起個好名,如“西湖十景”之名,可以起到吸引游人的作用。平湖秋月斷橋殘雪5.5旅游景觀策劃的手法與技巧平湖秋月斷橋殘雪185.5.3充實豐富自然景色自然景色若沒有人文內容,總會給人一種單調感和不滿足感。如果遵循自然規(guī)律,把握地域文脈,經過人工修飾,增加文化內涵,景觀特色就會更集中、更突出地體現出來,內容更加豐富,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的設計。三潭印月5.5.3充實豐富自然景色三潭印月195.5.4協(xié)調環(huán)境,烘托景物在風景區(qū)自然環(huán)境中布置建筑物,一是體量不能過大,要留出更多的游覽空間;二是尺度、造型和色調要同環(huán)境協(xié)調,烘托景物(如黃山玉屏樓)。與此相反,在風景區(qū)建造高樓大廈,破壞整體景觀則大煞風景。如揚州梅嶺賓館、杭州西湖邊的高大方正的賓館建筑等。黃山玉屏樓5.5.4協(xié)調環(huán)境,烘托景物黃山玉屏樓205.5.5夸張、強化自然美有些山體低矮、平淡無奇,可采用夸張的手法,布置有特色的建筑物,使其在整體背景中突出出來,成為有吸引力的景點。如重慶市忠縣的石寶寨,建筑師看中了它臨江的位置,利用峭壁建閣修樓。飛閣與崇樓相結合,一豎一橫,一險一夷,對比強烈,呼應緊密。側看,如一座多層寶塔,展翅欲飛;正看,重閣疊樓,十分雄奇。這種夸張的建筑手法,使觀賞者的景觀感受經歷“?。ㄉ剑螅ㄩw)——無限(江天)”的變化。忠州石寶寨石寶寨5.5.5夸張、強化自然美忠州石寶寨石寶寨215.5.6創(chuàng)造性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構景關于“景觀建設項目的構景方法”前面已有論述述,這里著重強調根據環(huán)境條件及游客體驗要求,對這些方法加以創(chuàng)造性運用。如其中的借景、對景方法。借景,是將景點以外的景色組織到景點內襯托景點的一種藝術手法。借景能使觀賞空間擴大,小中見大,形成有限空間、無限景色,使畫面層次豐富而生動。借景有遠借、鄰借、仰借、應時而借等方法,有借形、借聲、借色、借香等內容。無錫寄暢園5.5.6創(chuàng)造性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構景無錫寄暢園22對景,是在主要觀景點與游覽線的前進方向所面對的景物。這樣能起到點綴風景與觀賞風景的雙重作用。建筑物之間互為對景,有軸線對景、交錯對景兩種方式。5.5.7巧妙利用錯覺原理組景透視錯覺。如華山的千尺幢下大上小的透視錯覺。遮擋錯覺。如古典園林的欲揚先抑的造園手法。模仿錯覺。如北京的天壇是一件成功的抽象模仿杰作,“天圓地方”的構圖高超,寓意深刻,發(fā)人聯(lián)想和想象。對比錯覺。利用景物的尺度、顏色、方向等對比造成錯覺。如沈陽的怪坡等。時間錯覺。我們可以把時間錯覺看成是游賞質量的主觀衡量標準,越是覺得時間過得快,游賞質量就越高,這正是風景設計應追求的境界。

錯覺強化景觀的方式主要有顯(夸張)、隱(含蓄)、喻(寓意)。對景,是在主要觀景點與游覽線的前進方向所面對的景物。這樣能起235.6旅游景觀建筑選址旅游景觀建筑應順應自然,融入自然,“因地就勢”,“因境而成”。在人工建筑選址中,由于自然環(huán)境不同,應采取不同的建筑形式。5.6.1山巔山巔,即山之最高點,或稱絕頂。山頂上布置建筑物,可以豐富山峰的立體輪廓,增加生氣,又是游人登頂觀景的最佳處。山頂多以亭、塔等豎向建筑物居多,與高指藍天、氣勢向上的山峰相匹配。在山頂夷平面處,多建色調鮮明的寺觀,有天上仙境氣氛。如峨眉山金頂、泰山絕頂玉皇頂、武當山的金頂等。

武當山的金頂5.6旅游景觀建筑選址武當山的金頂245.6.2山脊山脊是兩個山坡的交接帶,是兩條河流的分水嶺。山脊有的渾圓;有的窄如魚脊,呈條狀或線狀延伸,連綿起伏而成嶺。站在山脊,可觀兩面景色。九華山的百歲宮,建于摩空嶺山脊的最北端,上下5層,東以懸崖為基,西臨峽谷,群山環(huán)抱,云霧縹緲,是山脊建屋的佳例。5.6.3山坡山坡是山頂至山麓的斜坡,分直形坡、凹形坡、凸形坡和階梯狀坡。因為坡地地域面積較大,視野開闊,可仰觀山嶺峰巒、俯視錦繡田園,因此山坡建筑可選擇性也大。在凸坡或階梯狀坡修建建筑物,可環(huán)視三方,并同周圍的峰、巒、麓環(huán)境相呼應。建筑可隨山勢陡緩,前低后高,旁低中高,分段疊落,參差布置,產生動的景觀效果。凹坡,“山腰掩抱,寺舍可安”,幽曲而含蓄,隱殿宇于林間,露屋脊于樹梢。此環(huán)境最適寺觀建筑,如嵩山嵩陽書院、泰山普照寺。5.6.2山脊255.6.4山間盆地在山地中,受陷落等地質構造作用,形成山間小盆地。這里徑流豐富,清溪相伴,風力小,空氣清新,土壤肥沃,植被茂密,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在此布置建筑物,有“深山藏古寺”和“世外桃源”的意境。例如五臺山的寺廟、九華山的九華街、武夷山的“小桃源”等。

五臺山寺廟5.6.4山間盆地五臺山寺廟265.6.5山麓山麓,為山地與平原地形轉折過渡帶。山麓環(huán)境:背山面向平地,地面組成物質多由沖積物和洪積物組成,地勢平緩,水源豐富,土質肥沃,交通方便。在此適宜布置大體量的景觀建筑,中線可對著山峰。如泰山的岱廟、華山的西岳廟、衡山的南岳廟等。5.6.6峭壁峭壁是山地受斷層作用的界面。利用峭壁布置人文建筑成為險景,使游人望而生畏,聯(lián)想非神仙不可居之地,達到人工“神造”的意境。恒山懸空寺、武當山的南巖宮等是依峭壁而建、以險著名的成功建筑。上載危巖,下臨深澗,異常奇險、神奇。可謂世間罕見之作。

懸空寺南巖宮5.6.5山麓懸空寺南巖宮275.6.7水體水是旅游區(qū)不可缺少的因素。水給人以清新、明凈、親切的感受;平靜水面的倒影,景物成雙,使空間擴大,有一種虛幻感;水的流動產生各種聲音,撥動人的心弦,令人愉悅、歡快。因此,在水體中各種類型景觀建筑是游人最喜歡去的地方。5.6.7.1水面風景處理手法(1)小水面宜作“見大”處理在進入小水面之前的空間上做文章;在小水面上做文章;在湖岸上做文章(“破”、“掩”);在湖岸的建筑和樹木上做文章。(2)大水面宜作“見小”處理利用堤圍分隔水面(分為粗曠水面和精致水面);在大湖中修筑環(huán)堤。例如武漢東湖和杭州西湖的水面風景處理就是采用這種手法。5.6.7.2水文取景常用手法(1)框景入畫把水景引入建筑空間,作為觀賞對象。(2)架橋或筑堤通過架橋或筑堤等手法,使人能登臨水面,或親臨水面觀賞。5.6.7水體285.6.7.3水體景觀建筑選址技法水體景觀建筑選址主要可分為“點”、“凸”、“跨”、“飄”、“引”等技法。(1)點點,就是將景觀建筑點綴于水中,或建在水中孤立的小島上。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西湖三潭印月5.6.7.3水體景觀建筑選址技法西湖三潭印月29(2)凸凸,即建筑物布置在岬角或水堤的前端,三面臨水,一面同陸地相連,與水面結合緊密。如青島棧橋一景,在前端半圓形防波堤上,建一大型雙層八角琉璃瓦頂、雕梁畫棟的回瀾閣,遠望像一條長龍漂浮在萬頃波濤之中,成為青島第一景“飛閣回瀾”。青島飛閣回瀾(2)凸青島飛閣回瀾30(3)跨跨,即跨越河道、溪澗上的建筑物,如橋或水廊。它兼有游覽與交通雙重功能。例如:我國趙州古橋為弧形單孔石拱橋,造型精巧空靈,于雄偉中見秀逸,如初月出云,似彩虹當空,是我國橋梁史上的一顆明珠。景區(qū)、景點的溪河上一般建拱橋、平橋、曲橋等。

拱橋平橋、曲橋(3)跨拱橋平橋、曲橋31(4)飄飄,即伸入水中建筑的基址一般不用粗石砌成駁岸,而采取下部架空的辦法,使水漫入建筑物底部,建筑物如漂浮在水面。例如:拙政園的波形廊,是臨近建筑中挑出飛梁,承托浮廊。

拙政園的波形廊(4)飄拙政園的波形廊32(5)引引,就是把水引入建筑物中來,形成水院。如杭州的玉泉觀魚,水池在中,三面軒庭環(huán)抱,水庭成為建筑內部空間的一部分。又如廣州白天鵝賓館中庭的“故鄉(xiāng)水”景觀。5.7引景空間和景觀廊道的策劃5.7.1引景空間的策劃(1)“引景空間”理論王衍用教授于1994年首次提出“引景空間”理論,其內容是:多數風景區(qū)或景區(qū)前面都有一個引景空間,如山岳風景區(qū)前的進山道路、陵墓前的神道,府第、寺觀前的街巷、空地、山路。認為這是風景區(qū)或景區(qū)的“前奏”,是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引景空間的作用是可以營造環(huán)境氛圍,使游人收回思緒,消除雜念,培養(yǎng)感情,漸入佳境,思想感情乃至身心與主景區(qū)內涵逐步接軌,從而融匯到主景區(qū)的氛圍之中,“水到渠成”地去游覽主景區(qū),增加游人的審美感受和文化體驗。遺憾的是,我國絕大多數風景區(qū)或景區(qū)的引景空間變成了商業(yè)街區(qū)和停車場,乃至汽車可以深入風景區(qū)或到達山腰、山頂等,嚴重破壞了游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在景觀建設中,要特別注意引景空間的保留和凈化。(5)引33(2)引景空間理論在旅游景觀策劃中的運用案例:石門山景區(qū)(教材111-112)5.7.2景觀廊道的策劃(1)景觀廊道理論景觀廊道理論其實和古典園林中的游線理論一脈相承。景觀廊道理論認為,旅游者在旅游景區(qū)的游覽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路線進行的,因此提出根據旅游者的游覽路線進行景觀設計,保持廊道景觀內在的一致性,使旅游者在整個旅游線路的游覽中都能夠感受同樣的氛圍,從而能夠加深旅游者對景觀的體驗。(2)景觀廊道理論的運用根據景觀廊道理論的思想,王衍用及規(guī)劃組成員曾對曲阜“三孔”的游覽線路進行了設計。(教材113)(2)引景空間理論在旅游景觀策劃中的運用345.8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中的花木配置花木配置是景點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綠化體系的一部分。它是景點綠化的精品,起著生態(tài)平衡和改善環(huán)境質量的作用。5.8.1花木在景點建設中的作用花木配置擴大了綠化面積,而且在景點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1)花木是風景素材,也是風景的主題在旅游景點中,有的以建筑、或文物,或山石、或水體為主題,也有一些景點以花木為主題。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景點即以離宮周圍古松林為主題,每當風掠松林,發(fā)出瑟瑟濤聲,山壑、松林和清風構成“萬壑松風”美景。5.8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中的花木配置35(2)豐富景點構圖,軟化視覺環(huán)境景點的山石、屋宇線條較硬、直,色調也較單一,而植物線條柔軟、彎曲,色調豐富,二者相結合,可以改變景點的構圖,打破生硬輪廓,在樹木環(huán)境中得到“軟化”,調整單一色調。例如:西安大雁塔景點由于有松柏、垂柳、花卉陪襯,在藍天白云下,大雁塔更加顯得雄偉、秀麗、高聳。大雁塔美化環(huán)境(2)豐富景點構圖,軟化視覺環(huán)境大雁塔美化環(huán)境36(3)賦予景點時空變化和生氣植物是生長變化的物體,花葉一年有周期性季相變化,蓬蓬勃勃,煥發(fā)著生機。因此,在植物的陪襯下,山石、屋宇就顯示出了生氣,一年中有春花、夏蔭、秋葉(色)、冬雪的變化,四時有景,四時景異。(4)植物有分割空間和隱蔽建筑物的功能景區(qū)、景點常常劃分若干個獨立空間,用樹木進行空間分隔,便于游人游覽。同時,有的地物和建筑觀賞效果差,可用樹木隱蔽,形成完整、優(yōu)美的觀賞環(huán)境。例如:頤和園西側平直呆板的圍墻,割斷了頤和園同玉泉山和西山的視覺聯(lián)系,在造園時用西堤垂柳擋住墻體,將中景玉泉山和遠景西山納到頤和園內,擴大了觀賞空間。5.8.2花木種類風景樹木各有特殊之美,或以樹古,或以花勝,或以葉形,或以果名,或成“茂林”,或成“濃蔭”,按生態(tài)和觀賞特點可劃分6類:(1)林木類林木類分針葉樹、闊葉樹和竹類,其中富有觀賞價值的以蒼勁、古老和有一定造型的樹木風景為最。在我國旅游區(qū)中,著名的古樹有黃帝陵的軒轅柏、晉祠的周柏(3000年左右)等。(3)賦予景點時空變化和生氣37黃山松分布在江南海拔800~1000m的涼濕、貧瘠的巖石裂縫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因而以造型奇特著稱,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團松、鳳凰松、黑虎松、臥虎松等。松、竹深受人們喜愛。松,冬夏常青,生命力強,象征著堅強不屈。竹,清麗拔秀,靜雅高潔。古人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偏愛。(2)花木類花木以花大、濃艷、花期長為貴。白色玉蘭,瑩潔清麗,花香襲人;紅色茶花,鮮艷熱烈。牡丹有“花中之王”美稱,月季有“花中皇后”之譽,水仙有“凌波仙子”之謂。櫻花是春天的使者;梅花鐵骨冰肌,頂霜傲雪,有忠烈之骨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3)果木類樹果色彩以紅、紫為貴,黃色次之。果實成熟正值盛夏、涼秋之際,自然景觀處于冷色系統(tǒng)中,為濃綠(夏)和黃綠(秋),此時成熟果實以紅色、黃色特別引人注目,例如蘋果、桃、李、楊梅、荔枝、櫻桃和桔、橙、柿、枇杷、火棘等。黃山松分布在江南海拔800~1000m的涼濕、貧瘠的巖石裂縫38(4)葉木類以樹葉觀賞的樹木,以新綠和紅葉為最。當早春之際,天氣漸暖,葉芽初嶄,呈鵝黃或微綠色,出現“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的景象;夏去秋來,葉色隨變,如楓、櫨等樹葉,經霜變紅,妖艷如錦,呈現“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艷麗景象。(5)蔭木類蔭木類具有修干密葉之特點,供蔽蔭用。如桉樹、樟樹、榕樹、梧桐等。(6)蔓木類蔓木具有攀緣習性,干部纖弱,依附于山石、墻壁和花架之上。如葡萄、紫藤、薔薇、爬山虎等。5.8.3花木配植方式花木所引起的感觀效應,不單由花木本身的特性所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由配植方式所決定?;九渲驳闹饕绞接校海?)孤植花木有著獨特的性格,或名貴,或挺拔,或蒼勁,或古拙,或盤根錯節(jié),或婀娜多姿,或嬌艷,或芬芳。從花木獨特性格的角度考慮,可孤植。栽植位置可選擇院內一角,切忌居中。其高低、大小、疏密要與院落空間相適應。(4)葉木類39(2)點植庭院較大,孤樹不能蔽蔭,從空間布局的角度考慮,可點植,即點植二三株或三四株。根據樹干大小、樹葉疏密、姿態(tài)的差別、色調明暗適當地安排,切忌對稱和平均排列。例如:拙政園玉蘭堂庭院平面呈矩形,共有喬木兩株,一大一小,分列兩側,大者廣玉蘭是主景,小者桂花起烘托、陪襯作用。(3)叢植叢植是從植物生態(tài)和季相變化考慮而栽植。喬木與灌木結合,常綠樹與落葉樹結合,使園林構圖內容豐富,錯落有致,形成枝葉繁茂、嘉木蔥蘢的氣氛。樹種和數量的選擇要考慮季相變化、開花先后、色彩的對比和協(xié)調。(4)群植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為強化某一主題,可將花木成片栽植,即群植,形成森林或花海。如蘇州鄧尉山的梅花“香雪?!?、長白山二道白河的美人松林等。(2)點植405.8.4花木配植技巧花草樹木是景觀設計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配植上應注意技巧。我國傳統(tǒng)園林中的林木,有很明顯的特征,就是遵循“取其自然,順其自然”之原則,無論松、柏、柳、梧、梅、竹、樟、槐等,都按它們自己生長的姿態(tài)種植,幾乎不加修飾;林木組合也不將樹木列隊而植,而是自然而然散植于園中。這和中西方傳統(tǒng)園林美學理念的差異有關。園中之植樹,須看樹而種樹。園中之植樹,須注意主次。園中之植樹,也須注意位置。園中林木要注意由小至大,要考慮長大后的情形?;ɑ茉趫@林中也須重視手法。其手法關鍵在于意境。5.8.4花木配植技巧415.8.5花木選擇與觀賞應注意的問題景點配植花木時,要多選擇本土樹種,因為土生土長的花木存活率高,成長快,幾年就可成林,顯示地方特點。在栽植花木時,要考慮季節(jié)時令的變化,使園林景色四季常新,做到細竹迎春、荷蓮爽夏、秋菊爛漫、臘梅傲雪、松柏常青。賞花時,要注意季節(jié)時令變化。寒花(如臘梅等)宜初雪,宜雪霽,宜暖房;溫花(如牡丹等)宜晴日,宜輕寒,宜華堂;暑花(如荷花等)宜雨后,宜徐風,宜竹下,宜水閣;涼花(如菊花等)宜爽月,宜夕陽,宜苔徑。5.9景觀游覽線策劃與設計5.9.1景觀游覽線策劃與設計原理——組景游覽線策劃與設計的關鍵是組景。組景,就是按照美學和心理學的原理,通過科學設計和組織游覽線,使旅游者在游覽中獲得大量信息和快感,達到最佳的觀賞效果。其具體內容如下:5.8.5花木選擇與觀賞應注意的問題42(1)景物之間要有時空連續(xù)性,講求動觀感受因為靜觀的感受只產生一個個孤零零的不連續(xù)畫面,動觀的感受則是把一個個孤立畫面聯(lián)系起來,形成景觀整體的印象。游覽線組合成的各個藝術畫面,如連續(xù)鏡頭組合成的電影畫面,能使人產生強烈的整體印象和動觀感受。因此,在組景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動觀的效果。(2)力求突出突變的動觀效果突變的動觀比漸變的動觀給人感受量大、感受強烈?!吧饺蔁o路,灣回別有天”是人們對游三峽巫峽段的突變動觀效果的概括。因此,在組景中常常采用先藏后露的障景手法,使游客的感受達到最大限度的強化。(3)適當重復出現某一事物,以達到加深認識、強化美感的目的一個旅游區(qū)或一條旅游線路總是以一定的主題展開,其中的主景就是為突出主題而服務,在游覽線設計中,要使旅游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觀賞到主景或標志性景物,以強化他們的感受。(1)景物之間要有時空連續(xù)性,講求動觀感受43(4)動觀游覽線的布局要富于變化動觀游覽線要做到有揚有抑、有曠有奧、有虛有實、高低起伏、曲曲折折,達到使人目不暇接、步移景異的目的。就像乘船游武夷山的九曲溪一樣,“曲曲山回轉,峰峰水回流”。(5)加強景觀提示有提示的景觀比無提示的景觀給游客的感受更強。在規(guī)劃中應在游覽道路的重要出入口、功能區(qū),景區(qū)、重要景點設置導游標志,對游覽內容和注意事項加以說明,突出線路的組織與主要景點,增強游覽效果。5.9.2景觀游覽線策劃與設計要求(1)組景主題鮮明,既要有統(tǒng)一感,又要有層次感和變化感策劃與設計中要對反映主題的景物多設計幾個觀景點,以便從不同角度、部分重復觀覽,以強化游人的感受;策劃與設計游覽線時,在層次變化中漸入主景,使游客在感受到層次與變化的同時,也品味到這條線路的鮮明、統(tǒng)一的主題。(4)動觀游覽線的布局要富于變化44(2)游覽線組織要有序,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可采取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鳳頭、豬肚、豹尾”的創(chuàng)作原則安排游覽路線,做到有入景、有展開、有高潮、有結尾。入景要新奇,引人入勝;展開,即在景象特征、景感類型、游覽方式和活動內容上不斷變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迂回曲折,起伏跌宕,使旅游者馳騁想象、流連忘返;高潮是游覽感受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應安排在游人興致最濃之際,有時利用泄景手法制造懸念,使之隔而不斷,若即若離,延長高潮時間,待成熟時達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高潮效果;結尾,應響亮、明快,讓人感到“余音繞梁,回味無窮”。(3)在策劃與設計游覽線路時,應選擇最佳的觀賞點觀賞點應有最佳位置,形成遠景、近景、特寫景的組合,本著“美則顯之,丑則隱之”的原則進行設計。并善于運用“距離美”的原理。觀賞角度的變化會獲得不同的觀賞效果。被觀賞的景物由于觀賞點的變化,可改變其相關位置,導致景象發(fā)生變化,使旅游者產生不同的意境。旅游策劃中對線路布局和觀賞點確定應有遠、中、近、特寫畫面的變化,角度應有平、俯、仰的變化,它們相互組合,可稱為游覽線的“蒙太奇”。(2)游覽線組織要有序,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455.9.3不同類型景觀游覽線的策劃與設計要求(1)景外游覽線景外游覽線為旅游區(qū)主要干道,用作游覽運輸和供應運輸。要求路面平整,無塵土,符合行車技術標準。汽車行駛在游覽線上既有遠景吸引,又可在近處注意觀看,車過后還能夠回味,留在記憶中。路兩旁用樹木組成景窗,有景則開,無景則合,切忌兩側林深無縫,視線夾在狹窄的無變化的空間走廊里。為了保證游覽區(qū)的安靜和組景的意境,道路同景區(qū)間應有一定的間隔(引景空間)。(2)景內游覽線景區(qū)內的道路一般以步行或小型車輛通行為主。具體要求如下:沿途有豐富的風景觀賞面,有最佳的視角和視距,以揚景之長、避景之短。景內小徑宜曲不宜直,宜險不易夷,宜狹不宜寬,宜粗不宜平,保留自然風貌、質樸風格。游人或攀山、或越澗、或穿林、或涉水,不斷變幻空間、變幻視線,處處領會詩情畫意的意境。5.9.3不同類型景觀游覽線的策劃與設計要求46根據步行的距離和攀登的高度,適時設休息點,覽走走停停,隨處可安,靈活行止。景區(qū)游覽線有多條,供不同年齡、興趣的游人選擇。游線盡量為環(huán)形,不走回頭路,使游人處處感到新奇,游興未盡。5.9.4景觀游覽線策劃與設計手法和游覽方式的組織游覽線的策劃、設計既是科學的旅游網絡組織,也是美學的藝術的創(chuàng)造,因此在手法上常常采用步移景異、曲徑通幽、豁然開朗、峰回路轉和漸入佳境等手法,運用時采用單一手法或幾個手法并用。成功的手法運用會推進旅游區(qū)的開發(fā)和建設。游覽方式的組織有空中游、陸上游、水上(中)游、地下游覽等,豐富多彩。根據步行的距離和攀登的高度,適時設休息點,覽走走停停,隨處可475.10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應注意的問題當前旅游景區(qū)(點)特別是自然的風景區(qū)設計與開發(fā)應注意的問題主要是防止和克服資源開發(fā)的過分人工化。在自然風景區(qū)旅游開發(fā)中應盡量少一些人為設計,少一些人工痕跡,越是保持自然的原生性和人文的延續(xù)性,越有價值。旅游應從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同構、互動出發(fā),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把追求量的擴張轉移到質的提高上來。旅游應多多關注和充盈人的精神世界。旅游景區(qū)(點)建設應淡化“硬開發(fā)”,注重“軟開發(fā)”。這是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應注意的基本問題。此外,旅游景觀策劃應緊扣時代脈搏,把握“旅游景觀主題化、旅游景觀情景化、旅游景觀生態(tài)化、旅游景觀游樂化、旅游景觀動感藝術化”等發(fā)展趨勢。5.10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應注意的問題48復習與思考:1、說明旅游景觀策劃的原則。2、說明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和重點。3、試述現代景觀策劃理念。4、常用的旅游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有哪些?5、說明旅游景觀策劃方法與技巧。6、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應注意哪些問題?7、你如何理解“天人合一是真諦”這句話在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中的含義。復習與思考:49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本章概要:本章闡述了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主要任務與重點和現代景觀策劃的先進理念;介紹了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旅游景觀策劃手法與技巧,以及旅游景觀建筑選址、引景空間與景觀廊道、花木配置、景觀游覽線等策劃與設計方法,并附有豐富的案例進行說明;指出了旅游景觀建筑的特點和景觀策劃與設計應注意的問題。學習目標:了解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主要任務與重點和現代景觀策劃的先進理念;認識旅游景觀建筑的特點;理解并掌握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旅游景觀策劃手法與技巧以及旅游景觀建筑選址、引景空間與景觀廊道、花木配置、景觀游覽線等策劃與設計方法。第5章旅游景觀策劃本章概要:本章闡述了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50旅游景觀是指吸引游客的景物。旅游景觀按其屬性可以分為自然旅游景觀與人文旅游景觀兩大類別。自然旅游景觀以山水景觀、自然風貌為主體,人文旅游景觀以建筑、園林、歷史文化遺跡為主。旅游景觀策劃主要是對規(guī)劃的旅游景區(qū)的旅游景觀進行創(chuàng)意性的構思,目的在于充實景物文化內涵、提高景物審美價值、使人工景物與自然和諧并增強旅游吸引力,其偏重于文化、美學層面的考慮。而景觀設計則是指在旅游景區(qū)(點)內通過環(huán)境與技術設計,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形態(tài)與形式因素構成的、較為獨立的、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旅游景觀策劃是旅游景觀設計的前提。旅游景觀是指吸引游客的景物。旅游景觀按其屬性可以分為自然旅游515.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與方法5.1.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1)創(chuàng)意要新創(chuàng)意即景區(qū)(點)開發(fā)前總的設計意圖有一個中心主題,這個主題要有創(chuàng)意,它是從市場需求、資源特色、區(qū)位和環(huán)境條件綜合分析后所產生的一種設計理念,應具有獨創(chuàng)性。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銀川的華夏西部影視城、宜昌的車溪景區(qū)等的策劃就符合這一原則。華夏西部影視城5.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原則與方法華夏西部影視城52(2)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自然為主,人工為輔,巧加點綴,順應自然,建筑與環(huán)境融為一體。建筑在造型風格特點、體量、比例、尺度、色調處理上要服從環(huán)境整體,不喧賓奪主。建筑物宜低不宜高,宜小不宜大,宜分散不宜集中,多淡雅的鄉(xiāng)土之風而不可取華而不實的商業(yè)氣息。正如美國建筑大師萊特說的“建筑要像從地里自然生長出來的那樣”;“建筑物應該是自然的,要成為自然的一部分”。景觀設計應遵從自然,體現文化。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游道邊的衛(wèi)生間森林中的仿生衛(wèi)生間(2)人工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游道邊的衛(wèi)生間森53(3)維護和創(chuàng)造生態(tài)平衡旅游景區(qū)(點)未開發(fā)前,生態(tài)平衡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一旦進行旅游開發(fā),建筑物興建,游客進入后,這種平衡就會受到破壞,如果保護措施跟得上就可形成新的平衡(如杭州西湖)。成功的旅游開發(fā)會改善環(huán)境容量,創(chuàng)造新的生態(tài)平衡。失敗的錯誤的旅游開發(fā)會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建設性破壞”(如泰山建索道,張家界建“天下第一梯”等)。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建筑(游客中心)不和諧的張家界“天下第一梯”(3)維護和創(chuàng)造生態(tài)平衡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區(qū)建筑(游客中心)不545.1.2旅游景觀策劃的思想方法張建濤、劉興在《風景區(qū)旅游接待建筑布局的原則與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如下幾種思想方法:(1)有機方法有機方法即旅游接待建筑的布局以自然環(huán)境要素為源泉,進行模仿、提煉與重組。要求建筑是一種“環(huán)境建筑”,通過自覺的努力去適應客觀環(huán)境的要求,把建筑空間與形態(tài)融入、滲透于自然環(huán)境之中,而不與之沖突。做到積極造景,因勢利導,盡量做到不動土方,不破石相,使建筑與自然“有機匹配”,和諧互依。(2)地方性方法地方性方法即旅游接待建筑的布局以人文環(huán)境要素為源泉,進行模仿、提煉與重組。要求建筑順應環(huán)境的文化脈絡,可以說是一種基于文脈的設計方法。它對環(huán)境的延續(xù)不是機械地、僵化地摹寫過去,而是人們在傳統(tǒng)文化上的一種默契。5.1.2旅游景觀策劃的思想方法55(3)主動方法主動方法即旅游接待建筑在環(huán)境中變“隱匿”為“顯露”的處理方法。在建筑所處環(huán)境中,要求小環(huán)境去配合建筑、服從建筑,與局部環(huán)境形成對比,整體上服從大環(huán)境??傊?,旅游接待建筑布局,應以尊重和保護風景區(qū)環(huán)境資源為前提。旅游設施建筑若選址合理、規(guī)模適宜,則對有效地組織風景區(qū)環(huán)境,增進風景環(huán)境的特色,豐富和完善風景區(qū)的整體功能,更好地發(fā)揮風景區(qū)的整體效益有著積極的作用。(3)主動方法565.2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與重點5.2.1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旅游景觀策劃的內容很多,但主要的任務與重點是策劃與設計風景,其主要包括選景、組景和強化風景。(1)選景開發(fā)旅游景區(qū)(點)的第一步就是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排比和篩選,透過美的表象,體味美的內涵,將蘊藏在風景中具有特殊資質(氣質、神韻、亮點)的風景發(fā)掘出來,作為主要景點。(2)組景組景就是根據具體景物的特點,選擇好的游覽方式和游覽路線,使游人得到美好的享受。風景是信息,信息需要加工、組合和強化,組景的作用,就是加工、組合和強化風景信息,創(chuàng)造更加完美的景觀。組景的手法,一是選取背景烘托主體,使景中有主有從;二是擴大風景信息容量,變孤景為群景;三是選取合適的視角、視距、視野,以充分展示美麗動人的景物。5.2旅游景觀策劃的主要任務與重點57(3)強化風景即利用藝術手段強化有積極意義的景物,如利用點景、添景等手段強化風景,創(chuàng)造美景佳境。如揚州瘦西湖的五亭橋、滇池的龍門就起到了點景、添景的妙用。揚州瘦西湖五亭橋(3)強化風景揚州瘦西湖五亭橋585.2.2旅游景觀策劃的重點(1)游憩空間在山水林泉中開辟供人們游憩的空間單元,為游客的游、觀、聽、嗅、觸、思等整體活動提供場所,是旅游景區(qū)(點)設計的重點。一般來講,在這些風景特征強烈的部位開辟游憩空間最有價值,如水面的一側,山中林地自然形成的區(qū)域。有水的山林地最適合構成游憩空間。(2)邊界和交界部根據邊界信息最大的原理,兩種或多種風景因素之間的交接部位最有魅力。這些區(qū)域具有較一般區(qū)域更具優(yōu)越的組景、構景條件。例如,太湖黿頭渚的風景精華集中在“包孕吳越”石壁至萬浪橋的臨水石磯一帶。5.2.2旅游景觀策劃的重點59(3)風景建筑在自然風景區(qū),主景是自然山水,建筑物起到點綴、陪襯、烘托作用,不能喧賓奪主。設計建筑物,要與環(huán)境和諧。如果有可能,風景建筑最好是因地制宜采用地方材料和結合當地傳統(tǒng)建筑造型特征。三峽人家景區(qū)建筑(吊腳樓)(3)風景建筑三峽人家景區(qū)建筑(吊腳樓)60(4)游覽路線游覽路線應當選擇在風景特征強烈而集中的部位,并考慮游客的心理與行為規(guī)律和環(huán)境保護。5.3現代景觀策劃理念5.3.1繼承、融合、發(fā)展古典園林設計思想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理念繼承了中西方古典園林的優(yōu)秀成分,并將之融合在一起。同一個景區(qū)內,往往可以同時看到古今兩種設計思想的痕跡。西方園林的設計思想目前在城市綠化建設中應用非常廣泛,到處都是平整的草地,而不考慮天人的和諧。從中國古典園林中汲取養(yǎng)分,這是中國景觀策劃者設計者應該走的繼承發(fā)展之路。5.3.2運用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的新理念(1)原生性在可持續(xù)發(fā)展思想的影響下,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與設計強調原生風貌的體現,因此將對原生景觀的保護放在第一位?,F代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與設計應以保護原生風貌作為重要前提。對于人文景觀的修復應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但是過于強調用原來的原材料是不現實的,可以適當采用現代技術仿制的替代材料。(4)游覽路線61(2)人本化和古代園林為少數人服務不同,現代景區(qū)是面向全體公眾開放的。和古代園林相比,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與設計更加強調以人為本,體現出對社會所有人群的尊重和對生命的關懷,處處體現人性化設計。(3)高科技手段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fā)展,這些科技成果可以運用在現代景觀建設項目設計中。燈光、音響、色彩等各方面的設計也完全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甚至比真實世界更為精彩的效果。利用計算機和激光技術進行場景模擬已經成為很多景區(qū)景觀設計的重要手段。5.4景觀建設項目的策劃方法5.4.1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的常用手法現代景觀建設項目策劃的常用手法主要有四種:情景模擬、文化展示、知識展示、景觀重構。5.4.1.1情景模擬情景模擬是指將童話、科幻、傳說故事(包括文學著作)、古代生活、影視等想象中的世界通過具體的場景展示出來,使之形象化、具體化,旅游者可以進行觸摸和感知,獲得更加真實和深刻的體驗。(2)人本化62(1)童話世界如山東秦臺景區(qū)的策劃中,設計了“童趣大世界”項目,內容包括系列童話故事園地,以場景展示國內外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情節(jié)。卡通化是從童話世界情景模擬發(fā)展而來的方法,卡通化不拘泥于模仿具體的情景,而是通過全方位的卡通設計營造一種童話般的效果。卡通化是重要的景觀設計手法。(2)科幻世界如在上述“童趣大世界”項目中,同時設計了太空園,展示飛碟、火星人、太空人等科幻景觀。正如從童話世界模擬中可以發(fā)展出卡通化的設計手法,從科幻世界模擬中也可以發(fā)展出太空化、機械化等設計手法。(3)仿古景觀“旅游是一個懷舊的行為”,利用旅游者的懷舊心理,通過對古代景觀的仿造進行景觀設計。包括對單體建筑物的仿造,也包括對建筑群、城鎮(zhèn)的整體仿造。這方面的例子很多,著名的如杭州宋城等。梁山景區(qū)的規(guī)劃中設計了一個水滸城項目。(4)傳說故事傳說故事也可以融入旅游景觀設計。例如,王衍用等旅游規(guī)劃組成員曾經將《水滸傳》中的故事傳說應用于山東梁山旅游景觀設計。案例:梁山景區(qū)三關小區(qū)的設計(教材98-99)(5)影視基地影視基地是為拍攝電影、電視作品而建設的,實質上也就是對劇本情景的模擬。由于影視基地是電影場景拍攝地,有許多場景已經在電視電影中出現,因此更為一般旅游者所感興趣。著名的案例有如寧夏的西部影視城等。(1)童話世界635.4.1.2文化展示文化展示指以特定的文化內涵為線索,以特定的場所為載體,將抽象的文化主題通過具體的形態(tài)展示出來的一種景觀設計方法。(1)綜合性展示基地如果利用多種場所進行綜合性的文化展示,則稱之為綜合性展示基地。由于采用的展示手段比較豐富,能夠給旅游者以非常豐富的感知。案例:華夏文化標志城(教材99-100)(2)廣場廣場是人們的活動中心和聚會的場所,有著自發(fā)性和合理性。現代廣場所具有的多功能性、多景觀、多活動、多信息、大容量的作用和現代人所追求的交往性、娛樂性、參與性、文化性、寬松性、多樣性是相吻合的?,F代廣場設計越來越強調文化和主題,從而使得廣場成為重要的文化展示場所。通常運用噴泉、雕塑、舞臺等手段構建主題景觀。

案例:中華母親園中心廣場區(qū)(教材100-101)5.4.1.3知識展示和文化展示有所差異,知識展示的內容不是一般的歷史文化主題,而是較為深奧、純粹的科學知識。博物館、動植物園等是現代景觀設計的常用知識展示手法。案例——中衛(wèi)沙漠博物館(教材101-102)5.4.1.2文化展示645.4.1.4景觀重構景區(qū)重構是指利用移植、模仿、組合、分解、夸張、變形等手段,對現實景觀進行重新組構,以達到景觀設計的目的。(1)移植移植是指將甲地區(qū)的景觀遷移到乙地區(qū)來。移植手段由于受技術、成本、情感、法律、利益等方面的制約,一般很少有大規(guī)模的使用。但是單體景觀的移植還是經常使用的。如將農村用的水車、石磨等移植到城中的景區(qū)中來。(2)模仿在不能移植的情況下,通過模仿也可達到在此地了解異地景觀的目的。被模仿的景觀多是非常著名的景觀,以民族風情、異域風情等最為常見。這一手法在我國近代園林設計中已經采用過,如頤和園的蘇州街、圓明園的西洋建筑等。模仿和移植之間有時難以區(qū)分,比如說昆明的民族文化村,很難說它是景觀的移植還是模仿。(3)組合(集錦)組合是指將多種景觀集中到同一地域,當然集中手段往往是通過模仿。如深圳的世界之窗、錦繡中華等,將世界上和全國最著名的景觀集中在一起,構成獨特的組合景觀(集錦),旅游者在此以達到一日周游全國和世界的目的。5.4.1.4景觀重構65(4)微縮在組合景觀中,由于受地域空間以及人力、財力、物力的限制,通常還采用了微縮手段。如深圳的“世界之窗”和“錦繡中華”景區(qū)。

(5)夸張和變形將現實生活場景以夸張和變形的方式展示出來,也可能產生很好的景觀效果。如重慶“洋人街”景區(qū)奇形怪狀且看似瀕臨倒閉的各式建筑、體量龐大的帝王椅等等,給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6)文化包裝王衍用及規(guī)劃組成員在寧夏的旅游策劃中,提出用景區(qū)名城包裝低星級飯店,包括沙湖飯店、六盤山飯店、沙坡頭飯店、青銅峽飯店等。各飯店不僅名稱體現景區(qū)特色,而且外型特征、內部接待設施、相應空間裝飾以及各方面細節(jié)都要適度體現與景區(qū)名稱相一致的文化特色。5.4.2景觀建設項目的構景方法中國古典園林在構景方法上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巧,可以為現代景觀設計所借鑒。古人總結構景有18種方法,即:對景、借景、夾景、框景、隔景、障景、泄景、引景、分景、藏景、露景、影景、朦景、色景、香景、眼景、題景、天景。這部分知識有的已經在旅游文化學和旅游美學課程中介紹過,這里就不贅述。(4)微縮665.5旅游景觀策劃的手法與技巧5.5.1提煉主題,進行剪裁一般來講,未經人工開發(fā)的自然物,顯得單調、蕪雜,主題不突出,若想把自然物轉化為供欣賞的景物,需經過人工的概括、提煉、選擇、加工、去雜存真,去粗存精,突出特色,突出主題,成為文化的一部分,使景點獨放異彩。如宜昌車溪旅游主題(一級理念)“夢里老家”的提煉。主題提煉出后,應圍繞主題形成一個意象系統(tǒng)。5.5.2點景引人在旅游開發(fā)中,平淡無奇的景點是若用恰當的建筑進行點綴,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或化平凡為神奇的作用。一個平淡無奇的山丘,若山上建一個亭閣,人們遠遠就會望到,自然會想去攀登。點景也可以理解為給景點起個好名,如“西湖十景”之名,可以起到吸引游人的作用。平湖秋月斷橋殘雪5.5旅游景觀策劃的手法與技巧平湖秋月斷橋殘雪675.5.3充實豐富自然景色自然景色若沒有人文內容,總會給人一種單調感和不滿足感。如果遵循自然規(guī)律,把握地域文脈,經過人工修飾,增加文化內涵,景觀特色就會更集中、更突出地體現出來,內容更加豐富,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的設計。三潭印月5.5.3充實豐富自然景色三潭印月685.5.4協(xié)調環(huán)境,烘托景物在風景區(qū)自然環(huán)境中布置建筑物,一是體量不能過大,要留出更多的游覽空間;二是尺度、造型和色調要同環(huán)境協(xié)調,烘托景物(如黃山玉屏樓)。與此相反,在風景區(qū)建造高樓大廈,破壞整體景觀則大煞風景。如揚州梅嶺賓館、杭州西湖邊的高大方正的賓館建筑等。黃山玉屏樓5.5.4協(xié)調環(huán)境,烘托景物黃山玉屏樓695.5.5夸張、強化自然美有些山體低矮、平淡無奇,可采用夸張的手法,布置有特色的建筑物,使其在整體背景中突出出來,成為有吸引力的景點。如重慶市忠縣的石寶寨,建筑師看中了它臨江的位置,利用峭壁建閣修樓。飛閣與崇樓相結合,一豎一橫,一險一夷,對比強烈,呼應緊密。側看,如一座多層寶塔,展翅欲飛;正看,重閣疊樓,十分雄奇。這種夸張的建筑手法,使觀賞者的景觀感受經歷“?。ㄉ剑螅ㄩw)——無限(江天)”的變化。忠州石寶寨石寶寨5.5.5夸張、強化自然美忠州石寶寨石寶寨705.5.6創(chuàng)造性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構景關于“景觀建設項目的構景方法”前面已有論述述,這里著重強調根據環(huán)境條件及游客體驗要求,對這些方法加以創(chuàng)造性運用。如其中的借景、對景方法。借景,是將景點以外的景色組織到景點內襯托景點的一種藝術手法。借景能使觀賞空間擴大,小中見大,形成有限空間、無限景色,使畫面層次豐富而生動。借景有遠借、鄰借、仰借、應時而借等方法,有借形、借聲、借色、借香等內容。無錫寄暢園5.5.6創(chuàng)造性運用各種方法進行構景無錫寄暢園71對景,是在主要觀景點與游覽線的前進方向所面對的景物。這樣能起到點綴風景與觀賞風景的雙重作用。建筑物之間互為對景,有軸線對景、交錯對景兩種方式。5.5.7巧妙利用錯覺原理組景透視錯覺。如華山的千尺幢下大上小的透視錯覺。遮擋錯覺。如古典園林的欲揚先抑的造園手法。模仿錯覺。如北京的天壇是一件成功的抽象模仿杰作,“天圓地方”的構圖高超,寓意深刻,發(fā)人聯(lián)想和想象。對比錯覺。利用景物的尺度、顏色、方向等對比造成錯覺。如沈陽的怪坡等。時間錯覺。我們可以把時間錯覺看成是游賞質量的主觀衡量標準,越是覺得時間過得快,游賞質量就越高,這正是風景設計應追求的境界。

錯覺強化景觀的方式主要有顯(夸張)、隱(含蓄)、喻(寓意)。對景,是在主要觀景點與游覽線的前進方向所面對的景物。這樣能起725.6旅游景觀建筑選址旅游景觀建筑應順應自然,融入自然,“因地就勢”,“因境而成”。在人工建筑選址中,由于自然環(huán)境不同,應采取不同的建筑形式。5.6.1山巔山巔,即山之最高點,或稱絕頂。山頂上布置建筑物,可以豐富山峰的立體輪廓,增加生氣,又是游人登頂觀景的最佳處。山頂多以亭、塔等豎向建筑物居多,與高指藍天、氣勢向上的山峰相匹配。在山頂夷平面處,多建色調鮮明的寺觀,有天上仙境氣氛。如峨眉山金頂、泰山絕頂玉皇頂、武當山的金頂等。

武當山的金頂5.6旅游景觀建筑選址武當山的金頂735.6.2山脊山脊是兩個山坡的交接帶,是兩條河流的分水嶺。山脊有的渾圓;有的窄如魚脊,呈條狀或線狀延伸,連綿起伏而成嶺。站在山脊,可觀兩面景色。九華山的百歲宮,建于摩空嶺山脊的最北端,上下5層,東以懸崖為基,西臨峽谷,群山環(huán)抱,云霧縹緲,是山脊建屋的佳例。5.6.3山坡山坡是山頂至山麓的斜坡,分直形坡、凹形坡、凸形坡和階梯狀坡。因為坡地地域面積較大,視野開闊,可仰觀山嶺峰巒、俯視錦繡田園,因此山坡建筑可選擇性也大。在凸坡或階梯狀坡修建建筑物,可環(huán)視三方,并同周圍的峰、巒、麓環(huán)境相呼應。建筑可隨山勢陡緩,前低后高,旁低中高,分段疊落,參差布置,產生動的景觀效果。凹坡,“山腰掩抱,寺舍可安”,幽曲而含蓄,隱殿宇于林間,露屋脊于樹梢。此環(huán)境最適寺觀建筑,如嵩山嵩陽書院、泰山普照寺。5.6.2山脊745.6.4山間盆地在山地中,受陷落等地質構造作用,形成山間小盆地。這里徑流豐富,清溪相伴,風力小,空氣清新,土壤肥沃,植被茂密,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在此布置建筑物,有“深山藏古寺”和“世外桃源”的意境。例如五臺山的寺廟、九華山的九華街、武夷山的“小桃源”等。

五臺山寺廟5.6.4山間盆地五臺山寺廟755.6.5山麓山麓,為山地與平原地形轉折過渡帶。山麓環(huán)境:背山面向平地,地面組成物質多由沖積物和洪積物組成,地勢平緩,水源豐富,土質肥沃,交通方便。在此適宜布置大體量的景觀建筑,中線可對著山峰。如泰山的岱廟、華山的西岳廟、衡山的南岳廟等。5.6.6峭壁峭壁是山地受斷層作用的界面。利用峭壁布置人文建筑成為險景,使游人望而生畏,聯(lián)想非神仙不可居之地,達到人工“神造”的意境。恒山懸空寺、武當山的南巖宮等是依峭壁而建、以險著名的成功建筑。上載危巖,下臨深澗,異常奇險、神奇??芍^世間罕見之作。

懸空寺南巖宮5.6.5山麓懸空寺南巖宮765.6.7水體水是旅游區(qū)不可缺少的因素。水給人以清新、明凈、親切的感受;平靜水面的倒影,景物成雙,使空間擴大,有一種虛幻感;水的流動產生各種聲音,撥動人的心弦,令人愉悅、歡快。因此,在水體中各種類型景觀建筑是游人最喜歡去的地方。5.6.7.1水面風景處理手法(1)小水面宜作“見大”處理在進入小水面之前的空間上做文章;在小水面上做文章;在湖岸上做文章(“破”、“掩”);在湖岸的建筑和樹木上做文章。(2)大水面宜作“見小”處理利用堤圍分隔水面(分為粗曠水面和精致水面);在大湖中修筑環(huán)堤。例如武漢東湖和杭州西湖的水面風景處理就是采用這種手法。5.6.7.2水文取景常用手法(1)框景入畫把水景引入建筑空間,作為觀賞對象。(2)架橋或筑堤通過架橋或筑堤等手法,使人能登臨水面,或親臨水面觀賞。5.6.7水體775.6.7.3水體景觀建筑選址技法水體景觀建筑選址主要可分為“點”、“凸”、“跨”、“飄”、“引”等技法。(1)點點,就是將景觀建筑點綴于水中,或建在水中孤立的小島上。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西湖三潭印月5.6.7.3水體景觀建筑選址技法西湖三潭印月78(2)凸凸,即建筑物布置在岬角或水堤的前端,三面臨水,一面同陸地相連,與水面結合緊密。如青島棧橋一景,在前端半圓形防波堤上,建一大型雙層八角琉璃瓦頂、雕梁畫棟的回瀾閣,遠望像一條長龍漂浮在萬頃波濤之中,成為青島第一景“飛閣回瀾”。青島飛閣回瀾(2)凸青島飛閣回瀾79(3)跨跨,即跨越河道、溪澗上的建筑物,如橋或水廊。它兼有游覽與交通雙重功能。例如:我國趙州古橋為弧形單孔石拱橋,造型精巧空靈,于雄偉中見秀逸,如初月出云,似彩虹當空,是我國橋梁史上的一顆明珠。景區(qū)、景點的溪河上一般建拱橋、平橋、曲橋等。

拱橋平橋、曲橋(3)跨拱橋平橋、曲橋80(4)飄飄,即伸入水中建筑的基址一般不用粗石砌成駁岸,而采取下部架空的辦法,使水漫入建筑物底部,建筑物如漂浮在水面。例如:拙政園的波形廊,是臨近建筑中挑出飛梁,承托浮廊。

拙政園的波形廊(4)飄拙政園的波形廊81(5)引引,就是把水引入建筑物中來,形成水院。如杭州的玉泉觀魚,水池在中,三面軒庭環(huán)抱,水庭成為建筑內部空間的一部分。又如廣州白天鵝賓館中庭的“故鄉(xiāng)水”景觀。5.7引景空間和景觀廊道的策劃5.7.1引景空間的策劃(1)“引景空間”理論王衍用教授于1994年首次提出“引景空間”理論,其內容是:多數風景區(qū)或景區(qū)前面都有一個引景空間,如山岳風景區(qū)前的進山道路、陵墓前的神道,府第、寺觀前的街巷、空地、山路。認為這是風景區(qū)或景區(qū)的“前奏”,是其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引景空間的作用是可以營造環(huán)境氛圍,使游人收回思緒,消除雜念,培養(yǎng)感情,漸入佳境,思想感情乃至身心與主景區(qū)內涵逐步接軌,從而融匯到主景區(qū)的氛圍之中,“水到渠成”地去游覽主景區(qū),增加游人的審美感受和文化體驗。遺憾的是,我國絕大多數風景區(qū)或景區(qū)的引景空間變成了商業(yè)街區(qū)和停車場,乃至汽車可以深入風景區(qū)或到達山腰、山頂等,嚴重破壞了游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在景觀建設中,要特別注意引景空間的保留和凈化。(5)引82(2)引景空間理論在旅游景觀策劃中的運用案例:石門山景區(qū)(教材111-112)5.7.2景觀廊道的策劃(1)景觀廊道理論景觀廊道理論其實和古典園林中的游線理論一脈相承。景觀廊道理論認為,旅游者在旅游景區(qū)的游覽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路線進行的,因此提出根據旅游者的游覽路線進行景觀設計,保持廊道景觀內在的一致性,使旅游者在整個旅游線路的游覽中都能夠感受同樣的氛圍,從而能夠加深旅游者對景觀的體驗。(2)景觀廊道理論的運用根據景觀廊道理論的思想,王衍用及規(guī)劃組成員曾對曲阜“三孔”的游覽線路進行了設計。(教材113)(2)引景空間理論在旅游景觀策劃中的運用835.8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中的花木配置花木配置是景點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綠化體系的一部分。它是景點綠化的精品,起著生態(tài)平衡和改善環(huán)境質量的作用。5.8.1花木在景點建設中的作用花木配置擴大了綠化面積,而且在景點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1)花木是風景素材,也是風景的主題在旅游景點中,有的以建筑、或文物,或山石、或水體為主題,也有一些景點以花木為主題。例如:承德避暑山莊的“萬壑松風”景點即以離宮周圍古松林為主題,每當風掠松林,發(fā)出瑟瑟濤聲,山壑、松林和清風構成“萬壑松風”美景。5.8旅游景觀策劃與設計中的花木配置84(2)豐富景點構圖,軟化視覺環(huán)境景點的山石、屋宇線條較硬、直,色調也較單一,而植物線條柔軟、彎曲,色調豐富,二者相結合,可以改變景點的構圖,打破生硬輪廓,在樹木環(huán)境中得到“軟化”,調整單一色調。例如:西安大雁塔景點由于有松柏、垂柳、花卉陪襯,在藍天白云下,大雁塔更加顯得雄偉、秀麗、高聳。大雁塔美化環(huán)境(2)豐富景點構圖,軟化視覺環(huán)境大雁塔美化環(huán)境85(3)賦予景點時空變化和生氣植物是生長變化的物體,花葉一年有周期性季相變化,蓬蓬勃勃,煥發(fā)著生機。因此,在植物的陪襯下,山石、屋宇就顯示出了生氣,一年中有春花、夏蔭、秋葉(色)、冬雪的變化,四時有景,四時景異。(4)植物有分割空間和隱蔽建筑物的功能景區(qū)、景點常常劃分若干個獨立空間,用樹木進行空間分隔,便于游人游覽。同時,有的地物和建筑觀賞效果差,可用樹木隱蔽,形成完整、優(yōu)美的觀賞環(huán)境。例如:頤和園西側平直呆板的圍墻,割斷了頤和園同玉泉山和西山的視覺聯(lián)系,在造園時用西堤垂柳擋住墻體,將中景玉泉山和遠景西山納到頤和園內,擴大了觀賞空間。5.8.2花木種類風景樹木各有特殊之美,或以樹古,或以花勝,或以葉形,或以果名,或成“茂林”,或成“濃蔭”,按生態(tài)和觀賞特點可劃分6類:(1)林木類林木類分針葉樹、闊葉樹和竹類,其中富有觀賞價值的以蒼勁、古老和有一定造型的樹木風景為最。在我國旅游區(qū)中,著名的古樹有黃帝陵的軒轅柏、晉祠的周柏(3000年左右)等。(3)賦予景點時空變化和生氣86黃山松分布在江南海拔800~1000m的涼濕、貧瘠的巖石裂縫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因而以造型奇特著稱,有迎客松、送客松、蒲團松、鳳凰松、黑虎松、臥虎松等。松、竹深受人們喜愛。松,冬夏常青,生命力強,象征著堅強不屈。竹,清麗拔秀,靜雅高潔。古人曾有“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偏愛。(2)花木類花木以花大、濃艷、花期長為貴。白色玉蘭,瑩潔清麗,花香襲人;紅色茶花,鮮艷熱烈。牡丹有“花中之王”美稱,月季有“花中皇后”之譽,水仙有“凌波仙子”之謂。櫻花是春天的使者;梅花鐵骨冰肌,頂霜傲雪,有忠烈之骨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亭亭玉立。(3)果木類樹果色彩以紅、紫為貴,黃色次之。果實成熟正值盛夏、涼秋之際,自然景觀處于冷色系統(tǒng)中,為濃綠(夏)和黃綠(秋),此時成熟果實以紅色、黃色特別引人注目,例如蘋果、桃、李、楊梅、荔枝、櫻桃和桔、橙、柿、枇杷、火棘等。黃山松分布在江南海拔800~1000m的涼濕、貧瘠的巖石裂縫87(4)葉木類以樹葉觀賞的樹木,以新綠和紅葉為最。當早春之際,天氣漸暖,葉芽初嶄,呈鵝黃或微綠色,出現“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的景象;夏去秋來,葉色隨變,如楓、櫨等樹葉,經霜變紅,妖艷如錦,呈現“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艷麗景象。(5)蔭木類蔭木類具有修干密葉之特點,供蔽蔭用。如桉樹、樟樹、榕樹、梧桐等。(6)蔓木類蔓木具有攀緣習性,干部纖弱,依附于山石、墻壁和花架之上。如葡萄、紫藤、薔薇、爬山虎等。5.8.3花木配植方式花木所引起的感觀效應,不單由花木本身的特性所支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由配植方式所決定?;九渲驳闹饕绞接校海?)孤植花木有著獨特的性格,或名貴,或挺拔,或蒼勁,或古拙,或盤根錯節(jié),或婀娜多姿,或嬌艷,或芬芳。從花木獨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