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說課稿_第1頁
小學數學說課稿_第2頁
小學數學說課稿_第3頁
小學數學說課稿_第4頁
小學數學說課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23-小學數學說課稿有關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名教育工,通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學校數學說課稿怎么寫呢?下面是給大家整理的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盼望大家喜愛!

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篇1

各位敬重的評委,大家好!今日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學校數學五班級上冊教材53-54頁的《方程的意義》。我的說課分為以下幾部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板書。

一、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義是同學在已經把握了用字母表示數,可以用一些簡潔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將為要學習的利用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基礎。教材在編排上注意讓同學依據詳細的情景依據各個天平的狀態(tài),寫出等式或不等式,在相等與不等的比較中,同學進一步體會等式的含義,同時也初步感知方程,積累了詳細的素材。

二、教學目標

學問目標:

1、理解并把握方程的意義,體會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2、會列方程表示生活情境中簡潔的等量關系。

力量目標:

同學在觀看、比較、抽象中,經受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等式與方程的過程,積累將現實問題數學化的體驗。

情感目標:

感受方程與現實生活的親密聯系。

三、教學重點

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詳細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教學難點:查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了解天平。

謎語導入,引出天平這個公正的大法官,使得同學對天平感愛好,從而請同學說說對天枰的了解,接著視頻介紹天平的原理。

(二)創(chuàng)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系

情景1:演示天平左邊放兩個50克的砝碼,右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請同學觀看后說一說發(fā)覺了什么,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tài)。(板書:5050=100)

情景2:演示天平左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飲料(250克),右邊放上另一瓶飲料(500克),再次請同學用式子表示天平所處的狀態(tài)。(板書:250250=500)

這兩個情景同學特別熟識,既讓同學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fā)了同學學習的樂趣。

然后我還創(chuàng)設2個情境,讓同學觀看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

情景3:演示出天平左右盤分別放一個空杯子和一個100克的琺碼,使同學觀看到在天平平衡,即空杯子的重量和琺瑪的重量是相等的,空杯子的重量=100克。連續(xù)演示,在杯中倒?jié)M水,天平傾斜,說明不平衡,得到100x>100的不等式。(板書:100x>100)

再增加琺碼,又得到100x=250的等式。(板書:100x=250)

情景4:天平左邊放一個球,右邊方一個50克的砝碼,依據不平衡狀態(tài)得到y(tǒng)<50的不等式。(板書:y<50)接著在左邊增加一個同樣大的球,天平平衡了,得到y(tǒng)y=50或2y=50的等式。(板書:yy=50或2y=50)

以上的板書都做成貼片形,可隨時移動位置,便利下一環(huán)節(jié)進行分類。

(三)引導分類,概括方程的意義

在得出這么多的等式和算式后,同學小組合作,進行分類,并溝通分類的標準。同學在分類的過程中逐步概括出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板書)。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同學觀看,爭論與溝通,得出方程兩個要素:一必需含有未知數(未知數不肯定用X表示,未知數不肯定只有一個)、二必需是等式(也就要有“=”)。

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同學制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于發(fā)覺,抽象概括的機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獵取學問,發(fā)覺學問的勝利樂趣。

(四)層次練習,鞏固方程的意義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編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

(1)找方程,即教材62頁第1題:下面的哪些式子是方程?

X3.6=73-1.4=1.6ax2<2.4采納同桌溝通的方式進行溝通,不是方程的題目要說明理由。

(2)“寫方程”,讓同學寫出一些方程和舉出反例,鞏固方程的意義。

(3)數學嬉戲:老師出示式子,同學做動作。假如式子是方程,同學就跳一下。假如是等式,同學就蹲下。兩樣都不是,則不用做動作。

(4)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2題:依據天平列出方程。

(5)依據文字列方程,即教材62頁第3題。例如:小明x歲,爸爸40歲,爸爸和小明相差28歲。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加深理解消化所學的學問,并應用所學學問敏捷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提升,評價自我

組織同學說說收獲,可以讓同學再次體會勝利的喜悅。說說存在的不足,同時又再一次的反思了自我。

(六)作業(yè)布置,回歸生活

生活中還有許很多多的實際問題可用方程表示其數量關系,請同學們列舉出來。

布置這題作業(yè),目的是讓同學自主設計練習使同學充分感受數學與自然和人類社會的親密聯系,增加數學的應用意識。

(七)板書

方程的意義

5050=100100x=250

250250=5002y=50方

等式a+2=17程

xy=5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反思:通過文字形式來設計說課稿,比較單一,不能吸引評委。那么在設計里面放入幫助性說明的圖片,比長竄的文字更清楚,更能讓人明白。

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篇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五班級數學上冊其次單元的內容。本節(jié)內容支配了兩個例題,分2課時進行教學,今日我說的是其中的第2課時。解決問題是小數除法單元的一小節(jié),讓同學學習用小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常見的實際問題,培育同學解決問題的力量。這部分內容是在同學已經積累了肯定的數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閱歷,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jié)課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供應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數學信息,發(fā)覺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實際應用。不僅可以使同學體會計算在解決問題中的實際作用和價值,同時可使同學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解決的數學問題,同學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已經學過“四舍五入法”,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都曾滲及過,有肯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閱歷,培育同學數學思維力量和解決問題的力量。熟悉數學與人類生活的親密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激發(fā)同學。

二、說教學目標:

1、學問與技能: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培育同學觀看問題、分析問題的力量;培育同學運用相關學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力量。

2、過程與方法:采納獨自思索和小組溝通的方式進行教學。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同學懂得解決問題的多樣化,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正確運用小數除法,培育觀看、分析歸納問題的力量。

難點:提高同學分析歸納的力量,培育同學運用相關學問解決實際問題的力量。

四、說教法、學法:

依據對本課教學過程的預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盡可能結合同學的生活閱歷,為同學創(chuàng)設生活和活動情景,以“創(chuàng)境激趣”為關鍵,以“解決問題”為核心,以“自主探究”為主線綻開的多維合作活動。為他們供應各種機會,采納獨自思索和小組溝通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同學經受思維沖撞、自主探究、合作溝通的活動,使同學體驗探究的過程,體會“學數學的樂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課件,出示生活情景圖。

2、導入,出示課題:解決問題。

這節(jié)課我是從生活中的“倒油”的情境引入新課,使同學體會到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生活中到處有數學,而生活中很多問題的確要用數學去解決,不但提高了同學的學習愛好,而且使同學理解了生活中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二)整理信息、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例題

(1)大家能從中得到什么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提問題的情境,體會提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三)自主合作、探究問題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我首先讓同學獨自列式解答,求出6.25和16.6這兩個商,由于同學在前面已經學過取商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四舍五入法),因此可能會消失可以分裝在6個瓶子和包裝17個禮盒的結果,這兩個結果與實際不相符,引發(fā)同學的質疑和爭議。借此時機組織同學在組內溝通探究,讓他們連續(xù)爭議下去,在辯論中明確為什么要7個瓶子和只能包裝16個禮盒,使同學印象深刻,方法的形成水到渠成,同時也讓同學深刻地理解了為什么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要依據實際狀況取商近似值的道理。

本節(jié)課我通過實物的演示,關心同學對“進一法”和“去尾法”取近似值的理解,既直觀又形象地證明了生活中的確存在這兩種狀況,也引發(fā)同學今后在探究有些數學問題時,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或試驗來驗證事實的必要性。

我通過同學對兩個實例的比較,在比較中揭示兩種取商近似值的方法,使同學對方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時也更體會了要依據不同的狀況,采納不同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溝通方法、解決問題

1、指名說板,呈現不同的解題過程。

2、小結:分析問題時,我們要弄清晰題目的數量關系,再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解答,怎樣取“近似值”心中都要很清晰。

(設計意圖:將小組共同的熟悉成果轉化為全班共有,激勵創(chuàng)新,拓展思維。呈現同學的不同解法,讓同學在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后,享受勝利的歡樂。形成發(fā)覺問題,解決問題,體驗勝利,發(fā)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讓同學學會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又帶著問題走出課堂,走向更寬闊的空間。

(五)嘗試訓練、反饋評價

課件出示33頁“做一做”:其目的是歸納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一般狀況采納“四舍五入法”,特別狀況要依據實際狀況采納“進一法”和“去尾法”,使得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更加完善,一目了然。在整個練習中充分讓同學說一說用什么方法取商的近似值,為什么?這樣有利于同學敏捷應用方法,依據實際狀況取商的近似值。

(六)深化練習,學會分析

出示P35頁的第7題,小組爭論溝通,再匯報,集體訂正。

設想是數學教學從生活入手,最終又回歸生活,更加充分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當然,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理解把握學問,這并不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標,最終目標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學問,數學思維,數學方法,去觀看、分析現實生活,再去制造,去解決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形成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技能。

(七)小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生爭論,師再總結。

(八)布置課外作業(yè):35頁6、7題。

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篇3

敬重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今日,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材五班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79—81頁的《最大公因數》,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同學已經理解和把握因數的含義以及其的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既是“數與代數”領域基礎學問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進一步學習約分和分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對于同學的后續(xù)學習和進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依據《新課標》“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材的編排特點及同學的實際狀況,力求達到以下三維目標:

1、學問與技能:理解和把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并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

2、過程與方法:經受概念的形成過程和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滲透集合思想,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育同學的合作意識與探究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理解和把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難點為:能正確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其次方面:教法設想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熟悉和高班級同學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擅長表達的特點,我設計把“啟發(fā)誘導”、“情景教學”、“試驗操作”、“開心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穿。力求讓同學們在和諧開心的氛圍中主動探究新知,意在把抽象的概念教學變得詳細化、形象化、生動化。同時,也讓孩子們享受到勝利的喜悅。

第三方面:學法指導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仿照和記憶,自主探究與合作溝通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讓同學經受概念的形成過程,探究找最大公因數的方法。我設計了讓同學在半獨自的狀態(tài)下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溝通。這種學法的指導意在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第四方面:教學程序

依據教材特點、學校生認知規(guī)律和進展水平,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愛好、導入新課”

新課伊始,用嬉戲引入,意在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復習舊知,同時也為新學問的學習做好鋪墊。

8名同學每人都拿著一張數字卡片。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6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左邊集合。待全體同學確認了是否正確后,再聽口令,手中的卡片是12的因數的同學快速跑到右邊集合。結果有一部分同學馬上從左邊跑到了右邊。從而引發(fā)沖突,“你們是16的因數,現在怎么卻又跑到12的因數里面了呢?”從而導入課題——“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二)其次個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景、抽象概念”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首先通過鋪方磚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讓同學感知、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親密聯系,增加同學的應用意識。

然后,讓同學動手在方格紙上畫一畫或者用學具擺一擺,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經受數學概念形成的過程。

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探討溝通,同學們發(fā)覺,可以用邊長1分米的地磚鋪地,也可以用邊長2分米的方磚鋪地,還可以用邊長4分米的地磚鋪地。進而引導同學總結出: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磚都是整塊的,地磚的邊長必需既是16的因數,又是12的因數。所以地磚的邊長可以是1dm、2dm、4dm,最大是4dm。

同學在操作探究中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初步建立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概念的表象。

最終,利用集合圈關心同學抽象出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意在讓同學能夠更加直觀的理解概念,同時也滲透了集合思想。

對于概念的描述,課程標準雖然只要求會找出兩個數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但是在總結、歸納、抽象概念時,應考慮從更廣泛的角度上描述。不說兩個數而是說幾個數公有的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公因數,其中最大的一個公因數叫做這幾個數的最大公因數。

(三)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自主探究、突破難點”

找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同學理解和把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這部分教學我大膽放手,為同學創(chuàng)設大量的時間和空間,讓同學們自學探究。同學可能會找出以下幾種方法:

一是分別找出18和27的因數,再找出它們的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二是先找18的因數,再從中找27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三是先找27的因數,再從中找出18的因數,進而找出它們的最大公因數。通過比較三種方法,讓同學感受哪種方法比較簡捷。假如有個別同學提出可以用分解質因數的方法找出最大公因數,在時間允許的狀況下,可以一起探討。假如時間不足,應當對發(fā)覺這方法的同學特殊提出表揚和鼓舞,并提議其他同學課后可以依據教材第81頁的“你知道嗎”小學問了解一下這種方法,下節(jié)課再一起探討。本環(huán)節(jié)中,鼓舞同學嘗試多種角度思索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并在同學感悟、理解的基礎上,由同學進行方法的最優(yōu)化。

(四)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學以致用、體驗勝利”

《新課程標準》要求鞏固練習要體現層次性和科學性原則。

我首先支配了基礎練習,練習十五第1題,以關心同學進一步理解、把握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意義。

其次是進展性練習。教材第81頁“做一做”題目。

讓同學通過觀看、爭論,發(fā)覺如下規(guī)律:

①成倍數關系的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就是這兩個數中較小的數。

②1和其它非0自然數的最大公因數是1。

③兩個連續(xù)自然數(0除外)的最大公因數是1。

最終是提高練習。教材第83頁第7、8題。同學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學問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同學深刻感受到,數學學問來源于生活,而又應用于生活。

練習的設計從熟悉到理解,再到拓展應用,逐層加深,意在扎實同學的基礎學問,又培育同學解決問題的力量。

(五)第五個環(huán)節(jié)是“自我評價、大膽質疑”

本課結束時,我拋出最終一個問題:在今日的學習中,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困惑?你對自己今日的學習做個評價好嗎?

讓同學自主回顧歸納所學學問內容,重構認知,也為進一步學習新學問掃除了障礙。

第五方面: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重要的教學幫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必不行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的板書簡明扼要地呈現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同學獵取學問的思路圖。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

18的因數:1、2、3、6、9、18

27的因數:1、3、9、27

18的因數:1、2、3、6、9、18

27的因數:1、3、9、27

第六方面:預設的教學效果。

本節(jié)課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力求讓同學們在開心的氛圍中主動的探究新知,進展同學的思維,讓同學們享受到勝利的喜悅,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一些設想,還有待于在實踐中去完善,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予以批判指正。

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篇4

一、說教材

我所執(zhí)教的分米、厘米、毫米的熟悉這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學校數學第四冊第三單元的內容。

1、教材簡析

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是在同學熟悉了長度單位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分米、厘米、毫米使同學進一步加深對長度單位的熟悉,為以后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的換算及其他幾何學問打下基礎,它也是實際應用所必需的。

2、教學目標

熟悉分米、厘米、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這些單位間的進率。

通過直觀操作、小組溝通等形式的學習,使同學形成初步的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力量。

培育同學觀看和熟悉四周事物的愛好和意識,使同學感受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親密聯系。

3、教學重點:熟悉分米、厘米、毫米,知道它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教學設想

1、數學教學活動必需建立在同學的認知進展水平和已有的學問閱歷基礎上,所以我依據同學現有的認知水平,即熟悉1米的基礎上,打亂原有教材支配的先熟悉厘米,再熟悉分米、毫米這樣的挨次,重新組織教材,讓同學先熟悉分米,再熟悉厘米,最終熟悉毫米。這樣教學之后,不需老師再花時間讓同學去比較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大小,在同學的頭腦中已無形之中形成了一個不等式:米分米厘米毫米。這樣有利于同學有序的建立數量觀念,為同學以后學習數量打好基礎。

2、數同學活化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堅持從低班級同學的年齡實際動身,以感受生活化的數學和體驗數學的生活化為教學理念,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同學感受數學的有用性,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本課一開頭,從清明節(jié)扎小白花剩下的鉛絲引入,使同學感受到長度單位與我們現實生活是親密聯系的,消退對這一數學學問的距離感。

教學活動中,也都注意數學學問跟現實生活相聯系,如在同學熟悉了1分米、1厘米,1毫米之后,讓同學日常生活中找一找哪些東西長度是1分米、1厘米,1毫米,哪些物體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數學學問學習之后,應當讓這一數學學問回歸生活,所以在練習中我讓同學推斷身邊物體的高度、長度,如:旗桿高10米,鉛筆長10厘米,身高120厘米等等。

3、親身體驗,從中感悟

數學教學活動中,老師應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樂觀性,向同學供應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關心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溝通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數學學問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閱歷。老師只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同學才是數學學習的仆人。我在設計本課時,實行看一看、數一數、猜一猜、量一量、摸一摸、想一想等實踐操作和空間想像相結合的方法,培育同學的觀看力量、閱讀力量、實際操作力量和抽象思維力量。

4、內容分層細化,著眼一個實字

這一課主要分三段進行教學,第一段是熟悉分米,其次段是熟悉厘米,最終是熟悉毫米,課的學問量較大,所以教學時我把主要著眼點放在厘米的教學上,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花的時間相對較少。

熟悉分米時,我先讓同學觀看米尺得出從0刻度線到10刻度線的`這一段長就是1分米,再讓同學用手比一比1分米有多長,在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大約1分米,充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此基礎上落實米和分米間的單位進率。

熟悉厘米時,從三角板入手,觀看得出1厘米的長度,同樣讓同學熟悉幾厘米的長度,其中支配了一個嬉戲,通過小組合作看一看、摸一摸、評一評,既讓同學充分感悟到各單位長度,同時培育同學的合作精神。最終支配了量文具盒,讓同學既鞏固量的方法,又可初步讓同學感知立體圖形,建立空間觀念。

熟悉毫米時,讓同學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初步建立1毫米的觀念。

5、重過程教學

一般教學在教學新課后都特別注意對新知的練習鞏固,有基本訓練、專項訓練、深化訓練,使同學在練中達到老師所期望達到的教學效果。現代數學教學轉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轉而重視過程教學,重視同學學問構建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主要時間集中于同學對1分米、1厘米1毫米的熟悉及建立它們的長度觀念,只留少量的時間做些簡潔的鞏固練習。

學校數學說課稿模板篇5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班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然后《分數的意義》非常重要,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后續(xù)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決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同學已經初步熟悉了分數,并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同學理解不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很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谕瑢W的學問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狀況,然后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學問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然后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力量目標: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同學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形成分數的概念;培育同學的實踐、觀看及創(chuàng)新力量和口頭表達力量。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同學的學習愛好,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同學親身經受數學學問的形成過程,然后也就是經受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同學通過數學活動,把握基本的數學學問和技能,激發(fā)同學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币虼?,在教學中我以同學進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然后以求異創(chuàng)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幫助教學,引導同學動手操作,觀看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同學學習的樂觀性、主動性,讓同學全面、全程、全心地參加到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同學觀看、操作、口頭表達等力量得以培育,使同學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以開發(fā)與增加。在教學中主要采納了創(chuàng)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

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同學,力途為同學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同學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加熟悉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制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一)嬉戲導入,激發(fā)愛好

做“說一不二”嬉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么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么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通過嬉戲導入,使同學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愛好,調動了同學已有的認知閱歷,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制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同學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同學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己動手制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制造分數的過程中,你可以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制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同學操作、匯報溝通展現的是同學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制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同學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很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同學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納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關心同學進一步理解意義?;臃譃閮纱?,第一次借助小旗圖,(課件)以老師首創(chuàng)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同學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制造不同的分數嗎?”激發(fā)他們制造的欲望,同學動手操作肯定會制造出不同的分數如(課件)。其次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老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老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fā)同學的思索,在同學辯解、溝通中,知道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關心同學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同,從而更加深化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