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研究分析 法學專業(yè)_第1頁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研究分析 法學專業(yè)_第2頁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研究分析 法學專業(yè)_第3頁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研究分析 法學專業(yè)_第4頁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研究分析 法學專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研究摘要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立法意圖不僅是要懲罰犯罪,同時也要保障人權。而隨著法治進程加快,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權益屢屢備受關注,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對于刑事被害人,即使身體或者精神受到了各種傷害,比起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訴訟權益卻明顯不受關注。本文從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概念出發(fā),闡釋相關理論,提出其法律意義。從新刑訴法著手,提出我國現(xiàn)行立法對于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仍然規(guī)范不周,被害人的權利行使仍然受到很大阻力,其權利未得到切實保障。本文結合我國實際法治情況,提出了完善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建議,對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有著重要的實際價值。關鍵詞:刑事訴訟法;被害人;權利;法律研究ResearchonCriminalVictims'LitigationRightsAbstract:ThelegislativeintentofChina'sCriminalProcedureLawisnotonlytopunishcrimes,butalsotoprotecthumanrights.Withtheaccelerationoftheruleoflaw,therightsofcriminalsuspectsanddefendantshaverepeatedlyreceivedmuchattentionandhavealsobeensignificantlyimproved.Forcriminalvictims,eveniftheyarephysicallyormentallyharmed,theirlitigationrightsareobviouslynotnoticedcomparedtocriminalsuspectsanddefendants.Thispaperstartsfromtheconceptofcriminalvictim'slitigationrights,explainsrelevanttheoriesandputsforwarditslegalsignificance.StartingfromthenewCriminalProcedureLaw,itisproposedthatthecurrentlegislationinChinaisstillnotwellregulatedfortherightsofvictims.Therightsofvictimsarestillgreatlyresisted,andtheirrightshavenotbeeneffectivelyguaranteed.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oftheruleoflawinChina,thispaper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forperfectingthecriminalrightsofcriminalvictims,whichhasimportantpracticalvalueforprotectingthelegitimaterightsandinterestsofvictims.Keywords:criminalprocedurelaw;victim;rights;legalresearch目錄4152_WPSOffice_Level1一、引言 228735_WPSOffice_Level1二、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基本理論闡述 328735_WPSOffice_Level2(一)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內涵 35749_WPSOffice_Level2(二)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設計的理論探究 430097_WPSOffice_Level2(三)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保護制度的法律使命 528735_WPSOffice_Level31、保障人權的必由之路 55749_WPSOffice_Level32、懲罰犯罪的實現(xiàn)途徑 530097_WPSOffice_Level33、打造和諧社會的必要保障 53894_WPSOffice_Level34、強化公民內心認同 65749_WPSOffice_Level1三、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的現(xiàn)狀及問題 63894_WPSOffice_Level2(一)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的現(xiàn)狀 622735_WPSOffice_Level2(二)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問題提出 722735_WPSOffice_Level31、被害人的訴訟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視 717948_WPSOffice_Level32、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不完善 714042_WPSOffice_Level33、國家追訴主義不能適應時代潮流發(fā)展 713792_WPSOffice_Level34、國家補償、賠償制度的不完善 74987_WPSOffice_Level35、刑事和解程序中被害人權利保護不到位 830097_WPSOffice_Level1四、完善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建議 817948_WPSOffice_Level2(一)落實刑事被害人的訴訟參與權 814042_WPSOffice_Level2(二)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制度 913792_WPSOffice_Level2(三)創(chuàng)立對于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 916210_WPSOffice_Level31、對國家補償對象進行界定 912232_WPSOffice_Level32、對國家補償條件進行界定 931915_WPSOffice_Level33、明確國家補償金額 103894_WPSOffice_Level1五、結語 1022735_WPSOffice_Level1參考文獻 11一、引言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立法意旨既包括懲罰犯罪,也包括保障人權。刑法意義上的人權,既包括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人權,也包括被害人的人權。在大部分的情況下,被害人在遭遇犯罪事件后,其身體上或者精神上都會受到各種程度的傷害,被害人往往具有強烈愿望,希望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能夠繩之于法,法律能夠有足夠的震懾力度,懲戒犯罪,同時也能夠舒緩被害人的心理傷害。由此,對被害人的法律權益進行切實保護,保障被害人的刑事訴訟地位,確保被害人的訴訟知情權,被害人對于法律的認可度會有一定增強,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氛圍。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的經濟迅猛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犯罪率的不斷提升,犯罪手法也與時俱進。在這樣的情況下,刑事辦案重點很容易轉移到被告人的身上,關注到被告人的定罪量刑的核心問題。而作為刑事案件的被害人,相對于備受社會關注的被告人而言,受到社會大眾、司法部門的關注卻反而更少,其訴訟權益卻鮮少有人提及,更多地是依靠公訴機關對犯罪行為進行起訴,被害人自身訴訟權益未得到有效的保障。目前,上述所言的局面正在逐漸改變,刑事被害人的人權保護思潮在學界中傳播,民主法治思想也在群眾廣泛流傳,我國在新一輪修訂的刑事訴訟法中明顯加強了對于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保護。在2012年新修訂《刑事訴訟法》中(下文簡稱“新刑訴法”),明確地將人權保障納入基本原則,也明確了被害人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新刑訴法規(guī)定了被害人在刑事訴訟過程中享有各種訴訟權利,設計了一系列合理切實的法律制度來在立法層面對被害人進行訴訟權利的保護,我們應當看到的是立法的進步和對保護被害人權利的積極影響。盡管被害人的訴訟權利逐漸受到了重視,然而,我國刑事訴訟模式下的重心仍然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這點是無可否認的。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仍然沒有得到切實保護,在程序上的設計也未正式落地,許多程序仍然流于表面。總而言之,我國現(xiàn)行的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規(guī)定仍然有許多不足之處,使得其未能發(fā)揮應有的效用。因此,本文意在研究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對其基本理論進行闡述,分析我國實際情況下關于被害人訴訟權利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法律的建議。希望對于我國的法治進程添磚加瓦,同時也對我國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有著極為重要的法律意義和現(xiàn)實緊迫性。二、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基本理論闡述(一)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內涵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具有豐富的內涵,概括而言,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用于保障被害人可以有效充分地參與所有訴訟流程的制度設計,從而實現(xiàn)對被告人的追訴權,實現(xiàn)自身的損失賠償權等各種權利的集合秦宗川.我國大陸地區(qū)刑事被害人保護制度論綱[J].時代法學,2014,(2).。這種訴訟權利屬于程序性制度,是指刑事訴訟法基于保護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而賦予其享有的參與所有訴訟程序的廣泛權利的各種制度。這樣的制度設計體現(xiàn)的是程序正義。而程序正義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實體正義,訴訟結果的正義的前提是司法程序公正,同時也會對被告人是否受到合法適當?shù)闹撇靡约氨缓θ耸欠袷艿角袑嵉谋Wo有著重要影響。該種程序性制度主要表現(xiàn)在于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各種程序參與權,新刑訴法對于被害人訴訟權利的規(guī)定表現(xiàn)了對其主體地位的尊重和保護,舉例而言,新刑訴法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為以下幾種權利:秦宗川.我國大陸地區(qū)刑事被害人保護制度論綱[J].時代法學,2014,(2).第一,對被告人進行控告的權利;第二,對案件事實和整個訴訟過程等相關情況知悉的權利;第三,在訴訟程序中陳述自身意見的權利;第四,申請相關的司法人員回避的權利;第五,參與法院庭審活動的權利;第六,不服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作出的相關決定而提出申訴或者申請復議的權利;第七,調查與案件有關的事實和證據(jù)的權利;第八,委托律師或者其他代理人參與訴訟的權利;第九,不服附帶民事判決而提起上訴的權利。(二)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設計的理論探究縱觀世界各大發(fā)達國家,無一不是法律制度設計發(fā)達,同時重視民主和法治。而究其根本,對于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保護制度的設計原理和基礎,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三種理論:人權保障理論、三次被害理論和程序正義理論。第一,人權保障理論。最早的人權保護來自于啟蒙思想家。英國的哲學家洛克表示,天賦人權的實質是指每一位公民在出生之后都能自然地取得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條件,具有相同的能力,公民和公民之間地位平等,沒有隸屬或者從屬的關系。而正是因為這種相互獨立、平等的屬性,所以公民的生命健康權、財產權才能受到保護,不被他人侵害[英]洛克著,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5-6.。[英]洛克著,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5-6.第二,三次被害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刑事被害人受到的侵害不止一次,可能在三個不同的階段受到來自不同主體的不同程度的侵害。而第三次傷害,則是在經歷了第一第二次來自被告人和其他社會主體傷害后,在司法機關不能有效保障其訴訟權利的情況下,對司法機關產生不滿的心理,刑事的被害人容易陷入內在憤怒的消極心理,更有甚者陷入對社會不公的扭曲心理,基于種種原因最后反而變成犯罪者,而遭受更加嚴重的傷害李川.三次被害理論視野下我因被害人研宄之反思[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4).。李川.三次被害理論視野下我因被害人研宄之反思[J].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4).第三,程序正義理論。程序正義的理論是由自然正義理論轉變而來的,根據(jù)該種理論,自己不能擔任自己案件的裁判,因此公正的裁判應當要在訴訟程序中公平聽取各方的意見,當然必不可少的是刑事被害人的意見,因此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必須得到保障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61.。陳瑞華.刑事審判原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61.(三)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保護制度的法律使命1、保障人權的必由之路正如上文所言,刑事訴訟法更多地把重心偏向于對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權保護,而對于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卻有所忽視,因此新刑訴法將后者的權利加以強調。而在實務中,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卻因為各種原因和障礙導致無法實施。從刑事訴訟程序追求目的出發(fā),檢察機關和被害人在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的目的一致,都希望將其繩之于法,然而,兩者的利益本位卻有著很大的差距。在每一次的犯罪行為過后,被害人同時遭受身心和財產上的侵害,備受煎熬。因此對于被害人而言,往往極力希望被告人受到嚴重的刑罰處罰,而一旦司法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失誤或者存在不公,刑事被害人容易陷入困局,對法治失去了信心,導致受到再次的傷害。因此,完善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障,一方面有助于訴訟程序中查明真相,實現(xiàn)懲罰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切實地保障被害人的人權,對于平復其在犯罪活動中受到的傷害有良好的作用揭麗萍.刑事被害人權益保護制度研究,2016(4).。揭麗萍.刑事被害人權益保護制度研究,2016(4).2、懲罰犯罪的實現(xiàn)途徑刑事訴訟法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保障懲罰犯罪,對犯罪分子進行刑罰處罰,恢復社會秩序。而刑事被害人不只是犯罪行為的受害者,另一方面,在訴訟過程中也有著不可替代的證人作用。刑事被害人是犯罪活動的直接親歷者,可以有效打擊犯罪行為。事實上,犯罪行為是否能夠第一時間被司法機關發(fā)現(xiàn),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被害人的檢舉控告行為。被害人陳述可以給刑事案件提供不可替代、不可更換的證言,有力地推進了訴訟程序的進行,實現(xiàn)了對被告人的刑罰懲罰。3、打造和諧社會的必要保障如前文所言,刑事被害人是犯罪結果的直接承受者,因為犯罪行為遭受了身心和財產上的雙重打擊,從被害人的方面看來,他們對于犯罪分子大多有著極度的憎恨情感,更有甚者遷怒到國家、社會,具有報復和憤怒的扭曲心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立法罔顧被害人的權益,只是強調保障犯罪分子的權益保障,一定會造成兩者的強烈對立,若兩者的權利體系設計失衡,則可能會導致刑事被害人對司法公正的懷疑,對法治現(xiàn)狀的不認可,容易引發(fā)其對社會的敵視。更有甚者,被害人的心理及其不平衡,直接導致其不斷申訴、上訪,或者采取激進的措施危及到社會穩(wěn)定,甚至不惜實施復仇等犯罪行為,使昔日的被害人成為了彼時的被告人。因此,在這個層面而言,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保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對于被害人而言,有利于平復其內心傷痛,恢復因為犯罪行為產生的創(chuàng)傷,幫助被害人回到平靜的生活中,使其對司法環(huán)境保持信心,有利于社會的和諧,實現(xiàn)社會的穩(wěn)定。4、強化公民內心認同在我國,司法途徑是公民實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路線,而司法公正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方面是程序的公開透明,另一方面是審判者的居中裁判,具有不同于每一方當事人的獨立身份,各方當事人享有同等的程序參與權利。而刑事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親身經歷者,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時也是犯罪危害后果的直接承受者,需要賦予其適當?shù)脑V訟權利,保障其對案件知情、陳述意見順利進行,保障其參與各種訴訟程序,使其訴求得到反映。保障司法公正在整個訴訟程序中得到體現(xiàn),從而使得被害人對訴訟程序、訴訟結果都有一定的內心認同,直接降低被害人可能的內心憤怒和不滿等消極情緒。由此看來,對于刑事被害人合法權益的保護,從訴訟程序的層面上保障其群里,可以使得刑事被害人對司法環(huán)境和制度保持認同,同時傳遞這種正能量,逐步消除社會上對于司法機關的誤解和不公正的看法。三、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的現(xiàn)狀及問題(一)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的現(xiàn)狀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對于被害人的權利保護逐漸增強,受此影響,我國在1996年的刑訴法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了被害人的訴訟地位,賦予其各種訴訟權利。在2012年,新修訂的刑訴法增加了被害人的各方面訴訟權利,進一步保障其權益。而我國現(xiàn)行的立法對于被害人的權利有了更加明確的規(guī)定:保證刑事被害人的當事人地位;確立了刑事被害人的報案、控告權;確立了刑事被害人的回避申請權;賦予了刑事被害人的補充鑒定或者重新鑒定的申請權;明確規(guī)定了刑事被害人的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權;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的庭審參與權;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的抗訴申請權;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的自訴權;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的申訴權;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的陳述意見權;明確規(guī)定刑事被害人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二)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制度問題提出盡管新刑訴法對被害人的地位和權利都進行了更新和改進,重新制定制度來使其有效推行,保障其順利實施,但是在實際中,我國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保護還有完善的空間,制度落地的效率也大打折扣,被害人的權利保障受到影響。而這些不足主要表現(xiàn)如下:1、被害人的訴訟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視新刑訴法明確了被害人的作為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同時也明確了許多必要的訴訟權利,然而對被害人所享有的訴訟權利的規(guī)定仍然有缺陷,還沒有對其賦予足夠的關注和必要的制度保障。從總體而言,被害人的地位無論是從立法上海市司法實務上看來,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被放在應有的當事人位置,權利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更需要被作為特殊訴訟主體來給予充分關注。2、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相關規(guī)定不完善我國現(xiàn)行的關于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規(guī)定,其本質是國家本位主義和義務本位主義。刑事訴訟中一般將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放在首要地位,而在附帶民事訴訟中,被害人追求的是普通個體利益,而這種利益和前述利益有可能是沖突的,在這種情況下,個體利益只能讓步和退縮謝佑平,江涌.質疑與廢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J].法學論壇,2006,(2).,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我國的法律特質影響下,我國現(xiàn)行的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仍然存在很大的弊端。謝佑平,江涌.質疑與廢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J].法學論壇,2006,(2).3、國家追訴主義不能適應時代潮流發(fā)展目前我國的訴訟程序構造仍然是職權主義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犯罪的追訴權在于國家,由公訴機關代表實現(xiàn),而相對于強勢的公訴機關而言,被害人顯得明顯弱勢,只能依附于公訴機關,并不能參與追訴,缺乏相應的地位,訴求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這種傳統(tǒng)的國家追訴主義的優(yōu)勢在于有利于實現(xiàn)對被告人的刑罰處罰,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恢復被害人的身心傷害,及時地恢復犯罪行為所影響的社會秩序,不能有效地節(jié)約司法資源,就個案而言,帶來的社會效果可能未能達到預期張希平.刑事和解視閾下的被害人權益保護[J].理論與改革,2012,(6).。張希平.刑事和解視閾下的被害人權益保護[J].理論與改革,2012,(6).4、國家補償、賠償制度的不完善在刑法實務中,具體的犯罪案件往往具有偵破時間長、案情復雜的特點,抑或是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脫逃、處于極其貧困的狀態(tài)等各種情況,在各種因素的集合下,被害人賴以信任的帶來公平公正的判決書上的補償賠償卻淪為一紙空文,被害人可能只能得到這薄薄的一紙判決,卻不能真正地得到被告人的損害賠償。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被害人本身處于極其艱苦的情況,因為被告人而導致財產滅失,若其不能從被告人身上取得賠償,也不能從國家取得補償,則容易對司法公信力失去信心,導致心理扭曲,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破壞穩(wěn)定的社會秩序,從而淪落為社會毒瘤。對于這種窮途末路的被害人,進行適當?shù)膰已a償是有其必要性的,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嚴重后果的發(fā)生??上У氖牵覈男滦淘V法沒有規(guī)定國家補償制度,對此未置一詞,不能解決此種可能的發(fā)生。5、刑事和解程序中被害人權利保護不到位新刑訴法對于刑事和解制度也有了具體的方案和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可以讓被害人積極參與刑事和解程序,也能對訴訟過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有效實現(xiàn)被害人磋商的賠償方案。另外,刑事和解制度可以節(jié)約司法資源,促進司法效益,案件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法律效果,同時兼顧到社會效果,該規(guī)定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立法雖好,相關規(guī)定的可操作性卻不強,刑事和解程序中對于被害人的權利保護也不能落到實處,從而導致許多預想的功能不能有效地發(fā)揮。四、完善我國刑事被害人訴訟權利的建議上文提出了目前我國刑事被害人的訴訟權利還有待完善,盡管新刑訴法已經賦予了被害人當事人的地位,但是還有著各種缺陷,被害人的權益不能有效地實現(xiàn)。因此,新一輪刑訴法的修訂應當要遵循被害人和被告兩方權利衡平與對等的原則,目的是強化被害人的主體地位,健全完善訴訟權利,尤其是提高參與度和保護制度,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權利可以實現(xiàn)。(一)落實刑事被害人的訴訟參與權刑事被害人一方面是犯罪結果的受害者,一方面是犯罪活動的親身經歷者,其與案件訴訟進程、訴訟結果有著很深的法律淵源和利害關系。若被害人沒有實際地充分地參與到案件進程中,其訴訟權利則難以得到保障和落實,一定會對案件的訴訟進程和訴訟結果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會讓刑事被害人對案件的結果產生不滿心理,由此而言,刑事被害人的訴訟參與權具有深刻的意義。正如陳光中先生所言:“欲實現(xiàn)對被害方訴訟權利的充分保障,其核心就在于應強化并充分保障被害方所享有的程序參與權陳光中,江偉.訴訟法法論壇[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8.”。陳光中,江偉.訴訟法法論壇[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8.(二)完善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法律制度對于我國現(xiàn)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不足,新一輪的刑訴法修訂可以從兩個角度切入對其進行完善:第一,擴大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適用范圍,前所述,針對相關司法解釋違背刑訴法的立法精祌對被害方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范圍予以限制的情況,現(xiàn)行立法對此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然而,從新刑訴法的規(guī)定來看,倘若被害方由于受到來自犯罪行為的侵害而導致物質損失的,則均可以就此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要求加害方予以賠償。正因如此,將來刑訴法的修訂理應對現(xiàn)行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作出明確回應,并明確規(guī)定凡是由于受到來自犯罪行為的侵害而導致物質損失的,包括非暴力財產型犯罪案件的受害者在內,被害方均享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權利。第二,應當將精神損害賠償納入賠償?shù)姆秶?。如前所述,將精神損害賠償囊括在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之中,有助于充分實現(xiàn)被害人的合法權益??v觀世界各國,兩大法系的大部分國家均對精神損害賠償囊括于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之中的做法給予高度認可,并將相關的制度在立法中予以確立。因此,將來刑訴法的修訂理應規(guī)定,倘若被害方由于受到來自犯罪行為的侵害而導致精神創(chuàng)傷的,則無論是附帶提起民事訴訟還是另行單獨提起民事訴訟,均享有請求加害方給予精神損害賠償?shù)姆ǘ嗬?。(三)?chuàng)立對于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欲創(chuàng)新創(chuàng)立刑事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新一輪的刑訴法的修訂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著手:1、對國家補償對象進行界定從全國的案件數(shù)量看來,我國的犯罪案件總量非常多,被害人屬于一個龐大的人群。而我國還在發(fā)展階段,處于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國家的財政壓力重,不能實現(xiàn)面面俱到,因此我國對于被害人的國家補償制度沒有正式建立。從財政因素出發(fā),新一輪刑訴法的修訂應當要界定合理的補償對象范圍。2、對國家補償條件進行界定對我國的經濟情況和社會發(fā)展情況進行考量,筆者得出以下結論,被害人要同時具備這些條件,才有機會獲得國家的補償。第一,被害人因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身體上的侵害,或者被害人因為被告人的行為造成死亡的嚴重后果;第二,被害人因為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在生活上陷入極其貧窮的困境,卻無法得到被告人的有效賠償,同時不能從其他途徑得到經濟補償如保險等;第三,被害人對于遭受的侵害并沒有任何過錯或者只存在一般過失;第四,在被告實施犯罪活動之后,被害人積極協(xié)助公檢法部門偵破案件;第五,被害人主動提出國家補償?shù)?/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